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報 : 垃圾 udn ,欠缺
◆ 名家縱論/兩強對抗升高 避險為上
◆ 大屋頂下/賴清德勿斷送兩岸和平機遇期 中共軍演動漫描繪的台獨
◆ 星期透視/賴總統怎帶領國人走出雙準危機?
◆ 「斷氣」的台灣 難保糧食安全
◆ 化關稅挑戰為農業轉機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兩強對抗升高 避險為上
2025-04-06 05:19 聯合報/ 邱坤玄/政治大學東亞所 名譽教授
美國總統川普於日前宣布對各國實施對等關稅,雖然他盛讚台積電同意對美投資一千億美元,但是仍然對台灣 課徵百分之卅二的關稅,遠高於預期。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克魯曼表示,川普對美國貿易夥伴做出不實指控,對等關稅的計算方法簡單又粗暴,毫無經濟學理論的依據,徹底破壞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與多邊主義的貿易機制 。
川普「解放日」之前 ,我們行政院長還安撫國人可以安心睡覺,結果一覺醒來,哀鴻遍野、罵聲不斷。縱使川普的關稅核彈出乎眾人意料之外,但是也不能如此信心喊話、事後又遲遲才提出因應措施,顯示在事前未掌握資訊,以致判斷錯誤,讓仰賴出口的企業主面對美國關稅壓力,進退維谷,寸刻難眠。
川普此舉更彰顯其高度不可預測性,不值得信賴,他只相信國家沒有永久的敵人,也沒有永久的朋友,只有永久 的利益 ,讓美國失去世界霸權的資格 。
川普的關稅核彈 其實是損人又不利己 之舉,同屬共和黨 也是首次 以「讓美國再度偉大」(Let’s Make America Great Again )作為競選口號 的雷根總統 ,早在民國七十六年(一九八七年)四月二十五日就對全國廣播表示堅決反對 提高關稅的立法,他指出以愛國名義 提高關稅,美其名為增加政府財政收入,但結果 是傷害 了促進繁榮 與發展 的市場經濟 。
雷根總統首先指出 ,高關稅 讓本土工業 開始依賴關稅形式的政府保護,它們停止競爭,並停止推出創新管理和技術變革,缺乏 這些創新 與變革 就無法在世界市場上取得成功。此外高關稅 不可避免的會招致其他國家的報復 ,引發貿易戰,結果是愈來愈高的貿易壁壘 ,愈少 的市場競爭 ,最後導致市場機制萎縮,數百萬人因此失業 。
中國大陸對美國的關稅制裁立即展開報復,也對原產於美國的產品在原稅率下加徵百分之卅四的關稅,並限制稀土 對美國出口。在兩強升高對抗 的形勢 下,正確 的選擇 應當是避免過度依賴一方 ,以軟硬兩手平衡處理兩強關係。
但是賴政府執政下的內外關係 卻充滿矛盾 與衝突 ,在總統與立法選舉都居於少數的情況下,對內 卻勇於鬥爭,企圖以大罷免促使在野黨成為少數的目標,造成社會的動盪與分裂。
在兩岸關係上動輒以大陸統戰為由限制兩岸交流,甚至以國家安全 為藉口驅逐陸配,對自己的自由民主體制 毫無信心。對外關係過度依賴美國 ,卻淪為美國對等關稅的重災區 。
回想馬總統執政時期,兩岸學術交流熱絡,學術研討會之後,都會安排幾天的參訪活動,除了著名的觀光景點,更會到戶政事務所、菜市場、農會、民宿參觀或住宿,實際體會台灣 的行政服務效率 、社會 的活力 ,充分展現我們對自己生活方式與制度的信心,也獲得對大陸人民統戰 的效果 。
兩岸溝通管道暢通,平等協商,國際參與範圍與深度都大幅提升,不存在 主權國際地位被矮化 的情形 。撫今憶昔,真不知要如何喚醒賴政府對形勢的正確判斷。
星期透視/賴總統怎帶領國人走出雙準危機?
2025-04-06 05:14 聯合報/ 趙建民/文化大學國發與大陸所兼任教授、陸委會 前副主委
日前共軍在台灣 周邊聯合演訓,對我港口、能源設施模擬打擊,翌日 ,川普宣布對台加徵關稅百分之卅二。同一時間遭受兩大超級強權的夾殺,說明 台灣 處理兩強關係的笨拙 !
