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4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需要更有效減碳的政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529/web/ 

◆  聯合報社論/笑港股落後,但台青薪水何時追上香港?
◆  聯合報黑白集/這種法官,你放心犯罪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需要更有效減碳的政策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需要更有效減碳的政策


2023-12-14 03:16  經濟日報/ 社論
第28次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8)發布全球碳預算報告,2023年各國燃燒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達368億噸,創下歷史新高。 特派記者林奐成/攝影


第28次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締約方會議(COP28)發布全球碳預算報告,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各國燃燒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量預計達368億噸,創下歷史新高,比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增加1.1%,使控制本世紀末全球氣溫升幅在不超過工業革命前1.5℃,變得更加困難。此現象反映出全球的政府、企業在減碳排放的態度,還停留在口頭支持,但卻不情願提出有效減碳排放政策與措施。

另一方面,根據我國政府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8月發布國家版自願檢視報告,其中包括人均有害事業廢棄物比例偏高、碳足跡認證不足及溫室氣體減量等三指標都未達標。同時,德國看守等獨立機構公布的全球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退步四名,在67個國家排名第61名。「溫室氣體排放」是台灣表現最差的項目,位居倒數第四名,在人均碳排放、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減碳目標都被評為「非常差」。台灣的人均碳排放約為每年12噸,是全球平均兩倍以上,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減碳目標僅達成24%也落後許多國家。「能源使用」項目台灣排第57名,在人均能源用量及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節能目標也是「非常差」。

台灣為呼應全球淨零趨勢,今年1月三讀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正式將國家溫室氣體長期減量目標設定為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溫室氣體淨零排放。既然台灣已經將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淨零排放列為政策目標,就得每年認真檢討減碳成效。根據環境部規定當企業有廠區或事業之年總碳排放量達2.5萬噸者(稱為排碳大戶),須至國家溫室氣體登錄平台公布碳排放量。從民國一○四年至一一一年(2015年到2022年),直接排放量範疇一)並沒有很大的變動;但是間接排放量範疇二用電排放)則有較大幅的增加,使得民國一一○年、 一一年(2021、2022)的碳排放總量又接近民國一六、一七年(2017、2018年)的高峰值

調整發電結構建立碳排放交易制度,是實現淨零排放的兩大重要機制。如同上述對排碳大戶的分析,台灣要達到大幅度降低碳排、甚至長期達到淨零目標,最先要解決的是發電結構,亦即要大幅提高清潔能源占比清潔能源,又稱低碳能源,主要是再生能源核能。就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全球電力能源結構全球化石燃料發電比例60.9%、核能占9.2%、再生能源29.9%,因此清潔能源發電占比為39.1%。台灣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清潔能源發電占比16.5%,全球排名132;在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非核家園目標下,清潔能源只能靠再生能源,經濟部預估民國一一五年(2026年)底才有望達成發電占比20%目標。反觀韓國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清潔能源發電占比為37%,且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初規劃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核能發電比率32.4%,其次依序是天然氣22.9%、再生能源21.6%、燃煤19.7%

台灣能源政策受以下因素的限制:電價便宜、電力供給要穩定、非核家園,現今又多了一個民國一三九年(2050)淨零排放目標。我們呼籲政府能源轉型政策應朝向清潔能源邁進,包括:再生能源與核能,並加大對碳移除技術的投入,方能為淨零排放奠下良好基礎

其次,要達到民國一三九年(2050年)淨零排放目標,建議政府應提出搭配碳排放配額之碳排放交易制度,列明製造部門(特別是高排碳企業)每年要減少排放的目標,亦即給予碳排配額;並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場,讓未達成配額者,須付出成本購買碳排放權。然而,台灣並未採行搭配碳排放配額的碳排放交易制度,而採自願性碳權交易制度,其減碳效果著實令人擔心。

在全球推動淨零排放的趨勢下,以出口為導向的台灣,如果沒辦法配合國際趨勢減碳,未來出口品有可能會被課徵高額的碳關稅。因此政府有必要制訂明確的減碳路徑,並學習相關國家的作法以增強減碳效果,否則台灣的廠商將在國際貿易受到阻礙,也有可能無法取得國際大廠的訂單。














