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8月30日 星期二

聯合筆記/寶可夢 不是只有「抓寶」

.法院非國民黨的 別陷害民進黨
.不只花蓮人怒了 全國人都怒了
.讓正義「量化」 減少改革爭議
.柯P 壓垮駱駝的最後麥草
.家長頤指氣使 師尊蕩然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新加坡拚金融科技 台灣呢?
.聯合筆記/寶可夢 不是只有「抓寶」







聯合筆記/寶可夢 不是只有「抓寶」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沈珮君

同事說,她一位住在北投的朋友很煩惱,他家的狗最近急得團團轉,因為寶可夢「抓寶」人潮蜂擁到北投,他家寶貝狗找不到地方抬腿尿尿。
寶可夢原譯為「神奇寶貝」,有遊戲和卡通,遊戲的關鍵字是「收服」,卡通隱伏另一個關鍵字是「願意」。
「你願意嗎」、「你真的願意嗎」,這是主角小智在第一代卡通經常問皮卡丘的話。皮卡丘是他第一個神奇寶貝,像一隻貓,其實是一隻鼠,害羞膽小,當對手強大到和牠不成比例時,牠第一反應很人性,躲,直覺的往後退,但眼見主人小智有難,牠最後總是奮不顧身,遍體鱗傷。真正的勇敢就是這樣:怕得要死,但拚死以赴;而且是「願意」,發自內心,不是被迫。
神奇寶貝聽命於主人,但小智認為「我們是伙伴」。小智的寶貝幾乎都不是他以「力」「收服」的,他疼惜、照顧牠們,讓牠們願意進入他的寶貝球,跟他旅行、為他作戰。而皮卡丘則根本是連寶貝球都不願意進入,小智就讓牠自由自在、蹦蹦跳跳跟在他身邊。他尊重牠的意願。
小智甚至讓皮卡丘決定要不要進化。有一次,他們面對厲害的對手,皮卡丘若願意以「雷霆之石」進化成雷丘,就可以贏,但進化以後會性格大變,也不再認得小智,皮卡丘不願意,牠決定以自己的能力去面對挑戰。他們是伙伴,贏是目標,但非唯一,也不是最優先。
寶可夢遊戲重點在「收服」(抓寶貝)和「征服」(打道館),卡通可貴的重點在「愛」和「療癒」。神奇寶貝常有傷害,牠們作戰會受傷,更重的傷害是被遺棄,像傑尼龜、小火龍,都曾被主人拋棄,牠們因此不信任人類,疏離、愛搗蛋,最後牠們願意再被人馴養、為人作戰,是因小智和他的伙伴小剛、小霞重建了他們的愛和信任。
神奇寶貝不是可被占有的財產。牠們若想離去,小智會打開寶貝球,譬如,戀愛季節到了,小智鼓勵巴大蝴去尋找所愛,當牠決定跟粉紅戀人渡海創造新生命,小智讓牠輕快帶走的是祝福,不是不捨的眼淚。
小智總是在迷路,其實他一路挑戰的是這種「伙伴關係」能贏嗎?他想作寶可夢大師,但一直不是第一,有時為了保護神奇寶貝,他會棄賽,他的徽章贏得又少又慢,且多是別人因敬佩他而「讓利」。相對於其他鐵血型訓練家,他們不斷以各種秘招讓自己寶貝進化,小智這種伙伴關係怎麼贏?但,贏的定義是什麼?什麼是真正的第一?大師就只是贏嗎?
輸贏會不會影響你對我的愛?有一次,小拳石打了一個大敗仗,小剛抱著牠說,「不要道歉,你已盡力了」,「你受傷的地方,我會幫你擦得亮晶晶的」。這就是以愛建立的安全體系,受傷的孩子才能再一次挑戰。
神奇寶貝抓不盡,牠們都不是霹靂無敵,各有優缺點,也有創傷症候群。抓寶的同時,別忘了愛。你願意嗎?

