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23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中信金放棄收購新光金的啟示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7547/web/ 

◆  聯合報社論/一個呼叫器,量出台灣與黎巴嫩的距離
◆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彭啓明是細漢ㄟ
◆  經濟日報社論/中信金放棄收購新光金的啟示








經濟日報社論/中信金放棄收購新光金的啟示


2024-09-23 02:07  經濟日報/ 社論
中信金控。 聯合報系資料照


金管會上周一對於中信金(2891)公開收購新光金(2888)股權10%至51%一案,予以緩議,隔天中信金表示將依主管機關疑慮修訂收購計畫,再經董事會核定,此舉引來主管機關的反駁,直指使用緩議的文字雖然委婉,但真正意思就是反對,請中信金不要輕忽主管機關的決心。至此,上周五中信金董事會決議停止收購新光金。

這次中信金公開收購案引發股市、金融發展與監理的重大紛爭,也有很多啟示。本案最大的爭議是收購比率。一旦有超過新光金股份10%的股東參與應賣(合乎目前法規),則中信金收購案成就。假設最後中信金取得新光金30%股權,但10月9日新光金股東會又通過與台新金的合併案(合併後名稱為台新新光金控,下稱新金控公司),則中信金會換股成為新金控公司的大股東,如此一來將造成新金控公司的治理紛爭,以及主管機關的監理困擾。

當出現上述情況,中信金(2887)若要再取得新金控公司的控制權,勢必還要透過公開收購,此時中信金(2891)的財務狀況是否能夠承受,還是未定之數;而且一定會遭遇新金控公司之公司派的反併購,屆時股市勢必引發更大的紛爭與衝突,實非主管機關所樂見。另一種選擇是,中信金(2891)提出出售新金控公司持股的計畫,但如何進行以及避免對股市造成負面影響,皆是困難的議題。

其次,中信金公開收購新光金一案,對股市的正面作用就是迫使台新金提高出價。台新金於9月11日調高換股比例,從原本1股新光金換0.6022股台新金,調高到0.672股,再搭配利率1.665%辛種0.175特別股,換算後每股約在14.18元,與中信金開出收購價14.2元以當日股價換算幾乎追平。而原本宣布的換股條件,以當日股價換算,只有11.14元,遠低於中信金的出價。

新光金(2888)股東的立場,當新光金(2888)併給台新金(2887)未來有綜效,那麼綜效就應反應在換股價格,說服新光金股東支持合併案,這就是併購資本規則。而非像台新金一直強調對等合併,而保守出價;令人遺憾的是新光金董事會在此合併案為所有股東爭取權益的作為,似乎仍有改進空間。

再者,此次中信金(2891)擬以部分現金、部分發行新股來收購新光金(2888),雖合乎公開收購法規,但主管機關認為就金控的特性,若屬非合意收購又以發行新股為對價,實際收購價格屬不確定,潛藏不利應賣人權益問題;故金管會近年來均不鼓勵以股票為對價之公開收購。其實,公開收購是否參與應賣,應是股東意志表現,一旦股東認為以股換股不划算或有價格波動的風險,可以選擇不參與應賣。主管機關目前對於合意合併案允許以股換股,而非合意收購要以全部現金為對價,是值得商討的議題倘若主管機關堅持如此,就應該明文列入相關法規,讓業者有明確的依循,也避免未來金融監理的不一致性

最後,主管機關與媒體報導一直糾結「合意」與「非合意」併購,但這並非金融整併的核心,因為合意與非合意只是代表新光金(2888)董事會同意台新金(2887)的合併提案,而不同意中信金(2891)的收購案而已。金融整併的核心是在兼顧其他利害關係人權益下,由所有股東決定公司控制權的歸屬

更何況,目前新光金(2888)董事會仍有少數董事反對台新金(2887)的提案,而贊成提案的董事對於新光金(2888)的持股仍低,因此10月9日新光金(2888)股東會是否通過與台新金(2887)合併案,取決於贊成與反對方誰爭奪的委託書比較多而定。倘若股東會通過合併案,此案的特性值得主管機關在核准合併基準日深思,對於合併後金控的財務體質與對子公司增資承諾,必須有嚴謹的規範,才能符合主管機關一直強調維持金融穩定的初衷















聯合報黑白集/原來彭啓明是細漢ㄟ


2024-09-23 01:05  聯合報/ 黑白集
衛福部長邱泰源(右)上周指出,賴清德總統曾為環境部未給予醫療院所足夠的資源,致電罵環境部長彭啓明(左)。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衛福部長邱泰源日前表示,賴總統曾為了環境部未給予醫療院所足夠資源執行減碳事宜,「致電罵環境部長」。邱泰源這番自爆透露了幾個訊息,第一,邱泰源太白目,居然把總統私下致電其他部會首長的事搬到檯面上講;第二,賴清德跳過閣揆卓榮泰直接指揮閣員,而且更證明了環境部在賴清德眼中只是「細漢ㄟ」,毫無地位可言