聯合報黑白集/這種法官,你放心犯罪


2023-12-14 02:42  聯合報/ 黑白集
台南地檢署追查一起泰達幣詐騙案,向台南地院聲押禁見11名被告,全被法官駁回,引起檢警議論。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南地檢署破獲一個「泰達幣詐騙集團,逮捕十一人,聲請羈押。但案件送進台南地院,法官卻覺得是小事一樁,當即裁定全部無保釋放。裁定一出,不僅檢警憤怒,民眾也全都火了。網民並嘲諷:「是有黨證嗎?」

近幾年,台灣的詐騙案一直在「你抓我放」的輪迴中不斷惡化,這個案件正是最典型寫照。檢警苦心布線、迅雷逮人,但最後都敵不過法院的輕輕縱放,一切努力化為流水。至於民眾的金錢損失,或詐騙的猖獗,似皆不放在法官心上。

檢察官這次聲請羈押,主要是在現場查獲集團首腦的「教戰守則」,教導詐騙成員如何應對司法,有串證之虞。但台南地院的法官大人卻認為,站在「公司經營」的立場,考量長期營運順利,要求「職員」之間學會謹慎應對,是合情合理的事,因此將人全部無保釋放。有這麼體貼法官,你還能不安心犯罪嗎?

荒謬的是,分明面對的是個詐騙案,法官卻當成他們是「公司經營」,把犯罪者看成「公司職員」。依此邏輯,那詐團首腦不就是「公司董事長」,是社會賢達

蔡英文一再高呼司法改革,但除了不斷放進自己人馬卻距離人民和正義越來越遠台灣詐騙集團行騙天下,不是沒原因的:政府拋棄了廉恥,法官丟棄了正義,不法之徒簡直就活在犯罪樂園











聯合報社論/笑港股落後,但台青薪水何時追上香港?


2023-12-14 02:47  聯合報/ 社論
《最低工資法》三讀通過,但讓草案膠著了4年半的參採指標,幾乎隻字未動。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學舌股市老師的「台股超越港股」論調,吹噓過去七年選對人,台灣經濟正在「走大運」。他說,台灣不能再走依賴中國的老路,否則會像香港。但以近日《最低工資法》的立法看,這個拖了八年的法案不僅了無新意、也無實質助益;蔡政府只能在「最低工資」上打轉,卻無法幫助廣大青年擺脫低薪困境,台灣經濟到底走什麼「大運」?

蔡政府近年多次調高基本工資,但扣除通貨膨脹,勞工根本無感。台灣貧富越來越不均,政府一味著墨最低工資」,卻無法從經濟結構和雇用條件上幫薪資族爭取更佳待遇,基本上只是「應付主義」。即使不說這是當資本家的幫凶,但蔡政府把「相對剝奪感合理化,把半數年輕族群卡在納稅門檻之外,覺得很光榮嗎?若台灣經濟在走大運,為何年輕世代卻是在走霉運?

檢視「台股超越港股」的說法,這不過是股市名嘴的示好之詞,賴清德竟將之奉為圭臬,自詡蔡政府過去八年治理如何不得了,根本太過膚淺。說穿了,所謂「台股超越港股」,不過是近期的「指數」略微領先,這是新興市場基期較淺之故。若要說「超越」,印度股市指數前天上升至七萬點,而其證券交易所總市值高達三.九八九兆美元,正式超越香港的三.九八四兆美元,成為全球「第七大股市」,這才是真正的「超越」。台股市值目前僅一.七兆美元,尚不及港股市值的一半,自誇「超越」,簡直是井蛙笑天鵝

港股因與陸股連動,今年受大陸經濟疲軟影響,一路滑坡。從國際籌資能力來看,受全球經濟疲弱、地緣政治及美國升息影響,今年是廿年來低谷;但是,仍有逾百家在排隊申請首募。英國智庫發行的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全球金融中心指數,香港穩居第四,台北排名六十三,較前年退步八名。依賴清德的邏輯,台北的退步,是否代表蔡總統治國輸給沒主權香港

