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不能窮孩子! 財劃法過關解教師荒
◆ 星期透視/破毀民主櫥窗如何自詡民主?
◆ 野蠻擋修法 綠只因被踩到痛腳?
◆ 名家縱論/被Podcast顛覆的主流新聞
◆ 綠暴力雙標 威權新黨國
◆ 罷免連署附身分證影本 保障民主
◆ 缺大法官危機的合憲解方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被 Podcast 顛覆的主流新聞
2024-12-22 00:35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川普坐在全球最紅的 Podcast 主持人喬羅根對面,在播音間談到已故哥哥與酗酒的奮戰,一千三百萬次的觀眾在 YouTube 觀看,感受川普人性化的一面。
喬羅根紅了很久,「喬羅根體驗」邀請過很多創業家如馬斯克、政治人物、演員、運動員、遊戲玩家上節目。他會問些傳統採訪沒人問的問題,更犀利的是扮演反面顛覆的角色。但他不像川普用譁眾取寵或性別歧視的方式引人注意,他忠於自己的價值觀。從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紅到現在,有超過兩千集節目,訂戶一千一百萬。
川普再進白宮,幕僚歸功 Podcast(播客)打敗主流媒體。競選期間,川普至少上了六個當紅播客的直播,因此觸達非常多年輕選民,也催化年輕選民的投票支持。播客再次讓世界看到主流媒體邊緣化的新衝擊。
過去十年,播客已經從小眾愛好轉變為準主流媒體。去年調查顯示,十二歲以上美國人中,四成每月至少收聽一次播客。傳統媒體對年輕人的吸引力逐年下降,但播客影響力持續上升,並吸引那些遠離傳統媒體的人。
國際播客也大爆發。全球活躍播客數量現已超過五百萬個。他們提供觀眾一種直接、未經過濾的方式獲取訊息,直白又感性的說故事,被稱為「敘事新聞」或「聲音新聞」。
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問世、民國一三○年(二○一四年)起飛。因為系列犯罪推理和各種說故事播客突然風起雲湧,變成流行文化的當紅炸子雞,被稱為「聽覺的革命」。
年輕人湧進播客新聞,關鍵在哪裡?不但任何時間能用載具聽新聞,而且有更深度的報導和人性的對話。如今,聽眾正繞過曾經幾乎壟斷新聞和文化的網路與紙媒,收聽獨立的聲音。美國人越來越多選擇播客而不是主流媒體,世界真的變了。
當下傳統媒體已經失去讀者信任,資訊傳播速度極快的世界中,傳統媒體的電視、報紙和廣播正在努力跟上播客腳步。
紐約時報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就由政治記者巴巴羅開張「The Daily」,每周五次、每次廿分鐘,深度解說每天重大問題,成為紐時的旗艦,帶動整個播客產業快速成長。迄今已下載卅億次。紐約時報當年創設新聞播客,主要想到讀者用聽的就可和每天的大事與時俱進,還請來記者採訪各界人士,輕鬆或嚴肅的聊天論辯,變成紐時新聞展示櫥窗。
著名的公共廣播 NPR,最受歡迎的播客是 NPR 政治播客、廣播 TED和 Planet Money;後者是財經節目,用創新的對話解釋經濟,大受歡迎。
英國衛報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就開播「新聞檯」的播客,後來更名「衛報新聞與媒體」;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播出「今日焦點」更是風靡全球,每天廿到廿五分鐘,帶聽眾深入全球重大新聞,包括 MeToo 運動、中東政治。
傳統新聞媒體需要不斷創新,以保持活力並擴大影響。把播客當成新節目孵化器或招牌產品,整合其他新創媒體產品,是最新策略。用聽覺新聞擴散到每個角落的音頻趨勢,連以印刷為核心的紙媒都得擁抱播客,並以嶄新的方式吸引觀眾,也再次活化新聞。
播客在台灣也風靡,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被稱為台灣的播客元年,接著進入聲音經濟爆發期!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成長高達二○○%,收聽人口主要是廿三到四十四歲,其中大學生占六成五,平均每人每天收聽播客五十八分鐘。但新聞媒體製作的優質新聞深度報導迄今不多,有些媒體如《天下》已經在製作每日新聞播客。
播客現象像是一條鯰魚,已然在傳播界形成熱帶擾動,帶動媒體改變,未來會掀起什麼樣浪潮?不由得讓人期待呢。
星期透視/破毀民主櫥窗如何自詡民主?
