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816/web/ 

◆  聯合報社論/從盧秀燕的「客氣」,看蔡政府的浮誇風
◆  聯合報黑白集/徒有法制,沒有文明
◆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2023-03-23 00: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引發市場恐慌,也帶起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副作用是否顯現的評議。 新華社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引發市場恐慌之餘,也帶起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副作用是否顯現的評議。尤其去年美國暴力升息多達17碼,就業市場仍緊俏,1月還出現失業率意外回落、物價再度上行的情況。但外界之所以會有聯準會強力升息,效果卻有限的錯覺,主因有二:一是疫情造成勞動供給結構性的縮減,以及民眾累積大量的超額儲蓄延後消費;二是低估了貨幣政策傳遞機制所需的時間。

具體地說,聯準會研究顯示,疫情大流行造成美國退休及超額死亡總計約350萬人,使勞動市場無法供應經濟復甦所需的勞工。特別是服務業人力缺口甚大,讓就業市場持續熱絡,推升工資-物價螺旋上漲。同時,美國政府疫情期間推出大規模紓困政策,大量的政府轉移支付提高了家庭收入,但疫情造成的供給中斷或採購不便,使這筆錢得以留存下來。據估計,民國一一O年(2021年)末美國家庭累積的超額儲蓄達2.3兆美元成為如今消費動能不墜的主因

其次,貨幣政策傳遞過程比多數人想像的複雜,所需時間也比想像來得久。一般而言,央行藉由調整政策利率調控通膨,大致會從信用、利率、財富、匯率等四個渠道影響實體經濟總和需求,再間接影響物價。也就是說,當央行升息拉低通膨預期、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後,會分別經由信貸放款條件、實質利率、資產價格、匯率升貶等變化,抑制需求升溫,進而促使物價下行。在如此交錯與彼此牽引的傳導下,使貨幣政策傳遞到實體經濟,進而影響物價,必然有較長的滯後性,亦即「暴力升息副作用不是不到,只是晚點到」。

英國央行在今年2月研究報告指出,貨幣政策對通膨影響滯後時間約18~24個月(1.5年-2年),且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愈高的國家,緊縮政策效果的傳導愈慢。同時,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也指出,從開始升息到影響實體經濟走弱,使失業率開始攀升,約需30個月之久(2.5年)。若從利率高點起算,也要15個月(一年三個月)時間才會讓失業率開始上行。而美國目前距離升息起點才一年,甚至利率高點都未至,自然無法看到景氣疲軟失業率攀升的現象。

何況,貨幣政策傳導不只有滯後性,其影響亦是「非線性的」,也就是說,一開始的影響是輕微的,隨著累積升息的幅度及緊縮的時間拉長,對經濟的影響將在某個時間後加劇,之後再逐漸放緩。舉例來說,部分依賴槓桿的產業,在升息初期可依靠過去便宜的借貸資金及儲蓄維持營利,但當利率持續攀升及緊縮時間拉長,借貸成本不斷墊高,導致獲利大減或虧損,遂裁員以減少成本,使失業率攀升、消費與通膨回落。

由此可知,如果市場因為目前美國經濟數據仍維持韌性,就對這一輪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效果掉以輕心,意料之外的危機恐不斷浮現。就像今年2月才獲得《富比士雜誌》評為連續五年全美最佳銀行之一的 SVB,將低利率期間獲得的大量存款,配置於長天期公債。但這個本屬保守的資產配置,卻因聯準會短時間大幅升息,長天期債券擁有較高的利率風險、價格遽跌,以致資產出現大量的未實現損失。而在貨幣緊縮效果逐漸顯現下,過於單一的客戶性質與其對資金需求的同步大增,觸發流動性不足危機,迫使 SVB 出售帳面有鉅額損失資產兌現。禍不單行的是,損失實現又導致客戶因恐慌心理擠兌,最終宣告破產。

易言之,金融海嘯至今十多年的超寬鬆貨幣環境,與貨幣政策滯後性,讓各界易對貨幣緊縮效果可能引發的衝擊失去戒心。但隨著今年下半年美國勞動參與率逐步提高,就業市場與薪資成長放緩、超額儲蓄耗盡,緊縮貨幣政策發酵的時刻到來,總體經濟下行機率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恐同步上升,不得不慎。











聯合報黑白集/徒有法制,沒有文明


2023-03-23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在民進黨治理下,什麼是法治,什麼是法制,什麼是文明,完全讓人困惑。它在野的時候,示威抗議勒頸丟蛋打耳光,樣樣都來。它執政的時候,則是閣揆辱罵立委,官員訓斥媒體,員警驅離示威者,一樣也沒少。台灣社會沒有變得更文明,倒是族群及世代嫌隙日益擴大。

最近法務部擬修法刪除父母對子女的「懲戒權」,原因是監察院人權委員會認為懲戒權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必須刪除。修法立意良善,問題是,「懲戒權」及「管教權」的分際何在,一般父母分不清楚,也不太會拿捏。一旦刪除,不少父母可能因管教問題淪為「被告」,許多法官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類家務事。

