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8月2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貧富差距再擴大 應改革稅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48/web/ 

◆  聯合報社論/不透明又不受監督的官,能當首都市長?
◆  聯合報黑白集/中華大學在怕什麼?
◆  經濟日報社論/貧富差距再擴大 應改革稅制





經濟日報社論/貧富差距再擴大 應改革稅制


2022-08-23 02:16  經濟日報/   社論
國人所得分配不均更加嚴峻,貧富差距持續擴大。本報資料照片



財政部最近發布民國一O九年(2020年)度綜合所得稅申報資料,以及行政院主計總處發布的民國一一O年(2021年)家庭收支調查,兩者都顯示我國的所得分配繼續呈現惡化現象。而在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同時,稅制在改善財富或所得重分配方面乏善可陳,又凸顯稅制愈來愈不公平的問題。

觀察財政部歷年的綜所稅申報核定統計,按家戶20等分來看所得總額的差距,最高5%申報戶的所得總額,在民國一O一年(2012年)是最低5%申報戶的84倍,民國一O三年(2014年)破百之後就扶搖直上,民國一O八年(2019年)達110倍,民國一O九年(2020年)更惡化為129倍。按十分位、五分位來看,差距倍數也是一致地逐年增加、惡化。

更值得注意的是,高所得者的所得總額幾乎不受經濟不景氣或疫情影響甚至逆勢增加,但低所得者的所得總額卻受到嚴重影響而減少,是近年來貧富差距擴大主因

此外,上述的所得申報核定資料,並未包含申報戶取自政府的補助款、免稅所得或者分離課稅等,其實低估了貧富差距擴大的程度。目前分離課稅所得項目,包括債券、短期票券、證券化條例的受益證券等之利息所得、結構型商品之交易所得、股利所得,大多為高所得者享有。而許多減免稅,包括證券、期貨之交易所得,產創條例、生技新藥條例、科學園區條例、促參法等,也集中在高所得者、高科技產業方面。

因此,如果把這些分離課稅租稅減免的所得計入,富人的實際所得絕對要比所得稅申報的統計資料所顯示的要高出許多。例如,最高20%的申報戶「分開計稅之股利所得總額」就高達2,000多億,其他八成的申報戶分開計稅之股利所得總額為零,由此可知股利所得集中在高所得者,台灣實際的貧富懸殊程度,絕對比財稅資料顯示的更為嚴重。

主計總處的家庭收支調查,也印證了財政部稅收資料所顯示的貧富差距持續擴大的現象。五分位的可支配所得,差距倍數從民國一O三年(2014年)的6.05倍,增至民國一O八年(2019年)的6.1倍,棉國一O九年(2020年)為6.13倍,民國一一O年(2021年)更擴大至6.15倍,貧富差距創十年來最大紀錄。

每戶吉尼係數從民國一O五年(2016年)起從0.33開始逐年增加,民國一O九年(2020年)已增至0.34,民國一一O年(2021年)為0.341。而民國一一O年(2021年)每戶可支配所得平均數年增1.0%,中位數年增僅0.1%,代表高所得者的所得成長超過低所得者,這些都和財稅資料所顯示的貧富差距擴大相符。

再看所謂「量能課稅」的綜合所得稅制,在縮小貧富差距或改善所得分配不均方面的表現如何,則更是乏善可陳,依舊令人大失所望。

民國一O九年(2020年)五分位的差距,最高20%的所得(綜合所得總額)是最低20%的13.47倍,但是減掉了應納稅額之後的所得,差距竟然暴增為25.62倍,顯示民國一O八年(2019年)的25.09倍民國一O七年(2018年)的12倍加倍惡化之後,毫無改善的跡象。由此也顯示最高所得戶比較容易從扣除額方面獲得實質鉅額減稅效益,以致於有些高所得家庭的所得稅有效稅率比相對低所得的家戶還要低,出現累退的不公平現象。民國一O九年(2020年)所得超過500萬元的高所得者中,有九個申報戶完全不用繳稅,證實所得稅制真的是不公平。

這也印證了主計總處的統計發現,民國一一O年(2021年)五分位的所得差距倍數增加到7.63倍創下九年來新高,但是租稅政策還是跟民國一O二年(2013年)度一樣,只縮小所得差距0.14倍而已,毫無進步。幾乎都是靠著社福補助,縮小所得差距1.34倍,才使得可支配所得最後的差距減為6.15倍,但貧富差距仍是九年來最嚴重

所得分配差距既然愈來愈懸殊,可想而知「財富」的集中程度一定更為嚴重。財政部怎能對相關所得稅、不動產稅制的不公不義視若無睹?財政部應立刻檢討改革相關稅制,才對得起誠實納稅中產家庭勞工階級











聯合報黑白集/中華大學在怕什麼?


2022-08-23 02:14  聯合報/   黑白集
中華大學原擬上周公布林智堅(圖)的碩論抄襲調查報告,卻突以「尚未收到調查報告」為由,稱上周不公布調查結果,且可能「再延長一個月」。圖/聯合報資料照片



中華大學原擬上周公布林智堅的碩論抄襲調查報告,卻突以「尚未收到調查報告」為由,稱上周不公布調查結果,且可能「再延長一個月」。從「下周公布」到「可再延長一個月」,究竟發生什麼,啟人疑竇。

台大九日認定林智堅抄襲並撤銷其碩士學位當天,中華大學聲稱次周公布調查報告隔日,林智堅赴中華大學學倫會說明,十一日他受訪,指控中華大學學倫會「不友善」、「先射箭再畫靶」、「拒絕換名片」。外界期待中華大學公布真相,等到的卻是延宕的消息。

原先稱「下周公布結果」,可見調查應已告一段落。其後生變,是林智堅的說詞撼動調查結果,還是他的「不友善指控,讓中華大學不得不變「友善」?又或者,有不為人知的外力介入,逼得中華大學必須拖下去?

無論原因為何,延後公布,一來讓林智堅免於被「補刀」;二來民進黨上下得以暫從論文風暴抽身,可轉而操弄其他選戰議題;三來中華大學也避過風頭,不必因在關鍵時刻公布調查結果而得罪當道。如此處心積慮,不免讓人對調查的公正性打上大問號。

無論民進黨或中華大學,若想「以拖待變」,還是得想清楚。儘管林智堅已經退選,但此案仍是輿論焦點;倘認為再拖一段時間,議題淡化即可顛倒是非黑白,恐只會適得其反










聯合報社論/不透明又不受監督的官,能當首都市長?


