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支付革命啟動 政策要跟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31724/web/

◆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如何背棄了兩年前的蔡英文
◆  聯合報黑白集/文官制度大崩壞
◆  經濟日報社論/支付革命啟動 政策要跟上







經濟日報社論/支付革命啟動 政策要跟上


2018-09-21 01: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台灣的支付革命正在蔓延中,近來在街頭的手搖飲料店、煎餃連鎖店、甚至夜市攤販,可以用手機行動支付的店家漸漸在增加,這是台灣無現金支付的第三波革命,勢必顛覆零售業的金流系統,值得關注。
信用卡的廣泛使用是台灣的第一波無現金支付革命,但範圍侷限於百貨公司等大型商店、餐廳以及網路購物第二波的悠遊卡與一卡通,以小額支付的方式切入便利商店通路,增加了消費者的便利性
現在的第三波,與前面兩波有著結構性的差異,消費者只要以手機鏡頭掃描店家事先列印好的QR Code條碼,即可進行支付店家只需QR Code貼紙,無須再導入任何設備,技術上讓流動攤販也可以實踐無現金支付
台北寧夏夜市的實驗結果,已經證實行動支付的顛覆性力量悠遊卡公司為了推廣電子支付,民國104年(2015年)起實驗性的在寧夏夜市導入20店家的悠遊卡支付;然而使用悠遊卡支付,店家需要裝三台機器:結帳主機、刷卡機以及連線WiFi機,不僅占空間,WiFi連線的穩定性也讓店家搖頭,結果是多數店家退機拒絕再使用。至於手機行動支付,在APP平台商努力推廣下,以及店家無需設備的便利性下,目前寧夏夜市已經有八成攤商導入使用
政府喊出到民國114年(2025年)前,行動支付普及率要達90%的目標,國發會也多次召開行動支付跨部會會議,但是目前政府數得出來的「績效」例如加油站、便利商店以及醫院等,大都是原本已經可以使用信用卡或者悠遊卡的零售端,就擴大無現金支付的角度來看,其實是毫無意義的
台灣無現金支付的真正課題,是那些過去不使用信用卡或悠遊卡的小規模零售商,會在QR Code的技術革命下,也採用行動支付雖然目前使用QR Code的小店家在增加中,要達到政府所設定的90%目標還有大段距離其根本問題在於,目前店家採用行動支付是弊多於利
一般而言,在發展中國家因為假鈔與治安問題嚴重,行動支付可以減少店家收到假鈔與消費者被搶的風險,因此就算必須支付手續費給APP業者,行動支付還是推廣迅速。然而沒有這些問題的經濟發達國家,像是台灣或者日本,小規模店家還是傾向現金交易,以節省手續費
就目前業界實務而言,消費者使用行動支付APP,大多是綁信用卡,這就意味著商家必須繳兩筆手續費,一筆給信用卡業者,一筆給APP業者。以某市占率高行動支付業者的開放合約來看,其金流手續費是2.2%,比一般信用卡的2%手續費更高。
對於小本經營的小店家而言,行動支付收入的每一筆帳都要被抽2%以上的手續費,那當然是維持現金交易划算。手續費成本的問題不解決,政府期待的90%普及率,會是個永遠達不到的夢想。
再者,小規模業者一旦使用行動支付,每筆交易都會留下記錄,自然就會面對繳稅的問題儘管財政部今年初推出租稅優惠,使用行動支付的小規模店家,通過申請後即使每個月的營業額超過20萬,到民國119年(2020年)底為止,都可享有營業額20萬以下的查定課徵1%營業稅之優惠。然而這個優惠,對於小店家來說比較像是請君入甕的手法,一旦優惠期間結束,就任憑稅捐單位處置了
推動行動支付的兩大難關:手續費與繳稅其中繳稅問題涉及更大範圍的、地下經濟、無開發票店家的管理配套措施,短期之內很難得到解決如果政府要大幅增加行動支付的普及率,最可行的方法,就是讓已經有開發票,卻只做現金生意的店家有誘因使用QR Code支付
為了減少這些店家對於手續費的顧忌,我們建議政府應該採取租稅優惠來誘導。儘管政府一開始稅收可能減少,但是隨著電子支付普及,愈來愈多商家怕顧客流失也不得不導入QR Code支付,更多的交易透明化,政府不僅稅基擴大,同時查稅的成本也降低,最後政府會是最大的贏家