法院非國民黨的 別陷害民進黨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施明雄/前政治受難者(台南市)

民進黨花蓮市長候選人張美慧敗選,仍打起精神感謝選民的支持。 記者王思慧/攝影
立委段宜康昨天為鄙視花蓮人的言論公開道歉。 記者陳正興/攝影


花蓮市長補選,民進黨候選人張美慧代夫出征,雖敗猶榮,連花蓮縣民選的立委蕭美琴都一路陪她上街謝票。然而民進黨立委段宜康,卻在臉書貼文鄙視花蓮市選民,蕭美琴都出言不認同段的說法,後來段立委雖在萬民譴責下刪文,但又暗諷國民黨是買票嬴來的,令人感覺有時光倒流回威權時代的錯覺。
段宜康一向給人潑辣高傲自視甚高的印象,外省第二代能在民進黨中屢戰不敗、愈戰愈勇,深受高層的厚愛,該有他的高度學識和手腕,但不能以黨的發言者私自代言,說得太多就會失言,而且他似乎忘記蔡總統在五二○就職演說中,要求執政黨同仁再三謙卑的言辭。
試想現今多少買票當選人,選後遭受檢調單位追查,被追訴和剝奪當選資格並且鋃鐺入獄者有多少,目前檢察機關和法院,已經不是國民黨開的了,段立委舊時代的思維,應該重新調整,別陷害民進黨同仁以不仁不義之途,想要長久執政,就要謹慎言行,不可引發民怨。我以老人的輩份苦口婆心提出建言,執政者多說些好話,會愈顯得你的睿智和尊貴。

不只花蓮人怒了 全國人都怒了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王瑞麟/商(嘉縣中埔)

選舉有輸有贏,民進黨雖然擅長選舉,但也不代表每次選舉都勝利,選民自主性強,眼睛也是雪亮的。
段宜康的鄙視說,不只花蓮人憤怒,全國人民都憤怒;這次不只是花蓮市長選輸了,可以說整個民進黨都輸了,那有政黨這麼輸不起。把選輸的怨氣全部出在花蓮市民的身上,請不要這樣輕視,因為市民是市長的頭家。選舉結束啦,輸贏都要尊重,不要再撕裂族群,才是為政者應有風範。
苗知睿/小學老師(台南市)
這幾年,當民進黨接連贏得九合一大選與總統大選時,我們沒聽見段宜康立委鄙視選民,卻只聽見民進黨諸公不斷高呼公民意識的覺醒,暢言人民的勝利。
當民進黨當家作主後,政策髮夾彎,施政屢屢不得民心,選票自然流失。想不到民進黨不思檢討,一場花蓮市長補選的敗選,竟然讓段宜康氣急敗壞地口出狂言,「鄙視」花蓮人民主的投票選擇。
民進黨一路藉由民主選舉翻身,享受權力的美好果實。但是,脫掉草鞋換上皮鞋後,卻忘了人民才是賦予權力的根源所在。選前謙卑地要人民手中的選票,選後卻爬到人民頭上,怒斥人民的民主選擇。這樣的惡質「公僕」,你我還能相信他會誠心地為人民服務嗎?
張添松/社會志工(台北市)
坦白說,假裝的道歉,比不道歉更令人反感。
難道只有民進黨候選人勝出,選舉才算公平公正?既然敢在臉書鄙視選民,為何又要刪除?既然要道歉為何又酸言酸語?更令人納悶的是,民進黨從中央到地方竟無一人公開譴責這位不分區立委,莫非全面執政以後,選票多到連假裝謙卑都不必了嗎?

