2017年5月20日 星期六

經濟/解決投資低迷 須有積極作為

.聯合報社論..崩壞的五權分立,倒退的民主政治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畫錯重點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投資低迷 須有積極作為









經濟/解決投資低迷 須有積極作為


2017-05-20 04:1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鴻海集團董事長郭台銘日前進白宮會見川普,表示鴻海將擴大、加速在美國的投資計畫。路透



鴻海董事長郭台銘最近成為中美兩國炙手可熱的「國家級」貴賓,前不久他二進白宮,隨後即傳出美國六州競相爭取他投資面板廠,在商言商的川普也毫無違和感地說,他是夏普的粉絲。不到半月,大陸國務院總理李克強也登門拜訪富士康鄭州廠,李克強當著郭台銘的面說,希望他把高端研發、全產業鏈都放在大陸。
美、中不約而同打出「高層牌」搶人、留人,盤算的,自然是希望在全球經濟緩步復甦的今天,能夠爭取到一張可創造就業的製造業王牌;反觀台灣政府的反應,則顯得「低調」許多。針對郭台銘拉長戰線到美國投資,執掌協助產業與前端科技發展的經濟部、科技部都說,正面看待鴻海布局全球。
最懂鴻海的分析師楊應超形容,川普(Trump)與英文名字叫做Terry的郭台銘會面,正如一枚深具爆炸威力的TNT。他分析,郭台銘基於服務終端客戶,一定會到美國投資,而他投資美國新增的地、稅、水電、人工等成本,也自然會由打著「製造業回流」旗號的川普買單。
對台灣來,這枚TNT的威力有多大,還需觀察鴻海與夏普帝國接下來的布局才能知曉。但是,目前可以確定的是,包括,鴻海及更早表態投資美國意願的台塑集團、義聯集團等指標企業一同赴美所帶出的企業新風向,將根深柢固影響台灣。這些企業出走對我產業會造成哪些衝擊,後續掀起的「企業赴美潮」會有多大,都值得政府好好琢磨,及早因應。
分析這一波台灣指標企業赴美投資,所執理由各異。有的公司是出於因應川普的「棒子」與「胡蘿蔔」策略,前者包括川普曾揚言要開徵進口稅,後者如川普推動稅改有意調降企業所得稅等;有些企業則著眼於原料、高端技術接軌,或是在比較台美投資環境後,對於此時此刻更為「親商」的美國,更易拓展事業版圖,索性決定離鄉背井,在美國開啟大投資。
企業出走,最怕的就是排擠本地的投資與就業機會,這是鴻海赴美投資計畫漸漸明朗後,大陸最為擔心之處。同理,台灣政府也不宜鄉愿地認為,企業前往台灣「盟邦」投資,就沒有產業刨根的「遠慮」,或是讓本地競才、爭取企業投資更形困難的「近憂」。反而,台灣在面對美中兩強大舉爭奪指標企業下,更應審時度勢,提出好的策略,降低企業出走衝擊。
首先,政府需理順,企業選擇東進(美國)、西進(中國大陸)、南進(東南亞)或在台灣本土投資,彼此相映的政策關係。以目前的政策風向來看,政府十分鼓勵企業南進與開啟本土投資;東進與西進,則多是企業自發選擇的結果。針對前者,政府自當要有各種鼓勵作為,增強企業投資誘因;針對後者,政府則要想辦法布建一條與台灣相連的「路」,避免企業自此「根」離台灣。
這條連接企業之根的「路」,可以透過雙方政府啟動官方或半官方的下世代科研計畫、人才交流或產業合作來建立。特別是在美國高喊「製造業回流」下,台灣深具企圖心地與美國供應鏈共舞,一方面深化共同利益,二方面也可藉助美國的創新先驅,帶動台灣的產業升級與人才進化。
其次,在世界各國皆戮力招商的殘酷舞台上,政府仍要想辦法優化投資環境,包括解決企業最在意的水電、土地與環評困境等。例如,最近政府打算推動變革,讓環評推動工作改由各目的事業主管機關承擔,廢除外界詬病多時的環評大會獨掌環評否決權,就是一個好的開始。當企業面對的投資不確定性愈少,企業愈容易展現「人親土親」的一面。
另外,政府推動中的公司法大修正,與「亞洲.矽谷」計畫,也應及早展現階段性成果,讓外界眼中的台灣,一如往常能與創新、變革劃上等號。
(蔡政府執政周年總體檢系列五之四)

