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816/web/ 

◆  聯合報社論/從盧秀燕的「客氣」,看蔡政府的浮誇風
◆  聯合報黑白集/徒有法制,沒有文明
◆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經濟日報社論/別輕忽貨幣政策緊縮的衝擊


2023-03-23 00:2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引發市場恐慌,也帶起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副作用是否顯現的評議。 新華社


美國矽谷銀行(SVB)倒閉事件,引發市場恐慌之餘,也帶起央行貨幣政策有效性與副作用是否顯現的評議。尤其去年美國暴力升息多達17碼,就業市場仍緊俏,1月還出現失業率意外回落、物價再度上行的情況。但外界之所以會有聯準會強力升息,效果卻有限的錯覺,主因有二:一是疫情造成勞動供給結構性的縮減,以及民眾累積大量的超額儲蓄延後消費;二是低估了貨幣政策傳遞機制所需的時間。

具體地說,聯準會研究顯示,疫情大流行造成美國退休及超額死亡總計約350萬人,使勞動市場無法供應經濟復甦所需的勞工。特別是服務業人力缺口甚大,讓就業市場持續熱絡,推升工資-物價螺旋上漲。同時,美國政府疫情期間推出大規模紓困政策,大量的政府轉移支付提高了家庭收入,但疫情造成的供給中斷或採購不便,使這筆錢得以留存下來。據估計,民國一一O年(2021年)末美國家庭累積的超額儲蓄達2.3兆美元成為如今消費動能不墜的主因

其次,貨幣政策傳遞過程比多數人想像的複雜,所需時間也比想像來得久。一般而言,央行藉由調整政策利率調控通膨,大致會從信用、利率、財富、匯率等四個渠道影響實體經濟總和需求,再間接影響物價。也就是說,當央行升息拉低通膨預期、提高貨幣市場利率後,會分別經由信貸放款條件、實質利率、資產價格、匯率升貶等變化,抑制需求升溫,進而促使物價下行。在如此交錯與彼此牽引的傳導下,使貨幣政策傳遞到實體經濟,進而影響物價,必然有較長的滯後性,亦即「暴力升息副作用不是不到,只是晚點到」。

英國央行在今年2月研究報告指出,貨幣政策對通膨影響滯後時間約18~24個月(1.5年-2年),且金融市場發展程度愈高的國家,緊縮政策效果的傳導愈慢。同時,國際清算銀行的研究也指出,從開始升息到影響實體經濟走弱,使失業率開始攀升,約需30個月之久(2.5年)。若從利率高點起算,也要15個月(一年三個月)時間才會讓失業率開始上行。而美國目前距離升息起點才一年,甚至利率高點都未至,自然無法看到景氣疲軟失業率攀升的現象。

何況,貨幣政策傳導不只有滯後性,其影響亦是「非線性的」,也就是說,一開始的影響是輕微的,隨著累積升息的幅度及緊縮的時間拉長,對經濟的影響將在某個時間後加劇,之後再逐漸放緩。舉例來說,部分依賴槓桿的產業,在升息初期可依靠過去便宜的借貸資金及儲蓄維持營利,但當利率持續攀升及緊縮時間拉長,借貸成本不斷墊高,導致獲利大減或虧損,遂裁員以減少成本,使失業率攀升、消費與通膨回落。

由此可知,如果市場因為目前美國經濟數據仍維持韌性,就對這一輪激進的緊縮貨幣政策效果掉以輕心,意料之外的危機恐不斷浮現。就像今年2月才獲得《富比士雜誌》評為連續五年全美最佳銀行之一的 SVB,將低利率期間獲得的大量存款,配置於長天期公債。但這個本屬保守的資產配置,卻因聯準會短時間大幅升息,長天期債券擁有較高的利率風險、價格遽跌,以致資產出現大量的未實現損失。而在貨幣緊縮效果逐漸顯現下,過於單一的客戶性質與其對資金需求的同步大增,觸發流動性不足危機,迫使 SVB 出售帳面有鉅額損失資產兌現。禍不單行的是,損失實現又導致客戶因恐慌心理擠兌,最終宣告破產。

易言之,金融海嘯至今十多年的超寬鬆貨幣環境,與貨幣政策滯後性,讓各界易對貨幣緊縮效果可能引發的衝擊失去戒心。但隨著今年下半年美國勞動參與率逐步提高,就業市場與薪資成長放緩、超額儲蓄耗盡,緊縮貨幣政策發酵的時刻到來,總體經濟下行機率與金融市場不確定性恐同步上升,不得不慎。











聯合報黑白集/徒有法制,沒有文明


2023-03-23 00:2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法擬修法刪除父母懲戒權,未來只要濫打、濫罰孩子,最重恐被剝奪親權,引發討論。示意圖。記者劉學聖/攝影


在民進黨治理下,什麼是法治,什麼是法制,什麼是文明,完全讓人困惑。它在野的時候,示威抗議勒頸丟蛋打耳光,樣樣都來。它執政的時候,則是閣揆辱罵立委,官員訓斥媒體,員警驅離示威者,一樣也沒少。台灣社會沒有變得更文明,倒是族群及世代嫌隙日益擴大。