撇開股市不談,僅比較港、台兩地薪資,台灣受薪階級其實是望塵莫及,這與兩地的經濟本質有關。香港今年經濟受大陸拖累,統計全體月薪中位數約合八.四萬元台幣;比起台灣的中位數四.三萬元,仍領先近倍。此外,香港廿五到卅四歲年輕族群,月薪中位數近八.六萬元台幣,而台灣廿五到廿九歲青年則不及三.五萬元。不比不知道,一比嚇一跳

再比較一下港、台兩地的基本工資。台灣目前的最低基本工資是二六,四○○元,明年起將增為二七,四七○元。香港今年也修改了《僱傭條例》,規定僱主記錄僱員總工時的每月金額上限由一五,三○○港幣提高為一六,三○○港幣,約合六五,八五二元台幣。這個金額,約為台灣明年基本工資二七,四七○元的二.四倍。台灣年輕人聽了,不會覺得羨慕嗎?

賴清德對香港乃至國際經濟無知令人無言。而他對台灣經濟「走大運」的浮誇,則讓人不敢置信。他真的以為,只要自己當上總統,所有房價高漲、出口衰退、投資不振、年輕族群低薪無望的問題,都會自動解決嗎?

台港經濟發展軌跡不同但都與大陸息息相關兩岸三地都碰到經濟瓶頸,尤其年輕人窮忙的世代困境都是共同課題。賴清德胡說台股超車港股,只為衝反中聲量,為無法改善兩岸經貿關係打預防針。但數字會說話,台股超車港股是假,台青薪資遠遠落後港青是真,基本工資一比便分明。



民進黨立委已淪黨奴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529/web/ 

◆  民進黨立委已淪黨奴
◆  政風機構何來查賄之權
◆  迎戰氣候變遷的文化解方
◆  住房政策 實踐才是王道
◆  台灣碳政策應速與各國接軌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民進黨立委已淪黨奴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林騰鷂/東海大學法律系退休教授(台中市)


立法院院會十二日通過民進黨黨團提案,自十二月廿日至卅一日停開院會及委員會。此項提案,民進黨團不顧時代力量及民眾黨的反對,強行通過,已公然違反憲法第六十八條會期規定

民進黨立委想拚選舉,卻不想自行請假,就依從黨意,決議通過立法院停會,剝奪其他立委審議預算、法律案、監督政府的權利,這比企業界的「薪水小偷」還可惡,而對國家社會的禍害,也更加巨大!

民進黨立委雖是民進黨提名,但經人民投票當選後,依宣誓條例第六條誓詞規定,是要以至誠,恪遵憲法,效忠國家,代表人民依法行使職權,而非效忠民進黨,依黨意行使職權!而依立法院職權行使法之規定,立委最優先,也最重要的職權是審議預算案和法律案,但民進黨立委並未善盡行使此兩項職權之責任。

如預算案之審議,依預算法第五十一條規定,民國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應於會計年度開始一個月前由立法院議決,也就是說,民國一一三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案,應在民國一一二年十一月底前由立法院議決,但現在已是一一二年十二月中旬了,民進黨立委擁有立法院過半數席次,卻還要聽從黨意動員通過停開立法院院會及委員會,而不認真代表人民審議預算案,那不就是黨奴嗎?

又立委另一重要的職權是審議法律案,但民進黨立委挾其多數席次,卻荒怠此一職權。時代力量立委王婉諭近日在其 Facebook 上質疑:「政府承諾過揭弊者保護法不法關說與不法餽贈罪棄保潛逃罪集會遊行法,也統統沒有進展,但本屆立法院已經準備在下周正式結束了。這樣的國會,大家可以接受嗎?」

這樣的國會,在民進黨立委多數把持下,最大的濫權是,對揭弊者保護法之立法,刻意延宕七年多,而即使在兩次被反貪公約國際審查委員會指正後,民進黨立委至今仍屈從黨意不願通過揭弊者保護法,以致疫苗採購、進口混蛋、蕭美琴國籍等疑案,均因缺乏公益揭弊者之揭發,而未能迅速釐清。民進黨立委只聽黨的話,不認真代表人民議決揭弊者保護法案,放任貪腐橫行,實在也可算是沒有正義靈魂黨奴了!

