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0月3日 星期四

經濟日報社論/盛世危言:在經濟榮景結束前奮力一搏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394/web/

◆  聯合報社論/南方澳跨港大橋垮塌,會不會只痛一天?
◆  聯合報黑白集/蔡蘇的「團結」演出
◆  經濟日報社論/盛世危言:在經濟榮景結束前奮力一搏





經濟日報社論/盛世危言:在經濟榮景結束前奮力一搏


2019-10-02 23:3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國發會上月底公布8月景氣對策信號,亮出連續第八顆趨弱的黃藍燈,儘管同時指標持續上升,領先指標卻已連續兩月下跌,顯示當前景氣疲弱國發會的黃藍燈,一亮就是八個月,但是連月來經濟部卻密集放送台商回台投資金額創新高訊息,景氣冷、投資熱,更讓人摸不清,台灣當前的經濟實況究竟為何。
國發會景氣燈號,一共有九個構成項目,包括:貨幣總計數M1變動率、股價指數變動率、工業生產指數變動率、非農就業人數變動率、海關出口變動率、機械及電機設備進口值變動率、製造業銷售量指數變動率、批發零售及餐飲營業額變動率,以及製造業營業氣候測驗點。不難看出,景氣對策信號是一個能反映台灣內、外需冷暖的總體經濟指標比起單一指標,更能看出當前的經濟全貌
事實上,這一波拜美中貿易戰所賜的台商回台投資熱,也可以在景氣燈號系統中驗證一二。像是廠商回台建廠後,必然帶動的機械及電機設備投資,目前仍處於偏熱絡的黃紅燈;構成景氣領先指標之一的建築物開工樓地板面積在扣除住宅類的樓地板面積後,商辦與工業倉儲仍在正成長,顯示這波台商回台投資熱是正在進行式,並非空穴來風。
只不過,當前全球經濟已浮現諸多「不良跡象」,尤其是民國97年(2008年)金融海嘯爆發迄今,已屆滿十周年,主要經濟體,如美國、德國,都已歷經長達十年的榮景,而台股攀上萬點的時間,轉眼間也超過兩年。這些不尋常的超長榮景,更讓人戒慎恐懼,就怕彈指之間,經濟黑夜自此降臨。
近期一些景氣不良跡象,包括前陣子外界討論甚烈的美國長期公債殖利率低於短期公債殖利率,即殖利率曲線倒掛現象,不少預測機構相信,這是代表美國經濟衰退的重要信號;美國聯準會(Fed)前不久接連兩次的降息,更坐實悲觀者的預期。更符合經濟學家衰退定義的,在於德國經濟成長率繼第2季為負0.1%後,很有可能在第3季再現負成長
中國大陸經濟下行已不在話下,另外,連月來,美、日、中國大陸與歐盟的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都呈現緊縮態勢近期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也預估,今年全球經濟成長率將降到十年來最低。不難想見,此刻全球的貿易與投資正在同步放緩,一旦黑夜降臨,台灣經濟也必然受到衝擊。
以目前台灣的經濟情勢來看,儘管民間投資表現搶眼,但是民間消費與出口表現卻是乏善可陳:今年前八月,台灣零售營業額雖較去年同期增加,但是成長率接近長期平均值;前八月出口累計達2,15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減少2.3%。
如此平庸的經濟表現,實在不宜執政者作為誇口的成績單。台灣要慎防景氣驟變的第一步,就是看清全局、居安思危。
執政者必須謹記,過去全球十年的榮景,與各國央行採行超寬鬆的貨幣政策脫不了干係。惟長期的低利率,卻是與低成長、低通膨共生,成為不少國家的三低問題。一旦景氣翻轉,現在勉強可用的貨幣政策,未來也將走入盡頭。
既然危機來臨時,政府撒錢無用,不如趁著榮景尾巴,認份改革。政府可以做的事,包括持續節省開支、鬆綁法規,鼓勵產業與教育創新針對台灣的人口老化問題,政府也必須提出更有力、更速效的解決策略
這些都已是政策老生常談,可惜在榮景時,政府做得不夠多、不夠好,也不夠釜底抽薪,待他日景氣反轉時,苦果將一一浮現。
政府何不趁著眼前榮景還在,此刻又正逢台商返台投資高峰之際,奮力一搏,掌握契機,如此才是維繫政權、民心的最佳策略。









聯合報黑白集/蔡蘇的「團結」演出


2019-10-03 00:0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英文總統(左)與行政院長蘇貞昌(右)的互動,一直是外界關注焦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長蘇貞昌上任以來,打藍、黑韓不遺餘力,甚至不顧觀瞻。如果有人今年才開始關注台灣政治,必然以為他是頭號英系人馬,是蔡總統拚連任的最親密戰友。
其實當年蘇、蔡擔任扁政府正副閣揆,相敬如「冰」就是公開祕密。民國97年(二○○八年)在野後,雙方搶當綠營新盟主,更是一路明爭暗鬥;民國101年(二○一二年)蔡英文角逐總統失利,蘇貞昌取得黨主席寶座,兩年後又被挾太陽花浪潮而起的蔡英文取代屢次意圖大位,機會都被後生晚輩搶走,蘇貞昌必然點滴在心頭
去年九合一慘敗,賴清德求去,蔡英文卻挑選夙有心結的蘇貞昌接任閣揆。果然藉著「衝衝衝」與「大撒幣」,成功拉抬聲勢;蘇揆則在多起人事案獨斷專行,甚至凌駕府方意志
這當然不是兩人突然肝膽相照、水乳交融,而是蔡英文知道,此時要度過危局,必須仰賴蘇貞昌,甚至必須在某些方面委屈「讓利」。蘇貞昌也知道,與其繼續沉湎於既生蘇,何生蔡的總統夢,不如藉機替本人、家屬、派系子弟兵,爭取最大政治利益。再怎麼說,蔡英文繼續執政,總比國民黨上台,對自己更有好處。
完全相反的例子,是先前情勢大好的國民黨,團結口號喊得震天價響,其實火力瞄準的都是自己人短短半年多,民調就從巨幅領先變成持續落後藍營常批評綠營執政手段就是騙選票,話雖不錯,然而若連表面團結都演不出,屆時一敗塗地,又能怪誰?








