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7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如何因應川普2.0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900/web/ 

◆  聯合報社論/政府財政「三高」,戳破稅收超徵假象
◆  聯合報黑白集/鬥雞總統、雞肋閣揆
◆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如何因應川普2.0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中國大陸如何因應川普2.0挑戰


2025-02-17 02:46  經濟日報/ 社論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發生劇變,關稅戰、科技封鎖與供應鏈重組將升級,美中兩國競爭將愈發激烈。 (美聯社)


川普再度入主白宮,全球經濟與地緣政治發生劇變,關稅戰、科技封鎖與供應鏈重組將升級,美中兩國競爭將愈發激烈。在這場新對抗中,北京政府面臨前所未有壓力,亟需有效應對川普2.0時代經濟與科技封鎖對策,以確保中國在全球產業鏈中的競爭力。美中未來如何博弈,成為全球關注焦點。

川普政府宣布,從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2月起,對中國商品加徵10%關稅,並可能進一步提高,衝擊中國對美國出口。面對這波關稅攻勢,中國將採取幾種應對措施。

首先,北京可能對美國關鍵產業進行精準報復,尤其針對農產品、能源與航空業等美國經濟核心領域實施反制。例如減少美國農產品進口,從而削弱川普在農業州的支持率;降低美國天然氣與原油進口,影響美國能源企業收益;對波音飛機加徵額外關稅,轉而採購空中巴士,加重美國航空業壓力。這些舉措不僅能削弱美國企業競爭力,也能促使美國商界對川普政府施壓,要求重新評估對華政策。

除了針對美國產業施壓,中國還可能加快供應鏈「去美化」,減少對美國原料與零組件依賴。中國政府可能擴大對華為、中芯國際等本土企業的支持,並加強與世界其他科技強國合作,以確保關鍵設備與技術的穩定供應。在新能源領域,中國可能深化與歐洲合作,發展電動車電池、太陽能、氫能產業等新興技術,減少對美國供應鏈依賴。

美中對抗焦點並不僅限於關稅戰,川普勢必進一步收緊對中國科技企業限制,擴大對華為、中芯國際等企業禁令,禁止美國企業與之合作,並限制先進晶片與人工智慧技術出口,遏制中國科技業發展。

面對這一挑戰,中國的應對策略將包括幾個方面:首先是加速自主創新,加大對半導體、AI、量子計算與5G技術投資,提供本土科技企業更多補貼與資金支持,推動「去美化」半導體產業鏈,建立完整國內晶片生產體系,降低對美國技術依賴。

其次,中國將強化與非美科技夥伴合作,深化與歐盟關係,與荷蘭、日本、南韓等強化聯繫,確保能夠獲取關鍵設備與技術。北京可能與東協與中南美國家建立經貿夥伴關係,輸出5G、雲端運算與AI技術,降低對美國市場依賴。

中國可能對美國科技企業採取反制措施,提高監管與稅負,限制其在中國市場擴張。中國政府可能加強對美國AI與雲端企業(如谷歌、微軟)審查,提高其進入中國市場門檻。這些舉措不僅能對美國科技公司形成壓力,也可促使它們遊說川普政府調整對華政策,以維護其在中國市場利益

儘管美國關稅與科技封鎖對中國構成壓力,但中國仍然擁有強大談判籌碼,其中中國市場准入許可是一張重要王牌,北京可選擇限制蘋果、特斯拉、高通等美國企業在中國市場的業務範疇,迫使這些企業對川普政府施壓。

中國控制全球80%稀土供應,若對美國實施出口管制,將嚴重影響美國高科技與軍工產業。

中國亦可透過金磚國家聯盟、東協加一等組織,形成區域貿易與科技聯盟,以削弱美國影響力,增強全球經濟地位。值得特別注意的是,北京可能提高加入美國不是會員國的 CPTPP(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優先程度,而這對台灣的加入將形成更大障礙。

川普2.0的貿易與科技戰已箭在弦上,中國將透過關稅反制、科技自主、金融戰略、區域結盟來應對挑戰。儘管短期內中國經濟勢必遭受重大衝擊,但中國已開始著手布局長期策略,透過供應鏈重組、技術突破與國際聯盟來減少衝擊

展望未來,美中競爭將進一步升級,全球市場不確定性亦將隨之加劇。在這場經濟與科技霸權對決中,誰能率先突破封鎖、確立優勢,將影響未來全球經濟發展方向,台灣身處颱風眼,必須隨時保持警戒,方能確保不會無端遭受傷害。













聯合報黑白集/鬥雞總統、雞肋閣揆


2025-02-17 05:29  聯合報/ 黑白集
勇鷹高級教練機失事,賴清德總統第一時間不檢討失事原因,卻是向在野黨喊話,希望立法院對國防預算的刪除和凍結,能夠獲得補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長韓國瑜明天將召集朝野協商總預算案,民進黨中央當天則召開罷免策略會議。賴政府「沒錢建設、有錢罷免」,執政不力全怪藍白刪預算;行政院長卓榮泰動不動挑釁在野黨來倒閣,彷彿只要散解國會,卓揆就可割可棄,形成畸形的「鬥雞總統、雞肋閣揆」。賴清德總統高喊朝野和解,大罷免卻激化朝野惡鬥,總預算協商恐是破局收場。

總預算案三讀通過後,立法院破天荒重啟朝野協商,藍白不可能再修改三讀內容,民進黨團則預告,朝野協商若破局,行政院提覆議案勢在必行。總預算已成大罷免的乾柴烈火,民進黨在乎的不是總預算過不過,而是罷免案成不成,一心只想為賴總統清除朝小野大的國會劣勢,當家鬧事,莫此為甚。

