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16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籌組資安國家隊 刻不容緩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經濟日報社論/「相互零關稅」是個好主意?
◆  聯合報黑白集/陳美伶不該問
◆  聯合報社論/比較蔡英文任內的四次人事改組







經濟日報社論/「相互零關稅」是個好主意?


2020-05-16 01:3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國際貨幣基金(IMF)日前表示,將進一步調低今年全球的經濟成長預測。就在一個月前,IMF 才把年初對全年估計的3.3%大幅調降為負3%,這明顯已比金融海嘯後民國98年(2009年)全球實際成長率負0.1%低了很多。才一個多月,又決定進一步下修,足見全球經濟前景之暗淡。

但在一片哀鴻中,中國的情況還算較好,相較於美、歐、日、英等國的負成長 5% 至 7% 不等IMF 對中國的經濟估計還能有1.2%的成長。中國的情況相對較佳,除因中國防控疫情表現,相信也與中國今後的「自體循環力較高有關,後者決定於一國的經濟規模大小、產業體系完整性及戰略資源的自足率

中國經濟的這些特質,已被著名經濟學家張五常注意到了。最近,他針對新冠疫情持續下的全球、尤其是中國經濟,提出了幾條政策建議,首先即是中國可向所有貿易對象國提出「相互零關稅」。目前全球貿易主導權愈來愈被中國所掌握,排除科技產品與名牌珍品,單就百姓的日常用品來看,中國大陸市場已約占全球之半。

張五常還指出,首先可選擇英國,接著是歐洲發達國家,再接著是美國、日本、韓國、印度、越南等國。首選英國是因為英國歷來都近乎零關稅,只要中國承諾相對零關稅,雙方不需要太多協商。張五常又說,如果有哪些國家不接受,「他們的經濟就會出現災難。」

其次,他建議順勢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在推出相互零關稅的同時,大陸進口商可以順勢把人民幣推向國際。進口商可以要求對方用人民幣或對方選擇的貨幣議價;當雙方用不同的貨幣議價時,這些議價反映的匯率,各國央行不要干預,並可供各國央行據以調整校官方匯率。結算的銀行由雙方議定,這樣安排下,相信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可以左右人民幣推向國際

張五常還提出的看法與主張包括:中國的通膨上限可略為提高、複雜稅制應改革簡化,政府投資應算清楚回報,以及針對疫情衝擊下的經濟,不妨全國免稅一年,至少選擇性地對中小企業免稅一年等。

張五常的建議中最具新意且能產生深遠影響的就是前兩條,即相互零關稅及將人民幣推向國際,兩者又相互關聯,前者並具有為後者鋪墊的作用。「相互零關稅」在國際貿易理論與政策中原本就是一種理想與境界,現實中通過各種雙邊、多邊的貿易協定,能將部分理想變為現實。如今,中國若主動倡議此政策且不易受拒絕,全因中國已是全球最大市場與工廠,不僅可在貿易政策上掌握主導權,國際輿論及道德高地上也掌握主導權。

再者,新冠疫情對全球經濟造成比世紀金融海嘯更大的破壞,因為疫情帶來的既是供應鏈的斷裂,又是需求面的窒息,兩者交互影響,幾無解藥。如今,如能通過中國倡導而各國參與的相互零關稅行動,當可為全球創造出一個爆發性的貿易量,應有助於破解當下的供需困境,也有利於避免重演 90 年前的經濟大蕭條。

接下來,相互零關稅的推動,順水推舟地將人民幣推向了國際,在零關稅的誘惑或推波助瀾下,中國的貿易對手都有更大的意願選擇人民幣議價,並且通過人民幣的議價,摸索出人民幣的國際均衡匯率,最終使人民幣在國際間成為一種被各方廣為接受的國際貨幣。

另外,相較於近年來美國動輒舞動關稅大棒,做為對付貿易對手國的威脅或制裁手段,中國採取的竟然是截然相反的政策主張,自然在國際社會中會引發普遍的反思與議論,為美中兩國國際形象帶來不同的評價。最後,中國有句老話,「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禍與福經常是一體的兩面

