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2月21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台日產業攜手因應獨老社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1449/web/

.聯合報社論/白色恐怖漆成綠色,我們依然認得
.聯合報黑白集/金德的宜蘭
.經濟日報社論/中美貿易戰將波及全球







經濟日報社論/台日產業攜手因應獨老社會


2017-12-20 02:5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行政院長賴清德16日到高雄榮民總醫院視察,並與高雄市長陳菊、退輔會主委李翔宙及高榮院長劉俊鵬等人,共同按鈕啟動全國首家醫學中心級的社區整體照顧服務體系。賴揆表示,台灣65歲以上的老年人口占14%,已達世界衛生組織定義的高齡社會,2030年台灣人口會達到高峰的2,374萬人,但隨著人口老化加上少子化,2050年將跌破2,000萬人,屆時長輩人口數會再增加。
基本上,高齡化現象先發生在已開發國家,之後才是新興國家。不過,以高齡化社會邁入高齡社會、高齡社會邁入超高齡社會的速度來看,台灣相較於美國、歐洲及日本等已開發國家,需要更快地去面對少子化、高齡化所造成「倒金字塔型」人口結構的壓力。這也意味著我國因應人口結構變化可能帶來的產業、經濟衝擊,所能用以調整與因應的時間,要短於其他已開發國家。
在高齡化社會中,除了高齡者需要被照護外,照顧者的生理、心理需求能否被滿足或被緩解,更是台灣未來能否邁向健康高齡的關鍵。根據研究,2025年台灣進入超高齡社會,將有五分之一人口為高齡者,預估其中將有54萬名高齡者有個人照護的需要。但因印尼等東協政府宣布減少對外輸出勞動力,高齡照護勞動力將高度吃緊。
面對高齡照護缺口擴大,許多尚有生產力的民眾,將選擇儘早退休照顧家中的長輩,勢將連帶影響台灣整體產業的勞動供給。
也因為未來台灣將呈現「又老、又獨」的情境,如何打造一個低度仰賴人力的照護模式,同時協助家戶、專業者提供一個更為有效率的照護服務,便成為台灣未來長照的關鍵議題之一。屆時「被照護者」(高齡者)及「照護者」(家戶)將湧現對於智慧化醫護系統的需求,此一系統又必須具備分散化、照護者喘息功能、軟硬體系統整合特質。簡言之,發展智慧化的醫護系統,是未來台灣智慧醫療產業的重要發展方向,不僅可對應台灣高齡社會的需求,亦可呼應全球高齡化趨勢。
在思考發展具有世界需求潛力的智慧化照護系統並推動產業化的同時,應考慮與日本等面臨相同情境的先進國家合作,以達雙贏。因為台灣的智慧醫療產業強項在於具有醫療大數據及ICT的軟體實力,也有生產客製化產品的彈性,只是迄未出現能與歐美醫療頂尖廠商相抗衡的企業。另一方面,日本擁有高度技術,但不擅長掌握用戶需求,想在市場上推出高附加價值產品仍非易事,未來可進一步透過台日雙方產業的合作,培育在國際市場具備競爭力的品牌及企業。
我們認為,台灣與日本在智慧醫療方面具有很大的合作空間,可運用以下幾種模式合作。首先,台灣醫療機構的大數據及醫療設備公司,可與日本醫療設備公司合作開發穿戴式疾病示警設備,提高健診、診斷醫療機械的附加價值;其次,台灣已具國際認證的醫療設備廠可與日本品牌大廠合作,開發客製化醫療器材。更者,台灣具彈性製造能力的廠商,可與日本機器人技術廠商合作開發看護機械,因應國際市場需求。
最後,台灣的再生醫療業者多投入於「細胞再生」、「免疫療法」,但相關的尖端再生醫療產品尚未商業化,未來可取得日本企業技術授權並共同開發新藥產品,以解決慢性病、癌症等重大疾病問題。
誠如賴院長所說,面對高齡社會的來臨,政府除建構友善的生育環境及移民政策,最重要的是推動與落實蔡英文總統提出的長照2.0計畫。而要落實長照計畫,除了完善全國照顧服務體系,提供良好的醫療及照護設備都是相當重要議題,有賴政府提前部署。

聯合報黑白集/金德的宜蘭


2017-12-20 23:4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宜蘭代理縣長陳金德主張限縮農地、放寬農舍,一批學者跳出來反他,認為將造成農田大崩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陳金德到底憑什麼能耐當上宜蘭代理縣長,人們不得而知。但他的執政本事,大家倒是看得很清楚:他不斷主張限縮農地、放寬農宅,看起來是想把宜蘭變成有錢人的故鄉或後花園。
陳金德一上任,就宣布加計利息退還非法農舍房屋稅,包括他自己和前妻的民宿在內;後又宣布放寬農舍興建限制,逼得他的農業局長打包走人;日昨他又推翻中央規定,宣布宜蘭農舍不必蓋在臨路、臨側的「邊邊角角」,可以直接蓋在「田中央」。一批學者為此跳出來反他,認為以「金德版」的土改計畫,農舍加設施可占地四十%,將造成農田大崩壞,宜蘭就不再是宜蘭了。
我們不知道陳金德在想什麼,但他不厭其煩地在農地和農舍問題上纏繞,不斷地頂上級、槓下級,一定有他自己的想法,想要把宜蘭「農業縣」改造成不同的面貌。這樣的想法,或許來自他多年的「高雄經驗」,覺得房子一定要蓋得豪華美麗,才是提升宜蘭城鄉風貌之道。然而,這樣的想法卻無法獲得共鳴,許多人覺得這是在扼殺宜蘭的環境生機。
事實上,做為「代理」縣長,陳金德這樣硬幹,正當性和代表性其實都不夠。他應該等到明年選舉後,確認多數宜蘭選民支持他的理念,再放手大搞。屆時,農委會只能摸摸鼻子認了,學者也無話可說。
「金德的宜蘭」會是什麼模樣,大家都很關心,也很擔心。提前把陳金德派來代理的賴揆,你不關心嗎?


