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23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科技外交 把握三關鍵(十四)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245/web/ 

◆  聯合報社論/不自律又無他律,政府交接空窗期亂象叢生(十四)
◆  聯合報黑白集/「我們對他們很好」(十四)
◆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科技外交 把握三關鍵(十四)






經濟日報社論/強化科技外交 把握三關鍵(十四)


2024-02-23 01:3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中東歐國家的捷克、立陶宛甚至波蘭等國與台灣展開半導體、雷射科技、電動車等產業及科技合作,台積電也宣布前進德國。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中競爭及新冠疫情是台灣與全球連結的轉捩點防疫成果與口罩外交提升台灣國際能見度,國際供應鏈中斷又凸顯台灣半導體製造地位。在國際上,不只美、日傳統夥伴,隨著俄烏戰爭與國家安全考量下,與歐洲的關係也不斷升級。如何提升經貿科技實力與外交布局的整合,相互加持,是新政府掌握新局的重要課題

近年與歐洲國家關係升級有目共睹。中東歐國家的捷克、立陶宛甚至波蘭等國與台灣展開半導體、雷射科技、電動車等產業及科技合作,台積電(2330)也宣布前進德國。同時歐洲各國議員及政府官員來訪已成日常,台灣產業與科技的實力,無疑是重要支柱,也使得「科技外交」(tech diplomacy)的重要性大幅提高。

所謂科技外交,指的是強化國際科技合作之際,納入深化國際關係的思維及目的。外交與科技相輔相成,早已是諸如氣候變遷、能源安全等全球性議題的基本元素。透過跨國政府推動跨領域的合作,不但尋求科技解決方案、強化國際協調,更有助於改善雙邊關係。拜登政府為改善與歐盟關係,成立「美歐貿易科技委員會」(TTC),共同制定碳足跡計算方法,既為因應全球減碳挑戰,也是改善關係的起手式

科技可為改善外交關係工具,在於科學通常是中性客觀的語言,較能在不同族群建立溝通的基礎,不易受政治體制、意識形態、種族文化等影響,反而有助於在國際關係達到搭橋與破冰功能

對台灣而言,我們具備了科技優勢外交國際空間受到較大限制,更有必要導入更多的「科技外交」作法。展望未來,科技外交更需要占有主導地位,特別是對歐洲等不易突破的地區。首先地緣政治愈趨複雜,歐洲加快去風險腳步,有意提升關鍵產業自主性,則台灣業者加速分散全球符合產業利益;其次這些國家在意資訊、電信、5G產品及服務的供應鏈安全,台灣長期為全球供應鏈成員,已建立信任感;最後歐洲國家普遍具備深厚的工業及科研能量,與台灣有顯著的互補關係,讓外交工作可以跟產業利益結合。若再加上當地國政府的政治意願與配合度,未來推動能收事半功倍之效。

科技外交很重要,落實上卻不易,因為其涉及政府的一個重要瓶頸,就是跨部會協調。特別是科技外交必須強化的是「府(外交)、院(科技)整合」,更是挑戰。

我們建議新政府從以下三個面向著手:

第一,應在政府部門確立「科技外交」的政策思維,目前有能力進行科技合作的政府部門很多,只要有科研計畫項目均有推展國際合作可能,然而如何結合外交推動,多半有很大局限性。外交部門也未必知道如何跟科研產業部門溝通。對此難題,除了跨部會整合機制外,歐洲國家常見的作法,是在各個科技經貿部會,都配有資深外交官擔任各部會外交顧問,藉此在外交考量納入科技合作日常運作,也連帶培養科技產業與外交的「雙語人才,值得我國學習。

第二是強化公私部門資訊分享與溝通。鑑於台灣外交空間受限,產業長久以來不仰賴政府來打天下,而是自行精進技術、建立與供應鏈夥伴的信任感,使得台灣業者對外攻城掠地的策略也少與政府事先交流,甚或有幾個指標性對外投資案,我國政府部門事前資訊極為有限。未來應盡可能提升台灣企業與政府的共同體意識,強化相關資訊的事先流通,政府才能借用產業實力尋求國際關係的突破。