張五常教授的政策建議,也為「危機」一詞中的「危」如何轉為「機」,做了很好的注解。











聯合報黑白集/陳美伶不該問


2020-05-16 00:4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五二○前蘇貞昌內閣日前總辭,內閣閣員在最後一次行政院會後在廣場拍畢業照,院長蘇貞昌(左)走過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右)面前。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發會主委陳美伶在內閣改組中被換,由政委龔明鑫接任。陳美伶對此頗有不平,曾二度追問蘇揆「是否做不好才被換掉」,卻未得到答案。

其實,陳美伶不該問的。政壇上,政務官像走馬燈般換來換去,有時是機運當頭,有時是關係勝出,哪有什麼大道理可言?這次外界評論她被換,主因有二:一是蔡總統要她栽培多時的龔明鑫入座,陳美伶當然得讓出位子來;二是陳美伶登上國發會主委是賴清德提拔,當時即嫌勉強如今要她走人,顯示蔡、蘇要拔賴的人馬

由此看,陳美伶對自己的離去就沒什麼好哀怨的。陳美伶出身文官體系,雖未加入民進黨,卻也對綠營盡心盡力;論人脈,她受賴清德提拔,就得受他牽累。民進黨行事,不是一向如此?何況,換人之前,即有人放出「國發會跟不上腳步」的訊息,也算是暗示她下台之前奏。

有趣的是,陳美伶後來收到陳建仁的簡訊,問她是否有意「出任考試委員」;陳美伶並為此感謝陳建仁的「送暖」。你看,政壇不就是如此,充滿了各種起伏轉折。政府的職位分派,彷彿是「無限暢飲」模式;今天拔掉這個人,明天賞他一個閒缺,總能扯平。國發會主委轉任考試委員,總統府祕書長變成監察院長,充滿無限可能,就看戲法怎麼變

就像「大仁哥」要回任中研院特聘研究員,表面上少了卸任副總統的禮遇,實質上多了加倍薪水。這不也是一種選擇?










聯合報社論/比較蔡英文任內的四次人事改組


2020-05-16 00:4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蔡英文總統任內的四次政府人事改組,有人認為一次比一次「排外」,一次比一次「綠化」。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二○連任就職前,蔡總統的國安及內閣人事布局正在緊鑼密鼓進行。蘇貞昌確定續任閣揆,目前敲定國發會、科技部、文化部、金管會、客委會都將換上新人國安體系方面,國安會動向未定,較受爭議的國防部、陸委會則按兵不動,近年缺乏作用的海基會反將改組。整體解讀,蔡英文雖挾八一七萬高票連任,但此次布局的眼界寬度已遠不及四年之前,更多心力反而用在派系制衡

蔡英文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出任總統後,這是她第四次改組政府人事,每一次都因內外環境而有不同思維。比較四次改組,可以發現她用人的眼光越來越向內限縮,幾至用人唯綠的地步也因此,向民間社會求才甚或向在野黨借將,皆不在其考量之內。此外,為了因應民進黨內派系的權鬥傾軋,乃至民國113年(二○二四)接班人的爭逐,蔡英文用於扶植或削弱特定派系的用心,顯已超乎她對國政的經營。

民國105年(二○一六年)林全的首度組閣,以他和蔡總統的良好默契,加上有四個多月的部署期,他組建了可能最最符合蔡英文理想的內閣隊伍,容納了最多的社會菁英和非黨籍專業人才。誰料,綠營內部冷冷一句「老藍男」的評語,迅即否定這個「超越黨派」布局的價值,新潮流系更不留情地攻擊林全。加上勞基法「一例一休」的反覆,八一五大停電的衝擊,林全的閣揆生涯短短十五個月即告終結。

蔡英文是在黨內外撻伐聲中,接受新系力拱的民進黨「明日之星」賴清德接替林全組閣。在民進黨政治人物中,賴清德是一個自律甚嚴的人,愛惜羽毛到近乎道德潔癖,因此享有良好的公共形象賴清德的問題是,他的政治歷練與其政治企圖顯有相當距離,他的思維厚度又和其政治角色不成正比,因此不時有突兀之言行。賴清德組閣,是蔡英文對黨內派系和綠營獨派的妥協,其後,老藍男陸續被掃除,陳菊和賴清德的人馬則大量前進中央任官,整個國家隊伍和公營事業即變得「綠油油」一片了。