卓榮泰上任後已三度重蹈「覆」轍,包括國會改革法案、憲法訴訟法、選罷法修正案,卓揆宛如覆議專業戶,卻是每覆必敗。眼看總預算案將成第四覆,卓內閣仍一覆再覆,吃定立法院就算次次完封,閣揆也不用下台負責,關鍵不在責任政治,而是賴總統的一念之間,更不是立法院的解散與否。

立法院下會期開議前,賴清德將宴請民進黨團成員,備戰大罷免。賴清德已指示啟動「顧好立委」專案,卻忘了「顧好閣揆」專案,任憑雞肋閣揆水深火熱,似乎只顧綠委、不顧卓揆。















聯合報社論/政府財政「三高」,戳破稅收超徵假象


2025-02-17 05:20  聯合報/ 社論
去年稅收超徵5283億元創歷史新高。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財政部公布去年稅收實徵淨額,「又」比預算數超徵五,二八三億元,創下歷年新高。國民黨要求還稅於民,全民普發一萬元,並將普發現金法制化;賴清德總統則規畫進行社會投資,包括零到六歲國家一起養、長照3.0、癌症新藥基金、學費補助等。但不管是還稅於民或投資社會,稅收超徵背後,是民進黨執政下財政失靈、稅制不合理、預算編列浮濫與執行失能

從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起,稅收大幅超徵成為常態;到去年為止,超徵金額已達一點八兆之多,預算編列時的估算和實際徵收金額誤差之大,令人匪夷所思。學者更認為,稅收和超徵金額均創新高,反映預估失準、稅制有問題稅收成長與經濟成長不成比例,更顯示政府超拿經濟成長果實。因此連年大幅超徵,不是制度性問題,就是政府有意或無意的「錯估」。

稅收大幅超徵,民進黨政府除拿來做為「經濟暢旺」大內宣,亦宣稱將優先用於償債或減少借債;但事實是近四年超徵稅收,拿來償債者卻少得可憐,總比率僅在超徵金額一成上下。所謂「超徵優先償債」說法,不攻自破。

對於超徵的稅收,民進黨政府既不願還稅於民,還債亦極其有限,僅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為拉抬總統、立委選情,普發六千元。而且,雖然稅收年年超徵,但收支相抵後,還是年年入不敷出,必須增加政府債務。這也造成一方面稅收超徵創新高,另一方面出現政府「財政三高」的矛盾情況

所謂「財政三高第一高是過去政府金雞母的台電、中油,累計虧損金額連年擴大。截至去年為止,台電在未將核四認列損失情況下,累積虧損超過四千二百億元;中油累計虧損則逼近七百億元,兩者合計近五千億元。第二高是舉債金額創新高。國債從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底不到五點四兆,到去年底已接近五點九兆,今年一月底更逼近六兆,年增近千億。第三高則是特別預算金額高。近三年的特別預算總金額已超過五千七百億元,由於特別預算多由舉債支應,也就造成「稅收超徵愈來愈多,欠債也愈來愈多」的結果

特別預算失控,起自蔡政府時代將特別預算常態化。短短八年就編列了十三個特別預算案,總金額達二點五兆元,超過過去廿六年三任政府總和。而且這些特別預算都是一次編列數年,其中多個預算執行時間延伸到蔡政府卸任後,根本是「債留子孫」。

特別預算如確有必要,還情有可原,但事實不然。以前瞻基礎建設計畫為例,總計將耗費近九千億元。如今計畫已接近尾聲,但民眾卻很難看到前瞻計畫的前瞻性與具體成果,看到的只是在各地大撒幣、虛擲公帑。又如民進黨政府宣稱花了大筆預算在防洪治水,尤其南部地區更占防洪治水預算大宗;但去年三颱接力襲台,高雄成水鄉澤國,所謂「治水成果」完全破功。台電、中油鉅額虧損原因推給俄烏戰爭,實際上卻是非核家園政策貽害。其他只是單純「發錢」的紅包政策,更是不勝枚舉。這樣的特別預算財政紀律焉能不混亂?

民進黨反對還稅於民,但無心還債,又不把錢用在刀口上,因為稅收大幅超徵,只是政府債台高築、財政紀律敗壞的遮羞布罷了。但正因政府支出浮濫撒幣不貶眼,更凸顯藍白刪預算的必要性,也讓還稅於民更具正當性。至於賴清德規畫的社會投資,實多為其政見支票,不是納入政府預算,就是已覓財源;超徵的稅收要用部分來加碼社福,民眾應不反對,但與部分還債和部分還稅於民,應不衝突






【專家之眼】美歐關係大翻轉(二十)

◆  【專家之眼】台積電難吞英特爾這個燙手山芋(二十)
◆  【專家之眼】玄同,李安擁有一般導演所沒有的這個能力
◆  【專家之眼】美歐關係大翻轉







【專家之眼】美歐關係大翻轉


2025-02-17 07:00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美國副總統范斯曾說,俄國如果不接受與烏克蘭停戰的和平協議,美國會施加更多制裁,派出美軍也是選項。(路透)


近日美國國防部長赫塞斯Pete Hegseth),在北約防長會議上稱,川普政府堅持要求北約成員國將國防開支提高至 GDP 的5%,目前只有波蘭達標,必須加緊努力。

此外,他還強調,烏克蘭回到民國一O三年(2014年)以前的領土,以及烏國加入北約,都不現實。言下之意,川普將烏克蘭丟包給歐洲,烏克蘭必須割地求和。川普還有意與普亭單獨談判烏克蘭問題時,歐盟是否上談判桌,川普都支吾其詞,也只是這兩天,他才同意烏克蘭參與談判,可見川普的傲視群倫心態,根本沒把歐洲國家放在眼裡。在此情況下,歐盟與烏克蘭是否參與談判,好似已經沒有多大影響,默默接受美俄談判的結果即可解決問題,讓歐洲盟國感到極為訝異。