聯合/總統畫錯重點


2017-05-20 04:0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出席歐洲在台商會晚宴,聆聽歐洲在台商會的意見。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許正宏/攝影



蔡英文出席歐洲商會晚宴,談到自己的民調下滑,她解釋說:是因為民眾期盼政府動作更快。蔡英文的解釋,畫錯了重點;她對於比民調還低迷的外交,也畫錯重點。
最近連串的失望性民調出爐,顯示民眾對施政高度不滿。主要原因,並不是嫌政府不夠快,而是認為政策手段不合理,或過程太草率,傷及人民的權益。對於民怨四起,蔡英文卻顧左右而言他,似不願正視現實。
蔡英文在歐商晚宴上文青式地引述「羅馬宣言」的開頭語「一個和平、自由、民主、人權與法治的共同體」說,從價值的角度,台灣和歐洲是一體的。她去年五二○也說過類似的話,稱要以「價值同盟」為外交原則,與美、日、歐盟合作。這次,她則感謝歐盟會員國將價值化為行動,支持台灣參與WHA。
但是,歐盟的態度和價值和蔡英文想的不一樣。歐盟說,只要符合「歐盟的一中政策」,希各方務實解決台灣的國際參與問題。陳時中最後沒等到WHA的邀請函,是誰沒分享誰的價值?在國際現實中,「價值」的塑造,需要透過長期而務實的溝通來建立,而非文青的一句浮詞所能召喚。
去年蔡英文矢言在外交與全球性議題上做出貢獻,讓台灣走向世界,也讓世界走進台灣。如今,眼看「一帶一路」讓中國走向世界,也把世界帶進中國;而台灣卻走不出去,世界也不走進來。
蔡英文畫錯重點,文青腔難救民調,更救不了外交。

聯合/崩壞的五權分立,倒退的民主政治


2017-05-20 04:07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去年就職演說有一段結語令人印象深刻:「民主會倒退,民主也會前進。今天,我站在這裡,就是要告訴大家,倒退不是我們的選項。」圖為去年5月20日第十四任總統副總統就職典禮,總統交接儀式時,民眾紛紛拿手機錄影。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楊萬雲/攝影


蔡英文總統去年就職演說有一段結語令人印象深刻:「民主會倒退,民主也會前進。今天,我站在這裡,就是要告訴大家,倒退不是我們的選項。」證諸她執政一年的作為:總統不斷擴權,體制外機關增生,五權界線紛亂,民主程序遭到漠視,回看這段話,顯得何其諷刺!
民主國家無論採取總統制或內閣制,其基本的精神就是分權和制衡。蔡英文執政後,仗恃著「新民意」擴張權力作為,彷彿國家盡在她手中,導致五權分立精神的蕩然無存。整個政壇因懾於她的高人氣和高姿態,對此竟怯懦無聲,只能聽任擺布。
一年來,國家體制的混亂及民主的倒退,可從幾方面觀察。第一,總統變相指揮行政和立法且藉機無限擴張「黨意」。有別於馬英九執政時因「馬王心結」而叫不動立法院,蔡英文透過定位不明的「執政決策協調會議」,把閣揆林全矮化為執行長,更將立法院變成總統的橡皮圖章。掌握多數席次的民進黨立院黨團,自甘扮演總統的馬前卒,渾然忘卻自己的民意代表角色;無論法案爭議多大,只要上面一聲令下,立院黨團使命必達,使立法權橫遭閹割。
執政決策協調會議」的奇特組成,不僅混淆了權力分立的界限,更把「黨的利益」公然混進了「國家的利益」之中。而且,由於會議從未作成正式紀錄,誰該為決策負責則無從追究正由於黨、政意見混為一談,行政、立法成為「一貫作業」,諸如《不當黨產條例》之類罔顧法理的法案,屢屢輕率過關。《轉型正義條例》草案也如出一轍,完全從黨的利益觀點出發,而缺乏國家格局的著眼
第二,執政黨為了擴張權力,不惜在體制上四處鑿洞,破壞政府體制及文官專業。以《中央行政機關組織基準法》的修法為例,將原本限定由文官擔任的三級機關首長改為政務、常務並行,只是為了方便主政者染指這些機關,不惜破壞文官的中立和專業。以《保防法》和《資通安全法》的制訂為例,更是大開時代倒車,竟規定政府可以調查、偵防民間團體或企業。其作法,一味模仿威權時代的統治手法,毫無民主理念可言。
第三,執政者一再增設體制外機構,排擠及干擾既有政府機構之職權,並破壞權責相符的政治倫理。例如,總統府成立了「年金改革委員會」和「司法改革委員會」,前者直接襲奪了考試院對國家文官政策的決定權,後者則肆意侵犯了司法獨立,並間接羞辱了司法人員的尊嚴。
由於其「體制外」的設計,主政者很容易賦與高度政治性的任務,便於通過由總統意志引導的政策;然而,俟政策付諸實施時,其後果卻要原本體制內的機構來承擔。如此一來,決策者不需負責,非決策者反而要負起責任,這豈符合民主政治的責任倫理
第四,決策過程獨斷獨行,對於不同意見視若無睹。以一例一休修法及年金改革為例,不僅事關廣大人民的權益,也牽動生產、消費、工作倫理的不同面向,對台灣經濟具有長期的影響。然而在決策過程中,主事者幾乎全無傾聽外界意見的意願,只求強行過關。即使勉強舉辦幾場公聽會,也都敷衍了事,無意打開耳朵和心胸。同樣的情況,在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的大餅分配中,更只見黨派私心,傲慢心態暴露無遺。
蔡政府之所以視五權分立如無物,或許是基於求功心切,想要盡快拿出政績;然更讓人擔心的,也許只是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力,遂行自己的功業。但無論如何,從人民和體制的角度觀察,就只見「權力的傲慢」和「民主的倒退」。只要看看最近美國司法如何檢驗川普,民眾就知道台灣哪些體制已遭癱瘓。

