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110/web/◆ 聯合報社論/川普貿易戰腥風血雨,賴政府勿心存僥倖
◆ 聯合報黑白集/民不畏共,卻以共懼之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問題不解 台灣難入CPTPP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問題不解 台灣難入CPTPP
2024-11-29 00:38 經濟日報/ 社論
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遭到挫折。 聯合報系資料照
台灣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遭到挫折,因為在加拿大舉行的 CPTPP 執行委員會中,傳出比台灣還晚提出申請的哥斯大黎加「後發先至」,甚至可能成立工作小組的訊息;而包括台灣及中國大陸等其他六國並未成功設立工作小組。根據 CPTPP 規定,新申請案要到明年執委會再行討論。
成立工作小組是加入 CPTPP 最重要關卡,因為所有後續正式談判,以及其他加入程序都必須透過工作小組中完成。CPTPP 先前主要是處理英國申請,在英國確定加入後,今年重點是處理其他國家申請案。今年輪值主席國加拿大與台灣關係良好,而且台灣為了示好,去年還開放全牛齡加拿大牛肉進口,聲稱有助於台灣融入國際經貿組織。雖然成立工作小組須共識決通過,但輪值主席國有舉足輕重影響力,政府也一再宣示今年最有希望成立工作小組;台灣無法達標,當然非常失望。
明後兩年輪值主席國分別為澳大利亞及越南,此二國官方不但從未表達支持或歡迎台灣加入CPTPP,甚至還曾經提出保留意見,台灣申入 CPTPP 之路更加艱難。
CPTPP 自視是 FTA 中的「黃金標準」,在先前所揭示的「奧克蘭原則」中,要求新申請經濟體必須有意願且有能力達到協定高標準規範、過去遵循貿易規範與承諾的良好紀錄,以及取得CPTPP 既有成員的共識決同意等三條件。與其他六個新申請案相比,台灣最符合前二條件,最接近 CPTPP 高標準,最具加入資格,理應優先考慮;但是在對岸阻撓複雜的政治因素下,台灣無法取得成員的共識支持。
台灣未來必須調整策略,否則申入 CPTPP 進展很可能會原地踏步。加入 CPTPP 是朝野少有的共識,台灣最大的阻礙來自對岸,但不願直接面對,一直在外圍打轉。由全面開放美豬進口、解除日本福島地區進口禁令,以及全面開放加牛進口,都引起很大的食安疑慮;但政府的說法是針對 CPTPP 成員,或是對 CPTPP 有影響力的國家貿易限制措施的鬆綁,顯示台灣能和國際接軌,有助於加入。但台灣的努力並沒有反應出成果,甚至即使中國大陸經貿體制遠不符合 CPTPP 標準,但在中國大陸壓力下,部分成員支持中國大陸加入,但對台灣申入持保留立場。
台灣當然不接受中國橫加阻撓,更不能委曲求全;但未來台灣要有突破,就必須直接面對中國大陸。除了如何在對岸蠻橫下,降低政治對立;台灣也須評估在兩岸同時申請 CPTPP,必須改變目前兩岸限制政策多於開放措施的情況,並建構未來 CPTPP 架構下兩岸的經貿新關係。台灣更要瞭解如果兩岸紛爭不斷,僵局持續,CPTPP 成員難以接受將兩岸對抗帶入 CPTPP 中,兩岸繼續隔空交火對雙方都會是減分,形成兩岸申入同時被擱置的結果。
在美國川普總統準備全面提升高關稅,並可能引發各國效尤下,紛紛築起高關稅的壁壘,台灣必然會受到波及,其中以出口普遍面臨高關稅的傳統產業影響較大。特別是在近年來兩岸關係不佳下,對岸又片面取消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的早期收穫產品的優惠關稅;另外在對岸挖走台灣邦交國下,台灣與尼加拉瓜、宏都拉斯,及薩爾瓦多的FTA終止,傳統產業也是首當其衝。反觀 CPTPP 所要求的立即、全面,且無例外的降稅模式,對出口普遍面臨高關稅,但長期欠缺 FTA 加持的傳統產業助益更大,所以台灣加入 CPTPP 有助於降低關稅劣勢;但現階段 CPTPP 進展停滯,對台灣衝擊很大。
總之,台灣目前面臨新的 FTA 處處碰壁簽不出來,舊的 FTA 面臨減損甚至終止,未來台灣區域經濟整合之路會更加艱辛,長期更會侵蝕台灣經濟成長動能。
聯合報黑白集/民不畏共,卻以共懼之
2024-11-29 04:05 聯合報/ 黑白集
馬英九基金會陸生團訪台行程第二天,28日上午前往政治大學參訪交流,許多政大學生一早守候在政大達賢圖書館外,等著馬龍(圖)到來。 記者陳宥菘/攝影
一個時代的乒乓球統治者馬龍來到台灣,對這樣一個現象級別的人物,民進黨找不著伺候他的角度,索性就安上「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等老掉牙的罪名。這種拙劣的手法,不僅早就被證明無效,最終還將成為迴力鏢,射向自己的腦門。
前一個案例才剛剛結束不久,民進黨老毛病就又犯了。劉德華演唱會唱一首「中國人」,王定宇就說他媚共,遭邱瓈寬恥笑「就輸你不會劈腿」;王義川批他布景「非常中國」,遂被秒 K「王膝知」。
說馬龍是桌球界的劉德華,恐怕還是低估了。奧運六金、卅一個世界冠軍、五十六場連勝,戰功彪炳,已臻神話。最重要的,他謙恭有禮、待人和善,沒一絲驕氣。這樣的共產黨員,很可怕嗎?
