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18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大陸貿易壁壘後續發展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0610/web/ 

◆  聯合報社論/喵喵柔順的戰貓:蕭美琴的功能與盲點
◆  聯合報黑白集/怠惰者的台詞
◆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大陸貿易壁壘後續發展






經濟日報社論/正視大陸貿易壁壘後續發展


2023-12-18 04:48  經濟日報/ 社論
大陸商務部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結果出爐,認定台灣的限制行為構成貿易壁壘,但尚未揭露將採取何種措施因應。(路透)


中國大陸商務部日前認定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措施,構成「貿易壁壘」,國台辦也宣布支持商務部的調查結論。大陸雖然宣稱是根據對外貿易壁壘調查規則」,一切依法行事,但由4月12日啟動調查開始,處處可見政治操作斧鑿痕跡;其間又觸及可能會終止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兩岸關係再起波瀾。

中方既已宣布調查結果,後續必然會有反制措施。未來觀察重點是何時啟動?以及可能採取的報復措施。台灣除了需做好因應衝擊的準備外,也需正視兩岸經貿關係的變化。

近年來,大陸對台灣經貿限制措施不斷增加,由先前以維護食品安全及人民健康為理由,禁止台灣鳳梨等水果進口,之後又禁止台灣食品進口等一系列措施。雖然陸方每次均列出理由,但措施總是在兩岸政治紛擾甚至衝突之後;大陸認為是名正言順,台灣則定調為是屬於政治操作的「經濟脅迫行為

中國大陸以往對台灣的經貿制裁,是屬於個案性質,主要範圍是非 ECFA 的農產品。此次則是全面調查台灣禁止中國大陸 2,509項產品進口,堪稱是兩岸目前最主要的經貿限制,顯示大陸已在處理兩岸經貿結構性問題

台灣長期一直禁止多項大陸農工產品進口,即使兩岸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台灣仍以國家安全理由繼續維持進口禁令。大陸方面由於不願將兩岸經貿問題「國際化」,所以也沒有透過 WTO 機制解決。然而在兩岸經貿雙邊平台下,例如在 ECFA 談判過程中,中國大陸多次主張台灣必須先廢除對其進口禁令,即應該先正常化」,再談自由化。但台灣一直拒絕接受,中國大陸當時也沒有再堅持。

由於兩岸關係丕變,大陸錙銖必較,開始正視台灣對大陸特有歧視措施。根據陸方所公布的調查報告,除了指出台灣違反 WTO 及 ECFA 自由化原則外;也估算因為台灣禁止大陸產品進口,減少大陸對台灣的潛在出口,以做為台灣進口禁令對大陸的貿易損失,未來可能會以此做為報復的參考。

若是中國大陸以終止 ECFA 做為報復措施,以工業產品為主早期收穫產品將首當其衝。除此之外,大陸也有可能禁止台灣其他產品進口、增加對台灣傾銷調查限制關鍵原物料出口台灣,以及其他非關稅措施

中國大陸片面調查單向制裁方式,當然不符合 WTO 規範。 我方雖呼籲雙方應回歸到 WTO 機制下協商,經貿紛爭應經由 WTO 爭端解決機制解決,而非由大陸自行決定,但對岸完全沒有回應。

雖然我方主張透過 WTO 機制來解決,但是台灣對大陸長期禁止進口措施,確實是違反 WTO 規範。不過在中國大陸公布調查結果後,蔡政府仍沒有鬆綁的打算;未來若中國大陸接著對台灣進行貿易報復,台灣產業會先蒙其害。

政府應調整目前「以拖待變」的做法,應先評估目前禁止大陸進口項目的適切性;因為在目前禁止項目中,不乏台灣沒有生產,也不涉及國家安全的產品。若解除此類禁令,對台灣不會有影響,但卻有助於降低大陸反制措施的正當性。

另外,未來若兩岸有機會在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同台,CPTPP 標榜成員一體適用高品質開放水準,台灣如何能自圓其說,繼續維持對中國大陸的經貿限制,也是一大挑戰。

未來也應評估目前對大陸「雙軌制經貿政策,即一方面維持進口禁令及其他對大陸特有限制措施,一方面卻又支持 ECFA 自由化,呼籲對岸不可任意終止;但是中國大陸顯然不接受此「二分法」,雙方仍存在重大歧異。若還是互不相讓又欠缺溝通管道下,未來兩岸會引發更多經貿衝突