讓正義「量化」 減少改革爭議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王釗洪/大學兼任教授(嘉縣民雄)

年金改革委員會執行長林萬億。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家年金改革委員會已經開過十次會議,各項退/保基金的主管機關已做了初步說明。據聯合報報導,在七月七日的會議上,副召集人兼執行長林萬億說,未來在討論各職別年金時,只要將各年金所得替代率、領取資格比一比,就會很清楚了。顯然他的意思是所得替代率將是未來各方攻防的戰場。而最近兩次會後,林萬億都很樂觀地表示,預計將可在九月進入實質改革議題討論。
然而,綜合各機關的報告以及委員們的發言,筆者難以認同準備已經就緒,實質討論的時機已經成熟。理由有二:一、所得替代率的定義不明,難免雞同鴨講;二、職業分類過於粗略,使得替代率過於籠統含糊,無法彰顯職別的特性以及職位的差異。
退休年金其實是一種遞延工資給付,所得替代率乃是個人退休後從雇主與社會得到的養老年金占退休前工作所得的比例。然而,由於現實經濟體制錯綜複雜,尤其在台灣,退休制度以及各項退/保基金改了又改,外加許多歷史因素造成的特例,使得該項替代率的內涵異常龐雜,各業的認知非常分歧。年改會第一項任務應該將所得替代率的定義,明確地規範,力求統一。例如,有些工作有專業加給,有些則有績效獎金、紅利等,都是本薪之外的實質所得。計算所得替代率到底該用實質所得或僅用名目的本俸/底薪,差異會很大。如果沒有嚴謹一致的定義,任由委員各說各話,雞同鴨講如何取得共識?如何做理性的討論?
台灣對退休金/保險金的管理是由中央統籌,當初僅簡略地概分為以政府為雇主的軍公教類,以及以民間企業為雇主的勞工類。過分簡略籠統,隱沒了職別間的差異。例如教育人員的責任制本就不同於公務人員的鐘點制,更不同於計件工資的部分製造業,而領月薪的製造業也不同於績效獎金占大宗的服務業。籠統地放在一起,有如炒雜碎一般。雜碎一盤,只搶到筍絲的人,會甘心肉絲被人家搶去?
新政府打著「轉型正義」的旗號,宣示年金改革「現在不做,馬上就會後悔」。無可否認,為求永續,理性的改革恐怕是必要的。然而年改會為了順應民粹,想要扮演上帝,想在舊有的框架下把這盤雜碎齊頭地分出去,全民都在問會成功嗎?
追求社會的公平正義,除了手段要溫和漸進,更要有精確的、可量化的科學數據為依歸。所幸多年來各機關已累積了龐大的資料庫,可資運用。首先,年改會應將兩大類別加以細分,例如公務員可依法定的官等分為政務、簡、薦、委任;教育人員分為中小學老師與大學教授;勞工可就性質不同分為服務業與製造業等等;同時納入可能影響替代率的變數。最後,運用大數據分析,當可估算出各職別較精確的所得替代率的平均值與標準差,以供行業間比一比。唯有當正義可以量化,改革的路上才能減少無謂的爭議。

柯P 壓垮駱駝的最後麥草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陳招池/退休校長(苗縣頭份)

我熬到今年剛好滿六十五歲退休,完成我執教育牛耳的初衷,恭賀之聲不絕於耳,我心中卻有著濃得化不開的孤寂與沒落,同輩早已退光,優秀後輩拒絕接棒;有著「前不見古人,後無來者,……」之悲涼,這就是老校長此時的心境。
校長有責無權,不受尊重,又要扛起教育興衰的重責大任,那種無力感,有如三國演義所言:「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淚…」就以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許厝分校遷校一事,校長理應像大樹,站出來捍衛學子的受教權!但有誰在意他的存在?有誰徵詢他的意見?倒是比較像路人甲;當家長與政府立場不同調時,校長就像棋盤上的一顆棋子,任人擺布;搞不好,還可能成了雙方砲火下的灰燼,拿校長當犧牲打。
校長除了不受尊重外,還不能有所要求;問題出在政府賦予使命感時,忘了給等值的權力,既沒有紅蘿蔔,也沒有棍棒,卻要承受「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不合理要求。
舉個親身經驗,教師專業成長是政府極力推崇的政策,我接到任務,儘管好話說盡,就是沒人附和,私底下勸動一些同仁,但校務會議表決還是卡住通不過,校長能奈他何?不得不面對校務評鑑失分的難堪,即便是上級不苛責,我都羞得無地自容。
又舉例來說:我常找時間進教室教學,做我該做的事,這也符合上級的要求—帶領團隊老師精進課堂教學。然而,有老師很不屑,他把學生丟給我,連看都不看,乾脆閃到一邊去休息,我能叫住嗎?那節課我變成該師的代課老師,校園的生態演變成
如此不堪,是誰造成的?
當校長是危險的行業,一肩挑起全校師生的安全,每天抱著一堆不定時炸彈,學生受傷、老師動怒、午餐出事,校園意外…,無時無刻不提心吊膽。台北市長柯文哲卻不知體恤那些扮演靶心的校長,還要以考核來威嚇他們,簡直是壓垮駱駝最後一根麥草,否則,誰願意棄守校長寶座。