賴清德為九合一選舉的大敗請辭負責後,蔡英文邀競選新北市長失利的蘇貞昌組閣,原是不得已的選擇;不料,這個「復仇者聯盟」竟打下令人刮目的江山,取得立委和總統之役的大勝,如今對抗新冠病毒也是戰功彪炳。但是,要說蘇內閣的戰鬥力如何了得,則恐怕未必如此。原因很明顯:第一,民進黨的大選勝利,恐怕得力於反中、反送中和網軍操作的因素更多,國民黨的內訌更是火上添油;第二,抗疫有成主要是陳時中及醫療體系的專業貢獻更大,至於其他涉及紓困振興的工作,內閣團隊的表現實令人不敢恭維。第三,從大選至今,蔡政府一方面動用大量國家資源進行補貼收買人心另一方面祭出各種國安為名的棍棒威嚇民眾和在野人士這種胡亂撒錢威權管制雙管齊下的手法,終非治理國家的正常方式,也難以維持民眾的長久信任

不可諱言,林全下台之後,內閣團隊變成政客」和「法家當道,一切循政治掛帥原則專家官僚幾乎失去聲音尤其財經團隊,更任政客予取予求,一切只求配合演出經濟部長沈榮津未曾留下任何驚人政績,竟因被譽為口罩國家隊推手一炮而紅,進而榮耀留任,這是多麼諷刺的事。至於國發會由龔明鑫接任,是否會比門外漢操盤的陳美伶更出色,我們難以預言;但「龔上陳下」,暗藏著民進黨派系推移的布局,應該是很清楚了。

比較蔡英文任內的四次政府人事改組,一次比一次「排外」,一次比一次「綠化」,也一次比一次更淪為臨時性布局為了蘇嘉全要擠進總統府,因此須把監察院交給陳菊掌舵,處處可見這類國家政黨化的變調演出也許蔡英文並無自覺,因此我們要特別提醒她

聯合筆記/鷹派戴上了務實眼鏡

◆  兩岸危殆 藍綠同須警惕
◆  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新天地
◆  東沙群島有事? 取決主事者
◆  疫情後回不去的教育新常態
◆  畫中有話/勝利尚未到來
◆  高齡駕駛的憂鬱
◆  漫畫/砍年金 領高薪
◆  聯合筆記/鷹派戴上了務實眼鏡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鷹派戴上了務實眼鏡


2020-05-16 00:01 聯合報 /   羅印冲
中共人民解放軍空軍少將喬良4日撰文稱,台灣目前形勢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但不可輕率急進。(中新社)


五二○前夕,曾提出超限戰理論的共軍少將喬良,發表台灣問題攸關國運不可輕率急進專文。此文一出,有輿論認為又是中共武嚇老戲碼,但也有人說是鷹派轉變成了鴿派,其實這兩種說法都不準確,較貼切地說,應是鷹派戴上了務實眼鏡」,背後深意卻值得台灣警惕

喬良文章指出,台灣目前形勢文統無望,只能武統,但不可輕率急進,因為解決台灣問題的關鍵在於先解決中美實力對比;中美未分高下之前,台灣問題不可能徹底解決。

他並稱,台灣問題並非中國復興大業全部內容,甚至連主要內容都談不上因為復興大業的主要內涵是十四億人過幸福生活,一切都必須給這個大業讓路,包括台灣問題的解決

由這兩段話可知,對中共來說,兩岸終究還是要統一的,但要拋棄和平統一的幻想,只剩下武統的選項;但眼下無法武統,因為中美實力差距仍大,中共武統代價太大,因此說不可急進」。

此外,喬良也將兩岸統一和民族復興做出切割,與以往多數涉台智庫經常將兩者綁在一起的說法大相逕庭。他的言外之意是,讓中國大陸十四億人過上幸福生活,才是中共最重要使命,中共再想解決台灣問題,也不能影響了這個目標

