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2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革新貨幣政策架構的挑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挾青鳥、鬥雞會、內鬥部,賴政府鬥倒民主
◆  聯合報黑白集/北院不演了?
◆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革新貨幣政策架構的挑戰








經濟日報社論/央行革新貨幣政策架構的挑戰


2024-12-22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央銀行19日決議利率「連三凍」。聯合報系資料照


中央銀行19日召開第4季理監事會議,結果一如預期,維持重貼現率不動,也未再加碼不動產信用管制。不過,在央行提供的參考資料中卻揭露了一項重要訊息,即央行的貨幣政策架構已由之前的「彈性貨幣目標機制」轉換為「多元指標機制」。這意謂央行經過近幾年來的摸索,貨幣政策運作機制已正式納入更多的監控名目指標,這不但是央行貨幣政策架構的重大變革,未來也勢將提高政策操作的複雜度及決策的管理風險。

所謂的貨幣政策架構,是指央行選擇一個與最終目標關聯性高的名目變數(指標),藉由貨幣政策工具的操作,使這項名目變數能落在央行設定的區間,確保貨幣政策達成最終目標。過去國際間部分央行採取「匯率目標化」的控制架構,控制本國貨幣匯率在一定水準;民國五十九年(1970年)代主要央行開始普遍採行「貨幣目標化」架構,以控制貨幣數量為中間目標,達到物價穩定或充分就業等最終目標;到了民國七十九年(1990年)代,「通膨目標化」興起,不少央行直接改以設定的通貨膨脹率為主要的控制目標。

這三種傳統的貨幣政策架構,各有優缺點,各國因國情不同而各有偏好。隨著國際經濟金融環境的變化,央行所面臨的挑戰日益多元,貨幣政策架構也不斷因應演變,特別是在民國九十七年(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之後,很多央行發現傳統的貨幣政策機制過於僵化,已不足以因應變局,因而貨幣政策架構開始朝向更彈性、監控多元指標的趨勢發展及調整。

我國央行貨幣政策操作也歷經多次調整。早期央行貨幣政策架構採取貨幣目標化機制,即以控制貨幣總計數(M2)年增率為中間目標;最近一次變動是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時將 M2 年成長目標區調整為參考區間,改稱為彈性貨幣目標化機制央行最新說明,現行貨幣政策架構則是同時監控通膨展望、通膨預測、產出缺口、貨幣總計數 M2 年增率與金融情勢等多元指標,透過利率管理、貨幣與信用管理,以及採取管理浮動匯率制度與外匯管理三大操作策略,來達到最終目標

央行變革貨幣政策架構,吻合國際發展趨勢及存在實務操作上的必要,目的在於賦予央行貨幣政策操作較大的彈性,以因應總體經濟金融變數的不確定性。但也不免令人憂慮,央行同時設定多項監控指標,各項價量指標之間的交互影響是否存在操作上的矛盾及衝突?在決策取捨時定錨的拿捏標準究竟為何?以及央行是否具備更快速及精確的數據分析能力,足以相應支持多元指標間複雜關聯的監控?

我們希望央行未來應該主動及明確地透過各種管道,更清楚說明所謂多元指標貨幣政策架構的具體操作模式及實證效果,釐清各項疑慮,不斷強化與社會大眾的溝通,以提高政策的透明性,避免市場對央行貨幣政策決策做出扭曲詮釋或錯誤判斷

另一方面,隨著 ChatGPT 的問世,人工智慧(AI)正快速成為金融科技發展的焦點。事實上,國際清算銀行(BIS)今年6月發布的 AI 報告即表示,雖然在設定利率方面,AI 技術不應該取代人類,但各國央行已意識到需要跟上生成式 AI 引發的創新浪潮,應該利用 AI 的巨大力量即時監控數據,以增強預測通膨的能力

央行總裁楊金龍曾表示,央行將善用數位科技,透過大數據分析等新技術的協助,即時檢視範圍更廣的經濟指標,協助央行更有效地預測及分析經濟金融狀況。我們建議央行,在不斷變革及優化貨幣政策架構之際,未來應該更為重視 AI 在央行資訊收集、宏觀經濟分析、支付系統監測及金融監管等方面的應用潛力,以藉由數位科技創新,做出更好的貨幣政策決策。














聯合報黑白集/北院不演了?


2024-12-22 00:5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遭羈押禁見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自獄中寫信請辭黨主席。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遭羈押禁見的民眾黨主席柯文哲,自獄中寫信請辭黨主席。台北地院裁准通信的同時,卻搶先宣告柯文哲請辭生效,引發民眾黨的質疑與不滿,直批北院越俎代庖。法官不僅指導民眾黨黨務,更儼然是要加快裂解白營。

司法超越政治是法治國無可撼動的真理,在執政者側翼攻闖國會「表態求官」之時更顯珍貴。司法與政治的距離,顯然是門藝術。柯文哲於預判被訴前寫信請辭黨主席,法官費心爬梳黨章、代裁請辭生效,頗有擴張裁定權及「助崩」白營之嫌。