工商界正為即將開徵的碳費焦慮不已,醫療院所身為排碳大戶,因具有救人任務,被排除在徵收碳費之列。邱泰源卻還進一步要求,希望環境部把徵收來的碳費撥給醫院執行淨零減碳。問題是,在企業界的壓力下,環境部連碳費費率都不敢訂得太高,邱泰源是把碳費基金當金庫嗎?尤其衛福部一年的預算遠高過環境部,怎好意思把腦筋動到碳費上。

何況,衛福部今年也才編了一千六百萬推動「醫療院所淨零碳排計畫」,還在人員訓練的階段,邱泰源都沒有動手就急著伸手要錢。若按照邱的邏輯,經濟部更是排碳最大戶,是不是也可去跟賴清德告狀,要求環境部提供經費減碳,有這種道理嗎?

邱泰源仗著總統是醫界「自己人」,固然自大又白目,但賴清德居然也真為此打了電話罵彭啓明,顯示賴清德成天掛在嘴邊的「永續」就是雙免洗筷,環境部在他心中不過就是卑微的小媳婦。












聯合報社論/一個呼叫器,量出台灣與黎巴嫩的距離


2024-09-23 01:22  聯合報/ 社論
黎巴嫩真主黨所使用的呼叫器中藏有炸藥。目前呼叫器極少被使用。 (路透)


黎巴嫩真主黨連續遭到呼叫器和對講機爆炸攻擊,造成三十幾人死亡、三千多人受傷。由於第一波攻擊的呼叫器貼著台灣商標,使得台灣公司的角色備受關注。台灣廠商澄清指呼叫器是授權匈牙利公司生產銷售的貼牌產品,經濟部也強調出問題的呼叫器絕非台灣出口,檢調則已分案追查相關細節。呼叫器從台灣的授權商標變成黎巴嫩真主黨成員腰間的炸彈,供應鏈到底受到怎樣的攔截或滲透,目前還是謎,但整起事件已經提供我們許多警示。

以色列沒有證實或否認與事件的關係,但國際媒體普遍認為是以色列安全或情報機構策畫執行了這項奇襲行動。以色列早有利用電話或手機引爆炸彈攻擊之例,大規模的呼器攻擊則為舉世首見。有外媒指出,以色列進行供應鏈攔截行動,至少已經策畫了十五年也有報導說,以色列原計畫在與真主黨全面開戰前引爆呼叫器,作為先制打擊,但擔心事跡敗露而提前啟動。弔詭的是,真主黨被西方國家列為恐怖組織,現在卻遭到以色列的類恐攻

紐約時報》形容這些呼叫器為「現代特洛伊木馬」。真主黨為避免遭到以色列科技追蹤狙擊,刻意拋棄手機,全面改採低技術的呼叫器。不料看似過時的呼叫器,竟成為攻克真主黨堡壘的「木馬」,不但帶來大規模傷亡,也徹底瓦解了真主黨的通訊網絡更深遠的影響則是威懾震撼與不安全感,讓人懷疑周遭電子設備都可能被動手腳舊技術的現代應用,更見奇謀這場呼叫器攻擊,也是一場強大的心理戰

這批貼著台灣標籤的「木馬」,也意味著台灣距離中東火線並不遠。如果未能盡快釐清台灣廠商的角色,不但台灣的國際形象與產品信譽都會受到影響,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也可能面臨報復威脅。過去台灣業者曾被爆違反國際制裁禁令,包括運油給北韓、飛彈組件出口伊朗、工具機轉運俄國、高階晶片賣到大陸等,不論是踩紅線被逮或遭牽連蒙冤,業者往往都要付出代價。這次呼叫器爆炸事件性質不同,但同樣可能把台灣捲進國際衝突,這更提醒政府與廠商,企業除了遵守國際法律和規範,也要防範供應鏈攔截滲透,確保產品安全

以色列通過縝密的布局、精準的情報和複雜的滲透,完成這項震懾人心的奇襲,也徹底暴露真主黨的安全漏洞。由於事涉中東敏感情勢,我國安團隊立即啟動危機處理,但除撇清關係外,既無視可能的供應鏈攔截滲透,也不檢查國安的薄弱環節,反而高度關注境外勢力的認知作戰,本末倒置。

