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25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379/web/

◆  聯合報黑白集/宣傳不能當飯吃
◆  聯合報社論/部桃事件是政治防疫的代價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關係維持現狀的關鍵因素


2021-01-25 01: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路透)


美國總統拜登就任後簽署了多項行政命令,且有多項是扭轉前任政府的政策方向,各界不免臆測新政府的中國政策是否也會改弦易轍,好使緊繃已久的美中關係得以趨緩。但目前看來,拜登將會優先處理國內近乎失控的疫情;重返國際社群、重拾美國的世界主導地位,並彌合選舉造成的族群撕裂,是以新政府的對中政策暫時不會改變,但兩強相爭的格局仍在。更具體地說,在貿易戰方面,新政府應不會重燃關稅戰;科技面將持續爭奪在 5G、量子運算、AI 等領域的領導地位;金融面則力促中國持續開放;在地緣政治上,將重回多邊主義結合盟友對中國施壓。市場研判,短時間美中關係保持現狀的可能性較大,川普時代政策走向尾部風險的機率將大幅降低。

然而,與美中關係變化切身相關的在中國之美國企業,又是怎麼看待新政府的中國政策呢?上海美僑商會於去年美國大選後對其會員企業進行調查,結果有高達 56.6% 的企業預期關稅、進出口限額等措施將不會繼續加重,有約 28.2% 甚至認為貿易限制將減輕,亦即共有約 84.7% 的企業認為美中貿易戰不會繼續升溫,頂多維持現狀或往降溫的方向發展。

同時,有高達 82.4% 的企業表示,未來三年內不會將中國的產能撤離。這項數據顯示,早前不少專家認為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將促使企業將供應鏈撤出中國的論點顯已失真。拜登上任後,在中國的美企對供應鏈轉移之所以沒有急迫性,一來是預期美中兩國不會有更進一步的貿易障礙發生;二來是疫情重創全球經濟,使總體需求降溫,讓企業沒有增加資本支出的壓力;三來是中國經濟活動快速自疫情中復原,又令美企體認到相較以防萬一的轉移供應鏈,能夠及時生產顯得更為重要,並認為中國完整的供應鏈所帶來的效益與其持續高漲的工資相抵,仍舊是利大於弊。所以,對在中國的美國企業而言,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中國仍然是其重要的生產基地,美國企業並沒有撤離中國的急迫需求與打算。

但奇怪的是,儘管調查顯示在中國的美企多正向看待未來的美中關係,其在中國的投資卻沒有更積極,有高達 53.2% 的企業表示在拜登執政後,未來在中國的投資計畫不會有所改變,亦即企業對增加長期性投資活動的意願並不高。何以如此?主要還是與美國企業依然認為美中貿易衝突難以根本去除有關。調查指出,在所有可能影響企業全球營運的事件中,有高達 72.4% 的企業擔憂美中貿易戰的不確定性。

有別於美企對中國市場及產能的青睞,過去四年,在川普主義強烈形塑下,美國民眾的反中情緒高漲,去年10月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 Center的調查指出,美國民眾對中國反感的比例已升至74%,創下歷史新高。另一份由 Hinrich Foundation 於選後進行的民調顯示,有高達 49% 的選民指出貿易戰議題影響了他們的投票傾向,且在針對未來四年的政策優先度如擴大關稅、重新談判貿易協定等議題),也受到約 60% 的選民支持。這意味著,即便拜登政府有意緩和對中關係,但恐怕得不到國內民意的普遍支持。

要言之,在中國的美企與美國民眾對未來對中政策看法呈現兩極分布,企業期待也預期對中政策有所緩和,美國民眾則不主張讓貿易戰降溫,有些甚至希望能強化對中國的貿易制裁。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拜登所屬的民主黨在參眾兩院具有優勢,代表其將取得完全執政,但面對延燒的疫情及分裂的美國社會,穩定內政將是拜登上任後最優先的任務,恐將無暇顧及錯綜複雜的美中關係,特別是在貿易政策上,拜登也不太可能違抗多數民意,這些都將使各界難在短時間內看到美中貿易關係真正趨向緩和。










聯合報社論/部桃事件是政治防疫的代價


2021-01-25 02: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部立桃園醫院失守,疫情向社區蔓延。記者曾原信/攝影


部立桃園醫院失守,疫情向社區蔓延,號稱超前部署的指揮中心,還在追著病毒跑。面對抗疫以來最大規模的感染事件,蔡政府除了團結大內宣,更發動朝野攻防,政治口水不斷,反讓國人恐慌。防疫模範生何以會遭新冠病毒偷襲成功,值得深思。尤其,政治化問題重挫指揮中心公信力,加上萊豬事件後,蔡政府政治凌駕專業的作為不得民心;此時加深政治操作,只怕部桃之後還有其他城池失陷。

台灣防疫有成是蔡政府引以為傲的政績,也是川普時代聯美抗中路線的一大舞台,因而成了不容批評的「聖域」。但就算是舉世無雙的福地,久不自我清理,也難免蒙塵積弊。直白地說,當防疫指揮官成了政客,就愈看不清病毒蹤跡

長榮機師染疫,打破本土零確診時,指揮中心公然藍綠雙標,隱蔽資訊指揮官陳時中態度驕慢政治盛氣凌駕專業,專家建言被棄之不顧。此外,機組人員違反規範,顯示民間防疫態度鬆懈,是一大警訊;但主事者當成個案,無意檢討。對照部桃事件,陳時中更嚴重雙標,不容外人議論;府院黨還加碼圍剿質疑的前衛生署長楊志良,全然無視部桃感染控制機制早已失靈,致錯失第一時間防堵擴散。

衛福部歡慶防疫一周年時,對部桃兵臨城下而無知覺。若非爆發醫護群聚感染,民眾不會知道此地是防疫最前線,人員物力強撐已久,根本無法依照標準程序運作此景,正是部下功勞歸上司,上司錯誤是下屬責任的寫照試問境外移入確診者與日俱增,部桃負荷沉重,指揮中心可曾協助增補調度?部桃失守後,其他處境類似的醫院是否已疏散超載任務,或如陳時中所言,「看到敵人再開槍」?