賴清德上台後,共軍已經兩次 大規模圍台演習,外國專家認為性質 已超過演習,而是模擬封鎖 。令人不解的是,明知中共必將激烈反應,賴總統為何還在三月十三日 頒布「賴十七條」,將對方定位為境外敵對勢力,什麼考慮使得總統不惜觸發台海危機?「賴十七條」對中態度強硬,有人認為兩岸進入「準戰爭」狀態 ,對內則加強管控,強制驅逐陸配出境,論者稱台灣 已進入「準戒嚴」 ,賴總統如何帶領國人走出「雙準」危機?
首先 ,民進黨的所作所為,為的都是鞏固政權,自蔡英文二任以來,確保國會多數席次,躍升主要目標。賴總統元旦講話,要求加強反認知作戰,防止境外敵對勢力惡意滲透,旋即,執政黨立院總召舉行一人記者會,率先喊出大罷免;接著,內政部 以違反國籍法 解除前南投縣議員史雪燕公職;陸委會 要求兩岸學術交流要思考兵臨城下的威脅;教育部 宣布禁止我校與大陸統戰與國防有關的十個高校合作交流;銓敘部 要求公務員須具結無中國身分證。柯建銘一句「不支持大罷免的都是匪諜」 ,將「賴十七條」強化國安控管的用意,表達得淋漓盡致。
其次 ,地緣政治的變化促使美國將中共列為頭號對手,台灣 地位提升喊價籌碼增加,在蔡英文兩國論 的基礎 上,賴清德進一步自歷史和法律(如對兩岸國籍的認定)角度,深化兩國論 的立論 。然而,台獨主張乃是建立於中共不會動武的前提之上,而中共不武又必須美國背書,疑美等同台獨理想的終結,影響所及,只要國際友人表達對台海和平的關切,都被解讀為「民主抗中 」。拜登任內,台灣 的疑美論已甚囂塵上,面對川普對烏克蘭的壓迫以及千方百計挖角台積電,許多國人認為美國掏空台灣 資源,疑慮空前。
第三 ,最近美國防部長赫塞斯 訪問菲、日,重申對共同防禦條約 的承諾 ,強化軍事關係 以嚇阻中國威脅,報載美國防部的備忘錄 也將中共併吞台灣 列為優先項目。然而,相較於拜登多次公開表達出兵挺台的決心,川普上台後三次被問是否動用武力阻止中共占台,他的答案從「不評論」、「永遠不會說承諾防衛台灣 」,到「中共攻台明顯是個災難」,迴避承諾出兵,國安官員也只強調美國反對改變現狀,協助台灣 提升嚇阻能力。面對川普的執拗,美國的印太盟友開始倡議加強與中共之間的安全與金融聯繫,中日韓三國的自由貿易協議加速進行 ,賴政府的的國安空前險惡 。
賴清德的政策一石三鳥可謂高明,一時之間民調也獲推升,但拉高兩岸對峙逼迫美方表態未必明智,與民進黨關係密切的全球 台灣 研究中心研究員馬明漢 表示, 台灣 不可能將國防經費提高到 GDP 的百分之十,表示川普政府對台已預留後路 。根據國防部 提供的資料,解放軍海上兵力 早已穿出第一島鏈,跡象顯示美國逐漸將防衛圈 拉回關島所在的第二島鏈;另外,將反共與台獨連接,也將弱化台灣 面對中共展現武力的抗擊決心。
民進黨執政下,台灣 的道路愈走愈窄,假如反對大罷免就是匪諜的話,反共 這條路還有前途嗎 ?
大屋頂下/賴清德勿斷送兩岸和平機遇期 中共軍演動漫描繪的台獨
伴隨大張旗鼓的軍演,中共以一部四十九秒的動漫繪描出對於台獨的認知,所呈現的「語境/上下文」(context )為前所未見,頗可探究。
中共常說「反對任何形式的台獨」 ,語焉不詳,如今這部動漫給了答案。
動漫將賴清德畫成一隻綠蛆,活動在一個標註著「民主/自由/和平/繁榮」的泡泡裡。他一隻手推翻蔣介石銅像,另一手掐住柯文哲的脖子,並操作「新課綱/綠色恐怖十七條/軍購」等。
這樣的 context ,是將賴清德在內外兩方面的兩岸操作貫通起來。一方面,把中國定為「境外敵對勢力」。另一方面,又將台灣 內部的反台獨或民主異議打成「境內敵對勢力」;例如否定蔣介石及推出新課綱是顛覆中華民國敘事 ,柯文哲及十七條則是整肅民主異議 。以上這些,皆是「任何形式的台獨」 。
這樣的論述,已將賴清德標榜的「自由/民主/和平/繁榮」一概與台獨操作掛鉤,並稱這是「倚外謀獨攘內瘋/逆施民主毀繁榮」。最後的結果是「借殼毒 台/空殼禍 台/破殼毀 台」。
賴清德可回答:中共對你是否誤解深重 ?或中共其實是說出 了真相 ?無論是真相或誤解,兩岸關係要如何走下去?
