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6869/web/
.聯合報社論/難道要放棄摩托車來支持深澳電廠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白白被擺了一道
.經濟日報社論/突破經貿困境 要靠「四新」
經濟日報社論/突破經貿困境 要靠「四新」
2018-05-17 02:09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儘管我國近來出口、產值、就業、薪資等數據仍有不錯表現,全球經濟局勢快速變遷所造成的衝擊仍不能小覷。特別是此次美國川普政府所發動的貿易戰,恐非興之所至的意氣政策,若對全球經貿帶來長久、結構性的影響,我們當然也必須有長久、結構性的對策。
綜觀近來我國對於美國啟動貿易保護措施的因應,多還是傳統、暫時性的思維與措施,例如,為了爭取鋼鋁產品輸美的關稅豁免,政府開始「檢視」產品中的「含中成分」。這種個案式、針對個別產業或產品的因應政策,目前仍是因應主流,但這種方式欠缺對美國政府思維的全盤深入理解與分析,隨著美國政府不斷提出新的貿易保護品項,我國恐流於窮於應付的窘境。在此期間,我國也曾為了呼應美國對於中興通訊的限制出口政策,公告了限制對中興通訊的供應,只是此項措施先是未能清楚說明考量依據,後又搖擺放寬,令人莫衷一是,甚至衍生「該站在哪一邊」的問題。
根據過去一段時間以來的經驗,我國無論對中國大陸的深度經貿連結或是對美國最終市場的依賴,都已證明存在若干風險。強權一旦思維與作為改變,利基往往快速變為危機,偏偏我國的產業結構、生產模式,甚至若干政策思維,常是趨於慣性而難以調整。長此以往,我國的經濟表現是否仍能維持亮眼,值得擔憂。
美中貿易摩擦不只是經貿利益的爭奪,即使不考慮政治博弈,也涉及美國長期經濟霸權的維持。因此,中國大陸不會是美國唯一關切的對象,事實也證明如此。美國深知其霸權失落的要因之一是中國崛起,且是藉美國智慧財產與投資之力崛起,美國自須拿起公平貿易的大旗來扭轉局面。
美國的目的既在重新塑造霸權,我們也就必須在這樣的脈絡下因應。美國已很明顯欲打造製造業大國,力圖減少自中國大陸與其他國家的進口,因此,我們一來必須檢討過去三角貿易模式是否還具有可持續性,二來也須檢討過去高度依賴製造業出口美國的模式還有多少利益可圖。這是最起碼該做的事。
全球經濟局勢快速變遷還不只美國啟動公平貿易一端,中國大陸正在啟動新一波的供給側結構改革,也將帶來既深且鉅的影響。供給側改革已由先前的「打產能」進化到改善經濟結構,強調轉型升級,打造「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等「四新」、具高品質、高附加價值特色的企業,富士康互聯網工業(FII)獲快速通過上市審核即是顯例。除了供給側改革外,中國大陸也如火如荼地發展內需服務業,企圖降低對外貿的過度依賴,因此,儘管中國大陸仍受美中貿易摩擦之苦,卻正在透過產業轉型升級、發展內需服務業尋求解脫之道。如果政策得以成功,中國大陸所受到的美國衝擊或許比我國還輕。過去我國與中國大陸經貿深度連結,卻也愈來愈具競爭性,即使沒有美國啟動的貿易戰,我們也應深自警惕,尋找突圍之道。
我們並非沒有相關產業與貿易政策。為了產業升級轉型,政府正大力推動5+2產業創新計畫;為了經貿突圍,政府也積極啟動新南向政策。如果這些政策有效,我們當然也可降低來自美中強權的經貿威脅;只是何謂「有效」,必須明確定義。我們認為,產業創新不應是單純定義在投資的增加、產值或出口額的提高,而應採取類似中國大陸一般,具體訂定、揭示諸如「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之類的目標,並且應該有測度是否成功達到高品質、高附加價值成果的績效指標。事實上,舊技術、舊產業、舊業態、舊模式正是我國經濟前行的隱憂,若不能加以突破,則疲於因應經濟強權事小,走不出發展困境、無法擺脫眾所關切的低薪魔咒才是嚴重大事。
聯合報黑白集/柯文哲白白被擺了一道
2018-05-17 00:16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北市長柯文哲。 記者王騰毅/攝影
民進黨決定啟動徵召,自提台北市長參選人,不再禮讓柯文哲。好笑的是,柯文哲日前才打躬作揖向民進黨輸誠,為「兩岸一家親」之說道歉,又說不會參加二○二○大選;如此作足姿態,但雙方的合作機會仍然泡湯,只能說柯文哲白白被民進黨擺了一道。
聰明如柯文哲,竟也會上這種惡當,只能說他低估了對手的智商。換個角度看,民進黨的連環計招招笑裡藏刀,也讓人防不勝防。柯文哲一直以為,白綠之間多少是「盟友」關係,對方既然出了題,自己如實答題交卷就可以得分,換得合作。誰料,民進黨的算盤卻是:等你表完態、輸完誠,身價一落千丈,再來個順手拋棄,讓你跌到萬劫不復。
民進黨決定和柯文哲分手,最主要原因,應該是近日各媒體民調不約而同顯示柯文哲的人氣已落後國民黨的丁守中。既然合作無法確保勝算,不如自推人選,一則不致違逆黨內基層民意,二則可發揮「母雞帶小雞」的效應。問題就在,目前檯面上的姚文智或呂秀蓮皆難謂蜀中大將,所以只能指望「徵召」,等待天降奇兵。
柯文哲可能至今還不知道自己為何被民進黨拋棄,原因其實不是他「狂」到難以忍受,而是他拋棄了自己最重要的「白色」政治資本,輕率向綠營屈膝靠攏。丟掉自己的「制衡」角色後,他也就失去了價值。
現在,問題也丟回了民進黨桌上:在大剌剌的「徵召」令旗下,將填上誰的名字?
