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5月23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從夾娃娃機店談實體店轉型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27099/web/

.聯合報社論/兩岸「軟肋」效應讓台灣內外交迫
.聯合報黑白集/總統活在平行世界?
.經濟日報社論/2025…中國製造關鍵戰役






經濟日報社論/從夾娃娃機店談實體店轉型


2018-05-23 01:09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近年來街頭上許多原本是服裝、皮鞋、美妝、3C通路及生活用品等實體商店,突然變成了各式各樣的夾娃娃機店。根據財政部統計,全台灣夾娃娃機店數量,從2013年的169家,成長到2016年的920家,2017年則達到2,859家,來到歷史新高點。
探究夾娃娃機店大爆發背後的原因,除了「悶經濟下花一點小錢就能尋找開心出口」此類的消費心理需求外,有人認為商店地主把場地、機台分租出去,營運風險分攤的新模式,也是主因;亦即場地主負責店面的租賃、機台採購、保全監視器等初期開店成本,分租機台讓台主自負盈虧,如專櫃般經營,使得進入門檻降低;尤其夾娃娃機店跟無人洗衣店一樣,不須有店員隨時看顧,只要透過監視器掌握狀況即可,不少上班族甚至當作副業來經營,於下班時間再來補貨即可,一個月就有不少被動收入,讓許多人趨之若鶩。
不過,進一步探索,雖說成本分攤及營運歸屬方式與過去不同,但夾娃娃機店在商業模式上並沒什麼巨大突破,各家店面不論在機台、內容物、服務上也大同小異,何以形成風潮?主要因素應不在於消費者突然開始愛夾娃娃了,也不是這種店在商業模式上有創造出什麼樣的獨特價值,而是近年來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逐漸侵蝕了實體店面的生意。實體店倒閉後不再續租,房東在空著也是空著的狀態下,紛紛改為夾娃娃機這種低建置、低裝潢、低退出成本的營運模式。
去年蝦皮購物來台所引發一連串的免運費補貼、促銷折扣等電商大戰,姑且不論這幾家大型電商平台誰勝誰負,受傷最深的反而是在旁觀戰的實體店面。新光三越百貨陸續在今年3月與5月關閉新竹店、台北南西二館,知名美妝通路莎莎也在3月關閉所有台灣分店,顯示在電子商務衝擊下,實體零售店面勢必需要進行歸零思考,轉型迫在眉睫
我們認為,夾娃娃機店爆紅流行只是過渡現象,不過從其中的經營轉折,或可理解未來實體店面的可能樣貌,快閃店就是一例。舉例而言,eBay在倫敦開了一家快閃店Art of Shopping,消費者戴上一個可以監控腦波的髮帶,在瀏覽眾多藝術品後,eBay可以得知消費者看到那些商品會讓大腦產生強烈活動,以及建議商品清單,透過快閃店取得消費者的偏好回饋。
韓國墨鏡潮牌Fakeme,在台北開設兩個月的快閃店,開賣從未在台曝光的限定款,開店成本遠低於常態性的設立分店,短短兩個月內帶動搶購風潮。美國年輕人喜愛的社交通訊軟體Snapchat,推出智慧型太陽眼鏡Spectacles,即以快閃店形式分別現身於紐約、加州與奧克拉荷馬州,同樣帶動排隊與搶購熱潮。
許多流行性商品,如果經過太過縝密的市場分析與商品企劃,反而失去搶市商機。上述實際案例,快閃店在可控制的開店風險下,快速掌握到消費者接受度與口味,並得到良好的推廣與銷售效果,可作為小型零售店面的數位轉型參考。
面對滿街林立的夾娃娃機店,在近年電子商務以低價與快速到貨席捲實體經濟的過程中,值得思索這些傳統實體店面在數位轉型的過程中應該留下什麼價值與服務?而這些價值與服務是電子商務無法取代的?甚至可以加值電子商務的發展?
快閃店是這些短租實體店面轉型的方向之一,也是未來全通路零售趨勢下的關鍵環節。這種非常態、非長期、不以交易為目的的快閃店,小型的實體空間剛好適合進行短期的特定商品活動行銷,幾個月後,這些店面可再快速改為其他商品的推廣。數位經濟趨勢下,電子商務業者透過數位行銷工具來取得導購流量,但隨著在Google或Facebook等投放數位廣告成本日益昂貴,或許重回實體店面進行實體行銷的機會已經到來。





聯合報黑白集/司改敢從大法官改起?


2018-05-23 00:37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前瞻釋憲被拒,國民黨團指大法官無視卅八位提案立委背後的廣大民意。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五二○時節,政府部門忙著為執政成果「做業績」,但小英標榜的司法改革卻落得不滿意度過半。何以致此?司法院長許宗力曾說,司改重點從「訴訟救濟」制度做起,但這點正印證了司改言行不一!
許宗力親口說出,「為使人民權利獲得無缺漏保障」,會以大法官釋憲制度變革為司改重點。此話道貌岸然,堪稱「地表最強」,但大法官會議端出的釋憲第一道菜,竟是破天荒剔除了部分立委聲請釋憲的資格,使在野黨無法達到聲請門檻。此舉,驚動司法院前副院長蘇永欽發言表示「開倒車」,並以許宗力以往的釋憲意見證明其前後不一
許宗力發文反駁,卻將大法官決議推諉於「合議制」,「非本人一人之見解所能左右」。這真是糊弄老百姓了!大法官釋憲素有容許表達個人不同意見的傳統,前大法官劉鐵錚曾出書「大法官會議不同意見書之理論與實際」,以不從眾和敢於表達「不同意見」為榮。許宗力不僅卸責於合議,又對阻擋少數黨釋憲救濟權不置一詞;自己當年倡言「訴訟救濟」,而今卻開倒車,難道不怕護航綠色執政之譏?
釋憲制度的變革,從解嚴至今,只見逐步放寬;唯一拉高門檻竟在許宗力任內,與他「人民權利無缺漏保障」之語的道德感對照,何等諷刺!許宗力就任院長時,已有「大法官不得連任」之爭議,如今對司改貢獻竟只見後退?拜託,就從大法官制度開始改革吧!