聯合報社論/白色恐怖漆成綠色,我們依然認得


2017-12-20 23: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黨發言人王炳忠日昨住處遭搜索,檢調大陣仗的行動引發爭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黨青年軍王炳忠等四人日昨遭檢調以大批人馬搜索逮捕,以涉及《國安法》為由,接受了十二小時偵訊後,在午夜釋回。王炳忠等人涉案的理由目前仍不清楚,僅知與陸生共諜周泓旭案有關。撇開案情不論,昨天檢調的大搜捕過程相當可議,王炳忠等人收到的是「證人」傳喚通知書,警調卻在清晨提前上門搜索,又拒絕律師進場,手法之粗暴,令人驚愕。
民進黨剛完成《促轉條例》,正在大手筆清算兩蔣年代的白色恐怖和「不正義」,蔡政府這場新黨青年軍逮捕行動,恰恰就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民進黨「新威權」的面目。在野的時候,深知權力濫用之可怕;一旦執政,卻充分享受濫權的美味,這正是民進黨的權力觀。但是,人民並不健忘,也未失智;白色恐怖就算漆成綠色,人們仍然認得它的模樣。
根據新黨出示的文件,這四名青年軍成員分別收到了調查局發出的「證人通知書」,及台北地檢署發出的「證人傳票」,報到時間都在十九日上午八點半。然而,兩張文書卻指定這些新黨成員必須前往兩個不同單位的據點報到,一在台北市博愛路,一在新北市新店。兩個文件明顯存在矛盾,一個人要如何分赴兩地報到?可見,地檢署與調查局不是分工協調欠佳,就是在爭權比賽抓人。
更嚴重的是,在指定的報到時間之前,調查局就會同警分局強行登門,展開五路搜捕,連王炳忠之父都被抓走。如果這些人是以「證人」身分遭到傳喚,為何檢調對待他們如同「犯人」?這是不是未審先判?其間,因為王炳忠開啟了臉書直播,才讓警調圍捕行動的醜態暴露在公眾面前,包括請鎖匠強開民宅大門,卻又把當事人的律師關在門外,種種蠻悍的舉措,正好為沒見識過「白色恐怖」的新世代示範了另一版本的「綠色恐怖」。
周泓旭案自三月被捕迄今已九個月,他一審遭判一年兩個月,現正上訴中。這個外界皆認為是無足輕重的小共諜案,由於我方的突兀出手,引發李明哲在對岸遭到報復性逮捕。如今李明哲案已審理完畢,而我方卻遲遲不肯審結周泓旭案,檢調又突然此際將新黨青年軍扯入此案,真的是因為發現什麼重大的新事證嗎?我們對此存疑。
這次粗暴的搜索行動,檢調不遵守法治國家應有的執法規範,將證人當成嫌犯,大陣仗搜捕,不僅留給國人惡劣的印象,國際媒體也批評蔡政府是在壓制不同主張的政黨。新黨的「促統」論調,民進黨或許無法苟同,但如果主張「台獨」是言論自由,難道主張「統一」的人就該被當成叛國賊,而任意侵犯其公民權利?
我們並不認為,這次對新黨的搜捕行動是出自政府高層授意。但是,若非蔡政府一年多來的立法和作為都在打壓異己,並倡導擴大運用搜查權以進行保安防治,這些檢調人員豈敢如此違法濫權?不可諱言,兩岸近期氣氛欠佳,政治僵局未解,加以共機加大繞台飛行的頻率,都讓兩岸關係愈發敏感且緊繃。也因此,有人認為,此刻加強「保密防諜」案件的偵辦,確有其必要。問題是,此刻的兩岸關係,比起一甲子前的冷戰對峙,已是天壤之別。當年台灣度過的是多麼風雨飄搖的年代,兩蔣使用「動員戡亂」時期的法令來懲治「匪諜」以維護國家安定,如今則被視為「不正義」;那麼,一甲子後,民進黨在民主化的台灣卻用同等規模的手法來抓反對黨青年,又算什麼正義?
一個政府及代表執法的官員,如果單單根據政治光譜的顏色,就能對國民的言行是非採取不同的判別,那就不是一個法治國家。民進黨正在走民主的回頭路,這次的新黨青年軍逮捕事件,更暴露其濫權本質。而若以為辦個共諜案就能拉抬選情,那就太天真了!

【即時短評】稅收有限 吸引企業投入長照才是做功德

.【重磅快評】民進黨會不會變成它自己定義的黑道
.【重磅快評】健忘的邱太三為有「前科」的北檢擋子彈
.【重磅快評】花媽心內話劃傷管媽及跑江湖的民主政治
.【重磅快評】氣象局掌嘴說瞎話的姑婆勇
.【即時短評】稅收有限 吸引企業投入長照才是做功德

.【重磅快評】一場各說各話的台日海洋會議
.【重磅快評】農委會乾脆併入經濟部算了
.【重磅快評】兩蔣抓匪諜不正義 蔡政府抓匪諜是國安?
.【即時短評】促轉轉了一圈 轉掉王炳忠的人權?
.【重磅快評】馮部長不能把自己幹成「馮班長」
.【即時短評】不想成民進黨代罪羔羊 時力應走自己的路
.【即時短評】公投門檻世界低 你的一票真能作主?
.【即時短評】藍營北市長牛棚熱身一堆 誰先發?
.【重磅快評】是誰的功德 讓師傅把滷味當seafood賣?








