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21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課徵酒捐不如提高酒稅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川普難彌合美國,台灣更要警惕仇恨動員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兼憲法法庭發言人
◆  經濟日報社論/課徵酒捐不如提高酒稅







經濟日報社論/課徵酒捐不如提高酒稅


2024-07-21 01:57  經濟日報/ 社論
政府研擬開徵「酒捐」,作為癌症新藥基金的穩定收入,精神科醫師、台灣成癮學會皆樂見其成。示意圖與本文無關。記者陳恩惠/攝影


衛福部健保署日前表示,為落實賴總統設立百億元「癌症新藥基金」的選舉政見,健保署今年會先撥付近25億元補助癌症新藥,待基金成立之後,再另闢新財源,其中「酒品健康福利捐」的開徵是可能的選項。此議一出,立即贏得醫療與酒害相關民間團體的回響與支持。不過,政府預算資源有限,任何財源的配置與使用皆須符合效率並遵守財政紀律。

其實,台灣很早就在貨物稅中對菸酒課稅,後因實施菸酒專賣制度,政府從製造到銷售一條鞭管制,並對其徵收菸酒專賣利益,從而暫停菸酒貨物稅的課徵。直到台灣參加世貿組織(WTO)後,才廢除菸酒專賣制度,重新恢復對菸酒課稅,另訂菸酒稅法,此亦即為目前課徵菸酒稅的法源。

至於菸酒健康福利捐的徵收,則是在民國八十三年(1994年)制定全民健康保險法時,就在第64條規定「政府得開徵菸酒社會健康保險附加捐,將收入提列為安全準備」,作為菸酒捐的課徵依據。後經民國九十四年(2005年)修法,才將條文中的「社會健康保險附加捐」改為「健康福利捐」,並規定其收入的一定比例提列健保安全準備而非全部,但政府課徵菸酒捐的法源仍然是該條文。

直到民國一OO年(2011年)再次修法,進一步把政府「得開徵」菸酒捐的條文刪除,而改於第76條明定健保署只可以「已開徵」的菸酒捐收入作為健保安全準備之財源。易言之,健保法已不再是菸酒捐的課徵依據。其間,菸捐已於民國九十六年(2007年)「菸害防制法」中另訂法源,故無課徵的法律問題,但酒捐則因自始就未曾開徵過,如今健保法的課徵法源既已不在,若要開徵,法源問題勢必要優先解決。

不過,像台灣這樣既課酒稅又(想要)加課酒捐的國家,世界少見。回顧歷史可知,鑒於租稅乃財政部主管,即使是菸酒稅收入亦歸國庫統收統支,衛福部無法掌控。若能以維護國民健康之名另徵菸酒捐,則所得收入即可盡歸衛福部專用獨享,此亦即全民健保開辦之初,衛福部就將菸酒捐的課徵列入健保法的原因

其實,這種捐稅並行的「雙軌制」在菸品的施行經驗上,早已備受質疑。衛福部在開徵酒捐之前,允宜先對現行捐稅制度做一番徹底檢討。

其一,保障財源並專款專用是衛福部徵收健康捐的目的,但這種做法已造成政府預算僵化,斲傷資源配置效率,此由近年社會對菸捐收入使用不當與浪費之批判聲不斷,明顯可知。

其二,健康捐指定用途於政府健康醫療相關支出,政治上較容易獲得民眾「同仇敵愾」的支持。但指定用途的設計有軟性與硬性之分:前者指除部分限定用於健康醫療計畫外,尚可支援一般支出;後者則只能用於相關健康醫療服務,不得他用。在現行148個課徵酒稅的國家中,只有21個國家採用硬性方式。

其三,寓禁於徵是為了「徵期無徵」的崇高目標,政府愈收不到錢表示捐稅抑制菸酒消費的成效愈佳。衛福部計畫以酒捐做為「癌症新藥基金」的財源,設若民眾因酒價提高而減少消費,雖然酒害因而得以改善,但酒捐收入縮水,卻又會讓癌症新藥的引用與補助,難以為濟。政府政策到底是希望民眾多喝酒?抑或少喝酒?

其四,現行的捐稅雙軌制,不但有重複課稅之嫌,更因衛福部與財政部間的步調不一,常造成徵捐與課稅收入相互競奪的亂象。由於菸酒價格彈性較低,雙軌制下,衛福部加捐,捐收會增但因稅率不變致稅收減,財政部吃虧;反之,財政部加稅,稅收會增但因捐率不變致捐收會降,衛福部倒楣。

我們支持提高酒品稅負,但為免重蹈菸捐覆轍,兼顧提高預算效率與減少酒害損失,政府應考慮將酒品「捐稅合一」直接提高酒稅,並採行軟性的指定用途機制即可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兼憲法法庭發言人