聯合報社論/民進黨的蠻橫治理和它所曲解的民主


2018-05-23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蔡政府執政兩年,對國民黨一路追殺。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英文執政兩周年》系列之五
民進黨第二度政黨輪替取得完全執政,卻以蠻橫的手段將國家治理得烏煙瘴氣,民怨四起;主要原因,在於執政者對民主的誤讀與曲解。民進黨似乎以為,拿到執政權,就是取得國家一切資源供自己驅遣與享用,就是要把敵人趕盡殺絕,並隨心所欲把國家打造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民主政治並不是帝制,一次勝選,並沒有賦與執政者這麼多生殺予奪的權力。
蔡英文總統就任後,不只一次針對群眾的陳抗反嗆說:不能怕得罪人就不做事,「不然選我做什麼?」如此理直氣壯,對自己的行事信心滿滿,完全不把抗議者的意見或苦衷放在眼裡。也正是這種「不然選我做什麼」的意氣風發,蔡政府像推土機般地輾過既有體制與法治,將淪為在野的國民黨生吞又活剝幾次皮;把軍公教當成寇讎修理,對勞基法私刑伺候;把兩岸的和平推下深谷,把新南向當成台灣通往天堂之路;廢掉核電卻送出燃煤電廠,更將缺電危機留給全台剉著等。
也因此,當民進黨近日推出「國民黨做不到的,我們一起做到了」的五二○文宣時,彷彿讓人們進入時光隧道,如此厚顏,如此悖離事實,如此黑色的謊言。人們不妨逐一檢視一下這張文宣上誇耀式的績業:博愛特區旁重重拒馬所阻隔的,不正是所謂的「民主夥伴」嗎?如果取消各種補貼,「新南向」的成績又是如何?部長在世衛大會前舉牌,能算「國際參與」嗎?增加武器軍購,算得上國防軍事成就?而共機繞台及「已讀不回」的兩會往來,又描繪了什麼兩岸關係?
撇開個別的政策是非和得失不談,蔡政府執政兩年來,台灣最令人擔憂的問題,其實是國家共同感的失去與社會撕裂感的增強。僅就這點而言,蔡英文作為國家領導人而導致人民離心離德,就是最嚴重的失職。蔡英文當選總統,主要是反映了太陽花運動年輕世代求變的訴求。但兩年過去,大家渴望的「新時代」並沒有到來,青年依舊在低薪中掙扎,中壯年和退休族卻橫遭清算;台灣曾經有過的輝煌時光,被鬥爭成性的執政黨完全踐踏,社會因此變得更為脆弱而破碎。一般民眾都看得出,蔡政府正把台灣「變小」、「變弱」,唯有民進黨裝作不知道。
從蔡政府對國民黨的一路追殺,更可以看出這個政府缺乏民主意識。民主和專制最大的區別,在於區別「對手」與「敵人」。民主政治的競賽,是要遵循公認的規則設法「擊敗」對手;但在專制政體下,則盡一切手段以「消滅」敵人為目的。這兩年,從黨產會、促轉會、到政治檔案法,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地立新法、設置新機構來清算國民黨,不僅把國民黨當成「敵人」,更要打到它「爬不起來」,最好徹底消滅。這些鬥爭雖打著「轉型正義」的藉口旗號進行,事實上,民進黨的「轉型正義」既不探究原住民被壓迫的歷史,也不理會日本殖民的不正義,其目的也就不證自明了
國民黨的存滅,也許不是一般人關心的問題;但是,這種不擇手段的敵我鬥爭,對台灣民主制度的殘害卻是不可小覷的問題。否則,人們不會看到一個接一個偏頗的法案大剌剌地過關,一個接一個胡亂撒錢的預算案如願得逞,一個接一個重要職位被「自己人」進占,卻連一個台大校長職位都不肯讓藍營人士依法就任。
除非民進黨承認民主政治「有限權力」的遊戲規則,否則,在未來的選舉中,台灣民眾不應該再輕易把票投給這個恣意濫權的政黨。因為,只要一次勝選,這個黨就會以為天下是自己的家業,它就有權隨意拆解國家制度,苛虐它不喜歡的政黨、族群或地區。在這種殘酷的零和遊戲中,民主是不可能存在的。

(系列完)





