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月3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969/web/ 

◆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再不走,金絲雀不死也啞了
◆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的靜好與共好
◆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經濟日報社論/台灣要化解震盪 掌握機遇


2023-01-03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全球經濟連三年受疫情衝擊。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回顧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震盪和機遇或許是台灣經濟最貼切的關鍵字。展望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下行大抵確定,機遇仍存但變數更多,將會是艱難的一年。

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台灣及全球經濟呈現典型的「每況愈下」局面。年初2月時主計總處預估全年GDP成長率可達4.42%、通膨率為1.93%年末11月時 GDP 下修至3.06%,通膨也在6月飆升14年來最高的3.59%,前後修正幅度之大,是近年罕見的震盪。不僅如此,台股指數從1月18,619高點一路走低,10月來到12,629最低點;利率則是一路走高,全年已升息四次且似乎尚未結束。

去年2月爆發的俄烏戰爭,加上受到疫情衝擊而扭曲全球供給及需求關係,正好進入回歸常態盤點調整期是造成震盪走勢的主因。國際貨幣基金(IMF)去年10月便已示警,世界將進入20年來最弱成長期我國出口在連續26個月持續增長後,自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9月起開始下滑11月更減少13%已經反映出全球衰退警訊。展望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下行恐怕會持續成為主旋律。

兩岸關係的緊張及「軍事新常態」也是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另一個震盪來源。美國眾議院裴洛西議長8月訪台後,北京海、空入侵及跨越海峽中線,甚至中方軍艦固定在我鄰接區海域外站崗,已成為每天的日常。目前為止,這些新常態對國人及經濟的直接衝擊有限,但無疑會增加外國投資人的擔憂。從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外人投資增加85%數據,加上近期國際重要級科技廠加碼投資的發展來看,似乎信心並未動搖,然而國際政治領袖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會繼續來台,「軍事新常態」將會有新變化,政府在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必須全力建立台海「緊張但不危險」的認知,以降低對投資的影響。

另一個震盪,來自於台積電赴美投資的「去台化爭議。因為成本、局勢、競爭變化等因素,台灣企業分散生產布局在過去30年從未間斷,台積電也不會是例外;特別是如果認為具有關鍵地位的先進半導體,能夠永遠只在台灣生產,未免太從台灣看天下。然而台積電不但是蘋果、AMD等美商的核心隊友,在美國生產也只占整體產能不到5%,赴美投資冠上去台化汙名,顯然是政治思維評論。不幸的是,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台、美都將進入大選模式,此類政治帶領辯論恐怕會擴大,繼續震盪產業及人心

地緣競爭也帶來機遇。過去礙於中國商機,多數國家對台灣在國際經濟的重要性只願意私底下按讚,近年來大國戰略競爭思維成為主流,「中國因素」降低,跟台灣合作也出現公開化、正式化趨勢。例如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6月開始談判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就是一例。這個倡議實質上是一個小型經貿規則協定,若再加上同年啟動的台美「科技貿易與投資合作架構」(TTIC),都是台美經貿關係20年來可遇不可求的升級。歐盟在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也首次打破慣例,將雙邊對話提升至部長層級。展望民國一一年(2023年),台灣要繼續利用這些新機遇,以創意方式極大化對台灣的意義。

未來一年全球及台灣經濟的最大變數,當屬俄烏戰爭的走向;若雙方果能在春天開始接觸談判,則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全球經濟可以逐漸走出陰霾。反之若談判無望甚至戰事惡化,則從歐洲到朝鮮半島(北韓)情勢必然更加不穩定。再者,中國經濟在戲劇化解封的衝擊下,會逐步復甦還是更加動盪也有極大不確定性,連帶也會影響台海關係的動向。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有意競逐總統大位者,必須向社會及產業證明,其有了解台灣處境、洞悉國際動向的智慧,更有提出有意義因應方案的能力。












聯合報黑白集/侯友宜的靜好共好


2023-01-03 02:19  聯合報/ 黑白集
以「共好」為主題的新北市政府元旦升旗典禮在板橋市民廣場舉行,市長侯友宜在「國旗歌」聲中行舉手禮。記者侯永全/攝影



今年元旦升旗,新北市以「共好」為主題。侯友宜被問到國民黨的總統初選,答稱自己最大心願就是「台灣共好」,他還罕見地提到兩岸和國際情勢。做為熱門總統人選,此番回應,引人遐想。

翻開「侯友宜語錄」,似乎與「好」特別有緣。除了口頭禪「好好做代誌」,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四大公投,以「歲月靜好」作結的公投心得文,也引發熱議。當時藍營有人酸他,「你的歲月靜好,是因為有人為你負重前行」。公投全軍覆沒,作壁上觀的侯友宜,也被藍營認為是戰犯之一。

侯友宜以一介新北市長,躍居為支持度最高的總統角逐者,自已今非昔比。若說「靜好」是獨善其身,「共好」則有號召團結的意味。觀察口號選擇,侯友宜似乎記取了教訓。

但若要更上層樓,光是「共好」顯然不夠。侯友宜支持度雖高,但要爭元首大位,卻始終被認為「差一點火候」。國安領域弱項是其一,刻意迴避政治議題是其二。從他元旦談兩岸、國際議題看,未脫空洞,仍少了一點實質。

提出「台灣共好」口號,侯友宜不是第一人。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元旦,主題就是「台灣共好」。但三年多下來,台灣社會分歧日趨嚴重,何來「共好」?無論是否志在總統,侯友宜該深思的是「更多承擔」和「義無反顧做對的事」,光有口號是不夠的。












聯合報社論/蘇貞昌再不走,金絲雀不死也啞了


2023-01-03 02:18  聯合報/ 社論
不敢提蔡英文、蘇貞昌,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自縛手腳。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迴避蔡蘇責任,讓社會認清民進黨根本沒有反省的誠意;尤其對於行政院沒有檢討作法和院長蘇貞昌被慰留,連民進黨內也頗有意見。這樣的檢討與反省,那裡有副總統賴清德說把這次敗選當成「礦坑裡的金絲雀」的樣子?