在以哈戰爭中,以色列因過度報復濫殺無辜,被控犯下種族滅絕罪;但哈瑪斯人員武器隱藏在醫院、學校和民宅下方,也擴大了人道悲劇。在呼叫器爆炸事件中,以色列也被指犯了戰爭罪;尤其真主黨不只是伊斯蘭武裝組織,還是政治和社會組織成員包括醫護、社工、文化等非武裝人員,呼叫器攻擊很容易殃及無辜,形同無差別殺戮的恐攻而通訊工具變成武器,也讓聯合國憂心日常生活用品與民用技術產品供應鏈武器化的後果

這起呼叫器爆炸事件,可以給賴清德總統的「全社會防衛韌性」許多啟示,賴政府卻似乎只想到認知作戰。其實,避戰才是國家領導人的首要責任。然而,看到賴清德樂此不疲「猛戳中共眼睛」,軍方還要在宮廟囤儲彈藥、高中生也要造冊動員,美國前國安顧問歐布萊恩更建議每人發一把 AK47 步槍,台灣距離加薩或黎巴嫩,恐怕都沒有想像中的遠。




【專家之眼】增多預算有利文化扎根?

◆  【專家之眼】增多預算有利文化扎根?









【專家之眼】增多預算有利文化扎根


2024-09-23 07:42  聯合報/ 劉新圓/樂齡學習中心兼任講師
文化部長李遠日前出席「2024全國古蹟日」開幕式,他曾說最想做的事是「文化向下扎根」。圖/文化部提供


114年度中央政府總預算大幅增長,創下歷史新高,文化預算也隨之水漲船高,其公務預算編列290.09億元,成為歷年最高,加上前瞻預算,更突破300億元。

這對文化界而言,自然是好消息。每次只要有人問,政府應該為文化做什麼?得到的回答多半是提高文化預算。似乎只要文化預算越高,就表示政府越重視文化。

可是,很少人關心,文化預算該怎麼使用才能達成目標?如何不造成資源浪費預算使用的目標又應該怎麼設定

文化部長李遠曾說最想做的事是「文化向下扎根」。所以,114年文化施政,除了將研議文化幣下降至13歲的試辦計畫之外,還會加強兒少節目產製、兒童戲曲巡演、藝術入校、文化體驗及國家語言發展方案相關計畫等等,讓兒童、青少年在生活中就能輕易地吸收文化養分

把文化融入生活中,讓孩子們從小就在食衣住行各方面,潛移默化,成為文化素養深厚的公民,當然是好事,而且也應該是文化部門的基本職責。但問題是,要讓他們學習什麼樣的文化呢

回想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地方選舉,各候選人的文化政策幾乎都不約而同提倡美感,可見愛美是人的天性。什麼是美?簡單地說,就是在感官上讓人感到愉悅的事物,所以人人喜歡欣賞好看的景色、好聽的音樂。然而,今年文化部在巴黎文化奧運台灣館,卻大肆宣傳所謂「庶民文化」,以電子花車當舞台,辦桌用的大紅塑膠桌椅做觀眾席,實在很難讓人在視覺上產生什麼愉悅感,何況如今民間結婚典禮辦桌,都懂得把桌椅舖上高雅的布套以示隆重,哪個庶民願意隨便因陋就簡?如果今後要讓孩子們耳濡目染的,是連庶民都嫌棄的文化,還不如別扎這樣的「根」啊!

另一個值得注意的,是有關兒少的國家語言方案。文化部強調,要「鼓勵傳承國家語言多樣性」,可是重點都放在發揚「臺語」文化,尤其是要推展臺語兒少節目,「從根做起」。姑且不論偏重單一語言,是否有違多元精神,光是看賴政府所提倡的「臺灣台語」內容,就夠嚇人了。

不久前,「教育部臺灣台語字典」增加了300個常用字,為了標榜「生活化」,把一些罵人的粗話如「死好」、「老風騷」也列入,甚至增加一堆賭博專用語,如「整筊」(聚眾賭博)、「剪筊」與「跋歹筊」(出老千)。把這些用詞正式公布為常用字,難道是鼓勵孩子們賭博、罵髒話嗎

假如將民眾聽了都覺得難為情的字詞,當作「文化養分」,讓兒少「在生活中就能輕易地吸收」,那這種養分的毒性也太強,下一代怎麼可能不長歪

賴清德在就任總統前夕,帶外賓去外雙溪釣蝦場玩,過故宮而不入釣蝦無可厚非,但過故宮而不入,難道是覺得故宮文物沒有價值,所以不屑一顧

一個國家,如果連元首都帶頭貶低自己珍貴的文化資產,那麼文化政策能扎出什麼好根,頗令人懷疑去中國化還不是最可怕的,更可怕的是,為了刻意與對岸文化區隔,專找一些不入流的元素拿來發揚光大,把整個文化品質不斷地往下拉,教壞囝仔大小,那國家的前景就很值得憂心了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請問教長,中小學AI課是什麼?