前瞻釋憲門檻見解不一 許宗力今晚發表聲明


2018-05-06 23:03 聯合報  記者林孟潔╱即時報導
許宗力。圖/報系資料照


司法院長許宗力以大法官會議主席身分主持的大法官會議,以無黨籍立委高金素梅未參與投票,連署人數因此不足而從程序上不受理前瞻計畫預算釋憲案,本報今天刊登相關報導。許宗力今天晚間發表聲明如下:
一、有關司法院大法官就前瞻建設條例及特別預算議決程序釋憲聲請案作成之不受理決議,係每一位大法官獨立行使職權,本其法之確信,合議以多數決所作成,非本人一人之見解所能左右或主導。
二、我國允許三分之一立委聲請釋憲,目的在保護少數,因此並非任何三分之一立委均可聲請釋憲,而須以反對多數決議內容之立委為限,未反對多數決議內容者則不得聲請釋憲,才能吻合少數保護之意旨。此為本人於釋字第603號、第632號解釋所提出之協同意見以來所持一貫見解,且此一見解與本件大法官決議之見解並無不同。
三、該報於同一標題下之報導內容,引用本人於大法官釋字第603號解釋所提出之協同意見書中部分文字,內載:「本院大法官歷來審查立法委員釋憲聲請之適法性,率都只計算連署人數是否超過立法委員總額之三分之一,至於參與連署者於制定系爭法律時究係投贊成票或反對票,並不過問。這種作法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所持見解可謂若合符節,蓋在德國,三分之一國會議員之聲請抽象法規審查,其功能僅在於「啟動」(Anstoss)聯邦憲法法院的違憲審查機制,而最終目的則純粹在於維護客觀憲政秩序,不是國會議員的憲法上權利,是即使當初投贊成票之國會議員事後反悔,自承自己參與制定之法律違憲,而聲請釋憲,在德國亦不在禁止之列。然德國這種作法是否亦適宜適用在我國,非無疑問。因規定立法委員聲請釋憲之司法院大法官審理案件法第五」等語。
然而,此一報導主要篇幅在強調本人所介紹我國大法官在釋字第603號解釋以前歷來作法(並加上藍色網底),及與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作法相同之部分。至於本人所質疑「德國作法是否亦適宜適用在我國,非無疑問。」之見解,僅輕輕帶過(報導倒數第二行以下),已非平衡。加上「連署人未投票就剔除釋憲?對照文獻許宗力前後見解不一…」之副標題,極易使讀者不察,誤認本人於釋字第603號解釋所持見解,與本件大法官決議見解,前後不一。
四、聯合報前開報導內容未充分揭露本人於釋字第603號解釋之見解,所為標題與內文及事實均有不符,嚴重影響視聽,爰特予聲明澄清。
聲明人:許宗力
中華民國107年5月6日

【重磅快評】北檢恐怖嗎?司法史上會記上這一筆

.【重磅快評】北檢恐怖嗎?司法史上會記上這一筆
.【即時短評】電話傳台大遴選委員 是來作證還是恐嚇?
.【即時短評】認同馬英九的維持現狀嗎? 蔡英文誠實點
.【即時短評】政府「拔管」志得意滿 連高中都要控制?
.【重磅快評】警總復辟?這些人竟敢對高中校長興師問罪

.【重磅快評】習大改劇本 川金會成了變調的川習會
.【重磅快評】2019是豬年?賴神另有命名
.【重磅快評】中興制裁大轉彎 台灣只扮「續命丹」?
.【重磅快評】瞎話洗腦 國民黨做不到、民進黨做到了!







【重磅快評】北檢恐怖嗎?司法史上會記上這一筆


2018-05-23 16:44聯合報 主筆室
北檢以電話通知校長遴選委員到辦公室約談,引起遴委人心惶惶。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檢偵辦台大準校長管中閔案,近日電話通知校長遴選委員到辦公室約談,讓生平未上過法院的教授們人心惶惶,直呼「比白色恐怖更白色恐怖」;前大法官蘇永欽指此事非常荒謬,律師葉慶元認為北檢「便宜行事,而且壞心」,北檢迅速發布新聞稿,指因有證人要求不要曝光,才由檢察官親自致電聯繫,大多數證人均表感謝與支持。 
管中閔日前給蔡政府下了「520通牒」,引來蔡總統不悅,反指管「政治力介入」,教育部無視台大決議拒絕發聘,但擺在眼前最大的障礙就是拒絕解散的台大校長遴委會,教育部拿台大沒轍,北檢此時發動約談遴委,難免予人「現在換北檢上場」的聯想,只是北檢以慣常的偵查手法處理管案,引發政治效應則是始料未及。   
事實上,律師葉慶元講的一點也沒錯,不只北檢便宜行事,一般檢調也視此為常例,以王炳忠被搜索為例,檢調也是因便宜行事惹禍,沒想到王炳忠會直播,把檢調的行徑攤在鏡頭前,而律師說的「壞心」,則是站在證人的立場來看,因為檢調常把用「證人」傳喚「被告」,突襲當事人甚至不給書面通知,這種手法對付宵小惡棍也就罷了,如果拿來對付教授學者,被說是「壞心」也是剛好而已。
在偵查攻防上,檢方本來就處於優勢地位,在加上偵查不公開的利器,幾乎能對被告予取予求,在約談事件曝光後,檢方馬上掌握發言權發布新聞稿,指因有證人主動要求不要曝光,才由承辦檢察官親自致電聯繫,大多數證人均表感謝與支持,還說「未聞有對檢察官此種方式持有異議者」,如未來刑事訴訟法修改法令,證人也可由律師陪同,北檢樂觀其成。
這種官話看來四平八穩,但在當事人看來,這無異是明白的告訴你,如果你不聽話,那就公事公辦,我就寄通知書到學校、家裡,麻煩你來地檢署偵查庭一趟,如果被媒體包圍堵訪,也不要怪我囉,看你要不要配合;遴委們難免害怕,君不見被嚇到的遴委們那一個敢露臉?擔心的就是被點名作記號。
但要釐清的事,遴委會是依大學法第九條「新任公立大學校長之產生,應於現任校長任期屆滿十個月前,由學校組成校長遴選 委員會,經公開徵求程序遴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或各該所屬地方政府聘任之」的規定獨立使職權,檢方介入校園自主,本屬不當,如今又跳過校方,直接找上遴委約談,讓遴委心生畏懼,難免給人負評,教育部之前插手台大校長遴選,即使還換了部長也要卡管,已做了最壞示範,北檢接棒上陣,再次把大學法踩在地上,司法史上很難不記上這一筆。  








【即時短評】電話傳台大遴選委員 是來作證還是恐嚇?


