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S憾事啟示 行前做好功課 出國保健康(初十)
◆ 提升青年競爭力 三領域著手
◆ 揚言接管加薩 川普電視秀
◆ 遠東新新埔化纖北廠事故 工廠設備管理 不容忽視
◆ 好好活下去 才是生存之道
◆ 美中貿易緊張 越南享紅利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大S憾事啟示 行前做好功課 出國保健康
2025-02-07 00:33 聯合報/ 周艾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台北市)
很遺憾,在蛇年剛開工之際,便傳來大S在日本過世的消息。然而,這起意外讓我們不禁反思,出國旅遊時應更加注意健康與安全,特別是以下幾點:
首先,是出國前切勿忽視身體不適。曾任空服員六年的我,深刻體會機艙的密閉環境及飛機升降的氣壓變化,對感冒患者可能帶來嚴重影響。曾因輕微鼻塞登機,導致飛機下降時耳膜劇痛,甚至短暫失聰;同事中也有人因此導致耳膜破裂,需手術修補。出國前務必確認身體健康,以免旅途中發生憾事;若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氣喘等),務必攜帶足夠藥品,並事先諮詢醫師是否適合長途飛行。
其次,是瞭解當地的醫療資源與就醫方式。旅遊前應先查詢目的地的衛生與醫療體系,確認是否有流行性傳染病,必要時可施打疫苗、配戴口罩或補充營養,以提高免疫力。應事先查找當地設有急診的大型醫院,瞭解其是否接受國際旅客及支付費用方式。部分國家如美國與加拿大,醫療費用昂貴且需預約就診;部分歐洲國家則可能要求提供旅遊保險,才能獲得醫療服務。應事先確認醫療費用是否可由保險支付、是否需自行墊付後再申請理賠,避免突發狀況時手足無措。
再者,是記住台灣駐外辦事處聯繫方式。若在國外生病且孤立無援,可聯絡我國駐外辦事處尋求幫助,可隨身攜帶外交部提供的「急難救助專線」資訊小卡或下載「旅外救助指南」等APP。
此外,出國時務必攜帶適合自身體質的常備藥品,如胃藥、止痛藥、感冒藥等。國外就醫不便,若能及時服用適當藥物可緩解症狀,避免行程受影響。另國外醫療費用高昂,購買旅遊保險時務必加保「海外突發疾病險」,以確保必要時能獲得充分醫療資源。
尤其,若前往語言不通的國家,應事先學習基本求助用語,或準備好翻譯工具;可下載即時翻譯APP,確保在緊急情況下能夠順利與當地醫療人員溝通。
不同地區的食物、水質及氣候可能會影響身體狀況,部分人可能因飲食不適,導致腸胃不適或過敏。在旅遊時建議多飲用瓶裝水,避免生食或食用街邊不潔食物,並隨身攜帶腸胃藥與過敏藥。除了準備相關藥品與醫療資源,也應制訂緊急應變計畫,如生病或受傷時應聯絡何人、尋求何種醫療協助、該如何改變行程等。若與親友同行,建議共同討論應變措施,確保所有人都知道如何應對突發狀況。
出國旅遊不僅是享受,更是一場對健康與安全的考驗。希望大家在行前做好功課,確保自身健康無虞,讓每一次旅行都能平安、順利、愉快!