第三則從中東歐與新南向國家的科技外交經驗比較,顯示針對不同對象應量身訂做差異化的策略,才能就各國不同工業科研發展層次,設計接地氣的計畫及推動方案。












聯合報黑白集/「我們對他們很好」


2024-02-23 02:3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大陸漁船日前越界收網,因躲避我海巡查緝而翻覆,2名生還漁民20日返回中國大陸,隔天卻出面控訴船隻是遭海巡撞翻的。記者蔡家蓁/攝影


原以為真相將永遠沉入海底的羅生門,因一位檢察官戳破窗紙,劇情急轉直下。金門海巡人員執法過當,導致大陸漁船在追逐中碰撞翻覆釀成二死;至於碰撞是惡意或意外,因海巡全程無錄影百口莫辯

真相遲到的後果是:兩岸的敵意螺旋已升至近乎失控的沸點,金門具領海性質的「禁限制水域」幾遭抹除。大陸公務船登檢、逼近、突入行動,接二連三,甚至將示威行動擴及馬祖。舉一可以反三,誰說澎湖、東沙、小琉球不會是下一個?

事態至此,別說主權,連管轄權都很堪憂。但誰是整起事端罪魁禍首?逞一時之快的小兵、缺乏常識的管碧玲、狀況外的蔡英文,還是逛書展喜購「阿共打來怎麼辦」的賴清德?

癥結也在社會的集體心態。長期仇中教育薰染下,台灣人視對岸人民如次等人種,海巡隊將對方當成潛在罪犯而刻意高速追緝正是這種心理背景,更是釀出人命後一四五○、綠委及一眾綠媒仍高調嘲弄對方的意識預設

生還漁民受訪時感慨道:他們以前到我們這來,「我們對他們很好」一語道破大陸對台截然不同的態度但大陸惠台、寵台措施雖多,反助長台灣的歧視心態,日久可能讓對岸人民對台灣的同理心減弱。大陸網民高喊「血債血還」,或是一時激情,但我們必須小心善意磨損後的反彈。











聯合報社論/不自律又無他律,政府交接空窗期亂象叢生


2024-02-23 02:4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距離520交接前的「空窗期」亂象不斷,遭質疑政府螺絲鬆了。左為總統當選人賴清德、右為總統蔡英文。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自新總統產生到就職,有長達四個月的「空窗期」。儘管這次政權交接無涉政黨輪替,但新舊民意交替間的落差,亂象不斷浮現。究其原因,一則是藍綠均無心將「總統職務交接法制化,二則是代表「舊民意」的政府不自我節制,再加上過去施政包袱太大,難以保持「看守」精神四處伸手。這種空窗亂象,已成破壞責任政治禍源

自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總統和立委選舉合併起,總統一月中產生,五二○才就任,政權交接期之長舉世罕見。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的大選,立院最大黨和總統都輪替,兩者就職時間卻相距甚久,形成「立法院多數黨已更換,行政院卻得多撐三個多月」的荒謬景象

這次選舉,民進黨贏得總統大選,卻失去立院多數黨地位。但蔡政府拒絕進入「看守」狀態,還作出跨任期的決策;最滋爭議的例證,是自六月一日起「禁止旅行社招攬赴陸旅行團」。蔡英文將在五二○卸任,卻代賴清德作出缺乏法源依據的六月禁團令,形成「舊民意侵犯新政府權力」,隨即引發觀光業反彈,不啻是在製造問題

舊政府在空窗期作出重大政策,若是因應突發事故,或政策延續之必要,自是另當別論。例如,近日海巡隊在金門追捕越界大陸漁船導致二死的兩岸危機,以及經濟部三月可能調高電價的決定,都是必要的因應。但漁船事件引發兩岸緊張,與蔡政府八年兩岸政策僵固有關;電價問題則是因蔡英文的能源政策錯誤導致台電鉅額虧損,其政策後果與責任則應由民進黨概括承擔。

儘管新舊政府都是民進黨執政,但因派系利益不同,綠營鬥爭近期已開始蠢動。例如,近日新潮流系對數位部長唐鳳砲火齊開,即明顯是派系爭權。此外,在台糖瘦肉精事件中,衛福部次長王必勝所擺出的「戰狼」姿態,亦非「看守政府」的表現,更像是保官位的拚搏。賴政府還在徐徐布局,但黨政勢力為搶官位而赤膊上陣,醜態不堪入目。