聯合報社論/南方澳跨港大橋垮塌,會不會只痛一天?


019-10-03 00:0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第二天,軍方透過水下作業大隊將大橋欄桿燒斷,希望在橋的中間新闢新航道。 記者杜建重/攝影

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各方努力救援,至今五死一失聯。一個斷橋事件,暴露出整個國家在新建工程上好大喜功在安全管理上切割凌亂,更在橋梁事故與水下救援上左支右絀。台灣曾發生多次斷橋事故,南方澳斷橋能不能帶來徹底的檢討與真正的反省?
太多人在不可思議的情緒中,守著電視或網路看著曾經浪漫的南方澳大橋殞落。不可思議的是,這座當年時髦、耗費鉅資、送去奧地利主體設計新造型單鋼拱橋,怎麼會才二十一年就斷裂崩壞?這是新的單鋼拱橋,不是傳統混凝土橋、斜張橋、懸索橋,怎麼會有如此命運?
橋面崩落後的人員營救當然是第一要務水面、水下救援是重中之重;相關當局精銳盡出,問題是下水的勇者救人心切,但岸上高官們包括內政部長徐國勇、交通部長林佳龍,甚至行政院副院長陳其邁,以及參謀總長沈一鳴,只見媒體曝光頻繁,實看不出對搶救受困移工有何具體助益,只急得漁會火爆怒嗆高官;但隨著時光流逝,無謂的生命消逝愈發危急。
第一階段絕對是救人第一,但看到相關單位的手忙腳亂,確實不由得跟著著急。墜落橋面壓著三艘漁船,只察覺有移工受困,卻無法突破油汙混雜的汙水困境,更擔心揮發、爆炸性氣體,整個搜救進度緩下來搜救員直言水下救援訓練不足,裝備不夠」,要怎麼救人?
岸上的相關單位也一團混亂過去自豪的單鋼拱橋是科技第一線,全球也少見。糟糕的是南方澳跨港大橋救援連「借鏡」的想法都沒有。當然,台灣橋梁何止萬座,但是斜張橋、鋼筋混凝土橋、吊橋等都與鋼拱橋完全不同,即便是國道上也有許多拱橋,不同情境各有其技術屏蔽,南方澳大橋真是求助無門。
斷橋原因最受關切,各方紛紛提出各種可能的因素,但多是就現場圖片、影片或事故前後環境因素所作的觀察與猜測,其中不乏類如蔡英文總統第一時間受訪時稱油罐車失火造成橋面斷裂的資訊疏漏與口誤。雖然各種可能的原因都不能排除,但事實真相仍有賴客觀中立的調查。
民國87年(一九九八年)華航大園空難,兩百多條人命換來客觀中立調查的飛安成立;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台鐵普悠瑪事故,終能讓飛安會擴編為運安會,準照飛安會的客觀中立精神找出事故真相,進而謀求應對之策,以免重蹈覆轍南方澳斷橋事件據傳運安會將介入調查,當然是好消息,但運安會介入前提是運輸事故」,而橋垮油罐車掉落、壓到漁船的運輸事故」,與斷橋原因本身幾乎扯不上關係,要怎麼介入調查何況運安會八月一日才掛牌,至今人手還沒補足,且中立的介入調查是對過去上級單位說了算的調查認知的挑戰,這條路荊棘滿布
政府並沒有在過去幾次重大橋梁事故中,汲取足夠的教訓。台灣因為地形關係,橋梁密度相當高,從近百年的糯米橋到新材料、新造型橋不一而足;過去老橋斷橋機率高,但新橋就一定安全?未必因為橋面以上是公路單位主導,橋面下行水區則是河川單位說了算,兩單位吵了幾十年,至今沒有一致意見
同樣,沒列危橋也不保證沒事。南方澳斷橋凸顯台灣橋梁安全管理體系「一國三制」的紊亂,港務公司的十七座橋梁和台鐵的一千多座橋梁,都是各自檢測維修,並不包括在交通部全台橋梁總體檢範圍內,更見檢測漏洞與危橋黑洞
至於政治人物好大喜功,濫開建設支票,特愛亮眼工程,但只生不養,忽視後續的安全管理與檢測維修,也在這次斷橋事故中暴露無遺
南方澳斷橋把許多問題都翻上檯面,爭執一番,政府作成最簡單的重建決策後,會不會又把所有該釐清的問題再埋了下去,新橋落成,問題依舊在,成為下次事故的隱患?

