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6月2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再會 美中爭議仍充滿不確定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除勞資爭議,長榮罷工更驚見勞勞歧見
◆  聯合報黑白集/最忠實的羔羊
◆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再會 美中爭議仍充滿不確定







經濟日報社論/川習再會 美中爭議仍充滿不確定


2019-06-22 02:1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前,美國總統川普在推特上發言,表示他將和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下周在大阪舉行的20國集團(G20)峰會上見面,並再討論美中貿易問題。結果周二道瓊指數應聲大漲300點,周三包括台股在內的多國股市也順勢而漲,國際市場情勢似乎一片大好。但是,從過去美中貿易超過11次的協商過程來看,雙方在很多問題上仍存在根本性的問題,想要在短期之內解決並不容易。
首先,美中貿易多次協商都無法達到雙方滿意的結果,所以美方才會一再地提高對大陸商品的關稅。事實上,這兩天美國正在舉行針對大陸約3,250億美元商品提高關稅的諮詢會議,也就是說,美國的確是在認真考慮,未來是否要把大陸商品的關稅都調高到25%。由於金額很大,而且關稅稅率又高,如果成為事實,對全球貿易的影響非同小可。
所以,包括中國大陸的各國,都等著在看美國最終的決定。現況是川普希望能和習近平持續協商,但是中方無法掌控和預測美方的想法和作法,因此採取了比較消極的態度;為了強迫習近平與川普見面,包括川普在內,幾位美方官員已多次放話,如果習近平不出席G20高峰會,美方將會立即再調高關稅。
在這麼大的壓力之下,習近平不得不參加會議並應允與川普進行會談。但是,即使習近平參加會議,給川普一些面子,雙方要達到共識卻很困難。我們仔細觀察習近平對於參加這次會議的回應,他說:「我願意…就事關中美關係發展的根本性問題交換意見。」這句話的意思也可以解讀成兩國之間存在「根本性的問題」無法解決,所以願意就此交換意見。
什麼是「根本性的問題」呢?簡單地說,其中之一就是美國要求中國大陸政府中止對於一些重要國營事業的補貼,尤其是研發經費的補貼。問題是,這些是國有企業,他們向政府拿錢是再自然不過的事,如果大陸政府停止對他們的補助,不就成了完全的民營企業,如此一來,中國大陸的共產體制無異將因而解體,他們怎麼可能會同意這種要求?
另外,美國國務卿龐培歐在記者提問時說,美國在G20峰會上也將針對香港抗議事件與大陸交換意見同一時間,習近平則又走了一趟北韓,顯示他能夠處理北韓的事情。顯然的,雙方都在累積自已的籌碼,做為協商之用,但是當談判桌上的籌碼愈來愈多、內容愈來愈複雜時,結果當然就會愈來愈難達到共識。
其實,在這一回的美中貿易協商過程中,幾乎都是由美國開口要東西,大陸只能決定要不要給或是給多少。但是當談到中國大陸的「根本性」的問題時,大陸勢必無法再退讓。在美中11次的協商中,美國應該已經知道中國大陸的底線,現在的問題應該是川普願意在何時退一步,讓雙方可以達成共識。
當然,川普不會這麼快地把底牌亮出來,因為離美國明年底的總統大選還有一段時間,川普現在的做法就是一直逼大陸坐上談判桌,因為要讓美國人知道他有能力處理中國大陸問題;川普也不急著和大陸和解,甚至還可以對大陸再加碼施壓。或許等到今年年底美國統大選活動啟動之後,川普再釋出一些善意,讓美中雙方可以達到部分協議,然後川普就可以和美國選民說,他是有能力搞定大陸的,以爭取更多選民的支持。
因此,我們認為,就算川習即將再次會面,但是美中要達到共識仍然十分困難,最好的結果頂多是美國宣布暫時不調漲3,250億美元商品的關稅,延長談判期程;若是雙方真的無法有任何共識,美國或有可能立即再次調高關稅。總而言之,美中雙方領袖的見面固然比不見面好,但是美中貿易爭議依舊充滿不確定因素,政府、企業和民眾都要小心應對。