聯合報黑白集/怠惰者的台詞


2023-12-18 00:38  聯合報/ 黑白集
海洋委員會主委管碧玲認為,大陸商務部在選前一個月公布台灣對其貿易壁壘,背後有國民黨下指導棋。記者蔡世偉/攝影


大陸商務部認定台灣對大陸貿易「構成貿易壁壘」,網路上冷言熱語都有,許多企業則是皮皮剉。唯有蔡政府顯得事不干己總統府秘書長林佳龍說是「中共介選」,民進黨團譏稱「都是老套路」。賴清德更「抹紅」,說北京選在夏立言往訪前公布,是「裡應外合」。

如果民進黨還在野,說這種話也就算了。但它是執政黨,對於可能重創台灣經濟的事件卻愛理不理,甚至私心竊喜:「老共又來助選了」。這樣的政府,國家經濟榮枯可以不顧,企業死活也無所謂,它會關心老百姓的生活嗎?

中共介選」,是綠營百用不厭的台詞。即使沒有選舉,鳳梨、石斑因查出蟲害或禁藥遭暫停進口,也是對岸居心叵測打壓;政府從不溝通協商,更不必檢討出口品質。這種態度,和蔡總統隻手拍板開放美豬進口,強逼人民硬吞萊豬,簡直是天壤之別。試問,一個無法保障人民食品安全,也不在乎經濟及產業衰頽的政府,憑什麼選民要支持它?

一個怠惰的政府,才會面對兩岸議題都千篇一律以「中共介選」、「裡應外合」回應,然後雙手一攤,任由災厄降臨本土產業。侯友宜要求民進黨應該與對岸溝通,卻遭賴清德譏諷這種想法已經過時」。那麼,麻煩賴清德告訴大家,你能提供什麼出路?

對於怠惰又無能的政府,民眾該憤怒了!













聯合報社論/喵喵柔順的戰貓:蕭美琴的功能與盲點


2023-12-18 00:45  聯合報/ 社論
民進黨副總統參選人蕭美琴被質疑有國籍爭議。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一三 年(二○二四)總統大選,上月藍白分合未定,民進黨總統參選人賴清德率先宣布副手時任駐美代表蕭美琴。賴清德稱讚蕭美琴是「現今台灣外交工作中的佼佼者」;蕭美琴也很快填補了賴清德的致命缺口對內吸引年輕選票對外緩和美國疑賴論」,發揮重要互補功能

雖然蕭美琴對國籍問題歷來說辭反覆至今講不清楚但支持者並未動搖;連日來她密集接受國內外媒體專訪,鋒頭甚至蓋過賴清德。賴清德自稱延續蔡總統路線,而蕭美琴正是蔡英文親信,如果賴清德當選總統,蕭美琴必將與聞外交兩岸與國防政策。因此,她近日大談駐美經驗與外交兩岸政策,更值得檢視。

毫無疑問,卅一歲以前是美國人的蕭美琴,受到美國相對較多的信賴;她也充分運用這項優勢進行「戰貓外交」,抗衡中國大陸的「戰狼外交」。蕭美琴形容說,中國的「怒點」很低,幾乎是台灣做什麼,他們都會有一些反應,而且有時候是一些很不對稱反應。她強調,台灣一定要做妥適風險管控,要知道何時該低調、何時才要高調,何時要柔軟、何時要強硬。

對照陳水扁被斥為「麻煩製造者」,蔡英文和蕭美琴表現時剛或柔風格,美國也相信蔡蕭能受節制。但蕭美琴說法的盲點,也是問題的癥結,就在於兩岸缺乏互信。換言之,不一定是中共怒點很低,而是對台獨疑慮很高;也不見得台灣做什麼,中共都會有反應,但蔡政府踩紅線,中共必有反應。至於中共的不對稱反應主因懷疑民進黨倚美謀獨結果兩岸陷入惡性螺旋

回看馬英九「親美和陸路線成果,因為九二共識,兩岸建立互信基礎;不統不獨不武,也量測不到中共的怒點;幾乎是台灣做什麼,他們都不會有太多反應;即使有反應,兩岸也有各種溝通聯繫機制解決問題。兩岸外交休兵,台美關係創新佳,台灣昂首走向國際,從世衛大會、國際民航組織觀察員,台紐、台星自貿協定,到一百多國免簽,都是兩岸互信紅利