共軍出身的喬良當然還是鷹派的,不同的是,他並非傳統上我們熟悉的、整天喊打喊殺的共軍鷹派,而是已然戴上了更務實眼鏡的鷹派。這樣的人,目標(統一台灣)並未改變,但做法路徑和時程設定卻已有極大轉變,台灣必須讀懂其間的不同。

無獨有偶,最近另一位也被視為大陸鷹派學者的閻學通:「目前在南海和台海地區,都不會發生故意的擦槍走火,因為美國、中國大陸、台灣地區三方對軍事行動的控制都非常嚴格。所以說,首先,在這些地區發生擦槍走火的可能性非常小。其次,即便發生了擦槍走火,有關各方也一定能夠及時地把它控制住,不讓它發展成為戰爭。」

綜觀喬良和閻學通論點可發現,中共似有意釋放涉台涉外新思維,即底線(反獨)不動搖,戰略(促統)更務實,而在戰術和做法上則更彈性,同時不被時間或口號綑綁,甚至還要嚴控避免擦槍走火,導致不可逆的情況發生如此細膩彈性和務實,台灣怎能不深思警惕











兩岸危殆 藍綠同須警惕


2020-05-16 00:07 聯合報 /   蕭旭岑/馬英九基金會執行長(台北市)
民進黨立委蔡易餘提案刪除「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中「國家統一前」等文字,同步提出「憲法增修條文前言修正草案」;引發外界高度關注後,蔡易餘昨天表示靠近520時機點危險,主動撤回二案。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總統連任就職演說,牽動兩岸關係。我們的國家方向是否正確,對國人來說重要,承擔此責任的不只蔡英文,還有最大在野的國民黨

兩岸關係現在就像是一個粉塵瀰漫的房間,稍一不慎,星星之火,就可能引發爆炸。

第一,美中關係降至冰點。美國總統川普日前再次抱怨新冠疫情重創美國,撂話要向大陸報復,稱「我們可以切斷整個關係」。選情考量,川普並不排除讓美中關係惡化。

對川普行徑,美國媒體與學界並不買帳,持續檢討川普錯失疫情處理時間。疫情當下,人心浮動,民主黨也難以抵擋,兩黨互相責難,同時劍指中國大陸,兩強對撞的壓力升高。

第二,蔡英文高票當選,讓她對中立場更難有調整空間。儘管五二○未至,從總統府回應「民共平台」暴露的心態,加上政府過去幾個月處理疫情過程中,執意用「武漢肺炎」(最近悄悄部分修正為新冠肺炎」)名稱,以及對滯留湖北國人的差別待遇,委實讓人難以樂觀。

府方不具名官員批評,「黨對黨、少數決策」做法,是所謂前屆政府時期的「失敗經驗」。這是罔顧馬英九政府時期,無論海基會與海協會的交流協商,或者兩岸事務機關官方溝通渠道,均在法律授權、國會監督、民意支持前提下進行

第三,蔡政府放手讓側翼部隊暴衝,國民黨則棄守,讓兩岸防線形同潰堤。綠委蔡易餘提《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條例修正草案,要刪除「國家統一」字眼,國民黨出人意外「不踩煞車,反催油門」,嚇得蔡易餘主動撤回。

一來一往,雖凸顯民進黨「打假球」,但國民黨得到了什麼

國民黨迄未從敗選中回神,未正視民意反感的病徵,反怪罪成就馬政府八年兩岸和平榮景的「九二共識」。國民黨是最大在野黨,對蔡英文的國家方向錯誤,有監督的責任,為民把關、堅持價值,才能在下次選舉說服選民

蔡總統五二○演說,要把台灣人民帶到哪個方向呢?我想起美國疫情伊始,媒體問川普要對美國人民說什麼話,川普期期艾艾,他的副手潘斯不假思索說:「要警惕!」(Be vigilant.)我想這句話也完全適用於藍綠陣營。