對此,北約秘書長呂特只能說,烏克蘭協議必須是一個和平與堅實的協議,否則會影響到歐洲及北約的集體安全,還會讓中國受到鼓舞,使其更加大膽地推進自己的行動。如此硬是將兩岸問題牽扯其中,以便壯大聲勢,可見歐洲國家的無奈。

尤有進者,美國副總統范斯JD Vance),於2月14日第61屆慕尼黑安全會議發表演說,對歐洲民主國家提出嚴厲批評,認為歐洲當前面臨的最大威脅來自內部,而非外部勢力如俄羅斯和中國。范斯稱,川普總統重返白宮如同新警長上任,並呼籲歐洲在自我防衛上承擔更多責任,以便美國能專注於印太地區的安全挑戰,再度顯現中國才是美國的主要關切。

范斯指出,歐洲在網路言論自由方面的限制,以及封鎖部分社群媒體,來防堵不實資訊的做法,正在侵蝕自身的民主價值,再加上未能有效應對非法移民問題,美國也沒什麼能幫忙的。更勁爆的是,范斯稱禁止代表民粹主義政黨的政客參與政治是錯誤的,並強調我們不必同意人們說的所有事情,但當政治領導人代表眾多選民時,我們就有義務傾聽。這明顯是與馬斯克同調,雙雙支持德國極右政黨AfD,尤其德國將在23日舉行大選,這番言論自然會產生相當的影響。

在范斯20分鐘演說期間,會場內一片沉默,隨後多名歐洲政客對其言論表示譴責。德國國防部長佩斯托瑞斯Boris Pistorius),與歐盟外交政策負責人卡拉斯Kaja Kallas)分別表示,范斯的言論令人無法接受,與范斯試圖挑起歐洲爭端云云。由此可見,川普政府是來真的,完全翻轉了傳統歐洲的價值觀與美歐關係,影響深遠。














【專家之眼】玄同,李安擁有一般導演所沒有的這個能力


2025-02-17 07:30  聯合報/ 劉明德/四川大學前副教授
李安獲頒第77屆美國導演協會終身成就獎。(路透)


日前,李安榮獲美國導演同業公會所頒發的終身成就獎,這已經是導演最高榮譽了。究竟,李安是怎麼做到的呢?很多人都有他們的說法。

天下雜誌第400期蘇育琪有一篇文章「真誠的心感動世界」,蘇育琪總結李安,說:「不管是李安的人,還是他的電影,最大的魅力,就是真誠。」這樣的觀察當然是對的,可是,還不夠深入,因為光是真誠,拍不出《斷背山》這樣的電影。那麼,他是怎麼拍出這部囊括85座獎項的電影的呢?答案就是玄同

何謂玄同?玄同這個概念出自道德經第56章:「挫其銳,解其分,和其光,同其塵,是謂玄同」。何謂玄同?《老子》權威陳鼓應理解為玄妙齊同的境界」,說得很「玄」,問題是這樣的解釋讓人更清晰「玄同」了嗎?沒有,反而更迷糊了,因為多了兩個不知道的概念:「玄妙」與「齊同」。由於不知道「玄同」究竟是什麼意思,因此,幾乎所有的註家乾脆都不解釋。

我覺得李安就是玄同的註解。在蘇育琪的這篇採訪稿當中,李安說:「我大概很合適跑到另外一個人的身上,這跟同情心有關。同情心不是可憐,是相同感情的意思。」相同感情就是玄同,指對於他人的遭遇,在情感上發生共鳴。李安之所以能拍出《斷背山》這樣的電影,就是李安進入了他們的世界,李安既是沉默寡言牧場青年恩尼斯Ennis Del Mar),同時也是熱情開朗牛仔傑克Jack Twist)。

不只是因為真誠,而是因為李安具有「玄同」的能力,所以,在《理性與感性》(Sense and Sensibility)這部電影的拍攝過程中,李安才能得到在劍橋大學主修英國文學的艾瑪.湯普森(Emma Thompson)的尊重,因為,此時的李安早已不是李安,而是變成了Elinor Dashwood,又變成了Emma Thompson、又變成了Edward Ferrars,又變成了休·葛蘭(Hugh John Mungo Grant)。要知道,在李安拍攝這部英國文學片之前,只拍過三部片,英語片則是一部都沒有,英文還講得不太好,而這部片是李安與英國最優秀的演員和技術人員合作,若不是變成他們,以當時李安的資歷,如何叫得動他們呢?

當然,李安的玄同,不只是反映在拍片過程中,在生活當中,一樣俯拾可見。當時蘇育琪跑到紐約採訪李安,那是李安當天的第四個行程了。蘇育琪說:「他的臉上略有倦意,卻非常認真、專注地回答每一個問題。要換到另一間辦公室續談,看訪客忙亂地收拾一堆器材,李安很自然地幫忙拿起好幾樣,兩手滿滿地一路爬樓梯過走道。臨行前,請李安簽書,他慎重地說,這要用黑色簽字筆。寫好後,正要闔上書頁,想了想,又再拿回來,添了『保重!』。遞出書,拍拍訪客的肩膀,笑容中帶著鼓勵,『跑這趟辛苦了。』」把別人當成自己,這就是玄同。














【專家之眼】台積電難吞英特爾這個燙手山芋


2025-02-17 13:11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英特爾傳出將分拆其晶圓代工服務部門,而台積電在美國政府要求下,將持有其中兩成股權;台積電表示不評論市場傳聞。路透