聯合報黑白集/最忠實的羔羊


2019-06-21 23:4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交通部前部長吳宏謀接掌中華郵政董事長,引發討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華郵政上月發生郵政物流中心招租風波總經理陳憲着隨即遭交通部撤換。次日行政院再加碼,以董事長魏健宏「未善盡監督職責」,也一起下台。當時外界都看不懂蘇內閣的大動作,這兩天才真相大白:原來是為了排開賴清德人馬,讓位給花媽的親信吳宏謀
吳宏謀的任官史,精采呈現了民進黨的用人之道。他屢起屢仆,屢退屢進,扮演了「最忠實的羔羊」角色。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吳宏謀剛升副市長不久,高雄發生氣爆,他立刻代罪下台。為了獎賞其忠誠,蔡英文上任後,他高升工程會主委;但不過一年多,他又被迫「讓位」給宜蘭代縣長吳澤成轉任台灣港務公司董事長。當然,吳澤成並不算大野狼,他自己也是被迫「讓位」給陳金德,方便後者卡位。
去年七月,吳宏謀再度得到他扮羔羊的獎賞,升任交通部長誰知他命不好,三個月後即發生普悠瑪列車出軌事件,他引咎辭職。熬了半年多,多虧中央有媽祖婆陳菊在那裡庇佑,如今他又從賴清德人馬手裡拿回中華郵政董座。儘管官愈做愈小,至少花媽沒忘了他。
在政治寓言裡,除了獅子和野狼,通常也很需要羔羊溫馴的羔羊隨時可以頂罪,可以端上祭壇當供品,又能息怒消民怨。總之,像吳宏謀如此稱職的無怨無悔羔羊,還真的不多見。
五年來,吳宏謀請辭的日子,加起來比他任職的時間還長宦海沉浮,也印證了民進黨治國的狼性和血腥







聯合報社論/除勞資爭議,長榮罷工更驚見勞勞歧見


2019-06-21 23: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長榮罷工延燒,資方昨天對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幹部控告「強制罪」、「妨礙自由」等訴訟,工會代表回應「我們沒有在怕,就告吧」。 記者許政榆/攝影

長榮空服員廿日下午四時無預警發動罷工。此後一連三日,將有一五○個航班被取消,影響出入境旅客接近二萬人。歷經數月的漫長協商,長榮勞資雙方不惜玉石俱焚,令人遺憾。與此同時,政府部門卻未發揮任何協調轉圜的作用,顯示台灣的勞資協商環境仍未成熟近年華航與長榮的接連罷工,凸顯台灣的勞資衝突已向交通服務業擴散;蔡總統恣意推動「一例一休」,更成為煽動衝突的引線。
罷工首日,超過千名長榮空服員聚集南崁長航總部,手牽手築起人牆,搭帳棚埋鍋造飯,準備長期抗爭。與此同時,正要下班的長航地勤和行政人員則向他們叫囂抗議,呈現出突兀的場景。理由不難想見,朝九晚五的內勤人員反對空服員罷工,認為這對他們不利。同一企業、不同職位勞工不彼此聲援,說明長榮內部對罷工的意見分歧,也反映台灣階級認同的意識仍不深刻,包括內外勤員工之間的同理心也不強
這種「勞勞衝突」的景象,是我國勞工法制設計欠周所導致。當年立法院修訂工會法》,創全球先例發明企業工會制度,埋下分裂的種子。原本號稱「零工會」的長榮航空趕緊響應,拉以地勤、行政為主的員工加入「企業工會」;如此一來,便逼走了勞動條件全然不同的機師、空服員,另行加入「職業工會」,以尋求權益保障。長榮空服員罷工和華航機師及空服員罷工一樣,都是透過職業工會的管道發動
試想,航空業的跨國空中服務作業及分工繁複,僅以本國朝九晚五的上班模式去設想,當然無法理解不同職位員工的辛勞。工作固定的地勤和行政人員,與天上飛的機師及空服員待遇不同,但勞動條件當然也完全不同,不能一概而論。蔡英文三年前強推「一例一休」制度,就是犯了「簡化思考」的錯誤,強用早年製造業的「三八制」來看待問題,結果捅出一堆問題及民怨。
長榮空服員這次突襲發動罷工,顯然早有準備兩年前,工會會員代表即通過發起罷工其後,工會與政府、資方進行了超過二十次的協商,卻缺乏進展工會成員當天綁上布條就開始罷工,自是有備而來如此突襲」,也是台灣扭曲的工會運作條件下不得不然
長榮資方其實也做好罷工因應。勞方一啟動罷工,資方立刻揚言不惜控告工會,並提出對應的懷柔措施,對罷工期間到班的人員將給與獎勵,對參與罷工的空服員則嚴正警告。在勞資的砲火中,無助的當然是旅客。儘管罷工的預告早就傳出,但許多旅客仍因航班變化而受到影響,增加了轉機的困擾。這也是外界一再要求航空業罷工需有預告期的主要原因
罷工在歐洲國家其實稀鬆平常,雖不免造成旅客不便,但轉班、改期、退票機制運作純熟,旅客不論已出發或未出發,國外接續行程的銜接,旅行社的協助都有成熟的運作,不會見到旅客臨櫃尋求補救的氣急敗壞。台灣漸漸進入罷工好發期,這些相關因應配套也應該加強
令人遺憾的是,雖有過先前華航空服員及機師的罷工紀錄,這次長榮的罷工,卻看不到政府有任何施力作用長榮進入罷工程序已二年,多少次的調解協商都未發揮作用,居中召集協調的交通部官員難道只是坐在上席過官癮尤其,交通部長林佳龍放著問題不管,卻在風頭上撈過界跑到貝里斯去拚外交」,到底所司何事?
長榮航空近年始終列名全球十大最佳航空公司,包括班機的安全、潔淨皆素負盛名這次罷工,勢必對其商譽和形象造成衝擊長航罷工何時落幕,目前難以預言。我們提醒勞資雙方都不能只顧自身利益,而要珍惜彼此的「社會夥伴」關係;一旦形象受創,即難以再彌補。