最近法務部擬修法刪除父母對子女的「懲戒權」,原因是監察院人權委員會認為懲戒權違反聯合國兒童權利公約規定,必須刪除。修法立意良善,問題是,「懲戒權」及「管教權」的分際何在,一般父母分不清楚,也不太會拿捏。一旦刪除,不少父母可能因管教問題淪為「被告」,許多法官可能也不知道如何處理這類家務事。

刪除懲戒權,是否就能減少子女遭暴虐問題,答案也恐怕是否定的。原因很簡單:徒法不足以自行。若不積極推動現代親職教育,若無法消除社會生態幽黯死角,即使國家法制符合兒童權利公約,也是虛有其表,台灣不會更文明。被剝奪懲戒權的父母,將不知如何管教孩子,後果更糟。

就像政府雖暫停執行死刑,但社會上凶殘的殺人案仍層出不窮,只是讓主張死刑的民情更沸騰。理想的社會,除利用法規來引導民眾行為,更需要上位者和意見領袖展現身教,才能形塑更好的親子文明。問題在,我們的政治充滿仇恨攻擊。












聯合報社論/從盧秀燕的「客氣」,看蔡政府的浮誇風


2023-03-23 00:1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中市巨蛋經費從65億元追加到近百億,民進黨議員要求說明;市長盧秀燕不慍不火舉出兩例,讓對方啞口無言。 記者陳秋雲/攝影


台中市巨蛋經費從六十五億元追加到近一百億,民進黨議員要求市府說明;市長盧秀燕不慍不火舉了兩個例子,當即讓對方啞口無言。她說,新竹棒球場從三.五億變十二億,台南市捷運則從七五八億變五千億;而台中巨蛋經費增加是國際因素,我們是核實在計算。盧秀燕還說,今天講得算「客氣」,去年電價漲八%,最近又漲十一%,鋼價、原物料當然會跟著漲,中央應做好物價監控

如此犀利的答詢,即在立法院也不容易見到。盧秀燕隨手即能舉出其他縣市預算暴漲的實例,足見她視野寬闊而施政平穩扎實,讓民進黨無言以對。更值得注意的是,這番詢答輕輕劃開了兩個真相:其一,蔡英文執政七年,中央和地方各種建設多麼浮誇,經費三級跳、五級跳的情事司空見慣。其二,政府每每告訴民眾,台灣物價上漲率僅百分之一、二;但在真實世界,市場價格卻以二、三成的速度上漲,而公共工程更是區區幾年即翻漲三、五倍。政府和人民簡直像處於平行世界。

以台中巨蛋的經費為例,從六十五億追加到九九.九八億元,幅度超過五成,看起來已很嚇人。但比起新竹棒球場從三.五億變成十二億元,整整增加兩倍半,台中巨蛋的漲幅只算「小巫」。至於台南市捷運從七百多億增加為五千億元,則暴增了五.六倍;儘管台南聲稱是因運程範圍和距離增加,但這樣的落差,仍然讓人難以想像原來的經費是如何編列的。台南市政府又聲稱,南捷每公里造價僅十九億元,比起北捷的廿六億「便宜很多」。但是台南市的土地和台北市的土地取得成本,哪能相提並論?何況,北捷有北北基桃的近千萬區域人口支撐,但台南市人口不及其五分之一,和北捷的乘客量相去太多。

蔡總統上任後力推「前瞻基礎建設」,其中高調標示「軌道建設」,從此開啟了各縣市競相興建捷運與輕軌的競賽。如今回看,宛如一場夢魘。事實是,高雄和台中的捷運起步稍早,都仍處於嚴重虧損狀態;台南如果只以六都「唯獨我沒捷運」為由,要加入這場現代化城市標備競逐,而未精算客源和財源,急切欲投入,試想,前瞻建設經費宣稱是八年八千八百億元,而僅台南捷運就要花費五千億元;則這個美其名為「前瞻」的大舞台,已成為多深的建設窟窿!

最近鬧得沸沸揚揚的基隆捷運,更是蔡政府中央和地方聯手的「傑作」。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前瞻建設推出時,蔡總統特別宣布基隆將興建「輕軌」,八十億元經費全由中央埋單。不料,輕軌因欠缺可行性,一拖數年,才由交通部長林佳龍宣布「升級」為捷運,經費也鯉躍龍門升至四百多億元。更意外的是,去年行政院正式拍板,經費又由四百多億飆升至七百億,而基隆市的自籌配合款竟由十七億暴增為五十三億元。正因如此,新任基隆市長謝國樑才會覺得難以下嚥。

綜觀上述公共工程經費追加中央與地方不僅落實預算編列,尚未開工即暴增數倍的情況時有所聞,幾不把預算當一回事。若再算上高鐵的南延北伸,只能說是黑洞。更嚴重的是,在這種虛矯的作風下,各方發明了一種「釣魚式計畫」:先低報所需經費,俟建設成案後,再三級跳追加。可見,這個政府揮霍公帑絕不手軟,債務全都可以留給子孫。

盧秀燕的一席答詢,一句「客氣」,戳破了民進黨政府令人瞠目結舌的揮霍浮誇風好高騖遠的心態,潦草的計畫評估,任意暴增的經費,不對稱的財務能力,你不擔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