【即時短評】稅收有限 吸引企業投入長照才是做功德


2017-12-21 09:33 聯合報  記者王敏旭╱即時報導

台灣照服人員薪資低、社會地位不高,導致經常找不到人。圖/新北社會局提供



日本「溫柔之手」株式會社長香取幹說,東京街頭可見到招募長照人才月薪27萬日幣(約7萬多台幣),而照顧服務員在日本擁有不錯的社會地位;相較台灣,照服人員薪資近3萬元,大學生畢業後不願投入長照產業,從業人員則殷殷期盼提高薪資。
以溫柔之手株式會社為例,社長香取幹指出,公司一年營收高達147億元日幣,5千多名員工多數都是照服人員,身為經營者不斷培訓人才,提供職涯規劃、正常升遷制度,以倒金字塔為概念,公司以照服員為主。
日前行政院長賴清德的「功德說」,被解讀為長照服務的照服員低薪是做功德引來爭議,中央雖宣布明年為照服人員加薪,不過多次加薪口號卻成為「只聽樓梯響,不見人下來」。
台灣教育體系已設有老人照顧相關科系,不缺乏培訓人才的地方,還有人到日本等地學習長照技術,只是回到現實面,在台灣僅能獲得不到3萬元的薪資,怪不得長照產業找不到人做,更別想擁有好的社會地位。
面對超高齡化社會,日本早在20年前推動長照保險制,透過社區、民間團體、企業讓長者在地安老,8、9成費用透過保險支付,大量的資源進入,企業為了提高服務有了產業競爭,照服人員待遇、地位相對提升。
現在的日本就是1、20年後的台灣,現在的台灣,以稅收制度推行長照,少了企業投入,在稅收有限的情況,讓長照走得很辛苦,但換個角度想,也慶幸台灣還有時間,努力提升長照服務,讓照服員受人尊重,才是真正的做功德。


【重磅快評】氣象局掌嘴說瞎話的姑婆勇


2017-12-21 13:04 聯合報  主筆室

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提出數據,表示大陸仍是台灣空汙最大汙染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入冬迄今空氣品質遭透了,民怨沸騰,行政院趕緊端出空汙法修正案,毫不掩飾討好民眾的意圖;沒想到發言人徐國勇、姑婆勇信口雌黃,睜著眼睛說瞎話,指「汙染物主要從中國飄過來,拜託大陸重視」。姑婆勇的瞎話遭到圍剿,最聽不進耳的是中央氣象局,以科學圖示掌嘴姑婆勇。
氣象局官網最近在《觀測》向下新增兩個欄目,分別是「風場預報顯示圖」及「境外汙染傳輸趨勢」;前者取材自日本向日葵八號地球同步衛星,可以看到台灣周邊風場變化;後者是氣象局自行開發的大氣擴散影響模式,將汙染物與風向的關係透過動畫呈現。
簡單講,姑婆勇的「汙染物主要是大陸飄過來」的說法連他都不相信,氣象局的資料顯示,入冬主要吹東北季風,此時若有境外汙染物飄來,也是日本、韓國產物,與大陸無關;但若是吹西北風,大陸長江以北的汙染物會先出海,之後隨著北風飄來台灣。
今天環保署的空氣品質指標〈AQI〉台灣空品都不錯,綠色居多,因為大陸沒有西風把汙染物送出海,華東反而吹東南風,把汙染物鎖在內陸;但臨近聖誕夜風向改吹西風,大陸汙染物出海,隨東北風或北風直驅台灣。
其實入冬以來大陸華北的空氣品質改散很多,不再陰霾蔽天,主因是大陸推動減煤、去煤,煤改氣、煤改電,大量打掉過去燒煤的鍋爐;即便煤改氣的硬體供氣設備還未完全到位,之後開放部分地區燃煤供暖,但整體而言入冬以來空氣品質改善很多;姑婆勇可能只仰承上意,不瞭解大陸的變化。
給氣象局自行開發的大氣擴散模式按個「讚」,雖然只是簡易的大氣擴散模式,但已有細懸浮微粒〈pm2.5〉預報的效果,而且是三天前即能提供參考訊息,比環保署落後的AQI強得多。

【重磅快評】花媽心內話劃傷管媽及跑江湖的民主政治


2017-12-21 14:44 聯合報  主筆室

高雄市長陳菊新書「花媽心內話」內容曝光,引發政治效應。記者蔡孟妤/攝影


花媽細說心內話,管媽慘叫又被劃幾刀,黨內風暴再起。有人質疑是派系鬥爭和市長初選戰爭,有人力挺是菊姐和高雄的生命之書,只有清純的蔡英文煞有介事地問:「什麼黨內鬥爭?」
什麼黨內鬥爭?菊姐說得好:「江湖我們也是跑很久,當然看得出來有人放話。」
風暴源起於十二年前的高雄捷運移工暴動事件,時任勞委會主委的陳菊,遞了辭呈,但尚有迴旋餘地,卻有人刻意曝光,下台遂成定局。陳菊慨歎當年如此「被請辭」,迄今憤難平。
原來,彼時的陳菊,對高捷移工遭到剝削傷害、重創人權價值,而痛苦自責,並辭職負責的淚眶與哽咽,一切攏是假?
如今還有多少人記得,高捷亮麗的外表下,掩藏著多少移工的生命血淚?
當時勞委會的調查,以「集中營」形容高捷移工的居住環境和剝削管理。移工積怒暴動,揭露了移工仲介和管理問題,也直指阿扁的總統府和高雄市政府均涉官商勾結弊端。
「人權立國」與「清廉執政」的民主進步黨,用憤怒暴衝的移工血淚,寫下了台灣人權紀錄的大汙點和官商勾結的新里程。
當時陳菊眼眶泛紅哽咽地說,對人權的信仰是她生命中的核心價值;看到高雄捷運勞工遭到剝削傷害,重創人權價值,讓她痛苦不安,午夜夢迴痛切反省、自責。在深切反省後,回到民主政治責任的原點,辭職以示負責。
如今花媽心內話還原歷史。陳菊向閣揆謝長廷說,如果需要保護內閣,她可辭職以示負責;謝還說「沒有這個問題」。後來案情延燒,陳菊送辭呈到政院,由秘書長李應元代收。結果,陳菊沒有等到潛規則的「約詢」,卻從電子媒體跑馬燈看到自己真的「請辭」了。之後,李應元接任勞委會主委。
假戲作成真,陳菊迄今仍憤怒追問:「這到底是場政治內鬥,或只是陰錯陽差?」
陳菊午夜夢迴,想到的是「保護內閣」,而不是移工血淚?民主的原點也不是責任政治,而是官場潛規則的「約詢」慰留?
平息了那場轟動的高捷移工暴動事件,然後呢?
沒有然後。沒有官員被判刑責,只有阿扁繼續搬海角七億,只有移工繼續唱生命悲歌,以及,陳菊轉戰高雄後留給管碧玲至今未癒的刀痕。
難怪,菊姐既有「江湖我們也是跑很久」的氣慨,嫡系陳金德被要求為全台大停電負責下台時,也能高聲反嗆:「這種場面看多了!」
花媽心內話,又被深劃了幾刀的,不只管媽,還有跑江湖、看場面的民主政治責任原點。