提升青年競爭力 三領域著手
2025-02-07 00:35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遠見雜誌於去年底做了一項亞洲五地(台灣、中國大陸、香港、新加坡、馬來西亞)十八歲以上華人民眾的民心動態調查,想瞭解他們對自己國家的看法,以及五地間對彼此在政經社會發展上的見解。其中台灣被普遍讚揚,認為社會進步指數高,但對台灣年輕人的表現,給分都不高,因為台灣年輕人在國際上的能見度不高。
其實這並不很令人意外。隨著全球化的發展,對國際局勢、外語能力、跨國交流等知識的掌握變得愈來愈重要。然而,台灣年輕人對國際事務的瞭解大多限於媒體報導,而媒體整日放送的是雞毛蒜皮大的國內要聞,關心的是明星女模的腥羶八卦,所謂的國際事件,則多半為天災人禍,缺乏深度層次的思考和全球視野,以致年輕人,甚至大部分的國內民眾對於國際政治、經濟和文化的變化缺乏敏銳的洞察力。這種「外空」現象會使年輕人無法有效應對全球化帶來的挑戰。
外在環境如此,就更需要培養自身實力,因為在全球化趨勢下,知識的更新速度比以往都來得更快。很多人認為現代年輕人不夠積極、抗壓性低、缺乏競爭力,但我認為是教育政策塑造了這樣「內空」的特質。
教改強調無壓力學習,讓學生從小就習慣輕鬆;廣設大學,錄取率高,不需用功也有學校可念:又破壞了職教系統,讓很多原先可以學習一技之長的學生,成了不符企業所需的通識人才。特別是在一○八課綱實施後,出現學生數理能力弱化現象。許多教授已提出警告,當數理能力不足時,將進一步削減台灣未來在 STEM(科學、科技、工程、數學)人才的實力,對台灣的競爭力會產生重大影響。
除了數理能力不足,年輕人對中華歷史文化的瞭解程度也逐漸下降,因為在政治上「拒中」及「去中」,因此在教育及文化上也要進行切割。這是很可惜的。我們的血統有華人基因,日常生活仍保留大量中華文化的傳承。也因為有中華文化薰陶,台灣才能展現亞洲其他地區所讚揚的進步社會。我們可以在政治與中國大陸切割,卻不能否定中華文化與歷史根源。否定了過去,等於是否定了現在,而不瞭解現在,又怎能創建未來。為了政治目的而拋棄這些可貴資產,年輕人就會成為失根浮萍。如果整個社會沒有共同的歷史記憶及文化歸屬,那國家又如何凝聚向心力及認同感?
台灣年輕人面臨的問題並非無解,政府更是責無旁貸。例如進行教育改革,著重提升 STEM 教育的程度與質量,將數理教育與生活實踐結合,培養學生的探究科學的精神與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文化教育方面,盼望政府能跳脫意識形態束縛,讓文化不因政治犧牲。在提升國際視野方面,應增加媒體對國際新聞的報導,並建議政府設立專門播放國際新聞的電視台,以台灣視野來解讀各式國際新聞,提升大家對地球村其他居民的關心與了解。更可鼓勵學生參與國際交流活動,親身體驗不同文化,培養跨文化溝通能力。
最近政府所推動的「青年圓夢計畫」就是不錯的平台。唯有培養兼具科學素養、文化底蘊與國際視野的新世代,台灣才能在全球化時代保持競爭力,這也是台灣未來發展的關鍵。
揚言接管加薩 川普電視秀
2025-02-07 00:33 聯合報/ 林法/公退(彰化市)
加薩走廊已被以色列炸得面目全非,川普提議由美國接管加薩,但巴勒斯坦人仍不願撤離家園。(美聯社)
川普聲稱美國可能接管加薩走廊,並且遷移巴勒斯坦人。以巴問題長期難解,如今更是全球地緣政治衝突最劇烈和敏感之地帶,身為「顛覆者」,川普「自我挑戰」的企圖,果真超乎一般想像。
從對巴拿馬運河、加拿大、墨西哥和格陵蘭的「領土主張」,到現在揚言接管加薩走廊,還被以色列總理內唐亞胡讚為跳脫框架的歷史創舉,但川普是真的要作大事,或只想掌握話語權,複製在媒體及政壇「實境脫口秀」的成功經驗?
別忘了,「誰是接班人」讓川普在好萊塢星光大道上有了一顆專屬星星,日後並跨入政壇,至今再創「光榮川普二點○」。所以,食髓知味的人自然語不驚人死不休,而全球隨之起舞的結果,不僅能讓川普坐擁破表收視率,還可從威脅利誘中為美國撈到一些短期好處。
這大概也是川普從不避諱自己捉摸不定和瘋狂行徑的道理,因其所作無需長遠布局,宛如電視肥皂劇邊演出邊修改的俗爛腳本,一切由收視決定。
所以,寄望美國保護甚或「接管台灣」的人該醒了,因為別說對岸不像巴勒斯坦是顆軟柿子,就連擁核的「北韓小胖」,不是有人都忙著巴結嗎?何況區域強權利益交換的行動一旦開始,「中美可以一起解決世界所有問題」的說法,是否已預告在川普眼裡,台灣是筆好生意呢?