刪除懲戒權,是否就能減少子女遭暴虐問題,答案也恐怕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徒法不足以自行。若不積極推動現代親職教育,若無法消除社會生態幽黯死角,即使國家法制符合兒童權利公約,也是虛有其表,台灣不會更文明。被剝奪懲戒權的父母,將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後果更糟。

就像政府雖暫停執行死刑,但社會上凶殘的殺人案仍層出不窮,只是讓主張死刑的民情更沸騰。理想的社會,除利用法規來引導民眾行為,更需要上位者和意見領袖展現身教,才能形塑更好的親子文明。問題在,我們的政治充滿仇恨攻擊。












聯合報社論/從盧秀燕的「客氣」,看蔡政府的浮誇風


2023-03-23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中市巨蛋經費從65億元追加到近百億,民進黨議員要求說明;市長盧秀燕不慍不火舉出兩例,讓對方啞口無言。 記者陳秋雲/攝影


台中市巨蛋經費從六十五億元追加到近一百億,民進黨議員要求市府說明;市長盧秀燕不慍不火舉了兩個例子,當即讓對方啞口無言。她說,新竹棒球場從三.五億變十二億,台南市捷運則從七五八億變五千億;而台中巨蛋經費增加是國際因素,我們是核實在計算。盧秀燕還說,今天講得算「客氣」,去年電價漲八%,最近又漲十一%,鋼價、原物料當然會跟著漲,中央應做好物價監控

如此犀利的答詢,即在立法院也不容易見到。盧秀燕隨手即能舉出其他縣市預算暴漲的實例,足見她視野寬闊而施政平穩扎實,讓民進黨無言以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番詢答輕輕劃開了兩個真相:其一,蔡英文執政七年,中央和地方各種建設多麼浮誇,經費三級跳、五級跳的情事司空見慣。其二,政府每每告訴民眾,台灣物價上漲率僅百分之一、二;但在真實世界,市場價格卻以二、三成的速度上漲,而公共工程更是區區幾年即翻漲三、五倍。政府和人民簡直像處於平行世界。

以台中巨蛋的經費為例,從六十五億追加到九九.九八億元,幅度超過五成,看起來已很嚇人。但比起新竹棒球場從三.五億變成十二億元,整整增加兩倍半,台中巨蛋的漲幅只算「小巫」。至於台南市捷運從七百多億增加為五千億元,則暴增了五.六倍;儘管台南聲稱是因運程範圍和距離增加,但這樣的落差,仍然讓人難以想像原來的經費是如何編列的。台南市政府又聲稱,南捷每公里造價僅十九億元,比起北捷的廿六億「便宜很多」。但是台南市的土地和台北市的土地取得成本,哪能相提並論?何況,北捷有北北基桃的近千萬區域人口支撐,但台南市人口不及其五分之一,和北捷的乘客量相去太多。

蔡總統上任後力推「前瞻基礎建設」,其中高調標示「軌道建設」,從此開啟了各縣市競相興建捷運與輕軌的競賽。如今回看,宛如一場夢魘。事實是,高雄和台中的捷運起步稍早,都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台南如果只以六都「唯獨我沒捷運」為由,要加入這場現代化城市標備競逐,而未精算客源和財源,急切欲投入,試想,前瞻建設經費宣稱是八年八千八百億元,而僅台南捷運就要花費五千億元;則這個美其名為「前瞻」的大舞台,已成為多深的建設窟窿!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基隆捷運,更是蔡政府中央和地方聯手的「傑作」。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前瞻建設推出時,蔡總統特別宣布基隆將興建「輕軌」,八十億元經費全由中央埋單。不料,輕軌因欠缺可行性,一拖數年,才由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升級」為捷運,經費也鯉躍龍門升至四百多億元。更意外的是,去年行政院正式拍板,經費又由四百多億飆升至七百億,而基隆市的自籌配合款竟由十七億暴增為五十三億元。正因如此,新任基隆市長謝國樑才會覺得難以下嚥。

綜觀上述公共工程經費追加中央與地方不僅落實預算編列,尚未開工即暴增數倍的情況時有所聞,幾不把預算當一回事。若再算上高鐵的南延北伸,只能說是黑洞。更嚴重的是,在這種虛矯的作風下,各方發明了一種「釣魚式計畫」:先低報所需經費,俟建設成案後,再三級跳追加。可見,這個政府揮霍公帑絕不手軟,債務全都可以留給子孫。

盧秀燕的一席答詢,一句「客氣」,戳破了民進黨政府令人瞠目結舌的揮霍浮誇風好高騖遠的心態,潦草的計畫評估,任意暴增的經費,不對稱的財務能力,你不擔心嗎?



【專家之眼】指鹿為馬的BTA 真是夠了!

◆  【專家之眼】指鹿為馬的BTA 真是夠了!
 