但在蔡英文「倚美抗中」路線下檢視蕭美琴的外交業績恐怕與大內宣有很大差距。台灣民眾被迫吃美國萊豬,護國神山被打包當外交伴手禮,天價軍火交貨延宕、美國參議員強銷波音飛機全數埋單,眾院議長則帶來第四次台海危機,最後美國還是把台灣印太經濟架構門外。這些如果不是損及台灣利益,就是並未運用有力籌碼爭取台灣最大利益

最近在野黨根據台美經貿談參密件揭露蕭美琴對美談判卑躬屈膝。原來台美關係最佳,不是戰貓外交戰果,而是因為喵喵柔順,以美國利益為利益,奉美國意見為指導。蕭美琴說,台灣要知道何時該柔軟、何時要強硬。看似高明外交操盤手,說穿了,竟是看美國臉色行事。但民進黨開口閉口的台灣主體性

對於「獨上加獨」的質疑,賴清德和蕭美琴都指責藍營跟著國台辦嗆聲,卻不敢直球對決,彷彿台獨是中共硬扣賴蕭的帽子。面對台獨,賴蕭不敢承認、更不敢否認。但一個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一個被中共列為「台獨頑固分子」;想到美國至今疑賴,蕭卻獲美國信任,賴清德心裡會不會圈圈叉叉?

藍營批評蕭美琴對美國卑躬屈膝,也許不完全公平;因為她可能以為美國的利益就是台灣利益,甚至相信維護美國的利益也是台灣的義務問題是,如果「美德配勝選,有蕭美琴監軍並代表與聞外交兩岸與國防政策美國固然比較放心,但台灣人民放心嗎?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副總統們


◆  選前撒幣 獨漏退休軍公教
◆  以國不計代價求生 反成加害者
◆  向海致敬?正視船舶油汙染
◆  COP28決議 蔡政府避重就輕
◆  慢性病兒少增 候選人須正視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副總統們
◆  技職教育若不保 產業恐消失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副總統們


2023-12-18 03:50  聯合報/ 林一平(作者為前科技部代理部長)


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台灣總統大選的一大亮點是三組人馬提出的副總統人選。不同於過去的總統選舉,這次的人選或令人驚豔,或令人驚訝,或兩者兼具。很多人預期,未來當選的副總統必定能夠實質輔佐總統,絕非儲貳備位,更不會首下尻(ㄎㄠ)高。

台灣號稱身在民主陣營,其選舉精神追隨美國。其實中華民國成立時,採用的制度更接近法國第三共和。當年孫中山讓出大總統寶座給袁世凱,為了限制國家元首權力,訂出臨時約法,讓袁世凱穿小鞋。袁世凱發現上當,權力即將旁落於宋教仁。在袁世凱的主角光環下,宋教仁不久被暗殺,號稱「袁記約法」的總統擴權新約法很快被炮製公布。袁世凱重返「總統制」的權力顛峰

總統制的設計以副總統為備位元首,若總統在任內無法行使職務,副總統可無縫接軌的掌舵。中華民國數次啟動此機制。最羅生門的一次是實施憲政後的第一任副總統李宗仁。蔣介石引退時,功高震主的李宗仁摩拳擦掌,準備接班,卻被蔣介石百般阻撓。我高中時讀歷史和三民主義,課本支支吾吾,諱莫如深,都沒弄懂李宗仁是否真的當上總統。很多人沒見過李宗仁,我特地畫了他的肖像供參。

現今台灣的選舉規定,總統和副總統的組合必須明確,形成緊密合作的團隊。當副總統候選人發生問題時,會影響總統候選人的資格。最初美國的制度可不是如此。

話說一七八九年華盛頓當上美國第一任總統,眾望所歸,大夥都一直希望他永遠連任,最好成為皇帝。華盛頓深諳持盈保泰之道,在一七九七年時堅持要安全下莊。他向美國人民解釋:「你們再繼續選我做總統,美國就沒有真正的民主制度了。」美國人無奈,另覓總統人選,參賽者包括當時的副總統亞當斯(John Adams;1735-1826)和首任美國國務卿傑佛遜(Thomas Jefferson;1743-1826)。選舉規則是第一高票為總統(亞當斯),第二高票為副總統(傑佛遜)。這兩位有很不一樣的理念,讓風雨飄搖美國國運更加崎嶇