◆  是誰拿刀插進民主心臟?
◆  實質廢死 放任民意與專業對撞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請問教長,中小學AI課是什麼?
◆  憲法 已決定台灣地位
◆  2758決議核心精神是一個中國
◆  美對2758號決議浪潮的戰略思考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請問教長,中小學 AI 課是什麼?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新聞報導教育部要實施中小學 AI 課程,這使我感到非常困惑,因為 AI 究竟是什麼,並沒有確定的定義。這和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等,是完全不一樣的。

好像教育部要孩子們玩機器人,認為機器人與 AI 有關。其實,孩子們應該知道機器人是完全靠馬達控制的。小孩子懂得馬達是怎麼回事嗎?我有一個感覺,教育部的官員被誤導了。因為先進國家的工業界並不著眼會走路或跳舞的機器人,而重視非常精密的機械手臂,達文西微創手術設備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這種設備看上去絕對不是人,但是醫生可以將它用來做非常精密的微創手術。

大陸的一些汽車公司顯示了他們的無人工廠,當然裡面充滿了機械手臂。值得注意的是,這些機械手臂都不是大陸能夠自製的。大陸不是常常展出一些會玩把戲的機器人嗎?為何不能製造這些工廠所需要的機械手臂?要知道,機械手臂不是表演一下就賣得掉的,工業用的機械手臂一定要廿四小時工作,長時間連續工作,這就不容易了。世界上能製造出如此穩定的機械手臂公司並不多。

要製造出相當精密而又耐用的機械手臂,工程師必須對於基礎科學,如物理、化學、數學、生物等等,都解得非常徹底。相信教育部官員一定也關心我國能否培養出這種工程師,與其要學生玩機器人,不如使他們對基礎科學有興趣。

也有人認為, AI 就是生成式軟體,也就是說,要教孩子們熟悉 ChatGPTChatGPT 至少有兩個功能,一是讓使用者得到很多知識,比方說如何下載某一個軟體,或者如何解決使用某一個軟體時發生的問題。可是,孩子們不需要老師教,就知道如何使用這種軟體了。ChatGPT 的另一功能是可以創作,但是孩子們如果利用 ChatGPT 寫了一篇文章,雖然通順,但這不是他自己的文章。我們不能靠 ChatGPT 這種軟體培養出第二個李白或莎士比亞,更不能培養出第二個張大千或米開朗基羅。

教育部應該靜下來想一想,究竟 AI 對我國有多大的重要性?我們希望所出品的電影劇情非常精彩,能夠受到全世界的欣賞;也希望我國的服務業能夠更加國際化,更盼望我們有一天可以生產出相當昂貴的工業產品。如果我們希望能夠有精彩的電影故事,我們的下一代一定要多多看小說。如果我們要有世界級的銀行,我們的青年絕對要有好的國際觀。至於價值連城的工業產品,也是建築在基礎科學工業技術

我真的不解,為何教育部要推出中小學 AI 課程?因為我實在不知道教育部 AI 課程的內容,當然也就無法知道這些課程對我們下一代的好處。教育部應將他們準備的 AI 課程說清楚、講明白












是誰拿刀插進民主心臟?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林火旺/台大哲學系退休教授(桃園市)


國民黨立委擬在新會期修法,提高大法官釋憲門檻;民進黨立院總召柯建銘痛批,藍白想透過修正「憲法訴訟法」摧毀國家民主憲政制度,直接插在民主心臟中,讓台灣民主死亡,民進黨絕對不能接受。

柯總召的說法似是而非,因為他立論的前提必須是:我們的大法官具有理想法律人的操守,公正、客觀、無私、捍衛法律的尊嚴甚於個人或黨派利益。然而這樣的前提似乎不成立。以目前大法官的組成,也許提高大法官的釋憲門檻,甚至阻礙憲法法庭的運作,才是讓民主不會走向死亡的權宜之計。

對自由民主體制稍微有點常識的人都知道,司法獨立是民主鞏固最重要的指標,如果大法官淪為執政黨意識型態的打手、憲法法庭成為民進黨的附隨組織,等於行政權直接掌控司法,法律成為政治的奴婢,這和極權專制國家的差別只是五十步與百步,這樣的民主難道不是奄奄一息?

可惜,我們的現狀正是如此,現任十五位大法官都是蔡英文總統提名,政治色彩普遍偏綠;其中七位任期即將屆滿,但是賴清德總統提名的接任人選,更是「綠得出汁」。當然,大法官也是人,要求他們沒有政治立場是不合理的,但問題不在政治立場,而是道德操守,一位具有道德操守的法律人,即使有自己的政治立場,也不會把個人或黨派利益凌駕於國家民主前途的利益之上。但是現在的大法官或可能上任的大法官們,請摸摸良心,你們真的夠格成為一個令人尊敬的法律人嗎?