2024-12-22 00:36 聯合報/ 楊泰順(作者為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暨中美文經協會理事)
「國會是民主的櫥窗」,這是長久以來的普遍認知。準此觀之,本周立院呈現的亂象,無異在自詡台灣民主成就者臉上重重打了一個巴掌。喧鬧拉扯中,立法院帶給世人的活脫就是「香蕉共和國」的圖象,而非有序民主。
民主強調「數人頭代替打破人頭」,故除非出現緊急狀況,政策應由掌握多數一方決定。少數儘管不滿,也僅能依循既定程序表達,徐圖未來取得多數再翻盤。英國國會為民主議會之母,長久以來反對黨自我定位為「英王陛下忠誠的反對黨」,雖然矛盾,卻反映民主國家君子之爭格局。
議員若不滿多數議決而出現脫序言行,英國議長會呼名要求離場。議員被呼名後,所屬政黨黨鞭便會趨前緩和其情緒並伴隨離開議場,歷史上很少出現政黨挑戰議長裁決情事。這代表政黨對議長裁示的尊重,因為支持議員脫序的政黨只會招致選民反感,未來更不易在選戰中贏得上風。
台灣的問題在於有相當比例選民不承認國家體制的合法地位,故民進黨採取激烈抗爭手段破壞體制穩定,卻仍不必擔心失去選民支持。也因此,民進黨就算取得執政權,對抗議會多數的手段不但未見和緩,反而愈來愈激烈。對支持者而言,對「不合法」的體制,砸爛民主櫥窗並不足惜。
然而,議會是匯集民意、取得決策正當性的重要場域,功能一旦受到破壞,政府決策的合法性便只能訴諸直接民意。但直接民意卻容易受到政府機器操弄,當執政者倡言以直接民意取代議會決策時,民主的喪歌便已悄然奏起。歷史事件斑斑可考,拿破崙稱帝、希特勒廢除國會等,皆以公民投票遂其狼子野心。故而,儘管議會民主不算完美,惟豔羨西方民主成就,除了強化議會功能並無其他選擇。
議會匯集民意,意見衝突在所難免。為了維持議會的穩定運作,議長的角色便顯得十分關鍵。無論是內閣制的英國或是分權制的美國,對國會議長均賦予尊崇地位。例如,議長並非如台灣是立委宣誓就職後才互選產生,而是先協調就職後才帶領國會議員宣誓;因為議長代表議會,議長沒就職,議員又如何有職可就?此一程序上的象徵意義,使得英美國會議員,在議場上均禁止惡言批評議長。
上世紀美國眾議院議長雷本便曾告誡議會同仁:「議長是國會的僕人和代表人…貶低議長職位的威望,也就大大貶低了眾議院本身的威望。不管公開或背後攻擊議長職位,必然會為將來留下混亂及不良政府的劣跡,其理由並不是議長為神聖不可侵犯的職位,而是議長乃國會權力與尊嚴的化身。」英國議會甚至為議長設立獨立基金,用以支付議長的薪俸與福利,避免議長為了五斗米而須向議員折腰。尊崇議長地位,目的當然是為了讓議事能有序進行。英國前首相曾如此描述議長的威儀:「嘈雜的國會一旦聽到議長起立的法袍婆娑聲,再桀傲不遜的議員也會安靜回到座位」。
遺憾的是,本周立院抗爭不但出現推落國會議長情事,還有執政黨立委當面嗆立法院長「呷賽」,甚至到辦公室門口要院長「滾出來」。如此貶損國會議長,當然傷害了國會的權力與尊嚴。執政黨立委既不承認體制的合法性,又豈會在乎立法院能否發揮既定功能?