川普上任後,台灣最擔心的問題還是發生了,美國還是對台積電下手了。除了檯面上的加徵關稅外,美國似乎打算將英特爾(Intel)的燙手山芋,丟給台積電。美媒 Investing.com 稱:此舉將使「英特爾再次偉大」。不過,卻是台積電不可承受之重。

近期台積電如何接手英特爾,媒體已經傳出各種劇本,包含英特爾拆分半導體製造部門,與台積電組成合資公司;台積電取得英特爾的控股權,但不取得經營權;近日《華爾街日報》釋出的最新的版本指出,博通(Broadcom)和台積電將共同分拆英特爾,由博通吃下晶片設計部門製造部門則交給台積電。

不管哪一個版本,台積電都得接收英特爾的製造部門。此舉將衝擊台積電的未來發展:

首先一加一效益遠低於二:接手英特爾的晶圓廠,遠不如台積電自己興建新廠,《華爾街日報》直指:「英特爾的工廠基本上都是為生產英特爾晶片而設立的,該公司在過去幾年才開始嘗試為外部客戶生產晶片。改造英特爾工廠以按照台積電的方式生產先進晶片將是一項重大且昂貴的工程挑戰。」無論是製程調整、管理模式、美國工會運作等問題,都會造成台積電龐大的負擔。

其次工廠龐雜:根據英特爾官方網站的資訊,其總共有15個晶圓廠,除了美國的亞利桑那州、新墨西哥州、俄勒岡州外,還有在愛爾蘭以及以色列等地有海外據點封測廠更分散在中國大陸、哥斯大黎加、馬來西亞、越南等地。台積電接手後,如何管理如此複雜的工廠與供應鏈,將是一個不可能的任務。

第三監管趨嚴:拜登政府推出的《2022年晶片法案》,提出規模逾五百億美元晶片製造業補助計劃,英特爾獲得了高達 79 億美元補助,是獲得資金最多的公司。其次為台積電,也有66億美元補助(實際取得15億美元)。若台積電取得英特爾的晶圓廠,補助獨厚台積電,美國政府(與民間)勢必會以更嚴格的態度審視台積電,屆時相關監管將相當可觀。

第四人才短缺:台積電在美國亞利桑那州的晶圓廠覓才極為困難,被迫從台灣外派數千位工程師赴美,未來要在英特爾各家晶圓廠導入台積電管理文化,勢將調派可觀的工程師至各國,我國半導體人才匱乏問題,將益加嚴峻

第五台灣矽盾地位不再:目前台積電將最先進的製程留在台灣生產,美國規劃的製程約落後台灣二個世代。川普政府極有可能要求台積電將最新製程移轉至美國,包含接手的英特爾晶圓廠,產能排擠下,屆時台灣晶圓廠擴展速度將大為減緩,我國在全球晶圓製造的重要性亦將大幅下降。

最後反壟斷風險驟增:台積電已是先進製程霸主,幾乎取得獨占地位,倘接手英特爾的製造部門,市占率將進一步擴大,獨占地位更加穩定。即使台積電自創「晶圓製造2.0」的新概念,市場包括代工、封測,以及除了記憶體製造之外的整合元件製造廠(IDM),足以將台積電的市占率降至3成以下,惟反托拉斯機構恐難接受其說法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坑人不眨眼的動態定價機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400900/web/ 

◆  馬習會10年 兩岸脫鉤漸行漸遠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坑人不眨眼的動態定價機制
◆  荒謬賴政府 上演「現代齊人」
◆  從國安高度 打贏晶片戰
◆  莫迪訪美 未突破川普防線
◆  刪不支持台獨 美當籌碼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坑人不眨眼的動態定價機制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趙坤茂(作者為台灣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


最近臨時安排一趟出國行程,上網訂購機票時,發現票價並未調高,內心竊喜不已。記得去年出訪前購票,運氣就沒那麼好,同樣的航程,票價竟調高為兩倍價,直讓荷包大大失血。

動態定價是一種動態提高或降低價格的商業策略,在航空業和旅宿業已是家常便飯。飯店業往往在連續假期或大型活動等投宿需求增高時,大幅調高房價,以謀得更大收益。儘管不盡合乎情理,但如果調價過程合法,那些有需求的房客淪為冤大頭也莫可奈何。

業者根據可供產品數量、客戶需求及競爭對手定價等市場因素,藉由人工計算或人工智慧等自動技術來動態決定當下最有利定價。另一方面,消費者雖對浮動價格已司空見慣,但在決定出手購買時仍難免忐忑不安,心情總是浮動不已。

自古以來,動態定價本就是普遍存在的商業策略,如「一時洛陽紙貴」、「啤酒 Happy Hours」、「咖啡早鳥優惠」、「麵包晚鳥特價」等。拜電腦愈來愈聰明及數位標價愈來愈普及之賜,如今的動態定價,在某些商業場域已到分秒價變的地步,令業者和消費者都得隨時關注價格變化的趨勢。

去年八月,英國神團「綠洲合唱團」(Oasis)宣布合體回歸,並將在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展開英國巡迴演唱。神團解體十五年後再度復出,令粉絲雀躍不已。然而,當門票開始銷售時,無數粉絲的興奮盼望,瞬間轉化為沮喪失望。為什麼會這樣呢?