聯合報黑白集/文官制度大崩壞


2018-09-21 00:2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促轉會前副主委張天欽打侯,被批評文官制度崩壞。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就算不問「誰殺了外交官」,至少老百姓想問、也有權利問:誰毀了文官制度?
文官制度正在大崩壞。證據一,大阪處長事件後傳出的檢討電文中說,「本處因未能…,嚴重損及鈞部形象…」。辦事處與長官間的關係,難道不是蘇處長的壓力之一?前線人員「願坦然受處」,「鈞部」則說現在不談進退;此乃文官與特任官的對比。
證據二,流傳出的不論是大阪辦事處的檢討報告,或促轉會吳佩蓉錄下的張天欽發言,乃至讓屏東縣府發言人下台的強逼下屬輔選發言,不都是基層公務員在表達「看不慣」、「受夠了」的心聲?
證據三,民進黨強力替「政治任命」背書,但派任人選卻明顯「顏色優先、能力其次」,甚至破壞體制。近日掀波的管碧玲女婿林子揚駐泰代表處諮議,不論管媽如何發飆,不論駐泰代表童振源如何護航,且看前外交官據理指責不符用人規定,且看泰國駐台代表在簽證費風波中態度囂張,即知駐泰人選不適任的情況有多嚴重
綠營在公務體系和周邊機構「有人要這個位子」的情況遍地開花。高層從特命全權大使看在基層眼裡吃香喝辣,中層如張天欽、吳茂昆吳音寧等從天而降的不適格者橫行無阻,甚至基層的屏東縣政府發言人都張牙舞爪,公然恐嚇公務員。文官系統能不為之士氣瓦解?小英說要為下一代打造更好的國家,請問:文官系統大崩壞,台灣會變更好的國家嗎?



聯合報社論/蔡英文如何背棄了兩年前的蔡英文


2018-09-21 00:1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上任兩年多,施政滿意度從初上任的六成八跌到目前的三成。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兩年多前,剛上任的蔡英文總統從容、自信,語帶柔軟的文青腔調,叮囑黨同志要「謙卑,再謙卑」,對人民則暢談如何「解決問題」。兩年多後,原本從容自信的蔡英文消失了,她變得僵硬、好戰、不安,而且陰鬱。儘管蔡英文把手伸進五院,主導了「完全執政」的每個可能角落,她的施政滿意度卻從初上任的六成八跌到目前的三成,民眾對她失望,對蔡政府也失去信心,更擔心台灣的未來
蔡英文如何從那個明亮的、讓年輕人寄予期待的新領導人,變成今天陰鬱、封閉、冷酷的國家元首;如何喪失了自己迷人、冷靜、理性的特質,而淪為一個事必躬親、凡事控制、耽溺擴權、絕不低頭的總統,實耐人尋味。我們關注的,其實不是蔡英文個人的改變或其聲望的升降;我們更在乎的是,台灣的政府機關、政黨政治、五權制衡乃至國家目標在她的領導下,是否發生了無法彌補的傷害,以致退化為威權、霸道、揮霍無度的政府;同時,因社會不斷撕裂倒退,而淪為開發中國家
首先,看政府職能與憲政體制受到的威脅和扭曲。也許是蔡總統提名的偏頗,或者由於她對個別事件上的過度介入,已使得五權分立的憲政設計失去平衡。簡言之,立法院因民進黨團的強勢主導及對主政者的百般配合,國會已無法對立法和預算發揮制衡功能監察院則因一批新綠監委的恐怖平衡,變得難以有效運作更嚴重的是,對於施政上屢屢發生的「違憲」爭議,大法官則變得保守與退縮,屢屢迴避應有的釋憲工作,坐視違憲問題一再發生
事實上,在府院之間,蔡總統撈過界插手賴閣人事權與決策權的情事,幾已到了習以為常的地步也因此,最近備受爭議的促轉會、黨產會與中選會,名義上都是受行政院監督的獨立機構,卻都是蔡總統提名並聽命總統指揮,完全破壞了體制及權責對應的原則。可悲的是,當這些獨立機構的政治爭議每每成為新聞焦點,相形之下,原應作為政府施政主力的行政院各部會,卻幾乎退居第二線,民眾幾乎看不到它們的作為,甚至不知道這些首長是誰。政府部門如此「本末倒置」,如何可能正常領導國家社會前進?
其次,看蔡總統的用人與決策圈。蔡英文的決策幕僚,一直是以其競選團隊的班底為核心,歷經內閣改組,只見流失、不見擴大。這顯示蔡英文的決策見識仍停留於在野時期,毫無拓展,因此無法因應現實形勢的變化與時俱進;即使政策走進死胡同,也不知調整。更耐人尋味的是,蔡英文用人不僅完全沒有考慮到超越藍綠或族群包容,她也捨棄民進黨內溫和派人士不用,卻因利益交換需要與新潮流系積極合作,大量拔擢出身高雄、台南的地方官僚到中央為官,又大量起用「技術取向」的親綠律師擔任其側翼打手。在這樣單薄而偏頗的架構下,蔡政府的施政表現當然難以及格,除留下派系分贓惡名,更將原本中立的行政機構事務官完全捲入黨爭這點,是對行政中立的嚴重戕害
第三,看蔡政府所表現的價值與氣質。蔡英文剛上台時,充滿了呼喚正義與平權的能量,為許多人帶來新時代的憧憬。誰料,蔡英文迅速將改革矛頭對準國民黨、軍公教族群乃至歷史,展開一連串清算;她的前瞻建設清單刻意避開藍營執政縣市,她對民間因兩岸關係惡化的哀號聽而不聞,更把對不同政策的異議標籤為「反改革」,寧可架起重重拒馬擋開群眾,也不肯彎腰傾聽。他所重用的官員,個個趾高氣昂,目中沒有法制,也沒有人民。
兩年前後,蔡英文不僅背棄了自己的理想,背棄了民進黨創黨以來所追求的民主價值,更背棄了她身為中華民國總統帶領國家團結前進的誓言