◆  【專家之眼】全力支持馬英九登陸
◆  【專家之眼】兩岸交流絡繹於途 台灣的謀略
◆  【專家之眼】沒想到新加坡公務員這麼慘:比較台灣






【專家之眼】指鹿為馬的 BTA 真是夠了!


2023-03-23 07:32  聯合報/ 曾志超/中華經濟與金融協會副秘書長
蔡政府多次宣傳台美經貿關係大突破,並以年底簽署台美BTA為目標。路透


蔡政府多次宣傳台美經貿關係大突破,並以年底簽署台美 BTA 為目標,近期更釋出可望在上半年提早完成簽署消息。執政黨將台美間的貿易倡議升級」為自貿協議,完全悖於國際經貿定義

台美經貿關係密切,引用財政部統計處資料,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美國為我第2大貿易夥伴、第2大出口市場(僅次於中國大陸)及第3大進口來源國(次於中國大陸及日本);台灣為美國第9大貿易夥伴國,為美國第13大出口市場,美國第8大進口來源國,若能與美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Bilateral Trade Agreement,BTA),確實有助於降低貿易障礙。

美國於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11月與台灣啟動《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談判,係我國在 ECFA 之後,涉及層面最大的國際經貿談判,惟該倡議實與 BTA 或 FTA(Free Trade Agreement)有相當大的差異,基於以下因素難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 BTA 混為一談:

首先,BTA 就是 FTA:從美國貿易代表署USTR)網頁可知,美國已與20個國家簽訂了自由貿易協定,都是用 FTA 的名稱,僅有少數的例外,民國九十年(2001年)生效的越南與美國雙邊貿易協定,即是採用 BTA 名稱,觀察其內容,包含四個部分:市場准入、服務貿易、智慧財產權以及投資,與美國與其他國家簽署的 FTA 並無二致。而該倡議的貿易包含貿易便捷化、良好法規實務、農業、反貪腐、中小企業、數位貿易、勞工、環境、標準、國營事業、非市場政策及措施等11項議題,根本未涉及市場開放與關稅減免等議題無法與 FTA 相提並論

其次,美國拜登政府並未獲得國會授權:已有多位學者提及,依照美國憲法權力分立原則,貿易權為國會權限,過去的《貿易促進授權法》(Trade Promotion Authority,TPA)已過期,USTR 根本無權與我國進行貿易談判,在此不再贅述。

第三,一個談判二樣說法:台灣與美國的新聞稿或說法迥異,相較於行政院經貿談判辦公室高調表示,可望於上半年簽署 BTA;美方負責談判的 USTR 幾乎同時發出的新聞稿,卻隻字未提 BTA。

經常為執政黨政策辯護,並已高升外交部政務次長李淳於民國一一O年(2021年)曾表示,「拜登政府確實非把台美 BTA 列入優先選項,洽簽機率不是太樂觀。台灣若能爭取單一合作協議,此時此刻的價值與意義會大於 BTA,也對企業未來布局上更具務實效果。」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當在野黨批評台美沒有 BTA 時,李淳投書譏諷藍營「別用 BTA 看世界」。易言之,其將 BTA 視為過時的產品。

可笑的是,當前民進黨政府就將《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稱為「沒有關稅的台美 BTA」、「迷你版的 BTA」、「沒有市場開放的 BTA」,扭曲國際貿易法將該倡議硬套成 BTA 這個過時的產物。如果該倡議真如官員宣稱自由貿易協議,那與其內容近似且有13個印太國家參與的《印太經濟架構》(IPEF)不就是另一個 CPTPP了?

聲稱國際貿易法專家的蔡英文總統,理應明白二者的差異性,而阻止行政院指鹿為馬的做法。不過即使經過多次的澄清,仍有許多人基於各項疑點,質疑蔡總統的 LSE 博士學位真偽,吾等實難期待總統對此能有所作為。





李淳:別用BTA看世界 台灣將因兩國貿易倡議登上美國經貿大聯盟-上報
李淳 2022年06月04日 07:00:00



李淳:別用BTA看世界 台灣將因兩國貿易倡議登上美國經貿大聯盟
-中華經濟硏究院WTO及RTA中心
日期: 2022/06/04
作者: 李淳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816/web/ 

◆  刪父母懲戒權/只管養不管教 誰還敢生
◆  刪父母懲戒權/立意良善 親師無所適從
◆  刪父母懲戒權/依法維繫 家庭親情蕩然
◆  銀行倒閉潮 滅火成功?
◆  AI什麼都會,上大學要學什麼?
◆  習普會/二人同心? 習醉翁之意不在酒
◆  習普會/勸和反核武 可對普亭構成壓力
◆  看看日本隊 台灣像三個和尚沒水喝
◆  年輕人相招 打猴痘疫苗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刪父母懲戒權/只 誰還敢生


2023-03-23 00:42  聯合報/ 張炎銘/退休人員(台中市)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陳柏亨/攝影


