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1日 星期三

經濟/唐鳳,如何扭轉政府的數位弱點

.聯合報社論..教育與官威:誰更在乎許厝學生?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全是陳冲的錯
.經濟日報社論.唐鳳,如何扭轉政府的數位弱點









經濟/唐鳳,如何扭轉政府的數位弱點


2016-08-31 04:4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唐鳳將擔任行政院「數位政委」。 圖/取自唐鳳Twitter


35歲的唐鳳,從體制外走入體制內,出任行政院第一位「數位政委」。在外界批評「又老又藍」的內閣中十分亮眼,也為數位經濟及開放政府帶來新動能。不過數位議題不只是數位創新及開放政府而已,數位經濟法制環境的完備,以及國際數位貿易規則的因應,這些政府的弱點甚至漏洞,更是重點。
數位議題非常廣泛複雜。從數位基礎建設、數位應用及產業發展,到以數位提升政府透明及民主參與機制,都有不同的意義,也都可以是數位政委的職掌。
對於數位經濟而言,各界當然很期待數位政委能提出更多真正契合數位產業需求的政策指引及資源投入。但許多發展面對最大的障礙,往往不在於欠缺方向感或資本,而是受到過時法規制度的牽絆及限制。許多傳統與數位的衝突,都來自於想用現有規則來套用在數位時代的現象;Uber爭議就是典型。
但要發展出新的數位法制絕非易事。主管機關無法掌握數位思維或拒絕改變、不知如何在數位時代維護公共利益,到對既有利害關係人的利益權衡,都是阻礙法規邁入數位時代的重要原因。
以數位匯流為例,對產業及消費者而言,節目、電信、手機的匯流早已成為日常習慣,不再是「新興」服務,行動寬頻也已從1G走到5G,但國家通傳會(NCC)成立十年來努力推動的數位匯流法改革,迄今仍停留在訂了又改,改了再修的階段;原有意藉由立法釋放出的數位發展動能,早已不耐久候而自行找到出口。如果連這種只涉及部分產業、只為了追上社會腳步的數位法制改革,都需要10年且一事無成,其他前瞻性、跨部會的數位法制革新的拖延,可想而知。這個需要有對數位世界的瞭解及產業經驗的工作,一直是政府的弱點,前任政府在「虛擬世界發展法規調適規劃方案」下,已走出第一步,這是數位政委須發揮創意持續推動的第一任務。
再者,數位經濟發展不是只有國內的變革,更需注意國際間「數位貿易規則」對台灣的意義。近五年來,世貿組織(WTO)或TPP等國際經貿場域對於數位貿易的討論發展迅速,已跳脫線上購物等狹義範疇,而延伸到所有可透過網際網路進行跨境交易的貿易障礙。若按美國的主張,數位貿易的主要障礙之一,是所謂的「強制本地化義務」。例如App業者要提供任何線上服務時,必須先在消費者所在國家設立分公司,或是必須設置處理儲存客戶資料的數據中心,及強制線上購物只能透過本地業者的平台等。美國的立場是各國除非有正當理由,否則不應強加這些義務於業者身上。
解除這些限制對於降低如App等數位經濟業者之市場進入門檻,在國際市場發揮以小博大的效果當然有幫助,但也衍生消費者發生爭議無人負責、資料跨境移動儲存的安全性及租稅歸屬等問題。去年底,歐洲法院做出美歐政府的資料保護及傳輸協定因違反歐盟個資保護規定而無效,而今年7月愛爾蘭法院亦受理一件要求Facebook不得將歐盟用戶資訊傳至美國的案件,都突顯出爭議點。
數位貿易規則對數位經濟發展有其正面意義,但對公益問題的影響也很深遠;然而這個議題在台灣似乎找不到直接負責的機關,遑論政策立場的形成。因此哪些數位經濟活動必須要來台設公司?哪些用戶個資須本地處理?個資可否移出境外儲存?都沒有一致的規則可言。這些雖是加入TPP的經貿談判議題,但也需數位政委的參與,才能調和貿易規則與數位議題,這是數位政委需要補上的第二堂課。
總之,數位經濟並非只有資源的投入;法規環境的完備,以及國際貿易規則的因應,也都是必須的軟基礎建設。補起這些漏洞,才能彰顯數位政委的價值。

聯合/原來全是陳冲的錯


2016-08-31 04:4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行政院長陳冲。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閣揆林全火速核定,退休軍公教的年終慰問金基數維持在二萬五千元,試圖為九三軍公教的抗議遊行降溫。這點小錢,就能發揮摸頭作用嗎?
為此啼笑皆非者,莫過於陳冲,一定罵自己笨蛋。陳冲在閣揆任內大砍慰問金基數,凡月退俸高於兩萬元者一律不准領,把發放人數一口氣減到原有的十分之一,預算金額由一百九十二億降為十億。此舉,在當年頗有覺「今是昨非」之魄力;但對照今日蔡政府作為,原來大錯特錯!
陳冲錯誤之一:太容易屈從在野黨壓力。當年綠委厲聲批評慰問金不符公平正義,義正詞嚴的發言紀錄歷歷俱在,陳冲一挨罵即改,沒想到今天民進黨要走回頭路。
陳冲錯誤之二:不理解「不正義」的界限。軍公教退休金壓垮國家財政,馬政府誓言改革卻躊躇不前,出手只從慰問金小事做起。結果,被改革者拔毛叫痛,呼喊改革者卻責備虛晃一招,無一方滿意。
陳冲犯錯之三:搞不清楚換屁股就該換腦袋。陳冲之舉被認為衝擊國民黨選情,後來由江宜樺再次調整慰問金;但若「補正」有效,何以國民黨氣勢江河日下到令吳伯雄哽咽「怎麼會這麼慘」的地步?更沒想到,蔡林政府如今步馬江後塵,原來「換屁股就換腦袋」才是硬道理。
林全之舉,似打了陳冲一耳光。但前朝之過──屈服於選票壓力,改革虛晃一招,換屁股就換腦袋,怎麼令人如此眼熟,不就是蔡英文和林全正在走的路嘛!

聯合/教育與官威:誰更在乎許厝學生?