【重磅快評】國安變成口頭禪 居住證如何限縮公民權?

◆  【即時短評】拆了中國愛國基地 台灣民政府呢?
◆  【重磅快評】國安變成口頭禪 居住證如何限縮公民權?

◆  【即時短評】放寬監聽法 柯總召你怎麼說
◆  【重磅快評】大公廣納黨媒 實踐公共性或為一黨服務?
◆  【即時短評】改革轉型讓民調每況愈下 深綠區還綠嗎?
◆  【重磅快評】領居住證即限縮公民權 現代版桀紂?
◆  【即時短評】選情穩卻屢出包 屏縣府忘了小英的謙卑?
◆  【即時短評】農委會第一次插旗北農 看得住吳音寧?
◆  【即時短評】要給外交官的不只公道 還有尊嚴和同理心
◆  【重磅快評】蔡英文的淡定縱容威逼文官輔選的團隊?
◆  【即時短評】民進黨正在踐踏文官體制
◆  【重磅快評】對登山求救的奧客行徑不該只罵混蛋
◆  【重磅快評】為花博掏錢又出力 故宮別讓國寶也哭泣
◆  【即時短評】打假新聞?還是打壓言論自由?
◆  【重磅快評】地球工程毀颱風? 恐不了了之
◆  【即時短評】蔡政府這次太離譜 打假新聞要修國安法?
◆  【即時短評】政府若以打擊假新聞試圖掩蓋真相 不只要關3天
◆  【即時短評】飛出鳥籠的公投 躲不過中選會緊箍咒
◆  【重磅快評】文在寅明天要到平壤談甚麼?
◆  【重磅快評】政府及輿論打手沒資格評斷假新聞









【重磅快評】國安變成口頭禪 居住證如何限縮公民權?


2018-09-21 12:20 聯合報  主筆室
大陸港澳台居住證措施9月上路,上海也已於19日,發出首波30張台灣居民居住證。行政院表示,將增訂台灣人民領取大陸居住證的因應措施,並列為立法院新會期的「最優先法案」,並且必須某種程度限縮其公民權。21日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在立法院表示,已經在研議作法,但事前的溝通也很重要,對台商反彈說是被政府逞罰,陳明通認為不該這樣解釋,也強調新制度產生擬定前溝通的重要。記者陳煜彬/攝影