一八○○年美國再次選總統,參選者包括傑佛遜及伯爾(Aaron Burr Jr;1756-1836),戲劇張力十足,傑佛遜與伯爾在選舉人團中,票數不相上下,並列第一,需由美國眾議院決斷選舉結果。第一任美國財政部長漢彌爾頓(Alexander Hamilton;1755-1804) 因為私人恩怨,遊說眾議院,幫助傑佛遜擊敗伯爾,讓傑佛遜榮登總統寶座,伯爾只好屈居副座。傑佛遜不信任伯爾,將之當作人形立牌,未委重任。深宮怨婦伯爾最後忍耐不住,暴走算總帳,於一八○四年七月十一日和漢彌爾頓進行真槍決鬥。決鬥中伯爾殺了漢密爾頓,史稱伯爾-漢密爾頓決鬥(Burr-Hamilton Duel)。

美國早期副總統都是一時之選,能力過人,政爭時發揮西部牛仔武打拓荒精神,甚至槍彈四射。相信殷鑑不遠,台灣的副總統們的舉止必然相對優雅,更加理性。












選前撒幣 獨漏退休軍公教


2023-12-18 03:50  聯合報/ 莊振輝/大學副教授(新北市)
行政院拍板教育平權「一加三」方案,除了在野黨批評是大撒幣政策,大學校長也對錢未被善用感到無法理解及不能接受。記者杜建重/攝影


隨著選舉之日逐漸逼近,執政黨撒幣動作益形頻繁。舉凡補助私校大學學費、高中職學費全免、學貸補貼、租金補貼、房貸補貼、八加一項社會福利津貼調整、鉅額所得稅減免…等。行政院於近日又宣布軍公教明年調薪四%,有立委建議退休人員應比照辦理。行政院書面答覆表示,行政院會同考試院核定公告自一一一年七月一日起調高二%,因此現階段定期退除給與已依法完成「每四年」檢討調整程序。

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係規定「至少每四年應予檢討」,並非硬性規定四年才能檢討一次,而是「至少」。換言之,法律有彈性規定,政府每年、二年、三年皆可檢討。不禁令人質疑行政院究竟係刻意忽視「至少」二字,又或不諳法律條文?抑或認為立委與民眾不瞭解?

執政黨掌控之立法院,於一○六年制定或修正軍公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律,將退休與現職人員脫鉤,政府對二者之待遇給付漸行漸遠。茲舉數例說明之:

其一,退休人員之月退休俸逐年強制遞減,減俸時間竟然長達十年,每年均減少原來領取之俸給。其二,軍公教於一一一年一月一日調薪四%,但是退休人員遲自一一一年七月一日始調高二%,不但調整幅度僅有現職人員之半數,且時間延遲半年之久。其三,該法規定政府發布之消費者物價指數,其累計成長率必須達到五%時,始調整退休人員之月退俸。然而物價指數是否真能反映實際情形?筆者周遭不少人士曾多次言及,購買日常生活用品之上漲幅度,大幅超過政府公布之物價指數。

其四,一般人少有注意,公務人員退休資遣撫卹法公立學校教職員退休資遣撫卹條例陸海空軍軍官士官服役條例等「軍公教三法」,皆規定當物價指數達負五%時,退休軍公教人員將被檢討減薪,而在職人員則無此項規定。依經濟學理論與實務物價雖然易漲難跌,但是發生通貨緊縮之情形並非不可能發生。

復查老年農民福利津貼暫行條例、國民年金法、社會救助法、中低收入老人生活津貼發給辦法、身心障礙者生活補助費發給辦法、弱勢兒童及少年生活扶助與托育及醫療費用補助辦法…等相關法規,皆規定依消費者物價指數成長率公告調整但成長率為負數時不予調整。為何僅針對退休軍公教人員作此規定?為何厚彼薄此?不禁令人懷疑是否又是選票考量

綜上所述,政府對於退休與未退休者,所採取之諸多差別待遇,實在令已退休人員情何以堪!尤其是每一位有資格領取退休俸之人員,無論軍、公、教職,皆是為國家奉獻一生心力,為百姓服務,晚年退休後月退休俸卻遭一減、再減、三減。