門票開賣當日,許多歌迷在售票平台的數位等待室耗費多時,結果發現票價竟隨著時間不斷飛漲,一時之間卻無法順利購票,其著急程度可想而知。到最後,許多粉絲終究沒能買到門票,而比較幸運的粉絲雖然購票成功,但大幸中的不幸是門票竟然暴漲數倍官方售票平台形同扮演街頭黃牛角色,直接哄抬票價坑殺粉絲

畢竟這是神團久別重逢的演出,門票需求量相當龐大,遠遠超過門票總數量。因此,無論使用動態定價與否,許多落空粉絲最終都將感到失望。樂團依市場機制增加收入,而售票平台也樂於抽取更高額佣金,無辜粉絲只好為愛偶熱情付出更大代價。

去年五月《哈佛商業評論》有篇文章指出,只要遵循三大原則,動態定價不一定會趕跑顧客。第一,公開解釋漲跌理由。這就如同中油每周油價變動乃基於一套公式,故民眾對油價的漲跌較能欣然接受。第二,協助顧客熟悉優惠方案的遊戲規則。如果顧客知道優惠時段或入會折扣等福利,就較能坦然接受價格差異。第三,當價格上漲時,強調其將帶給顧客的附加好處。如同任何價格上漲一般,業者應提供顧客專注於價值,而非價格的理由

台語俗諺「一日三市」,而今已是「一日萬市」。面對動態定價帶來的浮動價格,乃至於浮動心情,期盼大家都能從容找到安心出手的最佳時機。












馬習會10年 兩岸脫鉤漸行漸遠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柳金財/佛光大學公共事務學系副教授兼澄正書院主任(新北市)


馬習會今年屆滿十年,兩岸關係已翻天覆地質變。從蔡英文到賴清德主政,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漸固化,致兩岸經濟脫鉤化、台灣國際空間孤立化、社會組織碎片化、外部經濟邊緣化;復因內部政黨對立化,國家與社會衝突日益顯化,襯托出的台灣危機不容小覷。

這一典範性框架轉移對灣風險高於機遇,兩岸綜合國力差距迅速拉大,時間站在台灣這一邊嗎?馬習會後翌年總統大選,主張維持現狀的蔡英文連續兩任,主張務實台獨的賴清德延續主政。九二共識這原被視為兩岸和平發展的定海神針,猶如黃鐘毀棄般被汙名化。台灣在美國印太戰略捆綁下,採取抗中保台路線及聯美抗中失衡戰略,一改馬主政下的友美和中戰略及和中保台路線。自此兩岸關係產生重大分水嶺,敵意螺旋上升,台灣主體意識與中華民族主義相撞激化,陸對台政策由原和統主旋律,漸讓位於武統威懾

首先,經貿依存度下降,但經濟制裁力度增大。因政黨輪替、美中貿易戰、陸經營成本增加、新冠疫情等影響,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台對陸貿易總額占對外貿易總額比例創下十年來新低,僅占廿八點五七%;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一至四月,台向陸出口僅占三成,創下廿二年同期新低,凸顯陸經濟減速及美中衝突導致供應鏈重組。兩岸經濟加速脫鉤,陸對台經濟制裁增加。停止關稅優惠減讓,造成台產品在陸銷售成本增加。

其次,美台實質關係提升,以惡化台國際空間為代價。對比藍綠執政推動外交成效,馬英九任內邦交國減一個、蔡英文任內卻有十國斷交,並退出中美洲會議。參與國際組織亦不得其門而入,如世界衛生組織、國際民航組織及國際刑警組織的年會或大會,民進黨在維持國際空間方面歷經一場「骨牌效應」。

美國基於地緣政治需要及其國家利益理性計算,並無協助台參與 CPTPPRCEP,也未與台簽署雙邊貿易協議及加入印太經濟框架,恐使台灣經濟更邊緣化。

最後,兩岸交流速度減緩,抵消融合促統力度。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陸客高達四一八點四萬;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一到十月,陸客僅卅二萬台灣旅行社組團赴陸旅遊已達十六點四萬人次,但是陸方迄今未開放陸客來台觀光,陸客來台人數為零。陸客來台最高點時期,占境外旅客數比例達四成二,最高單月甚至達四成九,創造新台幣二,一九六億元觀光產值。若兩岸關係熱絡,馬習會十年來應可創造兆元觀光產值。

年初原本陸方兩踩線團來台,都遭民進黨政府拒絕;原多次宣布開放組團赴陸旅遊,也一再政策急轉彎反制,要求旅遊小兩會展開協商始能恢復團客招攬業務等。陸生從全盛時期五萬餘人降為千餘人,尤其自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八月起,台灣已無大學部的陸生學位生。

賴清德主政後,大陸對台不僅在國際上催促骨牌效應、孤立效應;在兩岸經社文化領域採取單邊行動,發揮愈趨明顯的磁吸效應;更在懲獨及軍事領域,產生寒蟬及嚇阻效應。民進黨終結兩岸大交流及大合作年代,這究竟是大陸武統的資糧,或台灣自主的坦途














荒謬賴政府 上演「現代齊人」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師(新竹市)


美國總統川普上任後大殺四方,在由億萬富豪馬斯克領軍的「政府效率部」 操盤下,從國際開發署開刀,揭露這個去年預算超過四百億美元機構許多荒唐浪費舉措,揚言完全關閉。接著大刀將揮向教育部與國防部等,弄得雞飛狗跳,人心惶惶。

在國際上,川普促成以色列在中東停火,正強力逼使俄烏停火,並揚言對各國施行「對等關稅」等,捲起千堆雪,台灣也被掃到颱風尾,除關稅外,最主要的還是有關保全「護國神山」台積電的問題。