你視中國為敵,難道中共不能視你為敵?你搞台獨,難道也要中共笑納?
賴清德應當深思:在俄烏戰爭爆發時,一度出現了「台灣 烏克蘭化」的議論,兩岸突然墜入 了「戰爭醞釀期 」。但是,在俄烏戰爭不知如何收場的此時此際,兩岸反而可能出現了「和平機遇期 」。
賴清德不可繼續陷溺在「戰爭醞釀期 」,應幡然醒悟,營造「和平機遇期 」。試就美中台三方面分論:
一、先談美國 。對台灣 而言,台積電是「國殤 」事件。美國劫奪台積電,就是「棄台論 」的真實演示 ,這就是美國對兩岸一旦戰爭的終局想定 ,準備面對台灣 淪陷。
受到烏戰的啟示 ,美國必已更加失去介入兩岸戰爭的意願與意志。川普早已對台灣 說「你是筆尖/他是書桌」,這也是美國中樞 的普遍常識 。兩岸如果爆發戰爭,美國一定不會「坐視」,但美國的最佳戰略 仍是「不使戰爭發生」,這必定是美國在烏戰後 更趨明確 的思維 。美國深知 中共遠比俄羅斯更難對付,台灣 也遠比烏克蘭更難守護 。
準此,烏戰後 的美國兩岸政策 應當是:不要打仗,兩岸分歧應「以海峽兩岸人民都可接受的方式獲得解決」(美國國務院 新詞 )。
因此, 台灣 可以 寄望 美國在兩岸支撐和平 ,但不必 妄想 把美國拖下水參戰 。
二、再談中共 。中共若武統台灣 ,美國不會「坐視」,姑不論屆時美國介入的程度如何,但俄羅斯既已「垂範」在前,中共就不必再自己伸腳進油鍋裡試探。至於台灣 ,如果中共把台灣 打得像烏克蘭一樣,這非但是中國的國難 ,更是國恥 。
於是,在烏戰前 中共常對台灣 說的「地動山搖 」已經很久聽不到了。換來的是王滬寧說:「兩岸問題以和平方式解決的基調不變,沒人想打仗,也沒有所謂攻台時間表,就是好好交流。」
至於對美西方在兩岸的挑唆,習近平在舊金山對拜登說「沒有武力攻台的時間表」,另對馮德萊恩說「美國試圖騙中國入侵台灣 ,但我不會上當」。
武統 台灣 與中國和平崛起 是相互矛盾 的 。
目睹俄烏雙方的慘烈後果 ,中共在兩岸政策 上轉向「和平解決為基調/沒有攻台時間表」,應是大勢所趨,難以個人意志 為轉移 。
三、再說 台灣 。川普的中國政策是「以和為主/備而不戰/鬥而不破」,且是「張弛互用/時張時弛/忽張忽弛」。
如此,將使台灣 陷於兩難。川普對中國如採尖銳、衝撞、敵對的姿態,台灣 就被挾持,失去了主張和平的權利。反之,川普對中國若採平緩、綏靖、交易的手法,台灣 就被拘束,失去了對抗的空間。和平或對抗都須看美國眼色,完全喪失 了主體性 。
台灣 要覺悟,美國根本不相信筆尖能鬥得過書桌,但美國卻要利用台海情勢來挾持 與勒索 台灣 。一方面看衰台灣 的下場,劫走台積電;另一方面又深刻介入 台灣 國防,激化兩岸敵對 ,宣稱要將台灣 變成豪豬,不惜使台海出現「地獄景觀 」,勒索 台灣 將國防預算增加至 GDP 十%,供養 美國軍工複合體 ,誑稱「保護費」。這是什麼戰略清晰 ?這又是什麼戰略模糊 ?台灣 有什麼道理陪美國玩這種賭命 的遊戲 ?
