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111/web/◆ 聯合報黑白集/疫苗有什麼怕見光?
◆ 聯合報社論/前瞻花二千多億治水,卻換得供五停二
◆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五缺 政府要積極作為
經濟日報社論/解決五缺 政府要積極作為
2021-03-25 01:1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記者黃仲裕/攝影
台灣因擁有產業聚落優勢與市場投資商機,吸引國內外企業持續加碼投資,在台發展先進製造、前瞻技術研發與創新應用,進而成為支持台灣產業發展,推升經濟成長的重要驅動力。雖然吸引外資維持高動能,但是政府在積極招商之餘,也應正視基本的「五缺」問題,近年來不但沒有舒緩,反而更加惡化。若無法解決,將成為台灣吸引外資最大的瓶頸。
前行政院長賴清德很重視五缺問題,定期親自主持改善投資環境追蹤會議,也確實有具體進展,外人投資稍有起色,但近年來政府改組,五缺問題再度浮上檯面,尤其面臨史上最大乾旱,各地水情吃緊,缺水竟成投資的最大障礙,政府的不作為再度成為經濟發展的絆腳石。
在民國 105 年(2016年)以前,台灣每年約吸引40~50億美元外人投資,而後政府進行法制變革,以及推動產業創新計畫下,在民國 105 年(2016年)吸引外人投資達到113億美元,為金融海嘯後的歷史高點。在美中貿易衝突升高,許多在中國大陸外商調整生產布局,台灣亦成為外商考慮的投資選項,民國 107、108 年(2018年及2019年)外人來台投資金額均超過110億美元。民國 109 年(2020年)全球在新冠肺炎疫情衝擊下,對外投資大幅縮水,衰退幅度超過六成。但台灣由於防疫表現佳,展現產業的韌性與實力,外資仍積極前進台灣,吸引約 92 億美元的外資。
美中科技戰及 5G、AI 等新科技發展推升半導體的重要性,而台灣又扮演重要角色,吸引許多供應鏈關聯廠商來台或擴大在台投資。其次,在環境建置、風場開發與產業鏈逐步完善下,綠能產業亦成為近年外商投資台灣另一重點領域。
缺乏足夠電力、水源、土地、勞動力和人才等「五缺」問題,最早由全國工業總會的民國 104 年(2015年)白皮書所提出,而後不斷在國內及外國商會白皮書中被提及。特別是美國及歐洲商會的白皮書中,外商對於台灣五缺問題的關切,似乎已高過對於經貿制度改革的需求。
電力可說是五缺中最嚴重的問題,民國 106 年(2017年) 815全台大停電,外資企業記憶猶新;而後也持續發生跳電,更是雪上加霜。雖然跳電停電已不常發生,但供電情況仍然吃緊;政府必須對用電大戶採用差別性累進電價來強迫其節電,以化解缺電風險。
最近電力問題又更為嚴重,國內企業搶購綠電,以及興建中油天然氣第三接收站(三接)所衍生藻礁公投爭議。經貿首長也承認若配套措施不到位,台灣民國 114 年(2025)非核家園「以綠能取代核電,以天然氣取代燃煤發電」的能源政策將無法落實。事實上企業所關心的並非仰賴何種電力來源,而是能有一穩定、充足以及合理價位的電力,並非僅是在及格邊緣打轉的供電系統。
除了電力問題外,最近也出現供水瓶頸的問題。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大旱災,在已經限制農業及民生用水下,工業用水仍不足,甚至還引發科學園區鑿井取水的荒謬問題。此次水荒凸顯台灣是多雨缺水國,要靠天吃飯的窘境。
目前夏季未至,但水電供應情況已相當嚴峻;特別是政府招商引資的一些重點產業,例如半導體及資料處理中心,又都是屬於高耗能產業。由此所衍生的新需求,未來如何走出缺水缺電的陰影,對台灣是一重大挑戰。
在新冠肺炎衝擊下,有效建構韌性供應鏈成為產業關注焦點,台灣具備安全、可信任及產業聚落完整等優勢,可以吸引外商來台布局。但是除了電力及水源問題外,土地、勞動力及人才問題也未見明顯改善,而侵蝕到台灣的優勢。例如最近即有美國媒體關心台灣乾旱影響晶片生產,而危及全球半導體供應鏈的問題。政府除了藉此展現科技產業在世界舉足輕重地位外,未來更必須以務實政策,來化解五缺投資環節的盲點。
聯合報黑白集/疫苗有什麼怕見光?
2021-03-25 02:34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圖/指揮中心提供
立法院要成立「疫苗調閱小組」,藍推綠擋吵翻天,光程序問題就鬧了五天,昨天總算定案。疫苗是全民關注的議題,民進黨百般阻擋,到底裡頭有什麼見不得光的醜事?