聯合筆記/日本的「國家正常化」

.分析/「郎師」如何成狼師?露出性侵場景非關鍵
.欠缺「不燃化管理」 護理之家「火源」
.我吃到過期的食品倫理
.聯合筆記/日本的「國家正常化」
.給蔡總統的建言/改革要邏輯 勿操弄對立
.給蔡總統的建言/把「三新論」注入「一帶一路」
.今天五二○ 國民黨重生
.事情做好 民調自然高









聯合筆記/日本的「國家正常化」


2017-05-20 04:37 聯合報  蔡佩芳

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圖中)於本月一日出席執政黨舉辦的推動修憲年會並演講,並在三日宣布希望二○二○年實施修改後的新憲。 美聯社


安倍在日本憲法施行七十周年時,提出二○二○年修憲目標,在維持非戰憲法精神核心的第九條現有條文上,明確寫入自衛隊的法源基礎。
具體修憲內容尚未化成文字,安倍訴求說的很保守,但本周NHK民調仍顯示,僅三成二民眾贊成修改第九條,二成反對,四成一此刻無法做決定;即使右派媒體如讀賣新聞,民調結果贊成者五成三、反對三成五,產經新聞贊成者百分之五十六.一,反對百分之卅四.七。
民調反映出即使政府藉北韓騷動借力使力,但民眾對更動憲法第九條仍很保留。安倍修憲志願或有機會達成,但未來三年執政不容絲毫閃失。日本國民內心的疑慮,加上日本人口大國優勢正不斷下滑中,日本軍國主義復辟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倘若日本真的完成修憲,國際局勢更添混亂卻可預見,根本衝擊的將是日本外交核心—美日同盟
對日本保守派而言,修改非戰憲法意義非為再次興戰,而是取回二戰後遭美國閹割的國防權與外交權,讓日本完整擁有一個獨立國家的權力,讓「國家正常化」。說的直白些,讓日本擺脫美國桎梏,不再當個言必稱是的附從。
自廿世紀末中國崛起,對日本造成的壓力一日大過一日,但日本也利用著中國威脅論,從中得到更大的自主權,日本安保法、美日安保防衛指針的修正,都讓日本的國防實力在國際事務運用有更大的彈性但這些都在美國默許、或美國促使推進的範圍,日本的強大等於美日同盟的強大、美國的強大,日中的抗衡更符合美國利益。但,日本一旦完成國家正常化,為展現國家主體性,將會尋找一些議題,展現自我意志,這些卻未必是美國所樂見,美日同盟勢將質變。
日本會主動尋求與北京一定程度的和解,還是在海外軍事行動上扮演更積極的角色?或者雙軌並進,亦或在兩軌之間擺盪?這些都將是可能選項,而觀察的指標將不再只是華府的臉色。
日本修憲不是一個簡單課題,也可能功敗垂成,現階段還只能靜觀其變。但修憲後,美日同盟及美日關係的調整、日本對中政策的調整,對我國外交政策的影響,不容輕忽;我國以美日同盟做為主要盟友的外交戰略,未來可能需要更多彈性,這是現在就必須開始思考的課題。