川普在上任前,對台灣問題曾多次放話:「跨過太平洋去防衛一個島嶼有實質困難」、「台灣從我們手上拿走晶片生意,他們非常有錢」,比喻台灣是「桌上的筆尖」;上任後,則批評了拜登政府對國內晶片製造業的投資,威脅要對外國製造的晶片徵收關稅,指責台積電從美國手中竊取或搶走了半導體產業,是「晶片小偷」。「我們希望他們回到美國,如果不把生意帶回來,我們會很不高興」,並質疑美國對台灣的軍事支持,指責台灣在自身安全上投入太少。

川普一連串對台灣不友善的言論,可謂人神共憤,但出奇的是對內鬥雞上身的賴政府卻忍氣吞聲;尤其台積電是美國自己先前力推「全球化」,將辛苦但利潤低的製造業外包給「發展中」國家,台積電靠大批台灣菁英長期投入、蓄積實力才成就為世界晶片代工龍頭,所謂「偷」與「搶」純屬侮蔑之詞。而且台積電其實並不怕關稅,因其為代工廠,掌握九成高階製程市場,最終關稅將落在終端客戶身上,政府大可義正詞嚴據理力爭甚至加以駁斥,卻反而像做錯事的跟班,畏縮俯首受教。

賴政府的畏首畏尾,據常接觸台灣政界人士的德國馬歇爾基金會印太計畫主任葛來儀分析:「當川普發表這些言論時,給台灣敲響了警鐘,他們真的不知道接下來會發生什麼。」再一次印證了賴政府治國無方。

民進黨不願認清「雙少數」政府現實,賴清德上任以來仍然想以「五權在握」方式治國,對在野陣營在國會的合理監督寸土不讓,強要「多數服從少數」,橫行霸道。目前正全力推動違背民主常理的「大罷免」,製造內部紛亂,而棄解決民生福祉問題於不顧,最可能的結果是全民因此內耗半年,而得不到賴政府妄想的「更大的民意」,讓人懷疑意圖擺爛,以為「船到橋頭自然直」。

以前中學課本裡有出於《孟子》的「齊人驕其妻妾」故事;有一齊人每天自外返家,常誇耀在外與富貴友人一起飽食酒肉,妻妾同感詫異,最後發現他是在別人上墳時乞討一些祭祀用的剩餘酒食,妻妾相擁痛哭。生動描述齊人對內倨傲對外謙卑兩副面貌,與賴政府現在扮演的角色何其相似。

執政者受選民所託,殫精竭慮為民謀福尚且不及,豈可當家鬧事,以惡霸行徑推動「惡罷」?民進黨政府面對美國又一副誠惶誠恐模樣,上演「現代齊人」荒謬劇,樂此不疲。台灣人民應看清綠色執政的面目,以選票終止民進黨上演的爛戲。












從國安高度 打贏晶片戰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左正東/台大政治系教授(台北市)


上周彭博社報導,川普政府有意促成台積電和英特爾合資,引發市場劇烈反應。股市的劇烈反應不只因台積電的技術優勢可能被侵奪,更因台積電和半導體製造被認為是保護台灣的矽盾,台積電離開台灣形同在這個矽盾上炸出巨大窟窿。

川普為何要針對台積電?有人認為是中國因素,但更可能是要挽救美國晶片製造業。去年以來,英特爾的巨幅虧損震撼美國,正如美國不願意讓新日鐵收購美國鋼鐵,美國政府也無法接受在美國創造的半導體業,最後卻是美國企業被逐出市場。如今傳出的合資計畫,未來會不會發展為「購買美國貨」、「設備出口禁令」、「強迫賣斷」等劇本,讓台積電和英特爾的合資企業最後成為美國企業,令人憂慮。若真如此,形同強制合資和強制技術轉讓,這正是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美中貿易協議川普政府要制止的不公平貿易行為。如此仿效自己所批評的對象,恐將重挫美國在世界的領導威望。

對此,賴總統希望用「民主供應鏈」應對美國施壓,不少人認為民主供應鏈是拜登時代的構想,這恐怕有所誤解。其實,民主供應鏈來自川普第一任,當時美國和澳洲智庫圈為因應中國大陸經濟脅迫而有此構想根據陸克文所撰《可避免的戰爭》一書,新冠疫情爆發後,重要產業供應鏈中斷,由龐培歐領導的國務院推動供應鏈重組,以美國標準尋找製造商,當時台美也同意合作,將部分供應鏈移往台灣,而作為交換,台積電會在美國設廠。

若此書所言為真,當時台美雙方曾有關於「民主供應鏈」的具體計畫,現在賴總統重提此事,很可能是婉轉的要美方履行承諾。但是,如今龐培歐已不在川普團隊,以川普的個性,重彈舊日諾言是否有用,不無疑問。此外,當初民主供應鏈是要協助盟友抵抗北京,如今川普的各項舉措則是不分親疏一律要討回美國失去的競爭優勢,訴求民主供應鏈恐怕無濟於事。何況當初雙方承諾要交換的產業,恐怕也不能像台積電一樣為台灣帶來安全保障。

既然晶片製造事關台灣安全,政府自應從國安高度因應。首先,代表政府持股的國發會主委,應要求台積電全球布局保持台灣領先的生產技術和市場優勢,這是台積電特殊的安全責任。台積電向政府提出赴美投資申請案時,若無法確保先進製程和多數股權留在台灣,經濟部應基於保護關鍵技術駁回。

更進一步說,如果川普政府一定要將台積電變為「美積電」,政府應要求美國提高對台安全承諾,彌補台灣失去的安全屏障,避免現有的戰爭嚇阻機制失衡。具體做法可考慮由美國總統發表正式聲明,承諾當台灣被攻擊時出兵保台;或修改台灣關係法,將出兵保台的承諾寫入法律。