往前看,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的政權交接,就曾發生扁政府為逃避馬政府對其貪腐、濫權的追索,大量購買碎紙機銷毀機密文件。當時,政壇即曾有制定《總統職務交接條例》之議,並在國民黨占多數的立法院完成一讀;最後,因民進黨杯葛無疾而終。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情勢互換,民進黨試圖主導立法,卻遭國民黨杯葛,亦未完成立法。可以說,藍綠都是「換了位子就換了腦袋」,並非真有心推動總統職權交接法制化

觀察該條例草案,儘管規範並不完善,然仍可相當程度地避免新舊民意扞格產生的憲政衝突。例如,蔡政府近日與印度簽署《台印移工合作備忘錄》,要大量引進印度移工。但《總統職務交接條例》草案中,即有「自總統、副總統投票當日起至總統、副總統當選人就任期間,不得締結條約」之規定。民進黨的做法,可謂徹徹底底打臉自己。

這次政權交接期的亂象,因交接雙方都是民進黨而被淡化,但這對憲政運作的影響仍不可忽視。試問,這些決策若發生問題,是要由蔡英文埋單,或由賴清德負責?然而,一個已卸任的總統,又要如何負責?若賴政府決定來個政策「急轉彎」,民眾豈非無所適從?

要解決交接空窗期的亂象與怠忽,朝野應從三點思考:第一,總統和立委合併選舉是否有其必要性,應從憲政運作層面重新思考;第二,「總統職務交接」的法制化實刻不容緩。第三,新舊政權對於自己的憲政責任都必須有正確且負責的認知,才是建立良好責任政治的根本




交通違規記點不宜輕減(十四)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2245/web/ 

◆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  交通違規記點不宜輕減(十四)
◆  美鷹派議員來訪 …和平尊嚴 非倚賴誰訪台
◆  學校組訓應變隊 兩岸緊張?
◆  醫療是台灣國際化最好的翅膀
◆  提升自行車使用率 先釐清路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交通違規記點不宜輕減(十四)


2024-02-23 03:00  聯合報/ 賀陳旦/交通部前部長(台北市)
全民計程車聯誼會日前集結百輛計程車駕駛,赴凱道抗議違規記點新制輕易吊扣駕照,不顧駕駛生計。本報資料照片


選前是討好民眾的最佳時機,選後先浮出檯面的議題,往往也有秋後算帳的意味。交通部這兩天說要檢討交通違規記點的「範圍」,應該就是去年選前來不及調整的後續。政府施政不因選舉結果而斷裂,交通部持續關注「記點」制度改善值得肯定。

但是,以微罪為名,打算限縮記點對象,等於是降低罰度,面對台灣交通亂象,卻在選後再放寬?倒是很有爭議!

交通違規有罰鍰、有刑責,但又另加記點的意義何在?尤其,遭記點數行為和罰鍰額度又不一致時,更讓許多人不懂另加記點的道理為何?

違規處罰的「額度」通常依對公共危害程度來定,罰款和記點大致上都依這個原則,但記點另依累計罰度作進一步處分,例如駕照暫停或吊銷。為什麼記點累計可以採取這樣嚴厲的處分?因為累計代表累犯,再考慮其累計時限,可以用行為、慣常行為,來評量違規人的犯行傾向。慣性愈高,對公共傷害威脅愈大,就要另採停止慣行的作法:不准駕車!

停讓行人為例,違規者一次三點,是最重一級。照說車輛行經路口,多半會減速,即使未完全停讓,真正肇致死傷機率不高,為何要給相當於闖紅燈這種極危險同級點數呢?就是因為國人常年忽視行人路權,許多駕駛不「習慣禮讓行人,更別說停車讓行,才招致行人地獄批評這種普遍行為要改,非得用連續記錄持續累計來導正

當然,也有人主張加重罰款和刑責,同樣可以嚇阻違規。不過,個別違規的客觀傷害沒那麼大時,硬性提高單次罰款,也有不符比例原則批評未禮讓車輛罰六千元,行人闖車道罰五百元就是一例。)記點看似多此一舉,卻有維繫罰則合理結構意義

可見得,記點不只是加罰,更是針對遏止壞習慣的行為防範。有心理面的教而殺之,也可以從多數犯行的慣性和頻率深入追蹤違規的環境因素。等於是給個人多一道警惕,也給交通主管更科學的案例改進。輕言減少記點項目,就是放棄維護交通安全的多重防線,非常不聰明,也不專業!