【重磅快評】南方澳斷橋曝露交通部無能與港務公司無恥

◆  獨/南方澳斷橋案第四天 竣工圖曝光
◆  【重磅快評】吳郭會沒了 郭董不按牌底出牌再添一樁
◆  【重磅快評】南方澳斷橋曝露交通部無能與港務公司無恥

◆  【重磅快評】要吳澤成查吳澤成 戰神黃國昌糊塗了?
◆  【即時短評】南方澳大橋塌出的民進黨餐桌禮儀
◆  【重磅快評】南方澳墜橋 官員當然不是做秀去
◆  【重磅快評】綠營就是要押人 司法那條線會被跨越嗎?
◆  【重磅快評】老被打臉的「台灣周潤發」吳釗燮
◆  【即時短評】蘇貞昌2.0與綠巨人浩克
◆  【重磅快評】蘇揆的官威反而暴露防災大外行
◆  【重磅快評】救援林智堅?柯文哲格局被侯友宜比下去了
◆  【即時短評】一張門票下引爆的親民黨困局








【重磅快評】南方澳斷橋曝露交通部無能與港務公司無恥


2019-10-03 10:25 聯合報  主筆室
南方澳跨港大橋前天崩塌曝露交通部管理無能與港務公司卸責。記者杜建重/攝影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事故發生,主管機關交通部與港務公司對這座大橋的管理歷史黑資料逐漸明朗,簡單說,交通部與港務公司根本沒在管這座橋,可怕的是,全國另有16座橋一樣也是孤兒橋,而放棄這些橋梁的正是這群昏庸的交通部父母官。
南方澳跨港大橋事故後,仍有一名失蹤者尚未尋獲,港區交通尚未全面恢復正常,現在仍是搶救與善後的關鍵時刻,政府必須投入資源找到失蹤者,讓南方澳漁業恢復正常。在這之後,就要來好好追究斷橋的責任。
在斷橋事件發生後,交通部與下轄的港務公司對這座橋的檢測與維護紀錄說法漏洞百出,令人懷疑是對外扯謊。首先,交通部與港務公司一開始對外表示這座橋二到四年檢測一次,民國105年(2016年)宜蘭縣政府檢測後,明年港務公司已編列預算要檢測大橋。
實情是港務公司從未檢測南方澳跨港大橋,上級主管機關交通部對此也毫無作為交通部與港務公司有意無意將責任推給宜蘭縣政府,指「蘇澳鎮公所認為橋他們的」,但實際上是交通部公路橋梁管理平台將南方澳跨港大橋的管理機關登錄錯誤,才讓宜蘭縣政府認為該橋是縣府所管,宜蘭縣政府發現錯誤後就已通知港務公司。
無恥的是,港務公司董事長吳宗榮說,宜蘭縣政府檢測過南方澳跨港大橋,港務公司就不需要檢測,重複檢查「就是浪費錢」。
宜蘭縣政府已通知港務公司縣府非大橋主管機關,檢測結果只能參考,但港務公司自民國105年(2016年)迄今對這座大橋仍無作為,在斷橋事故後,才緊急宣布明年要檢測大橋,更可議的是,其他港務公司管理的16座大橋亦是相同情況,吳宗榮推稱南方澳跨港大橋的情況是「歷史事件」。
交通部主管全國橋梁道路,本應對所屬各單位管理的橋梁做嚴謹的監督,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後,交通部指港務公司確有疏失,已為本案畫下了防火牆。
林佳龍接任交通部長以來,積極為蔡政府的各項交通建設政績背書,月前他到金門視察金門大橋興建時,稱讚新橋是台灣人的驕傲。新橋獲得部長的關愛,台灣其他的老橋,部長可有放在心上?至於妄言稱重複檢查南方澳跨港大橋「就是浪費錢」的吳宗榮,只能說蔡政府找這樣的人當橋梁的父母官,才真的是浪費納稅人的錢。








【重磅快評】吳郭會沒了 郭董不按牌底出牌再添一樁


2019-10-03 15:25 聯合報  主筆室

不過短短兩天前,郭台銘的發言人正式回應和吳敦義見面一事,表示吳郭兩人溝通管道順暢,既然都有意願見面,現在開始進行幕僚作業,「會加把勁安排」,甚至連時間都押了,「看在兩周後何時比較恰當」。不過,今天情況卻峰迴路轉,郭陣營又以粉絲不滿,發起退團潮為由,說「如果沒有重大議題討論,就先不見了」。翻臉比翻書還快,令人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
雖然目前立場明顯較傾向柯文哲的民眾黨,但「吳郭會」畢竟是在郭台銘宣布退出國民黨後,首次對國民黨高層較善意的表態。雖然雙方就算見面,未必會在甚麼實質選舉議題上達成共識,但對郭而言,這是他把自己的影響力重新伸回國民黨的機會,對吳而言,則至少有黨內整合的宣示作用。因此,不能說不是件重要的事情。
不過,這樣一件要事,卻被輕易推翻,而且,理由還幼稚得可笑,「粉專爆退出潮」。統計下來,不過退了五百人,眾所周知,經營粉專,小規模的人數增減非常容易,為了區區五百人退讚就取消約定,令人難以置信。而且國民黨突然撤換組發會主委李哲華,許多分析的原因之一,就是吳敦義為向郭示好所以上演公子獻頭」,結果人家頭砍了,卻不見面了,不知國民黨做何感想。
而這樣的風格,自郭台銘宣布參選總統以來,可說屢見不鮮。忽然宣布參選,而且是參加國民黨初選,國民黨好不容易幫他黨證解套,他也說過會支持初選勝出者,結果選完卻上演「郭柯結盟」。當所有人都以為他就要代表民眾黨登記參選,而他也以退黨明志時,卻忽然宣布不選了,讓柯文哲猝不及防。至於選戰中的各種即興演出,引發爭議,例子多了。
郭台銘是鴻海創辦人,台灣首富,成功商人形象不在話下,因此很難令人相信,這樣不按牌底出牌是無意為之但若說是有意,卻也很難解釋。畢竟這當中的許多轉折,都與誠信有關,雖說商人會因為時勢變化臨時變卦,但事涉誠信,很難不危及自己的政治、商業信用。因此,也就更難解讀郭台銘葫蘆裡賣的是甚麼膏藥了。
說到底,大概只能說,身為非典型政治人物,郭台銘有自己的玩法在退出總統戰局後,更能隨心所欲。畢竟不管藍營或者白色力量而言,他的政治價值都還在,因此可能大多數情況下,與他相關的,也只能照他的方式來玩。今天說吳郭會暫緩,會不會過幾天又要見面,其實也難說得很。