聯合筆記/航空業罷工 政府做了什麼?

◆  操弄恐懼、助選兼擴權 蔡選舉策略:知道你們在怕什麼
◆  習近平出「北韓牌」 難打動川普
◆  聯合筆記/航空業罷工 政府做了什麼?
◆  長榮罷工後的漫漫長路
◆  罷工是空服員最後的吶喊
◆  能否把槍口抬高一厘米
◆  漫畫/罷工的勞資籌碼
◆  願景工程/農村消逝 熱島加劇
◆  願景工程/種樹引風 恐是奢望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航空業罷工 政府做了什麼?


2019-06-22 00:23 聯合報  李莉珩
約千名長榮空服員在桃園南崁長榮航運大樓前靜坐,綁起粉紅布條、穿上工會背心,將靜坐到罷工結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三年內經歷三次航空業大罷工,前兩次主角是有官股色彩的華航空服員和機師;但這次是民營的長榮,政府比較沒有介入施壓資方的著力點,處理模式顯然和前兩次不大相同。
面對未來可能遍地烽火的各種突襲罷工,政府應對的危機管理究竟是什麼?而對勞資以外的第三方消費者權益保護,政府又到底做了什麼?
罷工雖是勞工合法權利,但航空業是特殊行業,同時也涉及民眾公共交通運輸權利與財產權益,跟一般單純勞資爭議不同;如果任憑勞資雙方談判破裂,勞方馬上進行罷工,一般旅客來不及應變,很難規避受到的衝擊,社會可能因此付出更大代價。
許多國家早有罷工預告期的規定,例如加拿大、英國、愛爾蘭、日本等等旅行業者昨天不平的說,連全世界最會罷工的法國,航空業罷工至少都要三天前預告業者認同勞工的罷工權利,但涉及公眾權益的罷工,也要有合理的基礎。近三年三次航空業罷工,都讓旅客和旅行業者措手不及,他們的權益由誰來保護?一切有形和無形的損失又由誰來償付?
事實上,從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五月首次華航空服員罷工事件後,各界就要求政府正視建立罷工預告期問題。監察院當時即函請勞動部就航空業等特殊行業建立罷工預告期的可行性,交通部也發文建議勞動部修法。但是,勞動部開了幾次會議,就以各界意見分歧太大為由,擱置至今。
勞動部維護勞工權益自有立場,但是消費者和產業界權益也應兼顧針對跨部會的歧異,行政院為何不介入處理甚至連態度都不敢有。幾位民進黨立委雖提案修民用航空法,針對航空業罷工必須在一定期間以書面方式預告,但黨團也表示「尚未達成共識、暫時不會處理」。行政院和立法院態度這麼曖昧,說穿了,就是因為這幾年都有選舉,官員和政客都不願忤逆勞工選票,因此繼續坐視航空業突襲式罷工事件,一再重演而不敢作為
空服員和機師這幾次突襲式罷工,輿論已不再一面倒聲援,甚至社會上負評意見越來越大因為,勞工的罷工權固然重要,但消費者權益保護也同等重要
政府除了「督促」勞資趕快達成協議外,最重要的,是建立中性的公平機制與規範,以期降低罷工對社會無辜第三方造成的傷害 。








