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經濟/股市內部人股權管理漏洞百出

.聯合報社論..解約說得輕鬆 柯P請提完整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陳其邁的「制裁論」
.經濟日報社論.股市內部人股權管理漏洞百出



經濟/股市內部人股權管理漏洞百出


2016-04-15 03: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立法院財委會日前針對浩鼎案舉行秘密會議,希望金管會能在會中說明浩鼎十大股東中,兩個海外帳戶的最終受益人是誰?又有誰在借券?誰在放空?是否有內線交易?金管會基於偵查不公開原則,並未有細部說明。
立委的上述疑問,也是投資大眾的疑問,但都沒有明確答案,在在顯示台灣股市目前在股權管理與資訊揭露上存在很大的改進空間。由於上市上櫃公司董事、監察人、經理人與大股東對公司經營影響甚大,對於他們持股與變動的申報義務,以及持股轉讓方式的規範,成為落實資訊公開、公平原則的根本。證券交易法25條規定公開發行公司應將其董事、監察人、經理人及持股超過10%之股東(簡稱為內部人),所持有的公司股票種類及股數,向主管機關申報並公告。證券交易法22條之2規定公開發行公司之內部人股東,其股票的轉讓,應依規定公告後始得為之。同時,證券交易法157條之1規定上述內部人在實際知悉公司有重大影響其股票價格的消息時,未公開前或公開後18小時內,不得買賣該公司股票。
上述三個法條所列內部人持有的股票,包括其配偶、未成年子女及利用他人名義持有者。事實上,現有眾多上市櫃的內部人、控制股東,透過許多帳戶分散持股,而控有的持股比率合計遠高於10%,但真正公開的個人或其配偶、未成年子女持股合計卻低於10%;而且僅讓一小部分的帳戶(法人)選任董事、監察人,其餘許多帳戶則支持它們當選,而當選的法人再派任可以隨時更換的自然人代表執行職務,牢牢掌握公司的經營權。更有甚者,近來上市櫃公司的十大股東有愈來愈多以外資身分持有,其可能是外國銀行的信託帳戶或設於外國的投資帳戶,但又非典型外國專業投資機構,令人質疑這些帳戶是否為控制股東、內部人的海外控股帳戶或他們是這些帳戶的最終受益人?
而上述那些未擔任董事、監察人的帳戶,在現行法規下,無需進行大股東登記、持股變動申報與受到轉讓方式規範。這些原本應申報與規範、但因法規未予以界定的帳戶,成為部分內部人、大股東進出股市的工具,規避應申報的資訊公開義務、甚至成為內線交易的溫床,導致無法貫徹證券交易法規定的資訊公開、公平原則,使得投資大眾及主管機關無法瞭解內部人、大股東持股異動情形。同時,也讓市場與主管機關無法妥善監督內部人、大股東利用這些分散持股帳戶,跟公司進行非常規交易,以致傷害公司價值,損及投資大眾權益,對資本市場健全發展有相當不利的影響。
從許多案例發現這些實際上是內部人、大股東掌握,但不用受到法規須公告、申報與持股轉讓限制的帳戶,不乏經常進出上市櫃公司股票的情況,同時它們進出股市時,企業集團內上市櫃公司常會發布相對應的資訊來配合,可能產生內線交易與股市炒作之虞,而受到最大傷害的是與它們進行相對交易的不知情投資人。
因此,我們一再強調上市櫃公司內部人、大股東股權管理的重要性,因此建議修改法令規定公司的內部人、大股東必須公開其所持有帳戶或有最終受益權帳戶的持股與變動狀況,並且也要揭露前20大股東與公司內部人的關係,這些關係不僅是親屬、控制從屬關係,還包括最終受益權。如此一來,才能真正落實內部人、大股東的股權管理,以及避免內線交易,否則證券交易法形同具文,毫無實質效果。同時,這些資訊不是只提供給主管機關、立法院、司法機關,而是要讓所有投資人知道,如此才能保障投資人權益,逐漸健全資本市場的發展。