2018-05-23 12:48 聯合報  記者何祥裕╱即時報導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1月選出國發會前主委管中閔(右一)為新任校長。圖為他在候選人治校理念說明會上表示,變革是台大唯一出路。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日前宣布,管中閔校長資格「毫無疑義」,但近日部分委員遭檢方傳喚。本報資料照片 記者曾學仁/攝影


北檢偵辦管中閔案,傳出近日以電話通知方式,傳喚台大校長遴選委員作證,而且作證地點在行政院洗錢防制辦公室北檢剛發聲明否認約談地點在洗防辦,且「大多數證人對檢察官以此方式保護證人隱私均表感謝與支持,亦未聞有對檢察官此種方式持有異議者...」云云,這種說法騙騙一般老百姓就算了,竟拿來當官方聲明,實在令人啼笑皆非。
刑事訴訟法中明文規定,「傳喚證人,應用傳票」,翻遍法令,可沒有用電話通知這種事,這種便宜行事的手法,純粹是因為老百姓普遍不懂法律,司法人員自己腦補出來偷雞手法,電話叫你來,然後再補傳票給你,也算是補正程序,久而久之,例外變慣例,大家也懶得計較。
但這種不合程序的傳喚手法,現在卻遭濫用,然後司法機關抬出來的理由,不是顧及隱私,就是很急迫、很嚴重,或是擔心偵查曝光等等。
拜託一下,管中閔案是查背信、偽造文書等,有多隱私、急迫、嚴重到,連傳個證人都要這樣偷偷摸摸,台大校長遴選委員,也不就這21個人,他們被傳去作證,會被暗殺嗎?會有損名譽嗎?有甚麼隱私需要顧及?又不是高官養小三、名模被包養,有必要用這種手段嗎?發個傳票,有這麼難嗎?
教育部卡管,對外敲鑼打鼓都嫌不夠,檢方傳遴選委員,卻如此「低調行事」,兩相比較實在令人大開眼界,還是說,蔡政府卡管不成,乾脆叫檢方把遴選委員叫來恐嚇一下,讓他們回去後,乖乖的重新開遴選委員會,選出政府想要的人選?
一般人接到自稱司法人員來電,都會被騙到全身家當送了出去,更何況這些遴選委員德高望重,可能一輩子也沒上過法院,突然接到自稱是檢察官的電話,要他去作證,可能嚇都嚇死了,還會「感謝與支持」?那請這21人出來開個感謝記者會好了,因為大家想知道,是誰接到檢察官的電話,還會感謝與支持





【即時短評】政府「拔管」志得意滿 連高中都要控制?


2018-05-23 11:15 聯合報  記者馮靖惠╱即時報導
教育部駁回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聘任案,引發干涉校園自治爭議。圖為台大校門口。聯合報系資料照


教育部駁回台大校長當選人管中閔聘任案,引發干涉校園自治爭議,且已有4、5位遴選委員陸續遭北檢約談。昨天又再傳出建中及武陵高中涉「鼓勵學生赴陸讀書」,校方遭到關切民進黨粗暴地將黑手深入校園,台灣喊了30年的大學自治,一切都化為烏有。
政治力已經大剌剌伸進校園,且伸得越來越廣、越來越深。難道蔡政府以為拔管成功、拿下台大,因而志得意滿,現在連明星高中也要控制?
台大校長遴選爭議,已經讓台大、台灣都受了傷,讓國外看輕台灣,國外人才更因此打消回台任教念頭。民進黨政府已經讓大學自治價值破壞殆盡。
如今,高中生紛紛出走,優秀人才外流加劇,「鎖國」的民進黨政府,卻只一心想著致電「關切」高中校長,只想把學生鎖在島內,卻不思如何把學校辦好,吸引更多其他國家的優秀學生來台讀書。這樣的政府,實在令人瞧不起
大陸的大學努力增加聲望,北大、清華就是要磁吸世界上最優秀的人才,反觀台灣政府卻努力「反頂尖」,穿小鞋和破鞋打「國際盃」,家長和學生當然直接「用腳投票」。
主辦港澳台聯合招生考試的夏潮基金會發現,學生「質」的改變才是最大的。過去都是被家長「壓」著來報名,現在多數是學生主動報考,因為他們對台灣的未來沒有信心,不如高中畢業就到大陸或其他國家讀書,畢業後可直接留在當地就業。
當我們的高中生認為香港、新加坡和大陸的領導大學,都優於台灣頂尖大學時,就是台灣認同感和自信心喪失的開端,此對台灣未來的競爭力,自然是大傷。
蔡英文把全台灣都籠罩在綠色恐怖下,繼拔管案後,現在連高中都不放過。執政者動員整個黨政、司法體系,把黑手侵入校園。以前口口聲聲喊著民主的民進黨,一旦握有公權力,就盡其所能、明日張膽把權力極大化,打壓、剷除異己。這樣的政府,如何讓台灣人民信服?