民進黨一向標榜政府資訊要公開透明,但遇上疫苗卻遮遮掩掩,不免讓人起疑。它越是想要遮掩,越顯得其中有鬼,民眾越想探究到底。調閱小組由跨黨派立委執行是適合的,有弊端就要揭發,有害蟲就該揪出,但不能害國家買不到疫苗。
目前受到關注的疫苗議題有五:第一,東洋先前談妥引進輝瑞疫苗,到底為什麼破局?第二,其間有沒有政治人物,如外界傳聞甚深的吳姓立委或其他人介入?第三,疫苗採購的決策權,是在總統府、行政院或指揮中心?第四,我們對外採購的疫苗價格各是多少,未來採購的國產疫苗又設定每劑幾元?第五,陳時中口中許諾的各色疫苗,多少是已簽約付款,多少只是嘴上說說?
陳時中酸說,成立調閱小組對現狀沒有幫助,如果「買貴了」,反悔也來不及。這話邏輯不通:成立調閱小組又不是為了促進採購,而是為了解我國採購遲緩的癥結所在,一則避免再犯,二則揪出誤國誤民的干預者。
若沒什麼見不得人的內情,政府部門就不必怕調查。就像如果是坦蕩蕩的論文,早點公布更能釋疑。
聯合報社論/前瞻花二千多億治水,卻換得供五停二
2021-03-25 02:33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以「水環境建設」之名,大手筆編列了二五○七億元經費,要達到台灣「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的目標。五年過去,今天台灣還陷入臨渴掘井的窘境。 聯合報系資料照 記者黃仲裕/攝影
由於缺水日益嚴重,旱災中央應變中心昨天開會,作出台中、苗栗「供五停二」的決定。經濟部長王美花提醒民眾,「要做最壞的準備」;原因是,眼前看不到乾旱紓解的跡象。颱風不來,雨水不至,主要是天候因素所致。但蔡政府八年八千八百億元的「前瞻建設」,編列了二千多億元打造「水環境」;投入這麼多公帑,人民迎來的卻是「供五停二」的苦旱,錢都花到哪裡去了?
這是個令人笑不出來的問題。治水是台灣長期面對的議題,時旱時澇,執政者不斷砸錢整治,許多問題卻始終不曾解決。扁政府時代因水患嚴重,曾提出「八年八百億」的治水計畫,後來不斷追加暴增至一,一六○億元。其中,台南、高雄、嘉義都獲得上百億治水經費,卻依然遇大雨則淹,成效讓人失望。其間,還發生經濟部次長侯和雄及河川局官員涉貪遭判重刑事件,原因在工程經費龐大,易遭覬覦和濫用。
蔡政府雄心更大,以「水環境建設」之名,大手筆編列了二,五○七億元經費,要達到台灣「不缺水、不淹水、喝好水」的目標。在「不缺水、喝好水」方面,政府將透過興建生態水庫、清淤、再生水、佈建聯通管、伏流水開發等工程措施創造水源,增加常態供水及備援供水。這些計畫看起來洋洋灑灑,包山包海;但五年過去,如果「水環境」建設成效良好,今天台灣還會陷入這種臨渴掘井的窘境嗎?
根據經濟部的報告,截至二月底止,前瞻的「水環境」計畫中,目前進度最快的是水環境「亮點」,預計完成八十八處,已完成六十多處,達成率七二%。其次是親水空間的營造,預計打造四二○公頃,已完成兩百多公頃,達成率六二%。此外,對無自來水地區的供水,預計增加九・二萬戶,完成三萬多戶,達成率卅五%。至於要開發伏流水、佈建聯通管等增加備援調度供水的計畫,每天預計增加七七六萬噸,僅達成十五%。
由上述統計可知,投注二千五百多億的前瞻水環境計畫,政府其實把大量經費和心力花在「打造親水空間」上,用來創造自己的施政「亮點」。這些親水環境的打造,當然不能一口否定說是浪費;但對照當前西部各地四處枯乾的景象,恐怕是在決策上畫錯重點,弄錯了施政優先順序。尤其,在苦旱之中,許多「親水空間」露出的只是大片水泥和土石,豈非反諷之至?
經濟部在水環境建設網站上發出豪語,宣稱若再發生民國 104 年(二○一五年)的大旱,經前瞻建設改善,應可避免進入「第三階段限水」。但目前經濟部推動的「供五停二」,就是第三階段限水,災難未減,前瞻的大話被自己攻破。唯一值得肯定的,是一月底完工的「桃園新竹備援管線工程」,石門水庫可藉此管線支援新竹地區用水,從每日的七・八萬噸提升為廿萬噸,稍稍舒緩新竹缺水之渴。
但別忘了,竹科缺水影響許多科技廠的正常運作,是驚動國際的國安議題。說穿了,石門水庫的挹注,對需水孔急的科技大廠而言,其實只是杯水車薪,助益無多。被稱為「護國神山」的台積電,最近的抗旱對策,是四處到建築工地進行水質水量測試,取用工地開挖地下室的回收水作為工業用水。這種景象,出現在名列世界第三的半導體廠,蔡政府不覺得有辱台灣科技盛名嗎?
兩千五百億元的前瞻水環境建設,不知餵飽了多少建商,卻留給台灣面對乾旱而束手無策的困境。這是計畫太草率,或是執行太離譜,都該好好檢討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