蘇貞昌說,行政院長職務是重擔,「從來不戀棧」;針對敗選責任,他也說,「行政工作沒有做好、做得不夠的地方,我們一直以來深切檢討痛切改正。」諷刺的是,蘇揆這席話是在「屏鵝公路種樹百里感恩茶會」受訪時說的,他以此工程為例強調,「在過程中也因為會有交通受阻,多所批評,沒有辦法諒解;但如今我們沒有因批評而收手,才有這麼漂亮的路留下來。」但為了達成蘇貞昌的惡政目標,種樹百里成為屏東噩夢,天天趕工,品質低劣,車禍及車損不斷,民怨連連,差點讓民進黨在屏東鐵票區翻盤。蘇貞昌不知藏拙,還花近百萬排場舉行「感恩茶會」,讓當地人反諷:「是要感謝用路人的犠牲奉獻?」

這正是標準蘇式風格的「深切檢討痛切改正」,其實就是漠視民意絕不認錯。蘇貞昌好形塑自己「衝衝衝」勇於任事風格,其實是傾全力包裝有政府會做事口號掩飾其無能與錯誤決策。就像屏東人口中的「爛路百里」,即使妝點成蘇揆「種樹百里」的功德,最後仍成為屏東選票殺手。而這類惡政,正是敗選檢討的死角。

民進黨在敗選檢討報告中,指疫情紓困振興方案忽略了基層產業、商家需求和民眾感受。事實上,一波波撒幣就是蘇貞昌「買政績」的最大本事,連選前都要急發租金補助收買人心,就怕選民感受不到。然而,這些政策買票作為既多且亂,各部會九大券到處亂發還常發不出去,更無從解決小商家關門、小市民失業之苦。類似蠢政,也屢屢見諸農委會等部會漫無章法的補貼,從「班班有冷氣」到「班班吃石斑」,都是口號先行,亂象相隨。這些爛政,豈能騙得了選民?

防疫政策之亂,檢調成立專案小組已一年半,卻直到選後才搜索基亞查高端疫苗內線交易,擺明是選擇性辦案。在野黨檢舉經年,府院黨卻一再袒護高端,迴避可能存在的官商勾結現象。尤其前年疫苗奇缺,政府為護航高端,對企業、民團捐贈處處卡關,蘇貞昌還在國會譏諷郭台銘「手中沒疫苗」。最後,若不是郭董一怒,才獲蔡英文「恩准」,不知台灣還要為疫情受苦多久。蘇貞昌現在矢口否認政府擋疫苗,但民眾不會忘記誰才是疫苗的絆腳石。

政府沒本事幫民眾備妥疫苗,卻不乏信口開河的說詞,製造社會恐慌。這波搶發燒藥的開端,並非因為大陸解封,而是蘇貞昌一句「重啟小三通可能會讓對岸民眾來台搶藥,導致防疫破口」。事實上,政府並未開放一般大陸民眾來台,「搶藥說根本是欲加之罪。但蘇揆點火,自然升高民眾備藥自保心理,導致「發燒藥荒弄假成真指揮中心因而須召集藥商盤點。這是蘇貞昌創造的假危機但指揮中心不敢點破真相,以免打臉長官。

民進黨敗選,檢討報告字字迴避蔡蘇責任但社會輿論聲聲指向蔡蘇失職。但只要蘇貞昌不下台,就算有「礦坑裡的金絲雀」,也會被蘇貞昌的霸道惡政嚇死或噤聲。也難怪,曾準確預測九合一選舉結果的日本學者小笠原直指,慰留蘇貞昌是失敗決定;他更稱,民進黨「好像想假裝敗選沒什麼大不了」。外國人都看得這麼明白,台灣人會不懂嗎?民進黨還想騙誰?


【專家之眼】從任命宋濤 看中共對台政略的返祖布局

◆  【專家之眼】從任命宋濤 看中共對台政略的返祖布局

◆  【專家之眼】長榮航空危機處理不及格
◆  【專家之眼】倉甚虛,財貨有餘:超徵的7500億該花在這兒







【專家之眼】從任命宋濤 看中共對台政略的返祖布局


2023-01-03 07:53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新任國台辦主任宋濤。圖/取自中聯部官網



中共國台辦主任,日前公布由原先被視為退居二線中聯部前部長宋濤接掌。雖然這可能是不少台人熟悉的中共官方職務之一,但看許多分析,卻似最熟悉的陌生人,應該要好好釐清一下。

首先,從過去國台辦主任背景來看,少在涉台工作上有深厚淵源。尤其近幾任從外事系統出身或許具有對台外交鬥爭經驗,但通常不主動與我其他單位接觸。因為有這種條塊概念,就算宋之前曾在中聯部負責政黨外交,但國台辦亦有聯絡局與政黨局,即便偶有接觸,也不太可能撈過界。

其次,兩岸之間無小事,對台事務一向是由中共最高領導親自主持的。從江澤民起,制度上更是由總書記指揮中央對台工作領導小組決策。習近平掌權後,看不出有誰在分享他的對台決策權力。最明顯的例子,是馬習會未定時,中共方面,由習拍板決定。

既然如此,宋被派任新職,中共主要考量為何?台人應要注意習在民國一○八年(2019年)《告台灣同胞書》40周年的講話,談到推進祖國和平統一時提出了「習五點」,首次提出民主協商倡議,「在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的共同政治基礎上,兩岸各政黨、各界別推舉代表性人士,就兩岸關係和民族未來開展廣泛深入的民主協商,就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達成制度性安排」。而宋最重要的工作資歷,就是擔任中聯部部長,跟各國政黨開展交流。

因此,宋的對台工作,應是在推動日常工作之餘,更側重在與台灣不同政黨、界別開展協商。這個做法,讓人聯想起民國四十五年(1956年)後,中共因武力解放台灣機會渺茫,轉而對台發動和平攻勢,重點也是放在政黨合作。當時中共是由第一代領導人毛澤東、周恩來指揮,對統一具有使命感,手段更是靈活到和戰並用。那時中共的戰,不是全面統一台灣之戰,而是要摸美國的底、迫我談判的手段。看看最近以戰逼談的說法,應該是有點既視感。

果不其然,新主任的第一個起手式,就是發表題為《攜手奮鬥 共創偉業》的新年寄語,提到要與台灣各界有識之士就兩岸關係和國家統一開展廣泛深入協商,共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推進祖國和平統一進程。接下來還會用什麼招數?值得密切注意。

只是如此一來,想為人民說話的台灣政治力量,見到宋主任,會不會擔心可能會談到一些時機尚未成熟的話題?幾個主要政黨對此尚無反應。陸委會把回應人事案焦點放在呼籲對岸正視與尊重我國家主權與自由民主,務實改善兩岸關係;國民黨立法院黨團則是呼籲強化兩岸交流,雙邊有互信才能正面發展。

可能的尷尬要化解不是那麼困難。除了在野黨沒公權力,可以坦蕩態度對應之外,考慮在會前後讓新聞界了解議題與結果、會面過程中加入其他民間人士、甚至採取直播方式,都是可能作法。

當然更好之計,還是要在平時就做好社會對話、取得人民信任。要讓人民知道,兩岸如果不能對話,就是把台灣未來交給強權決定;而平時申明立場時也要掌握主體性,讓人相信,即便對話,也不全然定調於中共的協商。關於此點,中共應該也要負擔一部分責任。平時過度神秘的結果,容易讓其他力量掌握話語權,這無益於兩岸關係的正常發展。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1:你的算術及格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5:教堂與監獄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4:除了錢以外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3:婚姻的條件說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2:保持距離才是美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1:你的算術及格嗎?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1:你的算術及格嗎?


