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革新貨幣政策架構的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挾青鳥、鬥雞會、內鬥部,賴政府鬥倒民主
◆  聯合報黑白集/北院不演了?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革新貨幣政策架構的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革新貨幣政策架構的挑戰


2024-12-2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央銀行19日決議利率「連三凍」。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19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結果一如預期,維持重貼現率不動,也未再加碼不動產信用管制。不過,在央行提供的參考資料中卻揭露了一項重要訊息,即央行的貨幣政策架構已由之前的「彈性貨幣目標機制」轉換為「多元指標機制」。這意謂央行經過近幾年來的摸索,貨幣政策運作機制已正式納入更多的監控名目指標,這不但是央行貨幣政策架構的重大變革,未來也勢將提高政策操作的複雜度及決策的管理風險。

所謂的貨幣政策架構,是指央行選擇一個與最終目標關聯性高的名目變數(指標),藉由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使這項名目變數能落在央行設定的區間,確保貨幣政策達成最終目標。過去國際間部分央行採取「匯率目標化」的控制架構,控制本國貨幣匯率在一定水準;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主要央行開始普遍採行「貨幣目標化」架構,以控制貨幣數量為中間目標,達到物價穩定或充分就業等最終目標;到了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通膨目標化」興起,不少央行直接改以設定的通貨膨脹率為主要的控制目標。

這三種傳統的貨幣政策架構,各有優缺點,各國因國情不同而各有偏好。隨著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央行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多元,貨幣政策架構也不斷因應演變,特別是在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央行發現傳統的貨幣政策機制過於僵化,已不足以因應變局,因而貨幣政策架構開始朝向更彈性、監控多元指標的趨勢發展及調整。

我國央行貨幣政策操作也歷經多次調整。早期央行貨幣政策架構採取貨幣目標化機制,即以控制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為中間目標;最近一次變動是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時將 M2 年成長目標區調整為參考區間,改稱為彈性貨幣目標化機制央行最新說明,現行貨幣政策架構則是同時監控通膨展望、通膨預測、產出缺口、貨幣總計數 M2 年增率與金融情勢等多元指標,透過利率管理、貨幣與信用管理,以及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與外匯管理三大操作策略,來達到最終目標

央行變革貨幣政策架構,吻合國際發展趨勢及存在實務操作上的必要,目的在於賦予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較大的彈性,以因應總體經濟金融變數的不確定性。但也不免令人憂慮,央行同時設定多項監控指標,各項價量指標之間的交互影響是否存在操作上的矛盾及衝突?在決策取捨時定錨的拿捏標準究竟為何?以及央行是否具備更快速及精確的數據分析能力,足以相應支持多元指標間複雜關聯的監控?

我們希望央行未來應該主動及明確地透過各種管道,更清楚說明所謂多元指標貨幣政策架構的具體操作模式及實證效果,釐清各項疑慮,不斷強化與社會大眾的溝通,以提高政策的透明性,避免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決策做出扭曲詮釋或錯誤判斷

另一方面,隨著 ChatGPT 的問世,人工智慧(AI)正快速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焦點。事實上,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6月發布的 AI 報告即表示,雖然在設定利率方面,AI 技術不應該取代人類,但各國央行已意識到需要跟上生成式 AI 引發的創新浪潮,應該利用 AI 的巨大力量即時監控數據,以增強預測通膨的能力

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表示,央行將善用數位科技,透過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協助,即時檢視範圍更廣的經濟指標,協助央行更有效地預測及分析經濟金融狀況。我們建議央行,在不斷變革及優化貨幣政策架構之際,未來應該更為重視 AI 在央行資訊收集、宏觀經濟分析、支付系統監測及金融監管等方面的應用潛力,以藉由數位科技創新,做出更好的貨幣政策決策。














聯合報黑白集/北院不演了?


2024-12-22 00: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遭羈押禁見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自獄中寫信請辭黨主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遭羈押禁見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自獄中寫信請辭黨主席。台北地院裁准通信的同時,卻搶先宣告柯文哲請辭生效,引發民眾黨的質疑與不滿,直批北院越俎代庖。法官不僅指導民眾黨黨務,更儼然是要加快裂解白營。

司法超越政治是法治國無可撼動的真理,在執政者側翼攻闖國會「表態求官」之時更顯珍貴。司法與政治的距離,顯然是門藝術。柯文哲於預判被訴前寫信請辭黨主席,法官費心爬梳黨章、代裁請辭生效,頗有擴張裁定權及「助崩」白營之嫌。