2016-08-31 04:4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六十名學生在許厝分校舉行簡單的開學儀式,不上課也不發新書,麥寮鄉長許忠也到場安撫學生。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蔡維斌/攝影


國小開學日,雲林橋頭國小許厝分校發生了大家看不懂的現象。一大早,家長把孩子送到校園,但在教育部的嚴令下,那裡的教室上鎖,沒有任何老師,學生只能待在臨時搭建的帳棚下空等。在台北,則是教育部、衛福部、環保署三大部會首長一字排開,要求家長把孩子送到橋頭國小上課;李應元雖承諾親自出馬溝通,但也撂下重話,指責家長利用孩子進行「媒體操作」。
中央政府出動三位部長,向一座區區六十人的鄉村小學喊話,恐怕是史上僅見,也絕非正常的作法。令人不解的是,在官民如此不成比例的對陣中,新政府甚至寧可讓學生在戶外乾耗一天,也不開啟教室、召回教師,趁機給學生一點誠心關懷或說明遷校原由。這樣的作法,讓人不解。
諷刺的是,內閣閣員在記者會上喊話,要求家長重視「孩子的生命」,彷彿這些家長「不知好歹」,無法領會政府好意,也不把孩子的健康放在心上。事實上,對這些家長而言,每個孩子都是自己的骨肉,誰願讓兒女在不健康的環境下成長?他們不能忍受的,其實是政府呼之即來、揮之即去的態度:許厝學童過去三年三度遷校,學生充滿不安定感,家長更是疲於適應。現在他們要的,只是一個清楚的說明和徹底的解決。
回顧一下許厝分校「三年三遷」的歷史,大家即不難理解家長們的複雜心情,以及政府決策之草率。許厝分校成立已有逾五十年歷史,在六輕建廠後,因學生數增加,校舍不足,經爭取多年,由縣府覓地、台塑出資,在二○一三年遷入新建成之美麗校舍。這是第一次遷校。二○一四年,由於國衛院對當地學童進行尿液檢測,認為許厝學童的硫代二乙酸(TdGA)濃度偏高,可能受氯乙烯影響代謝,縣府在開學前一周倉促決定將學童全數遷至橋頭國小。這是第二次遷校。
去年八月,許厝學生家長認為橋頭國小提供的教室太小、隔間隔音欠佳,許厝學生並未受到平等待遇及完整照顧,且新分校閒置太過可惜,因而決議遷回許厝分校上課。這是第三度遷校。今年,則是國衛院的檢測再度出爐,發現許厝學童的尿液TdGA濃度仍然偏高;台大教授詹長權日前在閣揆林全與公民團體對話中提出許厝遷校的建議,林全隨即拍板。於是,教育部和雲林教育局人仰馬翻,未經充分溝通,即決定將許厝學生遷至崙背鄉豐榮國小就讀。然而,豐榮國小距離許厝十公里之遙,家長不滿如此長途奔波,拒絕接受,教育部和縣府臨時轉向,決定讓許厝學童再遷回橋頭國小。遺憾的是,經一再折騰,此舉已失去家長的信任。
從上述的波波折折看,政府的遷校決策確有多項可議之處。第一,既知六輕有空汙疑慮,縣府仍選擇在六輕近處興建許厝新校,豈非不智?第二,政府僅根據個別公民對談意見即拍板遷校,未免太過倉促,且剝奪了地方和家長溝通的空間。第三,學生在家時間比在校還長,若整體空氣環境不改善,僅僅遷校,對健康能有什麼幫助?第四,如果空氣果真惡劣且有致癌之虞,應連父母及其他村民的健康都納入考慮,不能只遷學童。第五,如果縣府對六輕的空氣排放檢測都符合標準,那麼汙染途徑究竟為何,是否應做更徹底的研究?第六,明知許厝已三度遷校,教育部門卻不在學童上學路徑及上課環境上作更妥善的安排,卻改來改去,顯然有失教育精神。
蔡政府自詡是「最會溝通的政府」,但從許厝分校風波看,我們只看到缺乏有效溝通和全面規畫的政府,看到疲於奔命的地方官員和教師。最令人扼腕的是,當學生都到了學校,官員竟然祭出「鎖教室、撤老師」的手法以對;如此奢談教育,又真的關心學生嗎?

去梯言/煮湯同時澆冷水,怎能成事?

.納家長意見 讓許厝孩子回校園
.別再凌遲台灣人民了
.年金亂改 敗壞吏治
.退撫新制教師:憂世代剝奪 我不遊行
.去梯言/煮湯同時澆冷水,怎能成事?
.請問蔡總統和許教授:大法官提名採最低標?
.傷害獨立性大法官再任不違憲?
.軍公教九三上街頭 分化摸頭發糖…







去梯言/煮湯同時澆冷水,怎能成事?


2016-08-31 05:06 聯合報  公孫策

「九三」軍公教要大遊行,林全趕在之前核定了今年的退休軍公教年終慰問金,維持江宜樺當時的標準。
馬英九時期,陳冲任行政院長,砍了年終慰問金,後來江宜樺任行政院長時,雖放寬了發放門檻,但咸認年終慰問金問題仍是六都及縣市長選舉國民黨大敗的重要原因,甚至總統大選依然一敗塗地。也就是說,問題不在於發不發、發多少,問題在於尊嚴受傷。而林全火燒眉毛了才核定,跟之前的砍了再調高,恐怕同樣無效。
這件事連帶受傷的,恐怕是新政府的改革形象,又被澆了一盆冷水。
北宋王安石變法,受到舊黨杯葛,王安石一度罷相,之後復出,又二度罷相。而新法、舊法隨之輪流出檯,人民因此無所適從。王安石感慨的說:「天下事如煮湯,加一把火,又澆一杓冷水,何時才能煮滾啊!」
澆冷水的更不止林全,還有蔡英文。在此之前,國防部已經明令禁止現役軍人參加遊行,可是蔡英文卻在接見軍人之友社代表時,鼓勵國軍弟兄在九月三日「穿著自己的軍服,和家人、男朋友、女朋友到街上逛街」,她更認為「這就是國軍贏回尊嚴的第一步」。
容我直言,那不是!
我小的時候,街上貼的標語、收音機廣播的口號:「軍愛民,民敬軍,軍民本是一家人,大家團結一條心」。逆思考一下,莫不是因為軍民關係不融洽,才有那個口號嗎?
我服兵役時,帶隊去助民收割,農民都很歡迎,阿兵哥也很樂意。一位戰士跟我說:「我家也種稻子,也有那邊的部隊助割。」-那才是「軍民一家」的最佳詮釋,即使捲起褲管,手握鐮刀,軍人尊嚴十足。。
最近幾年,每遇嚴重天災,國軍進駐災區救災,居民莫不歡迎,軍人也尊嚴十足。但當飛彈誤射、流浪犬被虐,任何人都可以對著軍人辱罵,甚至咆哮軍營。軍人尊嚴何在?當社會對軍人如此態度,誰還穿軍服逛街!
再以王安石為例,他的新法之一「保甲法」,是改募兵為徵兵,甚至保丁須自備弓箭—倒車開回到了北魏、隋唐的「府兵制」,逼得保丁逃亡,更傷及農業生產。
本文不對軍公教退撫制度的細節表示意見,只是提醒:改革不宜一股腦全部出檯,其中只要一、兩項失敗,就會全盤受挫。這跟前述「加一把火又澆一盆冷水」,都是大忌。

請問蔡總統和許教授:大法官提名採最低標?