蔡政府把防疫視為「政治紅利」,除增添總統國際聲望,也為陳其邁在高雄助勢,更運作陳時中參選。台灣防疫製造政治明星,卻不見政府趁零確診的空檔加速優化後備。在令人遺憾的部桃失守現場裡,我們看到所謂的篩檢能量、隔離檢疫、感控管理,乃至疫苗採購等防線一再出現破綻,政府大話被病毒攻破

而可議的是,政府卻一再狡猾地將問題轉移成人民間的矛盾。明明輿論探討醫院群聚感染的成因,府院黨卻扭曲成政治口水,貌似凜然地高喊「不該譴責醫護」;明明國防部率先發布「避桃令」,總統卻指責藍營地方首長敵意歧視,利用政治力壓制外界對桃園疫情的質疑

總統怎不想想,疫情初起時,是誰在國門前架起第一道歧視高牆,召喚側翼對台商和小明們進行人權迫害?當時政府說,對少數人特殊處遇,是為確保整體醫療資源無虞;現在部桃卻因資源不足、管理不善而失守,成為民眾迴避之地。如此諷刺的對比,令人悲憤,台商陸配、前線醫護都是不當政策受害者執政者還大言不慚

政府一手高呼國人團結,一手縱容側翼出征異議,政治對立升高,連醫衛專業人士都噤若寒蟬。坐享防疫光環的高官們,以醫護人員良心為盾,把輿論之矛導向在野黨;再加上疫苗採購事件遭政治干預,以致施打遙遙無期。政府如此無能諉過,民眾如何安心

疫情正在擴大,蔡政府處理手段卻和萊豬案如出一轍,重政治而輕專業。本應秉持專業的指揮中心,如今卻淪為府院政治攻防的堡壘,殊不知以政治踐踏專業、以民粹打壓異議,將瓦解醫護與人民的團結自律,讓病毒趁虛而入。政治化的指揮中心對上分裂猜忌的社會,才是台灣防疫最大的風險











聯合報黑白集/宣傳不能當飯吃


2021-01-25 02:4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桃機第三航廈資格標去年終於審查完成,預計28日選出優勝廠商,未料出現重大瑕疵。圖為三航廈工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擅長文宣,蔡政府把宣傳戰玩到爐火純青,把側翼網軍練成機器戰警,在野黨往往只能被追著打。問題是,徒有犀利漂亮的文宣攻勢,蔡政府的行政表現追得上宣傳嗎?這是一個大問號。

在部桃感染事件吸引所有目光之時,另一個被忽略的桃園議題,是桃園機場第三航廈招標再度告吹。四年來三航廈四度招標,前三次都因難度高經費少而無人問津;第四次好不容易有兩個團隊投標,最後卻因為評選委員常岐德的名字出現在某投標團隊名單中,引發「球員兼裁判」爭議,必須廢標。

一個造價千億元的大案子,決標過程卻發生這種「低級錯誤」,行政力疏鬆到什麼地步,不難想像。常岐德是政府標案的評審常客,這次在重大案件中未謹守角色界線,難辭其咎。但從另一個角度看,桃機公司承辦國家機場的重大建設,先前因無法承建航廈原設計難度已傳為笑柄,如今第四度招標還出現這種行政性失誤,航廈要何年才能完工?

蔡政府的行政力,如果跟它的宣傳力一樣強就好了。開放萊豬風波連連,基本上是行政能力不足判斷失準所致;部桃感染事件不斷擴大,則是指揮中心大意失荊州。宣傳不能當飯吃,政府要贏得民心,最終是要靠才德與專業。否則,一個航廈四度流標,顏面何在?

【專家之眼】美中表面緊張 實際相互摸底

◆  【專家之眼】美中表面緊張 實際相互摸底






【專家之眼】美中表面緊張 實際相互摸底


2021-01-25 08:51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美國國務院23日發表對台灣政策聲明。圖為候任國務卿布林肯19日出席參院聽證會。路透


從美國候任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汀與財政部長葉倫在聯邦參議院的證辭來看,美國幾乎在爭奪全球領導、國際組織、自貿體、防疫、氣候、貿易、科技每一個領域都以中國大陸為主要對手,似乎水火不容。惟實際上,雙方正透過各自的管道喊話、放話與傳話,以達到知己知彼的目的

布林肯在參院外委會指出,美國在爭取世界領導權方面義無反顧,並強調美國在所有領域都會「勝過中國」,固然是回應大陸外長王毅所提「中美兩國什麼議題都可談」的呼籲,但也有為北京定規矩與畫紅線的意味。

王毅提出「美國不得干涉台港藏疆事務」的要求,也許只是想試探一下美國的底線。布林肯既然強調美國將在人權、民主等普世價值議題挺身而出,北京自然聞弦歌而知雅意

從奧斯汀在參院軍委會的證辭,北京應察覺出拜登新政府的對台軍售與對台國防政策應會比川普政府來得消極。

未來數月,五角大廈是否出動機艦到台海周邊巡弋,或許可讓北京知道下一步該如何做。

葉倫在參院財委會的證辭,無疑會讓北京更進一步確定自己在拜登新政府心目的地位遠遠超過其他國家。

葉倫並進一步證實,美台暫時不會簽署「雙邊貿易協議」(BTA)的主因就是不想影響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的執行。

台灣國安高層列舉布林肯、白宮國安顧問蘇利文與印太協調總監坎伯都是熟人而深信台美關係將步步高升。殊不知,大陸學者也說這些美國官員和他們也都是舊識和老朋友。儘管兩岸的美國朋友不免重疊,但因兩岸實力對比懸殊,也就影響到利益交換的優先順序。