反對記點者最抱怨的是路口暫停被舉發而記點。尤其許多職業駕駛被顧客要求,或將就路口斜坡上下貨,更是不平。坦白說,這不是記點制的錯,反而可以讓駕駛累計近扣照時有理由說服顧客或業主。甚至於,政府也可以從累計案例,改善個案路口的工程設計。

要洗刷汙名,需要全民的社會警覺,檢舉者的多雙眼睛,就是執法助力。要救回交安,需要多部會通力合作,交通部固然要堅守記點在違規處罰的行為導正的作用,主管車輛保險的金管會也應該調整過往從車不從人的立場,把駕駛人的行為因素加重到車禍和保費的模式中。讓行為導正成為數位時代公共治理的主軸,不要只依賴傳統重罰、站崗的警力。新政府籌組在即,盼望不只從選情減少民怨,更要從學理和科技中落實更負責更專業的施政!












鷹派議員來訪 …和平尊嚴 非倚賴誰訪台


2024-02-23 03:28  聯合報/ 汪志雄/大學教授(美國芝加哥)
美國聯邦眾議院蓋拉格率團抵台。(路透)


近日因台灣海巡艦於金門海域驅離越界的大陸漁船,導致兩人落水遇難,使得兩岸關係更加緊張。大陸第一時間宣布,金廈兩岸因「善意默契」彼此通融的廿多年的禁限制水域不復存在,並隨即對福建海域的台灣遊艇和漁船展開常態化巡查。

值此敏感時刻,美國聯邦眾議院抗中鷹派議員美中共產黨戰略競爭特別委員會主席蓋拉格也於昨天率團抵台訪問三天,這勢必會讓原已緊張的兩岸關係更加動蕩不安。

海峽兩岸由於特殊的地緣關係與歷史因素,一直處於分治競合、時緊時鬆的特殊關係。因兩岸實力差距拉大,使得台灣已無法像以往一樣,過度依賴某一國家的支持來維持兩岸現狀,更不能依據片面的政治外交與法律主張來處理兩岸關係。

國民黨執政時因雙方的善意,北京方面默許、也間接接受台方有關海峽中線和禁水域的主張。然而蔡英文執政後以「抗中仇中」累積政治資本,並且搭上了「美中對抗」的失速列車,對美國的要求言聽計從、百依百順,這不僅打破了兩岸過去所營造的善意模糊,更激發了大陸鷹派的民族大義,導致兩岸關係劍拔弩張,成了國際媒體眼中最容易引發第三次世界大戰的導火線。

這讓我想起了托爾斯泰在《戰爭與和平》書中的一句話:「如果每個人都只為自己的信念而戰,那就不會有戰爭。」因為,個體差異信念堅持都必然會在有限度衝突與妥協中找到平衡但是如果在愛國主義與民族情操操弄之下,卻會激發出民粹狂熱,大規模地讓一群人成為失智失控殺人武器

因此,戰爭從來不是為了解決爭議與維護正義,而是為了利益分配與權力鬥爭歷史上發動戰爭的多是掌握權力年長人與富人,死的卻都是無權無勢年輕人與窮人,這是戰爭最大荒謬但是在民粹激情中,每個狂熱支持者都會義無反顧神聖獻身

這就跟邪教裡面那些心甘情願侍寢教主的年輕女子一樣說穿了,戰爭在本質上與一些宗教無異,往往必須絕對的排他、忠誠、服從、神格化與自我奉獻。因此我對任何形式愛國主義與宗教運動都不置可否,一個真正成熟進步的社會,每個人都必須在集體無法自拔的激情之中,保留一點清醒。

所謂的尊嚴,就是可以健康地活著,有能力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有餘力照顧好家人。拉高到國家的層次,就是國家安全人民有錢,再簡單不過。

因此,我們不需為了有哪些國際政治人物訪台感到尊嚴。如同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每天接見這個、會見那個,但在烏克蘭國內,大概只有那些國難財既得利益者及民粹傻子,才會在殘破家園及遍地新墳中,覺得有滿滿的「尊嚴」和「光榮感」。

一個領導人所能做出最愚蠢的事,就是把戰爭與貧窮留給下一代愛國主義可以麻醉施政腐敗轉移人民的焦點。台灣從前拚的是腳踏實地真實力,現在靠的是口沫橫飛嘴砲販賣戰爭與仇恨的政客們,歷史自會對他們作出評價












學校組訓應變隊 兩岸緊張?