2023-01-05 16:03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你的算術及格嗎? 示意圖(ingimage)



主人養了一隻猴子,早上給板栗四粒,晚上給三粒,猴子不高興,吱吱喳喳的吵鬧。主人改成早上給三粒,晚上給四粒,猴子大為歡喜,不再吵鬧。

算術不及格
說牠是笨猴子,果然不如人,其實人也好不到哪裡去。有家肉店,肉一斤一百元,肥肉約四成,瘦肉六成,買的人不吃肥肉,烹調時丟掉許多肥肉,心中甚是不悦。

隔天换了一家店買,這家肉每斤兩百元,但全是瘦肉,這位主婦甚為高興,並讚肉店好,都是瘦肉,其實算算價格是差不多的。

有次我參加美西十二日遊,在洛杉磯買水蜜桃,有家店是一堆一推的賣,每堆十個五塊錢。買了後發現中間的五個有點壞,只有五個是好的。大家說這家不好,買桃子竟不准挑選。

換了一家,桃子可以挑,一塊錢一個,大家很高興,都在那裡挑選購買,在這兩家桃子店買到的桃子,有甚麼兩樣嗎?

人的算術常常不及格,比猴子好不到哪裡去。

賺錢賠性命
有位作家,因為寫電視連續劇本,紅極一時,大家都競相邀請他寫,工作應接不暇,日夜趕稿。有天晚上因過分勞累而中風,半身不遂,現在連一篇稿子也不能寫了。他賺到了嗎?算術及格嗎?

有位富豪,家財萬貫,但是由於事業心太重,經年在外打拚,以致家庭生活十分不順,幾乎弄到要妻離子散的地步。他在臨死之前,流淚滿面的說:「我贏得了財富及地位,但失去了家庭,我是世界上最悲慘的人。」這位先生直到臨死前才發現自己算術根本不及格。

一件也帶不走
有位國王臨終前,對著他的無數財寶,感嘆的說:「想不到我四處爭戰,出死入生,所赢得的戰利品,居然一件也帶不走。」

聖經上說:「人就是賺得全世界,賠上自己的生命,又有甚麼益處呢?」回想起我們的一生,似乎經常處在算術不及格的景況中,但更遺憾的是,很多人至死,都還以為他是個算術高材生哩!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2:保持距離才是美


2023-01-06 14:57  聯合新聞網/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保持距離才是美。 示意圖(ingimage)



有天去拜見一位董事長,董事長會客室掛了一幅仕女圖,是用絲編織的,十分漂亮。圖中有一位淑女,背對鏡頭,短髮,露長背,坐在凳子上,左手端著雞尾酒杯,右手扶著凳沿,與身旁的人談話,嫵媚動人。

遠看很動人
與她談話的也是一位女客,面對鏡頭,著墨綠色長禮服,露胸,體態優雅,引人遐思。

我不自覺地走近一點,想看個清楚。但是一走近反而看不清楚,看到的只是一些編織線條,畫面幾乎不成形了。

畫很美,但必須保持一定距離觀賞才有美感,太近就模糊了。油畫、版畫、抽象畫,太多畫都是這樣。

標準不要太高
有位高官夫人在家裡舉辦家庭禮拜,傳揚福音。有人對官夫人說,這種家庭禮拜很難達到傳福音的目的,因為參加的人,很多是別有目的,想接近官夫人攀點交情。

官夫人說,看人不要把標準拉得太高,標準拉太高,多數人都會變成壞人;看人也不能太近要保持距離,這樣許多人的長相會漂亮許多。參加家庭禮拜的人,有的可能是真來聽福音的,有些醉翁經過一段時間,也可能被感化成為耶穌的門徒。

努力得獎又何妨
有個公司一年總要辦幾次慈善公益活動,有人說這公司是為了打形象,在向社會作公關。有個人在公司經常早到遲退,努力拚業續,有人說他是想升遷拿獎金。

這些批評的人都犯了一個毛病,就是太近距離看人,因此每個人都變成動機不純正的人了。如果每個公司都作公益打形象,每位員工都努力打拚,想得獎金,又有甚麼不好呢?

所以無論是看世事或看人,都不能太近,要保持距離,這樣自己才能心態健康,世事也才會更美。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3:婚姻的條件說


2023-01-09 16:1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所以結婚找對象也是應該量力而為的。 示意圖(ingimage)


男追女,女嫌男抽菸又喝酒,於是男的將菸酒戒掉了。女的又說男的經常服裝不整,一副邋遢樣,所以男的開始穿著整潔,頭髮總是梳得漂漂亮亮的。女的再說男的只有大學畢業,沒有碩士學位,男的就努力考研究所,兩年後終獲碩士學位。但是這時他已經不再追求這個女人了,他說:「像我這樣好的男人,又有碩士學位,應該可以追到更好的。」

條件要相當
有個女孩子從小體弱多病,家人都覺得女孩不知還能有幾年生命,結婚成家更是不敢奢想。後來遇到一位男士雖然條件不很好,但是願意娶她,家裡人都十分高興,允諾結婚時陪嫁房子等貴重嫁粧

由於女孩健康不佳,且尚年輕,兩人乃先訂婚。訂婚後女方送女兒到美國姑媽家,目的是想住一段時間,散散心,看看身體狀況會不會好轉。後來,女孩在美國愈住愈好,身體也愈來愈健康,而且還唸了個碩士學位。

女孩的條件超過未婚夫愈來愈多,最後女方決定賠了一筆錢,與男方解除了婚約。

擇偶貴在相配
有位電視節目女主持人,事業如日中天,追求的人甚多,但女主持人已婚,丈夫是一位基層軍官,兩人條件差距隨著主持人走紅的程度而快速增大,丈夫雖然百般遷就,最後還是離了婚。

戀愛結婚,表面上來看,愛情是不分貴賤,是無價的。但其中卻充滿條件配稱,條件差太多,通常結果不佳。癩蝦蟆想吃天鵝肉,是不容易的,即使吃到了,也會消化不良。

未婚男女心中都有擇偶的標準,標準雖可能降低一點,但總是有自己的標準。這種標準其實就是一種條件,條件好的人,擇偶標準會較高,反之則低。找到彼此條件相配的人結婚,比找到高標準的人結婚要幸福得多。