中國駐美大使館 23 日否認「華爾街日報」有關楊潔箎即將訪美的報導。但是,北京愈是否認中央外事工作委員會辦公室主任楊潔箎訪美的報導,楊潔箎就愈有可能訪美,並於美方洽談中國領導人習近平訪美或邀請拜登訪陸的相關事宜。

拜登總統提名的官員刻意在參院相關委員會「淡化」或「冷處理」台灣議題的做法不免啟人疑竇,美中關係表面緊張,是否正反映他們正「明修棧道,暗渡陳倉」,甚至相互進行國是訪問也不是不可能之事。


【重磅快評】阿中「察納雅言」印證和平封院的決策模式

◆  【重磅快評】阿中「察納雅言」印證和平封院的決策模式
◆  【重磅快評】蘇貞昌出來面對 別躲在陳時中背後誤事
◆  【重磅快評】桃園防疫五千人居家隔離是大砲打小鳥?







【重磅快評】阿中「察納雅言」印證和平封院的決策模式


2021-01-25 18:12  聯合報 /   主筆室
當年和平醫院封院是在行政院召開記者會宣布,當時的北市衛生局長邱淑媞(右)在會議結束後與衛生署長涂醒哲(左)短暫握手後分別離去。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針對當年ARS疫情,台北市政府與當時行政院副院長林信義(左三)開會討論相關事宜,衛生署長涂醒哲也在場。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擴大,疫情吃緊,綠媒及網軍卻仍勤帶風向,藉打台北市衛生局前局長邱淑媞,卻劍指前總統馬英九,意在為蔡政府處理部桃危機喪失先機轉移焦點;只是斷章取義的伎倆經不起檢驗,綠媒如果真的明察秋毫,怎不問問陳時中既然察納雅言,為何不理會桃園市長鄭文燦3天前提出從嚴居家隔離的建議,以致落得昨晚得緊急宣布擴大隔離五千人的局面?                

在眾專家噤口之際,邱淑媞未識時務,居然羅列指揮中心四大錯誤,防疫只剩下馬屁精、大內宣,並說當年 SARS 爆發時,民進黨政府作了封院決策,導致和平醫院裡員工及民眾感染、死亡;綠媒及網軍怎能按捺得住,砲火猛烈還擊,還拿出當年衛生署的公文,聲稱有重大發現,指當年提出封院的人就是時任台北市長的前總統馬英九。

所謂的重大發現是來自民國 92 年(2003年)6月12日台北市政府提出「台北市立和平醫院處理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事件調查報告」,報告第11頁寫道:「四月二十四日市長早餐會報指示,比照九二一大地震及納莉風災規模,提升 SARS 處理層級為市級,成立跨局處 SARS 災害緊急應變中心,由歐副市長擔任召集人,全市府總動員共同對抗 SARS,並指示最遲在下午宣布封院進行全面管制,請衛生局與院長儘速進行規劃」。

就這麼一段文字,綠媒就企圖把封院的決策責任全部推給當時的台北市政府,但是同一頁的報告中,接著也寫道:「四月二十四日上午至行政院參加研商台北市立和平醫院醫護人員感染 SARS 因應措施會議,獲致和平醫院暫時關閉,全面管制』、『和平醫院所有病人集中治療員工全數召回集中隔離院內人員家屬  居家隔離等多項決議」。

顯見,封院決策並非台北市政府說了算,當時民進黨執政的中央政府當然也有份,馬辦也提出說明,四月二十四日晨間會議時討論到將對和平醫院採取管制措施。會議結束後,市府即收到衛生署發來最速件公文,要求北市衛生局立即成立接管小組進駐和平醫院,全面管制人員進出;同日上午,行政院並邀集衛生署及北市府召開緊急會議,會中達成暫時關閉和平醫院的共識,並召開記者會共同宣布台北市和平醫院封院。

很清楚,「中央下令,地方執行」就是當時和平醫院封院的決策過程,一如現在由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負責新冠肺炎防疫決策一樣,像和平醫院封院這種重大決策,並非地方政府可單獨決定。

馬辦還原事實經過,綠營及側翼網當然不會就此埋單,但是從這次部桃醫院事件看來,決策模式確實就是「中央下令,地方執行」,縱使桃園市長鄭文燦是民進黨明日之星,甚至有直達天聽的能耐,但防疫決策還是得聽指揮官陳時中的,否則也不會發生陳時中未採納鄭文燦 72 小前就提議從嚴居家隔離這種事。

陳時中今天意有所指稱,現在來比較先見之明或後知後覺都沒有意義,他也用「察納雅言,有則改之,無則勉之」為自己緩頰,但不管他怎麼說,顯然,防疫決策最終還是中央說了算,今天部桃醫院如此,當年和平醫院封院決策更是大事,又怎麼可能讓地方政府拍板決定,舉輕以明重,綠媒及民進黨側翼真的可以「稍歇」了。












【重磅快評】蘇貞昌出來面對 別躲在陳時中背後誤事


2021-01-25 14:29  聯合報 /   主筆室
行政院長蘇貞昌21日在桃園市長鄭文燦(左)陪同下出席桃園市防疫醫院聯防會議,他大聲疾呼「今天我們都是桃園人,全國同胞力挺桃園」。記者余承翰/攝影


部桃醫院疫情擴散,指揮中心緊急擴大隔離人數,高達五千人,這項決策將全院改列紅區,推翻四小時前的指令。指揮官陳時中坦言,新增案件感染源不明,事態緊急,「沒時間等了」。

戰情告急,本來指揮中心可提前四小時宣布,卻要等行政院長召開防疫會議,才能下令增援重兵,擴大戰場。半個月以來,外界高度關注指揮中心「慢半拍」、「追著病毒跑」的窘況,原來「升高事態」的令旗不在阿中手上,要等總統、院長點頭拍板。