民國八十二年(一九九三年),芝加哥大學教授米爾斯海默倡議烏克蘭保留核武,以避免俄羅斯侵略烏克蘭看看今天的烏克蘭,證明當年米爾斯海默的先見之明

過去三十年,台積電和半導體產業為台灣帶來比核武更正面的安全屏障。當前兩岸關係空前緊張,如果美國不能提高對台防衛承諾,又不希望烏克蘭的悲劇重演,讓台積電留在台灣還是最簡單的做法。













莫迪訪美 未突破川普防線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方天賜/清大印度中心副主任、台灣印度研究協會理事長(新竹市)


印度總理莫迪在二月十二至十三日訪美,成為川普回任美國總統後第四位會見的外國領導人。事實上,莫迪此行距離他去年九月訪美僅間隔不到五個月,但時空背景已大為不同。莫迪上次訪美時,美國大選情勢還不明朗,因此刻意避見川普。但川普重返白宮後接連大刀闊斧,氣勢驚人。相對地,印度近來經濟發展有點遲緩,讓莫迪底氣較為不足,使得此行反倒有點進京求見的味道。

莫迪抵達美國後,先會見了信仰印度教新任情報總監加巴德及政壇當紅的馬斯克等人。日前馬斯克才帶著四歲兒子在川普辦公室會晤記者,成為吸引媒體的焦點;這次則加碼帶了三位小孩會見莫迪,使得會談的公關功能大過實質意義。

雖然莫迪在川普第一任期內與其有不錯的互動,但川普似乎無意給予莫迪特殊禮遇。川普在川莫會前幾個小時,簽署命令對各國開徵「對等關稅」;雖然此項命令並不是針對印度單一國家,但川普批評印度是對美課徵關稅最高的國家,不留情面地先給莫迪下馬威。

川普稍後與莫迪在白宮進行了四個小時的會談,並在會談後舉行聯合記者會及發布聯合聲明。內容主要聚焦在關稅、貿易、國防合作、打擊非法移民、反恐等問題上。

在經貿部分,川普已多次提到印度的高關稅保護措施,影響美國貨物銷往印度,因此雙方宣布將進行協商,於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秋季前完成第一批雙邊貿易協定(BTA)內容;兩國也希望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前將雙邊貿易額增加至五千億美元以上。但根據去年統計,美國與印度的商品貿易總額僅有一,二九二億美元額度,印度因此承諾向美國購買更多國防設備、石油和天然氣,以平衡雙邊貿易逆差。

在國防領域,雙方預計在今年度簽署新的國防合作架構協議。值得一提的是,川普會後表示將向印度出售 F-卅五戰機,但印度外交部次長唐勇勝稍晚澄清此項軍購只是提議階段

在戰略合作部分,兩國聯合聲明提到,莫迪邀請川普到印度參加今年度的四方安全對話(QUAD)高峰會,但川普對這個提議並沒有給予承諾。雖然兩國提到要設立新的印太合作機制,卻是雙邊性質,而非涵蓋四個會員國的多邊安排;這也印證了外界稍早的觀察,川普對四方安全對話的熱情並不如拜登政府。事實上,川普直言,中國是非常重要的國際角色,希望美印中俄都能好好相處。他甚至表示願意介入中印的邊界紛爭。但印度外交部次長稍後也反駁了這項提議,稱印度會以雙邊方式處理與鄰國的問題。

莫迪此行較大的收穫是讓美國在聯合聲明點名巴基斯坦,要求不可作為跨境恐怖主義的根據地,避免空手回國。雙方也重申美國法院稍早判決,同意將涉嫌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孟買恐怖攻擊的嫌犯拉納引渡至印度審判。川普也沒像拜登政府一樣,以宗教人權問題向印度施壓,有助緩解這類摩擦。

然而,莫迪終究未能以舊情說動川普對印度網開一面,無法突破川普的關稅防線。印度股市在川莫會後持續下跌,難掩失望之情。印度外交向來善於在大國集團間遊走,印度不太可能全盤接受川普的願望清單。川普就稱許莫迪是比他更強硬及更好的談判者,可見印度仍有其堅持。印美關係只是印度大國外交中的一環,印中正在進行和解工程,俄羅斯總統普亭則預計在年初訪印。全球的大國關係組合或將迎來新的風貌。













刪不支持台獨 美當籌碼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黃奎博/政大外交系教授


美東時間二月十三日,美國國務院更新了對台關係網頁的文字。不少人聚焦在原本拜登政府「不支持台獨」的文字被刪,甚至推論川普政府正在改變對台政策。這看來言過其實,而且國務院後來稱對台政策不變。

進一步討論前,可略為探觸美國近卅年來的兩岸立場。美國常說兩岸分歧應和平解決,與台灣是非官方(unofficial)關係,台灣並非獨立主權國家,不支持台灣獨立,對台灣主權不採任何立場。美國也稱遵循自己的「一個中國政策」,此政策是基於台灣關係法、美陸三公報、六項保證,會持續提供台灣台灣人民防禦性武器以強化自衛力量,且會持續支持台灣有意義的國際參與,包括不以主權國家為會員資格的國際組織

再者,反共的美國國務卿魯比歐日前接受專訪,提及向中共外長王毅表示,美國認為要負責任地管理彼此有歧見的部分,以免升高為災難性事件。中共誓不放棄以非和平方式統一台灣,所以台獨正是會引起美陸災難性衝突的主要導火線,美國歷屆政府中,主要官員幾乎都避免做出有利於台獨的言論。

所以若魯比歐主導的國務院在官網刪除「不支持台獨」,被視為更支持台灣或給台獨開綠燈,顯與目前可知的狀況脫節。就算川普政府從此不提「不支持台獨」,仍非常難以相信其將對台灣主權採明確的「友台」立場(無論屬於中華民國與否),遑論將承認台灣是獨立主權國家。