所謂郎才女貌是佳偶,如果郎不才女卻貌,或郎才女不貌,結果常都有問題。所以結婚找對象也是應該量力而為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4:除了錢以外


2023-01-11 15:0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除了錢以外。 示意圖(ingimage)



有首詩歌,歌詞是:「除祢以外,在天上我還能有誰?除祢以外,在地上我別無眷戀。除祢以外,有誰能擦乾我眼淚?除祢以外,有誰能帶給我安慰?」

除了錢以外
這首詩歌主要描寫在作者心目中的地位別無取代。但歌詞使我聯想到,不少人在這個世界上,除了少數幾個人或東西以外,就甚麼都沒有了,這些人是孤單的。有的人很有錢,但經常一毛不拔,這種人有一天會說:「除了錢以外,我甚麼都沒有。」

有人終身在權力上勾心鬥角,他昧著良心說話,昧著良心對待朋友,他眼前只有一個目標,就是鞏固權力。這個人臨死前會說:「除了權力以外,我甚麼都沒有。」

有的人一生只在他的事業領域裡鑽研,其他的學問一概沒興趣,其他的書一概不讀,臨終前他會說:「除了專業外,我甚麼也不懂。」

缺少了什麼?
有的人終身就只有一、兩個朋友,有天他會傷感的說:「除了張三以外,我甚麼朋友都沒有。」

有的人終身為子女辛苦,最後他會說:「除了孩子以外,我甚麼都沒有。」

這樣的例子俯拾皆是。這些人最後會發現他們的世界是寂寞的,似乎還缺了些甚麼。

我什麼都有
有些人散盡家財興學救濟貧困。就像德蕾莎修女(Mother Teresa)所有的財產,只有三套換洗衣服及一雙鞋子。她終身服務窮人贏得世人景仰。這些人離世後,別人會說:「他們除了錢以外,甚麼都有。」

有些人無兒無女,但卻幫助了無數的孤兒,他們視天下的孤兒都是他們的孩子。他們辭世時會說:「除了親生孩子外,我甚麼樣的孩子都有。」

世界很大擴大我們的領域做些有價值的事臨終前才不會有孤獨的感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25:教堂與監獄


2023-01-11 15:08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教堂與監獄的差異,重點不在外形,而在各人的內心。 示意圖(ingimage)



在教堂裡很多人自認是罪人,所以要悔改。在監獄裡很多人卻自稱是好人,他們覺得自己是被誤判而入獄的。

這真是一種奇怪的現象,通常在教堂裡,好人會比較多一些,監獄裡則多作姦犯科的人。但兩者的看法卻南轅北轍

好人與壞人
教堂與監獄外形顯然不盡相同,但很多監獄的庭園佈置並不亞於教堂。教堂與監獄的差異,重點不在外形,而在各人的內心。

犯人身在監獄,思想自己過錯,天天向神禱告悔改,身在監獄就有如在教堂,但有的基督徒身在教堂,卻心生雜念,聚會結束仍打算要結夥找仇家算帳。有的人聽牧師講道坐立難安,視星期天上教堂是行禮如儀的苦事。這個時候身在教堂或監獄,差異也就不大了。

忘不了痛苦
現在丈夫發生外遇的情況愈來愈多,受傷害的婦女自然是痛苦又憤怒。各人痛苦憤怒的時間長短不一,有的人難過了六個月後漸漸淡忘了,這個人是判了自己六個月有期徒刑,六個月以來她形同關在監獄裡一樣。然而有人則判自己兩年,有人甚至判了自己無期徒刑,因為她一輩子都忘不了背叛她的那個男人。

這個自判終身監禁,心靈永久住在監獄裡的人,要怎樣才能出獄呢?

聖經告訴我們要饒恕別人,在天上的父神也才會饒恕我們所犯的罪。當我們走進教堂,跪在上帝的面前,祈求神幫助我們有顆饒恕人的心時,我們受捆綁的心靈就會突然被釋放了。因為饒恕別人就是善待自己良藥

我們若想要心靈不待在監獄裡,想要對自己好一點,就要學習饒恕別人。饒恕,雖然是不容易的功課,但卻是一門必修學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去看見 去揀選 去實踐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969/web/ 

◆  獨居長輩的長照困境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去看見 去揀選 去實踐
◆  全球食物短缺 現在進行式
◆  勞高獎少 底層勞工悲哀
◆  航勤年終惹議 應回歸法遵
◆  助陸抗疫 從城市啟動
◆  飛彈新年禮 中韓朝關係凶多吉少
◆  和平保台 台獨神主牌丟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去看見 去揀選 去實踐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侯勝宗(作者為逢甲大學公共事務與社會創新碩士學位學程特聘教授)
大中華婦幼關懷成長協會18名弱勢學童騎乘單車從台中市潭子區本願山彌陀講堂出發,挑戰10天完成近800公里的單車環台。此為示意圖,非新聞當事人。記者余采瀅/攝影



當讀者看到這篇專欄時,筆者正參與 1919 單車環台的募款活動,以十五天騎乘一千三百公里,走訪台灣各個原偏鄉部落社區,為他們的急難家庭募款。這是筆者第四次參與「1919 愛走動-急難家庭救助計畫」環台騎乘,今年預計籌募四千萬元來資助關懷隱藏在台灣各個角落的急難家庭。俗語說:「走老路看不到新風景」,筆者擔任今年環台車隊隊長,有別於以往的「逆時鐘」環台,改採「順時鐘」方向進行募款騎行。這樣的調整,讓全程有更多的爬坡和逆風挑戰,平添許多騎乘困難和體力痛苦,讓我有許多意外感觸,和讀者分享。

首先,讓我先從教宗方濟各談起。教宗方濟各前年寫下《讓我們勇敢夢想疫情危機中創造美好未來》一書,提醒世人在經過這場疫情危機的洗禮後,一切都再也回不去了。教宗也提醒我們,在這場疫情危機中,可以讓我們學習超越自我,也可以讓我們更加墮落。例如,在過去三年疫情危機的試煉中,我們看到了善惡並立,也看見人心的美善與醜陋。在疫情中,有人用創新創意來克服不能出門的局限,對染疫者積極伸出援手;也有人選擇明哲保身莫管他人瓦上霜消極回應。例如:民間企業為搶救確診者而不遺餘力到國外採購疫苗,唯政府卻因著兩岸的政治意識,而遲遲未給予善意的回應。

但在這疫情亂世中,我們應該如何做出明智的抉擇呢?