【重磅快評】健忘的邱太三為有「前科」的北檢擋子彈


2017-12-21 17:16 聯合報  主筆室

法務部長邱太三在王炳忠事件力挺檢調。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黨青年軍王炳忠遭調查局搜索,鬧得沸沸揚揚,引發司法正義的論辯,在一片撻代之下,法務部長邱太三、台北地院及調查局先後發聲,邱太三直斥王炳忠直播「法律不允」,台北地院則說不清楚檢調是如何執行搜索,調查局更說完全接受檢察官指揮辦案,三方完美切割,彷彿千錯萬錯都是證人的錯。
民進黨政府加速促轉,沒幾天法案就三讀通過,但左手推促轉,右手卻打擊司法程序正義,作證又是全民的義務,以王炳忠案為例,如果按照檢院說法,證人有何保障可言?大修我們的證人保護法才是民進黨政府的當務之急。
邱太三在王炳忠事件後選擇力挺檢調,炮口指向王炳忠,認為他不該在檢調搜索時開直播,涉及違反偵查不公開;邱太三勇於為檢調擋子彈,但對一個有「前科」的北檢來說,歷練豐富的邱太三顯然不夠謹慎。
如果不健忘的話,前總統馬英九才因為媒體報導三中案的偵訊內容而按鈴控告北檢檢察長及主任檢察官,並要求最高檢移轉管轄,蔡正元今年7月17日遭搜索時,媒體竟比檢察官早一步上門,這種怪象不斷發生,邱不思約束檢調謹守程序正義,反而在檢方捅樓子之後一味護短,並指責證人,司法官出身的邱太三難道忘記了,偵查不公開約束的是司法人員嗎?怎麼會反過來要求王炳忠不能違反偵查不公開?     
根據102年8月1日公布的偵查不公開作業辦法,明確說明所謂偵查不公開,是指檢察官、檢察事務官、司法警察官、司法警察、辯護人、告訴代理人或其他於偵查程序依法執行職務之人員,偵查不公開的範圍包括偵查程序及內容,司法人員頂多可曉喻被告、犯罪嫌疑人、被害人或其他利害關係人不要公開或揭露偵查程序及內容。
從王炳忠直播的影音中,只看到律師敲門半天不得入內、王炳忠求救及訴求遭到迫害等內容,實在看不出王洩露了什麼偵查秘密,如果檢調連這點都覺得太超過,那拿證人傳票、清晨執行搜索帶人,那又怎麼說 ?     
更讓人不安的是,刑事偵查實務上,常有司法人員先以證人的身分傳訊到案具結陳述,然後再將身分轉為被告,蓄意不告知的義務及防禦權利,以取巧方式取證,王炳忠事件難免讓人聯想檢調有類似企圖,邱太三當過司法官,對此伎倆應有耳聞,如今連法院、調查局都說事不干已、都聽檢察官的,邱太三真的應該好想想下一步怎麼走。         
姑不論此案是否真有違反國安法之處,檢調便宜行事、漠視程序正義都不該受到鼓勵,但整個過程卻暴露證人在我國訴訟制度中極度欠缺保障,王炳忠是個活生生的例子,如果讓民眾聞作證而色變,我們的司改還有前景可言嗎?

【重磅快評】民進黨會不會變成它自己定義的黑道


2017-12-21 17:48 聯合報  主筆室


警政署依據新修正的「組織犯罪條例」,展開掃黑行動。這次組織犯罪條例,最大的不同,是擴大了組織犯罪的定義,組織犯罪除了「牟利性」,也加上了「持續性」的要件。因此,又被稱為「統促黨條款」。根據警政署的說法,只要有「持續性暴力非法遊行」,就符合組織犯罪「持續性」或牟利性,就會展開掃蕩。
既然如此,我們不妨來設想一個場景。
某個政黨因為特定的政治立場,聚眾前往某政治人物出現的地方,毆打該名政治人物。後來又連續數日,率領幾百名群眾暴力抗爭,封鎖這些政治人物的進出,因此爆發肢體衝突。群眾用磚塊、寶特瓶攻擊警察,造成雙方超過百人受傷。
請問,這是否符合新修法的組織犯罪條例「持續性暴力非法遊行」?
以上的場景並非虛構,主角也不是統促黨,而是2008年的民進黨。當時大陸海協會副會長張銘清訪台,造訪台南時,遭到當時是台南市議員、現為民進黨立委的王定宇率眾毆打。沒隔幾天,陳雲林訪台,在與連戰、吳伯雄和馬英九會面時,也連續數日分別被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率領的群眾包圍甚至攻擊。
現在回過頭看,這連續的事件,算不算「持續性」?丟擲磚塊、寶特瓶甚至限制人身自由,算不算「暴力非法遊行」?若以現在的組織犯罪條例來論斷,民進黨大概也算是黑道了。
或許民進黨會說,遊行抗議的主體不一樣,不能一體論斷。但犯罪與否,看的是行為而不是動機或立場,政黨被認定是「組織犯罪」的要件既然是「暴力」與「持續」,就與其立場沒有關係。若獨派可用暴力統派卻不行,那就是政治審查,不是犯罪認定了
民進黨當然不是黑道,這樣論證凸顯的是民進黨政府在修法時,根本沒有考慮到通盤的情況,只思考到底要用甚麼法來壓制他們認定是「黑道」的政黨。但組織政黨是人民的基本權利,若涉及暴力,自有其他刑法條文論處。統促黨或愛國同心會等或許行為、立場有可議之處,但民進黨用修法的方式打壓,到底知道自己這麼做的後果是什麼嗎?
或許有一天民進黨重回在野,又用當初抗議陳雲林的方式走上街頭,就知道這條法修得多荒謬了。