2016-08-31 05:06 聯合報  賈明/教(台北市)

對蔡總統擬提名曾被陳水扁總統任命為大法官的許宗力教授再任大法官並任司法院長一事,以及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第三項「司法院大法官任期八年,不分屆次,個別計算,並不得連任。但並為院長、副院長之大法官,不受任期之保障。」各界有不同解讀。大致可分為低標、中標、高標與最高標四種意見。
當時以國民黨代表參與修憲的彭錦鵬先生採取低標,其表示他是大法官任期的提案人,該條「主要目的是避免大法官為了連任而做投主政者所好的解釋,造成憲政上的扭曲」,至於「大法官卸任之後,其優秀者再獲總統提名擔任大法官而再任,一方面確保任命之公正,另一方面再用卓越的司法精英,都是當初設計大法官任期結構的原意。從目前大法官任期個別計算並已充分交錯的實際情形而言,大法官受到任命干涉之制度風險已大幅降低。大法官再任之間隔期間衡量總統任期四年,並參考選制補選成例訂為至少二年,應屬適當。」
中標是主張蔡總統不應自行釋憲,而是應依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聲請釋憲。以許教授曾參與的六一三號解釋為例,大法官不過花六個月就作出通傳會組織方式違憲的解釋。
高標主張「光從條文文義解釋毫無疑義,大法官任期八年,依他所任的任期來計算任期,且不得卸任後繼續擔任下一任大法官。意即,擔任大法官八年後,若要再當大法官,要等八年。」採此標準反而是民進黨當時參與修憲的莊勝榮律師,他指出「第五條大法官的修改,是夾帶司法預算獨立過關,事前未經政黨協商,且通過的條文文義與修憲理由未盡一致。」間接反駁某教授在媒體所言本條規定「曾參考德國立法例,卻僅規定大法官不得連任,並未採取德國不得再任的立法例」。
最高標準,認為已經擔任過大法官就不得再任大法官、遑論兼任司法院長。
若依據蔡總統「謙卑、謙卑、再謙卑」的主張,蔡總統及許教授似乎應該至少採取中標、高標,甚至應採最高標。
先從政治誠信而論。莊律師是當時修憲民進黨的主力人物,蔡總統至少應與其立場一致,而不是聽信曾任敵營的彭先生,否則外界會質疑其找國民黨前發言人兼任清算國民黨黨產委員一樣,混亂政黨分際。
再就法理而論,前大法官再任大法官有下列疑慮,理由如下:
第一,隨著政黨第三次輪替,「避免大法官做投主政者所好的解釋」的疑慮,絕對不止於大法官「連任」之際,而也應該包括「不久將來的再度政黨輪替之際」。如果蔡總統採取低標,此次大法官被提名人有正值年富者,將來還可能再受到政治人物青睞而二度任命。
第二,如果許教授得以再度出任大法官,前後任期長達十六年,這對於面臨社會快速變遷、政黨輪替、年輕人苦無出頭機會的台灣社會來說,確實長到令人無法喘息,也違反授與高位應該限期的民主原則。
第三,持平而論,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第三項並無立法真意可言,應是有待填補的空白。此際,德國憲法法院組織法的演變就具有高度參考價值。該法在五○年代制定之初,規定憲法法院法官任期八年並得再任。但在七○年代,任期延長為十二年,卻禁止再任,以強化人民對憲法法院獨立性的信賴,並自始就排除外界對法官會以特定解釋提高被再度任命、甚至擔任院長機會的疑慮。
請問蔡總統及許教授,台灣該採取最低標準,還是記取德國經驗採取最高標準?

傷害獨立性大法官再任不違憲?


2016-08-31 05:06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主任(新北市)

總統重新提名曾擔任過大法官的許宗力為司法院長人選,引發是否違反大法官不得連任之憲法爭議。總統府回應,憲法僅言明不得「連任」,而未禁止「再任」,故沒有違憲。惟如此說法,真無問題嗎?
為防止大法官求續任,致投執政者或有力政黨所好,故在憲法增修條文第五條第二項,就規定大法官任期八年,且不得連任,以保障其能獨立行使職權。只是不得連任,是否包括任期屆滿後再任,似乎就會出現疑問。若與我國制度相仿的德國來比較,其憲法法院法官的任期並非規定於憲法,而是在聯邦憲法法院組織法第四條,憲法法院法官任期十二年,但以六十八歲的退休年齡為界限,且不得連任,亦不能於之後再任。故當初修憲,既然是以德國法為藍本,自應為相同解釋,而將之後再任的情形,包括在不得連任的範疇內。
總統府卻說,修憲條文並未如德國般明文禁止再任,就應是修憲者的有意忽略,並舉某位修憲國代說法以支持此種解釋。只是憲法條文可否僅憑總統府的恣意解讀,甚或是某位修憲者所言,實有疑問,也讓人有因人設事之感。
比較能合理化的理由,或許在於二○○三年以後的交錯任期制。因大法官任期雖為八年,但每四年就有八位或七位大法官任期屆滿,須重新提名,以避免所有大法官皆出於同一總統之手。在這樣的制度設計下,由於現任大法官很難預測四年後總統是誰,為求再任,致投執政者所好的危險,似變得微乎其微,也成為總統府回應各界疑慮的最堅強基礎。
惟過去八年間,本來只有兩梯次、四年一次提名的大法官交錯任期制,卻因有大法官提前辭職致完全被打亂,甚至還會出現一年一提,如去年提名四位、今年提名七位之情況。在交錯任期制已不可能回復下,如大法官可以再任,即便卸任不到一年,亦可被重新提名,就與連任無太大差異。若又跨越總統選舉年,則投誰所好或押寶的道德風險,自然就升高。這絕對與不得連任的憲法規定,在保證大法官獨立性與公正性的目的相違背。
對於大法官得否再任的爭執,最該考量者,應是憲法條文的立法精神與制度本身的安定性,這不能因被提名者的法律素養多深厚、人品有多高,而有所改變。