聯合/陳其邁的「制裁論」


2016-04-15 03: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針對台灣詐欺犯從肯亞被遣送大陸,綠委陳其邁在立法院質詢陸委會主委夏立言時,雙方有一段「吐劍光」式的對話。
陳其邁問,我方有何制裁中國大陸之計?夏立言說,可以禁止陸客來台,也可以中止兩岸一切互動;但他立刻反問,這對我們好嗎?這是我們需要的嗎?陳其邁大概沒料到夏立言會端出如此極端之計,一時語塞;回問說,一定要走到撕破臉嗎?為什麼不能禁止台灣觀光客去大陸?
為了搶一批詐欺嫌犯,竟然動了「制裁」的念頭,這是陳其邁的「大頭症」,也是民進黨的躁動症。夏立言之所以順勢說出「禁止陸客」、「中止交流」的極端主張,無非是要凸顯「制裁」想法之荒謬,所以才反問「這樣對我們好嗎?」
陳其邁一定也想到,禁止陸客來台可能重創我國觀光業;因此他反提禁止台灣人去大陸觀光,以為這樣才懲罰得了對岸。這其實是「夜郎國」的思維。旅遊是和平互利的事,兩岸旅客來去,雙方業者都參與其間;一旦中止交流,不會只傷害其中一方。再說,以兩岸觀光市場的規模,是我方比較擔心陸客不來,還是陸方擔心台客不去?
更何況,一旦我方片面發動制裁,對岸一定用更大的制裁「加倍奉還」。如此你來我往,到底誰的籌碼多?誰受的傷害大?
搶犯人搶到動念制裁,陳其邁恐怕不是普通的「白目」。他說,此案表示「九二共識」被掃進墳墓;但是,掃的人不正是民進黨嗎?

聯合/解約說得輕鬆 柯P請提完整方案


2016-04-15 03: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若北市府解約,恐付出估計370億元的天價買回大巨蛋。 聯合報資料照片

經過一夜會商,台北市政府與遠雄就大巨蛋達成了「解約」的共識。情況看來很明顯,雙方都想離開泥淖:柯文哲急欲擺脫這個尾大不掉的施政噩夢,以挽救他跌跌不休的民調;遠雄方面,則因企業信譽和形象已被柯文哲打趴,此地已沒什麼好留戀,何況民不與官鬥,走為上策。
但是,「解約」一詞說起來輕鬆,其間卻機關重重,需看全套方案才知得失。遠雄開出的條件是:市府拿出三百七十億元照價買回,該公司就同意解約。言下之意,若市府拿不出錢,或柯文哲找不到其他企業願意出錢幫市府頂下巨蛋,那就休想。換言之,當初柯市府千方百計刁難,強逼遠雄停工,弄得遠雄灰頭土臉;現在,則輪到柯文哲騎虎難下,夾在解約和鉅額價購賠償之間,進退不得。
柯文哲的說法是,金額可以再討價還價,不是遠雄說了算。這點沒錯,雙方當然應該再議價;然而,三百七十億就算打九折,還是三百多億,市府掏得出這麼大一筆錢嗎,或者打算把爛攤子交給下任市長及全體市民?根據遠雄的說法,大巨蛋造價本身為三百億,至於停工損失,根據第三方的鑑價是七十億元,所以加總為三七○億。簡言之,大巨蛋去年五月停工至今,柯文哲威風了一年,卻讓市府要多賠七十億元;而巨蛋鋼架鏽蝕,也增加了公安疑慮。
柯文哲日昨談到大巨蛋時仍然滿口推託說,大臭蛋躺在那裡又不是我的錯,公安疑慮也不是我造成的,為什麼要怪我。這話是詭辯。當初若認定大巨蛋安全有問題,為何不逼遠雄改善再改善,卻非要勒令停工。一年來,柯文哲在享受柯迷為其「魄力」叫好而自得之際,大概萬萬沒想到,他這拍桌一怒的代價竟高達七十億吧?若算上其中許多小包商因拿不到工程款而負債或倒閉,他又於心何忍?
如果北市府拿不出三七○億的價購金,那麼和遠雄解約之事,就可能無法成立。若無法真正解約,市府又仍不准遠雄復工,雙方勢必陷入一場戰火漫天的法律訴訟,後果難以想像。最壞的結局是,市府要付出鉅額賠償,而大巨蛋依然是鋼架廢墟一座,還得動用鉅款去拆,而拆蛋還可能造成捷運的公安疑慮。市民在幾頭皆落空的情況下,柯文哲的信用也就差不多掃地了。
當年陳水扁擔任台北市長時,曾意氣風發地追打木柵捷運線的法商馬特拉,並與之興訟;其手法,跟今天柯文哲痛擊遠雄的情景,差相彷彿。馬特拉案最後市府被判賠十六億元,由全民埋單;今天,台北市民仍然會讓柯文哲為所欲為嗎?
說來諷刺,柯文哲一上任痛打「五大弊案」,另四案早已草草了之,只剩下靠著大巨蛋在撐著柯P的「魄力」,卻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今天,大巨蛋如果要有一個夢幻式的美好收場,恐怕也只能寄望柯P動輒抹黑的「財團」來幫他收拾,接下爛攤。問題是,現在還有多少企業願意相信柯文哲,與市府合作?最近舊台北市議會的改建案,不斷降低招標底價,仍三度流標。台北市主辦二○一七世大運,原訂向企業界募款廿億元,至今金額仍然掛零。由此可見,企業界對於柯文哲不分青紅皂白抹黑、羞辱財團的作法,早已心寒,皆不願與柯市府打交道。那麼,若有什麼企業敢冒大不韙出來接手大巨蛋,其與柯文哲的關係難道不怕受到加倍檢驗?何況,這不只是錢的問題,柯市府指責大巨蛋的安全性、建築量體過巨等事,難道都可以因私下協議轉手他人而一筆勾銷?
無論是不是解約,大巨蛋的問題都必須設法解決;再延宕下去,未完工的鋼形巨蛋真的會變成台北市的公安夢魘,而且颱風季節馬上就要來臨。我們認為,解決大巨蛋問題的必要前提,是柯文哲得放下自己的傲慢和偏見,學習就事論事,面對法律和現實,並且道歉認錯,千萬不能債留子孫。事到如今,他的「沙魚理論」已經解不了他的危困,今天不面對三七○億的難關,明天就得面對四百億的高牆。