現職軍公教人員不必因明年一月一日即將調薪而高興,多想想未來終有屆齡或提前退休之日。當退休之後,經七減八扣後微薄之退休俸,與現職人員之懸殊差異,能否安度晚年?吾人是否可以理解為:當政府有用到你時溫言軟語,當用不到你時則一腳踢開?然而所有人終有退休之日。全體在職以及退休軍公教人員宜三思。













以國不計代價求生 反成加害者


2023-12-18 03:50  聯合報/ 張光球/致理科技大學副教授(台北市)
以哈戰事開打以來,已有130多位聯合國救援人員在加薩喪命,圖為以軍轟炸加薩,冒起滚滾濃煙。(美聯社)


以哈戰爭已持續兩個多月,儘管美國期望以色列停戰,以國不但充耳不聞,更加強對加薩地區無差別的攻擊,拜登只好唾面自乾地希望,以國三周內能轉向精準打擊哈瑪斯的領導人,以減少平民的傷亡。以哈何時停戰仍是未知數,但以國已逐步從國際受害者轉為國際加害者

日前一位具有人道關懷德國友人來台度假,敘舊間談及俄烏戰事與以哈戰爭。對前者,他強烈表達對俄國的不滿,也擔心烏克蘭疲勞加劇,但對後者,他僅表示希望戰事能盡快結束。友人對以哈戰爭低調的反應,使筆者想起月初與一位任職於德國企業波蘭人的談話,他說德籍同事都不願意談論以哈戰爭,私下了解後,因同事們認為納粹德國對猶太人的罪行,使他們沒有立場評論以國在加薩的暴行。這應該就是德國友人對以哈戰爭噤語的原因。

世人以Holocaust大屠殺)紀念被納粹屠殺的猶太人,並某種程度容忍以國近八十年在中東的「屯墾」,犧牲巴勒斯坦人生存權益。雖然拜登警告以國進行高強度作戰造成大量平民的傷亡,恐讓以國失去國際支持。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伯克爾國際關係中心資深研究員凱伊Dalia D. Kaye)認為,拜登已意識到以國極右派聯盟政府,是以哈戰爭最關鍵及核心問題,所以美國必須認真調整中東政策

對此,以國總理內唐亞胡在電視發表演說強調,以哈衝突是生存之戰,要不惜任何代價頂住所有壓力,未來加薩將是在以國控制下的非軍事區。同時,他告訴美國國家安全顧問蘇利文,會持續作戰直到完全消滅哈瑪斯,取得絕對勝利。然而,他必須考慮,就算哈瑪斯被消滅,會有另一個反以國的組織出現,因為雙方世代敵意螺旋已難鬆解

內唐亞胡的宣示,直接打臉美國主張以軍不得占領加薩,應由巴勒斯坦自治政府管理的規畫。美國《外交事務》等重要期刊已預示,以國除了要消滅所有哈瑪斯成員,占領整個加薩,也計畫驅逐所有巴勒斯坦人,讓加薩成為以色列人的加薩。美國著名的巴勒斯坦歷史學者哈利迪Rashid Khalidi)表示,以哈衝突是美國數十年來錯誤外交政策所致,他更直接死當拜登政府的中東政策

美國調整外交政策非一蹴可幾,且政商界多與以國人士有關連,要調整中東政策談何容易?但從美國在以哈戰爭中的立場,再次證明美國雙標外交政策,因為白宮希望盡快結束戰爭以減少民眾傷亡的同時,卻又加快補給以國砲彈,間接造成無數平民的犧牲,更遑論在安理會使用否決權一票否決聯合國以哈停火決議案

最後,以國政府不代表所有猶太人,如同哈瑪斯不是所有巴勒斯坦人一樣。以國似乎缺乏過去是受害者同理心的胸懷,包容現在加薩的受害者全球極右政府增加,台灣選民更要慎選我們的總統。













向海致敬?正視船舶油汙染


2023-12-18 05:19  聯合報/ 華健/海洋大學輪機工程系名譽教授(基隆市)
宜蘭頭城大里海蝕平台附近海灘礁石上出現重油汙染,疑似是外海輪船廢油。縣府出動高壓清洗機沖刷,再動用人力以吸油棉片處理。圖/宜蘭縣環保局提供