2022-08-23 02:11  聯合報/   社論



國民黨團指控,根據審計部的報告衛福部將新冠疫苗採購合約、金額等文件全列為絕對機密」,封存卅年至民國一四O年(二○五一年)二月廿五日。正參選台北市長的前衛福部長陳時中辯稱,疫苗採購簽保密條款是「國際通例」;他還反問,全世界有什麼國家公開疫苗採購資訊?在野黨議員迅即列舉日本和英國的例子打臉。蔡政府濫用「機密規避監督,反讓人覺得「其中有詐」。

從機密設定日期看,陳時中去年二月即將疫苗採購資訊全部封存。當時萬華疫情尚未爆發,我國尚未採購國際疫苗,鴻海等機構也尚未購捐 BNT;因此,陳時中聲稱要保護「賣方」的機密,唯一對象只有高端,以及政府稍早阻止東洋代理 BNT 決策過程。事隔三天,衛福部次長王必勝出面澄清,稱該「密件」只是公文流程保密等級,卅年指的是「保存」期限,而非「封存」。不論陳時中的「封存」或王必勝的「保存」,長達卅年都是極漫長的時程,陳時中設下這麼長的「機密」保護傘,難道不是想要掩人耳目

區區疫苗採購決策,衛福部如果竟用到最高等級的「絕對機密」,給人一種「牛刀殺雞」的荒謬感。根據我國《國家機密保護法》,保密期限分為三級:「絕對機密」不得逾卅年,「極機密」不得逾廿年,一般「機密」不得逾十年。如果疫苗採購只是為了幫廠商保密市場價格,適用十年的一般「機密」都嫌太長,哪裡需要用到卅年的「絕對機密」?難道是我國高層首長插手了不該的決策,一外洩,可能成為高級醜聞

不管是公文流程的「密」或企圖遮掩的「絕對機密」,衛福部將疫苗採購設定為卅年的保密文件,都有規避國會預算監督之嫌。《國家機密保護法》第五條規定:國家機密的核定,應在必要之「最小範圍內」為之。而且,不得為了下列目的:一為隱瞞違法或行政疏失;二為限制或妨礙事業之公平競爭;三為掩飾特定自然人、法人或機關的不名譽行為;四為拒絕或遲延提供應公開之政府資訊。反觀衛福部的作法,不僅違背了「最小範圍」的精神,甚至觸犯了法令所有禁止之目的,是為了隱瞞疏失與不法,幫特定人士掩飾不名譽行為,並違反政府資訊應公開的原則。否則,為何立委拿到的相關資料,重要的金額和數字均被塗黑?

由此可知,《國家機密保護法》早預見會有不肖官員濫用機密保護機制,因而設下種種規範。遺憾的是,政府中仍不乏陳時中者流敢厚顏曲解法令,讓國家的機密保護機制隨他傾倒。國家機密保護法的對象,原主要涵蓋國防、外交上可能動搖國本的國安事務,現在竟淪落至為疫苗政策、總統論文背書,執政心態之封閉即不難想見。

蔡政府官員如此需要藉助機密的保護,主要是決策粗疏或私利糾纏,因而無法接受監督,只能濫用機密為自己打造「金鐘罩」。卅年的時光何其漫長,那是耗掉一代人的等待;屆時,遲來的真相還有什麼意義?尤其,國會的監督是民主政治極重要的制衡,當立法、司法、監察都淪為蔡英文一言堂的橡皮圖章,如今連疫苗這種公眾利益攸關的事都要以銅牆鐵壁封存卅年,逃避監督。試問,蔡英文自詡的「公開透明」,都要灌上水泥了嗎?

陳時中追打柯文哲的大巨蛋案時,聲稱所有歷史資料都須公開透明;若以此反求諸己,他封存的文件豈不該先行解密?否則,以他不透明又不受監督的作風,首都市民選他,豈非引狼入室



【專家之眼】魂斷柬埔寨與冷漠的詐騙王國官員

◆  【專家之眼】魂斷柬埔寨與冷漠的詐騙王國官員
◆  【專家之眼】中菲仁愛礁爭議再起

◆  【專家之眼】歷史的誤會差一點讓兩岸兩度兵戎相見
◆  【專家之眼】1984:數位部狠擊文官士氣與新東廠誕生






【專家之眼】魂斷柬埔寨與冷漠的詐騙王國官員


2022-08-23 08:09  聯合報/   盧信昌/台大副教授
近日柬埔寨詐騙事件造成許多民眾人心惶惶,連日來經民代、網紅營救,陸續有人自柬返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下階層人力遷移甚少出於志願。自古征戰,勝者為王,敗軍家眷發配邊疆或充作奴隸者,有之;於大航海時期發現了新大陸,之後因為開發美洲殖民地而有的跨海販奴。於美國脫離大英帝國,取得獨立身分之後,抓捕黑人的海上載運更成為暴利行業;種種的犯行,也逐漸為歐洲文明國家共同譴責道德負擔

擊垮拿破崙帝國的滑鐵盧之役,復於1815年所召開的維也納會議上,首度確認禁止販奴國際條款大英帝國皇家海軍,此後開始在公海上對橫渡大西洋的貨輪登船檢查;陸續也在東非海岸劃設禁航區保護設置,以及海牙國際仲裁法庭1905年判決裡,徹底解決販奴法律依據審理程序

最近屢屢有國人被拐騙到柬埔寨去「淘金」,代辦、代墊出國手續和費用;事後若想脫身,就必須先付贖金或從台灣找到替死鬼做頂替;傳聞甚至包括強摘器官或做血牛等的令人髮指。年輕世代高薪所誘引和詐騙歷來有之;但這些個原本只該發生在貧窮國家第三世界的慘烈,人間煉獄一般對待,如今卻成為台灣網路熱搜中的社會新聞

外交部發言人在第一時間與某網紅的隔空交鋒,前後回應不免讓人詫異;外交部長吳釗燮於日前受訪之時,更反批柬埔寨的詐騙問題其實是「一帶一路遺毒」!對照起大批越南人在邊境逃脫外力控制冒險渡河逃回越南險象環生;看來台灣官員眼中,還是能不見為淨、好官我自為之;真的跟升斗小民悲慘世界,是了無共鳴;遑論有換位思考的任何可能了。

首先,外交是內政的延伸。吳部長說對了一半話,不能讓外交部的基層同仁受委屈;然則,台灣成為全球詐騙王國,也不是自今日始。根據外交部事件調查,認為今年年初在杜拜的跨海救援很積極;遲延、慎重也是在尊重地主國法規不得不爾。但事發至今都八個月過去了,關於國人在海外工作勞動權利與就地法律協助跨部會通報與跨國合作可都有展開作業呢

其次,台灣曾經被點名是人口販賣中繼站,一度台灣護照也成為跳機偷渡客的最愛;因此,還曾經上過美國國會人權報告書。到如今,台灣卻成為人力豬仔移植活體器官熱門來源地!今昔對比,竟有如此的劇烈反差,朝野政黨難道不該誠心面對誠意探討與分享在過往,是如何洗刷爭取和排除了被美國國會連續點名羞恥經歷呢?