此外,立委監督政府用人之人事同意權,民進黨立委也是屈從黨意不把關。如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七月十六日,民進黨立委在立法院臨時會提案停止監委被提名人的說明及實質審查,並作成「提報院會,以無記名投票表決」之決議,公然違反立法院職權行使法第卅條之規定;但民進黨立委聽黨的話,在隔天即違法表決,並自行宣告同意權案審議通過。憲法學者李念祖憂心的表示,國會多數若可挾人數優勢,在人事同意權程序上任意跳過實質審查,將會掏空憲法上重要的制衡機制

對於民進黨立委淪為黨奴,不認真代表人民審議預算案、法律案及行使人事同意權之劣行,現行法律均難以究責。看來,只有在明年一月十三日的選舉中,讓黨奴般的民進黨立委候選人落選,才能挽救台灣人民苦難











政風機構何來查賄之權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吳景欽/真理大學法律系所教授兼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新北市)


高雄市政府政風處查賄公文外流,其內容乃涉及賄選之蒐證。雖高雄政風處已對外說明,這僅是蒐集妨害選舉之資料,但政風機構,果有為選舉活動情蒐之權力?

根據政風機構人員設置管理條例第三條,法務部為全國政風業務的主管機關,除由廉政署負責規畫、協調與指揮監督外,並於各行政機關內設置政風機構。而依據此條例第四條的規定,政風機構除擬定廉政法令、執行、宣導與計畫外,即是維護機關機密及貪瀆不法之預防與處理。故政風機構,雖隸屬於各機關,但其上級卻非行政機關首長,而為法務部廉政署。之所以如此,乃是因為政風機構最主要的職務,在於貪瀆不法之預防、發掘及處理檢舉事項,為了避免行政機關的自我掩護,才必須藉由此種類似外部機制的方式監督,以期避免政風人員與所屬公務員成為一丘之貉,能針對貪瀆事件發揮洞燭機先的功效。

惟應注意的是,政風機構的職權範圍,乃在察覺機關內部的貪瀆不法,且在無任何法律授權可為貪瀆犯罪之調查下,政風人員就非屬刑事訴訟法第二二九條第一項,具有偵查犯罪權限的司法警察;故對機關內部的貪瀆,僅能為不具有強制性的調查,致難發揮預防不法的效果。

尤其配屬於地方政府的政風機構,畢竟寄人籬下,受制於地方首長,可否達成摘奸發伏之目的,向來備受質疑。

而此次查賄公文外洩事件,馬上產生的疑問是,一個專責發掘機關內部公務員貪瀆不法的政風機構,為何逾越法定權限,進行選舉相關犯罪的情報蒐集?這若非對法律無知,即有很大可能是受到上級命令所致。而廉政署稱此等作為,乃是依據法務部所頒布的選舉查察工作綱領,其中也要求政風機構必須配合妨害選舉的情資蒐集。

如此說明實讓人無言以對,因由行政機關頒布的所謂工作綱領, 既僅具有內部效力,更不能違背上位法律。

尤其是組織法所規範的職權範圍,除有分層、分工的作用外,更在防止權力集中與濫用;若無視於組織法的規定,而可動輒由上級機關以內部規則來加以變更,甚至越權,實是對法律優位與機關法定原則的嚴重輕蔑,致有行政自我擴權之危險。

而因刑事訴訟法對於偵蒐之規範對象,乃是針對司法警察,並由檢察官為監督,故政風機構並無權為妨害選舉之調查;更非屬司法警察之下,由上級機關指示而為的查賄行為,勢必落入法外空間。尤其是此等蒐證,往往必須跟蹤、拍照、攝影等,實已踏入侵害人權的紅線;若非有公文外洩,凡此行為,恐永難攤在陽光之下。也因此,對公文外洩之調查,重點若又是在找出吹哨者,而非查處濫權不法之情事,這必是對法律的再度踐踏。












迎戰氣候變遷的文化解方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卓玫君/文化工作者(台北市)


第廿八屆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COP28)於十三日閉幕,在延長會期及各國代表折衷下,終於達成史上第一個呼籲擺脫化石燃料」的聯合國氣候協議。然而未能將「逐步淘汰化石燃料明文列入,也凸顯在龐大商業利益之前,期望以能源全面轉型做為控制全球溫升困境