王文華/阿拉巴馬州和小林村的距離

.王文華/阿拉巴馬州和小林村的距離
.高朗/布萊爾與英國內外的分合
.劉維公/醒醒吧,關鍵在於做法!
.陳立恆/文化歸位,愛台灣的向上路
.馬凱/把國軍變成最大的學校
.李清志/威尼斯的建築省思








王文華/阿拉巴馬州和小林村的距離


2016-08-31 04:19 聯合報 王文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愛台灣該用怎樣的方式?一群美國人給了我啟發。
二○○九年,八八風災重創高雄市甲仙區的小林國小,很多同學,包括英文老師,不幸罹難。
華裔美籍的王老師在美國看到新聞,募集了童書,親自帶到台灣給校長。校長苦笑說:「你看我們這邊堆了多少善心捐贈的物資?這不是我們要的。我們要的是老師,是人。」
這句話改變了王老師愛台灣的方式。他號召美國大學生當「代課老師」。平日,透過Skype教小朋友英文。暑假,飛到小林國小帶夏令營。就這樣,做了六年。
今年八月,王老師又帶了九位美國大學生、跟八位台灣的大學生,前往小林。
令這十七位大學生驚訝的是,小林國小六個年級只有十九位同學。
原因之一是當年的風災。之二是很多家長都離開了。小林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沒有工作機會、沒有國中。小林要出去,得搭高雄客運的「就醫公車」。一天只有兩班,假日停駛。早上六點半從小林村出發,八點卅五才到高雄榮總。
這十九位小朋友,無法像一般小學生專心念書。家裡農事需要幫忙時,他們就不來了。
他們最缺的,不是物資,而是人。
想想看:一個年級只有你一個人,是什麼感覺?
所以當這群大哥哥大姊姊過來,小朋友和家長特別熱情。他們帶哥哥姊姊回家,媽媽砍甘蔗榨汁、切了一整桶芭樂。村中的長輩也出來歡迎,阿伯用台語問大學生:「你家在哪?」大學生:「新竹。」阿伯:「經國路很危險,要小心喔!」
這十七位大學生不負盛情。因為經費有限,他們從台北坐巴士下鄉,晚上就睡在教室。他們的物質條件簡樸,但教學方法豐富。對音樂沒概念?從敲杯子、水桶開始。學英文很難?先唱凱蒂佩芮的《Roar》。他們做了一千個水球,跟小朋友和家長打水戰。他們帶頭跳舞,讓小朋友體會運動的美好。
小朋友需要的,是這樣面對面的、花時間的、互動。
當然,最好能持續。但這些大學生跟其他志工一樣,來來去去。他們已經盡力,剩下的是結構性的問題。
我去參加美國大學生離台前的party。一位來自美國南方阿拉巴馬州的學生說:「在我的家鄉,很多人觀念封閉,討厭外國人。我很幸運能走出來,看到世界多樣性。」
那一刻,我感覺阿拉巴馬和小林村,其實很近。
那一刻,美國大學生,告訴我偏鄉的定義不在距離,而在觀念。
那一刻,美國大學生,教我怎麼愛台灣。
愛台灣,跟愛人一樣。不能坐在家裡,用對自己方便的方法。得走出去,用別人需要的方式。
那種方式也許是捐錢,但也許是帶孩子敲杯子、丟水球、唱凱蒂佩芮的歌。
然後,如果有更大的權力、能力,得解決結構性的問題。
我離開party時,九位美國同學恢復年輕人本色,吃著台灣滷味,自彈自唱「Hotel California」。明天他們就要走了。阿拉巴馬和小林村,畢竟很遠。
在台灣的另一端,小林國小那十九位小朋友的問題都還在。媽媽正叮囑小妹妹:「甘蔗要榨兩次,才不會浪費喔!」
那些甘蔗沒有浪費,美國大學生嘗到了甜美。接下來的味道,就靠住在台灣的我們了。
(作者是作家,「夢想學校」創辦人)

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經濟/經貿轉骨 TPP當戰略主軸

.聯合報社論..誰在扯長照2.0的後腿?
.聯合報黑白集.不會錯的政黨
.經濟日報社論.經貿轉骨 TPP當戰略主軸







經濟/經貿轉骨 TPP當戰略主軸


2016-08-30 04:0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新政府上台後,兩岸經濟交流趨冷,中國國台辦主任張志軍日前指出,兩岸過去已經簽署的23項協議不會改變,但因「目前兩岸沒有共同政治基礎」,溝通與協商機制處於停擺狀態,「現在不可能再談新協議」,貨貿協議也「不可能再談了」。
不像以往,這樣的發展情勢並沒有在國內掀起大波瀾,原因有二:兩岸經貿已過了「讓利」的憧憬期,反而對兩岸經貿的過度依賴成為台灣近來出口衰減的主因之一;人民選擇民進黨執政,也已對可能的發展局勢了然於胸。
事實上,兩岸經貿本就不是台灣完整經貿布局的全部。馬政府視ECFA為與其他國家簽訂經貿協定的敲門磚,也說明了多元布局的終極目標;新政府更是宣示要藉TPP與RCEP連結全球。因此,全球布局是以經貿立國的台灣別無選擇的道路。
雖然TPP目前在美國民粹高張的總統選戰中被棄如敝屣,但TPP對台灣未來經貿發展仍然相當重要。一來,TPP獲美國國會通過的可能性仍高。TPP對美國而言並非兒戲,也絕非箝制中國這麼簡單的邏輯所可詮釋,TPP共30章、6,000多頁的內容係12個會員國歷經多次談判、權衡利弊與政治妥協而得,國會一直站在支持的立場。二來,即使TPP未獲美國國會通過,其協商通過文本所彰顯的各項高標準經貿規範,也必定會是未來國際間發展經貿關係的藍本,台灣若不能據以參考調適,未來經貿連結全球的道路必然崎嶇。
面對經濟困局的新政府,對於參與TPP,至今未見具體作為,這也顯示了新政府係把經濟政策的設計與TPP脫鉤處理。事實上,經濟政策的設計必須要有明確的願景與清晰的藍圖,否則很可能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而TPP所欲建構的高品質經貿環境,正提供了台灣最佳的經濟願景與藍圖,若能以TPP做為指引來設計經濟政策,應可以減少迷航失敗的風險,快速改善台灣的經貿體質。
新政府缺乏加入TPP的積極作為,最可能的原因是仍僅將TPP視為一般的貿易協定。然而,TPP作為傳統市場准入、降低關稅貿易障礙的意義其實不大,若僅拘泥於檢視TPP可帶來多少貿易成長的效果,實是見樹不見林。TPP對台灣更重要的意涵在於法規與制度的調適,以至於經濟體質與經濟發展思維的轉變。
日本對於TPP的體認與作為,應是政府最可參考的例子,因為台灣無論在產業與國際貿易的競爭條件,或政經環境與民生醫療制度等,在目前TPP的成員國中,都與日本最為類似。對日本而言,若由現行貿易與經濟結構推算,加入TPP在經濟效果、衝擊程度、市場成長潛力等指標,均不如加入RCEP來得好,卻反而在談判推動順序上優先於RCEP。這看似不合邏輯的決策,實彰顯出日本希望藉由加入TPP來帶動經濟成長與刺激經濟結構轉型。
首先,日本優先推動TPP,目的在於藉由「大型FTA」國際經貿整合來帶動其優勢產業的實質貿易成長,正因為TPP可發揮區域組織的經濟互補性,不與韓中在亞洲纏鬥,也可拓展擁有高所得與次世代需求的先進國家消費市場,更可以改善貿易環境與服務業的出口條件。其次,日本更重視加入TPP對經濟結構「扭轉」與「刺激」的效果,致力擺脫長期以來日本經濟與產業結構難解的課題,包含跳脫現行主力出口產業價格競爭的惡性循環、搶占高附加價值與成長潛力產業的優化結構、透過海外產品創新與管理思維產生正向刺激、加快農業改革腳步以提升海外競爭能力。
日本所欲藉TPP達成的這些經濟目標,不也正是新政府「五加二」創新研發計畫所想達成的經濟目標?日本以TPP為燈塔來指引、建構其經濟政策,築起具有系統性的經濟政策藍圖,這是我們目前所不及的,當然也值得新政府借鏡。