兩週內,疫情從醫護情侶的社區感染,驟然擴大成醫院群聚,延燒到社區,事實早已證明指揮中心對案情研判嚴重失誤。陳時中承認一開始匡列範圍不夠廣,此話沒說清楚的是:指揮中心完全沒考慮到院內群聚感染的可能,以及感染除了人傳人,還有環境污染的劇本。連來犯病毒都令指揮中心意外,無症狀即可傳染,擴散速度加快。

種種意外,令人質疑為何指揮中心故步自封,堅持原有的因應程序及標準,無法及早改變作戰策略?看到蘇貞昌開防疫會議,才知陳時中沒有實權,無法依據專業判斷事態,調度資源接戰。他的接戰守則只有一套,遇上前所未有的嚴重戰事,得等上級指令才能變換戰術與隊型。偏偏府院坐視桃園疫情延燒,毫無政爭時快狠準的勁道。

說穿了,若第一時間針對部桃擴大隔離及篩檢,雖有助降低病毒進入社區的可能,但立即的政治效應卻會挫傷蔡蘇體制「防疫有成」的光環,這就是陳時中一再強調「看到敵人再開槍」之因。難怪蘇揆挨到不明感染案例爆發社區群聚感染風險,部桃污染程度難再以三色燈號粉飾太平,才召開防疫會議,宣布升高事態。

蘇揆的防疫會議,對照過去兩週府院黨作為,簡直是後知後覺。綠營上下除競相寫信、PO臉書,鼓動側翼網軍出征異議,就是沒人出聲逆時中,提醒指揮中心防患未然。病毒在部桃肆虐,執政團隊卻率網軍在打十八年前的和平醫院口水戰;披白袍的黨工一馬當先,將吹哨的楊志良、邱淑媞人格謀殺打倒在地,然後指揮中心依楊、邱二人哨聲提示,奔向戰場。這是什麼有為政府才會出現的荒謬行徑?

在順時中、相信政府相信黨的主旋律下,政治正確已防礙指揮中心專家的視野與行動魄力。關注疫情的民眾也發現,除了少數公衛學者、曾參與防疫工作的醫師,專注在感染科的專家幾乎已緘默無聲;大敵當前,守望哨的寧靜,令人恐懼。

府院高層既然不肯下放權力,就由蘇揆承擔指揮官的政治責任,將防疫決策還給專業人士,別再躲在神壇後當影武者,拖累防疫作戰的效率。










【重磅快評】桃園防疫五千人居家隔離是大砲打小鳥?


2021-01-25 10:49  聯合報 /   主筆室
部立桃園醫院群聚感染再添兩名確診者,全院均列為紅區,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晚宣佈對五千位已出院、陪病者、同住者實施高強度居家隔離。記者曾原信/攝影


桃園醫院新冠肺炎群聚感染的擴大趨勢,讓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很緊張,昨天宣佈對五千位已出院、陪病者、同住者實施高強度居家隔離;命令一發出,桃園市府雖然表達全力配合,但增加的業務負荷確實人仰馬翻;執行五千居家隔離者的禁足令,光是電話關懷、送餐…,就讓人頭皮發麻。

台灣首見的高強度、大量居家隔離者,起因是最新兩位桃醫確診者出院九天後才確診,這九天打球、餐敘,接觸過多少人兩位確診者很難講得清楚。指揮中心的術語是「感染源不明」,這情節當然該做疫調,查清這段期間確診者的生活足跡;但指揮中心說「不能等感染源查清楚」才應對,問題是這樣張大網的超前部署,作用可能是拿大砲打小鳥?最糟的是大砲打小鳥也得先看到鳥,桃園的巨量居家隔離,可是從沒見過鳥蹤。

疫調當然重要,除了盡量透明,更重要是精確、精準;指揮中心最近公佈一起疫調,竟然指確診者足跡到豆漿店花三小時喝豆漿,這樣的疫調讓大家搖頭,喝豆漿怎麼可能花三小時?指揮中心的解釋「寬列,是為提醒國人警覺」,不解釋還好,一解釋等於說之前不透明的疫調問題更多。

桃園初傳新冠可能爆發群聚感染時,國軍及周圍五縣市傳發出「避桃令」,在綠營巨頭聯手曉以大義,綠委再操作成藍綠對抗,避桃令風波算是降溫,但民眾有避桃的心理並不意外;綠營大頭「台灣是一體的」的道德勸說顯得蒼白無力,缺少防疫、公共衛生常識。

對照新冠疫情一年來的發展,世衛組織(WHO)在去年二、三月疫情迅速升溫時,卯足勁苦勸各國不要封閉、不要隔離,指流行疫病是全球性戰爭,必需全球通力合作,才能壓制病毒擴散,具體作為是醫療器材、資源支援、醫學知識互通,資訊傳遞更是重要;隔離策略非但沒用,反造成防疫網破口。

台灣是一體的」綠營大官的道德勸說其實等於沒說。試想,桃園若真爆發群聚感染,加護病房空床缺乏,周圍縣市當然要支援,這時的避桃令超出民眾道德認知,只會引起反感。綠營大官請以具體例證支持公衛防疫論述,讓民眾即使怕染疫,也會有理性、前瞻應對。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清純、正直、美麗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1379/web/

◆  美台丕變 小心反中傷台
◆  拜登新政府 應重讀艾森豪忠告
◆  難易兩極化 考學測如賭大家樂?
◆  學測重概念 應學思並重
◆  國際快篩風 台灣沒說不的權利
◆  讓學生安心 須速完善考招新制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清純、正直、美麗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清純、正直、美麗