如果民進黨真的關心台灣民主前途,應該落實自己在野時大聲疾呼的口號:民主需要監督制衡。常以民主守護者自居的賴總統,在考慮大法官的人選時,第一要件應該是品德操守;如果不容易找到品德操守頗孚眾望的人選,至少在大法官名單中要做到藍綠平衡,讓大法官的組成可以在內部形成制衡這樣他們在解釋憲法時,才會回歸到法理本身的爭論這不只可以建立人民對司法的信心,也有利於司法獨立。如果這樣,才能讓台灣民主政治走向坦途,而賴總統則是功德無量!

但是上述場景顯然是我個人異想天開、痴人說夢。事實上,以目前的政治現狀,若要不讓執政黨操控司法,陷台灣民主於萬劫不復,增加大法官釋憲門檻或讓憲法法庭難以運作,也許是搶救民主的一個非常手段。

柯建銘總召顯然知道司法對民主的重要性,那麼他應該先自省:民進黨有沒有把政治的髒手伸進司法?拿刀插進民主的心臟,誰是元凶?













實質廢死 放任民意與專業對撞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高思博/中華人權協會理事長、朱雲鵬/台灣審議民主研究會理事長


憲法法庭上周五一如法界預期,對「廢死案」做出「有條件合憲」的判決,立即而重要的衝擊有二:一是對日後各級法院要判處死刑,從實質和程序面下了八道「緊箍咒」;二是卅七位死刑犯可望符合非常上訴的條件,在檢察總長提請非常上訴後,在可預見未來逃脫死刑執行。以上兩大爭點將會衍生出大量複雜的法律問題,也必然牽動社會及被害人家屬的心。

上周的判決像是這場價值大碰撞的上半場,筆者想趁「中場休息」,認真看待一組貫穿全場,卻不幸被當成理所當然對立的價值,那就是「民意」與「專業」

筆者們所主持的中華人權協會、台灣審議民主研究會,自始即認知本案影響是多方面的,需要啟動最嚴謹的審議式民主方法才能因應,而非只做大型民調。我們深知,死刑制度連接的是最深層的社會公平感,是公權力所由來的約法三章式原初社會契約。把社會價值觀當成似流水的「民意」,忘了死刑猶比憲法更深入人心,是司法人輕忽社會事實,卻想靠判決輕啟社會工程的自大錯誤;這個錯誤會賠上司法公信力,更將使司法權失去廣泛社會支持後,陷於是否只靠政治力量強撐的困境!

我們也知道,公民司法實務只有素樸有限的認識,死刑的犯罪嚇阻力,刑事司法系統曾造成的寃案,乃至死刑制度相關的配套,都不是靠直覺及正義感能判斷的,相關研究早已汗牛充棟,審議民主需要盡量提供充分平衡的資訊,讓公民能夠掌握事實,才能下不偏頗的價值判斷。

因此我們特別提出三組配套措施供參加者思考,即「是否將死刑限於故意殺人相關罪名」、「是否判死由第一審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共同決定」及「終身監禁是否可以替代死刑」。參與公民全天聽取專家學者報告並意見交流後,態度有明顯微調,大致上兩端強烈意見減少,中間溫和立場增加,認識到死刑問題的複雜性,不少人表示要分別情況才能判斷。結論是支持死刑維持在百分之八○點二,廢除死刑則是百分之九點二,要看情況則由百分之一點四暴增至百分之十點六,這是台灣人民對死刑思考後最真實的態度。

將社會價值或「民意」與專業當成對立卻不以為怪,結局不是司法菁英因自大傲慢失去公信力,就是社會因民粹盲流失去判斷力,司法尊嚴和民主品質兩頭皆空。因此判決下的其中一道「緊箍咒」,會是下半場未爆彈的好例子,那就是各級法院法官都需要一致決才能判死。

現在死刑案件第一審必由國民法官和職業法官合議。國民法官是司法院力推的重大改革,若代表社會的國民法官和代表專業的職業法官都判死,卻被上訴審合議庭的一位職業法官反對而推翻,豈謂合理?這豈不是憲法法庭判決造成的「民意」與「專業」對撞?