法務部擬修法刪掉父母的懲戒權,看來父母愈來愈難為,對我國低迷不振的出生率,更是雪上加霜。

救出生率,政府只會撒錢。金錢固然重要,但教養小孩所投入時間、精力比花錢更令人卻步。現在政府還要對父母拉手牽腳指點你如何教養小孩,否則你就是不合格的父母,甚至要法辦、剝奪親權。

筆者同意衛福部保護司長說「大家努力學習文明管教方式」,但理想與現實總有差距,而法律也不能期待每個父母都是「教養專家」,因此修訂法律上必須更慎重。

家父是受日式教育的,對我這長子特別嚴厲,打罵是稀鬆平常,以現在標準可稱得上虐待;我不知這是否有影響後來個人心理、人格發展,但長大後倒也能理解他「養不教,父之過」的期許。我有了孩子後,也努力學習文明管教,但發現小孩不能曉之以「」,對於「安全」的事就無法循循善誘。例如玩火、或拿棍子亂敲,尤其是男孩,天性好奇、愛玩,沒有安全觀念,只有讓他稍微「疼痛或不適」才能長點記性;但依照「教養專家」的看法,這算體罰、會影響孩子心理,而且就要「違法」了!

有了孫子以後,我們要求兒子要對他多點耐性。但男孩調皮搗蛋、精力無窮,若連罰站、體能運動及責罵都不行,我看多數父母都要投降!因此懲戒與教養的分際要區分清楚,不能讓父母動輒得咎。

若取消父母的懲戒權就能培養身心健康小孩,從此弊絕風清天下太平,未免把教養想得太容易了!












刪父母懲戒權/立意良善 親師無所適從


2023-03-23 00:42  聯合報/ 鍾邦友/大學教師(高雄市)
法務部參考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近日預告修正民法父母懲戒適用法條,拿掉父母懲戒權,但也有家長主張不打不成器,以後不知怎麼教小孩。情境示意圖。 圖/Ingimage


法務部擬修民法父母懲戒權規定,引發熱議。很多家長擔心沒有懲戒,是否從此難以教養,難道連罰站也不行?對此衛福部官員表示罰站也是體罰,自然不行;令人質疑是否矯枉過正,讓父母親動輒得咎,甚至影響現下年輕人生養小孩的意願?

若修法通過,也將形成教師管教權超過家長的詭異現象。根據「學校訂定教師輔導與管教學生辦法注意事項」,教師起碼可在規定的範圍內罰學生站或記過處分,坦白說也有分數這項法寶握在手上,學生多少有些顧忌;但即便如此,現在老師都覺得輔導管教綁手綁腳,往後家長是否更無所適從?

有位曾在加拿大小學任教同事提到,有次班上學生要到集合場地,她好心推了某個落後孩子一把,未料便被家長投訴 punch (重擊一拳)了孩子,她解釋只是輕輕 push(推)了一下,也說這在台灣類似拍拍肩膀、表示關懷而已,但學校與家長均無法接受;最後她還是被處罰了,心灰意冷之餘放棄移民想法返台

人與人的關係,尤其是親子關係真的要走到這一步?政府對兒少保護重視雖然值得肯定,但一味仿效歐美獨尊人權,甚至不惜毀棄孝道倫常,會讓我們親師與下一代的關係,只剩下依法論法而毫無轉圜。












刪父母懲戒權/依法維繫 家庭親情蕩然


2023-03-23 00:40  聯合報/ 蕭福松/大學教師(台東市)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不少家長擔憂懲戒與教養分際難以拿捏,未來恐生爭議。圖為設計畫面。記者高彬原/攝影


法務部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不僅家長恐慌,老師也存疑。誰來填補管教空缺?法律可取代親情嗎?

教育部「零體罰」政策以來,已改變整個教育現場師生關係。老師對學生明顯搗蛋嚴重干擾教學踰矩行為,寧可痛苦地視而不見,也不敢隨便制止,因為只要學生「心理受傷」,老師就吃不完兜著走。

老師職責不是只有「傳道、授業、解惑」,也教做人做事道理限縮老師管教權,無異讓學生失去學習待人處世之機會。現在如果連家長必要管教,政府也要修法限制,在沒有父母約束、規範下,孩子會有法律觀、家庭觀、責任感、道德感嗎?

管教和家暴、虐童是完全不同概念。家暴和虐童涉及大人心理層面情緒控管,但管教是單純就孩子生活常規、禮貌禮節、得體行為要求;如果連家長都不能管,難道法務部代管?

高雄有位爸爸不滿就讀高中兒子,念不到一學期就曠課一百多節,接到學校通知後質問兒子;兒子不但出言頂撞,氣得老爸出拳教訓兒子。兒子不爽被打,告老爸家暴老爸被法院判處三個月徒刑,又因違反兒少法」,不得易科罰金,但可上訴法律保護孩子免受大人不當對待立意良好,但前例高中生贏了官司,他會因老爸被判刑,從此不再曠課嗎?









銀行倒閉潮 滅火成功?