2021-01-25 04:49  聯合報 /   林一平(作者為交大資工系終身講座教授、科技部前代理部長)
天海祐希。林一平繪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天海祐希中野祐里)拿下《日刊大眾》「令人嚮往的美魔女排行榜」第三名,被形容為「美人」。天海祐希就讀於寶塚音樂學校,之後加入寶塚歌劇團。「清純、正直、美麗是寶塚的校訓。正面解讀,血腥、暴力、色情等違背「清正美」校訓的劇作不會出現在寶塚的舞台上。只有合乎女性觀眾審美情趣的劇作,才能賣出好票房。早期寶塚的觀眾幾乎都是女性,男性觀眾大多是陪女伴來看戲。
寶塚歌劇團都是女演員,男性角色「男役」由女演員反串。天海祐希是寶塚最年輕的主演男役。日本有女觀眾太入戲,愛上天海祐希。她的魅力吸引許多狂熱的女粉絲,甚至寫信給她,說:「請讓我為你生個孩子吧!」可見天海祐希對早期女性觀眾有洗腦性的影響,已到達出神入化的境界。

天海祐希在如日中天時退出寶塚歌劇團,之後寫給寶塚後輩幾句話:「不要成為別人的複製品,不要被他人影響,不要束縛自己局限在一個角落裡,因為世界不只一個價值觀,生活的方式不是只有一種,路是非常寬廣的。」

退團後天海祐希進入演藝界,一開始並不順暢,而終於重新建立聲譽。她主演的電視劇,一直秉持「清正美」的特質。就「清」而言,例如《女王的營養午餐》,天海祐希飾演的米其林三星主廚星野光子,一直存著清純善良的赤子之心做料理,因此美味的創新菜單不斷讓客人驚豔。一心陷害星野光子的對手,廚藝總是略遜一籌,並非技不如人,而是心不如人,「清」之力量大矣。

就「正」而言,很多電視劇將占人便宜看成「聰明」,把奸巧看成「能力強」,成為劇情賣點。而天海祐希的角色大都行為正直,不做奸巧之事。例如在《女王的教室》,她扮演著敢於將真實的世界教給學生的正直老師阿久津。劇中探討一個議題:「學校是否應該給學生營造出一座美麗的伊甸園,等到他們進入社會後才發現學校和社會有著巨大的差距」。我完全認同劇中的阿久津老師,讓學生趁早體認現實的殘酷。

身為教授,我也希望能像阿久津一般正直誠實,不討好阿諛學生,而是告訴學生社會的真相,變成「牆壁」,以擋住學生去路的方式訓練他們。如果學生們無法以自己的力量去跨越這道「牆壁」的話,他日就無法跨越社會上真正的壁壘了。

由天海祐希扮演的角色,我們看到,清純、正直的人,呈現的氣質最美麗。










讓學生安心 須速完善考招新制


2021-01-25 04:48  聯合報 /   溫順德/高中校長(台中市)
末代大學學測落幕,明年考招新制上路。本報資料照片


末代大學學測落幕,明年考招新制上路,然考招相關配套,各方意見迄今仍難達成共識,考生憂心忡忡,相關單位應正視。

先就入學時程來說,初步規畫,打頭陣的繁星推薦,從三月延至四月;個人申請二階甄試,則延到五至六月;而指考仍維持七月初舉行。上述考招時程調整,雖能讓高三下學習完整,然個人申請放榜後,還得統一分發作業,指考亦需報名時間,七月初欲辦理指考,沒有任何緩衝餘地,執行上大有問題。繁星若訂四月上旬,申請改為五月中旬,指考則維持七月初,應是較為妥適安排。

再就考科設計看,學測只考六科,明年數學則分兩卷,較前增加一科;指考改為分科測驗,國英兩科不再加考,數乙也被排除在外,考科十科減為七科。然學測評量目標在基本核心能力,分科測驗則在進階學科能力,兩者方向截然不同,若以減緩壓力為由,剔除國英數乙三科,恐悖離制度初衷。目前指考分發校系,採計國英兩科最多,學測國英失常,尚能透過指考翻盤,明年分科測驗不考,豈非喪失補救機會?日昨大學主管會議,研商數乙納入考科,國英是否重回考場,當局須一併考量。

另就成績計算言,未來分科測驗,各科為四十五級分,如採計國英兩科,將學測成績乘三倍,並與分科測驗加總,即為考生成績總和,不唯扭曲評量本質,更違背科學原理。各科原始得分轉為標準化分數前,即評定級距化分數,已是第一重扭曲;又將國英級分乘三轉為四十五級分制,且與分科成績合計,不啻是第二重扭曲,考生分發入學成績如何反映學習潛質?回歸百分制計分,才符合評量公平性。

考招新制上路在即,部分內容尚未定調,配套未盡周延,考生如何安心準備?企盼盡速完善相關配套,及早定調公告。












國際快篩風 台灣沒說不的權利


2021-01-25 04:46  聯合報 /   陳立業/大學教授(台北市)
荷蘭政府此項邊境強化管制,須提供班機起飛前四小時內「快篩檢測」報告,預期將在歐盟各國產生骨牌效應,新冠肺炎快篩趨勢已不可擋。圖為示意圖。路透


隨著新冠肺炎變種病毒擴散速度加快、加重,疫情蔓延狀況急轉直下,連向來著稱模範生的我國都難以倖免置身事外。基此,近來各國邊境防疫措施瞬息萬變,航空業除須面臨客運「等無人」的窘境外,接續面對嚴峻疫情下他國防疫措施強化,恐須政府正視與協助,尤其衛福部堅不可破的快篩檢測防線。

首先,近期友人不得已因公須前往荷蘭,據悉該國政府已宣布自一月廿三日零時起入境機組人員及旅客,除須依過往規定提供班機起飛前七十二小時內核酸檢測報告外,另須提供班機起飛前四小時內「快篩檢測」報告。荷蘭政府此項邊境強化管制的第一槍,預期將在歐盟各國產生骨牌效應,新冠肺炎快篩趨勢已不可擋。

另轉換至太平洋另一邊以往採佛系疫情管理的北美,在加拿大於一月七日起宣布所有入境人員均須提出三日內核酸檢測報告後,極為意外的是美國政府在一周後也跟進同步實施。雖疫情已在當地失控,但至少在邊境管理已見其亡羊補牢,猶如看到世界疫情止步的一線生機!

