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6日 星期日

闕志克/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
◆  馬凱/愛爾蘭能 台灣不能!
◆  辛翠玲/美歐關係,回不去了?
◆  楊志良/大家來玩AI預測台灣前途的遊戲
◆  陳冲/各為其國 何需幻念殘念
◆  陳立恆/哪吒,台灣該面對的過去與未來
◆  李清志/台北城門旁的豬腳飯








闕志克/歐美國家右傾化的病根與療方


2025-04-06 05:08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極右翼政黨去年橫掃歐洲各國的國內選舉,在三分之一的歐洲國家中位居該國前三大政黨之列。譬如說,激進右翼自由黨成為奧地利的最大政黨;在法國歐洲議會選舉中,極右翼國家集結黨獲得的票數名列第一,兩倍於總統馬克宏的政黨;在上個月的德國聯邦選舉中,成員有納粹傾向的德國另類選擇黨超過兩成的得票率位居全國第二。同樣地,在英國、義大利、荷蘭、瑞典等國的選舉,極右翼政黨皆大有斬獲。類似的趨勢也在美國發酵:共和黨在川普領軍之下,以二十年來首次贏得普選之姿,再度奪回總統寶座,並同時取得參眾兩院的控制權。

以上每一個案例,工人階級選民都扮演決定性角色:這些選民紛紛拋棄了與左翼政黨的傳統政治聯盟,一股腦兒轉向結合經濟民粹主義與文化保守主義的右翼政黨。近二十年來,左翼政黨傾向支持基於自由貿易理念的全球化經濟政策,並主張強調人道主義寬鬆移民政策全球化政策導致許多國內工廠失去競爭力關閉,進而造成成千上萬製造業工作職缺裁撤。與此同時,大量的移民帶來豐富的勞動力,壓低工資水平,直接沖撞低階就業市場,給當地工人階級帶來進一步的就業壓力

這樣的政策對工人階級的生計造成巨大傷害,也讓他們的家庭社區經濟狀況陷入螺旋式下沉,因此工人階級怨懟憤怒甚至絕望感不斷累積增強,最後只好狂熱擁抱倡導民粹右翼政黨。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競選期間,川普不斷鼓吹提高關稅以削弱外國產品的競爭力,以及用大規模遣返降低外來移民對國內社經衝擊。這些主張對工人階級無異是天籟仙樂,也讓川普成功攻陷許多傳統堅定支持民主黨的選區。

過去幾年來,歐美國家中唯一一個左翼執政黨能夠接連贏得選舉、持續執政的特例是為丹麥。丹麥的執政黨-社會民主黨,審時度勢的移民政策對未來幾年歐美國家如何扭轉這波右傾化浪潮,頗有啟發借鏡的價值。

社民黨在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選舉落敗後,推出具工人階級背景的女性新領導人梅特‧弗雷德里克森(Mette Frederiksen),她也是丹麥現任首相。經過三年的專家訪談數據研究自我反省,該黨提出具有以下三大支柱新移民政策:更嚴格的移民審查,更積極地將移民融入丹麥社會,以及擴大對外援助以扶持落後國家。實施下來發現,確實降低經濟不平等、強化社區意識,並促使公民更有意願幫助較不幸的鄰居、國人甚至其他國家。

社民黨的移民政策有其理論基礎:當大量移民進入一個地區,該地工作機會會變少,學校會變擠,居住環境會變差,犯罪率會提高,最會因此付出代價的是當地的工人或下層階級。而且移民愈多,社會互信度往往愈低,政府福利也較不慷慨。普林斯頓大學研究顯示過去美國一百五十年裡,移民數量與社會不平等往往成正相關。所以,想真心保護社會弱勢,必須限制移民量。經過這番改弦易轍,社民黨在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的選舉重新掌權,當時四十一歲的弗雷德里克森也成為丹麥史上最年輕首相。此後這個移民政策幾乎成為全國共識,並讓弗雷德里克森於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再度勝選。

只靠更嚴格的移民政策、無需高舉反全球化旗幟,社民黨就能成功贏回工人階級的支持與執政權,因為製造業僅占丹麥 GDP 的百分之十五,且主要集中在風力渦輪機、製藥、醫療、和高端機械運輸設備,所以到目前為止較不易受到亞洲低價競爭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