法官要不要裁准柯文哲寄信,是否違法、會不會影響偵審才應是考量重點,卻主動詮釋黨章,整套組合拳下來形同「法官准辭」。然而,柯文哲請辭是否生效,除須經民眾黨討論,還存在經慰留後續任的可能,北院此舉必然給人民「已經法院認證」的錯覺,甚至可能引爆退黨潮。

柯文哲是否涉貪、會否被起訴判刑是一回事;但司法是否成為當權者肢解對手的幫凶又是另一回事

柯案偵查期間,各種案情傳聞流竄,檢廉今天才問話,特定媒體明天就放話,雖然調查結果毫無意外是「消息來源非檢廉」,北檢好歹還演了齣「查洩密」爛戲。如今民眾黨還沒收到主席辭函,北院就判定柯文哲請辭生效,硬把法庭戲演成政治劇,莫非竟是比北檢更進一步,乾脆不演了












聯合報社論/挾青鳥、鬥雞會、內鬥部,賴政府鬥倒民主


2024-12-22 00: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再爆發激烈衝突,國內學者分析,目前朝野幾乎沒有妥協的可能性,朝野對抗衝突的場景還會繼續重演。記者陳正興/攝影


在青鳥圍攻與朝野亂鬥中,立法院三讀通過《選罷法》、《憲法訴訟法》和《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在一整天的圍攻與亂鬥中,最讓人心驚的,不是綠委夜襲破窗占領議場,也不是藍綠立委激烈肢體衝突,更不是立法院長韓國瑜被人撲倒四腳朝天,而是賴清德總統鼓動青鳥抗爭,行政院長卓榮泰感佩街頭暴力,綠委更要引導群眾衝進立院占領議場。民進黨渴羨南韓戒嚴,並以暴力摧毀國會的意圖,已經不再遮掩。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代表字前三名:貪、鬥、騙。官員貪之無厭讓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政黨鬥之凶狠讓大家心驚肉跳;詐團騙之猖獗讓大家深惡痛絕。而眼前執政黨破壞議場、阻撓議事,挾青鳥圍攻立院,意欲暴力癱瘓國會,摧毀監督制衡的憲政功能,就把「鬥」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三大法案的修正,就是賴政府「鬥」字當頭所引起。如果不是賴清德不甘少數執政,強力打壓在野,大法官又仰體聖意,沒收國會改革,藍白怎會修正《憲法訴訟法》,提高釋憲門檻,嚴謹釋憲程序?如果不是民進黨選輸翻桌不認,以浮濫連署鼓動報復性的大罷免潮,藍白怎會修正《選罷法》,加嚴連署查證?如果不是中央集權集錢,資源分藍綠,建設卡地方,有錢養黨媒,沒錢顧百姓,藍白怎會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拿回本屬地方的財源?

最可怕的是,青鳥圍攻國會,除有賴清德的號召、卓榮泰的感佩外,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證實,原本規畫要讓青鳥衝進立院占領議場,讓所有議事都不能做,只要撐過一個月,國民黨就不能遂行修法。事實上,這不單純想要複製太陽花運動,也不只是仿效南韓總統尹錫悅的戒嚴,在心態上可能更像希特勒的放火燒國會

荒謬的是,賴政府想毀滅國會民主的說辭,竟然是國民黨、民眾黨接受中國意旨,意圖修法摧毀台灣民主和台灣價值,讓民進黨無法執政。隨手扣紅帽,賴政府從內政到兩岸,無不是一個「鬥」字

例如陸委會機關算盡干擾雙城論壇登場,設路障、套小鞋,但這兩岸僅存的官方對話平台總算平穩「負重前行」。而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竟頻攻蔣萬安,要求代救在大陸遭押的一貫道信徒和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難怪被批「史上最廢海基會」。羅文嘉把海基會變「鬥雞會」,製造兩岸交流障礙,根本是故意找政治議題操作鬥爭,其心可誅

又如內政部最近對具陸配身分的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祭出解職令,但史雪燕早在前年就卸任,根本無職可解。內政部目的是阻擋另一陸配李貞秀可能遞補民眾黨立委,而把自己化身為「內鬥部」。問題是,依據憲法與兩岸條例,兩岸非兩國,對岸也未將台灣視為外國,因此陸配根本無「外國籍」可以放棄。內政部一紙解職令就要剝奪大陸新住民參政權,讓爭議上升到憲法層次,最後將釋憲解決。但內政部為了一時政治鬥爭,可能開啟賴政府尋求法理台獨之路,勢將嚴重衝擊兩岸關係。

民進黨當家鬧事,鬥倒民主,不僅對內鼓動暴力,也在兩岸製造對立。賴政府舉著民主踐踏民主,喊著憲政破壞憲政。賴清德最近還對中共喊話說「舉拳頭不如張開雙手」,但賴政府不但對在野黨飽以老拳,在政策作為上也仍奉「抗中」牌為圭臬,甚至為了內部政黨鬥爭,不惜拿國民權益和憲法法理來祭旗,更以製造朝野衝突、刺激兩岸對立做為綠營政治資本。這麼好鬥的民進黨,還會以人民權益為念嗎?