操弄恐懼、助選兼擴權 蔡選舉策略:知道你們在怕什麼


2019-06-22 00:24 聯合報  衣冠城/退休大學教師(台北市)
香港「反送中」遊行引起全球重視,對蔡英文而言,今後將藉由這類事件持續發酵,讓民眾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深陷於恐中、反中的社會氛圍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恐懼與憤怒是煽動群眾情緒最好的助燃劑,其中又以恐懼最有效
恐懼深植在我們的大腦深處,根據科學解釋,當受到驚嚇時,來自杏仁核的訊息會傳遞到腦部深處的中腦導水管周邊灰質,我們會做出彈跳或僵直反應,訊息同時會傳遞至下視丘,此區域將提高心跳速率和血壓、釋放體內的皮質醇與腎上腺素,在必要時幫助我們做出戰或逃的反應。
在我們學會害怕某事物的過程中,也在學習對其夾帶的實質威脅感到恐懼,恐懼可以幫助我們判斷分析所面對的威脅,並採取進一步的行動。如果我們不會恐懼,反而會置身險境而不知。科學家曾研究過杏仁核病變的患者,發現該病患即使處在蜘蛛與蛇的環境中,絲毫沒有恐懼感;經過演化的積累,恐懼感是很正常的。
恐懼不僅是經過演化深入人腦,它也是生命經驗與社會化的產物,並不完全來自真實,而是一種自我投射,預想遭受傷害的後果,例如九一一事件後,有很長一段時間美國許多人不敢搭飛機。
正因為恐懼感深入人心,所以十分有效政治宣傳與動員也常常加以利用尤其是當缺乏明確的政治方向感或具體的政績,缺乏凝聚人民的能力時,恐懼感就成了操縱公共意見最有效用的王牌
恐懼不僅是對公眾意見的操縱,還是可自我合理化的力量。美國布希總統對於恐懼感的操弄,可謂是最佳政治教材,九一一事件後恐懼成為他優先選擇的武器,許多隨之而來對公民權利的限制,如愛國者法案,就是恐懼統治的結果近年來許多新興民主國家出現不自由的民主逆潮,如匈牙利、土耳其等也都是利用恐懼來擴張政府權力,限制人民自由
六月初出現亡國感就是對恐懼的操弄,香港反送中更是恐中的高峰蔡英文政府更利用這種情緒,通過公投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國安法等法修正,限制人民權利,測試人民對恐懼與自由的選擇
馬基維里向統治者建議,他們將發現恐懼比愛戴帶來更大的安全」。你們可以不喜歡我,但是我知道你們害怕什麼這就是蔡英文的選舉策略
英國社會學家弗里迪在他恐懼的文化一書中提到,恐懼已經變成主導公眾想像力的強大力量,而這才是對自由民主最大的傷害真正使我們失去自由的,是來自內心的恐懼,而非我們所恐懼的對象







習近平出「北韓牌」 難打動川普


2019-06-22 00:23 聯合報  劉國興/退休大使、台大政治系兼任副教授(台北市)
習近平(右)展開為期2天的國是訪問,這是中國最高領導人時隔14年再訪北韓。 (新華社)