不能窮孩子! 財劃法過關解教師荒
2024-12-22 00:04 聯合報/ 魏佳卉/大學問網站執行長(台北市)
波波漫畫
財政劃分法修正案三讀通過,是解決中小學師資荒的福音。地方政府預算變多,就有錢聘任正式老師了,因為中小學老師的薪水是由地方財政支持。
教育經費是縣市政府支出最多的財政預算,雖然「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保障教育經費支出比例,但地方財政收入不足,就是沒錢聘老師。
根據法令規定,各級政府教育經費不得低於總預算二成三。以台中市為例,近年教育經費編列超過四成,其他各縣市也超過三成,遠遠超出法定比例。但地方財政來源不足,尤其非六都縣市工商不發達,缺乏地方稅收來源,預算皆仰賴中央統籌分配款。所以愈鄉下愈找不到老師,問題根源在於縣市政府沒錢,可以聘任正式老師。
為了保障孩子們的受教權,教育經費編列與管理法也規定,各縣市政府必須設立地方教育發展基金專款專用。不論地方編列的教育經費,或者中央給的各種教育補助,皆會進入基金當中。包括老師的薪水、校舍修繕、設備更新,全部都由基金專款專用支出。其中,教師薪資是最主要的用途,包現職老師的薪水、公保、退撫金編列,都來自基金。
當地方教育發展基金沒有足夠的財政來源,自然沒錢聘老師、更新課桌椅及廁所。縣市政府為了省錢,只好聘任代課、代理老師,來幫孩子上課,因為代課只需付鐘點費;代理老師先前寒暑假不支薪,又不用編列退撫預算,省下來的錢就可以應急,多找幾個代課老師來教書。
越窮的縣市,代理、代課老師越多,教學品質不穩定,正是拉大城鄉差距的關鍵因素。說穿了,就是縣政府太窮,沒錢聘老師。「財政劃分法」修正通過,以新北市為例,每年估算增加三四○億預算,照過去教育經費編列比例,教育經費將增加超過一百億。如此一來,大家可以請議會監督,各縣市政府可以逐年增聘正式教師。
再窮也不能窮孩子!財劃法修正過關了,該給小孩的老師,一個都不能少!
野蠻擋修法 綠只因被踩到痛腳?
2024-12-22 00:36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當選罷法等三法修正案通過,韓國瑜深夜回家裡,在臉書上發出了「Let's call it a day」並秀出晚餐,也提到自己沒有受傷,別擔心,反映了在野黨不得不反制野蠻執政黨而戰鬥的情境!
相對地,賴清德總統也發布臉書表示,三項法案未經充分討論,剝奪了人民監督的權力,更悖離民主國家人民作主的真諦云云。但賴總統可曾想到,民進黨在國會內外燒起趁夜砸窗,及青鳥之亂的暴力之火?這樣的行徑是捍衛民主?可曾反省,不斷杯葛議事,用暴力或威脅來阻擋議事推動,究竟哪個黨在悖離人民作主的真諦?
賴政府五二○上台後,在國會朝小野大生態下大玩抗爭策略,此次議場內外抗爭更顯現出:
首先,杯葛議事已淪為老套路,大玩程序討論遊戲,全然不觸及法案實質內容。再不行就霸占主席台或搶走麥克風,不讓藍白委員發言或表決;再來,對宣告藍白沒有討論就通過惡法,從國會改革法案一直到如今的三法修正案都是這套路。最後就聲請釋憲,讓大法官來幫忙撤法案!
其次,杯葛的法案與行動都為執政黨護航。民進黨為了擋住三法,利用行政優勢,叫走該備詢的行政院秘書長,不讓藍白立委質詢,暴露不願審查預算的正是民進黨自己。在立院沒有堅強的論述與論辯,只知搞小動作阻礙議事;對外卻高喊在野霸道、野蠻,刮在野的鬍子多大聲,自己的鬍子卻不先刮乾淨!
最後,為了阻擋三法修正案通過,民進黨竟到處宣傳「三惡法若是通過,就是毀憲政」,好像國家就要垮了!場外的青鳥只會喊抗中保台,卻不了解執政黨為何一直阻擋與杯葛法案審查。三法修正案真的毀掉台灣民主自由?還是監督民進黨施政,正好踩到綠營的痛腳?