【專家之眼】川普對台灣的態度

◆  【專家之眼】川普對台灣的態度

◆  【專家之眼】解析2024年中共中央相關工作會議
◆  【專家之眼】中共台辦在兩岸交流角色多元 應予釐清
◆  【專家之眼】誰先按?川普上任立即面對核武競賽的困境
◆  【專家之眼】川普高關稅政策奏效?
◆  【專家之眼】教改30年 為何壓力未減?








【專家之眼】川普對台灣的態度


2024-12-22 11:45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美國候任總統川普。(路透)


台灣問題上,川普一直對軍事干預含糊其辭。但因兩岸緊張依舊,以及中方日益使用灰色地帶策略,台灣應該對川普2.0有什麼期待?

川普歷來將中國視為競爭對手,故對台可能會維持美國傳統的「戰略模糊」政策,在加強台灣自衛能力的同時,避免明確承諾軍事干預,以避免挑釁中國,更可威懾了北京的攻台策略。因此他的政府可能會使用更強硬的措辭在外交上支持台灣並傾向於通過交易來執行外交政策,這可能會導致對台灣的有條件支援,並與貿易或其他讓步掛鉤。

此外,川普還可能會優先考慮深化美台貿易關係,推動雙邊貿易協定,以減少台灣對中國的經濟依賴。川普一直對多邊主義持懷疑態度,也不太可能正式承認台灣是一個主權國家,但可以鼓勵美國盟友加強與台灣的非官方關係,尤其是在對抗中國的脅迫方面,並強化台灣對國際組織的參與,以便增加美方談判的籌碼。由於台灣在全球半導體製造中的戰略作用,符合美國保護供應鏈和對抗中國技術的利益,川普可能會深化在這一領域的合作。

川普還可能會繼續或擴大對台灣的軍售,提供無人機、導彈防禦系統和海軍艦艇等先進武器,以便有利於美國國防的出口。同時也會在軍事交流中,加強聯合訓練演習,從而強化台灣對灰色地帶衝突和潛在封鎖的準備。川普可能會增加美國在台灣海峽和南海的海軍巡邏,以表明對台灣的支持並對抗中國的灰色地帶戰術。

如果中國加強使用經濟封鎖或準軍事戰略,川普可能會採取更具對抗性的姿態,部署美國軍隊進行航行自由行動或對北京實施經濟制裁。美國對台灣加強支援,可能會引發中國採取更激進的反應,例如軍事演習、網路攻擊或經濟報復。

川普與中國脫鉤的戰略,將會減少美國對中國商品的依賴,並鼓勵供應鏈轉向台灣和其他盟友,從而間接使台灣受益。川普的交易方式,可能會使美國在危機時造成不確定性,也可能會導致有關美國意圖的混合信號,使台灣更難規劃其長期戰略。

川普2.0已未演先轟動台灣必須密切關注川普的對台外交政策,且利用其經濟和技術優勢來確保其地位,更應該與對岸友善,以便保障台海的安全。




名家縱論/被Podcast顛覆的主流新聞\星期透視/破毀民主櫥窗如何自詡民主?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不能窮孩子! 財劃法過關解教師荒
◆  星期透視/破毀民主櫥窗如何自詡民主?
◆  野蠻擋修法 綠只因被踩到痛腳?
◆  名家縱論/被Podcast顛覆的主流新聞
◆  綠暴力雙標 威權新黨國
◆  罷免連署附身分證影本 保障民主
◆  缺大法官危機的合憲解方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被 Podcast 顛覆的主流新聞


2024-12-22 00:35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川普坐在全球最紅的 Podcast 主持人喬羅根對面,在播音間談到已故哥哥與酗酒的奮戰,一千三百萬次的觀眾在 YouTube 觀看,感受川普人性化的一面。

喬羅根紅了很久,「喬羅根體驗」邀請過很多創業家如馬斯克、政治人物、演員、運動員、遊戲玩家上節目。他會問些傳統採訪沒人問的問題,更犀利的是扮演反面顛覆的角色。但他不像川普用譁眾取寵或性別歧視的方式引人注意,他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從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紅到現在,有超過兩千集節目,訂戶一千一百萬。