2024-02-23 03:26  聯合報/ 王清厚/公退(台中市)
行政院將於今年起至二○二九年間推動「建置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中程計畫」,訓練包括學校在內的組織成立緊急應變隊,五年預計組訓八千人、三百廿隊。 (示意圖) 聯合報資料照片 記者洪哲政/攝影


行政院向立法院提出的施政報告指出,將於今年起至民國一一八年(二○二九年)間推動「建置民間自主緊急應變隊中程計畫」,訓練包括學校在內的組織成立緊急應變隊,五年預計組訓八千人、三百廿隊

賴清德於去年底總統選舉期間才說,若他當選總統戰爭的風險是最低的,怎麼選後彷彿戰爭一觸即發?

看守政府期間,蔡英文或賴清德要據實告訴老百姓,兩岸真會打起來嗎?難道台灣已危急到要讓年輕學生來保護?或是日前大陸快艇翻覆二死事件,兩岸陷入緊張而引起?或是「何方神聖」要台灣預作備戰

國家領導人要有能力與道德來面對現實環境,避戰勝過備戰;維護兩岸和平與安全,始能讓百姓安心拚經濟,實為維護兩岸和平最務實的選擇。

賴清德五二○就職總統後,若再高喊台獨政策、三不五時踩中共紅線、孤芳自賞、同溫層取暖,則兩岸絕無安寧;一不小心戰事即發,最為國人憂慮。

賴清德就任後的政策動向備受對岸關注,為兩岸和平與台灣安全,言行允宜戒慎,不踩對岸紅線。














醫療是台灣國際化最好的翅膀


2024-02-23 03:06  聯合報/ 周艾齊/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國際醫療中心執行長(台中市)
圖為醫院門診候診處。 聯合報資料照片


前兩個月在一次演講中,向台下的同業做了一個簡單調查。我問做國際醫療工作經驗超過五年的請舉手,結果台下四十多人只有不到十人舉手!我自己做了八年,說真的過去幾年遇到的很多困難,也令我多次想打退堂鼓,看來同業碰到的問題都差不多!

國際醫療」是醫學中心評鑑五大任務之一國際醫療中心」是各家醫學中心不得不設置的單位,但是因為國際病人醫療收入醫院整體營收的挹注占比很小,所以國際醫療部門不容易在醫院中有影響力。業績占比小影響到很多事,包含領導層對國際醫療人力與物力配置,連因應服務有關資訊系統都可能無法上排程修改

既然無法對有形的收入貢獻太多,那就要想方設法在無形的品牌價值上發揮巨大效益。如果宣傳成功,對內可以擴大影響力,對外也可以吸引國外的病人來就醫,恰恰也可彌補台灣醫療在國際上所缺乏知名度

這樣說起來,一個國際醫療中心,撇開要配合衛福部和國合會的專案,單就自費醫療這塊,需要什麼樣的人才,才能立於不敗之地?美國的醫院給予在國際醫療部門服務人才專業名稱Health Services Coordinator健康服務協調員。除了把病治好,面對國際病人市場,我認為「速度及效率」是關鍵。

協助病人在最短時間內完成手術回家,我們從病人出發前就開始客製化專屬的醫療計畫,國際醫療中心的同仁,需要非常熟悉醫院的運作和報價。我常跟組裡的同事說,不可以只做自己的事,一定要橫向聯繫和廣結善緣,除了各科的醫師,更需多認識其他部門同事,才能提高行政效率及做好服務

除了熟悉院內的人事和流程之外,優秀的語言能力(或尋找合宜的翻譯人員),快速的學習能力以及熟悉國際禮儀,都是健康服務協調員必備條件。因為前來尋求協助的國際病人,涵蓋各種疾病,唯有即時找到資源,才能協助病人解決問題。最後,往外開發新市場到深耕國家,針對各地的需求,也要懂得因地制宜地去整合政府和民間資源

重點是,上述的這些條件,真的需要在各相關產業有多年的工作經驗,有一定的成熟度之後,才能勝任。如果沒有來自醫院高層的支持,及對國際醫療工作熱忱與理想,真的很難走到今天!