習近平突於六月廿、廿一日前往北韓進行國是訪問,時間點恰在大阪G20與川普見面前,在美中貿易戰如火如荼下,很難令人不聯想,習是為了與川普會面,適時打出「北韓牌」以增加會談籌碼。
重點是,此行能否有效化解二月底河內川金二會不歡而散的僵局更直接說就是,習近平此行能否勸說金正恩重新出發,並提出棄核新提議,再到大阪傳話並說服川普接受新提議
在上述假設成真前,要先瞭解美國的談判策略是什麼?會不會改變?
河內川金二會明白顯示,美國要的是,北韓「完全、可檢驗及不可逆」的「大交易」式棄核,而以「最大限度經濟施壓」,也就是美國主導聯合國安理會通過十輪經濟制裁為手段,迫北韓讓步。反觀金正恩則未有棄核同時保障政權之信心,遲遲無法讓出第一步,而主張朝鮮半島須南北同步棄核既不提出全面棄核初步核武設施庫存清單,對國際檢查從來不提,而以炸毀若干老舊核試場動作,就要求美方回報
美方不但不領情,還發現北韓另有新的隱匿核武設施。如此怎麼再談下去?甚多專家認為很難有川金三會,除非川普以和平、和解姿態出現,目的是為了連任
此次習近平北韓行之前,還在北韓「勞動新聞」發表署名文章,提出洋洋灑灑三點,詞藻優美,有觸及朝核問題,但都屬表面文章。兩天國是訪問下來,也只見相互取暖,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未簽聯合公報因此,看不出來金正恩是否有突破性棄核提議的跡象
不過,可以確定一點,美國當今外交主要決策者,如國務卿龐培歐、國家安全顧問波頓等都屬鷹派,主張強硬對付北韓。就算北韓有新提議,除非順了美國鷹派之意,否則美國既有策略甚難更張。
中國歷史上素來以朝鮮為緩衝國,臥榻之旁豈容有核武強權,故朝鮮半島非核化是一貫主張,中國在安理會的十輪制裁北韓決議,也未動用否決權,然而在北韓棄核實際做法上卻提倡「雙暫停」,較傾向北韓,令美國不悅。又據報導,中國聯手俄羅斯擋下美國意在要求各國停止運油給北韓的聯合國提案,對中國能否斡旋朝核問題,早失去興趣的川普,此次在大阪要改變印象,看來不易。








長榮罷工後的漫漫長路


2019-06-22 00:28 聯合報  簡建忠/中正大學勞工關係學系副教授
長榮航空因應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持續罷工影響,今共89個航班由台灣出發,預計取消59班,影響約1萬3200名旅客。 記者鄭超文/攝影

在沉重的勞資對抗氣氛中,桃園市空服員職業工會六月初「正式取得罷工」,長榮公司和工會均表示會持續進行協商。廿日就「提高日支費、禁搭便車」協商破裂後,工會即宣布當天開始罷工;有媒體認為,這是場勞資政三方都有所準備的罷工。
在看到華航罷工效應後,長榮公司和工會都相當堅持,除各自要給背後的股東和會員交代外,雙方都深怕這場對抗要是輸了,接下來的談判和日後的協商就淪為輸家。當然,雖然長榮公司提供相關補償,行程受阻、計畫大亂、欲哭無淚的旅客是最大的輸家。
在推甄資料和面談中,報考同學常會提到親友曾遭受雇主不當對待」、「想協助弱勢勞工族群等,是想就讀勞工關係學系大學部或碩士班的重要動機。同學在系上課程、各類演講和實習的薰陶之下,心態上自然比較貼近勞工/工會權益,但實務上則需兼顧理性和法條規範。在許多勞資案例的討論中,常發現你所喜歡/支持的那方,不見得是對的/合理的那一方;陷入感性與理性的拉扯很常見
讀者可詢問親友「剛入公司時為何要加入工會?」答案可能是「不知道耶」、「報到資料中有申請表,沒空多想就填了」、「工會小組長極力鼓吹,就加入了」或「加入工會蠻好的啊!」或問親友「為何要籌組工會?」答案可能是「要爭取受損的權益」、「要爭取更公平的勞動條件」,可能有極少數是「作為私人籌碼」或「勞動部有補助」。基本上,籌組或加入工會各有其理由和堅持
很多人已觀察到,航空業主導罷工的是職業工會,而非企業工會,也質疑為何職業工會中華航和長榮的空服員可以參與另一公司的罷工投票?最重要的原因可能是自家工會的專業分類,無法滿足所有會員的需求,只好出走成立單一專業職業工會,為自己爭取權益。另一個原因常是資方把持工會」,所以要出走但我常想勞工也可以更努力、更團結搶回工會主導權」,而非怪資方干預
眾所周知,罷工是手段、壓迫對方接受條件才是目的罷工是暫時的、罷工結束後仍要回歸正常工作目前長榮空服員的罷工,絕非單純的勞資對抗,部分反對罷工的長榮員工也和罷工空服員對嗆明明是同事,又是感性與理性的衝突。此次長榮員工「勞勞關係」的撕裂,除造成立場的分化外,更加深勞工間的歧見,重建互信的團隊合作將是長榮公司的重大挑戰。
這次長榮勞資爭議已在課堂上討論許久,同學在討論結束時問「老師,你支持空服員罷工嗎?」我的回答很鄉愿、欠揍,「如果我沒搭長榮班機,我支持長榮空服員罷工」,「如果我訂了長榮班機,我精神上支持空服員,但心理上反對罷工」。
近三年來,在經歷華航空服員和機師的罷工之後,在面對目前長榮空服員或未來任何罷工時,社會大眾真的對罷工有更正確、清楚的認知嗎?對罷工者給予更多的同情、支持嗎?還是停留在關注罷工者的「顏值」、「所得」?或是如「不爽公司就走人啊!」的質疑。
當有一天台灣社會大多數人都能夠存有罷工對我造成很大不便,但我支持勞工罷工的想法時,應該就會形成一個更均勢、尊重對方的勞資關係