川普再進白宮,幕僚歸功 Podcast(播客)打敗主流媒體。競選期間,川普至少上了六個當紅播客的直播,因此觸達非常多年輕選民,也催化年輕選民的投票支持。播客再次讓世界看到主流媒體邊緣化的新衝擊

過去十年,播客已經從小眾愛好轉變為準主流媒體。去年調查顯示,十二歲以上美國人中,四成每月至少收聽一次播客。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逐年下降,但播客影響力持續上升,並吸引那些遠離傳統媒體的人。

國際播客也大爆發。全球活躍播客數量現已超過五百萬個。他們提供觀眾一種直接、未經過濾的方式獲取訊息,直白又感性的說故事,被稱為「敘事新聞」或「聲音新聞」

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問世、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起飛。因為系列犯罪推理和各種說故事播客突然風起雲湧,變成流行文化的當紅炸子雞,被稱為「聽覺的革命」

年輕人湧進播客新聞,關鍵在哪裡?不但任何時間能用載具聽新聞,而且有更深度的報導和人性的對話如今,聽眾正繞過曾經幾乎壟斷新聞和文化的網路與紙媒,收聽獨立的聲音美國人越來越多選擇播客而不是主流媒體,世界真的變了

當下傳統媒體已經失去讀者信任,資訊傳播速度極快的世界中,傳統媒體的電視、報紙和廣播正在努力跟上播客腳步。

紐約時報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就由政治記者巴巴羅開張「The Daily」,每周五次、每次廿分鐘,深度解說每天重大問題,成為紐時的旗艦,帶動整個播客產業快速成長。迄今已下載卅億次。紐約時報當年創設新聞播客,主要想到讀者用聽的就可和每天的大事與時俱進,還請來記者採訪各界人士,輕鬆或嚴肅的聊天論辯,變成紐時新聞展示櫥窗

著名的公共廣播 NPR,最受歡迎的播客是 NPR 政治播客、廣播 TEDPlanet Money;後者是財經節目,用創新的對話解釋經濟,大受歡迎。

英國衛報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就開播「新聞檯」的播客,後來更名「衛報新聞與媒體」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播出「今日焦點」更是風靡全球,每天廿到廿五分鐘,帶聽眾深入全球重大新聞,包括 MeToo 運動、中東政治。

傳統新聞媒體需要不斷創新,以保持活力並擴大影響。把播客當成新節目孵化器或招牌產品,整合其他新創媒體產品,是最新策略。用聽覺新聞擴散到每個角落的音頻趨勢,連以印刷為核心的紙媒都得擁抱播客,並以嶄新的方式吸引觀眾,也再次活化新聞。

播客在台灣也風靡,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被稱為台灣的播客元年,接著進入聲音經濟爆發期!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成長高達二○○%,收聽人口主要是廿三到四十四歲,其中大學生占六成五,平均每人每天收聽播客五十八分鐘。但新聞媒體製作的優質新聞深度報導迄今不多,有些媒體如《天下》已經在製作每日新聞播客

播客現象像是一條鯰魚,已然在傳播界形成熱帶擾動,帶動媒體改變,未來會掀起什麼樣浪潮?不由得讓人期待呢。 













星期透視/破毀民主櫥窗如何自詡民主?


2024-12-22 00:36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暨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國會是民主的櫥窗」,這是長久以來的普遍認知。準此觀之,本周立院呈現的亂象,無異在自詡台灣民主成就者臉上重重打了一個巴掌。喧鬧拉扯中,立法院帶給世人的活脫就是「香蕉共和國」的圖象,而非有序民主。

民主強調「數人頭代替打破人頭」,故除非出現緊急狀況,政策應由掌握多數一方決定。少數儘管不滿,也僅能依循既定程序表達,徐圖未來取得多數再翻盤。英國國會為民主議會之母,長久以來反對黨自我定位為「英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雖然矛盾,卻反映民主國家君子之爭格局。

議員若不滿多數議決而出現脫序言行,英國議長會呼名要求離場。議員被呼名後,所屬政黨黨鞭便會趨前緩和其情緒並伴隨離開議場,歷史上很少出現政黨挑戰議長裁決情事這代表政黨對議長裁示的尊重因為支持議員脫序的政黨只會招致選民反感,未來更不易在選戰中贏得上風

台灣的問題在於有相當比例選民不承認國家體制的合法地位,故民進黨採取激烈抗爭手段破壞體制穩定,卻仍不必擔心失去選民支持。也因此,民進黨就算取得執政權,對抗議會多數的手段不但未見和緩,反而愈來愈激烈。對支持者而言,對「不合法」的體制,砸爛民主櫥窗並不足惜。