【重磅快評】警總復辟?這些人竟敢對高中校長興師問罪


2018-05-23 10:42 聯合報  主筆室
赴陸學生暴增,建中及武陵校長遭政府官員致電、甚至登門「關切」。記者曾學仁/攝影


台北建國中學、桃園武陵中學等明星高中畢業生,今年選擇赴大陸、海外升學的人數增加不少,部分學生請校長寫推薦信,校長愛學生心切,也基於生涯輔導,大多樂於協助,未料招來蔡政府「關切」,電話、簡訊甚至登門問話,毫不忌諱外界「綠色恐怖」譏評。
哪些單位?校長們都盡量不點名,大致是教育部國教署、法務部調查局、陸委會…等。不講明,一因如此不可理喻的粗暴動作若講明,這些單位形象大傷之餘,行為變本加厲;再因他們也只是奉旨行事;此外,誰知道蔡政府會對校長有什麼不理性的後續報復?
不必一一點明究竟是哪些單位,姑且以「類警總」稱之戒嚴時期專打黑槍的警總,民國81年(1992年)已改編為海岸巡防司令部,不再「警總」了;未料時隔20餘年,警總雖沒了,但當年警總的打黑槍行為竟然再現。
可以理解這些「類警總」是奉上級令,對大陸惠台措施執行攔阻的鎖國措施,並不意外;意外的是,類警總竟然敢趾高氣昂地對德高望重的高中校長「興師問罪」。校長在台灣社會備受尊重,敢對校長問話,還有什麼行業不敢伸出黑手?
提到前建中校長賀翊心、一女中校長江學珠、新竹中學校長辛志平…等諸君,他們在台灣社會受到的尊敬,絕不止是教出許多成績優異的學生,更在於培養影響深遠的自由學風,以及恢宏的泱泱大度,這才是構建優質社會的基礎。上門「關切」的類警總官員,可能連進讓人尊敬的校長門下都不夠格。
幫學生寫推薦信這麼正面、稀鬆平常的事都想制止,社會還能如常運作嗎?台灣又禁得起鎖國嗎?對高中畢業生赴陸就學想伸手阻撓,赴港、星、歐美就學要不要攔阻?人才增加實力參與國際競爭不但是潮流,且是國家成長的重要關鍵,難道要規定20歲以下國民不准出國?
前後任教長潘文忠、吳茂昆竟然敢破壞大學自治,拔除管中閔出任台大校長,給台灣教育帶來最負面的影響;如今,類警總變本加厲,伸手阻撓高中畢業生出國深造,難道綠色鎖國要先置台灣於死地?








【即時短評】認同馬英九的維持現狀嗎? 蔡英文誠實點


2018-05-23 11:44 聯合報  記者程平╱即時報導
總統蔡英文(左)、前總統馬英九(右)。 聯合報系資料照


蔡政府上台二年,兩岸關係呈現倒退狀態,但蔡英文總統近日多次透過媒體專訪強調,政府的兩岸立場還是以「維持現狀」為主軸。只是最先以元首身分強調兩岸「維持現狀」的是前總統馬英九,繼任的蔡英文認同馬英九的「維持現狀」嗎?還是如「九二共識」這四個字一樣,也要各自解讀?
蔡英文說,前幾任總統花許多時間在外部問題的處理。但不能否認的是,馬英九執政八年,創造了兩岸前所未有的和平榮景,撇開中國大陸在經濟讓得讓利不談,馬英九的這些對外努力,至少讓台灣能以觀察員身分參與WHA,至少斷交國只有一個,至少創造了對等的「馬習會」,更讓吃緊的國庫省下不少外交預算。
反觀蔡政府執政二年,台灣的國際空間遭對岸全面性封鎖,對岸軍艦、軍機不時繞台示威,表面上是因為蔡英文說不出口的「九二共識」,但蔡英文政府操弄刻意去中國化的課綱,徵選新身分證不規定「國號」,又大量任用支持台獨人士,連行政院長賴清德都把務實台獨當成自己的標籤,蔡英文到底要在台海維持什麼樣的現狀?
蔡英文說,我政府對兩岸關係的善意不變、承諾不變,不走對抗老路,但也不會在壓力底下屈服。蔡英文也認為,說自己是務實台獨的賴清德滿誠實。既然蔡英文都說賴清德的務實台獨是誠實的,除了展現不在壓力下屈服,哪來的善意、承諾、不對抗?
馬英九所說的現狀是不統、不獨、不武。對台灣來說,在可預見的未來,統一應該不會是多數人的選項;跟對岸動武,也非我愛好和平的立場,更沒有實力叫戰;至於不獨,也說要維持現狀的蔡英文,認不認同馬英九,是不是也該誠實點

聯合筆記/除方便之惡

.敘利亞烽火…土耳其的反省,民之所欲?
.抱怨少子化 何不學武訓
.聯合筆記/除方便之惡
.樂觀務實迎接「史上最嚴」個資法
.消失的政府 失控的土地使用管制
.教育崩盤 學生自救 西進大增
.捐助社福團體 不能一頭熱
.警察收賄難戒?別再縱容佞臣
.漫畫/跳電…投資變空中飛人?