綠暴力雙標 威權新黨國
2024-12-22 00:34 聯合報/ 林軺/教(台北市)
民進黨號召、鼓動的「青鳥」,差點衝進立院,再度將民進黨「迷戀暴力」和「雙重標準」的本質展露無遺。
從黨外街頭暴力開始,到在野時帶領太陽花衝進行政院,占領立法院,到完全執政時不尊重少數、橫行無阻通過利己法案(如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強行通過公投法修正,把公投鎖回鳥籠),一直到現在雙少數執政情況下,完全不服從多數,在上位者甚至語帶威脅說「青鳥會飛出來」,或者煽風點火言「感佩捍衛民主民眾」,民進黨一直在詮釋「多數」的真義就是「老子說的算」。
說起民進黨的雙重標準與昨是今非,也不是從今日才開始,他們早忘了「黨政軍退出媒體」的承諾,讓黨政軍全力入侵媒體;他們從自己憎恨、打倒的舊黨國、舊威權搖身一變,成了更威權的新黨國。這種擁有權力之後就寬鬆了自己的道德標準,為了自身利益而奉行的雙標行徑,令人厭惡至極。
希臘神話中,將雙重標準實施最徹底的,莫過於眾神之王宙斯。他常常禁止其他神祇或凡人做某些事,自己卻毫無節制的做同樣的事情。
例如,他雖立下婚姻規範,自己卻經常背著妻子赫拉與其他女神或凡人有染,毫無愧色。
還有,他經常干涉凡人生活、賜予恩惠,甚至為自己利益而刻意製造出英雄。但普羅米修斯為了幫助人類,從奧林匹斯山盜火,教會人類技術與知識,卻惹來宙斯不滿,將他鎖在高山,每天受老鷹啄食肝臟之苦。
民進黨「綠能你不能、順者昌逆者亡」的雙標,比起宙斯「我行你不行」的雙標,真是有異曲同工之妙!
最令人遺憾的是,民進黨還一直在當家鬧事,企圖用暴力癱瘓國會,卻不服膺「數人頭、棄拳頭」的民主準則;「青鳥們」等側翼團體,也無法在不同立場下保持一致的倫理原則,培養個體的獨立思考能力,減少對權威的盲從,反而跟著民進黨立委喊打喊殺。
民進黨是練就一身指鹿為馬的功夫,藉以展現自己威權,但青鳥們真的非得為了「像林百萬一樣飛黃騰達」的利益和權力而跟著扭曲事實、顛倒是非嗎?
看看昨日宣稱「清廉勤政愛鄉土」的民進黨,變成今日「指鹿為馬的宙斯」,有句話值得青鳥們深思:「在野時,政客是為達目的而不擇手段的專家;在朝了,政客就成了千方百計在阻擋別人達到目的的專家」。
罷免連署附身分證影本 保障民主
2024-12-22 00:33 聯合報/ 陳清雲/立法院法制局前局長(新北市)
立法院修正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規定罷免提議人及連署人名冊,須附身分證影本,以防冒名連署,確保連署真實性,避免過去曾發生以死者作為連署人,或未經本人同意冒用連署的情況,卻引發部分民眾質疑罷免意願可能受到影響。
公職人員選舉罷免法第十八條明確規定,選舉人投票須憑本人國民身分證領取選舉票,總統副總統選舉罷免法第二十三條也要求總統副總統候選人連署,須附本人國民身分證影本。這些規定的設計目的,是為保障民主程序的公正,防止冒名或偽造情事。
罷免權的行使與選舉權相輔相成,其目的是讓民眾監督並淘汰不適任的民選公職人員。罷免連署附上身分證影本的要求,正是基於相同考量,既是對連署意願的保障,也能有效避免冒用或不實情事發生。
然而,內政部對此修法表示遺憾,認為可能影響民眾參與罷免案提議及連署意願,限制人民行使罷免權。主要理由在於,可能引發個人資料外洩,進而降低罷免連署意願。惟實際上,當政府相關機關能夠明確規範影本的保存與銷毀機制,並加強資料安全管理,便能有效消除民眾的疑慮。
罷免權的核心價值,不在於滿足政黨間的鬥爭或意識形態的對立,而是保障民眾的公共利益。因此,檢附身分證影本能讓連署者更為謹慎,確保連署行為是經過深思熟慮後的決定,而非一時衝動或受他人影響;不僅能提升罷免連署的品質,也能避免濫用罷免權,讓罷免機制更符合民主原則與程序正義,所以並非是對罷免權的限制,反而是對罷免程序的強化。當罷免連署的每一步驟都能經得起檢驗,罷免結果的正當性自然更具說服力,也能降低爭議與社會對立。