法官要不要裁准柯文哲寄信,是否違法、會不會影響偵審才應是考量重點,卻主動詮釋黨章,整套組合拳下來形同「法官准辭」。然而,柯文哲請辭是否生效,除須經民眾黨討論,還存在經慰留後續任的可能,北院此舉必然給人民「已經法院認證」的錯覺,甚至可能引爆退黨潮。

柯文哲是否涉貪、會否被起訴判刑是一回事;但司法是否成為當權者肢解對手的幫凶又是另一回事

柯案偵查期間,各種案情傳聞流竄,檢廉今天才問話,特定媒體明天就放話,雖然調查結果毫無意外是「消息來源非檢廉」,北檢好歹還演了齣「查洩密」爛戲。如今民眾黨還沒收到主席辭函,北院就判定柯文哲請辭生效,硬把法庭戲演成政治劇,莫非竟是比北檢更進一步,乾脆不演了












聯合報社論/挾青鳥、鬥雞會、內鬥部,賴政府鬥倒民主


2024-12-22 00:5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再爆發激烈衝突,國內學者分析,目前朝野幾乎沒有妥協的可能性,朝野對抗衝突的場景還會繼續重演。記者陳正興/攝影


在青鳥圍攻與朝野亂鬥中,立法院三讀通過《選罷法》、《憲法訴訟法》和《財政收支劃分法》修正案。在一整天的圍攻與亂鬥中,最讓人心驚的,不是綠委夜襲破窗占領議場,也不是藍綠立委激烈肢體衝突,更不是立法院長韓國瑜被人撲倒四腳朝天,而是賴清德總統鼓動青鳥抗爭,行政院長卓榮泰感佩街頭暴力,綠委更要引導群眾衝進立院占領議場。民進黨渴羨南韓戒嚴,並以暴力摧毀國會的意圖,已經不再遮掩。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度代表字前三名:貪、鬥、騙。官員貪之無厭讓大家看得目瞪口呆;政黨鬥之凶狠讓大家心驚肉跳;詐團騙之猖獗讓大家深惡痛絕。而眼前執政黨破壞議場、阻撓議事,挾青鳥圍攻立院,意欲暴力癱瘓國會,摧毀監督制衡的憲政功能,就把「鬥」字演繹得淋漓盡致

事實上,三大法案的修正,就是賴政府「鬥」字當頭所引起。如果不是賴清德不甘少數執政,強力打壓在野,大法官又仰體聖意,沒收國會改革,藍白怎會修正《憲法訴訟法》,提高釋憲門檻,嚴謹釋憲程序?如果不是民進黨選輸翻桌不認,以浮濫連署鼓動報復性的大罷免潮,藍白怎會修正《選罷法》,加嚴連署查證?如果不是中央集權集錢,資源分藍綠,建設卡地方,有錢養黨媒,沒錢顧百姓,藍白怎會修正《財政收支劃分法》,拿回本屬地方的財源?

最可怕的是,青鳥圍攻國會,除有賴清德的號召、卓榮泰的感佩外,民進黨立院黨團總召柯建銘更證實,原本規畫要讓青鳥衝進立院占領議場,讓所有議事都不能做,只要撐過一個月,國民黨就不能遂行修法。事實上,這不單純想要複製太陽花運動,也不只是仿效南韓總統尹錫悅的戒嚴,在心態上可能更像希特勒的放火燒國會

荒謬的是,賴政府想毀滅國會民主的說辭,竟然是國民黨、民眾黨接受中國意旨,意圖修法摧毀台灣民主和台灣價值,讓民進黨無法執政。隨手扣紅帽,賴政府從內政到兩岸,無不是一個「鬥」字

例如陸委會機關算盡干擾雙城論壇登場,設路障、套小鞋,但這兩岸僅存的官方對話平台總算平穩「負重前行」。而海基會秘書長羅文嘉竟頻攻蔣萬安,要求代救在大陸遭押的一貫道信徒和八旗文化總編輯富察,難怪被批「史上最廢海基會」。羅文嘉把海基會變「鬥雞會」,製造兩岸交流障礙,根本是故意找政治議題操作鬥爭,其心可誅

又如內政部最近對具陸配身分的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祭出解職令,但史雪燕早在前年就卸任,根本無職可解。內政部目的是阻擋另一陸配李貞秀可能遞補民眾黨立委,而把自己化身為「內鬥部」。問題是,依據憲法與兩岸條例,兩岸非兩國,對岸也未將台灣視為外國,因此陸配根本無「外國籍」可以放棄。內政部一紙解職令就要剝奪大陸新住民參政權,讓爭議上升到憲法層次,最後將釋憲解決。但內政部為了一時政治鬥爭,可能開啟賴政府尋求法理台獨之路,勢將嚴重衝擊兩岸關係。

民進黨當家鬧事,鬥倒民主,不僅對內鼓動暴力,也在兩岸製造對立。賴政府舉著民主踐踏民主,喊著憲政破壞憲政。賴清德最近還對中共喊話說「舉拳頭不如張開雙手」,但賴政府不但對在野黨飽以老拳,在政策作為上也仍奉「抗中」牌為圭臬,甚至為了內部政黨鬥爭,不惜拿國民權益和憲法法理來祭旗,更以製造朝野衝突、刺激兩岸對立做為綠營政治資本。這麼好鬥的民進黨,還會以人民權益為念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