分析/「郎師」如何成狼師?露出性侵場景非關鍵


2017-05-20 04:27 聯合報  張小虹/台大外文系教授(台北市)

才女作家林奕含之死令人不捨,她的父母再爆料,有人被同一老師傷害,並寫入書中。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鄭惠仁/攝影



才女作家自殺事件,再次激起台灣社會對性的集體歇斯底里與假道德偷窺,眾人義憤填膺要揪出狼師、繩之以法,絕對不能讓第二個房思琪出現。
但目前討論問題的方式,卻是徹底模糊焦點,不斷「強化」而非「挑戰」當前台灣社會的既有保守性別偏見,不僅無法杜絕下一個「房思琪」的出現,更讓「房思琪們」渾然不覺自己已然成為接班人。
「愛」是此事件中不能被講出的關鍵字,如此才能一邊徹底黑暗化「狼師」、另一邊徹底無助化「女學生」,讓「誘姦」徹底坐實為「性侵」。故重點不在補習班,也不在補習班教師是否實名制,類似事件一而再、再而三,在各大校園中發生,從未間斷,有的成為悲劇,有的成為喜劇,有的成為鬧劇。
這些事件幾乎都有一個固定「腳本」,只有真正了解這個「腳本」的致命誘惑力,或許才能開始思考為何「房思琪們」會前仆後繼、層出不窮。
關鍵一:老師如何變為「郎師」?課堂乃知識—權力—欲望的空間場景,學養、閱歷與人格氣質都可以是促發學習動力的春藥,而更關鍵的乃是流動在課堂之中的「模擬欲望」,一個女學生愛慕不打緊,十個女學生愛慕就騷動起來,若全班女學生都愛慕這位男老師,就能將其神格化,人數越多,模擬欲望越強,有如追星迷文化的瘋狂,特定男老師就成了「情竇初開」女學生全心景仰愛慕的「如意郎君」。多數男老師看在眼裡,謹守分寸、按兵不動,少數男老師把持不住或早為慣犯,就會將女學生愛慕的眼神當成邀請或默許。
關鍵二:「郎師」何時變成「狼師」?如果我們以為變臉翻盤的關鍵,在於「郎師」終於露出猙獰狼爪的「性侵場景」,可能會大錯特錯。過去的「腳本」告訴我們,愛慕「郎師」的女學生,就算在極度驚嚇恐懼中被強迫與「郎師」發生第一次性關係後,往往會因愛而原諒,繼續維持親密關係,以為自己是世界上唯一能懂、能救贖「郎師」的人。
而「郎師」真正變成「狼師」的關鍵點,多出現在女學生終於發現自己犧牲了一切之後,原來並非老師的唯一,天崩地裂來自背叛與不忠,猙獰齷齪、骯髒汙穢的「狼師」自此出現。
關鍵三:「狼師」的護身符為何是「狼師母」?過去的「腳本」告訴我們,傷心悲憤的女學生若是自此罷手、重新展開人生還好,若是不肯罷手而膽敢訴諸法律,那就是等著「狼師母」搬出「通姦罪」的虎頭鍘伺候。法律之前,若是女學生無法證明與「狼師」的「每一次」性關係都是「性侵」,那「通姦罪」就成立,女學生就要面對刑事責任與民事賠償的更大羞辱與磨難。
我們不必將事件無限上綱到台灣的騙子文化,也不必無限擴大到公車性騷擾或女童被誘拐,此事件所引發的可能思考焦點,在課堂的知識—權力—欲望糾葛,在「同儕模擬」,在「強暴迷思」,在「處女情結」,在保護「狼師」的惡法。以此觀之,目前司改國是會議全體通過「通姦除罪化」的行動,至少是邁出修改此在台灣校園中傳之經年「腳本」的第一步。

欠缺「不燃化管理」 護理之家「火源」


2017-05-20 04:22 聯合報  盧守謙/吳鳳科大消防系助理教授(台中市)

屏東恆春南門護理之家19日清晨近5時許發生火警,消防隊將長者疏散到室外並送醫。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潘欣中/攝影