中南部醫院評鑑在即呼籲同業堅守崗位,更呼籲衛福部和醫院高層正視與珍惜國際醫療人才因為醫療是台灣國際化最好的翅膀,醫療讓世界看到台灣最好方法











提升自行車使用率 先釐清路權


2024-02-23 02:57  聯合報/ 李克聰/消基會董事暨交通委員會召集人(台北市)
交通部近年致力打造台灣成為自行車騎乘聖地,交通部長王國材(中)、觀光署長周永暉(左二)與同仁展開環島騎乘活動。記者余承翰/攝影


交通部長王國材近日從台北松山車站出發,以「兩鐵多元」形式接力完成六天五夜環島自行車路網體檢,接下來會藉由行政院核定近五十八億元為台灣帶來更友善騎乘環境打造成世界級自行車騎乘聖地

自行車的需求類型可分為觀光休憩及如通勤通學,相信交通部未來會進行觀光型自行車道改善。但如何能擴充為滿足所有需求的運輸型自行車道改善,進而有效促使交通減量、改善交通效率與安全,值得探討。

十年來全台的自行車使用率,從一○一年的五點二%一路下滑到一一一年的三%。台灣因混合車流嚴重加上住商混合非六都地區大多仍缺乏完整自行車道,自行車騎乘環境並不安全,要從比較單純的觀光型及休憩型擴充運輸型十分困難。就連國土管理署目前積極進行的「校園周邊暨行車安全道路改善計畫」,也因規畫空間有限而無法將自行車道納入

要改善自行車交通環境,如已確認自行車必須與行人共用空間,建議交通部應明確定位,並提供設計準則體育署國土管理署及各地方政府,避免各自為政及使用者無所適從。定位時還必須考量目前可能會與行人空間共用的其他運具,如電動輔助自行車、一般輪椅及高齡者使用的電動代步車等,應清楚規範各相關運具的路權完整規範路權後才可確保民眾使用安全,減少運行風險,才可提升使用率

至於運輸型自行車供需分析,建議應考量各種情境與相關配套政策預測分析需求,並研擬兼顧效率、安全的自行車道供給方案,建置時應循序漸進,首先篩選條件適合的道路並規畫適合通勤通學的自行車路線甚至路網。交通工程設計應注重各運具使用道路之路權導引區隔防護、交叉路口自行車停等區域,及自行車道網路連貫之規畫設計等。

宣導教育應採行人性化教育方式並與執法互動結合,教育民眾自行車道設計之效率及安全性、自行車路權觀念及騎車風險意識觀念等。最後必須考量研擬自行車車籍管理辦法及執法方式,重點為自行車爭道、亂停、逆向行駛及闖紅燈等違規,常態一致規範自行車的安全使用。










六無主委」提油救火 人民無望


2024-02-23 03:14  聯合報/ 邱艾倫/金融業退休(新北市)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右)。記者潘俊宏/攝影


新春期間,海巡署小艇在金門海域撞翻陸籍漁船卻沒錄影,海委會主委管碧玲第一時間未開誠布公。民進黨政府仇中,如果陸籍漁船違法情節嚴重,海巡署又有錄影存證,立委出身的管主委豈會放過機會好好表現?早就拿出來舉行記者會,替海巡弟兄捍衛海域鼓掌;媒體從早播到晚,圖文並茂說明情節,一定滿足綠營、津津有味,管主委卻完全沒有如此。不知情者以為民進黨節制,原來是沒有錄影。未開誠布公,是為「無誠」。

喬治歐威爾名著《一九八四》中的「老大哥」,四處裝設監視器錄影。台灣不落人後攝影機到處都是,海巡署執法艦艇竟沒錄影設備,可能是為顧及海上隱私,但艦艇執法沒有錄影,如何取信大眾?如今大陸海警船人員登上金門遊艇檢查,打破幾十年來的默契與穩定管主委危機處理完全不及格,是為「無能」。