聯合/不會錯的政黨


2016-08-30 04:05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日前輸掉花蓮市長補選,立委段宜康第一時間在臉書發文「鄙視花蓮人」,隨後緊急刪文道歉,但又暗指有人買票。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桃園機捷通車跳票六次,日前總結會議記者會,桃園市長鄭文燦(右)與交通部長賀陳旦(左)出席。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記者徐兆玄/攝影

信不信由你,台灣有些政黨是永遠不會錯的。縱使有時民眾覺得他們有問題,但這些黨總是能理直氣壯說出一番大道理,堅持自己是對的。
最近的例子,民進黨輸了花蓮市長補選之役,綠委段宜康當夜發表文章,對花蓮選民表示「鄙視」。在激起眾怒後,他被迫不甘不願地道歉,還順勢反咬一口,指控對手「買票」。如此高傲的道德姿態,選民除了向他叩頭下跪,還能如何?
問題是,現在是民進黨執政,民眾並未聽聞法務部掌握到有關賄選的蛛絲馬跡,段宜康何以能含血噴人?對民進黨而言,這點錯漏根本不成問題。這時,只見同黨議員梁文傑跳出來「補位」接球,說「小段已經盡力了」,很遺憾就是沒抓到賄選。補這麼一記,把賄選的影子描得更黑,民進黨仍然是沒錯的。
要當上不會錯的政黨,除了需要辯才無礙,還得皮厚,才能完美達陣。
最近,交長賀陳旦和桃園市長鄭文燦共同宣布了機場捷運的好消息,說要「先通車,再改善」,先讓捷運上路,再慢慢改善車速太慢的問題。事實上,五個月前馬政府也曾提出同樣的方案,卻遭鄭文燦和桃捷董事長何煖軒以不符合約為由打槍;如今,鄭文燦面不改色地把「紅燈」切換成「綠燈」,還一副「作功德」模樣。如此厚顏,能不教人折服?
多虧國民黨稱職扮演了「惡魔黨」的角色,即使已輸到一敗塗地,在民進黨眼裡,還是一個極好用的拳擊沙袋。

聯合/誰在扯長照2.0的後腿?


2016-08-30 04:0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新政府公布執政後的第一個中央政府總預算,社福預算增加了一六七億元。行政院長林全說,這是為了因應長照政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政府公布執政後的第一個中央政府總預算,其中社福預算增加了一六七億元,是增幅最大的。林全說,這是為了因應長照政策,沒有特別討好誰;言下之意是為了長照,只得擠出公務預算來兌現競選承諾。但檢視預算書,長照預算編列一七八億元,增加了一一一億元,確實占了社福增幅的六成五;但對照蔡英文競選承諾的每年三三○億元的長照規模,此數卻約莫打了對折。
蔡英文選前是這麼說的:「要用指定稅收加上公務預算,初期用新台幣三百億元稅收、卅億元公務預算,作為長照體系的穩定財源。」也就是向人民承諾,一年以三三○億元投入長照的建置。但是,衛福部七月底公布「長照十年計畫2.0」時,預算規模已經自動縮水為二○七億元;原因為何,政府沒說。如今行政院底定的總預算,再度縮水卅億。執政不過一百日,長照經費前後卻已經有了三三○、二○七、一七八億元三個驟降版本,這樣的長照財務起手式,讓人步步驚心。
財務之外,建置長照大軍的計畫也出了岔子。儘管行政院七月底已成立「長期照顧推動小組」,以收跨部會協調之效,但勞動部日前以「擴大長照服務能量」為名,公布「鐘點外勞」大幅放寬申請資格,完全不顧衛福部「長照2.0」要大手筆打造「第一線本土服務人力」的承諾。這是新政府演出各部會間「左手打右手」的又一例證。
根據衛福部的計畫,大部分預算是用來為照服員「加薪」,以便增加人民投入長照產業的誘因。其中,包括提高時薪,由平均月薪約兩萬多元,提高到至少三萬元;並加上偏遠地區的服務加給。衛福部的用心,是為了建立本土的服務能量,以減少對外籍看護工的依賴,也創造就業機會。
但反觀勞動部的作法,在馬政府時代推出的「鐘點外勞」,已被民間團體視為「雞肋」;因為檢視三年成效,根本沒有達到「減少對外勞人力依賴」的效果,已被要求檢討。不料,勞動部又片面宣布將此試驗計畫再擴大,讓執政黨由社福界出身的立委氣得跳腳,直批勞動部極度不負責任。在長照跨部會推動小組中,到底誰說了算?
長照政策要成功,關鍵有二:一是穩定的財源,二是成熟的服務人力與能量,讓人民覺得長照制度「好用又夠用,而且用得起」。如今,長照2.0在這兩軌都遇上阻力。財源面,選前說好的「加稅做長照」,如今沒了;人力面,養成本土長照大軍的政策,政府不同部會互扯後腿。
長照2.0出師不利,陷於泥淖;但解決之道其實無甚高深,一是政治決心,二是內部整合。就財源論,當初蔡團隊決定由馬政府的「保險制」轉向「稅收制」時,配套的作法即是營業稅提高○.五趴,預估稅收會可增三百億;加上遺贈稅提高十趴,可多收稅金卅億,加起來即是蔡英文承諾的三百三十億元。加稅有阻力,早該在預料之中。但林全一直搖擺不定,下不了決心。執政百日,他終於決定宣布放棄升營業稅,「因為社會還有很多的質疑和不安」。於是,這下就頓時少了三百億元,由公務預算硬擠出一百多億也是不得不然。
但是,明年總預算過了,那後年呢?加稅要等到社會共識,那豈有可能?這種「擰毛巾式」的籌措財源,只會讓長照體系陷入服務不穩的風險。試想:當公務預算難以為繼時,難道長照中心人員真要裁員、服務據點關閉、人民也該承受「服務時有時無」的景況?老邁的生命,哪經得起這樣開玩笑。
想要做得成一件大事,政府總得確定自己的核心價值,下定決心、統一步調;說「不是要輪流討好誰」的蔡政府,若一再舉棋不定,以拖延擱置作為應對反彈的手段,這不僅是討好不了誰,更是讓苦等長照的人民多受煎熬。