獨/南方澳斷橋案第四天 竣工圖曝光


2019-10-04 01:52 聯合報  記者侯俐安╱即時報導

南方澳大橋斷裂斷裂坍塌奪走六條人命,前天立法院交通委員會行政院工程會專案報告,才發現南方澳大橋是在民國85年(1996年)發包開工興建、民國87年(1998年)11驗收完成,早於民國88年(1999年)採購法施行,因此招標時期不需上網公告相關資訊導致橋梁建築圖、竣工圖、設計圖等資料漏缺,讓立委接連質疑若無竣工圖要如何保養
對此,工程會表達將進行檢視;交通部全國橋梁基本資料中,針對南方澳大橋是否有竣工圖也勾「否」。不過,近來就有工程師質疑,怎麼可能沒有圖?並公開這份竣工圖,質疑究竟是沒有圖還是沒有查,又是誰放任這種現象長達21年。全台還有多少使用中橋梁欠缺資料。
南方澳大橋斷裂後,立委鄭寶清、陳歐珀、葉宜津等人已在本月2日於立法院交通委員會提案,要求公共工程委員會盤點全台使用中橋梁,檢視發包、工程建造、竣工、維護管理等相關資料,並將有所缺漏之處儘速補齊資料,避免將來再發生憾事,並於一個月內提交初步報告交通委員會,並逐月滾動式檢討,盡速完成全台橋梁之資料彙整

交通部全國橋梁基本資料。圖/交通部提供

南方澳大橋竣工圖。圖/讀者提供



聯合筆記/閣揆可以不生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45394/web/

◆  斷橋上的酬庸肥貓
◆  稻田彩繪可以升級細緻些
◆  聯合筆記/閣揆可以不生氣
◆  漫畫/貓鼠一窩
◆  蓋橋不是漂亮就好
◆  每年每日檢修 造就美澳名橋
◆  義莫蘭迪大橋...斷橋一年 究責口水還沒了
◆  世代交替 老店才能重生
◆  學習歷程 高中生的多元選修困擾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閣揆可以不生氣


2019-10-02 23:38 聯合報  林河名
對行政院長蘇貞昌酸過去裁定高鐵不進入高雄市區,現在卻否認,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中)受訪時回嗆「一個神明都敢欺騙的人、毫無民意基礎的行政首長,憑什麼用教訓小孩的語氣教訓地方?」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米塔颱風來襲,行政院蘇貞昌到中央災害應變中心主持會報,因花蓮縣遲遲無法連上視訊,他當場不悅表示:「要我等多久?」此舉遭質疑「耍官威」,蘇揆卻認為,災害應變就是要快、要準,若視訊連不上,怎麼應變?
蘇貞昌生氣不是新聞當年他以衝衝衝聞名除了想法很衝、行動很衝,個性也很衝。早在十多年前,有媒體人在「解構蘇貞昌」文章中提到,他性格上最大缺點,就在於是一個脾氣急躁的完美主義者;弔詭的是,若是蘇貞昌過去從政稱得上成功,這個「缺點」也算是助力。
正因為「龜毛」個性,加上鉅細靡遺、要求嚴苛,使得他帶領的團隊,永遠處於高度緊繃狀態,卻也因此被打造得紀律嚴明。
不過,蘇貞昌帶領行政團隊展現「酷吏」性格也就罷了,行政院長與地方首長之間,並非上下隸屬的「特別權力關係」,不能把帶領政院部屬的那一套,用在與地方首長的互動上。行政院長若動不動就用教訓小孩的語氣」(高雄市副市長葉匡時用語)來指責縣市首長,既不符憲政體制、政治倫理,反而徒然凸顯藍綠非我族類的對抗心態
中央與地方若要良性互動,更應建立「夥伴關係」。事實上,蘇貞昌今年一月就任閣揆當天,就宣示成立中央地方建設協調會報」,以解決地方問題,想辦法做出成績,讓人民有感覺。可惜,這大半年來,常看到行政院與藍營直轄市長唇槍舌劍,較少聽聞中央與地方的合作佳話。
蘇貞昌動輒「教訓」縣市首長的突兀之處,也在於縣市長均為「民選」,行政院長卻是「官派」。台北市議員羅智強還提醒蘇揆:「你是被選民淘汰的落選高官,兇什麼?」話雖難聽,卻反映不少庶民心聲。
佛教一行禪師著有你可以不生氣」,教人情緒管理的智慧。以蘇揆長期建立的「執行力」形象,其實也大可不必生氣。例如,蘇貞昌為了高鐵南延的方案槓上葉匡時,但身為閣揆,與其在細節上酸言酸語,更該向全民提出構築環島高鐵的大戰略,而不只是滿足屏東也有高鐵的小確幸
再者,面對極端氣候及諸如近日南方澳跨港大橋崩塌等新型或複合性災難,臨時任務編組已不敷應付,與其行禮如儀官式對話,或因聯繫不上地方首長而大發雷霆,中央更該建立有效能的專業團隊及早因應。
閣揆重在治理,只要有能力、懂應變,可以不生氣。