教宗提出了「去看見」、「去揀選」、「去實踐」三大建議。「去看見」意指去察覺真實需求。在亂世中,我們若想要找到新的未來,就必須朝著邊緣而去;我們若想要看見世界的真貌,就要前往戰爭存在的邊緣,因為唯有身處邊緣,才更能看清楚世界的模樣。「去揀選」意指明辨要往哪裡去。面對未來,我們必須有智慧分辨出哪些路是通往良善和光明,哪些道路是開倒車,甚或死路一條;只要人心不受蒙蔽,人類一定可以選出通往新未來的路徑和順序。「去實踐」意指採取富有影響力的行動。若要讓願景成真,我們必須親赴社會的邊緣,與那裡的人們一起面對問題,將利害關係人團結具體行動中,秉持目標行動堅持到底讓改變發生

筆者投入已超過廿年的「移動服務社會學術研究和社會實踐,正是在盡力學習去看見去揀選去實踐」。為了讓「移動服務社會」的夢想成真,這幾年透過參與「1919 愛走動環台騎乘,讓筆者可以真實看見需求進而結合逢甲大學擅長移動科技和服務創新專業,將學術理念落地成為台灣偏鄉真實服務

最後,引用教宗書中的一句話:「透過具體行動,去確保這世界上的尊嚴能獲得其應得的珍視和敬仰,並不是幻夢一場,而是通往美好未來的行進方向」。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剛開始,願你我一同創造台灣疫後社會的美好未來。










獨居長輩的長照困境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台灣將走入超高齡社會。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圖/聯合報提供



接受長照單位請託撰寫醫師意見書,因此我有機會進入幾位長輩家看看,這一看還真是讓我看見許多讓人憂心的事情。

首先來到黃爺爺家,九十五歲的他一個人住,他說了兩件事情讓我印象深刻。第一件關乎保養之道:「陳醫師,我每個月都要去醫院住幾天,進廠維修一下。這讓我長保身心健康」。第二件事是他對身旁的照顧者抱持不確定感和深切懷疑,爺爺說:「指揮官王必勝說要對周遭的事物保持警覺與懷疑不要隨便相信。所以,我看照顧服務員拍了我的身分證,我就寫了一份聲明書,醫師你看看。我個人絕對沒有授權任何人代替我做任何事情。」

我邊看他仔細書寫的聲明書邊勸說:「爺爺,照服員應該是為了公務所需才拍照,不是詐騙集團。」

爺爺說:「我一把年紀了,不懂這些事情。對我來說,你們用手機這樣照、那樣照,傳這裡、傳那裡,我們這些老人是會恐慌的啊。」

這樣說來連我都覺得有道理:「爺爺,你擔心外面的騙術太高明,萬一被騙走了全部身家就求助無門,對吧?」

爺爺點頭:「對啊,現在人的把戲那麼多,我老了,跟不上了。我只會寫字,你看,我連聲明書都用條文紙書寫。」

那天花了點時間和老人家聊天和說明,希望能稍微緩解他內心的惶恐不安。

接下來拜訪的是張爺爺。老伴去世後,爺爺堅持自己住,不久前一次跌倒意外讓他嚇到了,養成能不出門就不出門的心態。於是住在鄰近的孩子們就為他申請長照服務,由照服員上門做居家清潔以及送餐

漸漸的,爺爺出現失智跡象,例如他懷疑照服員偷竊,問起偷了什麼,爺爺說的是「鋼杯」、「毛巾」這一類聽起來就是妄想的描述,只是這樣的猜忌多少還是會造成家屬與照服員間的心結。

我覺得比較可能是爺爺隨手擺放物品,但記憶力退化讓他一轉頭就忘了。於是我與家屬坐下來討論,用引導的方式讓他們慢慢理解失智跡象,而這些物品說起來是不會有人要偷的。看到家屬臉上露出理解的神情,我在內心鬆了口氣,相信釐清誤解後,應該能減緩家屬和照服員間的緊張情緒,也讓照顧過程順利一點。

這兩位故事主角都是男性,但考慮女性多半比男性婚齡晚但預期壽命長,因此獨居的女性長輩只會更多,我因業務相關就拜訪過不少獨身又無子嗣的老奶奶們。我總在拜訪過程中看見不少獨居長輩生活照顧上困境,他們主動或被動獨自生活,但內心惶惶不安,於是進一步在行為上展現,若加上失智症等疾病纏身,勢必讓照顧工作變得困難。

其實,不論有沒有結婚生子,老後獨居已經是社會上越來越普遍現象,任何人都有可能是獨老預備軍,所以著手建立獨居長輩可以安老環境,正是在為我們自己的將來提早做準備,希望醫療、照顧、鄰里、家庭甚至個人等政府與民間各單位,都能一起關心並共同合作












全球食物短缺 現在進行式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游永福/文化生態工作者(高雄市)
就算俄烏戰爭結束,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糧食危機仍會存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筆者長期關注一八七一年四月英國攝影家約翰.湯姆生的南福爾摩沙檔案。話說他在品嘗過台灣荔枝乾之後,給了「very good」(非常棒)的肯定。湯姆生能幸運品嘗到清嘉慶後期,亦即一八一一年左右開始大量栽種的台灣荔枝果實烘乾好味,乃因他為當時的台灣實際行政主官台灣道臺黎兆堂(一八二七-一八九四)拍攝照片而獲贈荔枝乾與茶葉,才能為台灣荔枝乾留下美好紀錄

素來,歐洲有「朝聖之路」,日本有「熊野古道」與「奧之細道」,大陸有東西向「絲路」、南北「大運河」與「萬里長城」,走訪者眾多。台灣呢,也有三份湯姆生福爾摩沙報導與五十九張精采照片,及現地豐富產業、生態與地景資源衍生的「湯姆生馬雅各之路精采路徑。除了講座與走讀,筆者特別重視特色農產品的介紹與推廣,及野生食用植物的認識與應用。

此一湯姆生給了「very good」肯定的台灣荔枝乾,在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筆者就分享給參與課程的學員享用;然而,由於前年發現十個人中,有九個人不知道或沒品嘗過台灣荔枝乾,乃於同年九月聯繫兼營果園與烘焙的林先生洽商銷售事宜,由於林先生與父親累積了七十年的烘焙經驗,品質管控得宜,所以在自產自銷與幾家有心店家共同努力下,到去年二月將所有荔枝乾全部出清。

去年,筆者的小店於八月下旬開始銷售荔枝乾,只到十月十八日就全部出清。林先生嘆氣說近幾年氣候異常,導致農作物歉收,今年荔枝產量只剩兩成!也難怪,國立屏東大學愛吃荔枝施百俊教授說:「每年五月份從玉荷包品種開始,接著黑葉、桂味、糯米等荔枝一路產出,直到七月足足品味了三個月(講得幸福滿滿);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卻只吃過一次就沒了。」