過去一周,東部海岸從北到南,陸續出現類似的油汙染,地點包括基隆潮境公園、宜蘭頭城、大里海蝕平台、台東加路蘭、屏東和綠島柚子湖海岸。初步了解該油汙來源疑為輪船排放,正追查當中。

其實台灣周遭,類似的海洋汙染層出不窮卻無從遏止,應不難預料。真實的情形,例如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台東綠島東北角海域遭外籍貨輪偷排廢油造成四十年來最嚴重生態浩劫」。當時的環保署為追查汙染元凶,會同航港局中國驗船中心派出四名人員,前往澳洲登上該可疑輪船進行檢查與採樣。接著並無下文

值得提醒的是,這次在各處岸上被發現的油汙,其實也不過是從船上排出之後,被發現的很小部分「樣本」。至於其餘從船上排放之後,分別水平漂移到各處海面、垂直分布不同深度水層經物理與化學作用轉化成不同組成及進入食物鏈的「」,恐怕比起被發現的要多得多,而更需受到關切。

雖說已鎖定偷排嫌疑船,實際上該船應已遠颺,且除非能拿出油汙與該船海上痕跡吻合,加上所採油樣與油紋比對證據,否則既無以控訴更不可能索賠成功。何況,這艘嫌疑船,恐怕只是許多航經台灣附近的這類次標準、不法船隻其中之一。所以政府當務之急,應在於深切了解整件事的緣由,並務實檢討防範之道。

源自船舶油汙染,大致分為意外溢出故意排放兩類。前者為擱淺、撞船等船難事故或操作失誤所造成,後者則為船在正常運轉當中,計畫性的排除船上產生的含油艙底水、廢油和油泥所導致。由於故意的排放,單位時間排出的油汙數量比起船難後的意外溢油少得多,以致不受重視。需提醒的是,這類經常性汙染累積起來,對於海洋環境和人體健康所構成的威脅,會遠超過意外溢油

國際間為保護海洋環境,過去幾十年來陸續制訂防止各類船舶汙染國際公約。各區域和國家也在此基礎上,訂定相關法令。重要的是,各國為保護自己的海洋,避免類似台灣這次所遭受到的船舶油汙染皆分別從岸上與海上加強落實

針對造訪的靠泊輪船,可透過港口國管制系統,登船檢查油料紀錄等文件、艙底水處理系統與設備及專責人員等,以確認船本身符合相關標準。另方面也會結合海上與空中工具,尤其是在夜間,針對海上可疑船隻,進行監視、追蹤、蒐證和查緝。由於各船的各種排放行為可相當機動,因此不難想見,台灣若在執行上述工作上相對寬鬆,便很難不成為船隻得以放膽排放的「環保避風港」。

這次東台灣的油汙所警示的是,儘管有「向海致敬這類大政方針實際作為僅重宣示,致使海洋環境面臨不肖船隻嚴重威脅而也唯有最高層務實檢討,整合環境部、海巡署、航港局及地方環保局等的資源與力量,建立有效的防範系統,才可望舒緩此威脅












COP28決議 蔡政府避重就輕


2023-12-18 05:19  聯合報/ 陳立誠/台灣能源部落格版主(台北市)


全球年度減碳大會 COP28上周閉幕。台灣可否達到此次會議的決議標準,卻很值得檢討。

COP28 倡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達成再生能源提高到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的三倍,經濟部喜孜孜發布新聞稿宣稱台灣可以達成,「台灣是全球減碳模範生」。但倡議中更重要的是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碳排降低四十三%,經濟部新聞稿就噤若寒蟬一字不提

兩個倡議本質有何不同?為何經濟部承諾前者,不敢承諾後者?說穿了,前者是努力程度增加再生能源有何難哉?砸錢就是。後者才是重點,努力之後成績如何?增加再生能源為了減碳,但台灣在砸了大錢,增加兩倍再生能源裝置容量,能減多少碳?