然而,議會是匯集民意、取得決策正當性的重要場域,功能一旦受到破壞,政府決策的合法性便只能訴諸直接民意。但直接民意卻容易受到政府機器操弄,當執政者倡言以直接民意取代議會決策時,民主的喪歌便已悄然奏起。歷史事件斑斑可考,拿破崙稱帝、希特勒廢除國會等,皆以公民投票遂其狼子野心。故而,儘管議會民主不算完美,惟豔羨西方民主成就,除了強化議會功能並無其他選擇

議會匯集民意,意見衝突在所難免。為了維持議會的穩定運作,議長的角色便顯得十分關鍵無論是內閣制的英國或是分權制的美國,對國會議長均賦予尊崇地位。例如,議長並非如台灣是立委宣誓就職後才互選產生,而是先協調就職後才帶領國會議員宣誓;因為議長代表議會,議長沒就職,議員又如何有職可就此一程序上的象徵意義,使得英美國會議員,在議場上均禁止惡言批評議長

上世紀美國眾議院議長雷本便曾告誡議會同仁:「議長是國會的僕人和代表人…貶低議長職位的威望,也就大大貶低了眾議院本身的威望。不管公開或背後攻擊議長職位,必然會為將來留下混亂及不良政府的劣跡,其理由並不是議長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職位,而是議長乃國會權力與尊嚴的化身。」英國議會甚至為議長設立獨立基金,用以支付議長的薪俸與福利,避免議長為了五斗米而須向議員折腰。尊崇議長地位,目的當然是為了讓議事能有序進行。英國前首相曾如此描述議長的威儀:「嘈雜的國會一旦聽到議長起立的法袍婆娑聲,再桀傲不遜的議員也會安靜回到座位」。

遺憾的是,本周立院抗爭不但出現推落國會議長情事,還有執政黨立委當面嗆立法院長「呷賽」,甚至到辦公室門口要院長「滾出來」。如此貶損國會議長,當然傷害了國會的權力與尊嚴執政黨立委既不承認體制的合法性,又豈會在乎立法院能否發揮既定功能














不能窮孩子! 財劃法過關解教師荒


2024-12-22 00:04  聯合報/ 魏佳卉/大學問網站執行長(台北市)
波波漫畫


財政劃分法修正案三讀通過,是解決中小學師資荒的福音。地方政府預算變多,就有錢聘任正式老師了,因為中小學老師的薪水是由地方財政支持。

教育經費是縣市政府支出最多的財政預算,雖然「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支出比例,但地方財政收入不足,就是沒錢聘老師。

根據法令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不得低於總預算二成三。以台中市為例,近年教育經費編列超過四成,其他各縣市也超過三成,遠遠超出法定比例。但地方財政來源不足,尤其非六都縣市工商不發達,缺乏地方稅收來源,預算皆仰賴中央統籌分配款。所以愈鄉下愈找不到老師,問題根源在於縣市政府沒錢,可以聘任正式老師。

為了保障孩子們的受教權,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也規定,各縣市政府必須設立地方教育發展基金專款專用。不論地方編列的教育經費,或者中央給的各種教育補助,皆會進入基金當中。包括老師的薪水、校舍修繕、設備更新,全部都由基金專款專用支出。其中,教師薪資是最主要的用途,包現職老師的薪水、公保、退撫金編列,都來自基金。

當地方教育發展基金沒有足夠的財政來源,自然沒錢聘老師、更新課桌椅及廁所。縣市政府為了省錢,只好聘任代課、代理老師,來幫孩子上課,因為代課只需付鐘點費;代理老師先前寒暑假不支薪,又不用編列退撫預算,省下來的錢就可以應急,多找幾個代課老師來教書。

越窮的縣市,代理、代課老師越多,教學品質不穩定,正是拉大城鄉差距的關鍵因素。說穿了,就是縣政府太窮,沒錢聘老師。「財政劃分法」修正通過,以新北市為例,每年估算增加三四○億預算,照過去教育經費編列比例,教育經費將增加超過一百億。如此一來,大家可以請議會監督,各縣市政府可以逐年增聘正式教師。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財劃法修正過關了,該給小孩的老師,一個都不能少!













野蠻擋修法 綠只因被踩到痛腳?


2024-12-22 00:36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當選罷法等三法修正案通過,韓國瑜深夜回家裡,在臉書上發出了「Let's call it a day」並秀出晚餐,也提到自己沒有受傷,別擔心,反映了在野黨不得不反制野蠻執政黨而戰鬥的情境!

相對地,賴清德總統也發布臉書表示,三項法案未經充分討論,剝奪了人民監督的權力,更悖離民主國家人民作主的真諦云云。但賴總統可曾想到,民進黨在國會內外燒起趁夜砸窗,及青鳥之亂的暴力之火?這樣的行徑是捍衛民主?可曾反省,不斷杯葛議事,用暴力或威脅來阻擋議事推動,究竟哪個黨在悖離人民作主的真諦?