罷工是空服員最後的吶喊


2019-06-22 00:28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長榮航空空服員在長榮南崁運航大樓前靜坐抗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不喜歡可以不要作啊!」是民眾面對罷工造成不便時的直接反應。的確,選擇工作是人身自由,喜歡則來,不喜歡則去。
這個批評將員工和資方做了簡單二分對立,作為勞工的我們,認真想想,這是你要的工作環境嗎?難道我們不能夠表達對於工作條件的相關意見嗎?
合法罷工要經過四道關卡組工會個人不能罷工);勞資調解不成功長榮調解了兩年,看資方有多硬);工會會員投票及半數同意罷工期間無收入
在前三個步驟,資方都可以和勞方溝通化解,罷工是員工的最後吶喊,當然會造成大家的困擾只是你願意永遠在勞資協商中,靠資方施捨來過每一天嗎








能否把槍口抬高一厘米


2019-06-21 23:39 聯合報  吳彣/大學教師(新北市)
台灣農地近年新建工廠日增,政府推動修法讓農地工廠合法化引發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備受爭議的《工廠管理輔導法》於初審時有綠營立委護航,後來工廠業者更提出破十萬人連署相挺政院版修法;闖關三讀前夕,環團公布錄音檔案,顯示經濟部中辦長官在公開說明會的言論爭議」。在朝野交相賊下,外界預計這些違建工廠很快就可就地合法化
農地工廠就地合法化,如是政府主導政策,作為經濟部所屬公務員配合上級命令原屬職位之需求,無可厚非。然而值得進一步思考的是,經濟部的《工廠管理輔導法》原本是因應違建工廠管理而生,其中的「落日條款」明訂如果未在民國109年(二○二○年)六月二號前轉型合法,就應該退場。但朝野不僅對於這部分執法毫無作為,更屢屢嘗試為相關違法工廠開脫,實有開民主法治倒車之嫌。
柏林圍牆倒塌兩年後,於民國81年(一九九二年)二月,幾位受命射殺嘗試翻牆民眾的東柏林衛兵,上法庭受審。根據前東德的法律,民眾沒有自由離開東德的權利;而槍擊在當時是合法的,士兵的律師更辯護說,這些士兵是執行命令的人,「沒有選擇的權利」。
經過長達四個多月審判後,柏林地區法院作出了判決,法官沒有採納律師的辯護意見。法官解釋,世界於法律之外,還有良知當法律和良知衝突的時候,良知才是最高的行為準則,不執行上級命令是有罪的,但打不準是無罪的作為一個心智健全的人,此時此刻,衛兵有把槍口抬高一厘米的權利
依據目前新修訂輔導合法化版本,現有農地違建工廠大部分都能永久合法化,農地被切割、汙染帶來的生態破壞,也會成為常態。同時也向全國非法業者明示,違法不要緊,政府會協助業者以代價低廉的回饋金取得合法化。另一方面來說,執掌全國農地的農委會,在關切秋行軍蟲之際,對於這類毀農政策竟毫無作為,更無提出任何反思之呼籲。試想,這類法案通過後,對於農地影響,難道小於秋行軍蟲嗎?
作為專業事務官,不得不服膺上級之命令,但認知到這背後的代價,或許能嘗試把槍口抬高一厘米」。