恆春南門護理之家大火,再次浮現台灣邁入高齡化之火災問題。長照中心、安養機構、護理之家、醫院等場所,對火災風險要求有顯著差異。
民國九十九年消防法規增訂,老人使用場所應設住宅用火警自動警報設備。然而,一○四年卻鬆綁防火管理制度,重點轉移到每半年自衛消防編組之應變階段。今年三月桃園龍潭長照中心大火後,衛福部檢討消防安檢評鑑項目。
然而,這次南門護理之家,經衛福部評鑑合格甲等,也經地方衛生局督考合格,今年一月也依規定辦理自衛消防編組動態演練。在建築硬體有完善防火分隔,整個應變作為除人力未符規定外,並無顯著瑕疵,真正問題出在哪裡?
此類場所火災,人員依演練規定作出緊急應變反應,在警鈴大作又有濃煙之環境,患者因生理體弱又心理緊張,稍一遲延勢必危及性命。
所以,解決問題可能不在應變階段,似應往前移至避免火災發生之預防管理區塊。
災害管理分預防、整備、應變、復原四大階段,依目前消防及衛福部門作法,重點部署在整備階段,強化消防動態演練,俾能在應變階段發揮有效減災;然而,火災是可以透過預防管理,達到真正防災之目的
以防災面戰略思維,第一為進行火源管制,如禁止火源進入(打火機、火柴棒等,並防止患者縱火)、微小火源管制(如家屬及患者吸煙禁止、線香與蚊香禁止),再者用電管理,如電氣用品管制,老舊電器汰換、用電配電系統合格技師檢查、不使用即插頭拔掉考慮防火插頭)。
第二,防災策略管理即落在可燃物上尤其是不燃化管理如內部空間火載量管制,所有非必要可燃物皆移至專用儲藏室進行分類管理窗廉布幕使用防焰規制材質,且用電位置皆淨空可燃物措施
要提醒的是,護理之家火災真正問題,並不在每半年之緊急應變動演練,或是電腦模擬之減災面可克竟全功的,必須以人與環境使用之互動空間為主,根本不使其發生,火災透過管理就可預防的。從防災層次去考量,自然會達到真正「減災」之目的。
筆者建議,政府部門應再強化防災面戰略思維。如何把管理「戰線」從災難發生時的緊急應變層次,提升至災難發生前的預防層次。

給蔡總統的建言/改革要邏輯 勿操弄對立

2017-05-20 04:39 聯合報  鄭明德/台北城市科大企管系副教授(新北市)


時間很快,蔡英文政府執政滿周年。眾多民調陸續出爐,真真假假,吸引台灣選民及對岸官方的眼球。這一年,可為的事情也不少,但蔡英文政府未抓到重點;即使自認抓到重點,也頗難讓人認同,甚至有摧毀社會穩定力量之虞。
去年,適逢台灣總統直選廿年,就台灣人而言,當然有民主深化及本土化的深刻意義就兩岸而言,也是讓人難以忘懷的廿年林毅夫曾說,兩岸經濟差距的逐漸拉大,就開始於一九九六年。看看現對岸有幾個省的經濟力已超越台灣?
去年就任的蔡英文總統,最應該做的,就是召集會議反思台灣總統直選廿年來的經驗。此憲政大嘗試,對於台灣經濟及社會運作,究竟是利是弊,或者利弊都有?該廣泛進行社會及國際對話。事實上,憲政體制與經濟表現的關係,早已是西方學界及政界關注的議題。台灣經驗更是比較研究的絕佳案例。
內政改革方面,追黨產、年金及同婚等議題,造成社會動盪,迄今仍未平息。追黨產,固有公平政治競爭的說辭,但也容易被人視為想要塑造沒有敵人的環境。也有親近民進黨的朋友憂心,這樣恐有摧毀台灣政黨政治之虞。
軍公教年金有複雜及長期的社會背景,改革社會多數民意支持,但軍公教為社會穩定力量,該用更細膩的方式進行溝通,用更多元的政策配套進行化解;政客們也必須先承認,自己是財政惡化的主要元凶。不能以此高舉改革大旗,鬥爭軍公教人士。
同婚可待社會共識後,再尋求適當時機推動。若幾年內,社會共識仍無法形成,放棄也可,只要好好跟社會各界說明就是。西方社會討論多年的同婚議題,竟在蔡英文第一年執政引起巨大爭議。議題的背後,已牽動教會力量的抗爭。教會不是保守派,她/他們及團體也是社會穩定力量,執政者也須重視。
改革持正道,勿操弄對立,是筆者對執政周年的建言。民進黨現是執政黨,不是過去的反對黨。改革有其邏輯,堅持正道,不操弄社會對立,執政方可長久。