依民進黨總統候選人賴清德承諾,台灣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綠電占比將由民國一一四年(二○二五年)的廿%增加為卅%,平均每年增加二%。但依經濟部預估,台灣每年用電量成長高於二%,換句話說,超過二%部分的用電需求仍將由火力發電提供。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台灣碳排不增加就謝天謝地,還奢談什麼減碳?經濟部吃了熊心豹膽不敢承諾減碳四十三%

就像某程度很差的學生,第一次考試只考了十分,雖然承諾要努力讀書,但自知下次考試最多進步到廿分,打死都不敢承諾六十分。

此次會議的另一重要決議是「逐步脫離化石燃料」,當然最終目標是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達到淨零排放。全球碳排主要來源為電力、交通及工業三者,但後二者減碳遠較電力減碳為困難。所以國際能源總署指出要達到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淨零碳排,先進國家(包括台灣)電力碳排在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必須先行歸零。賴清德的電力配比目標是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綠電占比三成,火電占比七成,五年之間要將火電全部歸零?可能嗎?

COP28為火電留了一個後門:裝有 CCS 碳捕捉設備火力電廠不必淘汰。但細查經濟部電力供給規畫,由今年開始到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完工十八部大型燃氣機組無一裝設 CCS 設備。是否原先可運轉廿五年燃氣機組,使用五年就要除役?蔡政府有清楚解釋嗎?此外大力推動不穩定綠能配套儲能設備,又要開銷多大天文數字費用,蔡政府也完全避而不談

COP28的決議,蔡政府的回應完全避重就輕反正老百姓也不懂能騙就騙











慢性病兒少增 候選人須正視


2023-12-18 03:50  聯合報/ 陳奕曄、詹筱勻、陳怡君/禾煦兒少健康協會秘書長、主任、理事長(彰縣埔鹽)


少子化的台灣,孩子一個都不能少。總統大選在即,候選人提出相關政見與利多,諸如心理健康、課後照顧免費等。筆者認為,台灣兒少健康多項數據不佳,兒童慢性病問題凸顯大環境不利兒少照護,孩子能否健康長大?應是候選人和社會大眾應該共同關注的問題。

慢性病正威脅我們的孩子。根據國民營養健康調查,七至十二歲的孩子約每四位就有一位有過重及肥胖問題;十三至十五歲的問題更為嚴重,約每三位就有一位胖小孩。肥胖帶來了各種慢性病威脅,七至十二歲的孩子,約每七位就有一位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十四點二%)、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十四點七%)。十三至十五歲孩子更有飲食自主性,挑戰也更大,約每六位就有一位是糖尿病前期及糖尿病十六點九%)、每五位就有一位有高血壓前期及高血壓(廿一點七%)。

雖然已有人示警慢性病年輕化,殊不知現況令人憂心,已經有相當比例的台灣兒童是潛在慢性病或慢性病族群

因貧兒病因病兒貧」,弱勢兒慢性病風險更高家庭經濟條件與健康息息相關經濟較差家庭的小孩健康長大的機會更低。根據國民健康訪問調查,月收入未滿三萬元家庭有胖小孩的,是月收入十萬元以上家庭一點六六倍

這可從肥胖的重要成因飲食」看出端倪:月收入未滿三萬元家庭的孩子,每天都吃油煎、炒和炸食物的可能性,是月收入十萬元以上家庭一點八五倍;孩子沒吃早餐或沒固定時間吃則是二點七九倍

我們在服務現場常見經濟弱勢父母買含糖飲料和油炸食物當晚餐,孩子跟著吃;子女在超商等待工時長的家長接送,就地解決晚餐,含糖飲料配泡麵,一餐就可能超過孩子一天容許的糖和鈉攝取量。家庭經濟條件影響孩子健康機會孩子將來若有慢性病問題,又會回過頭加重家庭經濟負擔,可說是「因貧兒病、因病兒貧」。

選戰中人人皆稱「搶救國家未來」,沒有健康的公民,哪來國家的未來?台灣囡仔能否健康長大?弱勢孩子能否平等擁有健康權益絕對是總統候選人必須面對的問題。務實阻斷慢性病代間循環搶救「未來的台灣人」,刻不容緩!
















技職教育若不保 產業恐消失


2023-12-18 03:50  聯合報/ 鄭謙言/文字工作者(台東市)


媒體報導政務委員林萬億呼籲技職止血,「連公東高工都守不住很漏氣」。筆者有些想法。

近年來少子化浪潮襲擊,學生遽減,嚴重影響到許多學校的發展。揆諸這幾年退場的學校,教育主管機關沒有完善的配套措施且毫無作為,沒有考量到退場師資的規畫、校地的安排、學生的修課及畢業等問題,這樣問題依舊存在,教育未來何去何從沒有人知道。

林萬億在此時發表意見,是選舉考量或另有他因?學校退場不是現在才發生,而是持續多年,行政院應該結合跨部會研擬周延方案,除了砸金之外,有沒有其他比較具體可行的策略?