再則,自民國一O六年(2017年)以迄,「新南向」的跨國布局投資計畫相關預算累計超過二百億元;但在媒體報導之初警政機關卻只能在機場舉牌勸阻。既然在當地的人脈佈建多年,總該有養兵千日的作用吧?至少,該做一番檢討的。

最後,台灣在柬埔寨開設的銀行很多家外貿協會也如願在民國一O九年(2020年)設立金邊辦事處。關於就業情報提供與犯罪集團資金監控,都是例行業務之一;一定要跟警政和檢調系統查案同步

無論是駐外機構簽發不法婚姻仲介學生打工浮濫情事官箴整飭刻不容緩。如今器官販賣通路,更已嚴重違反聯合國相關推定,如能藉此機會深入擊破醫療掮客非法手術醫院,於台灣的國際形象都有幫助。

老話一句,開大門、走正路,吳部長的發言評論如果能有事實支持;在未來又能嘉惠國人和東南亞苦命豬仔,於台灣的國際能見度,也是一大助益。











【專家之眼】中菲仁愛礁爭議再起


2022-08-23 08:00  聯合報/   宋燕輝/中華民國海洋事務與政策協會理事
菲國軍方把廢棄軍艦「馬德雷山號」拖至仁愛礁擱淺。路透



六月底,一艘屬於菲律賓漁業與水產局研究船試圖載運補給和建材等物資到一艘被菲國軍方故意擱淺南沙群島東部仁愛礁Second Thomas Shoal)上的破舊二戰坦克登陸艦馬德雷山號」(BRP Sierra Madre)。

當此船進入仁愛礁東南方12海里水域時,中共派出海警船5304號跟隨。兩船對峙兩個小時左右,相距最近的距離只有200公尺。當菲律賓研究船改變航向,往東行駛離仁愛礁約14海里,繼續開回菲國巴拉望省普林塞薩港後,中共海警船才停止跟監。

此事件發生次日,當時的菲律賓國防部長告訴媒體,菲國不會停止運補物資到「馬德雷山號」。他也表示,中共之所以阻攔,主要原因是不讓菲國修補此破舊登陸艦,讓它無法永遠擱淺坐灘。

菲律賓與中國大陸都主張擁有仁愛礁。菲律賓主要依據是此礁位於菲國專屬經濟海域與大陸礁層,因此,菲國擁有主權權利和管轄權。民國八十八年(1999年),菲律賓軍方將「馬德雷山號」到仁愛礁後,以空投和海上運送方式補給物資,也曾採取行動對此擱淺軍艦進行加固。

中共宣示擁有所有南沙島礁,並主張這些島礁有權劃定領海、專屬經濟區、以及大陸礁層,且中共在這些島礁之鄰近海域享有主權、主權權利、和管轄權。中共派遣海警船阻止菲國運送建材到此登陸艦,主要目的維護主權行使管轄權

民國一O五年(2016年)審理「南海仲裁案」的法庭在最終判斷書中認定仁愛礁是「低潮高地」(low tide elevation),因此,裁定中共無權主張領土主權。此外,由於仁愛礁坐落菲國專屬經濟海域和大陸礁層內,因此,主權權利與管轄權屬於菲律賓。但中共不接受仲裁庭之裁決。

台灣也主張擁有仁愛礁和南海相關海洋權益,但蔡政府對中菲仁愛礁爭端傾向採取「與我無關」的態度,沒有做出任何實質或象徵意義上的維權反應。儘管台灣也主張南海黃岩島民主礁領土主權但就中菲黃岩島爭端,蔡政府同樣採取「漠視不理」的「低調策略

民國一O三年(2014年)三月,中國大陸與菲律賓就運送物資到仁愛礁擱淺的軍艦一事發生嚴重衝突。北京甚至不讓菲國運送生活補給品給軍艦上之駐守菲國軍人,此迫使菲律賓採用空投方式。去年四月菲律賓電視台記者試圖前往仁愛礁採訪途中,遭中共海警船驅逐。今年四月,菲律賓派遣二艘補給船意圖登島,同樣,被中共海警船用水炮驅離。

此次中共海警船驅離菲國政府公船事件發生前幾天,一艘菲國運補船曾經成功運送生活補給物資給駐守在「馬德雷山號」上約八、九名的菲國陸戰隊人員。中共之所以放行,主要是確認該運補船上沒有載運建築材料,以及人道考量

去年二月,中共施行《海警法》。依據該法第16條規定,中共海警有權依法對在「我國管轄海域」航行、停泊、作業的外國船舶進行識別查證,判明船舶的基本信息及其航行、作業的基本情況。對有違法嫌疑的外國船舶,海警機構有權採取跟蹤監視等措施。」

依據同法第20條規定,未經中共主管機關批准,外國組織和個人在「我國管轄海域和島礁」建造建築物、構築物,以及布設各類固定或者浮動裝置的,中共海警機構有權責令其停止上述違法行為或者限期拆除;對拒不停止違法行為或者逾期不拆除的,海警機構有權予以制止或者強制拆除

第21條規定,對外國軍用船舶和用于非商業目的的外國政府船舶在「我國管轄海域」違反我國法律、法規的行為,海警機構有權採取必要的警戒和管制措施予以制止,責令其立即離開相關海域;對拒不離開並造成嚴重危害或者威脅的,海警機構有權採取強制驅離強制拖離等措施。

仁愛礁與其鄰近水域係中共海警法》所稱之「我國管轄海域和島礁」。未來,駐守在南海美濟礁、永暑礁、渚碧礁,或來自海南的中共海警船將繼續採取強硬維權行動阻止菲律賓修補、加固「馬德雷山號」軍艦的意圖。

雖然目前中共無法依據《海警法》要求菲律賓拆除或移走坐灘仁愛礁上的「馬德雷山號」,但隨著此破舊登陸艦的日漸腐蝕損壞,很快就不再適合陸戰隊駐守人員船上生活,新的菲律賓政府將被迫採取新一輪修補加固的動作,但此舉勢必遭遇中共強力阻撓。

未來,中菲仁愛礁衝突是有可能加劇。新的菲律賓小馬可士政府如何處理?此值得追蹤觀察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1:永恆的財富更值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5:跳蚤市場送愛心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4:錢財守得住嗎?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3:該喊繼母一聲媽?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2:感同身受的美德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1:永恆的財富更值錢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1:永恆的財富更值錢


2022-08-25 16:0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各位朋友,你有餘財嗎?你願意不腐餘財嗎? 示意圖(ingimage)



孔子到楚國,有漁夫送魚給他,孔子不接受。漁夫說:「天氣熱,市集遠,也賣不掉,本想丟掉,倒不如送給你這樣的君子。」孔子行了兩次大禮才接受。

聖人的禮物
弟子說:「別人要丟掉的東西,你為甚麼還要行大禮來接受呢?」 孔子說:「一個人能施捨,而不使自己多餘的財物變成廢物,他就是聖人。接受聖人的禮物,能不行大禮嗎?」