不止荔枝歉收依據甲仙地區農會訊息有機青梅今年產量只剩六成五,而且因為溫熱早熟,果粒較小。其他報導顯示,芒果,產量只有三成。龍眼,南部一至二成嘉義以北二成,所以內門木柵有焙灶的棋子老師嘆氣說:「生食都無夠,哪還有通曝乾。」而小番茄,因為「瘋欉」,只有五成。台東鳳梨釋迦,落果與裂果嚴重,也只有五成-如此說來,氣候變遷,的確全面影響了台灣的水果收成。

何止水果!何止台灣!去年八月,《綠色和平》報導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世界糧食危機,指出氣候危機帶來更多更熱的白天和夜晚,加上極端水災和旱災,導致農產下降、糧食運輸受阻,也令主糧的營養受損。因氣候變遷加劇高溫,五月嚴峻熱浪令印度部分地區的小麥作物枯萎

食物的短缺,看來是世界性全面性的。那麼,有沒有好對策?別無他法,只有簡單過日,重複使用,降低消耗,減少汙染一途;也只有如此,才能減緩氣候變遷速度。而野生食用植物生命力較為強韌,更是值得我們好好認識與應用,以彌補不足。












勞高獎少 底層勞工悲哀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鐘重發/空大講師(彰縣北斗)
長榮航勤員工不滿年終奬金只有1個月,低於航空的3個月,部分員工臨時請假,導致元旦假期航班大亂。今天上班的長榮航勤員工一字排開於入境長廊步行,宛如戰隊守護旅客權益。記者黃仲明/攝影



年終獎金是資方對勞工一年辛苦工作的肯定,在資方有獲利下通常會大方與員工分享。長榮海運有人領到最高五十二個月的年終,陽明海運十三個月年終外加分紅最高領到四十五個月,不知羨煞多少勞動族。許多勞動者今年只要能有「一個月」年終就讚嘆老闆了;不過「年終僅一個月」,卻引爆長榮航勤員工元旦期間集體休假,造成航班大亂!

長榮航勤是長榮航空的子公司。疫情間航空運運量極度萎縮航空需求卻大爆發,負責上下貨物的航勤員工對長榮航空去年的獲利貢獻應屬當仁不讓。當得知今年航空員工有三個月年終,但航勤員工僅一個月時,叫付出勞力最多、工作最繁重的航勤怎能按得住氣呢?不趁元旦、寒假、春節、二二八連假期間擴大爭議,豈能觸動政府與民眾對企業給予低層勞工低工資與漠視的關注?

在民主社會中遇工會罷工而影響社會運作,通常都能獲得民眾的支持與體諒,因為罷工勞工爭取勞動權益最後手段。但長榮航勤若忌諱以合法的罷工來爭取權益,甚至在取得合法罷工的勞資爭議協調前,就以「依法休假不加班」的「類罷工」來運作,恐不易獲得民眾的支持。

公司不應因航勤屬於低專業性高勞動力高替代性就予以漠視卑微年終是壓垮長榮航勤員工的最後一根稻草,爆發集體休假也是希望資方能給予合理回應。












航勤年終惹議 應回歸法遵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陳立業/大學教授(台北市)
桃園機場發生長榮航勤員工請假,導致昨長榮航空多架班機延遲起飛的情況,正常上班的航勤員工正在行李處理場內搬運行李。本報資料照片



歲末年終,年終獎金的「」情總是牽動著工作的「心」情。長榮集團所屬長榮海運狂發四十五個月以及長榮航空預計發放三個月年終獎金的新聞先後露出,未料引爆所屬集團公司長榮航勤員工採消極性請假,近日癱瘓長榮航空國際航線運作。

就員工角度而言,母公司或集團大賺理應分一杯羹。若就航空業來說,這樣的論點似是而非。筆者建議應回歸公司治理以及法遵探討本問題

首先,就公司法論,即便是集團化公司,每一個個體公司都屬獨立公司,換言之即為法人格獨立。基此,何有集團甲公司獲利,乙公司要求同等年終之事,試問財務面如何合法將獲利於各公司間「均分」與「轉換」?因此應檢視國家法令對於公司之基本定義與要求。

再者,每年各公司的員工努力程度不同,以航空業去年獲利仍以貨運為主力言,長榮航空整體對貨運的致力,恐非航勤人員可想像。同理,過往因為航空運業高度競爭,也曾發生子公司因服務「旅客量」獲利、母公司因高度競爭反而無法獲利情事,比如說空廚獲利而母公司虧損,似乎也未見母公司員工要求雨露均霑的歷史。

若再從業務論之,以航勤案例若要自力更生,爭取更多年終獎金,應反思「斷奶」之可能性,自行尋求業務開發。航勤業乃航空特許產業,應自行開發客戶,增加自由營收,提高獲利之契機。若都仰賴母公司或集團公司獲利,拿別人的辛勤追求同等的權益,我國豈不成「共產」制?

最後,政府莫讓勞工運動影響公司治理,公司法明訂「各公司應於章程訂明以當年度獲利狀況之定額或比率,分派員工酬勞。」各方切勿逾越公司法作不當之要求,其引發之漣漪將如蝴蝶效應般。

疫情帶給全球各航空公司挑戰,國籍航空爭氣獲利,創造佳績。航空產業受到疫情影響,幾家歡樂幾家愁在所難免。「會吵就有糖吃」,勢必引發另一邊付出甚深的員工不滿,何謂公平與正義呢?政府、航空業者以及勞工應慎思並節制,不要顧此失彼,團結、和諧、珍惜走過疫情還能擁有工作的機會,感念公司與大家一起走過艱難!














助陸抗疫 從城市啟動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王振寰/政治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右)在副總統賴清德(左)陪同下,發表「2023年元旦談話」。記者胡經周/攝影



蔡總統的元旦講話,提到台灣願意協助大陸抗疫,這是民進黨執政以來對大陸最具善意的講話。但是大陸幅員廣大人口眾多,以台灣如此小的人力與國力,恐無法勝任。我認為以城市對城市應該是最好的啟動方式,例如台北市與上海就已經有現有的合作機制,其他城市也有既有的合作夥伴,以城市對城市,可以展現兩岸人民與政府的合作善意,建議國民黨在這次縣市長選舉中獲勝的縣市應該可以帶頭做這件事情。

在當今全球化的時刻,城市外交已成為顯學。城市由於規模較小,比國家更具靈活度,因此在很多議題上已經有許多以城市為主國際聯盟例如氣候變遷國際城市聯盟,都是跳過國家進行合作。為了避免兩岸政體的敏感關係,由城市來啟動與中國大陸城市的聯盟關係,或許可以展開和平共榮新契機














