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4月15日 星期五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王正方/如果不SMART,該叫它什麼?
.薛承泰/養寵物 玩寵物
.葉銀華/日本之病:從安倍送酒談起
.廖玉蕙/許孩童一座天然的親子森林
.馬凱/誰能解台灣於倒懸
.嚴震生/兩百年前傑佛遜談的共和主義




劉克襄/老街不只一種


2016-04-15 02:49 聯合報 劉克襄(自然生態作家)

東原老街上的二層樓木屋。 圖擷自文化部台灣社區通網站

台灣的老街風景一直被詬病,去年甚而被嘲諷,商品物產從南到北,幾乎都雷同款式。其實若不循觀光指南,我經常在旅行中遇到不同內涵的老街,發現台灣的小鎮綺麗。
譬如有一回前往台南東山,中途經過一處不起眼的小村,路上有指示牌寫著「東原老街」。好奇的進去溜躂。星期六中午,遊客竟只有我一人。但看到街景便了然,街頭街尾橫豎只兩家小吃店,夾雜著豬肉舖、菜攤、理髮店以及雜貨舖。其他都是住家,泰半無人居住,木門深鎖。或有一二半開,老人狐疑探頭,打量著你。最後一喝醉酒的男子,出來指揮交通,其他什麼都沒了。
轉個彎,街尾有間廢棄的旅社,殘留著精緻的窗台格局。還有洗石子外牆,透露著此店可非一般民宿,而過往此地想必是內山重要的小鎮集。有商人曾來此洽談蔗糖產業,或者採購山產,諸如龍眼、香蕉或荔枝,需要多一點時間逗留,因而下榻此地。
老街大半的房子都是二層樓。最老而完整的一間木屋,約為國民政府領台後興建,保有日式雨淋板的木屋樣式。好幾間並排,呈現精緻的橢圓型木窗雕飾。當年住戶擁有相當的生活水平,居家外貌才會如此講究。
老街中央還有一連串殘存的騎樓,應該是做生意的商店,都以榫接屋簷的方式搭蓋,但也傾圮、破舊了。放眼望去,淒涼、沒落等字眼,還不足以形容。兩家小吃店都沒名沒姓,因為來用餐的都是當地農民,他們騎野狼型式的摩托車匆匆來去。還有一二隻瘦弱而敏感的貓,匆匆現身。
我因當地友人帶領,成為唯一的客人。原本想吃米苔目,但已賣完。兩人點了當地早上也常吃的豆菜麵和油蔥米粉,再加上粉腸和三層肉。一道午餐,消費不過一百五十元,既美味又飽足。後來去探看另一家賣碗粿的,一些八○年代玉女歌星的褪色海報,仍貼在牆壁。
聽說八月烘龍眼,此地最忙碌。街上會有更多農民到來,採買食物和用餐,其他時間就像今天。但百年前蔗糖興旺,水田豐饒,入山前的熱鬧小鎮情景,好些人都在回味。
在極度沒落困窮的環境下,這座山村猶能擠出一絲生活氣息,讓人看到最後的風華背影。我凝視著,發現這樣的殘存愈加珍貴。自己又何其幸運,意外地走進這個世界,透過街坊諸阿公阿婆之天南地北的閒聊,腦海自行浮想一條老街上河圖。
它應該難以回到過往,但也不需要,而是自自然然,繼續跟現狀並存。繼續低調的存在,未來則靜靜消失。這類未曾被報導的老街,在中南部還真不少。皆不宜宣揚,少數人去那兒徜徉即可,或者短暫滯留。沒有小吃美食,缺少綺麗風景,但從平常生活,觀看得更自在。
過往的台灣,我們也很少走進寂靜的小鎮,欣賞沒落的美好。大家都喜歡熱鬧的商街,寬平的大路,卻又哀怨大同小異。或許,該回到指南付諸闕如的那兒和這兒,體驗這種被疏忽的荒涼。更多樣的老街本色,才可能被悄然遇見。
(作者為自然生態作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