這就是「不腐餘財」的故事。甚麼是「餘財」? 甚麼是「不腐」?漁夫的魚賣不掉,吃不完,就叫餘財。家裡藏的書,有的十幾年都不曾翻過一次,放在那裡生蟲,這就是餘財。

不腐餘財
我曾經將家裡的書整理出來,有一百多箱,送給一間私立大學。他們很仔細地整理陳列,此後我更買新書送給他們,後來乾脆捐款給他們,讓學校去買他們需要的書。

有人家裡衣服太多,很多多年不穿,紀念品一大堆,多年也不曾欣賞過一次;有人郵票集了上百册,也是只收集不欣賞,有的保存欠佳,都黏在一起了;有人鑽石珠寶很多,保險箱放不下,平常不戴也不看;有人家財萬貫,用幾輩子也用不完。這些都是「餘財」,如果能夠變賣,分贈公益機構,就是不腐餘財。

吃多成病
聖經上說 : 變賣所有的,分給眾人,就能積財寶在天上,這是不腐餘財最好的方式,因為尚可為自己積財寶在天上

中國人喜歡吃,所以說民以食為天,大家常認為吃到肚裡才算賺到,結果越吃越胖,各種因肥胖而引起的疾病都來了。最後不是去減肥,就是經常跑醫院。所以吃到肚裡並非真的賺到了,更不是不腐餘財的好方法。

各位朋友,你有餘財嗎?你願意不腐餘財嗎?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2:感同身受的美德


2022-08-29 13:25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圖為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有位法官對強暴犯多輕判,理由是「食色性也」,強暴他人只是性需要所造成的衝動而已。後來他的女兒不幸被強暴了,這位法官看到女兒整天以呆滯的眼神看著天花板和牆壁,痛不欲生的樣子令全家同感屈辱、無奈、憤怒,身為法官都不能保護自己的女兒,女兒將來要怎麼辦呢?

法官感同身受
後來凡是強暴犯經過這位法官審理的,一律重判。「食色性也等風涼話,再也不講了,因為這位法官終於感同身受了。

感同身受是非常重要的觀念,可惜很多人都經常忘記,因此常會造成不必要的誤會,或刺傷別人。有次一位女記者頭一胎孩子生下來就天折,十分悲傷。我說要寫張卡片去慰問一下,另外的記者就提醒我,卡片上千萬不要用基督徒常用的「凡事謝恩」的句子。因為我從前常常跟他們講凡事謝恩道理

基督徒認為世間上的事,無論幸或不幸,都是出自神的安排,神的安排自有美意,所以凡事都要以感恩的心情接受,因此常以「凡事謝恩」來互相安慰

設身處地
但是這只能用於靈命很高的基督徒,一般人用了,常被誤解,而毫無安慰的作用。因為被安慰的人可能不是基督徒,或只是靈性較淺的基督徒,他對「凡事謝恩」應用於何種時機,跟我們的感受不同,要不要用這個句子去安慰他,必須先以對方的地位去感受一下,感受不好就不要用。

台灣有很多公益慈善機構,裡面有不少是為身心障礙者服務。這些機構的創辦人,現在的負責人或義工,很多本身是殘障者或是殘障者的父母親。因為這些人對身心障礙有刻骨銘心的痛,感同身受的感覺特別強,因而站了出來。

官員不食人間煙火
相反地,很多官員對於社會種種亂象、人民的痛苦,缺乏感同身受的經驗,所以每當災害發生時,他們千篇一律地都是震怒,追究責任,然後就不了了之。倘若官員的家人也有被強暴的經驗或有身心障礙的孩子,他們可能就會有前面那位法官的改變,或能為身心障礙者設計出一套可行福利制度來。

感同身受能改變我們的心,也能改變行為,希望大家隨時隨地都要處在感同身受的境界裡。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3:該喊繼母一聲媽?


2022-08-29 13:2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對繼母溫馨 一點,就是對父親的孝順,非但讓父親快慰,繼母也會將她所得到的溫馨反射到父親,甚至子女的身上。示意圖/ingimage



有位女孩,母親過世後,父親再娶,為此她心中很不高興,最近父親又要她們喊繼母「媽」,她十分不願意,但又怕造成心結,問我應該怎麼辦?

這類事,看小實大,弄不好確實會造成心結,說不定一輩子這件事都會卡在心中,造成許多遺憾。其實這類事,如果彼此有愛心,問題根本不會發生,發生了也很容易解決。

愛不會在傷口灑鹽
如果父親愛孩子,一定會知道子女喪母之痛,要子女喊繼母「媽」,等於在傷口灑鹽,會勾起孩子更多思母之情。父親愛孩子,斷然不會提出喊繼母「媽」的要求。繼母如果愛孩子,也不會有此想去。

孩子如果愛父親,定然會知道喊繼母一聲「媽」,會讓父親及繼母感到窩心,能讓他們生活在溫馨的日子裡,有甚麼不可為的呢?況且只不過是喊了一聲「媽」而已,即使是勉為其難的做一下,也是值得的。

應孝順在世親人
做子女的必須知道,愈是思念已過世的母親,就應該更孝順在世的父親。因為母親已將照顧父親的責任交在你們手上了。對繼母溫馨 一點,就是對父親的孝順,非但讓父親快慰,繼母也會將她所得到的溫馨反射到父親,甚至子女的身上。

愛真是個奇妙的東西,凡有它的存在,一切就會變為美好。任何窮困的家庭,只要有愛,它就是個富足的家庭。反之,如果沒有愛,即使家財萬貫,這個家也是貧窮的,因為沒有人喜歡這個家,家已經成為他們的人間地獄,每個人都想逃離它。

手中有愛可以施予
每個人手上不一定有很多錢可以給別人,但每個人手上都有許多的愛可以給別人;但奇怪的是,大家都很吝於付出這種愛。像前面喊繼母「媽」的例子一樣,例子中的相關成員,任何一位只要肯付出一 點愛,問題就可圓滿解決;反之,就弄得不可開交。

現在家庭裡,繼母難為固然是事實,但生母就好當了嗎?一樣難為。解決之道,專家可以寫成好幾本書。其實任何解決之道都離不開「愛」這個字。有人說,心中有愛就是美。只要大家肯把心中的愛多放一點出來,你會變得更美,你的家庭也會變得更溫暖。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4:錢財守得住嗎?