回到國內,各方不斷爭論是否要「普篩」及「快篩」,實際上國內已有廠商以及醫療院所長期研發及成熟穩定的測試,有別於先前抗原檢測須採驗血液,據悉已可做到利用唾液檢測之技術,惟尚待政府首肯及認證。如「快篩」能廣泛應用,不只國境大門適用,全國各醫療院所更可縮短一至兩天掌握病患疫情,阻絕任何可能的「疫外」蔓延,降低風險。

此刻,前線的醫護人員正在奮力向可怕的病毒作戰,我們的航空產業面對疫情帶來的挑戰,除因整體防疫措施成本大幅提高外,諸多航空空勤組員亦犧牲自由,貢獻維繫基本運輸的需求。如果政府能夠審慎正視「快篩」的優勢,去化原先專業考量之劣勢,在這股快篩風即將於國際吹起之際,勢必將隨疫情升溫之速度,成為各國邊境防疫配套作為之一,而台灣也沒有向「快篩」說不的權利!











學測重概念 應學思並重


2021-01-25 04:38  聯合報 /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大學入學考試中心。記者潘乃欣/攝影


升學考試後,試題的命題方向、取材和難易度、鑑別度等,都是媒體報導與教師討論的焦點,受訪者言人人殊,仁智互見。

試題難易度鑑別度屬於評量的統計專有名詞,有其定義,必須閱卷讀卡,依據全體考生答題情況而解讀,了解全體考生的答對率、高分群考生答對率及低分群考生答對率後,藉此知道試題的難易度和鑑別度。這些名詞的背後有其科學依據和客觀論述,屬於理性討論範疇,並非僅讀過題目後即能說明難易度與鑑別度,更難以從受訪考生和老師的評論判斷難易。

升學考試的命題涉及課綱內容和大考中心公告的測驗說明,也因教師對課綱的認知和解讀不同,因此考後對試題的評論會因切入觀點而有爭議。筆者對升學命題的感慨是「看似平凡最奇絕,成如容易卻艱辛」,儘管大考中心邀聘的命題小組絞盡腦汁命題,討論再討論,修題再修題,加上闈內審題的研究員和高中老師雞蛋裡挑骨頭,也難臻於完美。對題目解讀不同,原因之一是題目和選項敘述的嚴謹度,命題語句造成解讀差異,以及教師對課綱內容解釋範疇的歧異。

舉例說,今年學測自然科物理試題有關「電子通過雙狹縫的亮暗紋」的討論,此為量子現象德布羅意物質波理論,學測命題範圍的課綱內容說明介紹現象和意義,但不用深入討論,此留待高三選修物理再探討其數學關係式和影響因素等,因此學測命題內容即受限制,須謹慎斟酌選項設計文句。雖然部分教師講授高一量子現象物質波,可能補充更深入的討論,包含電子的物質波波長受粒子質量速率影響,但並非所有老師皆會提及,因受限於教學時間而僅能簡要介紹。這也是目前高中教學的困境之一。

其他因命題語句而可能引起「正確答案」的討論,如「哪些過程中涉及到力學能的能量轉換」,語句也會造成考生閱讀理解的差異,影響判斷的答案。這樣的命題語句最好能改成「涉及力學能的動能與位能轉換」,題目更明確,應該比較不會造成考生不同的解讀和猶豫。

部分高中教師認為今年學測物理試題計算量多,也是仁智互見。筆者認為題目符合大考中心公告的測驗說明,以基本概念為命題核心,看似需要計算,但皆以概念為先,例如討論物體自高處落下的空氣阻力因素影響終端速度,是概念引導判斷,細繩拉動物體的摩擦力和張力討論亦然,皆以物理概念分析,並非強調複雜計算。筆者建議教學時應引導學生建立和釐清概念,學思並重,才是重點;設計能建立概念和釐清迷思的題目,則是命題評量的方向。











難易兩極化 考學測如賭大家樂?


2021-01-25 04:34  聯合報 /   姚怡然/航運界(新北市)
學測落幕了,卻引發今年整體考題偏難的爭議,以數學科來說,今年是舊課綱史上最難。本報資料照片


舊課綱末代學測已落幕了,每次大考後,總是幾家歡樂幾家愁,但相信今年的學測考生,能夠笑得出來的實在不多,因為科科難度大幅提升,尤其數學,大部分考生用「爆難」或「刁鑽」來形容。高中老師、補教業、全教總及全中教等也認為數學是一○二課綱實施以來最難一次,除頂尖學子外,幾乎無鑑別度。不僅影響高中數學教學甚鉅,也打擊社會組考生、中低程度學生及資源不豐的偏鄉學生,讓學生無所適從,甚至乾脆放棄數學,更與十二年國教所強調的「讓學生有帶著走的數學能力」背道而馳。

考前網上學子就流傳「今年數學一定偏難,因為去年考題太簡單沒有鑑別度,主任下台負責,考題難一點主任不用下台」,果真今年科科偏難(社會除外),而數學更是難中之最。補教業預估各標會降三至五級分,頂標只有十一級分,前標只有八級分、均標更只剩五級分。

換句話說,命題者完全不了解高中教學現況,沒有考慮到考試的對象是十幾萬十八歲的學生而非數學家,他們除了數學外,還有其他科目要準備,更沒考慮到考場的壓力及中低程度的考生,嚴重澆滅他們對數學的一點熱忱。

我們不否認,一份再難的考題,對頂尖族群影響不大,因為每個領域總有天才。但當一份全國性、涉及十幾萬考生的考題時,出題就必須審慎,必須考量各個程度的學生,必須考量「大學入學學科能力測驗」的目的,是在「鑑定學生是否具有進入大學的基本常識」,而非選拔頂尖數學家。一旦題目除了頂尖者能夠解答,而其餘學生一片哀號時,顯然,這份考題已經失去它的價值與意義。