而且將來審判的個別法官,怎麼會不知道當權者意向,還有多少人會自找麻煩?只要法官有這種心態,判死就很難出現一致決,不就等於暗渡陳倉的廢死了!會引發這樣對撞的個案,幾乎必定發生,到時候「民意」怎肯罷休?又有什麼理由要社會接受?光這個例子,立法院接下來要修法,就得小心處理憲法法庭判決留下的這個未爆彈,更顯示死刑議題必須兼顧民意與專業,反映了立法院顯然是更適當的決策機制,和審議民主結果一致。

經過審議民主的經驗,台灣公民思考的品質是令人驚喜的,但願判決後開啟的不是社會對撞,而是對話,那就是這個判決帶來的意外收穫














憲法 已決定台灣地位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黃奎博/政大外交學系教授


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十月,在聯合國大會,被美國、澳洲、日本等三十五國反對被荷蘭、烏克蘭、以色列等七十六國贊成且最後得到通過的二七五八號決議(「排我納共),近年又被我國及美國政府官員、西方若干國家民意代表及專家學者提起、詮釋或反對,再配合民進黨立院黨團提案附和及英語文媒體的強勢,讓有些人誤以為台灣快要在國際闖出一片天。

民國元年(一九一二年)成立、國家繼承自清朝、代表中國戰勝第一次和第二次世界大戰並創立聯合國的中華民國政府,當時堅決反對排除「蔣介石代表」、接納中華人民共和國坐上聯合國中國代表席位的二七五八號決議。這也是此次國民黨立院黨團提案的基本立場:從維護國家主體性出發。

中共當局常超越該決議的適用範圍(超用),主張「台灣地區沒有任何根據、理由或權利參加聯合國及其他只有主權國家才能參加的國際組織」。事實上,中華民國雖被排除在聯合國體系外,但該決議無法限制其在聯合國體系外的活動空間,因為聯合國體系只是整個國際外交的一部分

除了「超用」,目前欲對該決議重新詮釋或翻案的主張,還常見「超譯」、去脈絡化斷章取義)的痕跡,例如稱該決議「沒有決定台灣的地位」、「不涉及台灣任何政治地位的最終立場」,就是「超譯」。有時候,超譯者甚至帶著使台灣「去中(華民)國化」的台獨陽謀。

聯合國視台灣為中國的一省,中共當局認為台灣就是中國的一部分,而中華民國政府則不僅主張擁有而且迄今實質治理台灣。所以決定中國代表權的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何必一定要提到台灣?提到了才奇怪!另外,如果「超譯」後,他人再接上「台灣地位未定論」、「沒有限縮台灣以國家參與國際組織的權利」等主張,等於幫台獨論調開一扇巧門,攪亂已經惡化的兩岸關係。

筆者偶爾會對政府官員半開玩笑、實則憂心地稱,如果他們那樣「超譯」地向內行人宣說,甚至喜迎國外「去中華民國化」的論述,國家尊嚴和專業形象何在?

可惜上自總統,下至民進黨政治任命的高官及立委,看起來多在「洗滌人心」式的「重建國家」,刻意漠視中華民國憲法及主體性,此時為五斗米折腰常任文官又能如何?

猶記今年七月在辯論國會職權改革法案的憲法法庭上,賴總統的委任律師特別強調「可不可違憲一下下就好?當然不行。」所以面對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的「超用」和「超譯」,中華民國官員與立委應恪遵憲法,秉持兩個「一直」以處理國際外交變局:首先,主權獨立的中華民國一直有效存在,只是治權範圍有所變更;其次,台灣在民國三十四年(一九四五年)八月後就一直是中華民國的一部分,台灣與中華民國並非「互不隸屬」的關係,而且中華民國的憲法和國軍是台灣的屏障,台灣的政經發展則是中華民國的驕傲。

只要這兩個立場站得穩,可力抗中共當局涉台外交片面之詞;不會助長台獨的聲勢,因而使得兩岸關係不致更加危殆;可協助國外人士正確解中華民國的憲政體制和法理主體















2758決議核心精神一個中國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徐勉生/退休大使


近年民進黨政府炒作聯大第二七五八號決議,公然主張該決議文中沒有提到台灣,沒有處理台灣國際地位問題,因此無權據以剝奪台灣參與聯合國,以及其他政府間國際組織的權利。

民進黨政府的論述,多是無稽之談,此項炒作注定失敗,因為有三大盲點:第一,無視於二七五八號決議的歷史背景與核心精神;第二,陷入台灣若非主權國家即政治實體之窘境;第三,昧於當前國際現勢。

首先,中華民國是聯合國創始會員國。根據聯合國憲章精神,成為會員國的先決條件是獲得國際公認具有國家地位,且一國僅有一席。中華民國政府是中國滿清政權唯一且合法的繼承者,所以聯合國認定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由於日本戰敗,廢除馬關條約,台灣回歸中華民國,因此聯合國認定中國代表權歸於掌控大陸及台灣的中華民國政府。

形勢在國民政府退居台灣後發生變化。在大陸的共產政權自稱是代表中國的唯一合法政府,世界主要國家逐漸給予外交承認,並與中華民國斷交,也因此使後者逐漸喪失外交地位。終致聯合國大會在大陸與台灣之間二選一,於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十月二十五日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正式承認中共政權取得中國代表權