2023-03-23 00:39  聯合報/ 張瑞雄/台北商業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美國矽谷銀行。路透


加州矽谷銀行在一場驚人的四十八小時擠兌危機後,成為美國歷史上第二大金融機構的失敗(僅次於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的雷曼兄弟事件),加州監管機構關閉這家客戶主要是矽谷科技公司的銀行,並將其置於美國聯邦存款保險公司的控制下。

接著上演的是瑞士信貸危機,在多年管理不善、醜聞和錯誤投資後,終於受到美國金融危機影響,客戶紛紛逃離,光在二月客戶就撤回一,一九○億美元。為避免危機擴大,瑞士當局安排一場速成婚禮,讓瑞士銀行收購瑞士信貸,因瑞士信貸大到不能倒。瑞士國家銀行表示,這筆交易是恢復金融市場信心和管理對其經濟風險最佳方式

在投資者心中的大問題是:誰是下一家要倒閉的銀行?它會被拯救還是被放手倒掉?主角出現,就是總部位於舊金山第一共和銀行。該公司股價三月以來狂崩逾八十%,也被顧客抽走七百億美元存款,接近總存款四成

第一共和銀行一直在與摩根大通合作,尋找新的資金來源,摩根大通將提供戰略選擇方面建議,以緩解第一共和銀行目前面臨困境,具體方式可能包括融資、稀釋現有股東的股權或者出售銀行。上周,一個由多家主要銀行組成的財團,向第一共和銀行注入總計三百億美元存款,但第一共和銀行貸款帳簿投資組合中,未實現的按市值計算虧損一直是敲定額外投資障礙

好消息是美國政府現在大力支持,銀行上周從美聯儲貼現窗口借入創紀錄的一,五三○億美元,雖然這是銀行籌措資金最後一種選擇。另外分析師和監管機構都在大喊,美國銀行系統是安全的。

壞消息是所有這些借款都表明了壓力,這意味著資金緊俏,銀行可能不願意借錢,對借款人的信用評級進行更多審查,導致更少的抵押貸款和更少的資金流向企業,這可能會減緩全球經濟增長並可能導致衰退

這就是為什麼各國央行會積極採取協調行動,自民國九十九年(二○一○)歐洲債務危機以來,就沒有見過這樣的情況;各國央行也首次承認,自矽谷銀行倒閉以來,銀行金融危機可能對全球經濟造成實際損害。

目前國際金融危機會對台灣有什麼影響,尚不清楚;目前台灣的銀行也都平安無事,但由於台灣是出口導向經濟體系,相當依賴對外貿易,當歐美銀行發生問題導致生產和消費需求急凍,台灣對外貿易當然就會萎縮,經濟成長就不會樂觀。

過去幾年,企業受地緣政治、疫情、供應鏈的分散化及短鏈化等影響,經營發展備極辛苦,希望這次金融危機不要來火上添油。各國央行和監管機構的快速反應,令人印象深刻;雖然我們可以稱讚他們消防救火技能,但只有時間才能告訴我們,他們是否成功地撲滅了火焰。













AI什麼都會,上大學要學什麼?


2023-03-23 00:27  聯合報/ 翟敬宜/大學教師(新北市)
AI對學習型式、效果和價值帶來重大影響,引發為什麼要念大學的疑慮。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什麼都能問,什麼都難不倒,ChatGPT 逼得各大學不得不擬出教學指引。AI 對學習型式、效果和價值帶來重大影響;為什麼要念大學?為什麼要選這些科系?未來有用武之地嗎?科技新運用來得快,還來不及細思量,今年考生,六個申請入學志願這兩天就必須選好。

上大學不再只是為了學一門專業,而是把自己練成更有學習力、更快速掌握環境變化、對知識整合運用更熟練的人。新科技亮相讓這趨勢更明顯,不只考驗學生,也嚴格考驗大學的教學資源。怎麼教,才能在 AI 生成如此輕鬆時代,仍能點燃學生探索未知與找答案的熱情?

挑戰來得既快又嚴峻。困難的不是怎麼教學生運用,而是大學要如何引導他們想像未來的自己、怎麼跟所處環境和社會接軌?這股韌性的原動力就來自學習。當主動學習成為一種習慣,耐壓、耐挫力才能隨之而來,也是大學真正的育才內涵。

大學在少子化競爭下充滿目標導向,若非聲稱要把你栽培成學者或高薪菁英,就是讓你求職沒煩惱,二擇一;做不到的大學就要背上「學用落差」罪名。

但社會不是只需要菁英,大學也不應該只給這兩條路,而是讓學生有能力、有勇氣替自己開路。這樣的配備,大學可以怎麼給?是每個校長都該想的教育政策。無奈壓力太現實,大學過剩生源不夠,能招到足夠的學生維持正常運轉,不被註冊率拖垮已萬幸;除了喊喊就業沒問題,已無力顧及其他。因此,當 AI 極可能會取代許多職務,大學育才又只剩「能找到理想工作」,很難讓人不問這一題:「如果只為一份工作,念大學幹嘛?」