選舉投票須出示國民身分證、總統選舉連署須附身分證影本,並未對選民或連署人意願造成明顯影響。這是因為多數民眾已理解這些規範的必要性與保障性質。同理,罷免連署要求附上身分證影本,也應視為合理規範,確保連署公信力,讓公眾能更加信任罷免結果,並讓罷免更具合法性,也能避免罷免成為政治鬥爭工具。
缺大法官危機的合憲解方
2024-12-22 00:04 聯合報/ 楊智傑/雲科大學科技法律所教授(新竹市)
憲法訴訟法三讀通過的條文,比原來最初的提案溫和一些。原本的提案是將「現有總額」實質上改為「法定總額」十五人,故會使憲法法庭的言詞辯論、判決、裁定、受理、暫時處分、彈劾總統、政黨解散,都必須有十個大法官才可以處理。
但最終通過的條文,並未修改「現有總額」的定義,只規定評議判決需要十位大法官,判決違憲需要九位大法官同意。也就是說,在新的七名大法官未補齊前,現有八名大法官的憲法法庭,對於一般的開庭言詞辯論、裁定、受理等日常運作,都不受影響。他們甚至可以事先撰寫意見書初稿,只是暫時不能做出判決。
現在南韓和台灣出現幾乎一樣的情況,一樣是少數政府與多數國會對抗,也一樣有大法官缺位問題。甚至,南韓法律也規定,憲法法院必須有七人才能開庭,六人以上才能宣告法律違憲,以及六人以上才能讓彈劾案通過。
南韓目前只有六位法官在位,為了審理南韓某官員的彈劾案,憲法法庭六位法官於十月中透過暫時處分裁定,暫時凍結七人開庭的規定,允許在六人的情況下繼續開庭。但此一裁定只針對彈劾案,並不包括其他法律違憲案件,因為該等案件沒有急迫性,且其也沒有凍結「六人以上彈劾案才能通過」的規定。如最新的尹錫悅總統的彈劾案,若未補足三名大法官,現行狀況下必須六人全體一致同意才能通過彈劾。
有人建議憲法法庭可以比照南韓裁定,裁定凍結新修法。實際上,此次三讀通過的憲法訴訟法修法版本,並沒有讓八人大法官開不了庭,只是暫時不能判決。亦即,修法條文已經實質上達到南韓暫時處分裁定的效果,讓法院可以繼續開庭。反對者當初希望台灣憲法法庭學南韓的處理方式,三讀條文已經直接實現。
世界上絕大部分國家處理憲法審查的憲法法院或最高法院,都有規定以法定人數的三分之二作為開庭審理人數。台灣一直以浮動的現有總額做為開庭人數,才是全世界特例。新條文並未要求十人才能開庭,已經避免了無法開庭問題,相較其他國家已經較有彈性,看不出哪裡違憲。
至於九人以上才能判決法律違憲?很多人說外國沒有這種規定,實際上南韓和捷克都有這種規定。南韓規定必須有九名大法官中的三分之二,亦即六人以上才能判決法律違憲。而捷克憲法法院有十五位法官,需要十人才能開庭,要判決違憲則需要九名法官同意,也就是要達到全體的五分之三。
三讀通過的條文很有可能是參考捷克的規定,因為立委曾在質詢時問及司法院與捷克憲法法院的交流,提到捷克有這個規定。大法官不但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去捷克參訪憲法法院,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也邀請捷克憲法法院法官們來台交流,彼此都稱讚對方的憲法法院運作對民主人權有重大貢獻。司法院不至於等捷克憲法法院法官回去了,現在才說「九人才能判決違憲」爛透了、「深表遺憾」。
這些條文本身當然不會違憲,但所有人都知道,是因為現在七名大法官人事案可能會不通過,才主張這是一個憲法法院的危機。實際上,大部分國家握有大法官提名權者,若需要國會通過,都必須考量什麼人選會是國會多數能夠接受的人選,包括南韓、捷克。更不要說還有不少國家是由國會自己選舉大法官,行政權可能只有部分提名權,甚至沒有提名權,例如法界熟悉的德國。
正本清源,如果立法院投票不通過部分大法官人選,產生所謂的危機,怎樣才能合憲地解決危機?個人建議,總統還是必須尊重國會多數,與在野黨們協商,推薦能獲得國會多數支持者,這才是大部分國家解決此類「危機」的最有效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