綜上所論。烏戰後,美國的國際領袖地位動搖 ,其介入國際責任 的能力 與意願皆告收縮 ,這使他提升 了「不願見台海戰爭」的思考 。中共受烏戰啟示,在內外約束 下,「和平解決為基調/沒有攻台時間表」的思考亦在上升 。台灣 在烏戰 後 ,已然處於「希望成為 烏克蘭亦不可得」的 境地 。但若不能成為烏克蘭,又何必要過「準備成為 烏克蘭」的日子?
總而言之,烏戰後 ,美中台三方如果出現了「不要打仗/和平解決」的共同思考 ,應是兩岸關係較佳的翻頁方向。若說烏戰曾使兩岸進入「戰爭醞釀期 」,烏戰後 即有可能也應當轉入「和平機遇期 」。
主體思考是 :這應是中共最希望能夠維持中華民國的時候。維持住友善的中華民國,就能穩住中共大半的內外情勢;同理,這也是台灣 最應當穩住中華民國的時機。穩住中華民國,就較能緩解美國 的挾持 及中共 的壓迫 。
兩岸的共同路徑 有四 。一、交換論:以我不台獨,交換你不武統。二、過程論:淡化「台獨/統一」的「目的論」,提高「和平競合」的「過程論」。從「合理的過程」邁向「改善之目的」。三、將舊的兩岸關係,即「中共與台獨皆要消滅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轉向新型兩岸關係,即「中共與台灣 共同維持中華民國的兩岸關係」。定錨中華民國,共構和平競合 。四、建構「大屋頂中國/大屋頂中華」概念。
兩岸的死結 在台獨,兩岸的解方 在中華民國 。
只要中共直面 「中華民國不是台獨」,而賴清德能劃清 他在中華民國總統與台獨分子的兩面性 ,兩岸就可能出現空間。
但是,賴清德迄今的所作所為,幾乎沒有一事是在對內對外 「創造和平/維護和平」,而可謂事事皆在對內對外 「阻擋和平/拒絕和平」,當下大罷免的「反共剿匪/清除內奸」尤是集其大成。
寄語 賴清德 :你在兩岸關係有罪,罪尚不僅仍在操作 「戰爭醞釀期 」,更大的罪惡是在阻擋並斷送了烏戰後 出現的「和平機遇期 」。
VIDEO
借殼毒台、空殼禍台、破殼毁台,東部戰區發布動漫《殼》——捍衛祖國統一 (視頻來源:東部戰區)-南海艦隊
「斷氣」的 台灣 難保糧食安全
2025-04-06 05:08 聯合報/ 徐世勳/台灣 產業關聯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農經系 前系主任兼所長(台北市)
我們縱有台積電的護國神山,但仍逃不過企業或產業鏈「再強,強不過最弱的一環」的生存法則。
台灣 的能源自給率極低,幾全仰賴進口。依政府能源轉型路徑的規畫,今年台灣 應達成非核減煤目標,天然氣發電占比將由去年的四十二點五推升至五成。不過,這要付出極高的代價,因為在各種能源選項中,天然氣的能源安全存量最低,只有七天至十三天,幾乎每天要仰賴液化天然氣船 自國外運補;其次是煤,約三十五天至四十天,再來是石油,約三至四個月,核電 大約是一年半。
這個顯而易見的能源安全弱點 ,由共軍日前連續兩天對台軍演暴露無遺。共軍 在「以最小代價實現最大成效」的原則下,以攻擊我天然氣接收站或封鎖不讓天然氣運輸船靠港為最優先選項,這是公開 的秘密 ,也是基本常識 。政府面對此殘酷事實 ,當盡速檢討因應緊急情況的能源安全對策。
其實,躺在「房間裡的大象」還有糧食安全 的議題 ,也不應視而不見 。共軍的演習凸顯出能源安全或國家安全是以「天 」數來競賽,農業部糧食安全 的規畫 仍是以傳統 的「年 」來計算,甚至還保留「八年抗戰 」非常時期的思維,既不仰賴糧食儲備,也不思考開放進口,完全依靠自給自足。