我的教學經驗中,確實有過學生選擇休學,先到職場磨鍊或打工度假;有人回來復學,繼續邊上班邊念書,也有人都結婚生子,當了店經理都還沒回來念完。在他們的年輕人生裡,學歷不必一站到位,從大學離開並不表示學習就此中斷,只是在那個階段,想先試試別的路徑。

大學上榜率近百分百已多年,Z 世代學習和生涯的看法也早大不同。

如今,大學要有能力給出科技與環境速變下的學習資源;要怎麼做到,倒是 ChatGPT 再聰明也給不出的答案。











習普會/二人同心? 習醉翁之意不在酒


2023-03-23 00:39  聯合報/ 胡逢瑛/元智大學助理教授
大陸國家領導人習近平(左)與俄國總統普亭(右)20日在俄國莫斯科的克里姆林宮會面。美聯社


習近平在全國兩會閉幕後,前往莫斯科展開連任後首次出訪此行中國定位是友誼、合作與和平之旅。俄羅斯總統普亭則引用易經:「二人同心,其利斷金」,比喻他與習之間個人友誼。

習近平採取和平與談判的訴求,醉翁之意不在酒。一方面,作為國家領導人,需要平衡來自於國內外鷹派主戰的聲音,須聚焦在國家富裕繁榮的具體目標上。另方面,中俄強調平等互惠相互尊重雙邊關係,習普兩人需要在不同輿論音量中保持領導人間的長期互信發揮定錨作用

中俄與美國擅長的公共外交與軟實力不同美國公共外交是側重在國務院支持各種公民社會資金投入,長期培養菁英與國外輿論對美國的高支持度,以達符合美國戰略目標的國家利益。以美國規則為基礎的國際體系,仍強調美國的領導,中俄不願意接受。

中俄軟實力範圍在亞非拉,有著朝向多極體系的相同戰略目標,無損彼此領導人在國內民意上的威望。俄羅斯在大歐亞夥伴合作概念下,把俄語學習和勞退制度接軌,作為維繫中亞影響力的基礎。中國也需要推廣漢語與一帶一路,作為搭建歐亞橋梁基礎,發展中西部建設。

伊朗去年九月加入上海合作組織後,成為中俄共同發展大歐亞經濟圈夥伴。特別是中國協調伊朗與沙烏地阿拉伯復交,提升中國國際地位與影響力。因此,習近平與普亭在一起,最能感受作為大國領導人應有的尊重。中國和美國與歐盟間雖有貿易互賴關係,但這關係構成彼此安全的牽絆,使得中國經常處於西方指責和嘲弄中,影響深遠











習普會/勸和反核武 可對普亭構成壓力


2023-03-23 00:39  聯合報/ 張雅君/政大國關中心兼任副研究員(台北市)
大陸國家主席習近平(左)與俄國總統普亭(右)21日簽署深化雙邊戰略關係聯合聲明。(歐新社)


習近平對俄羅斯進行三天國是訪問,對一年來未能在俄烏戰爭取得關鍵勝利,並陷於孤立的普亭政權而言,無疑如大旱之望雲霓。但習近平照計畫訪俄,更邀普亭今年訪中,迭遭西方國家質疑。

國際更憂心習近平此行對國際秩序的影響,尤其關注他是否可能挾日前成功促成伊朗和沙烏地復交之勢,進一步調停俄烏戰爭。由於中共日前才發布「全球安全倡議」和「關於政治解決烏克蘭危機的中國立場」兩份文件,國際也認為中共將藉習近平訪俄,推銷其政治解決烏克蘭和平方案,以強化其主導國際秩序的影響力。

習近平訪俄最大作用,仍在鞏固中俄戰略夥伴關係,其勸和促談倡議短期很難產生成效。俄烏戰爭涉及領土主權,短期內要獲得政治解決有其難度。更何況,烏克蘭問題還涉及美、俄和北約歐洲國家多方權力角逐。

不過從長遠看,中共的烏克蘭和平方案也非毫無作用。首先,習近平試圖在俄烏問題上扮演促進和平角色,有助於降低中共對俄羅斯提供致命性武器的可能性。其次,中共呼籲反對使用核武,及反對武裝攻擊核電廠觀點,基本上有助於獲得美歐認同,亦可對普亭構成壓力。總之,俄烏戰爭總有結束一天,中共和平方案亦可視為拋磚引玉之舉。









看看日本隊 台灣像三個和尚沒水喝


2023-03-23 00:31  聯合報/ 林志彥/日語領隊導遊(台北市)
日本隊成為世界棒球經典賽最大贏家,大谷翔平(右四)興奮抱住捕手中村悠平,全隊開心慶祝隊史第三座冠軍到手。(美聯社)


在本屆世界棒球經典賽中,中華隊以兩勝兩敗慘遭淘汰;而日本隊則以七戰全勝三度奪冠。讓人回想起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中華隊尚以八強之姿前進東京,由王建民主投與日本隊打到延長賽,最後以三比四一分飲敗的經典戰役。十年後,中華隊竟連對戰日本隊的機會都沒有。原因固然很多,但國家隊組訓制度尤為關鍵。