願景回響/農村消逝 熱島加劇


2019-06-22 00:31:09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台北市社子島禁建長達半世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住社子地區,被稱為台北市鄉下,雖相對荒涼落後,但也保留最後一塊淨土。夏日,逃離台北盆地悶燒鍋,傍晚騎單車沿淡水河畔至社子島吹風,這裡熱島效應相對不明顯;這裡也是台北最後的農村。
社子島即將開發,可預見的是,開發後不可避免帶來熱島效應及悶燒鍋現象。昨天是夏至,夏至過後,一年最熱的季節開始了,台北盆地將更加悶熱。我們總是一邊喊著要幫都市退燒,一邊卻又積極開發,一方面留戀農村的好山好水,一方面又嚮往都市的熱鬧繁華。筆者住家對面原有一片空地,幾間低矮房子,不知何時悄然矗立起兩棟大樓,原本一棟四樓舊公寓也拆掉重建成高聳的大樓,從窗外望出去,視野狹窄了,空氣更加沉悶了。
一些開發商見縫插針,樓愈蓋愈高,路愈走愈窄,阻擋了風的去路,過度開發,破壞環境和生態,加劇熱島效應。我們應該給都市留一些空間,種上綠色植栽,給風兒留一條通路,才能改善熱島效應,幫都市退燒








願景回響/種樹引風 恐是奢望


2019-06-22 00:32:10 聯合報  張國偉/社會工作(台中市)
日本建築師安藤忠雄發起「海之森」植樹計畫,在東京灣的垃圾掩埋場,種下24萬棵樹苗。 圖/東京都港灣局提供

聯合報願景工程都市在發燒報導,日本建設名家安藤忠雄揪五十萬人募款種樹引風」,打造海之森」,讓涼爽海風一路吹進市區
其實,在台灣「種樹引風」觀念,早就深植人心,只是地方首長為了凸顯政績,大肆土地重畫,破壞了原有的環境生態;更誇張的是,為了綠化環境,種的是生長快速的外來樹種,如黑板樹、雨豆樹
這些外來樹種,種在開闊的公園,或不至於產生安全上的問題,但種在道路兩旁及中央分割島上當路樹,就成為都市的禍害。像黑板樹生長快但碰到颱風天,樹幹常從中斷落砸人毀車;雨豆樹也常成為竊盜犯入侵民宅的梯子。
我國都會區公園,要找到基地上千坪公園並不多,社區的兒童遊憩埸、小型社區公園也常是水泥舖面,樹木常成為點綴品,在都市樹木稀少到無法成林,大片空曠國有地又任其荒廢,想要「種樹引風」恐是奢望吧!

蘇蘅/選舉中的地獄犬:恐懼的力量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選舉中的地獄犬:恐懼的力量
◆  盛治仁/先做人 再做政治人
◆  方祖涵/地球需要的永續未來
◆  劉憶如/美債殖利率倒掛 預言景氣衰退?
◆  薛承泰/活著有尊嚴 以房養老是三明治世代最後防線
◆  葉銀華/如何評估金融業的價值?

◆  王健壯/許宗力的改革盲點
◆  嚴震生/那些年一起讀夜間部的日子
◆  林中斌/貿易爭戰 前景粗探
◆  楊志良/韓流與階級
◆  王正方/要向NBA多多學習
◆  范疇/夢到一副對聯…媽祖告訴我的台灣總統條件
◆  周行一/貿易戰陰影中的散戶生存之道

◆  馬凱/百年爭霸 誰主沉浮?
◆  王文華/你的「祕密醬料」是什麼?
◆  洪蘭/親子共讀 可以改變孩子行為
◆  陳亮恭/三明治世代老後的新貧危機
◆  盛治仁/面對死別的勇氣與抉擇
◆  黃介正/那年「六四」在華府
◆  方祖涵/工會年費還是酒錢重要?