2024-07-21 01:22  聯合報/ 黑白集
吳崢的「預測」百分百命中,引來藍白立委齊批,大法官是憲法的守護者,但全部演都不演了,憲法法庭獨立自主已死。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憲法法庭對國會改革法案釋憲及暫時處分案,作出幾乎照民進黨劇本走的裁定;讓人訝異的是,民進黨發言人吳崢竟能精準預告裁定出爐時間及結果。原來,民進黨發言人已兼憲法法庭發言人。

賴總統一手指導釋憲,一手恐嚇在野。大法官曾為憲法守護神,如今已成民進黨政府守護神。藍白兩黨正在搶時間行使被遺忘已久的國會職權,包括成立鏡電視與超思雞蛋調查小組、邀請總統國情報告;大法官也趕時間搶先凍結有如出柙猛虎的國會職權。

吳崢神準預告「今天下班前」憲法法庭就會裁准暫時處分,卻支支吾吾推說只是「一些法學界的朋友在講而已」。吳崢的法學界朋友,和民進黨政策會執行長王義川的膝蓋,都是神通廣大;「王膝知」能用手機監控群眾,「吳法學」則能叫大法官配合演出。

國會改革法案暫時處分,憲法法庭幾全裁准。但仍有蔡彩貞和張瓊文二位大法官提出部分不同意見書,並直指憲法法庭以初步權衡排除立院制定法律的效果,可能涉及「反多數決」,必須謹慎使用;尤其對國家機關和立委的聲請案件,大法官審查暫時處分必要性時,必須嚴謹。這話鏗然有聲。

可是賴總統說,如果不接受大法官的解釋,青鳥就會飛出來;兩位大法官不接受多數大法官的解釋,小心青鳥飛出來















聯合報社論/川普難彌合美國,台灣更要警惕仇恨動員


2024-07-21 01:22  聯合報/ 社論
共和黨總統參選人川普日前遭遇槍擊,反而推升當選機率。歐新社


美國前總統川普競選遇刺,總統拜登和川普共同降溫,齊喊團結。川普更改寫共和黨全國代表大會提名演說內容,強調將重新凝聚全國團結,治癒嚴重分裂的美國社會。不過,川普終究是川普,一顆子彈改變不了川普的攻擊本性。川普話鋒一轉,就大肆抨擊民主黨用司法對付政敵,讓美國政治對立達到史上最嚴重程度;他痛批美國史上最糟糕的十位總統全部加起來,都比不上拜登造成的傷害;連台灣和整個亞洲籠罩衝突陰影,都是拜登無能造成的。

川普遇襲,各方強烈譴責政治暴力。然而,那顆子彈不僅來自廿歲槍手的半自動步槍,而且來自美國仇恨撕裂的社會;那顆子彈也不僅劃破川普的右耳,更擊中了美國失靈的民主體制。就像川普才強調團結的重要,力稱不該把政治上的分歧妖魔化,轉頭就指責民主黨政治獵巫;川普也避免直接提到拜登的名字,而以「現任政府」取代,刻意展現比較溫和的演說基調,卻仍忍不住點名拜登糟糕無能,然後欲蓋彌彰表明「只提一次」。

從辯論氣勢輾壓拜登,到遇刺倖存成為英雄,或許就像川普說的,「上帝站在我這邊」,並且把共和黨選舉氣勢衝到新高點。民主黨選情堪憂,拜登原先堅稱除非上帝現身或醫生說明健康問題,否則競選到底,如今已面臨更大勸退壓力,甚至外傳可能很快宣布退選。但不論民主黨是否換將,似乎都很難抵擋來勢洶洶的川普。問題是,遇刺後改採溫情競選的川普,真能彌合美國分裂的社會嗎?

民主黨固然攻擊川普是危險分子,拜登也曾說要把川普「置於靶心」,被共和黨指責煽動暴力,應為川普遇襲負責;但川普言行更處處可見鼓弄民粹、仇恨動員與極端政治的影子。川普常浮誇說謊、私德有虧,卻以「讓美國再度偉大」口號和限制移民、貿易保護、孤立主義等政策,帶動美國和全球的民粹風潮。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初更因不肯承認敗選,鼔動極右支持群眾衝進國會山莊,製造了一場政治鬧劇與民主悲劇。雖然美國民主基礎深厚,很快恢復政治秩序,但民粹主義、社會對立與極端政治的趨勢並未改變。如今美國民眾對兩黨總統候選人持負面看法的比率達歷史新高,仇恨動員讓選舉變得愈來愈可怕。

而美國民主的自我完善機制,也面臨更嚴重的威脅。在川普力求自國會山莊暴動等官司中脫身之際,聯邦最高法院判決指出,總統的公務行為享有豁免權,私人行為則沒有豁免權。這有可能讓川普推翻民國一○九年(二○二○)大選的陰謀內亂罪得以免除刑事追訴,更為總統濫權開了綠燈;美國總統的權力將不再受到法律制約,甚至如自由派大法官所說,將使得總統成為凌駕法律之上的國王。這恐為美國民主與全球秩序帶來重大災難。川普逃過死劫,或有後福。但美國社會恐更加分裂,仇恨對立更為深化,極端政治更走偏鋒,成為美國民主的重大破口,甚至帶來更多仇恨犯罪;而全球各國也都要做好川普重返白宮的準備。