技職教育是台灣產業及經濟發展重要推手,配合產業脈動及社會需求培育人才,並透過具有豐富實務經驗之師資,讓學生能依照個人興趣、性向與才能,以「從做中學」和「務實致用」作為技職教育之定位,以「實務教學」及「實作與創新能力培養」作為核心價值,讓學生於畢業後能快速與產業接軌,不僅成為應用型專業人才,也是帶動產業發展及提升產業研發與創新重要支柱

技職教育與國家未來產業脈動變化息息相關,技職教育要止血,還有許多地方必須努力及改變,這有賴政府的智慧,否則不僅技職教育質與量都會發生問題,連整個產業都會被取代或消失不見,這是國家一大損失。



盛治仁/讓科學和數據引導能源政策方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盛治仁/讓科學和數據引導能源政策方向







盛治仁/讓科學和數據引導能源政策方向


2023-12-18 05:19  聯合報/ 盛治仁(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


聯合國氣候峰會(COP28)日前落幕,這一次在象徵意義上的最大突破,是在協議中各國同意開始減少化石燃料的使用,「以公正、有序且公平的方法從能源系統中的化石燃料過渡到其他類型,…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前實現淨零排放」,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全球再生能源產能提高三倍,並加速減少煤炭用量加快碳捕捉與封存技術發展結論。另外一個重要成果,是設置氣候災損基金協助受氣候變遷衝擊最嚴重國家應對危機

這個協議固然得來不易,但我說象徵意義是因為一方面協議並未明訂時程表和計畫步驟,另一方面減碳努力最重要的是實踐非宣示和規畫。如比爾蓋茲所言,早在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巴黎氣候協定就把全球升溫目標定在攝氏兩度內,現在如果能控制攝氏三度以下已屬萬幸

德國看守協會等機構也在 COP28 期間公布了最新的氣候變遷績效指標來評比六十四個國家表現。台灣排名倒數第七,比過去下跌四名,在再生能源發展和氣候政策評比成績為「」,在溫室氣體排放及能源使用則是「非常差」。

雖然環境部不願接受這樣的評比結果,但不可否認的是台灣人均排放量約為十點七公噸高於全球平均四點○八公噸甚多,在世界排名屬於末段班。這不是因為台灣人生活習慣不好,而是我們使用的電力燃燒化石燃料發電比例高達近八成所致。

反觀世邦魏理仕今年公布飯店研究報告顯示全球每房平均碳排量最低國家是法國。這也不是因為法國飯店做了最多的努力,而是因為他們的用電多數來自於核能,只有約九點五%來自化石燃料。一個國家的發電結構,是影響碳排量最重要因素之一

不管過去表現如何,重點是未來如何改進。面對這個環境永續經濟衝擊雙重影響重大議題,我們必須嚴肅面對

台灣該做的,是順應國際趨勢、科技發展以及過去實踐的軌跡來不斷調整策略和作法。例如愈來愈多國家將核能視為減碳過程中的重要工具核融合小型電廠新科技也不斷在發展,而我們過去幾年推動再生能源進度和成效,更需要做全面性的檢討,讓科學和數據來引導能源政策方向。

最不可取的作法是用意識形態和政治操作決定公共政策。例如過去以遊行訴求「我是人,我反核」的作法,直指不反核就不是人,形成一種無法理性討論社會氛圍,也造成了今日的能源政策困境

經濟層面上,歐洲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已經在今年五月生效,未來進口到當地的商品都要支付碳價,民國一一五年(二○二六年)起開始收費。美國也會實施類似機制。未來台灣所有出口商都會大受衝擊,對於我們出口導向經濟影響甚鉅

碳定價讓廠商必須付出碳排影響環境的成本,是增加減碳誘因重要且有效作法,但台灣官方的碳定價還未定案,已經落後許多競爭國家的腳步,需訂出公平且能接軌國際碳關稅趨勢的定價,讓業者及早適應新的經濟和環境賽局,保持競爭力。避免氣候災難是一場國家、企業和個人都必須負起責任的集體行動永續賽局,唯一的策略只有勇於面對人類未來才有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