氣候變遷是非常複雜的議題,過去氣候政策工具致力尋求科技、金融及自然等解方,唯全球升溫情形仍日益嚴重。而從根源去改變人類生活模式文化解方,則甚少受到關注,文化在歷屆氣候峰會上從未成為談判桌上的主題,遑論列入締約國共同簽訂的「聯合國氣候變遷綱要公約」(UNFCCC)中,文化面向氣候戰役長期缺席,成為全球氣候政策缺失一塊拼圖COP28首次舉辦國際文化部長會議,可說是跨出全球文化氣候治理第一步

這場文化部長會議由 COP28 主辦國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 COP30主辦國巴西文化部長共同主持,超過卅個國家的文化首長以及重要國際文化組織如 UNESCO、ALECSO、ICESCO 等單位參與呼籲正視受氣候變遷衝擊的文化遺產傳統知識與國土領域文化多樣性等,並宣示藝術與文化在改變人類生活型態及解決氣候變遷危機的能力,預計將於 COP30 對 UNFCCC 提出具體的文化解方建議。在全球藝文界積極推動文化成為氣候政策核心近十年後,文化的角色終於一定程度地受到重視,背後最大推手是 COP28 開幕前,由國際 NGO 組織「氣候遺產網絡」(CHN發起文化倡議,呼籲 UNFCCC 應將文化遺產、藝術以及創意領域置於氣候行動的核心,實踐真正的氣候正義。此倡議獲得超過一千五百個國家與國際文化組織簽署支持

文化是人類活動與生活的積累,形塑今日人們所慣習的生活型態與生活模式。遺憾的是,當代失衡的消費與生活方式,對環境產生極大的破壞。據全球環境策略研究機構IGES)研究發現,改變人們消費與生活模式,是改善全球碳排放與打造永續社會關鍵

該報告提出「一點五度C的生活型態」,呼籲人們減少因移動、居住、食物、娛樂、購物、服務等所產生之碳足跡六個面向占個人碳排放量七十五%以上,從消費與生活觀念與習慣做結構性的轉變,踐行低碳食衣住行的永續理念,才能從源頭降低對化石燃料的需求,而地球或許有機會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時將升溫控制在攝氏一點五度內。

要達此目標,不論是企業或個人的低碳覺醒皆具關鍵,而文化正可擔任這個啟蒙的角色與加速器。在打造因應氣候變遷韌性社會世紀工程中,文化柔性力量經常被低估。然而文化擁有改變世界能力自然文學作家瑞秋卡森出版的《寂靜的春天》、美國前副總統高爾的紀錄片《不願面對的真相》,以及齊柏林導演的《看見台灣》等作品,強而有力地喚起民眾生態保育意識,一定程度地改變了世界的模樣。

台灣雖非聯合國成員,無法成為 UNFCCC 締約方,但仍無法置身事外。世界第廿大經濟體、以中小企業出口貿易為主力的台灣,實應及早重建人與土地、自然和諧共存的生產與消費模式,方能真正整備好迎接這場氣候戰役













住房政策 實踐才是王道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張金鶚/政大地政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當前房市面臨四大困境,而且近年來愈來愈惡化。最嚴重的問題是「高房價」,房價所得比不斷增加,大多數年輕人買不起房子;其次是「高空屋率」,許多人投資囤房,浪費資源,住房成為投資商品炒房賺錢已為風潮;第三是「租屋黒市」,租屋資訊不透明房東普遍逃漏稅弱勢族群租屋困難租屋市場既不公平又沒有效率;第四是「低居住品質」,屋齡與設備老舊,居住空間狹小,都更整建維護不易。

然而當前住房政策的最優先且投入最多資源與人力的是社宅興建,由於數量非常有限且緩不濟急,再加上僅有四成社宅分配弱勢族群,完全無助於解決上述困境。

其次,政府提供各種住房補貼政策,包括購屋優惠房貸、新青年安心成家方案、自用住宅貸款戶支持專案、包租代管和三百億擴大租金補貼專案等,但在缺乏有效抑制投資炒房及租屋黑市配套措施下,反更穩固高房價與高房租不當陷阱