聯合筆記/寶可夢 不是只有「抓寶」

.法院非國民黨的 別陷害民進黨
.不只花蓮人怒了 全國人都怒了
.讓正義「量化」 減少改革爭議
.柯P 壓垮駱駝的最後麥草
.家長頤指氣使 師尊蕩然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新加坡拚金融科技 台灣呢?
.聯合筆記/寶可夢 不是只有「抓寶」







聯合筆記/寶可夢 不是只有「抓寶」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沈珮君

同事說,她一位住在北投的朋友很煩惱,他家的狗最近急得團團轉,因為寶可夢「抓寶」人潮蜂擁到北投,他家寶貝狗找不到地方抬腿尿尿。
寶可夢原譯為「神奇寶貝」,有遊戲和卡通,遊戲的關鍵字是「收服」,卡通隱伏另一個關鍵字是「願意」。
「你願意嗎」、「你真的願意嗎」,這是主角小智在第一代卡通經常問皮卡丘的話。皮卡丘是他第一個神奇寶貝,像一隻貓,其實是一隻鼠,害羞膽小,當對手強大到和牠不成比例時,牠第一反應很人性,躲,直覺的往後退,但眼見主人小智有難,牠最後總是奮不顧身,遍體鱗傷。真正的勇敢就是這樣:怕得要死,但拚死以赴;而且是「願意」,發自內心,不是被迫。
神奇寶貝聽命於主人,但小智認為「我們是伙伴」。小智的寶貝幾乎都不是他以「力」「收服」的,他疼惜、照顧牠們,讓牠們願意進入他的寶貝球,跟他旅行、為他作戰。而皮卡丘則根本是連寶貝球都不願意進入,小智就讓牠自由自在、蹦蹦跳跳跟在他身邊。他尊重牠的意願。
小智甚至讓皮卡丘決定要不要進化。有一次,他們面對厲害的對手,皮卡丘若願意以「雷霆之石」進化成雷丘,就可以贏,但進化以後會性格大變,也不再認得小智,皮卡丘不願意,牠決定以自己的能力去面對挑戰。他們是伙伴,贏是目標,但非唯一,也不是最優先。
寶可夢遊戲重點在「收服」(抓寶貝)和「征服」(打道館),卡通可貴的重點在「愛」和「療癒」。神奇寶貝常有傷害,牠們作戰會受傷,更重的傷害是被遺棄,像傑尼龜、小火龍,都曾被主人拋棄,牠們因此不信任人類,疏離、愛搗蛋,最後牠們願意再被人馴養、為人作戰,是因小智和他的伙伴小剛、小霞重建了他們的愛和信任。
神奇寶貝不是可被占有的財產。牠們若想離去,小智會打開寶貝球,譬如,戀愛季節到了,小智鼓勵巴大蝴去尋找所愛,當牠決定跟粉紅戀人渡海創造新生命,小智讓牠輕快帶走的是祝福,不是不捨的眼淚。
小智總是在迷路,其實他一路挑戰的是這種「伙伴關係」能贏嗎?他想作寶可夢大師,但一直不是第一,有時為了保護神奇寶貝,他會棄賽,他的徽章贏得又少又慢,且多是別人因敬佩他而「讓利」。相對於其他鐵血型訓練家,他們不斷以各種秘招讓自己寶貝進化,小智這種伙伴關係怎麼贏?但,贏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真正的第一?大師就只是贏嗎?
輸贏會不會影響你對我的愛?有一次,小拳石打了一個大敗仗,小剛抱著牠說,「不要道歉,你已盡力了」,「你受傷的地方,我會幫你擦得亮晶晶的」。這就是以愛建立的安全體系,受傷的孩子才能再一次挑戰。
神奇寶貝抓不盡,牠們都不是霹靂無敵,各有優缺點,也有創傷症候群。抓寶的同時,別忘了愛。你願意嗎?

法院非國民黨的 別陷害民進黨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施明雄/前政治受難者(台南市)

民進黨花蓮市長候選人張美慧敗選,仍打起精神感謝選民的支持。 記者王思慧/攝影
立委段宜康昨天為鄙視花蓮人的言論公開道歉。 記者陳正興/攝影


花蓮市長補選,民進黨候選人張美慧代夫出征,雖敗猶榮,連花蓮縣民選的立委蕭美琴都一路陪她上街謝票。然而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卻在臉書貼文鄙視花蓮市選民,蕭美琴都出言不認同段的說法,後來段立委雖在萬民譴責下刪文,但又暗諷國民黨是買票嬴來的,令人感覺有時光倒流回威權時代的錯覺。
段宜康一向給人潑辣高傲自視甚高的印象,外省第二代能在民進黨中屢戰不敗、愈戰愈勇,深受高層的厚愛,該有他的高度學識和手腕,但不能以黨的發言者私自代言,說得太多就會失言,而且他似乎忘記蔡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中,要求執政黨同仁再三謙卑的言辭。
試想現今多少買票當選人,選後遭受檢調單位追查,被追訴和剝奪當選資格並且鋃鐺入獄者有多少,目前檢察機關和法院,已經不是國民黨開的了,段立委舊時代的思維,應該重新調整,別陷害民進黨同仁以不仁不義之途,想要長久執政,就要謹慎言行,不可引發民怨。我以老人的輩份苦口婆心提出建言,執政者多說些好話,會愈顯得你的睿智和尊貴。