聯合筆記/程序正義,民進黨忘了嗎?

.川普減稅救全球經濟? 你想多了
.尋找回流客 墾丁準備好轉型了嗎
.聯合筆記/程序正義,民進黨忘了嗎?
.新黨黨工涉諜案/兩岸政府都該收斂血滴子
.新黨黨工涉諜案/拘票一張 我驚見綠色恐怖
.新黨黨工涉諜案/不予置評 算啥民主?
.新黨黨工涉諜案/禁見律師 何以自保?
.花媽嘆心事 攪一池渾水
.石化業、汽機車 大烏賊要管
.不放煙火我按讚 經費去哪應交代








聯合筆記/程序正義,民進黨忘了嗎?


2017-12-21 00:29 聯合報  林修全

立院審「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藍綠立委甲動想衝進議場,提早卡位的民進黨順利保護住主席台,再利用人數優勢,直接將法案逕付二讀。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民進黨將「農田水利會組織通則修正草案」、「所得稅法部分條文修正草案」逕付二讀後,不僅在立法院臨時會埋下了炸藥,朝野衝突一觸即發,更催毀昔日所追求「程序正義」目標。
逕付二讀是立法院議事中一種合於規定的手段,意即省略委員會審查的這道程序,直接交付院會進行二、三讀,但一般來說,通常只會運用在不具爭議性、且具有急迫性的條文。
多數的草案,仍會送到立法院常設的各種委員會進一步審查,目的是要經過具有相關領域的專業立委,能夠廣泛討論、充分交換意見,並且主導大部分修法內容,以使立法條文更加完備。因此,民進黨國會改革的重要主張之一,就是實行「委員會中心主義」。
如今,委員會中心主義尚未落實,民進黨卻選擇直接繞過委員會審查,將具有爭議性條文,逕送院會處理。然而,這正是民進黨過去極力反對的做法。
二○一○年時,立法院審查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草案,當時,民進黨強力杯葛,國民黨藉由人數優勢,在朝野爆發流血衝突下,仍強行將議案逕付二讀;民進黨指控,這種行為是戒嚴時期的做法,並認定程序違法、違反程序正義。
「程序正義」是民進黨在野時琅琅上口的一句話,因為居於人數弱勢,所以只能寄希望於程序上的保障。
舉例來說,要平均切一個蛋糕給所有人吃,可找一個人來切,再平均分送給大家,只是切蛋糕的人,難免有私心,切的蛋糕有大、有小,要避免不公平,就會先找出一個能確保平均切蛋糕的方法,再依規則分配給每個人,透過程序、制度的設計,以達到「結果正義」。
而程序的不正義,將會造成結果的不正義。因此,國民黨以往跳過一些審查程序,民進黨認為會剝奪其他立委的審查權,立刻大做文章,甚至動員群眾走上街頭抗爭。只是朝野易位後,過去指責國民黨程序違法,現在自己卻運用同樣技倆,對正常審查程序視若無睹
不過,民進黨對逕付二讀的作為,應該算是自認為相當民主、進步的做法,因為相較於「一事不二議」的違法主張,「逕付二讀」至少是議事規則賦予的合法權益。


新黨黨工涉諜案 ∕ 兩岸政府都該收斂血滴子
施威全 ∕ 陸委會主委辦公室前主任 / 聯合報
王炳忠等人被搜、被傳,調查局發布了細心斟酌的新聞稿,稱之為「王姓民眾等人違反國家安全法案件」,字裡玄機透露了官署一開始對此案的定位。諷刺的是,今日檢方用來整治王炳忠等人的「國家安全法」,民進黨在野時強力反對,卅年前謝長廷等人更為此發動遊行抗爭,街頭濺血。
當年民進黨反對國安法,批判該法是戒嚴體制殘留的尾巴,以國家安全為名,當權者遂行擴權。今日國安法成為官方限制人民權利的利器,握有統治權力的民進黨卻噤聲,唯有謝長廷呼籲檢調注意程序正義,其對法治與人權的主張卅年來不變。

國家安全是缺乏明確定義的政治名詞,放到法律條文裡,就成了有權者得以自行裁斷是非且定義流動的合法化基礎,口稱國家安全,常只是捍衛政權、便利行政權侵犯民權而已。美國在九一一事件後,以遏止恐怖主義為名火速通過的愛國者法案,便是經典例子。

在該法案授權下,許多人未經審判而被長期監禁,布希政權更藉以壓制美國反戰聲浪。反戰人士、曾任媒體記者與國會助理的蘇珊.林道爾被捕是當時知名案例,她的罪名是「擔任外國政府的非正式工作人員」,經過近五年漫長官司,面對輿論壓力,官方撤回對她告訴。在此案中,國家安全這個藉口成為行政權的血滴子,效力強猛,威嚇異議,使用起來相當便利。