第三,政府致力推動都市更新和危老重建政策,以改善居住品質,應予肯定。唯過度強調容積獎勵與拆除重建措施,整建維護投入資源有限,再加上都更和危老政策的競合,引導地主只考量住房重建價值,忽略根本的都市與居住品質改善,反造成都更成效不如預期。

第四,面對高房價與投資炒房風潮龐大壓力,政府過去不願積極推動,近期才通過「平均地權條例」和尚待審議的「囤房稅2.0條例」,企圖平息民怨。然而,雖然通過立法打炒房,但地方執行半年來,仍見投資炒房風潮,也未見政府積極處理,顯示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更別提尚未立法通過的囤房稅,即便中央提高囤房稅率,地方卻不願檢討過低不合理的囤房稅基,如此能否達到抑制房市炒作,令人質疑。

面對大多數人民對居住困境的不滿與焦慮,顯示當前住房政策有檢討改進的空間。尤其各政黨面對居住正義議題,只局限在不斷增加社會住宅的興建數量,不但目標達成不易,也不能改善人民的住房困境,如此簡化的政見,能否獲得人民支持,值得深思。居住正義的改革,理想只是口號,實踐才是王道。我以為當前改革實踐的優先次序如下:

一、居住安心:健全房屋租買市場。買房不被騙、租屋有保障、居住確保安全。房市資訊透明可被信賴,業者有職業道德,政府首要發揮公權力整頓市場,獎優懲劣。當前「租屋黒市」是最急迫應被解決的關鍵問題。

二、居住公平:住房去商品化。透過稅賦與金融改革,明顯區隔自住與非自住/投資的差別待遇,讓非自住/投資者的稅賦和金融都要付出較高成本,使之無利可圖,降低投資炒作誘因。當前囤房稅的稅基應逐步提高,接近市價水準。

三、居住保障:公平效率的租屋補貼。評估過去各種住宅補貼績效,重新檢討政府住宅補貼政策。將購屋補貼資源大量移轉至租屋補貼上,才符合公平正義原則。檢討住宅補貼目標是幫助多少「弱勢家戶」,而非興建多少「社會住宅」。

四、居住尊嚴:最低居住品質的保障和健檢與多元價值觀的都更。讓國人居住有尊嚴、居住健檢有保障,拆除重建與整建維護等多元都更模式,讓居民有多元價值選擇。
















台灣碳政策應速與各國接軌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蘇忠楨/台大動物科學技術學系教授(台北市)


因政府近幾年在國際外交上的努力,我國在國際上的能見度與聲量顯著提升不少。以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世界銀行發表的「碳定價現況與趨勢報告State and Trends of Carbon Pricing)」為例,以專章方式介紹我國訂定氣候變遷法、徵收碳費及進行國內碳抵換專案等資訊。同時也將我國設定為已經開始實施「排放交易制度(ETS)」或稱「總量管制與交易制度Cap and Trade)」的國家。

環境部日前表示首批國外碳權將於今年底前在台灣交易所上架,然而國內企業最迫切需要購買綠電或是碳匯,且最關心的是在國內若是繳交碳費或是藉由碳抵換專案所抵換的碳權,是否可以抵減其產品的碳足跡,尤其是面對歐盟即將實施的「碳邊境調整機制憑證CBAM Certificate)」制度

碳邊境調整機制規定,如果是進口商,能提出在產品製造過程已經支付碳價carbon pricing)的證明,則已經支付的碳價,可以抵減購買 CBAM 憑證的碳價。

故政府當務之急應該盡速與歐盟及美國等已經制定邊境碳關稅之重要出口國,簽訂雙邊互相承認的碳抵換、碳交易或是碳稅等證明。第二要務則是要由台灣碳交易所盡速規畫相關法規以推動國內 ETS,尤其是各產業的碳排放「總量管制限額CAP)」必須要盡速訂定,才能推動國內碳定價與碳交易活動,加速國內產業積極進行減碳排及碳抵換專案。同時我國也應該要盡速制定台灣的邊境碳稅制度與相關法規,才能進口低碳排產品,符合國際淨零碳排趨勢。