老子那句話拿到今天,就是:「民不畏共,奈何以共懼之」。馬龍這團陸生到中山女高參訪,教育部硬是不准女學生交流;是怕這團共產黨太會統戰,還是怕馬龍把人電暈?要說一整團陸生都很可怕,放話的官員都忘了,咱們的前總統裡,一個曾是共青團,一個曾是共產黨,當年誰覺得害怕了嗎?
反共是冷戰產物,嚼樹根的年代早已遠去。當老共直逼老美,年輕人拿小紅書當吸收新知的工具,我們竟還有立委鎮日在搜查第五縱隊。台灣要出頭天,竟要靠一個懷念戒嚴統治的衰朽政黨!
聯合報社論/川普貿易戰腥風血雨,賴政府勿心存僥倖
2024-11-29 04:52 聯合報/ 社論
美國總統當選人川普揚言,上任首日就會對加拿大和墨西哥進口貨品重課關稅,並對中國大陸產品加徵關稅。 圖/路透
川普明年一月才就任美國總統,但他近日已發動一波貿易戰,聲稱上任首日將對加拿大和墨西哥所有產品徵收廿五%關稅,對中國產品則加徵十%關稅。消息一出,包括台股在內的全球股匯市均為之震動,各國皆嗅到腥風血雨將至的氣味。最慘的是,前兩年因供應鏈重組「提前部署」赴墨西哥設廠的台商,如今卻「提前挨轟」,是始料未及。
川普奉行單邊主義,揚棄自由貿易及多邊主義;正因「唯美獨尊」,棄盟國如敝屣,發動貿易戰為預料中事。意外的是,他首度拔刀除遙指中國,更割喉自己的鄰邦-加拿大和墨西哥。川普心思變幻莫測,但求利己、不怕損人,對仁義、對等、平衡毫不在乎,由此可見。尤其,加、墨兩國皆是美國原《北美自由貿易協議》(NAFTA)的夥伴國,川普在前一任期即不滿此協議造成美國就業機會流失,要求修改美墨協議內容;未料這次更以兩國縱容非法移民及毒品流入美國,向盟友揮刀。
對於川普的威脅,加、墨都揚言將祭出「報復性關稅」回敬,但兩國策略稍有不同。墨西哥上月剛就任的女性總統薛恩鮑姆強硬反擊,指光靠關稅無法解決美國毒品及非法移民危機,更將導致在墨西哥設廠的美國公司損失重大,並造成美國四十萬人失業。加拿大則試圖採取「以鄰為壑」策略,證明自己在防堵非法移民及毒品上做得比墨西哥好,讓川普改變心意。
川普的關稅恫嚇,其實也是一種心戰策略,目的在讓加、墨繃緊神經,並逼兩國坐上談判桌。川普和薛恩鮑姆廿七日已通過話,墨國聲稱會加強處理中南美移民問題,防止他們「北上」至美墨邊界。對這項承諾,川普認為自己光靠口頭威脅即能迫使對方配合,顯得得意。事實上,一旦美國對加、墨發動關稅戰爭,許多美國汽車及零售業也會連帶受害,加墨兩國輸往美國的原油也會帶動汽油價格上漲。
無論虛實如何,川普掀起這場北美貿易戰已讓世界各國看得心驚膽戰,認為未來四年,全球貿易秩序將被他撕扯得四分五裂,自由貿易將名存實亡。歐洲不少國家對此感到憂慮,認為川普這種即興式的加稅措施,將加劇歐盟經濟的衰退。德國經濟部長哈柏克呼籲,歐洲各國應該團結一致,對抗這類威脅。
對台灣而言,川普曾一再揚言我國應支付美國「保護費」,又多次提及台灣「偷了美國晶片生意」;如今看到川普對加墨兩國祭出關稅利劍,我們能不繃緊神經嗎?台積電被迫赴美設廠,生產成本已大增;如果先進製程也要被迫在美國製造,如前董事長劉德音所說,可能會賠數百億美元。對這些未來可能發展,賴政府有任何因應之計嗎?或者只能眼睜睜任由美方予取予求?
川普對墨西哥加徵廿五%關稅,我國在墨國設廠的鴻海、英業達、緯創、緯穎等企業都受到相當衝擊;但經濟部長郭智輝被問到政府有何因應,他卻說「相信業者都有因應對策,應該不會很嚴重」。言下之意,一切交給企業自己應變,政府只要袖手旁觀就好。當官真的這麼省心嗎?郭智輝五月間即稱,政府計畫到墨西哥設科學園區,協助台商發展。如果決策都不必深思,豈非害台商淪為「海嘯第一排」?
川普的貿易戰只是風聲,已讓全球打起寒顫,台灣絕不能掉以輕心。今年因得力於 AI 商機,我國前十月對美出口占總出口比重高達廿三.八%,對中港出口占比則降為卅一.五%。看似可喜的變化,卻暗藏「懷璧其罪」之凶險,賴政府務必擬妥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