不只花蓮人怒了 全國人都怒了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王瑞麟/商(嘉縣中埔)

選舉有輸有贏,民進黨雖然擅長選舉,但也不代表每次選舉都勝利,選民自主性強,眼睛也是雪亮的。
段宜康的鄙視說,不只花蓮人憤怒,全國人民都憤怒;這次不只是花蓮市長選輸了,可以說整個民進黨都輸了,那有政黨這麼輸不起。把選輸的怨氣全部出在花蓮市民的身上,請不要這樣輕視,因為市民是市長的頭家。選舉結束啦,輸贏都要尊重,不要再撕裂族群,才是為政者應有風範。
苗知睿/小學老師(台南市)
這幾年,當民進黨接連贏得九合一大選與總統大選時,我們沒聽見段宜康立委鄙視選民,卻只聽見民進黨諸公不斷高呼公民意識的覺醒,暢言人民的勝利。
當民進黨當家作主後,政策髮夾彎,施政屢屢不得民心,選票自然流失。想不到民進黨不思檢討,一場花蓮市長補選的敗選,竟然讓段宜康氣急敗壞地口出狂言,「鄙視」花蓮人民主的投票選擇。
民進黨一路藉由民主選舉翻身,享受權力的美好果實。但是,脫掉草鞋換上皮鞋後,卻忘了人民才是賦予權力的根源所在。選前謙卑地要人民手中的選票,選後卻爬到人民頭上,怒斥人民的民主選擇。這樣的惡質「公僕」,你我還能相信他會誠心地為人民服務嗎?
張添松/社會志工(台北市)
坦白說,假裝的道歉,比不道歉更令人反感。
難道只有民進黨候選人勝出,選舉才算公平公正?既然敢在臉書鄙視選民,為何又要刪除?既然要道歉為何又酸言酸語?更令人納悶的是,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竟無一人公開譴責這位不分區立委,莫非全面執政以後,選票多到連假裝謙卑都不必了嗎?

讓正義「量化」 減少改革爭議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年金改革委員會執行長林萬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已經開過十次會議,各項退/保基金的主管機關已做了初步說明。據聯合報報導,在七月七日的會議上,副召集人兼執行長林萬億說,未來在討論各職別年金時,只要將各年金所得替代率、領取資格比一比,就會很清楚了。顯然他的意思是所得替代率將是未來各方攻防的戰場。而最近兩次會後,林萬億都很樂觀地表示,預計將可在九月進入實質改革議題討論。
然而,綜合各機關的報告以及委員們的發言,筆者難以認同準備已經就緒,實質討論的時機已經成熟。理由有二:一、所得替代率的定義不明,難免雞同鴨講;二、職業分類過於粗略,使得替代率過於籠統含糊,無法彰顯職別的特性以及職位的差異。
退休年金其實是一種遞延工資給付,所得替代率乃是個人退休後從雇主與社會得到的養老年金占退休前工作所得的比例。然而,由於現實經濟體制錯綜複雜,尤其在台灣,退休制度以及各項退/保基金改了又改,外加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的特例,使得該項替代率的內涵異常龐雜,各業的認知非常分歧。年改會第一項任務應該將所得替代率的定義,明確地規範,力求統一。例如,有些工作有專業加給,有些則有績效獎金、紅利等,都是本薪之外的實質所得。計算所得替代率到底該用實質所得或僅用名目的本俸/底薪,差異會很大。如果沒有嚴謹一致的定義,任由委員各說各話,雞同鴨講如何取得共識?如何做理性的討論?
台灣對退休金/保險金的管理是由中央統籌,當初僅簡略地概分為以政府為雇主的軍公教類,以及以民間企業為雇主的勞工類。過分簡略籠統,隱沒了職別間的差異。例如教育人員的責任制本就不同於公務人員的鐘點制,更不同於計件工資的部分製造業,而領月薪的製造業也不同於績效獎金占大宗的服務業。籠統地放在一起,有如炒雜碎一般。雜碎一盤,只搶到筍絲的人,會甘心肉絲被人家搶去?
新政府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宣示年金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無可否認,為求永續,理性的改革恐怕是必要的。然而年改會為了順應民粹,想要扮演上帝,想在舊有的框架下把這盤雜碎齊頭地分出去,全民都在問會成功嗎?
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除了手段要溫和漸進,更要有精確的、可量化的科學數據為依歸。所幸多年來各機關已累積了龐大的資料庫,可資運用。首先,年改會應將兩大類別加以細分,例如公務員可依法定的官等分為政務、簡、薦、委任;教育人員分為中小學老師與大學教授;勞工可就性質不同分為服務業與製造業等等;同時納入可能影響替代率的變數。最後,運用大數據分析,當可估算出各職別較精確的所得替代率的平均值與標準差,以供行業間比一比。唯有當正義可以量化,改革的路上才能減少無謂的爭議。

柯P 壓垮駱駝的最後麥草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陳招池/退休校長(苗縣頭份)

我熬到今年剛好滿六十五歲退休,完成我執教育牛耳的初衷,恭賀之聲不絕於耳,我心中卻有著濃得化不開的孤寂與沒落,同輩早已退光,優秀後輩拒絕接棒;有著「前不見古人,後無來者,……」之悲涼,這就是老校長此時的心境。
校長有責無權,不受尊重,又要扛起教育興衰的重責大任,那種無力感,有如三國演義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就以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許厝分校遷校一事,校長理應像大樹,站出來捍衛學子的受教權!但有誰在意他的存在?有誰徵詢他的意見?倒是比較像路人甲;當家長與政府立場不同調時,校長就像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任人擺布;搞不好,還可能成了雙方砲火下的灰燼,拿校長當犧牲打。
校長除了不受尊重外,還不能有所要求;問題出在政府賦予使命感時,忘了給等值的權力,既沒有紅蘿蔔,也沒有棍棒,卻要承受「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不合理要求。
舉個親身經驗,教師專業成長是政府極力推崇的政策,我接到任務,儘管好話說盡,就是沒人附和,私底下勸動一些同仁,但校務會議表決還是卡住通不過,校長能奈他何?不得不面對校務評鑑失分的難堪,即便是上級不苛責,我都羞得無地自容。
又舉例來說:我常找時間進教室教學,做我該做的事,這也符合上級的要求—帶領團隊老師精進課堂教學。然而,有老師很不屑,他把學生丟給我,連看都不看,乾脆閃到一邊去休息,我能叫住嗎?那節課我變成該師的代課老師,校園的生態演變成
如此不堪,是誰造成的?
當校長是危險的行業,一肩挑起全校師生的安全,每天抱著一堆不定時炸彈,學生受傷、老師動怒、午餐出事,校園意外…,無時無刻不提心吊膽。台北市長柯文哲卻不知體恤那些扮演靶心的校長,還要以考核來威嚇他們,簡直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麥草,否則,誰願意棄守校長寶座。