美國民主遇刺,民主體制脆弱的台灣更要警惕,不應煽動民粹、製造對立、進行仇恨動員,以免引發社會騷亂與政治暴力。尤其連川普都知道他競選總統是為了整個美國,而不是半個美國,因為只贏得半個美國並不是勝利;我們只贏得百分之四十台灣的少數總統,卻召喚青鳥反制國會,威脅在野黨,連立院會期結束都只謝謝民進黨團「團結作戰」,十足民粹作風,當家鬧事。賴清德說政黨要有民主精神,他卻帶頭挾民粹毀民主。





【專家之眼】川普中彈卻傷拜登 台灣經驗值得參考

◆  【專家之眼】川普中彈卻傷拜登 台灣經驗值得參考

◆  【專家之眼】政治流言四起 應對流彈亂射
◆  【專家之眼】看經濟學人的統戰數據 反統戰不如停抹紅
◆  【專家之眼】百搭天后謝淑薇的第九冠
◆  【專家之眼】美國亂象與台灣安危







【專家之眼】川普中彈卻傷拜登 台灣經驗值得參考


2024-07-21 07:46  聯合報/ 湯紹成/亞太綜合研究院院長
川普遭遇槍擊後,美國總統拜登14日晚間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發表談話,呼籲全國團結一致。美聯社


此次的槍擊案已使川普成為悲劇英雄,影響甚鉅,這豈不好似陳水扁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的兩顆子彈所產生的效果?再以李登輝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掀起兩岸波瀾的演出,確實也已達到目的,況且國民黨民國一O五年(2015年)換柱的經驗,民主黨也值得參考。

簡言之,子彈是打中川普,卻打傷拜登。自槍擊案之後,川普與共和黨的聲勢大漲,拜登反而被媒體冷落。綜觀美國總統被刺的案例,共有林肯與甘迺迪等四位總統被槍殺,另外還有民國七十年(1981年)雷根總統被槍擊,但仍日後仍康復視事,並在民國七十三年(1984年)高票連任,可見槍擊案所可能造成的影響。這與陳水扁的槍擊案如出一轍,子彈打中阿扁,但打傷連戰。

由於拜登在位有實權,首先就逃避不了槍擊案的責任,再加上確診,退選機率大增。因在選舉中居於劣勢,要如何轉圜,才是當前民主黨的最重要考量。在沒有立即有效的方法情況下,就剩下打中國威脅牌來外銷轉內銷,但其中最有效的伎倆,可能就與台灣脫不了關係。

日前拜登還簽署解決西藏與中國爭議的法案,並稱美方從未採取「西藏自古就是中國一部分」的立場,而大陸與西藏的爭端必須依照國際法,通過不設前提的對話來和平解決。這不就是以西藏地位未定論來與台灣地位未定論相互呼應?而所謂「不設前提」不就是影射對92共識的否定?美方先以此來試探北京的底線,以便得寸進尺?

無獨有偶,依照美方近來所炒作的聯合國2758決議案,有意凸顯台灣的地位未定論及其自主性,因而最速效提升台灣國際地位的方法,必以升格「美國在台協會」(AIT) 的地位為主要手段。至今 AIT 屬於美國國務院,國務卿即可決定其人選,但若比照一般大使館,則美國駐外大使還需要由美國參議院通過才能任命。如今美方雖已派出谷立言為台北辦事處處長,但若拜登要下猛藥,當可在這部分出手,提升 AIT 為準大使館,或名稱不變,以維持一中政策。在川普遭槍擊後,拜登的聲勢愈低,打台灣牌的可能性就會愈高。美方甚至還可與歐盟聯手。因歐洲議會外交委員會早在民國一一O年(2021年)就已通過,要將其駐台的「歐洲經貿辦事處」(European Economic and Trade Office in Taipei)更名為「歐盟駐台辦事處」(EU Office in Taiwan)。

拜登此一結合西藏、歐盟、2758與台灣的技倆,必定引發北京強烈的反應,而川普也難以反對,因為美國民眾普遍對於大陸的印象不佳,尤其國會支持台灣的力道甚強。在11月投票之前,這是否是民主黨的救命仙丹?另外,目前支持與反對川普的民眾已經在聚集並醞釀實力,若雙方短兵博奕出軌,而形成美國的內捲與內亂而無暇他顧,這是否將提供北京對台灣出手的大好機會?而有鑑於國民黨換柱的悲劇,美方自然也會有所體會。總之,美國未來的走向,台灣的經驗確實值得參考。