給蔡總統的建言/把「三新論」注入「一帶一路」


2017-05-20 04:37 聯合報  謝明輝/台灣競爭力論壇學會執行長(新北市)



蔡英文擔任總統一周年,最為國人知曉的政策,莫過於全面失控的「一例一休」,換來的是政府、企業和勞工三輸的負評。
同樣是「雙一」政策,中國大陸主推的「一帶一路」計畫,日前在北京舉辦的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剛落幕,不僅吸引中外記者前往採訪,更讓美、俄、日、南北韓等有爭端的國家派代表出席,更顯示中國大陸大國崛起之勢不可擋。
經過三年來的積極推動,「一帶一路」不再只是大陸單方面的戰略布局,已逐漸轉化為在反全球化氣焰高漲下,一股國際經濟藍海暖流。
蔡英文當選總統以來,兩岸關係發展至今是每下愈況。陸客銳減,海外台灣詐騙犯依然遣送至陸,現更進一步連世界衛生大會(WHA)的入場券都沒有了。回顧兩岸分治六十多年來,好不容易在馬政府的八年期間讓兩岸領導人達成歷史性的會面,卻在蔡政府上台後又再次進入冷對抗局面。
小英政府力推新南向政策,但繞過中國大陸直取東南亞,難度頗高,成效也極其有限。不妨趁勢取道大陸,搭上此「一帶一路」的順風車,才是明智之舉。「一帶一路」計畫最終投資金額將高達九千億美元,折合台幣約廿七兆,成為全球史上單一國家所發起最大規模的國際投資行動
令人遺憾的是,連被世界孤立的北韓都有代表出席,台灣卻彷彿是個局外人,還在關起門來自我感覺良好。
蔡英文在就職總統周年之際,拋出兩岸「三新論」本令人期待,細究論述內容卻只是個空瓶,只是強調「舊的問卷應該讓它過去,新的問卷上頭有新的題目」。據聯合報最新民調顯示,超過半數民眾對於小英總統處理兩岸關係的表現不買帳。
政治是一門妥協的藝術,為了台灣的生存發展,小英總統應該學習川普髮夾彎的精神重新回到「九二共識」的軌道上,將「三新論」注入「一帶一路」的具體內容,開啟兩岸新型關係。

【即時短評】扁保外就醫狀況頻 司法信任崩解中

.【即時短評】扁保外就醫狀況頻 司法信任崩解中
.【即時短評】國民黨要再起不是靠灑錢 是團結
.【即時短評】新北黃復興8800票 黨主席「征」霸戰
.【即時短評】施政頻頻引波瀾 林全穩坐高腳椅?
.【即時短評】蔡式溫火慢熱 挑戰人民耐性
.【重磅快評】貴為總統 川普的愚蠢不斷超過想像上限
.【即時短評】吳釗燮只碰外交 嚴德發只碰國防?
.【重磅快評】阿扁北上高調療癒 小英司改之路怎麼走?
.【重磅快評】親愛的新南向 你把台灣變隱形了
.【名人快語】程建人/兩岸內政搞不好 外交難矣!







【即時短評】扁保外就醫狀況頻 司法信任崩解中


2017-05-20 12:34 聯合報  記者呂開瑞╱即時報導

陳水扁出席凱校募款餐會,被指踩紅線。圖/報系資料照片


陳水扁因案判刑定讞入監服刑後,保外就醫,陳水扁身為受刑人,經常申請參加各種活動,陳水扁昨天出席凱達格蘭基金會募款餐會,坐上主桌,播出談話影片,往紅線前進的腳步得寸進尺,步步進逼,擺明不甩台中監獄的「五不」,頗有挑戰最後底線的意味,是否法律碰到阿扁就轉彎,政府沒有明確的處理,將造成人民對司法的信賴崩解中。
陳水扁一再觸及保外就醫的紅線,包括出席剪綵、友人餐會,到昨天的凱校募款餐會,步步進逼,昨天的餐會原本還不想申請,中監擺出強硬姿態,經過折衝,提出申請,中監祭出「五不」大限,卻限制不了阿扁。
陳水扁保外就醫後,扁家得寸進尺,法律步步退讓,看在其他受刑人眼裡,保外就醫的種種限制與規定,只是規範一般受刑人,到了受刑人陳水扁身上,甚麼都能改,甚麼都有彈性。
當年陳水扁在馬英九政府時期,獲准保外就醫,就有資深監獄官指出,問題才剛開始,如果不准展延,等於引爆政治核彈,誰敢。要扁回監,難如登天。這幾句話道出了政治干預司法的精髓
新政府大談司法改革,如果連一條保外就醫的法律界線,都畫不出來,獄政管理碰到陳水扁就轉彎,今後誰還會相信司法改革。