歷年來,台日國家隊皆是賽前臨危受命組訓起來。但由於在民國一○二年(一三年)經典賽前,日本隊總教練一度難產,最後衛冕失敗,日本職棒與日本棒球協會痛定思痛,隨後合組日本棒球管理委員會,開始主導國家隊大小事務。日本職棒同時經營名為「日本武士」(SAMURAI JAPAN)的國家隊,並以優異成績帶動相關商品販售,用來支付五年任期皆支薪的總教練等主要開銷,還綽綽有餘。尤其球衣上以本壘為造型,內上方依序是 SAMURAI及JAPAN,下方紅點的註冊商標,更是畫龍點睛之作,一眼就讓世人明瞭其球隊標榜的日本武士精神。

反觀十年來,中華隊的組訓過程依舊臨時抱佛腳。民國一○二年(一三年)由中華職棒組訓,民國一六年(一七年)則由棒協主導,今年又由中華職棒組訓,連總教練也是去年九月才確定。民國一四年(一五年)時任中華職棒會長吳志揚就說:要仿效日本國家隊的組訓制度隔年體育署長何卓飛表示期望能學習日本選舉國際賽總教練的模式當時棒協副理事長郭智輝也提出:想仿造「日本武士」組成公司,用企業化經營方式經營國家隊。但是始終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日本職棒與日本棒球協會猶如合作無間的一雙筷子,共同夾起國家隊這塊肥肉;中華職棒、棒協及體育署,則像極了三個和尚沒水喝寓言故事。模仿日本隊成功組訓制度,並不可恥;可恥的是,知道要模仿卻不去模仿!











年輕人相招 打猴痘疫苗


2023-03-23 00:31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三月一日疾管署首度公布,國內出現猴痘五例境外移入及兩例本土確診案例;截至廿二日,已累計確診六例境外移入及十例本土。這些患者都為男性,以卅多歲年輕人居多,且以性接觸感染者為主疾管署表示,這些案例都沒有關聯性,病原來自何處?如何傳播?至今仍不明。

猴痘是人與動物共通傳染病,和天花病毒同歸類於正痘病毒屬病毒。由於該屬病毒間有共同抗原性,醫界已知打過天花疫苗可預防猴痘及減輕症狀,效力達八十五%。台灣自民國六十八年(一九七九年)才停打天花疫苗,因此四十五歲以上國人應都打過,對猴痘感染有某種程度保護力,亦即四十五歲以下未打過天花疫苗國人,都可能淪為高風險族群。

猴痘病毒最初是在中、西非某些囓齒類動物體內發現,學界認為其是天然宿主。筆者發現國內很多人將土撥鼠囓齒類動物當作寵物飼養,相信這些寵物很多是非法走私野生動物,小心惹病上身。

而這些寵物飼養者大都是年輕人,建議去登記打個疫苗吧!否則不幸被感染,青春年華有個貓仔面,多可怕啊!



葉銀華/打破舊經濟模式 新經濟又呈現什麼?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打破舊經濟模式 新經濟又呈現什麼?
◆  嚴震生/扭轉外交劣勢,美官員密集訪非
◆  方祖涵/凡事都值得抱怨的年代
◆  林中斌/習見普亭 停戰將臨






葉銀華/打破舊經濟模式 新經濟又呈現什麼?


2023-03-23 00:46  聯合報/ 葉銀華(作者為陽明交通大學資管與財金系教授)
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左)及《晶片戰爭》作者克里斯.米勒(右)出席「半導體世紀對談」座談會,張忠謀強調,晶片業已進入新賽局。記者潘俊宏/攝影


當前全球經濟,正處在強權政治(如美中角力)與黑天鵝事件(如新冠疫情)加速引發的「合久必分」階段,並體現全球供應鏈重組上。日前,張忠謀與《晶片戰爭作者米勒對談,米勒提到半導體供應鏈將走向中國及美國兩極化,政府與企業都增加投資。張忠謀認同半導體供應鏈將走向兩極化,將使晶片成本升高,讓晶片無所不在發展受影響。

新冠疫情大流行前,美中對抗,軍事上縱有盟國主動呼應或被動加入,但經濟層面對峙多仍囿於兩國間。此時,全球供應鏈依循過去數十年全球化、國際分工和長鏈化、低庫存與及時下單生產供應等模式,穩定且高效率地運作著,全球經濟體系內供給、需求大致處於相對平衡和穩定狀態(本文稱舊經濟模式)。

更進一步,元大寶華綜合經濟研究院發現,新冠來襲,各國政府祭出嚴格防疫措施,使國際間人流、物流不暢帶來的供給不足,與供給瓶頸緩解後,又衍生庫存累積、通貨膨脹等問題,凸顯跨國生產供應為架構的全球供應鏈有顯著脆弱性。

尤其疫苗問世後,美國等先進國家率先解封,中國仍堅持清零政策,讓西方國家與企業警覺供應鏈高度集中亞洲(特別是中國)的缺點,鞏固各國政府與廠商讓供應鏈逐步走向短鏈化、在地生產就近供應的認知,希望以犧牲短期生產效率,換取長期供給穩定。甚且,擺在眼前事實是,全球供應鏈重組被牢牢嵌入美中戰略競爭框架,使政治考量遠遠凌駕經濟之上。至此,舊經濟模式被打破,新經濟又會呈現什麼狀態?