更令人無法接受的是成立卅餘年的大考中心,舉辦過百餘場全國性的大考(學測、指考、統測),竟無法維持考題的鑑別度,更沒有記取去年的前車之鑑,對考題把關,來個大鐘擺,從極易到極難,這豈不是拿學測當兒戲?拿十幾萬莘莘學子的未來當玩笑嗎?考學測如賭大家樂,全憑運氣,大考中心監督不周,實難辭其咎。

明年的考試制度與課綱都將有所變革,期望大考中心能發揮功效,有效鑑別命題,一方面滿足大學端選材需求,一方面引導高中端正常教學,同時鼓勵學生不要放棄,這才對得起全國莘莘學子。









拜登新政府 應重讀艾森豪忠告


2021-01-25 04:30  聯合報 /   戴瑞明/全球和平志工(台北市)
美國前總統艾森豪(右)與蔣中正。本報資料照片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譽滿當時美國文壇的幽默大師林語堂,根據他長期觀察美國的心得,說了三句令人省思的話他說:「軍人多的地方,沒有和平;警察多的地方,沒有自由;律師多的地方,沒有正義。」這正是當時美國社會的寫照

二戰期間,美國是同盟國的兵工廠」,也是全球軍力最強大的國家,先後於民國 34 年(一九四五年)五月八日協助歐洲盟邦擊敗德國,結束歐戰;並以原子彈轟炸日本的長崎、廣島,於同年八月十五日迫使日本無條件投降,結束了太平洋戰爭,雄風不可一世。

二戰後美蘇冷戰,民國 39 年(一九五○年)六月二十五日爆發了北韓侵犯南韓的韓戰。麥克阿瑟元帥主張擴大韓戰,遏阻共黨擴張,轟炸中國的東北。但曾任歐洲盟軍統帥,領導諾曼第登陸戰的艾森豪元帥卻是個大大的例外,他是一位重視外交、愛好和平的職業軍人。

民國 42 年(一九五三年)一月二十日,艾森豪將軍就任美國第三十四任總統。上任半年就促成朝鮮半島的停戰協議,確定以卅八度線為界的南北韓分治迄今。艾森豪總統在任八年,儘管美蘇兩大集團冷戰,它並未大幅增加國防預算,擴充軍備,反而技巧地運用核子嚇阻力量,重用杜勒斯國務卿推動全球聯防的外交政策,有效阻止蘇共擴張,達到圍堵目標

民國 50 年(一九六一年)一月十七日,艾森豪總統於卸任前三天,向全美民眾發表了一篇與眾不同的告別演說,透過電視強調美國對世界和平繁榮與人類幸福的責任,誠盼他的繼任者們首先要對美國軍工業集團」(Military-Industrial Complex)的發展提高警覺,不可任其過度膨脹,貽害美國後代子孫;他也提醒另一次世界核子大戰可能會毀滅人類文明,呼籲核子大國應該裁減軍備;世界各國應真心誠意學習相互包容歧異,透過外交手段,解決爭端,維護世界和平,而不要訴諸武力。艾森豪總統一再祈願世界各國應共同努力追求具有正義的和平此一偉大目標,並願以平民身分全力支持,真是一位熱愛和平的偉大軍人!

遺憾的是,艾森豪總統六十年前向他繼任者們所提的忠告,未能受到應有重視,任由軍工業集團不斷擴充膨脹,以至當今美國社會無形中受到相關利益集團的綁架,不僅國會無法通過法律限制槍枝的自由買賣,導致每年近十二萬無辜民眾槍傷死亡。在國外,也藉口推銷美式民主人權,在世界各地製造「顏色花朵革命」及「阿拉伯之春」之類反抗運動,趁機推銷美國軍火,名列世界第一。根據美國國防部統計,民國 109 年(二○二○年)核准出售一千七百五十億美元的武器予外國。川普四年任內,向台灣出售近新台幣四千億的武器裝備。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長酈英傑自詡他使台灣成為美國對外軍售的第一大客戶。美國政府一方面公開支持台海兩岸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另方面卻以軍售阻礙雙方和解,製造台海緊張情勢,令人費解!

為了美國內部的團結與穩定,以及世界的和平與繁榮,拜登新政府的部會首長,尤其是國安首長與國務卿應該好好研讀六十年前艾森豪總統的告別演說,及時適度節制軍工業集團的發展,重新啟動以和解為重心的外交,領導世界邁向共榮互利的和平世界。










美台丕變 小心反中傷台


2021-01-25 04:27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新北市)
美國國務院23日發表對台灣政策聲明。圖為候任國務卿布林肯19日出席參院聽證會。路透


從美國候位國務卿布林肯、國防部長奧斯丁與財政部長葉倫的提名聽證會證詞,再看看北京對拜登新政府軟硬兼施的喊話與做法,實在很難想像美國在對華政策上會給台灣什麼好臉色看。

值得注意的是,在美國有意無意之間「冷處理」台灣議題的同時,中國大陸對台灣的施壓卻愈來愈大,蔡英文政府如果對國際政治夠敏銳的話,應會感到不寒而慄。

布林肯一連數天在聯邦參院外委會的證詞顯示,美國有意在國際上確保領導地位、團結盟國、為普世價值挺身而出、改變大陸不公平貿易行為。表面上似乎是處處衝著北京,但大陸很快就會看出那些只是拜登新政府的威脅語言,美國真正的意圖是要和北京展開談判

當參議員要求布林肯表明美國對台安全承諾時,他的答覆「那項承諾是美國的跨黨派承諾」,可能會讓蔡英文政府聽起來很舒服,但卻失之於空洞。雖然他說美國會幫助台灣參加不需要主權身分為基礎的國際組織,但卻完全未提具體方案,形同空談。在問及若是北京武力犯台,美國會做何反應時,他的簡單回應「那是個錯誤」更是令人失望,好像完全不干美國的事一樣。