在台灣、在中國大陸,國家安全不正也成為政權取用自如的血滴子?林道爾的罪名和這次王炳忠等人涉及的國安法多麼相似;中國大陸控訴台灣人權工作者李明哲的罪名,與其相比也不遑多讓。這三個案例都可以看到國安單位刻意把小案作大,把涉案者的言行上綱到國安層次。而其背後都有法律基礎,王炳忠犯的是國安法,李明哲犯的是大陸刑法裡的「危害國家安全罪」,他們頭上同樣帶著國家安全這個血滴子。

王炳忠與李明哲政治立場相左,但他們之所以「犯案」,都源自於其與掌權當局相異的政治主張以及情感認同,這是典型的政治案件,兩岸當局當細緻因應。兩岸政府不該把王、李等人當成自動送上門的俎肉,見獵心喜而磨刀霍霍。若不收斂血滴子,形勢反噬,鮮血淋漓的就不只是王、李等人了。


 
新黨黨工涉諜案 ∕ 拘票一張 我驚見綠色恐怖
林炳坤 ∕ 無黨團結聯盟主席 (澎縣馬/聯合報
檢調機關前天針對主張兩岸和平統一的新黨黨工,大動作搜索與拘提,製造綠色恐怖,令人震驚。身為無黨團結聯盟主席,對於民進黨政府這種違反程序正義,違法濫權的行為,嚴予譴責。

台北地檢署雖然宣稱,是以證人身分傳喚王炳忠等人到案,但事實擺在眼前,檢察官是簽發拘票交由調查站人員,到王炳忠等人住處,並出示拘票後將他們逮捕。

依照我國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證人傳喚必須要有傳喚不到的事實,才能簽發拘票拘提。檢察官在指揮調查員進行搜索時,令調查員帶拘票隨身備用,完全違背了相關法律精神及規定,也違背程序正義。

我們自然要質疑,檢調機關此次違背程序正義的濫捕濫搜行動,是民進黨主政者刻意針對主張兩岸統一人士或黨派的綠色恐怖行動,企圖製造寒蟬效應,壓制兩岸和平統一聲音。

民進黨當前高座廟堂上的官員,有不少自稱曾經受到白色恐怖之害。如果他們所說的經歷為真實,那麼民進黨這些主政者,自然不願看到台灣再回到過去那個白色恐怖的時代。

看看檢調機關前天如何濫權威嚇王炳忠等人,我們請民進黨主政者摸摸自己良心,這樣的迫害異己人士,適合嗎?在此,我們呼籲民進黨這些主政者,絕對不能昧著良心,在台灣製造新的綠色恐怖,以免受全民唾棄。


 
新黨黨工涉諜案 ∕ 不予置評 算啥民主?
鄭國成 ∕ 大學助理教授(花縣壽豐) / 聯合報
新黨青年軍王炳忠等人疑似違反《國家安全法》,遭到檢警人員持搜索票登堂入室,並帶回偵訊。

如此大動作,難免引來媒體追逐採訪。之後,記者於總統府例行記者會上詢問:「是否會有美國恐共期間『麥卡錫主義』隱憂?」總統府發言人卻說:「不予置評。」理由是「府方一貫不評論有關還在司法偵辦中的個案。」雖如此,難道總統府不能責成檢調單位出面說明嗎?

長期以來,中華民國在台灣雖飽受不被他國承認之挫折,但「民主價值」卻能備受世人欽佩。何謂民主素質?「民眾有知的權力」即是指標之一。

若欲達致《尚書.堯典》「百姓昭明,協和萬邦」之境界,公務機關則必以《論語.泰伯》「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手段為前提。

期盼立法院能迅速立法規範:「凡公務機關主事者答覆公眾事件,除國防機密之外,必須詳盡以告,或責成相關單位說明,一律不得答以『不予置評』,否則瀆職。」如此境界,方是民主真諦!


 
新黨黨工涉諜案  ∕ 禁見律師 何以自保?
趙興鵬 ∕ 自由作家(台北市) / 聯合報
正當人們酣睡之際,新黨王炳忠、侯漢廷、林明正等人疑違反《國家安全法》遭調查局人員和員警持搜索票搜索住家,並且不可呼叫律師到場,檢警人員依法有規定阻卻,待律師陳麗玲到場,也禁止進入現場保護當事人,如有此法,此法亦是違反人權。沒律師到場,何以證明該等人是非詐騙集團?證明該公文非詐騙集團偽造?確有斟酌之處。

法之公正,在於公開、公正、公平,偵查不公開,已嚴重違反公開原則,不公開何以能公正公平?

任何涉法案件冤獄發生,都是從源頭黑箱作業造成,要避免冤獄,即應從源頭調查公開開始,否則押人取供勢所難免,出發方向錯誤,終點方向即錯誤。

本次檢調拘捕王炳忠,如不是有現場直播,一般老百姓還不知政府要拘捕一個老百姓,如此容易,可隨時逮捕。蔡政府執政以來,不停立法製造太上法律,如無現場直播當事人又如何自保?


 
美稅改衝擊台企 速擬對策
顧瑩華 ∕ 中華經濟研究院研究員 台/聯合報
美國這次稅改方案,不但影響美國企業,亦影響世界各國的投資與營運,因此頗受各國關注,尤其是與美國經貿投資關係愈密切的國家或地區,可能受到的影響愈大,例如歐洲地區及中國大陸。對於台灣而言,因為台灣與美國的經貿關係也相當密切,因此可能受到的影響亦值得政府及企業關注。
在美國稅改方案中,與台灣關係較密切的要屬企業稅改這部分,其中大家較關注的有兩個方面,第一是公司所得稅由卅五%大幅調降到廿一%,這對於美國企業在海外營運布局,可能產生一定程度影響。

過去美國公司所得稅率偏高,因此美國企業為規避稅賦負擔,會將許多營運據點移轉海外,甚至在低稅率國家或地區設立投資控股公司,以降低租稅成本,只要盈餘不匯回美國,美國政府課不到稅。這造成美國企業將大量盈餘留在海外,不僅讓美國政府流失稅基,更讓美國工作機會外移。