飛彈新年禮 中韓朝關係凶多吉少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北韓2002年最後一天向東海(日本海)發射三枚短程彈道飛彈。法新社



迎接癸卯兔年之際,北韓突然送來三枚飛彈「新年禮物」,元旦凌晨再射一枚,還揚言要成倍增加核彈持有量。南韓政府指責北韓違反聯合國安理會決議案外,並且對中共「袖手旁觀」不滿,為中韓關係發展添下變數,頗值得關注。

中韓建交三十年來,韓國政黨輪替四次,從保守派(右派)至進步派(左派),其間雖有蒜頭糾紛、薩德問題等,但從五年前文在寅總統和民主黨執政開始,兩國關係如同蜜月般,相安無事度過。

惟自尹錫悅總統上台後,韓國政府改變親中、親北外交政策,轉換成加強與美國和日本關係,要求中國跟韓國要平等往來,並嚴明不會再走文在寅的「對中國低姿態外交

這可從去年八月舉行的中共外交部長王毅和韓國外交部長朴振青島會談、十一月舉行的中韓首次高峰「習尹會」,窺知兩國的外交差距。

中共希望韓國靠攏中國越近越好。然而韓國認為中國手中持有的「北韓牌」太消極,對北韓完全「非核化」沒有發生任何作用,因此,讓北韓仍然飛彈、核試等威脅統統來,中共不僅不勸說北韓,反而在聯合國支持北韓的挑釁。

去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北韓五架無人機侵入韓國領空,在首爾上空飛來飛去七小時。近日,韓國執政國民之力黨高層齊聲批評中共「縱容」北韓膽大妄為。

尹錫悅的大動作令人矚目。連續召開會議,當面指責國防部長李鐘燮未能及時反擊,指示今後要以牙還牙加倍奉還,不要怕北韓的飛彈、核武和大量殺傷武器。擺出「硬碰硬」態勢。

不料,這段期間,韓國《朝鮮日報》等一連串報導中共的負面新聞,指位在首爾江南區的「東方明珠中華餐館設有祕密警察,不僅監視反中共人士活動,並且從事蒐集情報等。甚至,中共駐韓大使館對韓國政治人物實施「美人計」。

媒體也把孔子學院牽連進去。中共在韓國各地二十餘所大學附設有孔子學院,韓國媒體認為不是純粹的文化交流,專為教授和大學生灌輸中華思想的洗腦用,建議韓國政府趁此機會一併調查清楚。

韓國媒體引據美國《外交雜誌四月所作民調報導稱,全球五十六國中,韓國人的反中情緒居冠,其次為瑞士和日本。讓韓國人的反中情緒遽增。

 這一切演變成為中韓外交戰。目前,不顧駐韓中國大使館的正式否認,韓國情報院和警方持續調查祕密警察是否存在。

 看來,中共不能把這隻北韓蠢蠢欲動的兔子好好捉住。對朝鮮半島來說,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恐怕是「凶多吉少」。













和平保台 台獨神主牌丟嗎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曾士宇/大學教授(新竹市)
民進黨選前高呼要選民「為台灣挺身而出」,但是民進黨執政未能處理好兩岸關係,抗中保台牌失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近來包括副總統賴清德、民進黨代理黨主席陳其邁不約而同地拋出「和平保台」取代「抗中保台」,似乎是對國民黨的主張「拿香跟著拜」。但民進黨人士表示,兩岸論述僅在宣傳上微調,以降低衝突感,因此面對險峻的兩岸僵局,仍是「換湯不換藥」,卻肖想「乾坤大挪移」,前程堪慮。

民進黨在上次總統大選時,巧妙利用香港反送中情勢大賣「芒果乾」,成為大勝的決定性因素,食髓知味,在去年九合一地方大選時,仍高唱「抗中保台」,沒有警覺到俄烏戰爭中,戰場慘況讓民眾對現代戰爭的可怖有了較深的體認。再加上美中對峙的地緣政治,將台海拱上「世界最危險的地方」,去年八月時任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導致中共圍台軍演,四顆飛彈越過台灣而蔡政府不敢聲張,暴露其在兩岸關係上的有勇無謀色厲內荏本質,社會氛圍與上次總統大選時已大不相同。

另一方面,民進黨就是「台獨黨」,早已是台灣社會的共識,而且之前從不諱言。蔡英文在李登輝時代擔任陸委會主委,即拋出「兩國論」。陳水扁任內宣布終止《國家統一綱領》,並在日媒專訪中說,「四不一沒有」的承諾不再有效,搞「入聯公投」甚至被美國在台協會主席認為是在製造麻煩

蔡英文擔任總統時,任用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的賴清德擔任行政院長;接任的蘇貞昌從防疫的「小明」們,農漁產品外銷,食品註冊等,一再對中共冷嘲熱諷,惡語相向,不放過任何機會挑釁,充滿敵意,弄得兩岸情勢劍拔弩張,反而怪罪對方不友善,並以破壞兩岸交流而洋洋自得。尤其《台獨黨綱》仍是民進黨「神主牌位」,要想輕易華麗轉身,世上豈有這等便宜事。

與之呈現鮮明對照的,馬英九主政八年,以「九二共識、一中各表」為基礎推動兩岸關係,但見陸客來台每年以百萬計,兩岸交流友善頻繁,貿易往來昌盛,大陸則對台灣農漁產品一再「讓利」,在卸任前甚至促成「馬習會」,兩岸雖然不算友邦,但也絕非敵國,會發生戰爭,是難以想像的。馬英九最近一再強調「避戰謀和」,是國民黨的一貫主張,也為支持者普遍認同,有相當的公信力。

蔡政府於去年底宣布義務兵役役期延長為一年,蔡英文說,只要台灣夠強,就會是全球民主自由的主場,就不會變戰場,青年就不用上戰場,聽起來冠冕堂皇,實則本末倒置,矛盾百出。此舉當然是配合美國為壓抑中共「大國崛起」制定的亞太策略,自甘為馬前卒,所以要大肆軍購、延長役期,甚至歡迎美國「學人」進駐行政、立法單位,喪權辱國,莫此為甚。台灣民眾要想「和平保台」,唯有下架民進黨政府。


劉憶如/重振內需成長引擎的期待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劉憶如/重振內需成長引擎的期待
◆  李清志/達文西的腦袋






劉憶如/重振內需成長引擎的期待


2023-01-03 02:24  聯合報/ 劉憶如(作者為香港北威國際集團董事總經理、台大財務金融系兼任教授)
IMF日前下調亞洲今、明兩年的經濟成長率預測,中國大陸今年成長率預估更遭大幅調降1.2個百分點。美國2023年經濟成長率也只有1.8%。歐新社