遠東新新埔化纖北廠事故 工廠設備管理 不容忽視
2025-02-07 00:31 聯合報/ 盧守謙/大仁科大火災鑑定中心首任主任(台中市)
遠東新新埔化纖廠棉六廠氣爆後毀損嚴重,天花板被震垮,鐵架扭曲變形、機械設備全傾倒在地。圖/新竹縣消防局提供
在化工生產過程中,許多反應必須在特定條件下進行。然而,若設計不良、系統管理不善或設備維護不當,便可能導致嚴重災害。例如昨天的遠東新新埔化纖北廠管路洩漏引發爆炸,造成兩人死亡、十九人受傷的慘痛事故。
本案為何會爆炸?從爆炸基本機制來看,爆炸是一種質量狀態的劇烈變化,伴隨能量的快速釋放與運動。根據爆炸的成因,可分為物理性與化學性爆炸。物理性爆炸:如鍋爐或壓力容器破裂,當加壓物質的容器突然破損,機械能瞬間釋放,導致急速的體積膨脹與相變(如液體轉變為蒸氣)。化學性爆炸:涉及燃燒或其他劇烈化學反應,是一種失控的化學過程,造成短時間內大量能量釋放。此類爆炸可能發生於氣體、液體或固體狀態的物質中。
在事故分析與成因探討上,從新聞畫面來看,事故發生時,一名主管在開門確認現場狀況的瞬間遭遇爆炸,這符合化學爆炸的特性。一般而言,油類蒸氣是由液相與氣相組成,而氣相中的粒子可自由移動,並具有極高的擴散能力。在有限空間內,當可燃氣體與空氣(氧氣)混合至爆炸範圍內,遇到熱源便可能引發爆炸。在本次事故中,道生油(DOP)從加壓保溫管路洩漏。當高壓液體通過裂縫噴出時,會霧化為大量微小液滴,在高溫環境下轉變為蒸氣並與室內空氣混合。若此混合氣體濃度過高,超出爆炸上限值,則屬於不可燃狀態。然而,當門打開後,新鮮空氣進入,使混合氣體濃度降至可燃範圍內,隨即發生爆炸。
化學爆炸通常需要火源,火源是需要現場勘驗查證。管線洩漏破裂機制與管線爆炸不同,管內壓力瞬變足以使爆炸管道內的氣體,無需獨立的火源,其中火源係由氣體壓縮提供(機械能轉熱能)。
然而,化工廠常因管內閥門操作,管壁會因為反覆的壓力瞬變或猛烈的閥門關閉而受到錘擊,直到管路薄弱的環節(如老化)最終破裂。這些管道破裂和管道爆炸的主要區別在於可燃氣體會不會被點燃如靜電等,而本案應屬前者,且從現場燃燒情形判斷,也非為物理性爆炸導致的。
在事故的省思與預防對策上,此類事故凸顯了安全管理的多個層面,包括人員管理(軟體)與設備管理(硬體)上,於人員安全管理強化:制定並嚴格執行安全作業規範、提高員工的危害辨識與應變能力、落實標準作業程序與風險管理機制。於設備設施檢測與維護上,定期檢查並強化設備性能,確保管線及相關設備的安全性、預防設備老化導致的金屬腐蝕與材料劣化,針對高風險設備,應增加監測與預警系統,以降低事故發生機率。
根據日本一項長達十年的工安統計數據,化學工廠火災、爆炸與洩漏事故中,約四十四%由人為因素(操作不當、施工缺陷)引起,另有四十五%與設備問題(設備故障、金屬劣化或老化破壞)相關。可見,僅依賴人員管理不足以完全防範事故發生,還須從設備管理層面加強改善。
此次遠東新化纖廠爆炸事件,再次提醒我們化工廠安全管理的重要性。除了提升員工安全意識、強化標準作業程序外,設備的妥善維護與更新亦至關重要。唯有從人員管理與設備管理雙管齊下,才能確保工廠的長期安全運行與永續經營。
好好活下去 才是生存之道
2025-02-07 00:35 聯合報/ 耿慶文/加拿大文化觀察者(加拿大安大略省)
川普風光宣誓就職以來動作不斷,屢出狂言,不僅聲稱要購買格陵蘭,收回巴拿馬運河,也不排除代管加薩走廊。在其全球戰略視野中,傳統的盟友關係不再具有永遠的戰略價值。「美國優先」的交易式外交政策,也將顛覆冷戰後美國與西方盟友所奉行的地緣戰略穩定。
當舉世惶惶忙於應對這股川普旋風對當前世局的衝擊時,細心的國際觀察者們從近代史觀窺探川普二點○的世界格局:高大上的意識形態對壘已經成為過去式,曾經輝煌的美式民主價值觀必將淪為笑談。