酷經濟/「高公設比」該被檢討

.大巨蛋解約 柯文哲想好退路了?
.大巨蛋解約/市府若要賠償 民主代價未免太高
.詐騙犯遣陸/台人遣陸 公平審判最重要
.詐騙犯遣陸/公開密件 刺激北京 傷害國家
.栽培孩子 好好扎根 勿重表象
.幫助同學 真正的第一名
.瘋NBA見證歷史紀錄 勿忘SBL
.詐騙老人 讓人憤怒
.酷經濟/「高公設比」該被檢討




酷經濟/「高公設比」該被檢討


2016-04-15 03:01 聯合報 林建甫

向來是房市票房保證的捷運共構宅,最近美河市聯開宅卻標售不佳,主要問題還是價格太高。
這次市府標售的是一般事務所,可以作為住宅或是工作室,底價一坪四十九到五十八萬元,然而依據實價登錄,附近住宅行情每坪四十七.四萬元,商辦約卅九.九萬元。市府也是獅子大開口,炒房的幫兇。
「高房價」背後的問題盤根錯節。「高公設比」也是買氣不振的要因。依照土地登記規則規範,「公設」包含大公、小公等區塊,「大公」指的是全體區分所有權人共有,包含地下室(如車道)、走道、門廳、防空避難室、消防設備、機電設備空間等;而「小公」則是指樓梯間、電梯、梯廳等屬於部分區分所有權人共有的範圍。
十幾年來,大台北新建案公設比不斷提升,從早年的廿五%一路攀升,目前台北市新建案平均公設比達卅四.五%,臨近的新北市也有卅一.六%。對於民眾來說,花了一輩子的積蓄才能買的房子,居然有三分之一是虛坪,這也嚴重壓迫到居住空間。
造成「高公設比」現象背後有其歷史成因。第一防災觀念提升。隨著災難發生頻繁,建築法規對於救災據點、避難緩衝空間的要求更高,新建案的法定保留空地比例往往較高。
第二,對生活品質的要求提升。不少豪宅將氣派豪華的接待大廳、中庭花園、游泳池、視聽室、健身房視為基本配備,公設比當然就高。
第三,也是最有爭議部分,建商為了降低每坪單價或增加更多的投資利潤,會將停車場、車道都劃入銷售面積,透過拉高總坪數來刺激買氣。更有不肖業者將應該和車位一起計算的部分車道,重複計算納入公設內,引發不少購屋糾紛。
隨著經濟發展,人們對於居住安全及生活品質的要求增加,公設比應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然而「高公設比」並不能與民眾的居住品質畫等號,且過高的公設比也就是變相提高房價。
國際間,美、日、星、韓等國均採用「實坪」交易方式。台灣「公設比」設定雖然立意良善,但同時卻也產生漏洞、爭議,且確實也影響房市的交易。政府應該重新思考「公設比」,才是健全房市發展應有作為。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王正方/如果不SMART,該叫它什麼?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廖玉蕙/許孩童一座天然的親子森林
.馬凱/誰能解台灣於倒懸
.嚴震生/兩百年前傑佛遜談的共和主義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2016-04-15 02:49 聯合報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東原老街上的二層樓木屋。 圖擷自文化部台灣社區通網站