更荒謬的是,農業部 的情境演練竟假設 只有農業部門 遭遇此「非常時期」,其他非農業部門的製造業、服務業等,甚至能源部門 ,則還是處於承平時期 ,糧食生產 所需要的油、電、水、肥料、農藥、農機具零組件等均供應無虞 。「馬照跑、舞照跳」 ,農業部 據此推估出台灣 農地需求總量為七十四萬至八十一萬公頃,約為全國可利用土地的七成 ,全數種植國內適作之稻米、甘薯等主要糧食作物,其產量不受「境外敵對勢力」實施戰略封鎖 影響 。
可悲的是,政府為了這個似是而非 的「糧食安全 」迷思,竟將台灣 有限土地的七成 畫為農地,且僅准農用,嚴格限制他用,導致台灣 有世界上最嚴格與極端不合理的國土分區管制,漠視寶貴國土資源在農業、製造業、服務業及城鄉發展間的合理配置,嚴重影響台灣 的國際競爭力及國民生活與福祉。
能源安全是論「天」計、與時間賽跑,糧食安全不應與能源安全脫鉤處理。台灣 糧食早已不能自給自足,將大部分國土保留為農地並不能保障我們平常時期的糧食安全,農地應該鬆綁,讓老農安心地離農離牧 。戰時的糧食安全應採用事前高效率的進口開放與高科技糧食儲備來確保。農業部門更應該脫胎換骨,以消費者需求 為導向 ,沿著食農供應鏈上中下游的每個節點,增強現代化 的糧食儲備基礎設施 ,也可保護國人免於供應衝擊危機與價格上漲的影響,在價格低迷時期進行糧 儲 食備 的補充 ,創造雙贏。
化關稅挑戰為農業轉機
2025-04-06 05:07 聯合報/ 楊明憲/台灣 農村經濟學會 前理事長(台中市)
這幾天川普總統掀起關稅風暴 ,引發國內外議論紛紛及抗議不斷。川普的作為其實有跡可循,從上一任就開始運用關稅政策,來解決美中雙邊貿易逆差問題。只是這一次變本加厲,無差別式 的對所有國家都一律加徵百分之十至百分之四十九關稅,而且揚言若增加對美投資可避免關稅懲罰,藉此想要逼使所有國家就範。
然而,川普總統所稱的「對等關稅」並不對等又不公平,例如美國對台灣 的農產品享有貿易順差,但仍對我國農產品施加關稅,也沒有考量個別品項的不同關稅基礎,或是包裝成「碳稅」名義來加徵關稅,而且宣布後一周就要開徵,沒有任何緩衝餘地 ,所以外界普遍認為這是一個簡單又粗暴的對待 。
但是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可能不只如此,有可能再進一步用自願出口限制、進口商資格認證、檢疫與生物安全標準、維護國民健康等「非關稅貿易障礙 」,來達成實質減少進口的目的。
川普總統想要的可能更多,不只想要解決貿易逆差、增加關稅收入,也想要擴大出口、提高國民所得,所以對我國的進口限制做法,也再三表達關切,例如三月底美國貿易代表署 提交的「對外貿易障礙評估報告 」 ,即再次點名 台灣 對於美豬、美牛、馬鈴薯、稻米、基改食品等限制為不合理的貿易障礙 。即使我國向來秉持世界貿易組織(WTO )的最惠國待遇 和國民待遇原則公平對待美國 ,以及講究科學證據 的進口管理制度 ,在川普總統的關稅政策與貿易思維下是否仍能維持,值得深思。
「台美廿一世紀貿易倡議」,第一階段有關貿易便捷化、反貪腐、良好法治作業等內容,好不容易在去年底達成協定生效,接著的第二階段所涉及的農業、勞工、環保等談判議題,才是真正挑戰的開始 。以川普偏好雙邊貿易談判 的風格 ,我方如何擬定談判策略、事先模擬各種情境與潛在風險,即成為當務之急。
顯然,我國農產品對美國出口或從美國進口,未來都將面臨一波接一波的衝擊與挑戰。不過,以我國過去加入 WTO 後 農業產值仍然穩定成長的事實,也不用過度悲觀,若能藉此美國壓力轉型升級、推動農業在地化、組織化與規模化經營,並發展非價格競爭策略 ,如品種、品質、品牌、安全、溯源與綠色農業 ,則我國農產品仍有立足發展之地,化挑戰為轉機 ,進一步鞏固台灣 農業的韌性與永續競爭力。
波波漫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