名家縱論/遠離仇恨動員的黑洞\星期透視/川普喊保護費 聯美抗中露餡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遠離仇恨動員的黑洞
◆  大屋頂下/從壓制台獨到維持中華民國 意見22條的新意見
◆  星期透視/川普喊保護費 聯美抗中露餡
◆  美霸者通吃 獠牙豈止伸向兩岸
◆  逐利川普戳破綠營話術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遠離仇恨動員的黑洞


2024-07-21 03:51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大傳播學院教授)


暗殺候選人的企圖,暴露仇恨橫行的美國政治真貌。正如「文化戰爭」所說,華府政治圍繞性別、移民、墮胎權、福利政策等反覆出現的反目。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川普上台後,更加刺激的言辭成了日常。川普嘲弄批評者,煽動憎惡,隨著對話和妥協的消失,民主逐漸窒息。諷刺的是,政治低劣的軸心川普遭到仇恨的子彈。

美國變成極化政治樣板,研究稱是「情感極化」和「負面黨性」的交互作用,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拜登勝選,就是太多選民討厭川普,選擇票投拜登。

拜登說川普遇刺令人氣憤,「這是這個國家必須團結的原因」。但是他好像忘了自己說過「川普是個無論如何都要阻止的法西斯分子」。仇恨造成的悲劇,從沒少過兩年前日本前首相安倍遇刺身亡,數月後岸田文雄被扔炸彈,今年二月韓國在野領袖李在明在釜山被凶器攻擊

台灣社會的情感極化比美國更早,侯文詠在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總統大選曾寫下「五十%的水餃攤」,提到水餃本不分藍綠,結果顧客連吃水餃都選邊站,就是極化政治效應,研究發現,二十年來負面政黨認同的影響愈來愈大。

賴清德上台,人們想像六成民意可以監督執政。然而賴清德不這麼想。無論就任首次的敞廳記者會、對抗國會改革方案,到最近罷樑的動員,無役不與,更經常發動整個全黨煽動憎恨、分化人心,社會更加浮動。

去年底民眾黨傳出提名陸配徐春鸞為不分區立委,竟遭到鋪天蓋地的網軍側翼攻擊,「紅色背景」、「統戰說」紛至沓來。好像只有某種條件的人才有資格愛台灣台灣變成「有些動物比其他動物更平等」的動物農莊。

兩個月前,柯建銘在一項表決失利後,竟說出「台灣國會由習近平控制」的抹紅語言,目的不外煽動仇恨,要民眾「恨屋及烏」,以獲取政治利益,完全挑戰文明底線。不久前綠營透過媒體放話,說政論節目被中共記者監控操縱,可到現在也沒一絲證據。「都是阿共陰謀」套路玩幾十年不膩,讓人嘆息。

其實賴清德上台之前,台灣已是「民主內傷」的顯例。在沒完沒了的意識形態紛爭,以及政黨、財團、利益團體與偏綠媒體無孔不入的操縱下,很多國人早已相信,反中是愛台灣的表現,藍白兩黨不好是因為「傾中」。隨著政治走向極端,健康的公共輿論正在崩潰。

民進黨帶頭,現在沸沸揚揚的罷免運動,關鍵字就是「仇恨值」,用仇恨動員,從不是正面的能量,全世界罕見,台灣卻能成為投票翻桌的手段,也讓人無言。

西方政治學者憂心歐美崛起的民粹主義,正在質變成部落主義

何謂部落主義?就是認為反體制的領導人上台後(如近年的巴西、匈牙利、波蘭)自認擁有正義權力,眼中只有不同部落的黑與白,善與惡的終極戰爭沒有妥協。

這類領導人明顯展現反民主反多元態度,用排他的民粹語言搞鬥雞式變革。他們運作群體識別和群體衝突,可能破壞民主規範和道德,一切手段為部落生存和勝利。自由民主國家面臨更危險的不是民粹主義,而是以民主為名、破壞民主政治的部落主義。

部落主義推動虛假資訊的製作和傳播。部落的盲信,使人們輕易接受誤導和假訊息。此外,部落主義會為暴力辯護,正如匈牙利和波蘭。如果台灣真的進一步走向部落主義,我們的民主政治岌岌可危。

史蒂芬茨威格的名言:「無知的一代人的戰爭,恰恰由於各國人民相信自己這一方完全是正義的,才鑄成了戰爭的最大危險。」不是嗎? 













星期透視/川普喊保護費 聯美抗中露餡


2024-07-21 03:50  聯合報/ 趙建民(作者為文化大學國發大陸所講座教授、陸委會前副主委)


川普在競選活動中遭到槍擊後聲勢看漲,但他隨便一句「台灣需要付保護費」,各界譁然,閣揆卓榮泰稱「台灣願意多擔負責任」,有些語無倫次,而川普時期國安顧問、也是川普當選後國務卿的可能人選歐布萊恩更加直白,稱台灣國防經費需增加到 GDP 的五%,讓人冷汗直冒。

從美牛到軍火採購,乃至於國防戰略調整、役期延長,民進黨政府對美可以說是百依百順,但一覺醒來赫然發現景物全非,驚恐自然,設若川普當選,台灣是否可以保住護國神山、會不會大幅度增加軍費?已成國安巨大陰影。川普二任下的兩岸關係不確定性陡升,但弔詭的是,高懸台海的戰爭風險,卻意外的有可能獲得舒緩!