這次稅改不僅大幅調降公司所得稅率,而且還將其公司所得稅由屬人主義改為屬地主義,亦即放棄對海外企業(持股比率在十%以上)股利所得的課稅權,目的是鼓勵美國企業將海外盈餘匯回國內投資。由於美國已將公司所得稅大幅調降,海外所得匯回需要補稅的有限,因此放棄徵收,反而提高企業將盈餘匯回意願,對美國而言是利大於弊的。

美國企業所得稅率大幅下降,可能讓美國企業因避稅而在海外大幅擴張營運的模式產生變化,讓美國跨國企業重新思考海外投資布局,而將海外營運規模縮小,甚至移回美國生產。對於台灣而言,由於美商在台灣的營運多半是由母公司掌控,以就近服務台灣客戶為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避稅而設的海外據點,因此受到影響相對較小。

此次企業稅改在眾議院原先版本有一個所謂廿%特種交易稅,對台灣影響較嚴重。所謂特種交易稅是指美國企業與海外關係企業的交易,若全年交易金額超過一億美元以上,美國政府將對每筆交易課徵廿%特種交易稅,這對美國企業來說,將增其委託海外關係企業生產或執行業務成本,對美商在台子公司營運產生嚴重影響。

所幸在最終參眾議院協商後版本中,並沒有納入特種交易稅,而是採取參議院版本,即課徵十%稅基侵蝕稅,這對於美國母公司委託台灣關係企業製造與研發的衝擊已經變得很低。

但新稅制對美國高科技廠商將鉅額權利金收入隱藏在海外低稅負國家的影響較大,此也將迫使美國高科技廠商調整其投資營運架構,未來美商台灣子公司由受委託製造改為自行接單生產製造的機會增加,此將擴大台灣子公司營收與獲利。然而台美之間無租稅協定所產生的重複課稅問題需要解決,才能減少母子公司間分工所生的租稅負擔,促進台美雙邊投資貿易發展。

因此台灣政府應該深入研究此次美國稅改對跨國企業投資營運可能的影響,進而研擬因應對策,尤其台美租稅協定的簽署更屬當務之急。


 
尋找回流客 墾丁準備好轉型了嗎
王翔正 ∕ 公(屏縣九如) / 聯合報
墾丁國家公園,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公園,身為屏東子弟的我,最常被問及的就是你家離墾丁多遠。緣此,對於墾丁就存有一種特別的感情,儘管屏東縣地形狹長,自屏東市區到墾丁大約需要二小時車程,惟每到夏天墾丁就是家族必去休閒的景點,當然也留下不少兒時的回憶。

自二○○八年政府開放陸客來臺旅遊、二○一一年開放陸客自由行來台,為墾丁觀光旅遊開啟歷史新頁,但小小的墾丁原本在夏日已擠滿人潮,若加上陸客蜂擁而至,使自然環境容忍度已超出了極限,旅遊品質下滑,泡沫化的墾丁旅遊狠狠破滅。

職是,即便墾丁為往年夏日的渡假勝地,今年我們已不再選墾丁為家族度假首選,而轉戰鄰近的日本沖繩。

近年面對政府經費預算逐年下降,墾丁國家管理處也無力推動墾丁觀光,沿路商家與民宿之觀光旅遊利益龐大,加上盤根錯節的地方勢力,要徹底轉型實有難度,以筆者親身旅遊體驗,若以現狀難有回流的旅客。

墾丁具有許多亞熱帶特有的動、植物與自然景觀,建議應結合在地民宿業者與社區發展協會,發展墾丁社區以外的社區,如:港口社區、社頂社區…等,藉以發揮墾丁自然資源的特色,分流墾丁淡、旺季遊客,創造陸海空的深度旅遊,像墾丁國家公園森林遊樂區內,就有著名的銀葉板根、石筍寶穴、珊瑚地形,還有壯闊的垂榕谷、類似電影少年Pi拍片地點白榕園的榕樹林,在炎熱的天氣裡,想要避暑賞賞海景,園區內的觀海樓更是不二的選擇,從六、七樓的位置就可以輕鬆眺望遠方的南灣海岸;漫步園區中,豐富的熱帶植物林象有著特殊的生態與造型,只要稍加留意,更能見到猴群、斯文豪氏攀蜥、甚至是野放梅花鹿的蹤跡,這些才是讓人想要再親近的景色。

我很想問:「墾丁,準備好轉型了嗎?」




花媽嘆心事 攪一池渾水
張子筑 ∕ 家管(台中市) / 聯合報
這兩天高雄市長陳菊和新竹縣長邱鏡淳出書新聞,占了不少版面。

尤其陳菊的「花媽心內話」一書,更掀動綠營政壇亂流波濤。

平心而論,我看政治人物出書,不就是自吹自擂,歌功頌德。我雖沒有看過他們的新書,不過在任職將屆滿之際,沒有人會抒發自己醜陋破敗的一面吧?侃侃的經驗分享,洋洋的成果展現,自以為是的前瞻理念,目的就是給自己打滿分的成績單,頒一張鑲鑽的畢業證書,留名千古。

另外,就是將過往的恩怨感慨,傾囊而出,一吐為快。試想,既是以自己為書中主角,所說所言,可信度值得商榷。或許為真,實則暢快出口,亦留社會公評。或許偏頗,豈不增添紛擾,撥弄一池春水。陳菊說往事如煙,那就應該煙過無痕,何必回首嘆政治冷暖。

其實我想問的是,出書帶來什麼效益?能成為後繼政治人物標竿,引為殷鑑嗎?升斗小民關心的空氣汙染、食安問題、一例一休、年金改革、社福長照、人口老化、少子化等,這些攸關百姓最迫切的問題可以改善嗎?還有,出書經費不知用什麼預算埋單呢?