中國大陸發布港澳台居住證措施九月上路後,台灣嚴陣以待,行政院終於定調,將對申領居住證的國人進行管制,包括限縮其公民權等;居住證納管,也列為立法院國安最優先法案
陸委會一度放話研擬除籍反制,終究因於法無據,而暫時認定「沒有立即除籍問題」,但仍認為居住證衝擊我國單一戶籍制度與國安問題,傾向修法嚴管
可是,國人在大陸申領居住證,台灣怎麼管?陸委會此前講得比較確定的,還是回台申報登記義務,其他應對措施都在研議中;如今行政院明確表態,就是要限縮其公民權了。
行政院沒說將如何限縮公民權,只提到不希望相關的管制與限縮措施對國內社會造成過大的衝擊。至於陸委會則提過限制任公職或機敏性機關職務等研議方向,但也強調盼能取得最大公約數和平衡點。
然而,限縮公民權,茲事體大。包括登記義務與限縮公民權利等強制性措施,有沒有逾越必要原則,符不符合比例原則,尤其會不會有違憲之虞,恐怕都是如今已把「國家安全」當口頭禪的蔡政府,必須注意的。
陸委會無法把領居住證和大陸設籍劃上等號,只能不斷強調居住證趨近大陸公民身分,衝撞兩岸人民的分別,破壞單一戶籍制度,造成國安問題,然後繼續揭穿中共統戰陰謀。
然而,一張居住證,在大陸地區衝撞了兩岸人民的分別又如何?又怎麼造成國安問題?中共如何透過居住證對台灣進行操作?陸委會的解釋實在不具說服力
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對國人在大陸設籍或領用大陸護照,有除籍及喪失台灣人民身分等處分,包括選舉、投票、軍職、公職及其他公民相關權利,均遭剥奪
陸委會現在說領居住證「沒有立即除籍問題」,但如果國安無限上綱,難道還要限制回台投票權利嗎?
要求大陸提供便利措施與等同待遇,原本是許多在大陸的台灣民眾爭取已久的期望其中可能涉及安全、稅務、以及各種權利、義務衝突或競合的問題,也原本都可透過兩岸協商談判解決,重點是如何增進人民福祉,降低可能風險問題是,兩岸協商之門緊閉
學者的研究證實,台生赴陸就學或交流,並沒有改變自己原有的政治信仰與主張。民進黨政府為什麼那麼缺乏信心?甚至完全不敢有一點在野時曾有的散播民主自由種子的想像
真正的國安威脅,到底是那張居住證?或是蔡政府不斷把人民推向大陸?







【即時短評】拆了中國愛國基地 台灣民政府呢?


2018-09-21 23:01 聯合報  記者何烱榮╱即時報導
彰化縣知名的二水碧雲禪寺擴建的大雄寶殿和左右廂房,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社會主義民族思想愛國教育基地。照片/魏明仁提供
彰化縣知名的二水碧雲禪寺擴建的大雄寶殿和左右廂房,變成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社會主義民族思想愛國教育基地。圖/報系資料照
桃園市龜山區的台灣民政府中央會館大樓,5年前就被查報列為違章建築,屋頂風揚美日國旗。圖/報系資料照
彰化縣八卦山脈的二水鄉蓬萊山麓有座歷史96年的名剎碧雲禪寺,因建築保存完整,9月11日縣府確認列為彰化縣歷史建築。記者何烱榮/攝影