管主委得民進黨酬庸上任,但海洋事務不是西子灣看夕陽餘暉或是澄清湖划划小船,管主委至今沒有專業稱職表現,是對錯綜複雜海洋事務無知」。

管主委表示「將教育台灣船舶,如果對方有登檢要求時不必停留,並立即通知海委會馳援」。大家忙著滅火,這個主委卻提著汽油桶滅火,暴虎馮河、有勇無謀,「對方有登檢要求時不必停留」也就是比照陸籍漁船溜之大吉,但難道管主委可以保證台灣船舶速度比較快,使大陸海警船不懷疑「不必停留」的台灣船舶不是逃避檢查,且非常節制有風度、不衝撞台灣船舶?管主委要台灣船舶對賭大陸海警船執法決心,是「無智」。

「立即通知海委會馳援」,海巡署小艇時速幾節?能快速趕到?船抵現場又如何?要與中共大型海警船對抗嗎?民進黨政府自己躲在背後呼喊別人上前線,亂開支票不負責任,典型的讓別人勇敢就好,是為「無勇」。

晚清兩廣總督葉名琛對抗英國船堅砲利,不走、不降、不死、不守、不和、不戰,號「六不總督今有「六無主委」管碧玲,無誠、無知、無能、無智、無勇,人民當然「無望




劉憶如/美國大幅改善貿易赤字 以鄰為壑(十四)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美國大幅改善貿易赤字 以鄰為壑(十四)
◆  林中斌/川普政策 醞釀成型(十三)
◆  陳冲/禁團令 回首兩岸金融MOU(十二)
◆  趙春山/管控台海危機 是兩岸當務之急(十一)
◆  馬凱/謀求多子多孫的經濟分析(初十)






劉憶如/美國大幅改善貿易赤字 以鄰為壑(十四)


2024-02-23 02:49  聯合報/ 劉憶如(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美國2023年貿易赤字減少一千七百七十八億美元,較二○二二年下降百分之十八點七,是十四年來最大降幅。(歐新社)


今年二月七日,美國商務部公布去年(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貿易赤字減少一千七百七十八億美元,較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下降百分之十八點七,是十四年來最大降幅。

美國自民國六十九年(一九八○年)代之後,就成為貿易逆差國,每年的進口都大於出口,且貿易赤字的金額連年擴大。另外,美國政府每年的支出都超過收入,超過的比例也愈來愈高,美國政府的負債 GDP 比率早已破百,且是全球第三高。許多對於美國總體經濟的研究,都同意美國的「雙赤字」,是一大難題。

長期入不敷出。但美國解決的辦法不是縮減赤字,而是以發行美國政府公債方式借錢支應美元公債一直以來都是國際市場上,被認定為最安全、最可靠的金融商品,美元作為全球貿易支付及清算地位,迄今沒有其他貨幣能予以取代。

另外,石油、原物料、金屬、礦產、糧食,甚至比特幣等全球交易的商品,也幾乎全都是以美元計價及交易。因此,全球央行外匯存底中,美元公債始終占最大比重,國際投資機構美元公債持有,更始終居高不墜。美國的財政及貿易雙赤字,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下,日益升高。

美中貿易戰啟動之前的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貿易赤字金額五千一百六十九億美元;幾年貿易戰下來,美國貿易赤字飆高至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九千五百一十二億美元五年來貿易赤字增加百分之八十四

貿易赤字飆升的這幾年間,美國對中國,甚至對全球設下的貿易障礙,可都是一再加碼積極進行中。不論是川普的高關稅,或是拜登對美國企業出口及投資中國的限制,更還有拜登訂定的「晶片法案」及「通膨削減法案」,其中因要求「原產地證明」而所設下的貿易壁壘;種種這些,卻仍只造成美國貿易赤字百分之八十四增加

世界銀行去年十月報告,特別點名對亞洲新興市場憂心。報告中指出自從美國發動美中貿易戰以來,原本對中國減少的進口,藉由轉單效應,至少還讓其它一些亞洲國家受惠;但是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八月美國設定原產地證明貿易障礙之後,所有亞洲新興市場出口全遭殃,僅有加入了「美墨加協定」的墨西哥及加拿大受惠

除了日本之外,去年(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亞洲出口幾乎全都負成長,包括台灣、韓國、新加坡、中國、香港、泰國、馬來西亞、印尼、甚至越南。台灣去年出口成長負百分之九點八,南韓負百分之七點四,其它有些國家甚至呈現兩位數的負成長。世界銀行的憂心,顯然並非無的放矢。