聯合筆記/除方便之惡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鄭朝陽
台灣1年喝掉超過28億杯咖啡,其中多數是外帶杯。 (中央社)


「中熱拿一杯!」「焦糖瑪奇朵好了!」很多人的一天都從咖啡開始,「開工咖啡」也好,聚會聊天也罷,外帶咖啡得來速,台灣一年喝掉超過廿八億杯咖啡,其中多數是外帶杯
外帶咖啡、手搖冷飲製造驚人的紙杯與塑膠杯垃圾,它們的去向不是焚化爐,就是河川、海洋,不僅增加排碳、暖化地球,同時也可能成為肉眼難辨的塑膠微粒,透過食物鏈回到你我的腸胃裡,成了「方便之惡」
要讓人們願意做環保,不外乎顧及「方便」與「經濟誘因」兩大因素。儘管現在自備隨行杯買飲料會便宜個三、五元,但當「方便」強過「經濟誘因」,要人們做環保確實有點難。
什麼的誘因才夠強?要嘛就是錢多到吸引人,要不就立法規定,讓人們不跟著做環保,荷包就失血,也就是「以價制量」的概念。如何除掉外帶杯這行之多年的方便之惡?有人發明了可完全分解的塑膠容器,但即使如此,分解時也會排放甲烷,惡化溫室效應
台灣這兩年有幾場有吃有喝的大型活動裡,攤商不再提供外帶杯和拋棄式餐具,而是引進餐具租借的社會企業,讓活動散場後不再有驚人的垃圾,也給了年輕人新創產業機會,日前吸引香港環保團體前來取經,但規模還太小。
德國人想到台灣早年公賣局的米酒押瓶費制度,結合Youbike「甲地租、乙地還」的概念,這兩年由民間業者嘗試用回收塑膠做成耐熱的「押金環保杯(Recup)」,消費者外帶咖啡時,多付一到兩塊歐元(約台幣卅六至七十二元)使用環保杯,並下載官方App,找尋參與這項計畫的咖啡館和商店,就能退還杯子、拿回押金,同時再享有約零點三歐元的優惠折扣,達到外帶杯減量目標
全德國參加這項計畫的商店已近八百家,人們手上造型簡約、有設計感的押金環保咖啡杯取代了傳統紙杯,一年為德國減用廿八億個外帶杯,也免除咖啡客忘了帶隨行杯的困擾,重點之一是杯子不必洗就能還,實在方便。如今押金制在德國的耶誕市集、啤酒節等市集、活動中蔓延開來,連到超市買瓶裝可樂也要押金,藉此鼓勵回收。
可以想見,光靠人們的環保信念和小折扣,已不足以成就更全面的環保工作,除方便之惡,政府和有社會責任的企業可以多動動腦!







警察收賄難戒?別再縱容佞臣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蘇天從/公(桃園市)
中山分局中山一派出所貪瀆案延燒。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最近又有警察集體出了大紕漏,多人收押、多人連帶下台,大家除了惋惜、指責外,還是惋惜、指責,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相同的事情一再發生,再遇到此類事件除了惋惜、指責外,還是惋惜、指責。
當領導階層的是否更應該檢討?有沒有一旦當了官就一展當官的派頭,自認不貪不墨,任由下官美其名為「安排」,「安排」啥事?就是找地方殷商巨賈出資「安排」飲宴、住宿、出遊、伴手禮,更厲害的是在酬酢中再「安排」足以影響其去留的官,或使其更上層樓的黨政要員齊聚作樂。
這些官對過去他人之所為不齒為「抓大頭」,等自己習慣被「安排」後,竟自詡被「安排」的合法、合情、合理性不說,對那些奉公守法、宵旰忠勤、夙夜匪懈,僅未能、或不會「安排」的忠貞部屬,竟視若非我族類,以「對我冷淡」、「不尊重我」、「耍老大」的罪名去之而後快,更縱容了佞臣小人的環伺,嗚呼哀哉!這又是現代官場去留罪名之一的新儒林外傳,大家不知道還記不記得,明末清初大儒顧炎武的一段佳文:「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
對於這些出了大事的警察,大家有沒有想一想,他們一年「安排」了多少飯局、應對,當官的有沒有明示?暗示?被動的接受「安排」,然後任由他們橫行?擢拔下官是依能力,還是依公關?至於那些不做正經事,喜好「安排」以遮掩自己的打混、拙劣的下官,讀聖賢書希望也能記得孔老夫子所言:「始作俑者,其無後乎!」。






消失的政府 失控的土地使用管制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王瑞興/內政部地政司前科長(南投市)
彰化頂番婆農地上的違章工廠。 圖/地球公民基金會提供


報載針對彰化縣內工廠比較密集的地區,政府將透過新訂都市計畫讓工廠能合法經營,引發環團抗議。
「立法易,執法難」一語道盡當前土地使用管制失控癥結。違章建築普遍化,違章工廠處處皆是,違規寺廟數不勝數,非法露營區氾濫成災,這些難道無法可管?或只能寄望國土計畫?
當然不是無法可管,民國一○二年五月聯合報社論「看得見的政府與看不見的政府」說得好,看得見的政府分工森嚴,各有權限,問題浮現時,大家慷慨陳詞、談理論法,煞有介事。看不見的政府,則是若隱若現,忽虛忽實,有時陰沉到幾乎讓人無法感覺到它的存在。它沒有固定形貌,不循法制軌道行動,專長是放水,對眼前活生生的不法景象視若無睹。土地使用管制就是在這種情況中失控,而且還會繼續地惡化。
我國土地使用區分兩大體系,都市土地依都市計畫法管制使用,非都市土地則按區域計畫法實施管制,面對違規使用問題,有無數的相關法規足以因應處理。可惜的是多如牛毛的法令,如果不是上下交征利,政治人物計算選票而循私,民眾吃定政府法不罰眾,造成今天的亂象。
或許有人寄望國土計畫完成後,或者採取重罰重責,能夠遏止違規使用。其實,這是奢望,如果真正要做,現有法制已可處理,今天有法而不行,他日仍會面臨相同困境。根本的問題是,政府你在哪裡?