 
不放煙火我按讚 經費去哪應交代
李濱納 ∕ 國小教師(嘉義市) / 聯合報
為了響應空汙議題,至今有十一個縣市決定跨年時不施放煙火,固然值得肯定,但有兩個問題仍值得民眾探究:

首先,跨年活動的各項經費預算,縣市政府應該早就編列完成,突然決定不放煙火,那麼這筆經費到哪裡去了?不放煙火的縣市首長應該交代清楚。

其次,小小台灣,是否真的需要每個縣市都舉辦跨年活動,浪費那麼多民脂民膏,製造那麼多垃圾及汙染?其實可以考慮比照「燈會模式」由各縣市輪流舉辦跨年活動,甚至將全台分北中南東四區,各區每年選一個縣市舉辦就好,讓「歡慶」與「環保」達到雙贏。

倘若,「不施放煙火」是縣市政府宣誓愛台灣的表現,那麼「降低垃圾量」、「減少不必要的公帑支出」又何嘗不是呢?希望縣市首長能做出正確決策。


 
石化業、汽機車 大烏賊要管
簡石庚 ∕ 保全(高雄市) / 聯合報
近來空汙日趨嚴重,各界無不全力拚減汙減碳;多個縣市相繼宣布不施放煙火,此舉值得肯定。

跨年或節慶施放煙火原本無可厚非,但近年來地方首長為討好民眾,不斷加碼煙火時間與數量,大把鈔票轉眼之間化為烏有,看在民眾眼裡真的很不是滋味,如果不是空汙問題當頭,這些地方首長施放煙火會罷手嗎?

空汙危害來源何止施放煙火而已,筆者認為除了來自境外汙染外,政府還應注意空汙兩大來源,一為石化工業廢氣排放,一為汽機車廢氣的排放。

石化工廠煙囪,廿四小時排放,長期是多麼恐怖的事。排出來的廢氣都符合標準嗎?有按標準程序操作後排放嗎?政府管控、稽查嚴格確實嗎?

汽機車廢氣也是大宗汙染源,國內機車數量龐大,二行程機車廢氣又是最大汙染源,雖然政府多年前就開始推行汰舊措施,但街上仍到處可見二行程烏賊車噴吐著黑煙廢氣。

不施放煙火僅是短暫效果,也只是治標不治本,空汙問題還是要靠政府提出全面有效的政策或配套措施,才足以竟全功。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蘇蘅/仇恨政治和語言不會有贏家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2017-12-20 23:34 聯合報  薛承泰

國內新生兒恐跌破廿萬,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非常重視所有托育、幼兒相關政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BBC兩年前在日本拍攝一部紀錄片The Great Japanese Retirement,台灣翻譯為「借鏡日本:人口老化的警示」。片中出現沒落的小鎮,小學像廢墟,公園中的鞦韆早生鏽,醫院中的接生部門改為儲藏室,街上看不到小孩,監獄中卻關著不少老人…,這不是外星人入侵或世界大戰後場景,而是發生在日本的事實!
筆者去年即提警告,二○一六年可能是台灣最後一次有廿萬以上嬰兒,並呼籲「前瞻」應納入因應少子化措施,以保住廿萬嬰兒為目標。一年過了,內政部公布今年一至十一月新生兒,計十七萬七千二百七十八人;除非十二月能有二萬三千個嬰兒出生才可突破廿萬,但可能性不高。
台灣一九五○年代每年平均四十萬嬰兒,到一九九八首度跌破卅萬,並在二千年後急速下滑,二○一○年生不到十七萬嬰兒,達到谷底。隨後五年回到平均每年廿一萬,或許是一連串鼓勵生育措施,如育嬰假留職停薪津貼、未就業父母的育兒津貼、綜所稅育兒特別扣除額等,加上地方政府一次性生育獎勵與津貼發放(如北市助妳好孕),即便是去年也還有廿.八萬嬰兒。
由於未來主要生育人口群是一九八三年後出生,人數較少且結婚比例偏低,就算生育率維持在一.二人,每年要生廿萬嬰兒並不容易。政府對此不能沒有警覺,因為這個數字代表六年後國小新生,十二年後的國中新生;至於十八年後入學的大學生,頂多就是十四萬人(採七十%淨在學率計),這些數字都是上限!
生育率如再下滑,明後年就會發生死亡多過出生的現象,人口負成長將提前來到;連帶的,老人比例快速上升,二○二五年前就會進入「超高齡社會」,五人當中就有一位老人。屆時,經濟動能趨弱、納稅人口減少、各級學校崩盤、需要照顧的老人大增!政府唯有持續鼓勵生育並落實合理養育環境,做為「投資未來」策略,緩和人口老化速度!
觀察這兩年作為,似乎吝於照顧沒有投票權小孩,「前瞻」中僅拿出六億元,贈送不到一千元的媽媽包,誑稱「育兒百寶箱」;至於提升托育量能與育兒經濟支持,及改善職場育兒環境等措施,若再等幾年,當嬰兒繼續減少,就自然滿足需求!政府捨不得投資未來,又用很奇怪態度對待老人,一隻手推動長照試圖砸錢擴大,另一隻手又想從老人身上拿回一些退休金。
有人認為台灣人口密度高,就讓人口負成長,以紓解土地與能源壓力。是的,在世界一千萬人口以上地區當中,台灣人口密度僅次孟加拉,減少一些人口對台灣應有幫助;問題是,減少的是年輕人,是未來生產力!其實就算鼓勵生育,台灣未來廿年也不可能回到人口替代水準,人口不會增加卻可減輕人口結構失衡。
日本作為全球最老國,人口負成長好幾年,目前每年少卅萬人並持續擴大,首相安倍晉三為何疲於奔命,不斷加碼射箭?無非想在二○五○年前保住一億人口數,減緩人口老化及帶來的疲軟經濟。李光耀生前曾預言,日本人口問題沒處理好,經濟會繼續淡下去,台灣不只是步日本後塵,因生育率低於日本,薪資更無法比,主政者若沒遠見,情況會更糟!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