2022-08-30 15:00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貪財是萬惡之根。」聖經如是說。示意圖(ingimage)



會說話的錢對它的奴隸說:「你這個笨蛋,把我擺在這個爛投票上,使我變小了。」

錢的奴隸趕快應聲說:「是!是!對不起,我是笨蛋。」

做財主還是財奴
我們很多有錢的大爺,其實都不是大爺,只不過是錢的奴隸而已。因為他只知道為他的主子「錢」效命服務,使錢變大變多。他享受到擁有錢的樂趣,卻沒有享受過用錢,尤其正確用錢的樂趣。他一輩子看著錢,作錢的奴隸,他不是財主,而是典型的財奴。

財奴們想守住他們的錢財,守得住嗎?有一天眼睛一閉,錢就是別人的了,怎麼守也是守不住的。

眼睛一閉錢就是別人的
有位慈善家向一個財主募款,財主捐了一元鎳幣。慈善家離去後,坐在財主門口的大樹下,並將一塊錢丟在地上。過路的小孩想撿,但是看到慈善家眼盯著那一塊錢,都不敢撿。後來慈善家閉目養神,過路的小孩就將錢撿走了。

財主看到這一幕,很生氣的質問慈善家,為何將他捐的錢丟在地上任人撿去?慈善家說:「我這樣做只是想讓你知道一個道理:『當人眼睛睜開時,錢是你的;當你眼睛一閉時,錢就是別人的了。』今天你活著,眼睛是睜開的,千萬家財都是你的;有天你死了閉上眼睛時,再多的錢都是別人的了。」

珠寶永在人心
歐洲一個小國家的皇后很有愛心,經常施捨幫助貧民。有次一個偏遠小鎮,要蓋一所醫院,因為鎮上的人常需走幾小時的路,才能找到醫院看病。這位皇后捐了很多錢,並將自己使用的珠寶、戒指都捐了。醫院落成時,鎮民流淚向皇后致謝。皇后對她的隨從說,我捐出去的珠寶又都回來了。

皇后終有一天會辭世,但她的珠寶卻永遠存在存在人們的心裡

人生有很多道理,想通了,我們就能做錢財的主人;想不通,就只好做錢財的奴隸。遺憾的是,多數人都是想不通的人。這就是為甚麼世上財主少財奴多的原因。

貪財是萬惡之根。」聖經如是說。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135:跳蚤市場送愛心


2022-08-31 11:5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舊衣物或多餘的東西,無論是以價出售或捐贈方式加以處理,都是一種愛心的表示。示意圖(ingimage)



很多國家都有跳蚤市場,賣的都是各人家裡多餘的東西,因此東西稀奇古怪,樣式多,價錢便宜,有的只有市價的二折或一折。賣的人多非專業商人,只在家裡有多餘的東西時,偶爾賣一次。

車庫賣二手物
另在美國有所謂「車庫銷售」,就是利用家裡的車庫作為營業門面,將家裡或朋友多餘的東西,放在那裡賣,價錢也很便宜,賣的人不必到跳蚤市場或他處去擺攤,多數只有週末才有。

紐西蘭有種方式是 : 傍晚或假日時,各家將多餘的或原本要當垃圾處理的東西,放在自家門口電線桿旁邊。需要者就可以在路上逛逛,將需要的東西帶回去。

舊衣做公益
台灣一度流行回收舊衣服,各家將多餘的舊衣,交給慈善機構,,整理後送到貧窮國家作救濟。有的機構甚至在重要據點放置舊衣物回收櫃,有計劃地回收舊衣。

有些慈善機構並呼籲大家,尤其是名人捐贈衣物義賣得款作公益之用。每個人家裡都會有很多餘物,能有地方出售,得一點小錢回來,感覺滿不錯的。買的人則可花小錢買到很好的東西。舊衣服拿去救濟窮人或義賣,也是不錯的點子。

我小時就穿過外國人透過教會送來的愛心舊衣。我最記得的是一條長褲,拉鍊是銅的。當時心裡的感覺是,外國的東西果然不錯!

洗乾淨再送
最近幾年我們家也送了不少舊衣服出去,也曾捐贈慈善機構作名人服飾義賣。我們都先將衣物洗乾淨,大件的如西裝等,則送到洗衣店洗得漂漂亮亮才送出去。這很重要,送人或幫助別人,也要有基本禮貌才受人喜愛。

舊衣物或多餘的東西,無論是以價出售或捐贈方式加以處理,都是一種愛心的表示。是不腐餘財,是資源回收減少垃圾,並降低自己浪費餘財的罪惡感。

上帝就是愛,住在愛裡面,就是住在上帝裡面。」(聖經約翰一書4:16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理所不當然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78348/web/ 

◆  無腦中介法 NCC的「用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理所不當然
◆  緬懷八二三 珍惜台海和平無價
◆  挺過八二三 才有繁榮民主台灣
◆  為廣義的自殺遺族 禱告與祝福
◆  擁有高學歷 不如終身學習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理所不當然


2022-08-23 04:11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數位中介法草案引起軒然大波。記者侯永全/攝影



最近台灣人心很紛亂,因為出了許多以前不常出現的社會現象。例如:共軍進行圍島軍演,全球對台海爆發戰爭與晶片供應鏈十分恐慌;NCC強推「數位中介服務法」草案,遭各界質疑、罵聲不斷,逼得行政院急踩煞車;台灣人民遭誘騙至柬埔寨從事不法行為,數百位受害者受困柬埔寨;政治人物因為論文抄襲,引發政治凌駕學術之疑慮…。

台灣到底發生了什麼事,自詡為全球最幸福與良善的福爾摩沙,一夕間因為戰爭恐攻與價值錯亂,島內人們心中蒙上了一層不安的陰影。以前視為「理所當然」的事,似乎不再是「想當然耳」了!

社會學領域中的社會建構論學派,對此種社會現象有深入分析。社會建構理念帶領我們不再理所當然去經驗生活,而能檢視反思我們到底是帶著什麼樣的模式去定義我們和他人的生活。例如,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視很多事為「理所當然」。小朋友就是要讀書上學、大人就是要工作賺錢…。但是社會建構論學者,則邀請我們提出疑問:為什麼會有這些理所當然?這些理所當然對人類發揮了什麼作用?這些理所當然假設掩蓋或忽略誰的聲音是否應該也有理由去探索其他相反或相異觀點社會學家肯尼斯.格根提出有三大來源,形塑了這些被視為理所當然的「現實」:把我們連繫在一起的語言、日常對話的過程、我們生活其中的制度。

如何化解這些衝突與亂象?肯尼斯.格根所主張語言的結構及使用對於形塑何謂真實和良善,是可參考的解方之一。藉由人類語言和日常對話的互動過程,當人們在不同情境下的口語交談行動舉止一致時,我們就建立起做事情的正確方式,進而形成道德範疇,最後演進成為常規、制度或法律。藉助這些標準,我們定義社會群體人際互動中的各式擾亂、違規和失敗判準,同時確立何謂良善」,成為大眾接受「理所當然」的現實,以及所有行動模式違背良善情境

不過我們的言語傳統上是鑲嵌於一個更大的組織之中,這類組織才有確立現實理性和對錯權威。例如:法庭的法官有從法律角度判定對錯的權威、醫院的醫生有判定健康的權威、大學教授或科學家對特定研究領域中認定事務對錯的權威、宗教引導心靈事物的權威…。這些機構確定我們所生活社會建構

所以,維護這些機構的獨立性與不被政治力介入,就成為公民保護制度社會公平正義最重要使命管理學大師彼得.杜拉克在《社會轉型的世紀》一文中,就點出了廿一世紀必然是一個持續動盪充滿挑戰世紀政府機能及運作,將成為政治思想國家發展核心議題。而推動一個強而有力獨立自主有績效的社會部門」,來督促有效能的政治治理政府機構,則是最重要的工作。

每一位台灣人,我們都是局內人,旁觀不得!