台積電赴美投資的新天地


2020-05-16 00:08 聯合報 /   郭永興/台中科技大學國貿系教授
全球最大晶圓代工廠台灣積體電路公司昨天宣布,在美國聯邦政府與亞利桑納州政府的支持下,有意在亞利桑納州投資設置「五奈米製程技術」晶圓廠,該晶圓廠將於二○二一年動工,二○二四年開始量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傳聞已久的台積電美國新投資案,昨日塵埃落定。台積電公告將前往亞利桑那州,設立先進製程五奈米製程晶圓廠,該晶圓廠將於民國110年(二○二一年)動工,於民國113年(二○二四年)開始量產。國內媒體評論這項投資,大多認為是中美霸權爭霸戰下,台積電被迫選邊站,不得不在高成本的美國設廠,是一項忍讓為安、委曲求全的決定

說台積電美國新廠涉及中美霸權抗爭,是一點也不為過。台積電宣布設廠之後,美國國務卿龐培歐Mike Pompeo立刻在推特上表示歡迎,他寫道美國歡迎台積電來美國投資,設立最先進五奈米晶圓廠,在中國試圖霸占先進技術和控制關鍵產業的時局下,這筆交易能加強美國國家安全

台積電是世界邏輯晶片製造技術最領先企業,最新製程的五奈米晶圓,將在今年第二季開始量產有可能因疫情影響而延後一些),領先第二名韓國三星電子至少半年以上。現在美國確定將世界最先進的台積電工廠,拉進美國生產,美國產業國防工業服務,這是一件很有面子的事情,也難怪國務卿要在推特上大書特書。

而台積電在美國投資,將面對高成本問題,這也是事實資深半導體產業分析師陸行之在臉書表示,美國缺乏晶圓代工製造所需要的效率,工程師也很難每天廿四小時輪班工作及研發;早在十年前,他就估算出英特爾的美國廠晶圓製造成本是台積電的兩倍以上,主要關鍵就在於良率、產能利用率、半導體上中下游群聚效益及工作效率差異。陸行之分析台積電已經在華盛頓州投資的 WaferTech 八吋晶圓廠,一直沒擴廠就可以知道,在美國做晶圓廠的經濟效應不佳。

陸行之認為,台積電最佳的商業策略是,「做個樣板廠,弄個研發及銷售團隊,糊弄一下美國政府勉強可以」。而台積電公布投資計畫之後,陸行之認為台積電策略正確:「還好是個樣板廠,每年投資十三億美元,占台積電資本開支連十%都不到」。

從生產規模來看,美國新廠被稱之為樣板廠,實在不為過。以台積電為五奈米量身打造的台南 Fab 18 超大晶圓廠(GigaFab),預估等到三座晶圓工廠產能全面開出時,五奈米晶圓年產能可超過一百萬片,即是月產能超過八萬片。而美國亞利桑納州新廠,等到產能全面開出時,月產量只有兩萬片

然而,台南的五奈米晶圓廠,主要產品是消費性電子晶片,客戶主要是輝達(NVIDIA)、超微(AMD)、博通(Broadcom)、聯發科等消費性電子 IC 設計大廠。而亞利桑納州新廠,預計主要買家之一是美國的軍工產業目前台積電在台灣的晶圓工廠,也有生產晶片供F-35 戰機使用,美國希望其國防工業所需的高端晶片都能在美國境內生產,這也是硬要把台積電先進製程晶圓廠拉進美國的重要因素

軍工產業所需晶片與一般民生消費電子有很大的不同,少量多樣與高單價是其特性。試想,一台 iPhone 手機最貴也不過四萬台幣出頭,而一個F-35 戰機專用頭盔的單價就高達四十萬美元(約台幣一千兩百萬元)。再者,軍工產業用晶片,也多為航太產業採用,這又是另一個高門檻、高單價的晶片產業

由此看來,台積電的美國新廠,有可能是應付美國壓力的樣板工廠,但也有可能是台積電更深入美國軍工、航太產業的新據點,為台積電的發展帶來新天地














東沙群島有事? 取決主事者


2020-05-16 00:05 聯合報 /   胡瑞舟/退役少將(新北市)
日本共同社報導,大陸計畫八月舉行設想奪取東沙群島(圖)的大規模登陸演習。圖/海洋國家公園管理處