第三要務則是要重新調整綠電躉購費率與販售的綠電費率。例如畜牧場進行沼氣生產,藉由沼氣發電可躉售綠電給台電(目前費率約七元/度電),農業用電費率約二元/度電,因此畜牧場多使用農業用電,將以沼氣發電所獲得綠電躉售給台電,故畜牧場無法取得綠電憑證。然而國內科技業自購綠電費率約為五至六元/度電,而台電宣布明年上半年才會開始躉售綠電,其費率為四點三元/度電,因此國內科技業無法購買較便宜的畜牧綠電,建議政府相關單位依據擬推動之綠能政策,以統一調整國內各種綠電費率。此外,國際間各國家所實施的 ETS,並沒有將農業的生物排放項目列入交易項目,主要是考量維護民生基本福祉與糧食安全。

總之,我國政府相關部會應盡快訂定國內各產業類別的「總量管制限額」,建立我國邊境碳稅制度與相關法規,並盡速與國際間(歐盟與美國等)簽訂雙邊互相承認的碳抵換、碳交易或是碳稅等證明,以利推動國內的碳排放交易制度。


洪蘭/安全感是幸福人生的基石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安全感是幸福人生的基石
◆  葉銀華/企業投入永續發展 值得嗎?
◆  薛承泰/怎麼又是11月24日
◆  王文華/副手的光芒







洪蘭/安全感幸福人生基石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台北醫學大學、中央大學講座教授)


一位當了多年流浪教師的學生,終於考上了正式教職,高興的帶了蛋糕回校來報喜。她說現在不必像以前一樣每年換學校了,她要好好的燒飯給孩子吃,培養親子感情。

原來有一年她出了個作文題目「媽媽的味道」,想不到有個學生寫「外賣」,因為他的媽媽工作忙,沒時間燒飯,都是叫外賣,所以他不知道媽媽的味道是什麼。她看了以後有點辛酸,因為自己對母親最深的懷念便是媽媽在廚房的身影及端午節媽媽包的粽子,所以她決定以後要自己下廚,免得孩子長大後,對她這個媽媽沒感覺。

她也說以後會盡量不搬家,因為孩子小時候對家的依賴超乎了她的想像,原來有個學生在作文中,寫他對媽媽的印象是「窗簾」。她知道這學生的爸爸是警察,常會因職務的調動而搬家,但是為什麼會寫「媽媽每到新家第一件事便是站在椅子上掛窗簾」她不明白。一直到後來她去東部一所偏鄉國小甄試教職,借住在學姐家,半夜突然醒來,發現自己在一個陌生的地方時,嚇得心臟狂跳,幸好馬上看到跟自己家同樣花色的窗簾,這個熟悉感使她安靜了下來,憶起自己是在學姐家,是安全的。那一刻,她明瞭了那位媽媽的苦衷:窗簾是一個房間最大的裝飾品,如果孩子一直要轉學去適應陌生環境,那麼一個固定不變影像會給他安全感,使他晚上不作惡夢。

她的話引起其他同事驚呼「有這麼嚴重嗎?」我卻想起了一位以前加州大學的同事,他的母親正是如此來幫助他適應的。

這位同事的父親好賭,而賭博是十賭九輸,為了躲債,他們經常半夜把家當塞進汽車,連夜逃過州界(他說他在十四歲以前住過美國十六個州)。他母親每到一個新家,第一件事便是拿出縫紉機來製作窗簾,而且永遠是「星際大戰」的圖樣。這是他童年最喜歡的電影,他母親買了整匹布,他的枕頭和床單,房間的一切都是星際大戰,他半夜醒來只要看到這個熟悉的圖樣便知道自己在家,安心的再入睡,大大減少了他對陌生環境不安全感

他還說他母親最厲害的地方是替他打入班上的小圈圈,不被新同學欺負。他媽媽在安頓下來後,便邀附近的小朋友來家裡玩,烤餅乾給他們吃,然後觀察誰是這社區的孩子王。選定了以後,便請這個孩子每天早上來帶他一起去上學,她會烤餅乾給他作酬勞。因為他每天都跟「老大」一起去上學,別人不知底細,還以為他跟老大是莫逆,便不敢欺負他了。