無腦中介法 NCC的「用心」


2022-08-23 02:08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季青漫畫



儘管蘇揆出來踩煞車,NCC所提《數位中介服務法》暫緩,一位老學生仍問,為何這個草案會造成這麼大的爭議?明顯地社會輿論最不滿的還是這個法案基本用意就是在限制/管制網路言論自由,當然會讓網路新世代熱愛民主自由人士嚴正抗議

這個法案嚴重牴觸憲法對於言論自由新聞自由保障,當然會引發公憤。只是 NCC 為何要在此時提出這樣無腦與荒謬的法案呢?從 NCC 的委員結構來看,在中天換照一案上七位委員一致贊同,沒有一位委員有任何不同意見的表述。同時對於中天的換照評分表臨時改採最新通過最嚴格的標準,這份標準也只用在中天,其他電視台換照呢?一個中天案就把 NCC 已非獨立機關的事實給掀開來。那麼會在這個時候推出這樣無腦的數位中介法,不更反證七位委員絕非專業任命,而多半是政治任命

其次,中天台下架,NCC 主委毫無保留就推由公廣集團華視入主,卻沒想到華視出包累累,NCC 則完全採取雙標處理中天/華視,根本談不上公正公平。中天轉戰網路 YT 頻道,從零到一,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轉型之路,同時堅持監督政府的立場,這讓 NCC 特別「關注」,有意藉著數位中介法再來嚴審中天 YT 頻道,真的是「用心良苦」。但是此舉正暴露出 NCC 已成了政院的附隨組織,只有政黨利益選舉勝選優先考慮不惜犧牲言論自由新聞自由

再者,不少網路業者與使用者根本就反對數位中介法,連 PTT 與民進黨內一些有識之士紛覺不妥,NCC 的委員根本對於網路的發展與現況一知半解。澳洲與歐盟針對入口網站與網路平台大量使用各國媒體產製內容,不但沒有使用者付費,反而藉著網路廣告大賺其錢,分潤不公不義,重擊當地各大媒體。澳洲政府與歐盟出面去向這些跨國入口網站與平台力爭。試問若是要管理網路經營,政府與 NCC 是否應該在這些問題上用心去據理力爭,好讓國內媒體有更大的生存保障,願意投入更多心力來產製正確、有深度與有價值的報導呢?

最後,NCC 以防範假訊息、假新聞來做為數位中介法嚴管的理由。別忘了新聞真假,要靠媒體自覺與自律,還有第三方公平獨立機構傳統主流媒體原本就有嚴格自律要求,但是蔡政府為勝選縱容網軍側翼不斷散布假訊息與哏圖抹黑抹紅競爭對手,讓原本自律系統與要求幾乎破壞殆盡。NCC 以為只要一切納入管制就會一切 OK,可是從中天案看出 NCC 的立場就已經偏頗了,如何有公信力來判定新聞與訊息的真假呢?NCC 與蔡政府想用一個無腦的法案來管理網路,這不是緣木求魚嗎?這已經不只是牴觸憲法而已,更凸顯這一屆的 NCC委員失能與失智了!














緬懷八二三 珍惜台海和平無價


2022-08-23 03:58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金門金城)
1958年八二三砲戰時期,金門軍人持槍警戒。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四十七年八二三砲戰」,我尚未出生,但對我這生於斯長於斯的金門人,至少也歷經國共對峙、「單打雙不打躲防空洞年少時代。因而,這特別的日子早已烙印於心中,揮之不去。

六十四年前的今日,共軍以各型火砲向金門地區進行地毯式濫射,二個小時內連續發射了五萬餘發砲彈。在短短四十四天內共發射將近四十八萬顆砲彈創下全世界落彈密度最高紀錄。我的老家古寧頭,有一半房子全毀,四分之一半毀。戰爭殘酷無情,子彈六親不認,房子何辜,百姓又何辜。

有道是,「觀今宜鑑古,無古不成今」。即使已到廿一世紀,還是有戰爭。君不見,今年二月底開打的「俄烏戰爭」還在進行,多少的生命灰飛煙滅,徒留親人的哀號哭泣聲風中飄散。遺憾的是,人們總是忘記歷史教訓重蹈覆轍誠如杜牧阿房宮賦》所云:「秦人不暇自哀,而後人哀之;後人哀之而不鑑之,亦使後人而復哀後人也」。

八二三砲戰」,又被稱為「第二次台海危機」,六十四年過去了,當年出生的小孩,如今早已過花甲之年。兩岸關係勢隨時轉,起了不少變化。金門在民國八十一年十一月七日宣布解除戒嚴終止長達卅六年之久實驗戰地政務隨即開放觀光揭開戰地神袐面紗兩岸小三通」也自民國九十年(二○○一年)一月二日實施,自此開啟「雙門對開,雙馬先行新紀元,締造兩岸交流熱絡之盛況。若說金門由昔日反共跳板,成為今日和平試金石,亦不為過。

然而,近年兩岸官方關係陷入冰凍,僅限少數的民間交流,加上疫情阻隔,「小三通被迫停航難見曙光。特別在八月初,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後,大陸除了對台祭出經濟制裁外,更舉行封島式實彈軍演。台海關係緊張、兩岸地緣政治風險上升,被喻為繼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台海危機」後的「第四次台海危機」。高盛追蹤地緣政治風險的「海峽兩岸風險指數」急升至八十,創近年新高。不少人憂心,兩岸多年建立的互信,恐又化為夢幻泡影

兩岸關係到底何去何從?金門未來又該走向何方?不同政黨有著不同利益的考量,每個人民也有各自的想法。但身為國家領導人,要將國家帶向何處,就必須以國家長遠考慮,更必須對歷史、對子孫負責。筆者最近閱讀「梅克爾傳」亦有所感,這位從鐵幕女皃到成為歐洲母親,見證了東西德統一;執政後又以安靜及堅毅,以及科學態度治國,不僅讓德國成為歐洲經濟道德典範,更致力於歐洲的和平穩定與團結,說是當代偉大領袖亦不為過。美籍德國作家,湯瑪斯.曼曾說過:「若無法和平解決問題,戰爭只是一種懦弱的逃避」。兩岸雖然一衣帶水,但未來會不會發生戰爭,絕對有那麼一點可能,端賴兩岸領導人的一念之間。