聯合報社論/難道要放棄摩托車來支持深澳電廠
2018-05-17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深澳電廠舊址及周遭地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總統府秘書長陳菊在政論節目向新北市開砲,指新北市的摩托車有二一八萬輛,廢氣汙染絕對超過深澳電廠的排放。蔡政府用這種方式來捍衛深澳電廠,令人感到不可思議。以陳菊的邏輯,難道那兩百多萬個摩托車騎士都應該放棄自己的交通工具,來支持民進黨在深澳興建燃煤電廠?
陳菊究竟以何身分發表這種言論,也很讓人困惑。就在前一夜,才傳出她答應出任民進黨新北市長參選人蘇貞昌的競選總部主委;次日她就大剌剌地拿摩托車數為由,強調深澳電廠興建的必要性。如此,不僅把黨政不分推到極致,也顯示了民進黨的大膽鴨霸無底線。
問題是,如此逆著民意風向硬幹,真有助於拉抬蘇貞昌的選情嗎?再說,陳菊曾任十一年市長的高雄市,機車數量同樣高達兩百萬輛,又是什麼光榮數字?事實上,新北人口足足比高雄多了一百廿萬人,陳菊拿機車數來嗆新北,根本就挑錯重點。再說,深澳電廠的空汙將遠及北台灣六、七個縣市,蔡政府不回應民眾的集體焦慮,卻把問題攪成選戰刀槍彈藥來發射,未免太算計。
深澳電廠興建計畫引發北台灣各縣市的抗議,環保署環評會議日前以幾近全然不信任的附帶補件決議,裁定深澳電廠「走完環評程序」。「走完程序」是否等同環評過關,無人能解;但全案留下太多的環評疑點,就算強行動工興建,未來也恐將步上核四廠完工卻無法運轉的後塵。
深澳電廠環評爭議大致可分三個部分:其一,是老廠拆除重建的陸域部分,這部分的問題較小。其二,是在海域增建的部分爭議頗多,新增運煤港對海域的影響先前未做調查,可能破壞當地生態及珊瑚礁,但相關資料卻近乎空白,經濟部和台電在環評會上一直在搪塞。其三,是空汙擴散的部分,新北委託中興大學教授莊秉潔所做的模擬評估,其汙染值是台電所做評估的三倍以上,且以宜蘭桃園受害最為嚴重。這點,政府卻始終提不出有助消除疑慮的說明,經濟部和台電一直以開發單位的立場強勢凌壓環評,毫不掩飾。
除此之外,專長地質、考古的專家也在環評會上提出幾項提醒。例如,一八六七年基隆曾發生大海嘯,影響及於瑞芳番仔澳、深澳海域及陸域;而這兩區海域的彎岬、內灣地形對海嘯有加乘及擴張效應,增加致災能力,但經濟部的簡報對此卻隻字未提。
進一步看,大氣及地形環境的不利因素,也讓深澳電廠對周遭地區——尤其台北市的空汙影響加劇,經濟部也未提。專家指出,深澳電廠緊鄰基隆河谷,運轉後的空汙必然循較低的河道灌進台北市,這是地質學上有名的「河谷效應」。台北盆地的東北角因基隆河的缺口,風速升級,深澳電廠空汙勢必因擠壓、加速,產生「直灌」台北盆地的效應。簡言之,深澳電廠點火後,空汙經由基隆河谷直送台北,更將循大漢溪谷直上石門水庫集水區,甚至到達台北盆地邊緣的新竹高海拔山區。這些遭深澳空汙波及的區域,居民無論騎不騎機車,都難逃其殃。
台灣北部特有的風場環境,冬季四個月的東北季風會沿著地形缺口往陸地灌,基隆河谷正是主要通道之一。影響所及,深澳電廠的空汙將產生「快遞」台北盆地的效應,並外溢波及新北、基隆。即使四月以後改吹東風,越過東北角的風會循地形左後轉彎,直灌基隆河谷,強闖台北盆地。深澳電廠是易於輸送空汙的位址,環評不能毫無考量。
深澳電廠「走完程序」是一回事,但諸多懸疑沒有解決則是另一回事,包括空汙、海嘯、風場等重大變動因子,政府仍必須清楚交代。如果蔡政府擺明不顧民意就是要硬建,就如陳菊說出那種指鹿為馬的話,那麼,民眾就只能用選票來阻止這場噩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