◆  王健壯/台灣民主不是抗中燃料
◆  劉維公/沒有贊助者,沒有達文西








蘇蘅/選舉中的地獄犬:恐懼的力量


2019-06-22 00:33 聯合報  蘇蘅(政大新聞系教授)
香港「反送中」遊行引起全球重視,對蔡英文而言,反送中不只是撿到槍,今後將藉由這類事件持續發酵,讓民眾在明年總統大選前,深陷於恐中、反中的社會氛圍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恐懼的力量大,販賣恐懼的人就多
前兩周一則氣象新聞:「梅雨重頭戲來了 周六起全台下雨到崩潰」,媒體知道標題只要夠嚇人,點閱率就飆高財經新聞也是。不論末日博士麥嘉華、新末日博士盧比尼,或是新債券天王岡拉克,預測的準確度都不高,可是靠著販賣恐懼,都備受媒體寵愛
說到選舉,那更是「恐懼」這條地獄犬的拿手好戲。
前幾天,川普展開民國109年(二○二○年)競選攻勢,警告選民如果他未能連任,美股將出現「前所未見的崩盤」!
川普的政治生涯最常打恐懼牌。不但競選如此,連執政也常用恐懼激勵支持者。他最常指控墨西哥人帶給美國毒品和犯罪,「他們都是強暴犯」。更斥責民主黨是「社會主義噩夢」,要大家積極對付「病態、瘋狂和齷齪的敵人」。
恐懼也經常出現在各國選舉中:脫歐反脫歐的後果威脅、甚至最近印度大選喀什米爾的自殺襲擊,都激起強烈的民族主義情緒,強化莫迪硬漢形象。可知恐懼憤怒常被配對,成為販賣恐懼政治的助選資本,多次改寫選舉結果
川普常說,政治人物不履行保護邊界的責任,使無數無辜美國人喪命。他更指控恐怖分子「襲擊我們的警察,威脅我們的生活」,「抓不住這種危險的政治人物不配領導國家」。
民國104年(二○一五年)共和黨正在初選,國際發生一波波事件:十一月巴黎恐攻,十二月加州「聖戰士」槍手造成十二人死亡,正好在投票最後階段,「證實」川普對穆斯林的警告很正當,他的民調立即上升七個百分點,最後贏得黨內初選。
恐懼力量的強大,在於它常常變成情緒化,讓人無法理性思考,做出正確的判斷
廣告心理學證實,恐懼是最容易也是最簡單的情感訴求政治廣告只要把對手和恐懼、犯罪連在一起,增加選民的痛苦和不確定感,就成功一半。因為在恐懼壓力下,後腦會接管情緒反應,怕的力量大於一切。
Syracuse大學政治學者Shana Gadarian說,如果恐懼足夠強大,可以改變先前的政黨認同,如果讓選民感到國家核心受到威脅,效果更好。九一一恐攻之後,民國91、93年(二○○二年和○四年)共和黨勝選,皆歸功美國人對恐怖主義的恐懼。如果政治人物能啟動人們恐懼的按鈕,「幾乎已是完美的政治宣傳」。
恐懼不但使人害怕,也更渴望尋求庇護和安慰。天下雜誌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國情調查,台灣人七成二對經濟焦慮,三分之二對前景悲觀,台灣人認同雖創新低,但仍有五成六自認是台灣人。這種挫折感連韓國瑜提到一國兩制,都喊出「over my dead body」。由於中國因素,國民黨更等於從起跑線後退起跑。
這幾個月蔡英文頻頻撿到槍。民進黨初選期間,香港「反送中」更讓她撿到火箭炮。香港百萬民眾上街頭照片如海水潰堤,淹沒年輕世代的臉書和IG。多所大學校園,現場直播台灣大學生到香港現場的「反送中」畫面,激起學生聲援香港的熱情。我很多學生焦慮問,「中國很可怕,怎麼辦?我的爸媽、阿姨都不聽我們的」,箇中真相,就在利用人民對中國的恐懼和威脅。
川普是一個操弄恐懼大師,他利用瀰漫在美國人生活中的恐懼,獲得政治利益是的,恐懼的力量比什麼都大,讓政績不足為道蔡英文比大多數政治人物更能抓住且引導選民的恐懼。如果蔡英文明年有機會勝選,和川普一樣,恐懼一定是關鍵。
(作者為政大新聞系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