緬懷八二三,大家應牢記「戰爭無情和平無價」;唯有兩岸以理性步向和平,才是炎黃子孫之福














挺過八二三 才有繁榮民主台灣


2022-08-23 04:00  聯合報/   許永城/中華民國八二三戰役陣亡烈士遺族勵進會秘書長(嘉義市)
金門八二三砲戰後,金門防禦工事情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四十七年(一九五八年)農曆春節過後,我空軍偵巡,發現共軍部隊調動,移往福州、廈門地區集結。政府於是徵召二十至三十歲,未曾當兵之青年入伍;經過六周的密集軍事訓練,即分發金、馬外島服役。八二三戰役前夕,金門駐軍九萬二千員;其中在台徵召新兵二萬七千員,大陸轉進官兵六萬五千員。我國防部資料顯示廈門地區共軍約為二十五萬人。

八二三當日下午五點三十分共軍發起戰爭,進行密集性砲彈攻擊,經過四十四天的對峙作戰(陸軍砲戰、海軍海戰艦砲互轟、空軍空戰戰機纏鬥)。國軍陸海空軍共計四三九位官兵陣亡,其中新兵陣亡二七二位,已婚並育有子女者二○一位(涵蓋台籍、客籍以及原住民)。

共軍傷亡不詳;但資料顯示,共軍由於輕敵、急躁以及低估國軍捍衛中華民國的決心與毅力,其官兵傷亡更為慘重,尤以海空軍為甚;若以我敵的傷亡比例推估,海軍約為一比六,空軍約為一比九

國軍重傷官兵,經過漫長的醫療診治、復健,共有一,八七○員體列肢障含雙眼失明);由於已失去謀生能力均由退輔會就養照護。另外,無辜的金門居民,因共軍砲火濫射攻擊,導致一二六人死亡,而大多數為國小以下兒童。

八二三戰役結束,粉碎毛澤東血洗台灣、解放台灣」的迷思;也斬斷蔣介石總統反攻大陸、消滅共匪」的思維。國軍則有效掌控台灣海峽制空權、制海權;令共軍不敢越雷池一步。

蔣氏父子政府在長期穩定的局面,遂傾全力拚經濟。尤以經國先生為扎根台灣,毅然投入十大經濟建設,厚植台灣經濟發展實力,政治上則逐步改革開放,造就了繁榮富足、民主自由的台灣。而這一切,在八二三戰為全民奮戰犧牲國軍官兵烈士,皆功不可沒。

現今科技發達,武器裝備日益精進;其殺傷力、破壞力以及攻擊目標之準確率,遠勝於六十四年前八二三戰役。

戰爭沒有贏家。祇有人員血腥傷亡,經濟下滑敗退,物價通膨飆漲;它更製造無數家庭的悲劇,破碎與夢滅。

烏俄戰爭,烏國境內烽火連天,處處斷垣殘壁,生靈塗炭;人民驚恐悲泣,流離失所,即為血淋的例子。

兩岸一旦不幸兵戎相向,兄弟相殘,將是一場世紀大災難;一場殘酷的大屠殺。

期盼兩岸領導人,發揮睿智、遠見以及憐憫慈悲之心;以人為本,以民為先,以蒼生福祉為念;化干戈為玉帛,造福兩岸血脈相連,同文同種百姓是幸!














為廣義的自殺遺族 禱告與祝福


2022-08-23 04:11  聯合報/   葉北辰/新北市諮商心理師公會理事(新北市)
自殺事件並沒有簡單而直接的原因。示意圖/法新社



名人自殺引發的社會關注相當高,但其實這就是一般自殺事件會引發的典型漣漪,人們會想要問「為什麼?」希望能對於事件賦予一個解釋。例如網友會評論如果當時家人不上班陪伴當事人的話,是否憾事就不會發生?或是探討該如何陪伴憂鬱症當事人?要怎麼積極就醫規律服藥?是不是把憂鬱症狀照顧好就不會自殺?

這些想法,主要是為了獲得某種心理上的控制感透過簡單線性因果關係,發生A事件是因為B,那我們移除B,事件A就不會發生了,事情似乎就在我們的掌控之內,可以增加心理的安全感。

事實上,自殺事件並沒有簡單而直接的原因只有許多危險因子保護因子具備較多的危險因子發生自殺行為的可能性越高,像是重大的生理或心理疾病、酗酒或藥物濫用、感到絕望或衝動性高、失業或財物損失、求助行為的標籤化等;保護因子則是可以相對降低自殺的風險,例如積極治療身體或心理疾病、家庭與社會人際支持、信仰的力量等。然而,無論我們再怎麼預防,自殺事件終究有可能會發生,影響活著的人們,他們就是大家常說的「自殺遺族」。

講到自殺遺族通常想到的是家屬,然而廣義自殺遺族除了自殺者的家屬外,還包括目擊者、親友/同學/同事、鄰居、照顧過世者的醫療人員等等。例如我曾經聽過自殺遺族分享,自殺者的心理師得知自殺身亡的消息,驚訝的說「怎麼會這樣,前兩次會談都還好好的」,可見這個心理師的震撼和難以接受。還有過去研究發現當媒體過度報導某個自殺事件,可能會激起模仿效應(所以世界衛生組織才會訂定媒體報導自殺事件指引,台灣的自殺防治法也有相關規範)。這些聽聞自殺消息而受到直接或間接影響的人們,都可以算是廣義自殺遺族

自殺消息引發的創傷反應、回憶與自殺者的點點滴滴、與其他親友的互動和支持、回顧自己的生命經驗等,都是自殺遺族可能經歷的心理歷程。任何一個受到這個自殺事件影響的人,可以練習以下的事情照顧自己:

第一、找一個能夠傾聽陪伴對象,說說自己對於自殺事件想法感受。身為諮商心理師,我通常會提醒家屬們要找一個讓自己有安全感,能夠接納自己各種典型或不典型悲傷反應不會太快提供建議傾聽者

第二、遺族們也可以參與相關團體,例如台灣自殺者親友遺族關懷協會,搜尋協會的臉書可以獲得有幫助的資訊(例如相關的繪本/影音或文章),也有機會參加活動/課程尋求同儕支持。