稻田彩繪可以升級細緻些


2019-10-02 23:40 聯合報  呂清夫/輔大應用美術系教授(台北市)
新北市新店區公所與新北議員金中玉合作,將著名繪本畫家幾米「月亮忘記了」創作,透過地景藝術加上夜間燈光秀,呈現在地水文化及中秋節月圓人團圓的主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柏拉圖認為,美存在理念之中,現實是理念的模仿,寫實藝術則是模仿的模仿,但愈模仿可能離美愈遠。日本的彩稻藝術可能是地景藝術理念的模仿,台灣的彩稻藝術則是日本的模仿,但模仿貴在取得原汁原味。
最近斗南在辦稻田彩繪,過去屏東也辦過同樣的活動。由於潘孟安縣長曾在日本青森縣看過稻田彩繪,引起了他辦活動的靈感,此即民國104年(二○一五年)的第一屆國際彩稻藝術節」,畫面內容是LINE用的熊大、兔兔等當紅貼圖。民國105年(二○一六年)的屏東農博會中又出現彩稻藝術,畫面是霹靂公司的角色,其中可能有隱藏商業目的,所以做得較為細緻。
只是有些主客觀的因素,使我們的彩稻有點粗糙,有待升級。青森縣是在一點五公頃水田上,動用了一千個人去插秧,並使用七色的秧苗。屏東則是一百人去插秧一公頃,至於斗南只用了一百個親子去為兩公頃插秧,所以粗細程度自不可以道里計。其實斗南也有宣傳月光米的潛在功能,這次一樣使用LINE熱門貼圖白爛貓,然無新意,似有廣告之嫌。好在民眾不計較這些,只看了稻田突然有了花樣就很過癮。
但是日本民眾就很不一樣,青森縣在民國96年(二○○七年)的第一次主題彩繪由於辦得成功,次年業者馬上進來放廣告,引起了提供土地的地主不滿,並發動群眾拔掉有廣告的稻田,業者還告上法院,並向村公所索賠。
日本人為什麼不把廣告品藏入圖像之中?因為他們堅持圖像的內容毫不隨便,從第一次的蒙娜麗莎到民國108年(二○一九年)的阿信,都採用大家共同的記憶圖像。所以要排斥任何商業目的,這個作法很像地景藝術,因之,彩稻藝術有時也被稱為地景藝術,因為他們利用大地當畫布去創作,但是作品無法買賣。
地景藝術有其格局與高度,此類藝術家通常反對藝術的商業化。名家克里斯托利用地形地物做創作,常把海岸、大樓、橋梁等物捆包起來,讓人對環境產生強烈的知覺,不再麻木。他一概拒絕企業、政府、畫廊的贊助,對於作品帶來的觀光財富也分文不取,他曾因捆包柏林議會大廈十多天,竟為柏林製造了十億馬克觀光財。他平日收入只賣地景藝術的草圖,故被大陸學者稱為「最無法理解的當代藝術」。
台灣處處可以看到所謂地景藝術,而且廣受喜愛,這時文化單位如能寓教於樂應是大好時機,可惜此地景非彼地景,碧潭中秋節推出的半球形月亮與地景藝術比起來不可同日而語。地景藝術常需有大地的規模,而球形月亮不只小而已,搬到別的地方也是那個樣子,沒有利用不同地形地物去重新創作。
這很像黃色小鴨,大概全世界只有台灣把它列入地景藝術,因為它不管搬到哪裡都是一個樣子,最多僅能叫戶外裝置,類似考斯擺在台北自由廣場的氣球公仔。
我們可以稱彩稻為地景藝術卻不這麼稱呼它,不適合稱地景藝術的反而稱為地景藝術。相關單位要使其名正言順,以免扭曲了民眾欣賞的角度。