日本共同社報導,共軍計畫在八月舉行奪取東沙演習。國防部隨後表示國軍能掌握敵情動態,也有應處和應援機制,可確保東沙安全。

其實,未免小題大作。中共每年攻台演習總有數起;前些年習近平在內蒙古朱日和訓練基地閱兵媒播畫面出現仿凱達格蘭大道上總統府造型建築,本地觀眾應不陌生;此外,民國105年(二○一六年)以來共軍機艦繞島巡航,偶爾還跨越海峽中線或進入防空識別區,民眾三不五時都會聽聞這些報導,習以為常。

東沙群島遠離台灣卻鄰近廣東省,島上主要由海巡二百多位官兵駐守,配備輕型槍砲,當然並不安全。但是,恰因深知潛存安全威脅,因此也做了「超前部署」。

李登輝任內最後一年對岸敵意升高,決定以海巡署接替海軍陸戰隊擔任太平島及東沙守備,當時宣稱是基於釋出善意、減少衝突、事權統一和成本效益等考量事實上,關鍵在海巡署隸屬行政院決策隱藏三軍統帥不需因太平島或東沙群島失守直接負責」,國防部也順勢甩掉燙手山芋

蔡英文就職以來,兩岸始終籠罩著可能「地動山搖」陰影。民國107年(二○一八)海洋委員會成立,海巡署成為行政院下轄二級單位,變成行政院防撞緩衝防火牆

東沙和南沙太平島孤懸南海,且危如累卵,國防部確實有個緊急應援衛疆作戰計畫。但是,它的實際效用,只要查看地圖心裡就有底了。東沙群島距高雄四四四公里、離澎湖四三○公里,距離廣東汕頭僅二五九公里。中共軍事實力遠優於台灣,足以讓國軍望洋興嘆。

東沙群島重要嗎?它位處西太平洋連接南海、台海和巴士海峽的戰略要域,控制台灣、日本和韓國往來南洋和中東的能源及貨物海上交通動脈,對中共而言,當然具有強大吸引力

東沙群島看似彈丸之地,但是足以影響台灣未來發展實力。台灣如能持續掌控東沙,同時調整目前軍事守備區經營理念;讓東沙符合《海洋法公約》對於「」的定義,未來或許能主張二百浬專屬經濟海域這是十二倍於台灣與澎湖土地面積海域,豐富的海洋資源更是難以計數

話說回頭,眼下東沙告急,是否意味戰爭難以避免?兩岸關係如果是定海神針,北京對戰爭得失的估算,就是壓艙石;戰爭通常並非必然,最終仍決於主事者一念之間。東沙是否「有事」?博弈理論大師謝林Thomas Schelling說得最好:真正的戰爭不像電影,它不會有背景音樂,預告緊張高潮時刻即將到臨。












疫情後回不去的教育新常態


2020-05-15 23:57 聯合報 /   黃耀祥/偏鄉教育創新工作者(雲縣斗六)
花蓮縣政府實施全遠距教學演練,國小生帶筆電或平板電腦到學校上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這波疫情,除推波助瀾了「在家學習」,與此同時「在家工作」潮流也被推了上來。

學習遠距教學,不只是為了教與學,也不只有在疫情非常時期,也是為了畢業求職或創業,在工作職場需要的數位素養和能力。所以,線上教學,不只短期應急,更是長期備戰

此外,疫情何時落幕?尚未明朗。雖然台灣目前算是穩住了,大致還能如常過日子;然而一旦僥倖、鬆懈,必定爆發嚴重後果。確切來說,必須等到藥物和疫苗問世,疫情才算告一段落。

重大天災人禍或事件危機,都對人類乃至自然地球,造成某種遷移變化、打破過往例行慣例,迫使人類對習以為常的日常習慣、生活狀態、工作方式等作出改變。非接觸、社交距離,在這一波疫病來襲中,形塑「防疫新生活」。新的生活、新的工作、新的技能、新的教學……

後疫情時代,同步、交替的實體課堂,與虛擬教室及線下教學和線上課程,將成「新常態」。遠距教學,還是可以如常上課,與實體上課同樣會有狀況百出的干擾或阻礙,學生的學習與老師的教學,仍舊可在現實當中想方設法克服、解決。