或因知道刪除「不支持台獨」將引起中共當局不小反彈,美國務院技巧地在官網加上「期望台海歧異以和平(避免強制行動)並經由兩岸人民可接受的方式解決」。這句話前半部的意思很清楚,就是美國希望「中共不武」,維護台海和平穩定「符合美國的政治、安全及經濟利益」(台灣關係法條文);後半部的意思是,台灣是統是獨將交由兩岸人民決定,美國不選邊站,而目前「台灣不獨不統」符合美國看法和利益,因為中國大陸的民意是壓倒性地反台獨,台灣的民意則以維持現狀為最主流。

新加入那句話也大致符合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美國與中共當局簽署的上海公報中,「美國方面聲明:美國認識到,在台灣海峽兩邊的所有中國人都認為只有一個中國,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美國政府對這一立場不提出異議。它重申它對由中國人自己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關心。」

美國務院雖拿掉「不支持台獨」,但加上前述那句話,對北京勉強可以交代,如有衍生的外交問題,就留待未來的雙邊對話再予處理。

至於美國務院網頁為何會刪除「不支持台獨」,很可能跟魯比歐個人反共的意識型態,及對台相對友善的態度有關,與川普個人則未必有關

另一個可能是,此次刪除被當做川普政府對中共當局政經談判的籌碼,因為在川普政府的關稅戰,中共當局是極少數尚未前去拜碼頭或示弱的一方,甚至還祭出對應的關稅反制。未來當川普政府確認提「不支持台獨」可換得利益,其官員會否重提?對美國而言,這樣換得裡子,對中共當局而言,則換得面子,雙方可謂雙贏。

台灣真的有辦法像賴清德所言,在這局當棋手嗎?或只能繼續任人擺布?






李清志/前進大阪世博會的理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李清志/前進大阪世博會的理由










李清志/前進大阪世博會的理由


2025-02-17 03:55  聯合報/ 李清志(作者為都市偵探、建築學者)


世界博覽會原本是舊時代的盛會,因為在那個資訊傳播不發達的時代,世博會扮演了極為重要的角色。只要去參觀世博會現場,你就可以看到世界各國的展覽,包括最厲害的發明與現代科技;你也可以感受到全球的脈動,見到世界各國的特色與人種,可以說「去了世博會,等於去了全世界」。

隨著全球資訊的快速傳播,世界各地發生的事情以及最新資訊、科技,所有人窩在家裡,手握一支手機,幾乎都可以掌握了解,真正實現了「秀才不出門,能知天下事」的理想;人們不再需要為了解世界,飄洋過海去參加世博會,因此世博會逐漸失去重要性。

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的大阪世博會(Expo1970)是亞洲首次舉辦的世界博覽會,被認為是戰後最成功的一次,那次博覽會由日本建築師丹下健三,帶領他的兩個學生磯崎新與黑川紀章共同規畫整個會場,再加上藝術家岡本太郎的巨大怪物作品/太陽塔,吸引了七十七個國家參展,許多國家館成為當時最具前衛性建築實驗場,也成為當時全球矚目的焦點。

那次大阪世博會非常具有預言性與啟發性,世博會主題為「人類的進步與和諧」,強調科技對未來社會的影響。展覽中出現許多劃時代的科技,包括日本代謝派Metabolism)的膠囊建築,和類似今日手機的無線電話、彩色影像電話、自動洗澡機、磁浮列車技術等等。

有趣的是,當年還有中華民國館,是一棟非常具有現代感的建築,由知名華裔建築師貝聿銘設計建築前還設置了雕塑家楊英風的作品「鳳凰來儀。當年我們不僅在世博會有場館,甚至還派出北一女樂儀隊到現場,在太陽塔下的廣場表演,相信當年有幸參與的「小綠綠」們,在她們的記憶中,一定無法忘卻當年在世博會見到巨大太陽塔的興奮與驚奇!

可惜,當年博覽會這些科幻奇特的建築後來都變成了廢墟,最後走上被拆除的命運,印證了建築師磯崎新的名言:「未來的建築就是廢墟,廢墟就是未來的建築。」中華民國館當然也不復存在,只留下岡本太郎創作的太陽塔,成為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大阪世博的重要遺跡。

當年的大阪世博帶給日本人許多啟發,特別是當年成長的小孩們,其中一個就是現在日本當紅的藝術家矢延憲司,他去年才創作了「Big Cat Bang」作品,就是向岡本太郎的太陽塔致敬;浦澤直樹的漫畫「二十世紀少年」也是受大阪世博啟發,後來還拍成電影,劇中「朋友黨」的基地就是以太陽塔來改造的。

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的大阪世博會,主場館則設置在人工島「夢洲」上,由建築師藤本壯介設計,是一座巨大圓環的木造「大屋根」,讓人聯想到京都清水寺大舞台的木造結構,傳承了日本木造建築之美,同時也可以隨時欣賞海洋的自然之美。

今年大阪世博的標誌是一個環狀有眼睛奇怪有機體,應該是有意跟七〇年代岡本太郎的太陽怪物互別苗頭。這隻奇怪生物凸顯了此次設計的概念「生命循環」,同時也體現了這次的世博主題「設計閃耀生命光輝未來社會

歷經半個世紀之後,大阪再度舉辦世界博覽會,特別受到大家重視;當年的大阪世博應該很少人參加過(我也沒有機會參加),因為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代台灣還未開放觀光,只有少數經商的民眾才有機會去參觀。如今大阪再度舉辦世博會,我們終於有機會可以參加;這是一生一次的機會,錯過上次的大阪世博,這次不要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