家長頤指氣使 師尊蕩然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戴漢鴻/退休人員(竹縣湖口)

報載柯P當政,六成校長不想幹了。這不只是柯P的危機,也是教育的危機。民國五十年前後畢業的師範生,想進台北市服務,都是全省師範學校的佼佼者,這是師範生的第一志願。想不到五十多年後,台北市教育力的評比名列第四,資源最豐富的北市,出現此種狀況,無疑是一項警訊。
最近幾年教育界出現退休潮,很多老師申請提前退休,不是因病、也不是待遇的問題,而是「尊嚴」受到羞辱。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指指點點,家長會長把老師請到校長室詰問。老師變成家長頤指氣使的對象,老師稍有差錯,家長一通電話告到教育局,就把學校弄得雞犬不寧。師道尊嚴,蕩然無存。
教評會幾乎掌握學校的人事大權,校長的聘任,新進教師的甄選,都無法逃過教評會的如來掌。校長是家長會長吃喝玩樂的陪客,校長變成酒店公關,會長對校長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校長討好家長會長,老師遷就家長。學生作業不做,行為有所偏差,只在聯絡簿上註明,請家長多加督導,敷衍可以了事,如有老師膽敢把學生留下課後輔導,小心家長告你虐待學生。社會把老師說成肥貓,眾口鑠金,有口難辯,紛紛求去,能退則退,不能退則混,國民教育危唉!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沒有遵循美國洗錢防制法規定而遭重罰,震驚國內,也暴露出很多金融單位在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台灣很多不良企業也有同樣狀況,因內部稽核不彰,往往要等到公司有大量虧損或資產被淘空,或弊端已大到掩藏不住,才會被揭發,錯過了亡羊補牢的最佳時機。
所有上市上櫃公司都有稽核,其主管也會在董事會上向董監事做例行的報告。然就我過往的經驗來看,這些稽核報告常常流於形式,甚至充斥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某份文件圖章未蓋,某張單據不符,那間辦公室未達節能減碳的要求,或是那位職員未善盡職責等等。
真正的稽核,不在於事後抓弊,而是要全方位參與及監督公司營運,除查核成果,還需檢視各部門,包括財務、業務、生產、行銷等計劃,偵測可能風險,做好預防措施;甚至透過專業評估,協助改善或提升公司的營運績效。因此稽核應由資深專業人士擔任,並賦予實質權限,才能與營運團隊相輔相成,當兩者有不同意見,提交董事會評估,這才是稽核最有價值之所在。
稽核直屬於董事會,而董事會成員代替股東監督公司的運作,必須對股東負責。如果公司經營不善,董事會又未提出對應措施及建議,股東們可對之提起告訴,這在美國很常見,因此董事們都兢兢業業,開會時極為認真。然而台灣很多公司,董事會效能不彰,有些董事並未具備專業知識,對協助公司經營、監督及制衡,都無法起太大的作用,甚至有些公司已虧損淘空,董事會都無所作為。而一般股東對於經營不良的公司,也不會對董事會或不適任董事提起告訴,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除公司治理缺失,兆豐銀事件也凸顯了法遵的重要。台灣的企業一向苦拚實幹,除少數大型公司,大多不是很重視法務部門。以往在本土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一旦走出國門,只憑衝勁是不夠的。所謂「入境隨俗」,要在那裏做生意,勢必要依照當地的規則來運作,否則很容易沾惹到訴訟罰款。之前台灣多家面板業者因涉嫌壟斷價格,分別被歐盟開罰或被美國提出反托辣斯法訴訟,就是最好的例子。
身處全球高度競爭環境中,台灣業者應有足夠的常識及警戒心避免觸蹈國際商法,並以更積極的態度正視國際遊戲規則。個人曾在大型國際公司服務,所有董事會的紀錄都要經過法務部門推敲審視,避免有壟斷市場、違反公平交易的文字出現,招來不必要的訴訟。相較起來,國內廠商對此較為漫不經心。近年來雖對於智慧財產權已有些掌握,但對其他如壟斷市場、違反公平交易、洗錢法等國際法規都還陌生,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後果就很嚴重。
台灣既然要打世界盃,公司治理就應更趨成熟、透明,不論董事會成員或是稽核均應以專業專才為主,才能為公司提出良好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或是民間業者更應全面了解遊戲規則,聘用專才隨時補充新的資訊及法規,以免因為疏忽或無知而對公司造成很大的損失。

新加坡拚金融科技 台灣呢?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北市)

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及遠見,是走向盛世或衰敗的關鍵。最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華語演說在網路上流傳,他的演說內容有許多值得深省及借鏡之處。
新加坡能以小國之姿,長期穩居全球競爭力前茅,其領導人的真知灼見及執行力,功不可沒。然而,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甦遲緩,特別是中國經濟下行、需求降低,讓新加坡出口吃足苦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預測,新加坡今、明兩年的勞動力將減緩,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率分別為一點八及二點二,在亞洲四小龍中僅優於台灣。李顯龍特別要民眾做好準備,迎接新挑戰。他告訴民眾,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創新同時也將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也是一種新常態。
進一步言之,金融科技創新在這幾年方興未艾,不論是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或是新興市場均投入可觀人力、資金發展;新加坡政府砸下近五十億台幣力推金融科技,特別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作為金融科技發展樞紐。執行、研議支付與技術、技術基礎建設、技術創新實驗室發展,非金融業者運用科技技術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尤有進者,新加坡金管局為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繼英國之後,推動監理沙盒,成為亞洲第一。相信不久新加坡將恢復經濟活力。
遺憾的是,台灣長期以來政黨惡鬥、政治掛帥、經濟問題常泛政治化;加上國家,甚或主管機關領導者缺乏智慧與遠見,以致國家競爭力江河日下。以科技創新而論,Apple pay是否登台、Uber與計程車的大戰,不僅引發軒然大波,也讓我們省思,台灣到底要走向開放創新,抑或保守保護?
以國際發展經驗來看,這兩種思維將是國家向上提升及向下沉淪的分際。新加坡領導人透過演說,充滿智慧地跟百姓解讀小國的處境,強調科技創新及族群融合的重要。對照新加坡,同樣是小國的台灣領導人或許也該學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