之所以這樣推論,乃是因為拜登所極力建構的「極限施壓、鬥而不破」的對中戰略,未能達到台海避險的預期目標。日前美國印太副司令稱解放軍環島軍演是預為攻台做準備;美國前國安副顧問博明稱,中共當局把目前在南海與菲律賓的對峙,當作侵略台灣的「彩排」,台海瀕戰已非軍推想定。最近到廈門參加研討會,陸方代表性學者認為,對台政策正面臨從「和平統一但不放棄武力」,向「武力為主但不放棄和平」的轉折。中共當局將在金門附近海域作業的台灣漁船帶回,頒布「懲治台獨頑固分子的意見」,顯見對台政策已從去主權化-越過台海中線、貼近鄰接區演習等,進至對中華民國治權的長臂管轄,奠定反分裂國家法第三條所欲鋪陳的「台灣問題是中國內部事務」的法律基礎,一旦對所謂的台獨頑固分子實施長臂管轄,終局的陰影不遠。

為避免陷入被動,賴清德不顧眾怒,執意在就職演說提出「一邊一國」的理論架構,目的是試圖從法理角度突出台灣非中國一部分的事實;拜登政府非但未加阻攔,還在一個月後派遣兩位副助卿來台,商談「台灣有意義的參與國際組織」,其中之一藍墨客,不久前在馬歇爾基金會舉辦的活動中,首次抨擊中共曲解聯合國二七五八號決議的精神。看來台美聯手突破中方在「一個中國」框架上鎖入台灣的用心,極其明朗。在各方操弄下,兩岸關係已掉入終局的法律定位之爭。

美國國會反中聲浪高漲,經常通過反中友台法案,為了反擊共和黨右派對中軟弱的批評,拜登不惜數度表態,派兵保衛台灣對抗解放軍攻擊。從賴清德的「前進白宮」、第一島鏈的咽喉位置、晶片聯盟、亞洲北約等,執政黨的許多支持者,認定國際反中大聯盟已經成形,腦中似乎浮現台美聯軍共同抵抗解放軍入侵的景象。從「兩國論」到「一邊一國」,對兩岸法律主權定位的衝撞毫不手軟,最近國會改革攻防中,執政黨對「中共代理人」的肆意連結,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地步。

川普的一席話,對蔡賴聯手建立的「聯美抗中」神話,或可產生醍醐灌頂的效果,讓頭腦發熱的部分國人,回到國際政治的現實。

台灣而言,川普主政下被交易的憂慮,揮之不去。過去拜登政府的對中政策,予台灣執政者製造「聯美抗中」的想像,其支持者不斷自我強化台美聯盟意識,相信美國大兵來救,拒絕妥協,不知避險,在川普表明美國不可能背書台灣單方面的想像後,新政府的國安理念,必須打掉重練。

危險中寓含機會,因為改變都是逼出來的!














大屋頂下/從壓制台獨到維持中華民國 意見22條的新意見


2024-07-21 03:51  聯合報/黃年


中共新頒「懲獨廿二條意見」(下稱《意見》),一般只注意到其中有古板陳舊的「老意見」,卻少有人重視其中亦有別開生面且可能另闢新局的「新意見」。

《大屋頂下》一直主張,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美中齟齬以來,由於世局、兩岸及兩岸各自內部政治情勢的丕變,中共的兩岸政策,必須由「壓制台獨」,轉移至「維持中華民國」,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徑。

《意見》中的「老意見」,就是「壓制台獨」。《意見》中的「新意見」,則是「維持中華民國」;這是別開生面,更可能另闢新局。

老意見,即「壓制台獨」。《意見第二條第一節規定,「發起、建立台獨分裂組織,策劃、制定分裂行動綱領的…」,屬台獨犯罪。這應是指「台獨黨綱」等行為,也是古板陳舊的台獨定義。

新意見,則透露出「維持中華民國」的蘊義。《意見第二條第二節規定,「通過制定、修改、解釋、廢止台灣地區有關規定或者『公民投票』等方式,圖謀改變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法律地位的」,屬台獨犯罪。這節規定不啻在說,中華民國憲法(台灣地區有關規定)蘊含「一中原則」(在台灣稱為「憲法一中」),因此中華民國不是台獨。凡欲以「制定(正名制憲)、修改、解釋、廢止有關規定(中華民國憲法)為手段而改變台灣法律地位(中華民國憲法地位)者」,即是台獨犯罪。以上,或許可稱「憲法說2.0版」。