樂觀務實迎接「史上最嚴」個資法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廖緯民/中興大學法律系副教授(台中市)
理律法律事務所2月邀請律師,說明歐盟新版個資法GDPR對台灣產業的衝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歐盟新版個資法「通用資料保護法規」(GDPR)即將在廿五日實施,號稱史上最嚴的個資法,其將對國內產業的衝擊,各界多已表達意見;而各部會如國發會、通傳會與金管會等單位亦皆發布消息,表明有妥善的因應措施。
筆者依據歐盟官網資料,驚喜發現歐盟執委會在今年一月九日的「適足性」行政決定中,台灣竟然在「法定稽核」此一大項中的「稽核架構等價性」與「職權單位適足性」二個細項上,獲得承認(總共有十六大項)。
歐盟此一行政決定的實務依據尚不得而知;但鑑諸國內相關發展,似乎尚有強化的必要。我國現行個資法雖委由各部會充任行政監理的專責機關,但是各部會迄今的管理辦法並未核實開展。不僅行政檢查(個資法第廿二條以下)絕少實施,甚至連管理辦法本身應具有的組織要求與技術規範,亦多懸而未決。而攸關國際交互承認的稽核與驗證制度,則迄今未有法律依據。
究其實,台灣業界的個資法「法規遵循」動力多來自「產業自主」,而非公權力要求;其格式與方法則依賴民間稽核或驗證機構的版本。此一現象,正面而言,上述獲得承認的「稽核架構等價性」與「職權單位適足性」二個細項,似乎是國內企業積極運用具有國際背景的稽核或驗證機構所造成的效果;但負面而言,則使得國內相關業務不僅陷於混亂無序,且相當不利於本土技術與管理模式的發展。
至於其他十五大項(多為金融事務),我國因國際地位問題,顯然吃了虧。多項豁免規定我國無法享有。這就有賴務實地爭取實質承認的努力。GDPR並非如此嚴格,而難以達到其要求;可預見的未來,歐盟會員國中亦尚有若干成員無法達標。另一方面,許多法律與人文上的誠懇實踐,事實上也足以達成法規遵循的目的;並不一定需要花大錢、拉高技術複雜度。這就需要仰賴政府機關做為表率,務實而勤勉地履行政策釐清、制度引進與監理實作了。
另外,許多歐盟的相關制度,我國顯然尚不熟悉,比如GDPR第四十條的「(企業)行為準則」(CoC);其著重產業自律,頗符合我國需要發展實質關係的國情。另外,GDPR第四十七條的企業約束規則(BCR);BCR是一種工具,有助跨國公司在國際間移轉個人資料,以提供給其附屬公司。目前,歐盟認可兩種BCR
歐盟執委會對台灣的二項承認,已是相當良好的開始。惟未來當雙方針對個資法的業務更加熟悉對方時,台灣的實務進程就必須有更扎實的表現了。無論如何,在此份針對卅五個對象的行政決定中,台灣能列名其上已經顯示我國的實質國際地位。國人應務實、樂觀地迎向GDPR,無須過度反應。






敘利亞烽火…土耳其的反省,民之所欲?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張安平/嘉新兆福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台北市)
敘利亞難民冒險拎著嬰兒,攀爬鐵絲網進入土耳其境內。 (歐新社)


藉考察產業之便,行腳來到土耳其東方。結束緊湊公務後,就迫不及待踏上尋幽訪勝之旅。到了這個坐落於安納托利亞高原的國度,懷著憑弔古蹟虔敬的心,也一圓心中對小亞細亞歷史縈懷
抵達土耳其東方接近敘利亞的城市叫桑尼烏爾法(Sanliurfa),是聖經中號稱人類最古老城市烏爾(Ur),近郊有一個充滿謎團的哥貝克力石陣,是考古學家在一九九○年代才找到的人類最古老的神廟,大約在一萬二千年前它就存在,比金字塔還早六千多年,是在人類農業社會之前就有的神廟,剛好位在肥沃月彎彎曲的頂端。其實烏爾法距離敘利亞邊境只有五十公里不到,它也是舊約聖經裡諾亞的曾孫亞伯罕的出生地。到的那一天美國剛好用飛彈打敘利亞。
高原上的小丘嶺地形,視野開闊,氣候溫和。路上四處可看到一些土耳其軍人和檢查哨站,也看到一個遠處的敘利亞難民營,有一些難民在帳篷區中活動。土耳其人說有三百萬逃避戰火的難民在土耳其境內。比較肅殺的景象是一些路邊的裝甲車,和許多扛著重兵器站哨的軍人。但他們看到亞洲來的遊客都非常客氣友善,完全感受不到幾十公里外烽火連天的氣氛。
有機會在路上和老百姓攀談,他們個個顯得和善,而且客氣。對於平日生活中彌漫著戰爭氣氛,似乎早已坦然接受,好像也並不覺得生活上有任何不便或不安全。一群活潑可愛的學生們經過,大概只有初中或高中年紀,完全不怕生也很好奇。他們經過翻譯嘻嘻哈哈的說法是,有戰爭的地方是敘利亞,與他們關係不大。
一位年紀大的人告訴我,那是一個泰坦之戰(Clash of the Titans),泰坦是希臘神話中眾神之前的巨神。老先生的意思是,有史以來政治強權就不停對打,只不過地點剛好在這土地上而已,反正死的只是當地小老百姓。這基本上是個美俄代理人戰爭,反正大國只是出錢,死的又不是他們
這讓我深深感覺到,對於這些打不完的戰爭和漫天烽火,土國老百姓的心裡其實是雪亮的。他們慶幸政府有能力把戰火阻擋在國境外面,也驕傲土耳其政府是有實力的,而西方政權沒有一個可以相信。他們可以因為各式各樣原因打仗,其實都是為了政治上的權力和私慾,和老百姓好壞沒有什麼太大關係。現在戰爭其實跟民主和不民主、百姓權利和生活好壞也都沒有關係。另有個人說,這個地區幾千年來戰爭就沒有停過,從西臺人、亞述人、巴比倫人、希臘人、羅馬人、蒙古人、第一次世界大戰,到第二次世界大戰。
這些戰爭跟意識形態或政治理想基本上沒太大關係,有的只是政治或宗教領袖的私慾和他們的瘋狂。從一萬二千年前的神廟遺跡和烏爾法市現在基本上不脫農業鄉村社會的生活型態看起來,人類好像沒進步太多。遠古時代,烏爾法的Nimrod國王建造了人類在土地上的第一個城市,也嘗試造了巴貝爾塔,他名字的意思就是要大家一起來反抗單一的神,強調的是人的力量,但人最後還是被神打倒。看著哥貝克力石陣的遺址,除震懾於前人的工藝水準,慨嘆當時的人如今已不復存在,但神廟仍在,而且還在繼續挖掘中。此時滿腦子裡想的只是,平常的老百姓可不可能有朝一日不必在政治鬥爭中的戰爭中被犧牲掉?