不過,連多數國人視為挺我最力的川普都透過管道逼迫我國外交部長吳釗燮公開表示,若與中國發生衝突,台灣不會依靠美國干預;我國怎能對拜登新政府有太多期待?同樣地,奧斯丁在參院軍委會的證詞說,美國會協助台灣防衛自己,聽來也像是應付參議員質詢而已。

對於中共軍機闖入我國西南空域,拜登上任後國務院首次表示,希望大陸不要對台施壓。川普任內,五角大廈還三不五時派機艦到台海附近巡弋,拜登新政府若改弦易轍或大幅降低頻率應很快就可看出。

從葉倫在參院財委會的證詞更可確定,儘管蔡英文為了「舔美」不顧國人健康開放進口萊豬,卻未從川普政府得到應有的回饋。事後蔡政府才得知時任美國貿易代表賴海哲擔心影響到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定的實施,才對美台雙邊貿易協定喊卡。葉倫更表明拜登新政府為確保美中第一階段貿易協議能順利執行,才放話在疫情與經濟沒穩定之前,美國不會簽訂任何自貿協定。

光這幾點就可看出,中國大陸對美國的重要性遠遠大於台灣。國際上講究的是實力利益交換,蔡政府若老是沉迷於「聯美抗中」或「依美反中」的大夢,恐怕那一天美中進行利益交換,以台灣為祭品。

蘇蘅/川普操控媒體下的民主斷裂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川普操控媒體下的民主斷裂






蘇蘅/川普操控媒體下的民主斷裂


2021-01-25 04:26  聯合報 /   蘇蘅(作者蘇蘅為政大兼任教授)
前美國總統川普。 法新社


川普走了,留下的破壞罄竹難書。他以「假新聞」為名,肆意謾罵批評政府政策的媒體,摧毀媒體提供理性思辨的理念。對新聞自由的惡劣影響將揮之不去。

去年疫情剛爆發,媒體一片責難,川普指名攻擊 CNN 和以嘲諷政治聞名的 MSDNC 是低級假新聞、故意製造恐慌。更罵記者「只會傷害這個國家」。

他鼓動右翼媒體福斯新聞和 Brietbart.com 製播片面消息這些意識形態媒體,只要極端,不要客觀,成功分化民眾對媒體選邊站皮優研究中心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調查發現,共和黨支持者只有一成四相信主流媒體,但民國 91 年(二○○二年)曾有一半共和黨選民信任主流媒體。成功削弱主流媒體影響力

川普眼中,媒體是人民公敵,說謊、腐敗、人渣和低級假新聞製造者。川普心知肚明媒體是監督政府的要角,但就是不爽記者總說他一無是處。

何以知道他用「假新聞」破壞媒體信譽?川普曾接受 CBS 主播史塔爾專訪,說自己「猛烈抨擊新聞,貶低並抹黑記者」,「這樣就沒人相信關於我的負面報導」;還懷念以往「我還是商人時,和媒體關係都不錯」。但此言差矣,因為他忘記如今是執政者,媒體不監督批判當權者,難道要淪為為執政者搖旗吶喊嗎

怎樣對付媒體呢?根據保護記者委員會CPJ的調查,川普行政團體連對媒體的羞辱都沆瀣一氣,白宮高層、內閣部長及川系國會盟友,構成攻擊媒體的「聯合陣線」。被政治化的司法部加強追查政府匿名消息來源,動輒以起訴威脅;海關暨邊境保護局對出入邊境採訪的記者「大查水表」,橫加訊問,查看筆電,有時還鎖定特定記者,祕密監視行動。

民國 106 年(二○一七年)他甚至以吊照威脅 NBC,因為 NBC 報導川普在五角大廈對國安團隊說「想把核武存量提升到十倍」,被前國務卿提勒森斥為「白痴」。紐時、華郵等跟進,他怒斥為「編造新聞」,且推文質疑 NBC 擁有執照的適合性。

不過美國 FCC 官員是有脊梁、不討好當權者的。主席帕伊,「FCC 無權為了某些特別的新聞報導而吊照」,他絕對支持憲法第一修正案,不會因為媒體內容吊銷新聞台執照

川普最愛罵媒體「假新聞」,根本是「做賊喊捉賊」,自己才是假新聞製造中心。華郵統計,川普就任前三年,一共製造一六,二四一則假訊息

網媒能讓川普繞過主流媒體,直接訴諸支持者。去年他的團隊利用演算法、AI 和機器學習,迎合選民,散播投其所好的訊息。在社媒世界,他為所欲為,毫無顧忌,編織了「後真實」`世界。

四年來,記者感受巨大壓力。CNN 白宮記者通行證突然被沒收,告到聯邦法院才平反。在川普煽動下,遭網民恐嚇的記者也不少。政治記者艾比菲莉普和父母都被肉搜,連照片和住址都公諸網路,網民更不時攻擊她的報導。連福斯電視記者也說,川普支持者常靠近她罵她爛記者;不勝其擾。

民國 104-108 年(二○一五到一九年)間,川普曾用一,九○○條推文攻擊記者,幾乎每天一則在罵記者,其中四百條推文鎖定特定卅家新聞媒體的一百多名記者。主流媒體幾乎都接過炸彈威脅,CNN 紐約辦公室還有人闖入放炸彈,還好及時被捕。

其實很多統治者心裡都這樣想,而且也這樣做,只是沒像川普敢公開講出來,還是令人瞠目結舌。

拜登誓言翻轉威脅新聞自由的逆流拜登發言人莎琪向媒體承諾未來將帶來真相與透明」,並表示「對於媒體的自由與獨立角色深感敬意」。不過被掏空的媒體信任,恐需數年才能真正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