二七五八號決議就是基於「一個中國」而來的,決議文字中只出現中華人民共和國,沒有出現中華民國,也沒有出現台灣,而是刻意列出「把蔣介石的代表從他在聯合國組織及其所屬一切機構中所非法占據的席位上驅逐出去」,這顯示聯合國不承認兩個中國,也認定台灣不具備國家地位。

其次,民進黨政府深知「台灣」要參與聯合國,必須先取得國家地位,因此聲稱二七五八號決議沒有解決台灣地位問題。賴清德更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現在的名字叫中華民國」。可是這並不能使台灣取得國家地位。事實上,在聯合國體系,中華民國已不具備代表中國席位必須有的國家地位,而且聯合國始終認定台灣是中國的一省(Province of China)。

現在美國主張二七五八號決議沒有決定台灣地位,但不表示美國承認台灣是國家。美國在主動與中華民國斷交後,認定台灣是「政治實體」,所以只維持非官方往來。既然台灣只是政治實體,當然無法成為聯合國會員國。這是民進黨政府無法跳脫的巢臼,也是注定失敗的重要原因。

第三,二七五八號決議已存在五十三年,如今想要推翻該決議,實際狀況卻是全世界只有十二個國家承認中華民國國家地位,而且承認「台灣」的為零。

民進黨政府挑戰二七五八號決議,目的是在為「一中一台」找法理依據。但如何解釋,以及運用此決議,並不是民進黨政府和美國說了算,而是聯合國大會說了算。聯合國有一百九十幾個會員國,逾一百八十個與中共有外交關係,只要中共加以動員,聯合國絕大多數的會員國不會承認台灣具有國家地位。

民進黨政府炒作二七五八號決議,還引來中共反撲。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迄今,中共已與十九個國家發表聯合聲明,強調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是中國唯一合法政府、台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等於把台灣直接納入中共管轄。民進黨政府無知的舉動,反而將台灣推入無底深淵。


















對2758號決議浪潮戰略思考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蔡東杰/中興大學國際政治所特聘教授


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十月美國副助理國務卿華自強公開指責中國不當使用聯合國大會二七五八號決議後,參議院隨即於隔年九月出現台灣政策法」(未通過院會),要求行政部門釐清中國代表權問題,眾議院也在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七月的「台灣國際團結法」(參議院尚未審查),強調該決議主旨乃處理中國代表權問題,未涉及台灣參與聯合國相關組織。

既有華府起頭,對中政策跨國議會聯盟IPAC)在今年七月台北年會通過「針對聯大二七五八號決議各國議會決議範本」。據此,澳洲和荷蘭眾議院分別於八月及九月通過動議,呼應指出北京不應排除台灣參與聯合國或其他國際組織。美國副國務卿坎伯再度於今年九月眾議院稱,反對北京以此決議作為外交工具損及台灣國際參與,而且此決議未觸及台灣地位。

儘管台北長期面臨外部困境,欲積極利用此一契機尋求外交突破有其道理,不過,正如華府指北京將此決議作為外交工具,近期華府的作為又何嘗不是如此?

回顧歷史,美國國安顧問季辛吉於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密訪北京後,尼克森總統隨即於同年九月宣布支持中華人民共和國加入聯合國並取得安理會席位」;聯合國大會於同年十月通過二七五八號決議,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為「中國在聯合國組織唯一合法代表」,且即便尚未與中華民國斷交,尼克森仍決定在民國六十一年(一九七二年)初正式訪問北京。荷蘭同年五月將與北京關係升格為大使級,澳洲也在同年十二月宣布與北京建交。面對聯合國席位戰落敗引發的「斷交潮」,中華民國在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以五十五個邦交國,首次被北京的六十五個超越。

自民國六十年(一九七一年)以來,北京長期公然以二七五八號決議作為打壓中華民國的外交工具,相關論述不斷重覆於其對外官方文書當中,迄今逾半世紀,美、荷或澳等幾無絲毫辯駁,最近他們的一些官員或國會議員又為何陡然覺醒

關鍵或在於當前新冷戰之主要特徵,亦即灰色地帶;相較於美蘇全力避戰所共同構築之冷戰,當前美中不啻處於「不想戰又不願退」與「想戰又暫不敢戰」之間的微妙處境。隨著競爭持續且愈發多元,導致彼此敵意不斷累積堆高,兩者乃更積極測試並探知彼此態度底線。例如過去數年來美中一面在西太平洋強化軍事部署,同時又嘗試在外交、經濟和軍事各層面建立或恢復交流,看似避險,實則試探成分居多。