台灣的老街風景一直被詬病,去年甚而被嘲諷,商品物產從南到北,幾乎都雷同款式。其實若不循觀光指南,我經常在旅行中遇到不同內涵的老街,發現台灣的小鎮綺麗。
譬如有一回前往台南東山,中途經過一處不起眼的小村,路上有指示牌寫著「東原老街」。好奇的進去溜躂。星期六中午,遊客竟只有我一人。但看到街景便了然,街頭街尾橫豎只兩家小吃店,夾雜著豬肉舖、菜攤、理髮店以及雜貨舖。其他都是住家,泰半無人居住,木門深鎖。或有一二半開,老人狐疑探頭,打量著你。最後一喝醉酒的男子,出來指揮交通,其他什麼都沒了。
轉個彎,街尾有間廢棄的旅社,殘留著精緻的窗台格局。還有洗石子外牆,透露著此店可非一般民宿,而過往此地想必是內山重要的小鎮集。有商人曾來此洽談蔗糖產業,或者採購山產,諸如龍眼、香蕉或荔枝,需要多一點時間逗留,因而下榻此地。
老街大半的房子都是二層樓。最老而完整的一間木屋,約為國民政府領台後興建,保有日式雨淋板的木屋樣式。好幾間並排,呈現精緻的橢圓型木窗雕飾。當年住戶擁有相當的生活水平,居家外貌才會如此講究。
老街中央還有一連串殘存的騎樓,應該是做生意的商店,都以榫接屋簷的方式搭蓋,但也傾圮、破舊了。放眼望去,淒涼、沒落等字眼,還不足以形容。兩家小吃店都沒名沒姓,因為來用餐的都是當地農民,他們騎野狼型式的摩托車匆匆來去。還有一二隻瘦弱而敏感的貓,匆匆現身。
我因當地友人帶領,成為唯一的客人。原本想吃米苔目,但已賣完。兩人點了當地早上也常吃的豆菜麵和油蔥米粉,再加上粉腸和三層肉。一道午餐,消費不過一百五十元,既美味又飽足。後來去探看另一家賣碗粿的,一些八○年代玉女歌星的褪色海報,仍貼在牆壁。
聽說八月烘龍眼,此地最忙碌。街上會有更多農民到來,採買食物和用餐,其他時間就像今天。但百年前蔗糖興旺,水田豐饒,入山前的熱鬧小鎮情景,好些人都在回味。
在極度沒落困窮的環境下,這座山村猶能擠出一絲生活氣息,讓人看到最後的風華背影。我凝視著,發現這樣的殘存愈加珍貴。自己又何其幸運,意外地走進這個世界,透過街坊諸阿公阿婆之天南地北的閒聊,腦海自行浮想一條老街上河圖。
它應該難以回到過往,但也不需要,而是自自然然,繼續跟現狀並存。繼續低調的存在,未來則靜靜消失。這類未曾被報導的老街,在中南部還真不少。皆不宜宣揚,少數人去那兒徜徉即可,或者短暫滯留。沒有小吃美食,缺少綺麗風景,但從平常生活,觀看得更自在。
過往的台灣,我們也很少走進寂靜的小鎮,欣賞沒落的美好。大家都喜歡熱鬧的商街,寬平的大路,卻又哀怨大同小異。或許,該回到指南付諸闕如的那兒和這兒,體驗這種被疏忽的荒涼。更多樣的老街本色,才可能被悄然遇見。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