學習歷程 高中生的多元選修困擾


2019-10-02 23:42 聯合報  唐俊華/中山大學財務管理系副教授(高雄市)
配合111學年上路的大學申請入學管道各校系參採高中學習歷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學招生委員會聯合會於八月卅一日公布大學參採學習歷程項目內容草案。筆者任教於大學並從事相關研究,就個人所處財務領域相關科系之草案內容進行調查,整理兩項高中教師或高中生可能有疑慮的部分,說明如下:
一、修課記錄審查重點涵蓋範圍中關於校訂必修與多元選修對應學群的部分,有不少科系列出三個學群。在勾選上傳資料時,學生是否必須同時呈現這三個學群的多元選修紀錄?
二、部分科系在多元選修對應學群項目中僅列出一項,例如:財經學群。如果高中生在三年內沒有選修該學群之科目,是否在申請該科系時,學習歷程檔案審查分數上會吃虧?或者可藉由其他的優異課程學習成果與多元表現來拉高審查成績?
前述兩項問題的關鍵點在於:對應學群的多元選修在學習歷程檔案審查上,屬於必要項目或者選擇項目?如果高中生未滿足某科系在多元選修方面提及的對應學群項目,那麼進入該科系的機會是否不高?
在實務上,「高中生無選修該學群」未必是學生的因素,可能是高中校內資源有限無法開出對應該學群的選修課;或者,即使有開課但因修課人數限制無法選上,也可能在經過高一高二選修課試探後,發現自己不適合理工或文法領域,於高二升高三暑假決定往財務領域科系發展,但已無法重新選修財經學群相關課程。
以下是筆者的兩項建議:
一、鼓勵高中於規畫多元選修課時,在一門課中設計跨學群的內容,讓高中生可在一門課中獲得跨學群知識,也可因應未來學習歷程檔案的要求。例如:在高中階段選修三門課,共可對應到四個學群(如:財經、管理、資訊、數理化),擴大高中生未來個人申請時選擇科系的空間。
二、大學科系若將多元選修列入審查重點,建議列出至少三個對應學群。如果只列出一個對應學群,易使高中生困擾,例如:高中階段沒有修這一學群的選修課,可能高中生自認上榜機率不高,就不報名個人申請了。如此不僅限縮高中生申請科系的空間,也會影響大學招生。
這學期新課綱正式上路,建議教育部、招聯會等單位提供更明確的指引與更完善的配套措施,讓新課綱與新考招方式能更順利運作。




世代交替 老店才能重生


2019-10-02 23:47 聯合報  陳宇樹/大學兼任副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中常委平均五十二點七歲,比國民黨少了十歲。圖為民進黨主席卓榮泰(左四)率領中常委到麻豆代天府親上疏文,請神明同鑑。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我是一介老兵,日前在整理文件時,發現兩張差一點被丟進回收紙箱的信件。第一封是三年前國民黨黃復興支部黃姓主任給我的信,他要我們失聯黨員回去報到與繳交黨費等。第二封讓我嚇了一跳,竟然是柱柱姐,當時以黨主席身分,籲請大家一起來挽救中華民國,以維護民主自由體制,並協助國民黨轉型成現代化政黨,為台灣創造未來願景等。
我看完柱柱姐信後很受感動。我曾經自認為是忠貞而熱情的國民黨員,但是什麼時候開始對國民黨無感,以至於會這麼輕忽的把信丟在一邊!
目前國民黨在總統大選中居劣勢,與較難爭取年輕人認同有關。以我個人為例,年輕的時候自認為參與國軍不少創新之舉,但這些比較有創意的構想都是在五十歲之前所做的事。隨著年歲加增,體力、幹勁、創意與執行力,都漸漸離我遠去。
習慣領域學說曾有一則「改變參數」,主張如要改變事情結果,最佳策略是改變影響它的重要變數。國民黨如要重生,一定要做些讓所有黨員,甚至國人感動的事!
建議由幾位中常委率先發起:放棄下屆連任參選,鼓勵世代接棒!比較國內各政黨中常委年齡,發現國民黨中常委卅四位平均年齡早超過六十三點八歲了,而且多是老面孔,缺少令人耳目一新的感動。相對的,民進黨平均五十二點七歲,時代力量黨務主管平均卅一點五歲。光從年齡比較,就知道年輕世代何以較難認同國民黨,因為缺乏世代交替,沒有位子讓給年輕人!
再看看對岸,黨政人才新陳代謝之快速,令人印象深刻。國民黨如要重生,想要重回執政,就必須要有人率先放棄職位,釋出世代交替的訊息與行動。這是老黨員的衷心期盼!









義莫蘭迪大橋...斷橋一年 究責口水還沒了


2019-10-02 23:50 聯合報  張孟仁/輔仁大學義大利語系主任(新北市)
二○一八年八月十四日義大利發生了莫蘭迪大橋倒塌悲劇。 (路透)

南方澳跨海大橋斷裂,畫面驚心動魄,令人膽戰心驚,但僅有廿餘載的大橋怎會突然斷裂?日昨適逢義大利熱那亞市莫蘭迪大橋復工與紀念典禮,這一年來義國政府的處理方式,正可給予我們一個借鏡。
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八月十四日莫蘭迪大橋在暴風雨中突然倒塌斷落,由於這座高架公路是西出熱那亞連結南法的重要幹道,交通動線繁忙。事發當時,高達四十五公尺高的橋墩無預警垮掉,除了橋上卅五輛汽車直接墜落,橋下一帶也遭大橋壓頂,最終導致四十三人喪生,引發全義震撼。有人認為是連日暴雨釀禍,但根據BBC報導:莫蘭迪大橋崩塌主要歸因於長年海風吹拂,侵蝕懸吊橋墩的鋼條,加上該路段每年超過二千五百萬車次往來,經年累積不堪載重而倒塌。
大橋崩毀後,義大利聯合政府內向來標榜跟黑金無掛鉤的「五星運動籍副總理第一時間將矛頭指向負責維修與營運的民營公路集團Autostrade以及背後掌權的班尼頓家族」,並要求對方「負起全責」。
其實,悲劇發生前,交通部及學界屢屢對莫蘭迪大橋提出安全警告,且在Autostrade的預算紀錄中,老早排出大橋維修計畫,凸顯出對於「橋體有安全疑慮」了然於胸,但卻未對外警告。當然義大利政府揚言,要先對Autostrade開罰一億五千萬歐元,再「撤回Autostrade的所有公路營運特許權」等懲處。
然而,反對派也駁斥,大橋早於民國56年(一九六七年)落成,過去建設與維持都由國營企業,甚至國家負責,接手不到十年的Autostrade需要承擔多少責任?指責政府是「民粹作秀」。
不過,在過去一年口水戰中,究責爭議似乎沒有得到明確進展。莫蘭迪大橋塌坍責任歸屬,仍在雙方踢皮球下似無定見,當初政府揚言「撤回Autostrade公路權」的承諾,至今也沒人肯定是否作數。
如今我方政府當務之急,自然是勘災與積極營救。再者,倘若是結構問題肇禍,必須檢討原因並進行全國橋梁檢修。同時間,檢討工程發包單位給民眾一個合理交代,人命關天,切勿讓工程負責單位有一絲苟且心態。