台灣應是世界獨一無二的奇怪國家,國名叫中華民國,但完全執政的民進黨不喜歡,總統也說不出口,有一群人正力推台灣正名公投,桃園市龜山區早有高掛美日國旗,否認中華民國的台灣民政府,彰化縣二水鄉也有五星旗飄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台灣省社會主義民族思想愛國教育基地,這是一個國家認同混亂的島嶼
中國愛國教育基地位在八卦山脈的二水鄉蓬萊山麓,占地約1公頃,原是民國11年(1922年)興建的蓬萊寺,因日本東海禪師來弘法而改名碧雲禪寺,後來傳到女住持釋懷宗帶領3名比丘尼清修弘法。
因古剎建築是典型傳統俗稱「巖仔」,即靠山的佛寺,保存完整,民國91年(2002年)間縣府曾想把古寺列為彰化文化資產,但寺方決定擴建而作罷;沒想到寺方的一念間,96年的清修地變成塵世的利益糾葛。
孰是孰非,局外人分不清,但法院作了判決,舊寺院、擴建的大雄寶殿建築,以及1公頃坡地盡歸建商所有,民國101年(2012年)2月23日法院點交後,職業軍人退伍的建商魏明仁改為中國愛國教育基地,終年高掛五星旗。
民國105年(2016年)開始,魏明仁更進一步每逢元旦或「十一」國慶日,就舉辦升五星旗旗活動,引來非議;支持碧雲禪寺的信眾組成自救會向監察院陳情,因政府認定屬言論自由範疇,縣府也不想介入,五星旗就一直飄揚在八卦山脈。
台灣民政府是比中國愛國教育基地更誇張的政治與違建問題。台灣民政府的中央會館不但地屬林口特定都計畫區的保護區,還占用187平方公尺的國有地;桃園市政府早在民國102年(2013年)間查報違建列管,民國103年(2014年)6月再依竊占罪嫌移送,桃園地檢署已起訴地主,但整棟大樓至今仍屹立不搖,屋頂上的美日國旗依然迎風飄揚。
如今,因美國紐約時報本月19日的一篇五星旗在台灣飄揚的新聞報導,彰化縣政府到中央突然硬了起來,今天上午宣布愛國基地是違章建築,下午就斷電斷水,26日將強制拆除。拆了愛國基地,台灣民政府中央會館拆或不拆

聯合筆記/貴州天眼 以觀中國

◆  中美貿易戰 美重拳打向綿裡針,笨啊
◆  改革期中選舉 找回民意的重量
◆  聯合筆記/貴州天眼 以觀中國
◆  滿是PM2.5懸浮微粒的中秋節
◆  飄在空中的教育部食安對策
◆  改革?民進黨愈來愈像老國民黨
◆  管制假新聞 輪不到政府
◆  別讓打假新聞變成為政府護航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貴州天眼 以觀中國


2018-09-21 01:37 聯合報  李春
位於貴州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被譽為「中國天眼」。(新華社)



最近去了貴州,一個大收穫,是歷經千辛萬苦,終於走到那天眼之畔也巧,那天眼的首席科學家李菂剛剛宣布,天眼建成兩年,已發現四十四顆新脈衝星,明年完成驗收,要開始全面執行脈衝星計時、一方面向科學家們全面開放,另一方面要開始搜尋地外生命,也就是人們說的找尋外星人
沒去貴州時,有連串好奇,天眼是什麼,長什麼眼,用來做什麼,敢稱世界第一那她有多厲害?一連串問號,現在都換成了句號。這個天眼,中文名五百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天眼是其俗稱只不過這個望太空的望遠鏡太大太大,是世界上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其直徑五百公尺,其面積塞滿整個山谷,相當於卅個足球場大。
九月初抵貴州,次晨即由省會貴陽南下黔南州,三小時車程到了叫平塘地方,出人意料,到的不是深山老嶺,而是人稱天眼小鎮,即圍繞天眼科普天文太空知識的觀光小鎮,再數十分鐘的環保車車程,登七百多級台階,到天眼旁山巔,俯看整個天眼。
天眼建於此,是以喀斯特地形,有一巨大的天坑,當地人稱「大窩氹」,天坑下又有亞洲最大地下暗河成天排水系統,當地人煙相對稀少,在搬遷移民後方圓廿公里沒有居民當年天眼之父南仁東徙步找到這裡,那真是欣喜若狂
天眼的來龍去脈,說來話長,但必須交待其有多厲害,最簡單一句話,其是目前最大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用另一句話表述,是其意味著人類觀測太空已不存在死角
這麼厲害的天眼,是用來探索宇宙之秘,但當你身處天眼身畔,會發現也可用以回觀中國。用天眼來觀中國,除天眼一開令中國在國際天文學有一席之地,除人人有興趣找尋外星人,科學家有意將觀測延伸至宇宙邊緣,觀測暗物質和暗能量,尋找第一代天體
用天眼來回觀貴州,那就不止是收穫一個世界之最,在山水之外拉動起人文觀光業,還給貴州一個現實和歷史的地位,這是經濟帳算不出來的。
用天眼還可回觀中國人。天眼建成,天眼之父南仁東就病逝。南仁東生前身後刻意低調,天眼腳下當建一個巨大的天眼之父紀念館,以之感召中國人,用南仁東的話來說,是「感官安寧,萬籟無聲。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