這場疫情也將全球教育,從實體迫遷至虛擬、從類比強推到數位。「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過不知難。」不在零確診的緩和平穩疫情下,抱持僥倖心態與鴕鳥心態,何不順勢親師生練習數位教與學的能力,以因應目下到未來的問題及挑戰。












高齡駕駛的憂鬱


2020-05-16 00:09 聯合報 /   陳乃菁/神經內科醫師(高雄市)
日本時聞高齡駕駛事故,政府也提供誘因鼓勵長輩繳回駕照。(美聯社)


新冠疫情對大家生活帶來全面性影響,也包括主要病患為年長者的我;最近病人數明顯減少,許多人不諱言是不敢帶長輩就醫,因此當李媽媽和她女兒好幾個月沒回診,我猜應該也是如此。

直到幾天前,李媽媽女兒連絡要回診,才訝異發現原因並非如此,李小姐無奈解釋:「前陣子在里港發生一件嚴重車禍,你該有看到報導吧?就是四輛砂石車與兩輛轎車相撞,我們就是苦主之一。我媽還好算是輕傷,但另一位家人送加護病房,之後就是反反覆覆跑醫院,我根本沒時間帶媽媽回診。」

回想起前年的一個例子,被撞傷的也是我的患者;來診間時臉面都是傷口,眼睛和鼻骨處特別明顯,他感嘆:「我這條命是撿回來的啊,只差一秒就上天堂。」他還點開影片給我看新聞,只見畫面上一輛工程車沒注意高度限制撞到限高架,導致巨型號誌桿架瞬間掉落,他剛好開著車從下面經過,號誌砸壞車子,幸好人命還在,真是萬幸。

我的這群老病人中,年紀大了還開車到處跑的就是陳阿嬤,她已經八十四歲,幾個孩子都教育有成,可惜都在外縣市打拚,就留一個女兒同住高雄,但也為事業忙碌不堪阿嬤老伴住機構內安養,向來獨立自主的陳阿嬤常開車在高速公路奔馳,從岡山老家遠赴安養中心探望

還記得陳阿嬤頭一回開車來高雄長庚看診時,一陣風似的大步邁進診間催促:「看快點!我把車停在門口,實在很難好好停吶,我就隨便應付了。」最近因為疫情,有陣子沒看到她了,特別打電話問近況,沒想到阿嬤聲音有點憂鬱:「醫師,我心情不好,那天我開車從高雄回岡山的路上,不小心撞到一個小姐的車,雖然說不是太嚴重,但現在正在跟她處理後續。」她連連嘆氣:「那天本來是叫女兒來載我,但她叫我等,等好久,我就等不住。你知道我一輩子都是急性子,所以就自己開車上路,沒想到…」

這幾個故事讓我聽得也憂鬱起來了,再來就是警醒;現在我也必須開車到處跑,但會更加提醒自己路上遇到不論特別快或是特別慢的車輛與行人都特別小心。我會想,那輛不太正常的車內,可能是位高齡駕駛,多體諒一點若是經過砂石車,我更會盡可能拉開距離,若經過高掛的號誌,不論是不是看來搖搖欲墜,都要快速離開現場。這份小心翼翼最好人人都有,有天我們都會變成高齡駕駛,行車路上大家都應該提醒自己謹慎小心。











畫中有話/勝利尚未到來


2020-05-16 00:10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記者陳柏亨/攝影


對新冠世紀疫情挑戰,如馬拉松耐力賽,未到終點猶可能「為山九仞,功虧一簣」。矗立在桃園街頭的跑者裝置藝術,陽光灑在奪冠跑者舉起勝利手勢雕像上,格外讓人省思,彷彿生命力的展現。

指揮官陳時中說,連八天零確診,期待持續下去。大家謹守防疫新生活,就可以一直快樂下去。只是防疫有成,接下來的紓困挑戰更大。目前中央與地方間的行政落差,讓各項紓困「執行中」,恐要再加把勁落實,才能高舉勝利手勢。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  王正方/贏得國際「罵名」自取其辱
◆  林中斌/北京:下情滯上達 上令厲下行
◆  陳亮恭/負債累累貴公子的未來
◆  王文華/很抱歉,經驗越來越不值錢
◆  馬凱/抗疫英雄要當復興典範