每年每日檢修 造就美澳名橋


2019-10-02 23:52 聯合報  楊楚光/資深新聞工作者(台北市)
舊金山金門大橋完工當時是全世界跨距最長的懸索橋梁。 (中新社)

南方澳跨港大橋坍塌,可能因我國橋梁安檢及通報、複檢等沒有完善機制,才造成這次不幸。
報載台灣大中型橋梁,都訂有安全檢查制度,但其中十多座橋梁是由各地港務局自行負責。這個安全措施就有商榷餘地,港務局的專業並不包括橋梁建設與安全,為何有如此事權不統一、不專業現象,是交通部首先應積極檢討的。
再說橋梁保養工程、容筆者舉著名的美國舊金山金門大橋為例
舊金山金門大橋橋長一,二八○公尺、橋寬廿七點五公尺,橋面共來回六個車道,完工當時是全世界跨距最長的懸索橋梁。
筆者每次到舊金山時都會開車到對岸訪友,一則欣賞奇妙美麗的跨海灣風光,二則是欣賞早年的偉大工程。每次過橋時都可以看到一組工程人員大約是四人,一方面檢查像腰圍般粗的大吊索,另一方面則是塗上厚厚的褐紅色油漆,而且因橋長達一,二八○公尺,所以垂直吊索頗多,兩條承擔力量橫跨兩岸的吊索又高又長,所以這組保養及檢查小組,每年工作日都是到年尾剛好完工,年初再從橋頭做起,如此周而復始、經年累月在作檢查及保養工作。
所以這座偉大的吊索橋,八十二年來經過數十億車次來往,經過每年的海風吹襲,經過舊金山大地震等不斷考驗,未曾有過意外,我想就是每年每日保養檢查的成果
同樣著名的澳洲雪梨大橋,也是每天開放給遊客攀爬,達到觀光、體能訓練及橋梁安檢工作,其八十多年服務也未曾有過大失誤,這些都是細心安檢所致,頗值得學習及觀摩
多年來南方澳是全台遊覽及品嘗海鮮的海港小城,其實擁有世界少有的雙叉跨海大橋及漁港景色,也可達到有交通、觀光收入及經常安檢的目的。長度只有百餘公尺的跨港大橋,只使用了廿一年就發生斷橋墜落,實在出人意外,有可能是疏於安檢失誤造成的結果。
據報導,在健行科技大學的檢驗報告提出後,又可能出現宜蘭縣政府與港務局間相互推卸責任的現象。所以就算將來重建大橋,在沒有完善安檢及複查制度下,將來依然會出現問題的!








斷橋上的酬庸肥貓


2019-10-02 23:54 聯合報  呂謦煒/國民黨青年團前總團長(台北市)
宜蘭南方澳跨港大橋斷裂第二天,港務公司董事長吳宗榮(右)向交通部政次黃玉霖說明搶救情況。 記者杜建重/攝影

宜蘭南方澳大橋瞬間垮塌,造成多人死傷,震驚國人。有土木專家研判,鋼索鏽蝕斷裂導致坍塌,台灣港務公司坦承,三年來並未鑑測鋼索。港務公司表現如此不堪,與其淪為「酬庸」單位,只怕脫不了關係。
負責南方澳大橋維護的台灣港務公司,並沒有具備航港專業的董事長。現任董事長吳宗榮,之前資歷是台南市前副市長,要說專長也僅止於下水道,根本談不上航港經營與橋梁維護吳宗榮的前一任港務公司董事長是吳宏謀,正是高雄氣爆時期陳菊政府的高雄市副市長,後來雖因氣爆下台負責,不到半年就回任,後來更高升交通部長,因普悠瑪出軌下台後,現為中華郵政董事長
從這兩任無專業背景也能擔任港務公司董事長的情況可看出,台灣港務公司淪為民進黨的酬庸禁臠,與民進黨關係好,官運就亨通,不必管有無能力,對於所轄橋梁維護只怕也不上心!
適才適所,有能者居之,這一向是我們對公司內部人事安排的理想。然而,民進黨主政下,卻未必如此。只要你與民進黨關係匪淺且有表現,未必有足夠的資歷,就可以擔當大任,從口譯哥、北農前總經理吳音寧到台水董事長魏明谷皆是如此,「酬庸」醜態橫行全台,蔡英文政府不僅不禁絕,還大加庇護。
人民已經看不慣民進黨政府養肥貓搞酬庸的不公不義行徑。呼籲民進黨政府,拿開放在國營事業上的手,別再酬庸養肥貓!