隨著烏克蘭戰爭進入尾聲,中美俄三強鼎立局面儼然將成為未來國際政治的主旋律。環觀全球地緣競逐消長,北極海航道最可能成為下一個列強利益直接碰幢的熱點。
早在川普第一任總統任期內,川普就對北極地區展現出濃厚的戰略興趣,時任美國國務卿龐培歐於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出席在芬蘭羅瓦涅米舉行的北極理事會時,將北冰洋描述為「廿一世紀的地緣戰略前沿」,並明確指出:隨著冰層融化和新航道的開啟,北極地區正在成為全球戰略競爭的新熱點。可見川普就任前揚言購買格陵蘭及建議加拿大成為美國第五十一州,並非即興之言。
俄羅斯擁有北極地區最長的海岸線,一向將北冰洋視為不可退讓的核心戰略利益。多年來大力建設冰上設施,部署核動力破冰船,並重新啟用了冷戰時期的北極海軍基地,以維持並擴大其在北極的地理優勢。然而,綜合國力被戰爭大幅損耗的俄羅斯,將需要尋求中國的支持來對應美國在此地區日益囂張的野心。
中國儘管地理上不屬於北極國家,但以「近北極國家」的身分積極參與北極事務。更與俄羅斯合作提出「冰上絲綢之路」倡議,將北極航道作為海上運輸的戰略新通道。這一舉措不僅有助於降低未來對傳統航道如麻六甲海峽的依賴,也提供了現階段中國參與北極地區大國博弈的著力點。而美俄利益在該地區的直接碰撞,將進一步提升中國作為區域大國的重要性。因此,中國在北極局勢中既是參與者,也是博弈與交易的對象。
川普赤裸裸的領土擴張言論,已引發了加拿大、挪威、丹麥等傳統北極國家內部的主權危機。日前美國代管加薩走廊的建議,更激化了中東阿拉伯民族主義情緒。烏克蘭戰爭也使歐盟國家產生戰略自主意識,今後全球地緣政治中,可能尋求更加獨立的角色。可以預見後烏克蘭戰爭時期,全球地緣政治將呈現出多極競合與合縱連橫的複雜態勢。
面對這局塑造廿一世紀嶄新國際秩序的大棋盤,川普眼中筆尖大小的台灣,將繼續扮演一粒棋子,或是成為被交易的棄子,已非操之在己。直面全球百年大變局,「活下去,活得好」才是生存的常識與現實。認清形勢比人強,戰略妥協:小國生存之道!
美中貿易緊張 越南享紅利
2025-02-07 00:33 聯合報/ 謝璧蓮 /管理顧問公司董事長(台北市)
去年底在丁善理先生紀念音樂會廿周年貴賓茶會,筆者巧遇駐台北越南經濟文化辦事處武進勇代表,正值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剛出爐,最熱門的話題就是川普對越南經濟可能的影響。基於預期川普對中國大陸及台灣要採取關稅及保護費等不利措施,台商甚至陸企可望更積極選擇越南,因此對越南整體經濟而言應該是利大於弊。
川普對美國貿易保護主義加劇,美中貿易關係緊張首當其衝。越南與中國大陸在政治方面是戰略夥伴關係,雙方卻因緊鄰西沙群島之南海海域長期有爭議發生,美國藉此矛盾極力來鞏固越南,這是美國無論如何對越南都不能下重手的原因。
由於越南去年飽受高通膨之苦,消費者物價指數較前年上漲一度直逼設限目標的百分之四點五,削減企業的利潤更影響股市疲軟。今年看好越南股市忠誠度高的投資大眾,恐怕要面臨考驗,除非越南政府積極提升專業與效率,才能促進股市活絡,特別是強化大型法人下單的方便性與安全性,讓股市成長逐漸邁向與經濟成長同步。
在不動產方面,對全球企業而言,越南具備戰略位置的優勢,而企業針對符合綠色標準的工業用地需求不斷增加,因此在越南的工業用地前景樂觀,工業用房地產更將成為越南吸引投資者的亮點。在越南正朝向融入全球供應鏈之際,勞動力來源與技術人才訓練到位變得至關重要。越南預期勞動人口持續成長的紅利能持續到民國一二九年(二○四○年),值得台灣企業與學校把握時機進行擴廠與國際產學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