至此,台獨的定義已從「台獨建國」引申轉移至「改變中華民國(憲法)的法律地位」。這雖本即是一體兩面的命題,但在切入的視角上卻有巨大的差異,而《意見》在此已將它說穿了,也說透了。亦即從古板的「壓制台獨」,轉向了「維持中華民國體制」。

再者,《意見第二條第四節規定,「利用職權在教育、文化、歷史、新聞傳播等領域大肆歪曲、竄改台灣是中國一部分的事實的…」,屬台獨犯罪。此節是將「政治台獨/文化台獨/教育台獨/歷史台獨/心靈台獨/輿論台獨」一概劃入。例如,歷史課綱的台獨操作,應即在此一範疇。「中國東亞化/台灣南島化/中華民國外來政權化」,亦是。甚至,台獨意識對蔣介石地位的處理,也是指標。這些台獨操作,皆是指向「洗滌人心/去中華民國化/去中國化」;台灣留不住中華民國,當然也就必然留不住中國。此節「新意見」亦在透露,已從「壓制台獨」轉向了「維持中華民國敘事」。

以上的論證及演繹是否過度,可受公評,但中共的兩岸政策必須從「打壓台獨」轉移至「維持中華民國」,卻是中南海應當直面的課題。主要的背景有二:

一、地緣政治。美西方與中國近年愈演愈烈的角力情勢,可謂已經相互建立了「恐怖均衡」的底線。這對兩岸的影響,就是中共武統的約束與顧忌愈來愈多,可能性也愈來愈低,武統甚至已成中共面對的「國際陷阱」。

二、台獨變型。由於「務實台獨」的操作,正名制憲那種法理台獨在大體上已經翻頁。因此,「打壓台獨」,幾已成為無的放矢。如今,兩岸問題在台灣內部政治上的表現成了「借殼上市的台獨vs.維持原真中華民國」的角力。

在以上兩大背景下,對中共來說,如果不能武統,而要維持兩岸「未統一/不台獨」的「分治而不分裂」的態勢,就必須在台灣的民主運作中,使得「維持中華民國」的社會共識能夠超越「借殼上市」的台獨操作。亦即:「維持中華民國」,應先於「打壓台獨」。

要台獨站不住,就要中華民國站住。中華民國站住了,台獨就站不住。

然而,中共的兩岸政策迄今仍是「一國兩制/和平統一」。這是說,將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但如前述,連《意見》也知道,必須以「維持中華民國」為抵制台獨的憑藉,則這種以「消滅中華民國」為目標的兩岸政策,如何能使中華民國在台灣的民主運作中立足?

《意見》說,「打壓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的政黨、團體、人員的」,屬台獨犯罪。可見,中共亦知,兩岸關係必須在台灣的民主角力中發展。然則,《意見》應當知道,台灣傾向「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國家統一」者,之所以未能形成顯著優勢的政治氣候,主要原因是相當多的台灣人對中華民國在兩岸間能否確保應有的地位及前景不具信心,反而因此甚至出現「懼統容獨」的氛圍。

在這樣的情勢下,《意見》提出的「新意見」,不啻是從「消滅中華民國」,轉移至「維持中華民國」。這是一個新視角,也是大亮點。

《意見》雖未說得那麼凸顯,但其邏輯發展卻可作此解釋;或說,本文希望能作此解釋及有此發展。

也就是說,中共應當將「由中華人民共和國來對抗台獨」的舊思路,換成「由中華民國來化解台獨」的新思維。

中華民國如何化解台獨?就是要維持中華民國。要維持中華民國,首先就是中共要維持中華民國。中共若要消滅中華民國,台獨會被有些人看成台灣的救贖。因此,台獨是中共的產品。

中共的兩岸政策,原本是建立在「中華民國已經滅亡論」上,但《意見》提出的「新意見」,卻顯已跳出「中華民國滅亡論」。一方面反對變更「台灣地區有關規定」,亦即主張「維持中華民國體制」;另一方面亦反對在歷史文化上變造「中華民國敘事」。如此這般,「新意見」的兩岸思考,可謂就從銅板的這一面「壓制台獨」,翻到了銅板的另一面「維持中華民國」。這當然是別開生面,也可能為兩岸關係的發展開闢出新路徑。

這新路徑就是:一、由台獨及統一的「目的論」,轉移至和平發展的「過程論」。二、雙方建立「你不消滅中華民國/我不台獨」的「交換論」。三、由舊的兩岸關係「中共與台獨都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轉移至「中共與台獨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新型兩岸關係」。四、在「大屋頂中國/大屋頂中華」下,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中共的兩岸思維應當是:有中華民國,就沒有台獨。

《意見》儼然已從「壓制台獨」的思考,轉向「維持中華民國體制/維持中華民國敘事」,這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徑;但也許連《意見》撰文者亦尚不自知,希望中南海此時能回過神來,正視這樣的「新意見」。
