國際貨幣基金(IMF)昨日一月二日)公布最新預測,認為全球有三分之一的經濟體將在今年二○二三)出現衰退。國際經濟情勢險峻,對於極度依賴出口貿易順差的台灣經濟,將會有相當大的衝擊。但台灣應在此時制定因應策略,引導資源回歸民間消費及投資等內需產業,唯有調整這幾年極為扭曲經濟結構,台灣經濟成長果實,才得以為全民所共享。

經濟成長的引擎,可分為內需及外需兩大部分四駕馬車內需主要為民間消費、民間投資及政府支出外需則是「商品及勞務」的「出口減進口」所得到的「淨出口」。當出口金額高於進口,也就是淨出口為正數時,貿易順差(或又稱出超)就對經濟成長有正面的貢獻;反之當貿易逆差時就產生負面的作用。

長期以來,台灣常有一個迷思,認為因為台灣是個小型經濟體的島國,所以我們的經濟成長主要都必須依賴出口,或說需要依賴貿易順差來創造 GDP。在這樣的思維下,凡是「出口創新高」的消息傳來,就往往要高興個幾天;而利率、匯率、稅制、補貼等總體財經政策制定,也因此常以「促進出口」為最高指導原則。例如,長期以來台灣的匯率被質疑阻升不阻貶」,其中的一項重要原因就是為了照顧出口產業,至於台幣升值能讓進口貨較便宜,甚至對物價上漲有抑制作用,就往往不是優先的考量了。

也常有人說:「台灣出口佔 GDP 比重高達六、七成,對台灣經濟太重要了,所以政策上多偏向出口產業一些,也是合理的」;但這句話的偏差,在於忽略了創造經濟成長的,其實是出口扣除進口之後的「淨出口」,而非出口的本身。這是因為我們雖然出口到國外賺了外匯,但為了要製造這些出口產品,也向國外進口了許多原物料、機器設備等生產要素;所以真正為台灣賺得的,也就是創造 GDP 的第四駕馬車,是「淨出口」,而非「出口」。

那麼,各個國家 GDP 的四駕馬車之比重如何?一般來說,民間消費大宗大約佔百分之五十至七十左右,台灣長期以來也都是百分之五十五上下,美國則接近百分之七十。原則上,當 GDP 成長時,民眾的所得及消費如果隨之等比例提高,那麼隨著時間經過,民間消費在 GDP 的佔比就會維持不變。但若 GDP 雖每年正成長,但成長的果實沒有落實到民眾的所得,則民間的所得和消費成長跟不上 GDP 的腳步,那麼民間消費在 GDP 的佔比就會下降了。

過去這些年來,民間消費在 GDP 的佔比,自民國一○○年(二○一一年)的百分之五十四點五,下滑至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的百分之四十四點六,疫情發生後的下滑尤為明顯。貿易順差佔比,則十年來自百分之六點五,增加至百分之十四點九。台灣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 GDP 實質成長率百分之六點五,成績亮麗;但平均每戶可支配實質所得卻反而下降百分之一點九。這些數據表示疫情之後,台灣經濟成長結構已出現很大的偏差今年國際情勢不佳出口受創將是難免,除拓展出口地區分散風險外,內需的角色更有待政府大力提振。



徐遵慈/美應謹言慎行 避免助長「去台化」言論

◆  徐遵慈/美應謹言慎行 避免助長「去台化」言論
◆  陳冲/台灣需要的是數位羅盤






徐遵慈/美應謹言慎行 避免助長「去台化」言論


2023-01-03 04:34  聯合報/ 徐遵慈/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去年十二月初,台積電在美國亞歷桑納州鳳凰城舉行五奈米廠房上機典禮,加上台積電宣布下階段將擴大在美生產三奈米晶片的效應,一時之間,國內外討論台灣半導體產業將「空洞化」、「去台化」的言論甚囂塵上,迫使我政府官員趕緊出面信心喊話。最近金融時報一篇專家投書指出,歐美政府在提倡「製造業回流」時,該謹言慎行,以免予人各國正逐漸遠離台灣的印象。易言之,美國強調台海危機與台灣面臨戰爭邊緣的說法,如不謹慎,極可能助長「去台化」或「棄台化」的言論,絕非台美雙方樂見,美國官員應停止類似言論,以正視聽。

金融時報去年十二月十一日刊載美國台灣商會會長韓儒伯(Rupert Hammond-Chambers)的一篇投書,標題為「西方國家不應步入中國對半導體發展說法所設計台灣陷阱」。韓儒伯長年擔任以台、美企業為成員所成立的美台商會會長,多年來在華府積極為台美經貿利益奔走。他的投書直指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美國前印太司令部司令戴維森美國議會聽證的證詞,或是財政部長葉倫不久前在一次公開演講中警告美國企業應該重新評估在台灣的投資計畫,都在有意或無意中傷害台灣,可能助長當前在台灣及國際間快速發酵的「去台化」或「棄台化」言論。

他呼籲美國政府與歐洲國家推動「製造業回流」或供應鏈合作時,也必須持續維護台灣身處全球供應鏈中心的地位。

美國官員的發言雖旨在提醒美國各界及美商台灣身處地緣政治風險,卻不應弱化台灣地位,否則將落入中國一心想要孤立台灣的陷阱。

戴維森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三月出席聯邦參議院軍事委員會聽證會時,提出中國可能在民國一一六年(二○二七年)遂行其武統台灣的野心。自此之後,美國與各界在毫無依據情形下,提出各種中國犯台的可能時間。葉倫則是在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於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七月提出美國先進半導體過度倚賴台灣對美國太過危險後,進一步加碼」,包括去年四五月提出友岸外包」,認為供應鏈應該遠離台海,前往東南亞、墨西哥或印度。去年十一月,她建議美商應該重視中國的野心與地緣政治風險,應重新評估在台灣的投資計畫。即使雷蒙多、葉倫的說法旨在呼籲建立美國自主性供應鏈留意中國,但不免被認為有離棄或弱化台灣經濟地位之嫌。

事實上,國內許多廠商在去年八月美國眾議院議長裴洛西訪台及中共加強對台灣軍事演習後,都接到外國企業的「關切」,要求業者為防止未來供應鏈可能中斷,準備應變備案」,顯示近來外商的擔憂確實在加深。對此,我國不僅在台灣內部應該謹慎處理「去台化」或「棄台化」言論發酵的問題,對外更應該積極「端正視聽」,鄭重要求美國政府官員該謹言慎行推動經濟韌性不應打擊或削弱台灣的經濟地位產業發展,因為台灣經濟地位如果遭到孤立,將造成全球經濟巨大的損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