第三,自殺遺族也可以考慮心理專業協助心理師會試著協助您用適合自己的方式面對生命中的重大失落

最後,在我的臨床工作經驗之中,透過各種形式的創作或貢獻而發現意義,諸如寫作、繪畫等藝術創作、園藝、投身相關公益活動等,是失落悲傷家屬常提到療癒行動。面對自殺喪親之痛的自我重新建構過程不容易但是並非遙不可及。讓我們用自己的方式為自殺遺族們送出禱告與祝福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擁有高學歷 不如終身學習


2022-08-23 04:04  聯合報/   王伯元/李國鼎科技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有經營之神之稱的王永慶先生,僅小學畢業卻創下驚人的企業王國。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有很多人都談到有關「學問」、「學歷」與「能力」的問題,我也深有所感。

實行一千四百多年的科舉制度,是自古以來一般平民通往榮華富貴之路,所謂「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好書才能有成就的迷思,造就華人重教育、重學歷文化意識。這種思維根深柢固,縱使現在已是多元社會,大部分的人還是會看重學歷,且慣以學歷來評判一個人的學問及能力

事實上「學歷」和「學問」是兩件事。學歷高的人不代表學問好,因為學歷只是一個學習階段完成紀錄,而學問卻是無邊無境,可以終身鑽研的,所謂學海無涯。我們在學校內所學,多半是基礎理論,而很大部分的學問都是在離開學校之後,在職場、在社會、在生活、在經驗中所獲取的。一個懂得終身學習的人,比僅僅取得文憑後就原地踏步的人要更為傑出。

同樣的,「學歷」和「能力」也不成正比,學歷越高不代表越厲害,而學歷不好卻能力出眾的比比皆是。在台灣有經營之神之稱王永慶先生,僅小學畢業創下驚人企業王國,而日本經營之神本田汽車創辦人本田宗一也只有初中學歷,卻將本田帶進美國汽車名人堂。從我們身邊的親朋好友也看到,通常學歷只會對初入社會找第一份工作時有些影響,但其後大家更在意的會是個人在職場上的表現、口碑及評價。因此在我看來學歷的價值在於不斷累積的學問,而不是在於那張薄薄的文憑。沒有學問做為後盾的學歷,即使再顯赫,終究會褪盡光芒

華人也還有另一個迷思,那就是有了某項專業的學歷或學問,或有了特殊的成就,就彷彿高人一等成為了萬事通,可以插足於任何事。事實上這樣的人是一位專才,專業上值得尊敬,但術業有專攻,對於其他領域他可能就沒那麼瞭解,如果越俎代庖,甚至認為自己可以去領導那個領域的專業,不但影響了自己的價值,更會引發混亂,徒然製造問題。在我們周遭像這樣的人並不罕見,但大多數的人都習以為常,或許要破除這樣的迷思需要大家的自覺,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官大不代表學問大。

最後我必須要強調「終身學習非常重要,不管身處於任何行業,知識都是日新月異變化飛快的;即便離開學校,也應該透過各種管道充實自己,才能跟上時代的腳步。因此企業及國家可以透過各種補助及獎勵,鼓勵大家持續增能繼續進修,這樣對於整體人才層次提升將有絕對幫助,也能從而強化台灣的競爭力為未來奠定堅實基礎



林中斌/懾戰:共軍導彈威懾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懾戰:共軍導彈威懾
◆  廖元豪/莫讓數位中介法成為言論東廠







林中斌/懾戰:共軍導彈威懾


2022-08-23 03:53  聯合報/   林中斌(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出版新書《框外天地》)
美軍航空母艦雷根號結束三個多月部署,已返回日本母港橫須賀海軍基地。(美聯社)



八月二日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女士訪台,次日離去。

八月三日傍晚,北京宣布將在四至七日「進行重要軍事演訓實彈射擊」,並劃定圍繞台灣六個禁航區及禁飛區。

八月四日共軍向台灣北、東、南方海域發射十一枚東風導彈。日本防衛省次日報導有五枚落入日本專屬經濟區,其中四枚在下午三時多飛越台灣上空。

至八月七日為止,在海峽活動的共機達一百廿多架次,在周邊活動的共軍艦艇達十四艘次。根據美國前外交官和「民主防衛基金會」學者 Craig Singlton 八月十六日 Foreign Policy 專文:共軍演習是「毫無瑕疵的軍事奇觀(spectacle)和戰略及戰術的傑作」。但是最令人矚目應是前所未有的導彈運用方式

觀察家多認為這大規模演練共軍攻台預習。美軍專家深信近年台海將爆發戰爭。

其實,以上場景的描寫早在十九年前已出現在共軍的構想:「向敵國發射導彈…使…飛行彈道掠過敵重要城市等戰略目標上空…(著落在)某一公海海域…」。來源是趙錫君主編懾戰:導彈威懾縱橫談》(北京國防大學出版社二○○三年八月第一版)頁一九二。

趙錫君曾任共軍第二炮兵副司令(民國八十五年(一九九六年)十一月至民國九十二年(○三年))。之前在民國八十四/八十五年(九五/九六年)台海飛彈危機時任二炮參謀長(民國八十二年至八十五年(一九九三年至九六年)十一月)。民國八十四年(九五年)因為他規畫當時對台飛彈演習受肯定而晉升為中將

八月五日美國白宮發言人柯比譴責中國對台的軍演,並表示隨後幾周「美軍將要在台海執行例行的海空穿越,『雷根號』航母打擊群將留守在附近更久些」。八月六日,原來已北上至日本東南海面的雷根號航母打擊群轉向台海航行。但十九日,雷根號已北上返回日本橫須賀港,進行維修。

同日,在台海活動有共艦六艘次、共機十七架次,八架次越過中線。這是台海新常態嗎?北京稱台海為領海。法理多爭議,事實已既成?

美國航母戰鬥群通過台海前兩次的是民國八十五年(九六年)獨立號及尼米茲號,及民國九十六年(○七年)小鷹號這次雷根號錯過機會

懾戰》另一場景將應在另艘美航母戰鬥群嗎?「向侵入己方領海的敵航母戰鬥群附近的翼側或前方發射導彈…使敵心理受到震撼而撤離己方領海。」

懾戰》點出實施威懾打擊應把握的關鍵環節是:「確保精確打擊,防止誤傷…科學選擇發射時機…與國際外交鬥爭相統一…對敵目標勿造成任何實質性破壞…選擇高精度導彈…防止直接擊中敵航空母艦…給敵授之以柄,造成後續威懾的被動…威懾方必須…見好就收。」

更值得注意的是《懾戰首頁趙錫君序言標題:「『不戰而屈人之兵』是威懾戰略理論根源核心思想」。

綜合以上觀察,呈上淺見:

●十九年後的今日,共軍飛彈威懾規畫比之前劇本應更細密、武器更精準、演練更成熟。

●裴洛西訪台為北京提供藉口或「科學選擇發射時機」以實施準備已久方案

●共軍反應強但不會擦槍走火。

●北京將「見好就收」,謀求與美協商。

●台灣將免於戰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