美霸者通吃 獠牙豈止伸向兩岸


2024-07-21 03:49  聯合報/ 楊建業/西安科技大學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大陸西安)


美國最近一系列表現,似乎都是一副「霸者優先」、「霸者通吃」的姿態,且愈來愈不再顧及國際社會的觀感。

中國大陸當然是其首當其衝的霸蠻對象。川普和范斯等人還沒上台,就將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怪罪到中國大陸頭上,但這毫無道理。美國當年把高汙染高耗能的低端產業都轉移到不發達國家,其中也包括中國大陸。這是美國的資本運作決定的,中國大陸沒有、也不可能替美國越俎代庖。中國大陸成為世界工廠時,大陸民眾也非常不滿:既耗費自己的原材料和廉價勞動力,還破壞生態環境。如今,中國大陸創業剛有點起色,國力有了一定程度發展,美國就想找種種藉口打壓,勢必激起中國大陸的強烈反彈。

這種霸氣還體現在台灣之上。川普說,台灣從美國奪走晶片業務,並聲稱台灣應向美國支付保護費。事實是,台灣年年都在購買美國軍火庫過時陳貨,一直在給美國交保護費。為此幾百億美元都填進去了。台灣人口不過二,三○○萬,面積不足四萬平方公里,還有多少剩餘價值可榨取呢?至於晶片,則和前述的大陸代工廠是一個道理,自由主義經濟學強調的是國際分工和比較利益,即各國不須自給自足,而是應採用最有利的生產方式,互相交換。

川普和范斯對海峽兩岸的訛詐,中國大陸當然不會買這個帳。但民進黨就不好說了。卓榮泰不是已表態說願意承擔更多責任了嗎?什麼責任?不就是還要大幅提高保護費嗎。美國再怎麼予取予求地無止境無底線地敲詐,民進黨政府可能都會諂笑著將台灣人民的血汗錢如數奉上,但這也是台灣人自己選的,有什麼辦法呢?

當然,美國的全球戰略並不僅是通吃海峽兩岸,它同時也在向全球展示獠牙,即便通吃到盟友也在所不惜。這種中美博弈的戰略效應還在繼續外溢。據說美國正考慮對墨西哥電動汽車加稅和提高勞動力成本,填補其所謂的中國戰略漏洞。墨西哥是不少中國大陸車企為開拓點北美市場而增設的製造點。若如此,東協也該警惕,因為東協已是中國大陸第一大交易夥伴。

要知道,美國可不只是追求一般的霸權,而是絕對的霸權。就是試圖要把美國的法律,變成全球的法律,並藉此操控所有國家。不聽操控者,就無情打壓。這無關乎民主與威權的對決。就算要威權,也是美國在威權,因為它總是將自己的意志強加在他人頭上,這正是威權者最大的特徵之一。

美國的威權和過分霸道或許短期內有些作用,但從長遠看,遲早會反噬自己。即便是盟友們,或許還沒有和中國大陸全面脫鉤,就先和美國技術脫鉤了,以避免美國的脅迫和操控,就像當今一些國家「去美元化」那樣。道理很簡單:做朋友是要互利互惠的,不能萬事萬物,都要自己優先。
















逐利川普戳破綠營話術


2024-07-21 03:49  聯合報/ 劉宗夏/金融分析者(台北市)


最近的國際事件跟新聞實在太精采!尤其是還牽扯上台灣。既有震驚世界的川普遇刺,各種陰謀論還有川普的表演天分,占據新聞版面,還有川普接受媒體採訪時表達:台灣搶走了美國的晶片生意,要美國保護應該付錢。

川普是個非典型的政治人物,有話直說,可能很多人不敢相信他竟然會這麼坦白,完全不掩飾。有人認為他是瘋子,但正是這種跟多數政客的虛偽作風不同,使其能吸引到大量鐵粉支持;他同時也是美國民粹的象徵,但他前述的言論,卻使台灣的民粹政權極為尷尬!

民進黨長期以來就是一個極為「親美反中」的政黨,對於中國大陸凡事幾乎都抱持著負面看法,並且打壓國內懷疑美國的聲音;他們也這樣教導自己的支持者,好像總把自己跟美國綁在一起,甚至,賴清德在總統大選也曾說過,「疑美論」是對岸的宣傳手段

川普的言論不只是直接打了民進黨一巴掌,對民進黨而言更是一個長期的重大內傷,因為它的影響極其深遠!而且還在發酵,它會強迫台灣人長大,去思考國際社會只有永遠的利益,台灣並不是國際社會的寵兒,只是一顆很好利用的棋子。

這麼講有點傷感情,但是人必須勇敢面對現實才會成長。民進黨長期麻痺台灣人,好像只要跟著民進黨,靠著美國的力量,兩岸的問題就會迎刃而解,不需要跟對岸認真溝通,不用回到中華民國憲法對於兩岸的定義,只要符合民進黨的政治利益就好。