他會告訴我這個故事是因為我們聊天時,我說到中國有個成語「單絲不線,孤掌難鳴」,他說孩子成長過程中,一定要有朋友,朋友的重要性不亞於父母,因為在學校被打時,父母幫不了你,但是朋友可以。

安全感快樂童年基石。其實豈止童年,它更是幸福人生基石。沒了安全感,山珍海味形同嚼蠟。這使我馬上聯想到要選舉了,這次的投票非常重要,給下一代一個安全生活保障是我們這一輩的責任。



黃正忠/氣候變遷發出撤離石油經濟訊號

◆  黃正忠/氣候變遷發出撤離石油經濟訊號








黃正忠/氣候變遷發出撤離石油經濟訊號


2023-12-14 05:45  聯合報/ 黃正忠(作者為安侯永續發展股份有限公司董事總經理)


聯合國氣候公約締約國大會談判到了第廿八年(COP28),終於在世界產油重地經濟中心杜拜讓「淘汰化石燃料」的議題浮上檯面,雖然最後協議並未提及逐步汰除化石燃料,但「遲早的事」仍在此次杜拜會議躍升為爭議主角

「遲早的事」乃因為全球暖化是指氣溫與一八五○年到一九○○年這五十年均溫來比較,此被稱為工業化前的五十年,就是人類在地球上大規模使用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氣)年代。因此要對抗氣候變遷,得控制全球暖化不得增溫二度C(活命線),甚或一點五度C(逃命線),就勢必要面對世界性能源革命淘汰化石能源別無選擇

這並非突然出現的議題,而是什麼時候才是最佳時機跳出來主張的問題。面對全球控制二氧化碳仍遙遙無期,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再破各種氣候變遷的紀錄,極端氣候已普遍擴及白人顯著罹難並遭受重大災害財損的事實。杜拜會議可以瞬間擴大人類面臨能源革命關鍵掙扎,讓化石能源存廢從此可以被正式討論安排執行,因為這個遲早的事必須要走幾十年。

既然遲早那一定有跡可循,我們從幾個案例來搜尋化石能源革命訊號。英國石油公司(BP)前身是創立於一九○八年的盎格魯.波斯石油公司,民國八十九年(二○○○年)該公司的識別標誌有巨幅變革,更換為意謂太陽能與生質能的黃綠色能源標誌,大BP(British Petroleum) 更改為小bp,並有了超越石油beyond petroleum)的新意涵。據此,bp 逐漸緩慢加碼在綠色新能源開發,賣化石能源超過百年的公司,轉型所需動能與布局肯定是超大工程

芬蘭納斯特石油公司(Neste)早自十五年前開發先進專利技術,在世界各地蒐購動物與魚類脂肪(如廉價的棄置油脂)和非糧食型高油脂植物,取代煉油廠原油進料開發生質油新利基成為高獲利產品減碳超過六成,占集團獲利比重大,十五年來股價翻漲超過十五倍,在牛皮的石油類股中一枝獨秀。納斯特目前也開始收購台灣餐廳及夜市的廢食用油,運至新加坡其生質煉油廠生產價值更高永續航空燃油

第三家典範轉型石油公司就是挪威國家石油公司 Statoil,成立於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民國九十八年(二○○九年)將原先具油滴形狀識別標誌變更粉紅色像雪花、水滴及風車意涵新標誌,該公司的能源結構明顯提高水力與風能上的開發。在加入太陽能光電事業後,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Statoil 正式改名為 Equinor,意謂來自挪威、能創造環境、社會與經濟三重盈餘永續能源公司。這個變革對於股市交易有顯著比重來自石油相關產業的挪威而言,是相當震撼的。

化石能源支持過去一五○年來科技文明與生產及消費綠色低碳永續新能源,則是地球未來一五○年的希望。當一棵樹可以是紙、建材、包材、更可以是生質油,提供人類許多過去未曾善加利用自然資源想像

低碳經濟轉型號角早已響起,氣候災難迫使人類必須做好逐步撤離石油經濟舒適圈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