◆  洪蘭/跟別人不一樣 很需要勇氣
◆  周行一/封城解除後的全球經濟情勢
◆  楊志良/三分靠努力 七分天註定?
◆  劉維公/政府如何像亞馬遜一樣運作?
◆  方祖涵/最幸運的超級盃亞軍
◆  朱宗慶/不應讓北藝中心開倒車

◆  王健壯/大法官到底在等什麼?
◆  嚴震生/新冠病毒下美國對亞裔的歧視
◆  黃介正/「戰疫」對「戰役」的啟示







葉銀華/獨董的當然解任 誰來認定?


2020-05-15 23:55 聯合報 /   葉銀華(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
網通大廠友訊最近出現獨董資格爭議。記者邱德祥/攝影


獨立董事簡稱獨董提名,必須符合獨立性與專業性的資格條件,再由股東會選任之。依照「公開發行公司獨立董事設置及應遵循事項辦法」,若獨董於任職前二年或任職期間有不符資格條件者,則屬當然解任。當然解任的意思是指不用經過特定程序,自有違反其資格事實發生時,獨董自然解任。

但問題來了,上述獨董的當然解任誰來認定?法規精神是隨時皆確保獨董的一定品質,但是否被正確使用?

日昨,友訊公告董事會解任二位獨董,理由是向公司及關係企業取得報酬,違反獨立性。而被解任的這二位獨董(稱自己為改革派),利用證交法給予獨董準用公司法監察人職權,於六月一日召開股東臨時會,要解任董事長之董事職務。

這二位獨董強調,絕無違反獨立性之情事,友訊的重大訊息未交代違反細節,若有證據就要提出。對此友訊也再發聲明,稱已取得證據,證明二人違反獨立性,因此當然解任即生效力。

友訊進一步表示,依公司法規定,解任或選任董事長、副董事長,應有三分之二以上董事出席,及出席董事過半數同意,因二位獨董於董事會開會前已當然解任,故董事會應出席董事為六席。當日友訊董事會,除李中旺缺席外,實際出席董事共五席,該董事會出席已達法定要求,並經出席董事決議通過,解任李中旺副董事長職務。

從上述個案顯示,友訊董事會八席董事,公司派有五席、改革派有三席(副董事長與二位被解任的獨董),如果有三席未出席,公司派就不能解任副董事長職務。因此,解任獨董有一石二鳥的效果,公司派不僅可以解任與市場派(台鋼集團)合作的副董事長,亦可掌握董事會。

原本董事是由股東會選任,要解任也要由股東會為之。但獨董有資格條件,且違反者屬當然解任,因此,就法規言此種情況解任不用經股東會。但是,引發「未來有可能」當獨董提出不利於公司派意見時,會被董事會以違反獨立性為由,當然解任獨董。雖然這種狀況,獨董可向法院聲請定暫時狀態之處分,先維持住獨董身分,但公司亦可能再反制,這些又將增加獨董行使職權的困難度。

過往股東會、董事會決議如有問題,大都透過提起訴訟由法院決定,問題則回到法院判決是不是夠快,而不要讓爭端懸而未決。但是資本市場的控制權爭議本就有時效性,大都在有改選董事之股東會前半年期間內發生,有可能等法院判決確定,董事早已改選完成,甚或任期已屆,而無法回復原狀。

獨董資格之當然解任規定,還有一項重大爭議,即是在有違反資格條件之時點,到被解任之期間,獨董參與審計委員會、薪酬委員會、董事會決議的有效性受到質疑,特別是審計委員會由全部獨董組成,更有可能使決議不生效力。

本文並未論斷友訊公司派、改革派、市場派孰是孰非,而是點出獨董資格之當然解任特性,未來可能引發的爭議。解決之道,一是修改法規,將違反資格之獨董解任回歸股東會決議,或由主管機關認定;二是期盼未來成立的商業法院快速地對爭議案件做出判決。

作者為交通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