蘇蘅/假新聞為何不能由當權者認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假新聞為何不能由當權者認定?
◆  黃一農/「人民做主,還權於民」
◆  陳立恆/創業不該為了當獨角獸,而是當千里馬
◆  盛治仁/個人應謙和,也要避免集體傲慢
◆  趙春山 /「既期待,又怕受傷害」的台灣人

◆  方祖涵/貧賤人生的網球夢
◆  陳亮恭/極端氣候下超高齡社會的永續
◆  王正方/瘋癲之城的自戀狂
◆  周行一/斑馬線上的老虎
◆  林祖嘉/申請居住證有那麼嚴重嗎?
◆  黃介正/「韜光養晦」還要不要?
◆  薛承泰/寡婦經濟學

◆  王健壯/如果多數人心中都有一個楊國樞
◆  嚴震生/從馬侃懸缺席次看政治任命
◆  馬凱/誰來解救AI浩劫?
◆  洪蘭/防失智為何要學新東西?
◆  方祖涵/棒球日子的簡單美好
◆  盛治仁/留給未來世代的政治典範
◆  蘇起/中共對台動武的可能性

◆  葉銀華/金融帳連續淨流出的真相
◆  劉維公/孤獨是可怕的社會病毒






蘇蘅/假新聞為何不能由當權者認定?


2018-09-20 23:45 聯合報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新聞教授)
NCC將針對廣電媒體未查證轉載爭議訊息,導致損害公共利益或妨害公共秩序者開罰。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川普總統的「假新聞」、「fake news」指責媒體整天報導假新聞,如果依照他的標準來認定什麼是假,恐怕美國多數媒體都得關門了。
諷刺的是,史上最大的假新聞之一,就是美國政府放出伊拉克擁有「大規模毀滅性武器」,儘管沒有證據支持,但是從布希總統到國務卿鮑爾都說「這是毫無疑問的事實」,其實這個謊言是為了入侵伊拉克找理由
假新聞有多重意義:反諷、謠言、宣傳、謊言,半真半假的消息都算,透過社群媒體快速傳播,創造點擊率,往往在商業或政治上無往不利
不管人們對假新聞的看法如何,但是最近政府卻把「假新聞」無限上綱。NCC面對假新聞,特別發新聞稿強調,廣電業者「依法必須確保提供視聽眾正確平衡的資訊,避免爭議訊息轉載對社會造成傷害」,如有違反事實查證致損害公共利益,或妨害公共秩序或善良風俗者,「最高可罰兩百萬元」定義寛廣不說,無論是「爭議訊息」或「損害公共利益」,都是極具法律不確定性的抽象詞句
國際上如何面對假新聞?法國國會兩個月前經過激烈辯論,通過反假新聞法案該法只限選舉期間適用,法院可以裁決新聞報導可信或是需要下架,也能強迫臉書和推特揭露爭議內容背後的出資者該法案可以快速遏止被操縱的訊息在網路分享,但反對者認為會傷害言論自由
從政治面看,美國南加大教授Mike Ananny認為,假新聞是「不同意見的人,希望世界變成他們所期望的那樣而玩的遊戲」主要是指有意識形態的假新聞
的確,當權者想要控制輿論,自古皆然。康熙、雍正皆大興文字獄以控制言論。更早來看,十四至十六世紀,歐洲王室和教會曾制定「新聞規範」,要求「報導真實」,並需提出佐證,作為王室監管標準。
近年最典型的例子,仍是川普紐約時報去年底報導,川普上任後這兩年來,批評媒體力道愈來愈大。川普痛斥媒體的名言如,「CNN是新聞中最不值得相信的名字」、「假新聞痛恨我,但它們才是人民的敵人」、「假、假、假,新聞令人厭惡,都是一群可憎的人(指新聞記者)製造出來的」。可知川普仇視媒體的心態有增無減。
但儘管川普對媒體恨得牙癢癢的,也用詞尖銳,畢竟他還是沒有動用法律手段,強加對媒體報導「假新聞」的懲罰。因為美國人民知道民主和言論自由的價值,遠超過執政者的利益
轉回台灣,如果媒體沒有對新聞做真實查證,當然很不專業但是什麼新聞是假新聞,也當然不能由行政機關認定。就以促轉會的「東廠事件」為例,對當權者不利的新聞,本來就不易查證,如果沒有錄音帶為證,難道不會被行政機關認定是「假新聞」?屏東前觀傳處長下台,也是一樣的道理。
媒體本來就是行政、立法、司法以外的第四權,監督政府的責任天大地大,如果用「假新聞」為媒體貼標籤,阻止記者對政府的批評,甚至想用法律干預新聞自由,是民主政治的悲哀。也不能不讓社會疑慮這些法條突然被搬出來,只是變成當權者的工具。