賴政府五二○上台後,在國會朝小野大生態下大玩抗爭策略,此次議場內外抗爭更顯現出

首先,杯葛議事已淪為老套路,大玩程序討論遊戲,全然不觸及法案實質內容。再不行就霸占主席台或搶走麥克風,不讓藍白委員發言或表決;再來,對宣告藍白沒有討論就通過惡法,從國會改革法案一直到如今的三法修正案都是這套路。最後就聲請釋憲,讓大法官來幫忙撤法案!

其次,杯葛的法案與行動都為執政黨護航。民進黨為了擋住三法,利用行政優勢,叫走該備詢的行政院秘書長,不讓藍白立委質詢,暴露不願審查預算的正是民進黨自己。在立院沒有堅強的論述與論辯,只知搞小動作阻礙議事;對外卻高喊在野霸道、野蠻,刮在野的鬍子多大聲,自己的鬍子卻不先刮乾淨!

最後,為了阻擋三法修正案通過,民進黨竟到處宣傳「三惡法若是通過,就是毀憲政」,好像國家就要垮了!場外的青鳥只會喊抗中保台,卻不了解執政黨為何一直阻擋與杯葛法案審查。三法修正案真的毀掉台灣民主自由?還是監督民進黨施政,正好踩到綠營的痛腳?














綠暴力雙標 威權新黨國


2024-12-22 00:34  聯合報/ 林軺/教(台北市)


民進黨號召、鼓動的「青鳥」,差點衝進立院,再度將民進黨「迷戀暴力」和「雙重標準」的本質展露無遺。

從黨外街頭暴力開始,到在野時帶領太陽花衝進行政院,占領立法院,到完全執政時不尊重少數、橫行無阻通過利己法案(如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強行通過公投法修正,把公投鎖回鳥籠),一直到現在雙少數執政情況下,完全不服從多數,在上位者甚至語帶威脅說「青鳥會飛出來」,或者煽風點火言「感佩捍衛民主民眾」,民進黨一直在詮釋「多數」的真義就是「老子說的算」。

說起民進黨的雙重標準與昨是今非,也不是從今日才開始,他們早忘了「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讓黨政軍全力入侵媒體;他們從自己憎恨、打倒的舊黨國、舊威權搖身一變,成了更威權的新黨國。這種擁有權力之後就寬鬆了自己的道德標準,為了自身利益而奉行的雙標行徑,令人厭惡至極。

希臘神話中,將雙重標準實施最徹底的,莫過於眾神之王宙斯他常常禁止其他神祇或凡人做某些事,自己卻毫無節制的做同樣的事情

例如,他雖立下婚姻規範,自己卻經常背著妻子赫拉與其他女神或凡人有染,毫無愧色。

還有,他經常干涉凡人生活、賜予恩惠,甚至為自己利益而刻意製造出英雄。但普羅米修斯為了幫助人類,從奧林匹斯山盜火,教會人類技術與知識,卻惹來宙斯不滿,將他鎖在高山,每天受老鷹啄食肝臟之苦。

民進黨「綠能你不能、順者昌逆者亡」的雙標,比起宙斯「我行你不行」的雙標,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還一直在當家鬧事,企圖用暴力癱瘓國會,卻不服膺「數人頭、棄拳頭」的民主準則;「青鳥們」等側翼團體,也無法在不同立場下保持一致的倫理原則,培養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減少對權威的盲從,反而跟著民進黨立委喊打喊殺。

民進黨是練就一身指鹿為馬的功夫,藉以展現自己威權,但青鳥們真的非得為了「像林百萬一樣飛黃騰達」的利益和權力而跟著扭曲事實、顛倒是非嗎?

看看昨日宣稱「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民進黨,變成今日「指鹿為馬的宙斯」,有句話值得青鳥們深思:「在野時,政客是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專家在朝了,政客就成了千方百計在阻擋別人達到目的的專家」。














罷免連署附身分證影本 保障民主


2024-12-22 00:33  聯合報/ 陳清雲/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新北市)


立法院修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提議人及連署人名冊,須附身分證影本,以防冒名連署,確保連署真實性,避免過去曾發生以死者作為連署人,或未經本人同意冒用連署的情況,卻引發部分民眾質疑罷免意願可能受到影響。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選舉人投票須憑本人國民身分證領取選舉票,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十三條也要求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連署,須附本人國民身分證影本。這些規定的設計目的,是為保障民主程序的公正,防止冒名或偽造情事。