但是這麼做是把台灣的安全當作自己的賭注,非常不負責任!過去不管是誰大聲疾呼,好像都很難引起台灣社會的全面反省,不過這次不同了,不但傷了台灣人的情感,還影響了台灣人的利益,亦即民進黨自認為的其中一項政績:節節推高的股市。

市場上有不少人認為川普的言論讓台股大跌,不管這是不是主因,還是市場在找理由讓漲太多的指數回檔,股市重挫是實質影響,部分人甚且害怕會不會因此讓台股走長空?畢竟川普的聲勢正高漲中,當選新任美國總統的機會很大,如果川普真的當選,台灣究竟要怎麼面對?

民進黨長久以來一直造成台灣人的錯覺,因為他們的執政讓台灣在國際社會更有地位跟價值,但是川普的真心話打破了民進黨的謊言跟長期的洗腦幻象,台灣人到了應該清醒做出改變的時候了,台灣的長治久安,不是靠民進黨的民粹幻術就可以達成與解決。

川普的真心話,如果能夠強迫台灣人清醒面對真相,那絕對是好事一件!






盛治仁/認識他人 反思自己 圓滿人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認識他人 反思自己 圓滿人生
◆  辛翠玲/金磚,再擴大?
◆  林中斌/中國經濟 表象疲軟 科技飛騰
◆  張延廷/必須突破保守國防思維
◆  方祖涵/少棒英雄的殞落
◆  陳力俊/頂尖大學是如何練成的
◆  廖達琪/權力的弔詭






盛治仁/認識他人 反思自己 圓滿人生


2024-07-21 03:49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最近拜讀了紐約時報專欄作家大衛.布魯克斯的新著《深刻認識一個人》。他過去的著作《成為更好的你》和《第二座山》,都在探討人生的優先順序,到底更重視生前的履歷表,還是身後的追悼文?要追求財富權力名聲的幸福,還是利他行為後的喜樂?

新作則是看到社會充滿了埋怨和衝突,人們心裡愈來愈孤單,原因是我們沒有去深刻認識和理解身邊的人,彼此冷漠忽視,所以整理出一套方法,提醒大家如何以人文和同理心讓社會變得更好。

在網路世界裡,很多人都有數百或上千位「好友」,但真正認識的朋友有多少?難怪網路上多的是批評謾罵,很少有互相理解尊重。要想有更和善的社會,大家都該培養一個重要能力-深入了解他人,並讓他們感覺被看見。

人群中常有兩種人,一種是照亮者,以自己的光和熱投射,讓別人能發光發亮;另一種則是削弱者,以自我為中心,忽視他人,讓人覺得自己很渺小。我們都該努力成為前者。

朋友低潮或有困難時,有時陪伴就是最好的方法。幾年前打壘球肋骨受傷,隊友們來家裡探望;雖然在生理上不會因此恢復得較快,但是心理上知道被關懷的感動則會永遠記得。不管快樂時或悲傷時,不必說什麼名言,單單出現陪伴、表達關心,就是最好的開始。

真正知心的朋友,遇到友人求助時,應該要像教練般聆聽,適時提出問題來找出真正的困擾,解他真正想要什麼,而不是告訴他該如何做。書中給了許多具體的工具和例證,幫助我們在實際生活中落實傾聽和解。

我們很多時候以自我為中心,對人視而不見。書中有個很有趣的例子:一個男人在河邊,對岸的女人大喊:「我要如何到對岸?」男人回答:「妳已經在對岸了!」

芝加哥大學教授艾普利發現,在通勤火車上通常都沒有人說話,多數人都是戴著耳機或看手機,他決定做實驗去誘導乘客主動跟陌生人交談。結果發現絕大多數乘客都表示聊得很開心,比看手機有趣。他也發現之前沒有交談的原因是我們不知道別人的意願,因此自己也不敢開口,也就是低估了別人想要交談的意願。事實上,只要稍微加以鼓勵,很多人都願意分享自己的故事,也想要被看見、被聽見、被理解。

我自己的個性和布魯克斯自述的有一點像,都是屬於相對理性而較不擅表達情感的類型,重視效率多於關懷。但是個性不是不能改變的,作為一個「成長者」,要能正視自己的缺點並願意積極調整,以成為一個更圓滿成熟的人。布魯克斯花了四年時間學習如何調整、改變自己,我們也都可以。

我可能無法做到布魯克斯倡導的,去認識、傾聽周遭的陌生人,但至少應該努力嘗試去深刻認識身邊的朋友與同事,從看見這個人,到看見他的磨難,再到看見他的力量;與人有效連結,並幫助他人綻放光芒。

在深刻認識其他人的過程中,也會讓我們更深刻認識自己,反思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在照亮他人時,也同時成就了自己圓滿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