各界對近年美中角力加劇的起源,多指向川普政府發動貿易戰。其實兩國關係由緊密至生出嫌隙的轉變,可追溯至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金融危機,使中國對美式繁榮產生質疑,及民國一○二年(一三年)南海爭議與「一帶一路倡議,讓美國對中國不信任感大增。同時,中國不單經濟持續擴張,更在電子商務、資通訊、新能源、生技、航天科技等諸多領域展現耀眼成果,使美國備感威脅。拜登政府遂藉由《晶片與科學法》等法案,將人工智慧、量子運算等新世代科技必備晶片,拉回美國本土生產,並限制廠商在中國投產及限制美裔高科技人才為中國業者所用;鼓勵生技和製藥業、電動車電池及零件業者在美國當地生產,亦是要降低對中國相關產品依賴。

對拜登政府言,善用國際間疫後對全球供應鏈重組的共識,加速企業對中脫鉤有其戰略利益,在科研領域喚起國內類如甘逎迪時代登月計畫豪情壯志希望守住科技霸主地位。至於全球供應鏈重組,可能帶來的經濟不效率、各國仿效美國以高額補貼政策吸引業者落地投產,可能造成的資源錯配市場扭曲,最終會推升全球通膨後遺症則被明顯忽略,這就是打破舊經濟模式的代價。

隨著疫情與美中角力觸發的全球供應鏈重組,美中兩強也進入政治學者口中「修昔底德變化過程」(既有強權與崛起強權間競逐),全球經濟恐將時常承受各種不確定性考驗。



黃耀輝/人口問題埋藏財政危機 蔡政府知否?

◆  黃耀輝/人口問題埋藏財政危機 蔡政府知否?







黃耀輝/人口問題埋藏財政危機 蔡政府知否?


2023-03-23 00:23  聯合報/ 黃耀輝(作者為台北商業大學財稅系教授)


最近傳出不少人口方面壞消息,將對我國未來經濟、財政、社會等發展面向,產生深刻影響,值得從財政角度深入檢視問題,並提出長遠解決之計,以免成尾大不掉的「國安問題」。

其一是,去年累計出生數低於十三.九萬人,創史上新低,也是連續三年生不如死」使得人口負成長不斷。顯示近年政府增加托育補助、生育津貼,及托育機構營運等政策,並未增加民眾生育意願,少子化問題持續惡化

其二是,我國的人口紅利將在民國一一七年(二○二八年)前結束,也就是十五至六十四歲工作人口比例,很快將低於總人口的三分之二扶養比將超過五十%工作人口短缺嚴重,且漸呈高齡化,經濟成長滯緩,勞工未來的社會安全負擔變得更重。更令人憂心的是,人口紅利實際「降速」可能比預估更快更急,因為國發會原預估去年工作年齡人口,就比內政部最新統計少卅五萬人

上述新聞,透露台灣長期人口結構的變化,也就是老年、中青年和幼年人口比例,已難以扭轉少子化、人口老化的老問題,且會對政府稅收、社福支出產生結構性負面的巨大衝擊。

因為人口結構人生三階段,也就是從幼年、中青年到老年生命週期對應關係。從人生三階段看,老年和幼年的消費超過所得,屬於負儲蓄階段;中青年主要依靠工作所得,超過消費而產生儲蓄,加上投資產生其他所得,才有餘裕照顧父母、子女和繳稅和社會保險的保費等等,並供自己將來養老。

因此,在稅負、社會安全保費和生命週期關係方面,所得稅和勞、健保等社會保險主要和所得成正比,青壯工作人口的稅費負擔最重。財產稅來自於工作階段正儲蓄而購置財產,到老年時仍要繳。消費稅則因從小到老都要消費,基本上在人生三個階段都要負擔。

至於財政支出生命週期關係,未就業前,主要是教育和健保支出。青壯年工作世代,除非因生育、職災或失業才有給付,基本上不構成政府社福負擔。老年世代則因退休後醫療、照護、養老等需要遞增,而且活得愈久增加幅度更大,導致社福支出愈重

綜合言,從人生三階段看,青壯世代工作階段要繳沉重稅費,且要扶老養幼,本來就比較辛苦。但現在的年輕人,面臨低薪、高房價、高通膨的不利環境,還有人口結構重大負面變化,若沒有政府厚實累計財政盈餘,及永續社會安全體系給予支持,未來每一個工作世代只有愈來愈是「壓力山大」!政府如果不正視問題,勇敢進行稅制和社會保險改革,無異是將燙手山芋丟給後任的政權,終將遺禍子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