蓋橋不是漂亮就好


2019-10-02 23:56 聯合報  翁煙源/藝術工作者(宜蘭市)
宜蘭南方澳大橋崩塌,造成外籍漁工五死一失蹤。 記者游明煌/攝影

南方澳跨港大橋斷了,身為宜蘭人,不知走過多少回去看海景,心情無比沉重,人員傷亡更令人悲痛。
專家研判斷橋原因,鋼索銲接、海風侵蝕、颱風掃過是三個要命巧合;而地方人士懷疑是去年修復海提運送大量消波塊,壓壞跨港大橋。
斷橋真正原因,有待專家調查鑑定。但宜蘭特殊的地理氣候、臨海鹽分重,又多雨潮濕,鋼鐵構件易蝕鏽;多地震會損結構,多颱風搖晃亦然,加上過往的車輛沒限制重量,甚至人為檢測是否落實,或者施工時考量的各種影響因素是否周全完備?這些都是宜蘭人待解的疑惑。
在宜蘭,個人覺得鋼構鐵件的單拱橋或斜張橋,雖然看似美觀,但因斷橋事件而不免令人有點擔心,宜蘭的地形氣候因素,是否真的適宜採用這類橋梁?不要只求浮誇的美麗橋梁,殷實的好,重建時應充分考量地理氣候等環境因素,才是根本之計。

薛承泰/「老農津貼」的變臉秀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老農津貼」的變臉秀
◆  黃介正/一黨專政七十年
◆  范疇/親民黨、時力黨 門票捐台灣社會吧







薛承泰/「老農津貼」的變臉秀


2019-10-02 23:45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農委會擬直接在農保增設年金,農民退休後可同時領老農津貼和農民年金,每月可領一點五萬到一點八萬元不等。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距離總統大選時間一百天,很巧,這段時間政府大量釋放利多,洋洋灑灑開出高達近八百億的支票。奇怪了,這些政策如果有迫切性,蔡政府剛上台時不就可以推動嗎?此外,如果是候選人拿自己的錢來討好選民,叫做賄選,那是要坐牢的如今不花自己的錢而是用納稅人的錢,這應該叫做什麼呢
為了正當化買票的作為,最常聽到的就是照顧弱勢四個字每到選舉就理直氣壯地開支票照顧弱勢,卻不自省何以會有弱勢的產生這就是民主的墮落,以社會福利之名來遂行攏絡民心,至於會將國家帶往何處,早就不是執政者所關心經常把世代正義掛在嘴邊的民進黨,此時就不在乎債留子孫
也許大家都忘了,廿七年前民進黨在地方選舉中率先喊出老人年金並贏得選舉,之後每逢選舉競相加碼,很快地從每月三千元飆到五千元。矛盾的是,地方政府財力往往無法負擔,終於民國84年(一九九五年)中央通過「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統一了老農津貼,每月三千元,在第一次政黨輪替後,扁政府調整到六千元。
值得注意的,除了老農津貼之外,在那段時間還出現了「老人年金」、「中低收入戶老人生活津貼」、「敬老福利津貼等福利措施,為了統一財源與減少紛亂,不少人主張將這些併入研議中的「國民年金」法案。最後「敬老津貼」與「原住民敬老津貼」併入,改稱「老年基本保障年金」與「原住民給付」;而老農津貼至今仍維持著。記得當時蘇貞昌擔任院長,為了杜絕濫情討好,也希望將老農津貼併入國民年金,不是嗎?
民國100年(二○一一年)馬政府修法,老農津貼此後每四年隨物價指數調整,調幅進入制度化,不能任意加碼,民國105年(二○一六年)開始為每月七,二五六元,但相對於「老年基本保障年金」每月三,六二八元,仍高出許多。
明年即是老農津貼再度調整的時刻,不料日前農委會主委表示,農民退休金制度將於明年送立法院審議,未來老農除了可請領老農津貼外,還可再加入如國民保險其他社會保險,請領退休年金。換句話說,老農六十五歲開始,除了老農津貼,還可以領一筆社會保險老年給付。這對於目前一一一萬加入農保的農民約為公教人數的兩倍)來說,何嘗不是利多?因關鍵在於六十五歲之後若可納入國民年金,即可不必繳保費就可領取「老年基本保障年金」,兩筆錢加起來就有萬元之多了。
每月一萬元過日子金額確實不高,問題是,每個月領取的「年金」是來自納稅人,不是農民過去所繳的「保費」。能享有類似的「福利」,只有「社會救助法」所定義的「低收入戶」,任何家戶包括農民只要符合此規定即可依法接受生活扶助的現金補助。如果是為了討好這一一一萬農民而將其低收入戶,那麼任何對社會有貢獻、工作辛苦的人,也應一視同仁。
民國103年(二○一四年)七月馬政府修法將申領老農津貼之年資由六個月延長為十五年,並增列排富條款以及每年居住時間等資格條件;一下子符合老農資格者減少了五十萬所謂的假農民這項改革具有正當性也符合世代正義,蔡政府居然沒看到,還要回到濫情討好之路,這根本就是反改革。無奈十年夢,屈指堪驚,簡直是一場場變臉秀!
(作者為台灣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