罷免權的行使與選舉權相輔相成,其目的是讓民眾監督並淘汰不適任的民選公職人員。罷免連署附上身分證影本的要求,正是基於相同考量,既是對連署意願的保障,也能有效避免冒用或不實情事發生。

然而,內政部對此修法表示遺憾,認為可能影響民眾參與罷免案提議及連署意願,限制人民行使罷免權。主要理由在於,可能引發個人資料外洩,進而降低罷免連署意願。惟實際上,當政府相關機關能夠明確規範影本的保存與銷毀機制,並加強資料安全管理,便能有效消除民眾的疑慮。

罷免權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滿足政黨間的鬥爭或意識形態的對立,而是保障民眾的公共利益。因此,檢附身分證影本能讓連署者更為謹慎,確保連署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而非一時衝動或受他人影響;不僅能提升罷免連署的品質,也能避免濫用罷免權,讓罷免機制更符合民主原則與程序正義,所以並非是對罷免權的限制,反而是對罷免程序的強化。當罷免連署的每一步驟都能經得起檢驗,罷免結果的正當性自然更具說服力,也能降低爭議與社會對立。

選舉投票須出示國民身分證、總統選舉連署須附身分證影本,並未對選民或連署人意願造成明顯影響。這是因為多數民眾已理解這些規範的必要性與保障性質。同理,罷免連署要求附上身分證影本,也應視為合理規範,確保連署公信力,讓公眾能更加信任罷免結果,並讓罷免更具合法性,也能避免罷免成為政治鬥爭工具。















缺大法官危機的合憲解方


2024-12-22 00:04  聯合報/ 楊智傑/雲科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新竹市)


憲法訴訟法三讀通過的條文,比原來最初的提案溫和一些。原本的提案是將「現有總額」實質上改為「法定總額」十五人,故會使憲法法庭的言詞辯論、判決、裁定、受理、暫時處分、彈劾總統、政黨解散,都必須有十個大法官才可以處理

但最終通過的條文,並未修改「現有總額」的定義,只規定評議判決需要十位大法官,判決違憲需要九位大法官同意。也就是說,在新的七名大法官未補齊前,現有八名大法官的憲法法庭,對於一般的開庭言詞辯論、裁定、受理等日常運作,都不受影響。他們甚至可以事先撰寫意見書初稿,只是暫時不能做出判決。

現在南韓和台灣出現幾乎一樣的情況,一樣是少數政府與多數國會對抗,也一樣有大法官缺位問題。甚至,南韓法律也規定,憲法法院必須有七人才能開庭,六人以上才能宣告法律違憲,以及六人以上才能讓彈劾案通過。

南韓目前只有六位法官在位,為了審理南韓某官員的彈劾案,憲法法庭六位法官於十月中透過暫時處分裁定,暫時凍結七人開庭的規定,允許在六人的情況下繼續開庭。但此一裁定只針對彈劾案,並不包括其他法律違憲案件,因為該等案件沒有急迫性,且其也沒有凍結「六人以上彈劾案才能通過」的規定。如最新的尹錫悅總統的彈劾案,若未補足三名大法官,現行狀況下必須六人全體一致同意才能通過彈劾。

有人建議憲法法庭可以比照南韓裁定,裁定凍結新修法。實際上,此次三讀通過的憲法訴訟法修法版本,並沒有讓八人大法官開不了庭,只是暫時不能判決亦即,修法條文已經實質上達到南韓暫時處分裁定的效果,讓法院可以繼續開庭。反對者當初希望台灣憲法法庭學南韓的處理方式,三讀條文已經直接實現。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處理憲法審查的憲法法院或最高法院,都有規定以法定人數三分之二作為開庭審理人數。台灣一直以浮動的現有總額做為開庭人數,才是全世界特例。新條文並未要求十人才能開庭,已經避免了無法開庭問題,相較其他國家已經較有彈性,看不出哪裡違憲。

至於九人以上才能判決法律違憲?很多人說外國沒有這種規定,實際上南韓和捷克都有這種規定。南韓規定必須有九名大法官中的三分之二,亦即六人以上才能判決法律違憲。而捷克憲法法院有十五位法官,需要十人才能開庭,要判決違憲則需要九名法官同意,也就是要達到全體的五分之三

三讀通過的條文很有可能是參考捷克的規定,因為立委曾在質詢時問及司法院與捷克憲法法院的交流,提到捷克有這個規定。大法官不但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去捷克參訪憲法法院,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也邀請捷克憲法法院法官們來台交流,彼此都稱讚對方的憲法法院運作對民主人權有重大貢獻。司法院不至於等捷克憲法法院法官回去了,現在才說「九人才能判決違憲」爛透了、「深表遺憾」