家長頤指氣使 師尊蕩然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戴漢鴻/退休人員(竹縣湖口)

報載柯P當政,六成校長不想幹了。這不只是柯P的危機,也是教育的危機。民國五十年前後畢業的師範生,想進台北市服務,都是全省師範學校的佼佼者,這是師範生的第一志願。想不到五十多年後,台北市教育力的評比名列第四,資源最豐富的北市,出現此種狀況,無疑是一項警訊。
最近幾年教育界出現退休潮,很多老師申請提前退休,不是因病、也不是待遇的問題,而是「尊嚴」受到羞辱。家長對老師的教學指指點點,家長會長把老師請到校長室詰問。老師變成家長頤指氣使的對象,老師稍有差錯,家長一通電話告到教育局,就把學校弄得雞犬不寧。師道尊嚴,蕩然無存。
教評會幾乎掌握學校的人事大權,校長的聘任,新進教師的甄選,都無法逃過教評會的如來掌。校長是家長會長吃喝玩樂的陪客,校長變成酒店公關,會長對校長可以招之即來、揮之即去。校長討好家長會長,老師遷就家長。學生作業不做,行為有所偏差,只在聯絡簿上註明,請家長多加督導,敷衍可以了事,如有老師膽敢把學生留下課後輔導,小心家長告你虐待學生。社會把老師說成肥貓,眾口鑠金,有口難辯,紛紛求去,能退則退,不能退則混,國民教育危唉!

稽核不彰 董事會無為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王伯元/創投業(台北市)