名家觀點/反制陸居住證…別逼台商選邊站

名家觀點/反制陸居住證…別逼台商選邊站


2018-09-21 01:00 經濟日報  林祖嘉(政大經濟系教授林祖嘉口述,記者翁至威紀錄整理)


兩岸關係陷入低迷,彼此間的政治角力如果牽動到經濟發展,台商常成為受害者,這次政府考慮限縮領取大陸居住證國人的公民權,就是個明顯的例子。依我的觀察,此一作法勢必引起民間相當大的反彈,對於兩岸經濟絕對會有衝擊,差別只是衝擊程度的大小。政府限縮範圍及深度到底有多大,是目前要關注的焦點,建議台商先按兵不動,視情況變化且戰且走。
中國大陸今年9月1日起,受理港澳台居民申辦居住證,原本應只是純粹的便民措施,與戶籍並無關聯,但政府顯然不這麼想,對於大陸端出居住證的政策「很緊張」,我們目前已經看到的,是行政院定調將針對領取大陸居住證的國人,採取管制、限縮公民權,陸委會也正研議於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修正草案中,增訂領取居住證的因應措施,並列為此會期優先法案
可以預期的是,台商絕對會出現反彈聲浪,至於反彈力道大小,還要看政府到底如何限縮、何時限縮,更重要的是,會不會和之前的改革措施一樣,採取溯及既往的作法
據大陸統計,目前已有超過兩萬台灣人民,申請大陸居住證,可見對於在大陸生活的台商而言,申辦此項證件,確實可以讓生活方便許多此時提出限縮措施對在大陸生活的台商及學生而言,困擾已難避免
所以我們要關注的是,造成困擾的限縮作法實質內容為何坦言之,如果只是要求請領居住證的國人辦理登記,還不至於造成太大反感,但如果最後定案的版本,影響到在陸國人的投票權,或不能申請從事公職,甚至取消台灣的戶籍,這三項作法任何一項,反彈力道都會相當的嚴重。
建議政府應審慎思量對於大陸居住證的因應措施,除了讓請領者登記,了解狀況之外,不宜有更進一步的限縮權利。
值得注意的是,這把火延燒到兩岸經濟的發展,已是無可避免的事未來兩岸政府在大陸居住證上的政治角力,首當其衝的都是台商,如果發展到變成強迫台商一定要選邊站,對經濟發展絕非正面。
確實有人提到居住證推出後,台商、學生領取大陸居住證會造成國安問題,甚至住久了變成大陸人。我的看法是,在大陸工作的台商,很多都待了五年、八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要不要成為大陸人,他們自己會根據情況有所選擇,這和是否持有居住證一點關係也沒有,政府從這一點切入,來限縮公民權的做法顯然不對。
尤其台灣也有許多人持有美國綠卡、加拿大楓葉卡,一樣往來台灣及各地工作每個國民都有求學與工作的權利,怎麼可以專門針對領取大陸居住證的國人,剝奪他們的公民權
要緩解兩岸目前的緊張關係,重要的是要有更多的一點交流,在大陸的台商各樣的台商都有,立場有藍有綠,但毫無疑問的,不論哪種立場對於公民權的限縮,都會有所反彈,這一點,政府必須要有所體悟。
台商若實際生活有需要,必須申請大陸居住證,相信最終仍會向提出居住證的申請,但政府的下一步的限制措施力道到底有多強,還在未定之天,建議台商可先保持觀望,若非相當相當急的話可緩一緩,採取且戰且走的方式因應。


林祖嘉

現任政治大學經濟系教授,曾任國發會主委、陸委會副主任委員兼台港經濟文化合作策進會董事長等職。其研究專長為住宅經濟、兩岸經貿、應用個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