於此同時,法理戰成為另一個重要灰色地帶。如何細膩操作「台灣地位未定」此一中方最敏感之紅線議題,讓自己掌握輿論主動權與制高點,自然是華府思考核心。

北京的反制可見於俄羅斯總統普亭在今年五月訪中發布的聯合聲明,相較重申「恪守一個中國原則,承認台灣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反對任何形式台獨」之慣用陳述,此次首度出現承認台灣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不可分割一部分的說法,從某個角度來看,無異暗示北京以更清楚的紅線向美台施壓。

所謂法理之爭雖看似不過唇槍舌劍,毫無硝煙,但畢竟台灣地位乃北京無可退讓的底線,是否弄巧成拙反導致擦槍走火,在這波攻防當中必須多加關注。





闕志克/有用的笨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有用的笨蛋








闕志克/有用的笨蛋


2024-09-23 04:04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九月十七日,幾千個呼叫器在黎巴嫩各地同時爆炸,造成至少十二人死亡、近三千人受傷;隔天,第二輪爆炸再次發生,載具變成對講機,也造成至少廿人死亡、四五○人受傷。雖然這次襲擊的目標似乎是真主黨戰士,但受害者遍布所有恰巧身處爆裂物周圍的人,包括兒童與婦女。一般相信,此次襲擊乃以色列軍情單位所策畫啟動,且屬於不折不扣恐怖主義行為,因為其無差別性的攻擊模式,與以清除哈瑪斯勢力為名攻打加薩相比,更加惡劣!

NSO Group 是一家以色列資安公司,其主力產品 Pegasus 是世界上唯一可以無需用戶點擊就能植入受害者手機,然後神不知鬼不覺地盜取機上資訊的間諜軟體。由於販毒組織與恐怖分子使用加密通訊軟體日益普遍,政府攔截犯罪者間通訊的能力大為降低。Pegasus 有效解決此一痛點,因為它可以在加密之前或解密之後攔截通訊內容,甚至擷取手機上其他的犯罪資料。過去以色列政府運用 Pegasus 追蹤哈馬斯、真主黨和伊朗等敵國重要領導人的行蹤和位置,成功進行暗殺。這些血淋淋的教訓促使真主黨領袖於今年初決定以低科技抵抗以色列駭客攻擊:禁止下屬使用智慧型手機,只能用呼叫器進行公務通訊。想不到此決定反而鑄成滔天大禍!

這次爆炸的呼叫器和無線對講機都在電池附近裝有少量炸藥。雖然有些人懷疑這些爆炸物有可能是在這些設備從製造工廠運出後才被植入,但大多數人相信它們的引進應是製造過程的一環。易言之,這次事件應與「產品安全」無關,但與「供應鏈安全」息息相關前者旨在防止製造出來的產品被惡意篡改,後者的目的則在確保供應鏈中的每個成員都能根據原先承諾的規格交付產品。

為了完成這次攻擊,本案主謀必須成功切入真主黨的採購流程,並說服真主黨兜售的呼叫器和對講機確實是由信譽良好的公司所製造。為達此目的,在呼叫器方面,攻擊者似乎是向台灣的金阿波羅公司-全球呼叫器的領導廠商-借牌並得到可在產品印上「台灣製造」的授權;在對講機方面,則似乎違法盜用日本 ICOM-國際無線對講機的巨頭-已經快十年沒有出貨的品牌。像日劇「地面師」裡的詐騙集團一樣,本案主謀掛羊頭賣狗肉,以木馬屠城的模式達到恐怖攻擊的目的。

有用的笨蛋(useful idiot)是一個政治術語,指的是有些人因未能完全理解本身言行的後果而受到操縱利用,幫助別人達成另類政治目的。譬如說,冷戰時代自由左派社會主義知識分子就被認為是幫助共產黨鞏固政權的有用的笨蛋。金阿波羅公司為了每台十五美元的授權金,讓 BAC 製造、貼牌銷售呼叫器,在這次以色列重創真主黨的恐攻中似乎就是扮演這種不自覺的助攻角色。

當這次事件的來龍去脈逐漸清楚後,黎巴嫩政府極有可能會跨海提起訴訟,訴諸司法以釐清傷害程度與追究責任歸屬,進而要求金阿波羅負起所有民事與刑事的賠償責任,可想而知,賠償金額之巨大,如果成立,必會讓金阿波羅破產。至於穆斯林國家會不會因這事件遷怒向來跟著美國維護以色列的台灣,甚至進行報復,也不無可能。也就是說,以色列從幾年前就開始布局空殼公司因應真主黨用呼叫器取代手機的趨勢,如今以偷天換日的手法一擊而中,但事後兩手拍拍將空殼公司收掉就閃過所有的責任,只留下金阿波羅與台灣去承擔浩劫過後的所有爛攤子。所謂有用的笨蛋,莫此為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