兆豐銀行紐約分行沒有遵循美國洗錢防制法規定而遭重罰,震驚國內,也暴露出很多金融單位在內部稽核、法令遵循及公司治理上的不足。台灣很多不良企業也有同樣狀況,因內部稽核不彰,往往要等到公司有大量虧損或資產被淘空,或弊端已大到掩藏不住,才會被揭發,錯過了亡羊補牢的最佳時機。
所有上市上櫃公司都有稽核,其主管也會在董事會上向董監事做例行的報告。然就我過往的經驗來看,這些稽核報告常常流於形式,甚至充斥著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如某份文件圖章未蓋,某張單據不符,那間辦公室未達節能減碳的要求,或是那位職員未善盡職責等等。
真正的稽核,不在於事後抓弊,而是要全方位參與及監督公司營運,除查核成果,還需檢視各部門,包括財務、業務、生產、行銷等計劃,偵測可能風險,做好預防措施;甚至透過專業評估,協助改善或提升公司的營運績效。因此稽核應由資深專業人士擔任,並賦予實質權限,才能與營運團隊相輔相成,當兩者有不同意見,提交董事會評估,這才是稽核最有價值之所在。
稽核直屬於董事會,而董事會成員代替股東監督公司的運作,必須對股東負責。如果公司經營不善,董事會又未提出對應措施及建議,股東們可對之提起告訴,這在美國很常見,因此董事們都兢兢業業,開會時極為認真。然而台灣很多公司,董事會效能不彰,有些董事並未具備專業知識,對協助公司經營、監督及制衡,都無法起太大的作用,甚至有些公司已虧損淘空,董事會都無所作為。而一般股東對於經營不良的公司,也不會對董事會或不適任董事提起告訴,以維護自身的利益。
除公司治理缺失,兆豐銀事件也凸顯了法遵的重要。台灣的企業一向苦拚實幹,除少數大型公司,大多不是很重視法務部門。以往在本土發展不會有太大影響,但一旦走出國門,只憑衝勁是不夠的。所謂「入境隨俗」,要在那裏做生意,勢必要依照當地的規則來運作,否則很容易沾惹到訴訟罰款。之前台灣多家面板業者因涉嫌壟斷價格,分別被歐盟開罰或被美國提出反托辣斯法訴訟,就是最好的例子。
身處全球高度競爭環境中,台灣業者應有足夠的常識及警戒心避免觸蹈國際商法,並以更積極的態度正視國際遊戲規則。個人曾在大型國際公司服務,所有董事會的紀錄都要經過法務部門推敲審視,避免有壟斷市場、違反公平交易的文字出現,招來不必要的訴訟。相較起來,國內廠商對此較為漫不經心。近年來雖對於智慧財產權已有些掌握,但對其他如壟斷市場、違反公平交易、洗錢法等國際法規都還陌生,一旦被人抓住把柄後果就很嚴重。
台灣既然要打世界盃,公司治理就應更趨成熟、透明,不論董事會成員或是稽核均應以專業專才為主,才能為公司提出良好建議。政府相關部門或是民間業者更應全面了解遊戲規則,聘用專才隨時補充新的資訊及法規,以免因為疏忽或無知而對公司造成很大的損失。

新加坡拚金融科技 台灣呢?


2016-08-30 03:28 聯合報  李沃牆/淡江大學財金系教授兼兩岸金融研究中心副主任(新北市)

國家領導人的智慧及遠見,是走向盛世或衰敗的關鍵。最近新加坡總理李顯龍的華語演說在網路上流傳,他的演說內容有許多值得深省及借鏡之處。
新加坡能以小國之姿,長期穩居全球競爭力前茅,其領導人的真知灼見及執行力,功不可沒。然而,金融海嘯後,全球經濟復甦遲緩,特別是中國經濟下行、需求降低,讓新加坡出口吃足苦頭。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最近預測,新加坡今、明兩年的勞動力將減緩,失業率上升,經濟成長率分別為一點八及二點二,在亞洲四小龍中僅優於台灣。李顯龍特別要民眾做好準備,迎接新挑戰。他告訴民眾,科技創新不僅改變人們的消費行為,也帶來新的商業模式;創新同時也將成為帶動經濟成長的新引擎,也是一種新常態。
進一步言之,金融科技創新在這幾年方興未艾,不論是先進國家、開發中國家或是新興市場均投入可觀人力、資金發展;新加坡政府砸下近五十億台幣力推金融科技,特別成立「金融科技辦公室」作為金融科技發展樞紐。執行、研議支付與技術、技術基礎建設、技術創新實驗室發展,非金融業者運用科技技術提供創新解決方案。尤有進者,新加坡金管局為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繼英國之後,推動監理沙盒,成為亞洲第一。相信不久新加坡將恢復經濟活力。
遺憾的是,台灣長期以來政黨惡鬥、政治掛帥、經濟問題常泛政治化;加上國家,甚或主管機關領導者缺乏智慧與遠見,以致國家競爭力江河日下。以科技創新而論,Apple pay是否登台、Uber與計程車的大戰,不僅引發軒然大波,也讓我們省思,台灣到底要走向開放創新,抑或保守保護?
以國際發展經驗來看,這兩種思維將是國家向上提升及向下沉淪的分際。新加坡領導人透過演說,充滿智慧地跟百姓解讀小國的處境,強調科技創新及族群融合的重要。對照新加坡,同樣是小國的台灣領導人或許也該學學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