這些條文本身當然不會違憲,但所有人都知道,是因為現在七名大法官人事案可能會不通過,才主張這是一個憲法法院的危機。實際上,大部分國家握有大法官提名權者,若需要國會通過,都必須考量什麼人選會是國會多數能夠接受的人選,包括南韓、捷克。更不要說還有不少國家是由國會自己選舉大法官,行政權可能只有部分提名權,甚至沒有提名權,例如法界熟悉的德國

正本清源,如果立法院投票不通過部分大法官人選,產生所謂的危機,怎樣才能合憲地解決危機?個人建議,總統還是必須尊重國會多數,與在野黨們協商,推薦能獲得國會多數支持者,這才是大部分國家解決此類「危機」的最有效方式






王正方/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正方/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  魏國彥/青鳥、黑熊、粉紅豬
◆  盛治仁/重拾誠信需付出多少代價?
◆  
◆  劉憶如/中國經濟政策主軸轉向內需
◆  周行一/「收入-儲蓄=支出」 是一個迷思!
◆  陳力俊/信用卡與賦稅不公背後的故事









王正方/漫天要價、就地還錢


2024-12-22 00:00  聯合報/ 王正方(作者為電影導演)
美國準總統川普。法新社


美國準總統川普本次競選時常說:「我最喜歡的一個字是 Tariff(關稅),它比 Love(愛)更可愛。」

川普先生曾提出,美國再度強大的秘訣:一律將全球輸往美國的進口貨品重課關稅,美國人民就可以免付所得稅。說法頗具吸引力,有不少選民認同,它促成川普再度當選總統?

川普在上一屆總統任內,對中國大陸的進口貨品重加關稅;拜登繼任,四年「川規拜隨」還往上加碼,中國產電動車關稅百分之百。這回尚未正式登基,已宣稱所有中國進口商品再加十趴,墨西哥、加拿大的進口貨物關稅一律二十五趴。因為墨、中、加是目前進口美國貨品最多的前三名,遂將之一網打盡?數年來有不少中國製造的半成品轉移到墨西哥完成工序,貼上墨西哥製造標籤再運往美國;美墨之間有自由貿易協定,可豁免關稅,川普意圖堵住這個漏洞

美國最具規模的 Walmart 百貨公司總裁早已放話:「提升關稅我們就漲價。」政府加徵的關稅,其實泰半由當地消費者買單,恐將促成新一波的通貨膨脹。關稅提升必將引起兩面刃的貿易戰,傷人傷己。

長年居住在舊金山灣區的老友們叫苦不迭:「最近兩三年,生活費增長了一倍;一百美元在超市買不到什麼東西,星巴克喝杯普通咖啡要七塊錢,隨便在餐館吃頓飯,每個人四、五十元打不住。」

川普接受美國媒體 NBC 節目「Meet the Press」專訪時表示,他將履行競選承諾,對各國進口美國產品全面徵收關稅。主持人問是否可以保證美國家庭不會因此支付更多生活費用川普答:「這的確存在不確定性,我不能保證任何事情,也不能保證明天。」

已故美國老牌滑稽演員 Rodney Dangerfield 說:「大選前常聽到的話-你覺得現在的日子過得比四年前好嗎?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一定是個新來的非法移民。」

大量驅逐非法移民是另一項川普重要、且受歡迎的競選承諾,他上任後勢必大張旗鼓的執行起來據說目前美國的非法移民有一千多萬人,多數從事本地人不肯幹的粗活兒,雇主付極低時薪,非法移民不敢曝露身分,有冤無處訴統計數字顯示,當今美國有四成多的非法移民充當低階層勞工。若將他們大批遣返,老百姓的日常生活開銷又會大幅度上漲。

史卡拉穆奇是川普第一任總統期間的白宮通訊主任,他認為川普即將執行的若干政策,必然嚴重打擊美國經濟強加關稅、大量遣返非法移民等,將促使股市崩盤,國家欠債額多到爆炸

川爺本是位生意人,歷來古今中外的商業行事準則離不開「漫天要價、就地還錢」這八個字;目前正是漫天要價的階段,到時候關稅落實幾趴,遣返了若干萬非法移民,端看討價還價的過程與結果。

加拿大總理杜魯多似乎深諳此道,他兼程去佛羅里達州會見川普,密談數小時,他們談妥了什麼,局外人不知。

不少西方經濟專家與金融學者預測,川普上任後執行部分選前承諾,難免造成另一波通貨膨脹,只要不嚴重,美國經濟應該撐得住。嚴重了也不怕,再長利率、貨幣寬鬆、銷售國債-美元霸權吃定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