事實上,即使去年美國貿易赤字大減,但是並不像表面數字上看起來的亮麗。美國貿易逆差減少一千七百七十八億美元中,有一千四百二十八億來自於進口減少,而僅有三百五十億美元來自於出口增加

再進一步探究,更可發現此一千四百二十八億美元進口減少,主要都是來自於對中國及香港進口的下降(一千一百億美元)。不幸的是,雖然對中港大幅減少進口,但既然去年亞洲出口全倒,顯然沒有誰得到正面的轉單效應

尤其,即使美國去年增加了三百五十億美元出口,但因其為商品及勞務出口的加總,因此扣除去年勞務出口包括旅行及金融服務等增加七百四十二億美元之後,美國的商品貿易出口,其實仍是下降三百九十二億美元以鄰為壑貿易戰,損人也不利己



劉大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十四)

◆  劉大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十四)
◆  黃齊元/發揮在野力量,引導台灣前行(十三)







劉大年/世界貿易組織的挑戰(十四)


2024-02-23 01:29  聯合報/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世界貿易組織(WTO)的第十三次部長會議,將在二月底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召開。部長會議是WTO 最高層級的會議,前一次部長會議在中東地區舉行,是在民國九十年(二○○一年)於卡達首都杜哈舉行第四次部長會議,當時啟動著名的杜哈回合Doha Round談判,期望可以進一步推動自由化。

然而對於擁有一六四個會員的 WTO,在需要共識決原則,以及議題複雜性,杜哈回合談判幾乎沒有進展。總結 WTO 的總體成果迄今只完成貿易便捷化協議,以及資訊科技協定等兩主要項目

反觀各國紛紛由多邊轉雙邊,自由貿易協定(FTA)的數目大幅成長,WTO 的重要性及功能大減。特別是近年來大型 FTA 的形成,以及 FTA 納入如環保、電子商務等新興議題下,FTA 影響並不遜於 WTO;相較於 WTO 的停滯,也形成強烈的對比。

台灣在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加入WTO,一直堅定支持WTO,也曾在資訊科技協定的達成,扮演重要的角色。然而在 WTO 功能不彰、FTA 取而代之下,台灣並無法充分利用 WTO 多邊自由化的效益。

WTO 不但無法與時俱進,也不能有效約束成員遵守既有規範。例如近年來先進國家提供大量補貼,以扶植關鍵產業,許多與 WTO 規範並不相符。但是 WTO 對於此全球性補貼競賽」並無法管控。

WTO 也無法扼止各國濫用反傾銷制度。另外 WTO 雖曾尋求統合全球原產地規定,以避免形成貿易保護,並降低貿易成本,但也沒有進展。使得全球原產地規定不但錯綜複雜,企業很難適應,更已成為貿易保護工具。這其中以美墨加貿易協定USMCA)為代表,在刻意設計原產地規定下,迫使企業必需在美國進行生產

美國前總統川普對 WTO 批評甚多,除了認為 WTO 對美國不公平外,更不認同 WTO 無力約束中國大陸違反 WTO 規範行為,甚至主張美國應退出 WTO。在其總統任內美國雖未退出 WTO,但在美國杯葛 WTO 爭端解決機制的上訴法庭下,WTO 無力制裁成員不公平貿易行為,以解決貿易爭端,更一步減損 WTO 功能。

拜登總統任內,美國雖對 WTO 沒有更強烈批判,但美國並未全力支持 WTO,也主張 WTO 應進行大幅改革。另外美國也改弦易轍,追求不包括市場開放「美國版」的經貿協定。而近來 WTO 雖然推動以會員自願加入複邊協議為重點,不過在部長會議前夕,仍有部分議題陷入膠著,WTO 前景充滿變數。

特別是有機會再次入主白宮的川普,除了對中國大陸加碼懲罰性關稅外,更宣稱未來將對美國所有進口產品課徵百分之十額外關稅,此舉幾乎等同美國退出 WTO。另外預期各國也會採取報復反制行動,以及美國加碼其他可能的貿易限制措施下,全球可能形成貿易戰;對於在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成立,即將邁入三十周年的 WTO,可能會面臨成立以來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