黃介正/蔡總統就職周年的國安挑戰

.黃介正/蔡總統就職周年的國安挑戰
.馬凱/新政府長治久安之策
.盛治仁/誠實面對過去,務實面對未來
.劉克襄/來到繡球花小鎮
.林中斌/川普反中、友中、再反中?
.嚴震生/前瞻計畫,肉桶政治?啖啖分贓
.方祖涵/球員母親的眼淚









黃介正/蔡總統就職周年的國安挑戰


2017-05-20 03:55 聯合報  黃介正

蔡英文總統在去年520就職周年前夕,拋出「新情勢、新問卷、新模式」的兩岸關係互動「三新」主張。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四年前,有感於國家安全環境挑戰日增,兩岸進入「深水區」,外交遭逢「死水域」,國防面臨「枯水期」,卻見國內朝野惡鬥、政黨傾軋之紛擾對立加劇,爰於本專欄發表《朝野都須面對的「三水傳奇」》,析論國安非僅執政黨之得失成敗,實乃死生之地,存亡之道,必須國人共同努力。
外交是內政的延伸,主要涉及對外事務的國家安全,更與國內是否政通人和息息相關。蔡總統就職後推動一系列政府認定必要、選民抱有期待的改革轉型,卻在溝通與執行過程中,引發內部高度爭議,以及群體、階層對立。無可否認,偏低的民調支持率與治理績效,自然干擾政府日常對國安課題的關注度,形勢判斷的精準度,亦影響整體國安戰略部署之可信度。
去年蔡總統準備五二○就職演說,所據以判斷國安情勢的基準,已因南海仲裁結果出爐、川普當選、以及韓半島情勢緊張而根本改變。如今執政屆滿周年,在國安三大支柱的外交、國防、兩岸上,論斷得失,絕不缺人,拍板功過,時機嫌早,惟確定比前任政府面臨更艱鉅挑戰,三水更傳奇。
當前我國安之主要挑戰有四:首先,台灣東西南北多強人,美國川普、中國大陸習近平、北韓金正恩、菲律賓杜特蒂;尤其川普總統的特異行事風格,以及少數集中的決策機制,不但令敵國盟友均難捉摸,且易在國內黨內惹禍樹敵,使得形勢推演與政策決斷困難極高。
其次,美國務院、國防部等部會之亞太政策中高層團隊任命牛步,骨幹幕僚多係代理或暫留現職,我對美工作不易多點開展。中國大陸在黨十九大之前,期待涉台系統在「定海神針」周邊,主動探索兩岸創新思維,可能過於浪漫。面對美中兩強在對台關係上的動能不足,我政策空間有「窒息化」的憂慮。
第三,面對中國大陸實力愈見增強,川普優先拉攏北京的事實,必須思考:是否一定要糾結在明知極度不對稱,卻無法跳脫對比或對抗心理,導出過猶不及的論證,使國安形勢判斷不夠穩健而失準。其實朝核問題北韓乃事主,但南海問題北京卻難做公親,畢竟在戰略牌局中,敵友親疏移轉,實不足為奇。
第四,政黨競爭決勝負,贏者全拿分資源,在民主體制下,本不為過;然而外交、國防、兩岸的困境是政府接力的「三水傳奇」,也理應是超越黨派的共業。我國安處境之艱困,即使合朝野全力,尚未必能從容應對,政府國安團隊尤應廣開言路不偏聽,以求國家保全之良策。
至少未來三年,我國外交、國防、兩岸之國安大政方針,仍將由蔡總統掌舵並負全責,領導人的支持率愈低,政策的可信度與執行力道就愈弱,外國和對岸將會盯著看。在國安形勢的「天時」、「地利」均不順當之時,「人和」不但可貴,也是唯一操之在我的要素。同胞們,不是嗎?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助理教授,中華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