抱怨少子化 何不學武訓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諸葛俊/玄奘大學大傳系主任(高雄市)
少子化不僅衝擊學校生存,教育資源與方法也面臨改變。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常常會思考,大學是企業嗎?大學的社會責任是什麼?如果大學不是企業,為什麼私立大學學費收入盈虧,卻是學校持續經營的最重要指標?招生不好,學生人數變少,反而會被教育部列為退場輔導的黑名單,那大學的社會責任不就化為烏有嗎?
每到大學個人申請放榜時,大學的經營問題都會被拿來檢視一番。面對媒體報導,招生淒慘學校一定搬出「少子化」理由,掩蓋許多大學經營問題,從放榜、報到,到註冊,都是學生選擇學校的關鍵時間。市場在具有學生身分的買方手上,學校也搬出五花八門的獎學金、境外學習或企業實習活動吸引,無論對學生是否有實質助益,就是擺出一付「來一個留一個,來兩個搶一雙」態勢。如此,學生又像是商品,在資本市場中彼此「掂斤兩」的交換需求。
小學國語課本有一課「武訓興學」故事,這個典故來自於《清史稿》。武訓不識字,一輩子行乞,但有感於教育的重要性,存蓄乞討所得開辦義學。武訓一生開辦三個義學,嘉惠數以千計窮苦的莘莘學子。
時代不同了,但教育宗旨、精神應該相距不遠吧!教育應回歸初衷,許多私立大學固然招生人數逐年變少,導致財務虧損,但私立大學的興學,不就是要「莫忘初衷」的辦教育嗎?如果以少子化導致財務短缺,或是縮小教學資源投入,「度小月」的盈虧心態,不就是商業思維嗎?
其實「少子化」、「招生不佳」、「大學退場」這三階段論證,根本不應該存在大學教育思維,如果經營大學以市場機制去衡量,那又如何談到大學的社會責任,更何況現在很多企業都已經在落實社會企業作法,反而大學卻拿著「少子化」當辦學不力藉口,一手向教育部拿補助,一手緊縮校務開銷,降低成本的想法,都忘了私人興學的初衷
教育部該檢討,誰叫訂出個「三千學生以下」的退場門檻;大學更應該檢討,私立大學興學的遠大理想怎麼都忘到九霄雲外。在少子化「搶」學生的環境,國立大學收費確實是吸引學生的招生策略,但如果看成是私立大學扶持弱勢家庭的社會責任,豈不也算是回歸教育莘莘學子的初衷。









教育崩盤 學生自救 西進大增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譚家化/退休教師(台北市)
國文新課綱大刪文言文比率。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當教育無法培養獨立的人格和足夠的知識時,只有讓學生來自我教育。其方式是對我們的教育環境做一番客觀的審視,跳出對立反抗和無知順從的窠臼,來決定我們自己,完成我們自己。」
這是許多年前一位建中學生在周記上自我鞭策的一段話,話語中透露出一股初生之犢的銳氣和睿智的洞見。這是當今教育改革,課綱胡搞下當引以為鑑的法則
日前拜讀廿日李枝桃大作「苦日子還有兩年,520我不愛妳」一文後,心有戚戚焉。其實苦日子我們不畏懼,怕的是教育搞砸了,孩子沒有未來
十二年國教高中課綱,英文單字由七千字刪為四千五百字,數學科、自然科教材刪掉三分之一,國文科文言文大刪後只剩十五篇,廿年前是五十七篇,歷史科去中國化。所以各科老師怨聲載道,若不自力救濟(上補習班或請家教),程度無法和彼岸學子競爭,如此教育政策,使孩子們平庸愚昧,家長豈可不覺醒自救?
尤其是語文科,新住民語將列國小必選,一○八年度上路,小一生要上本土語,及印尼、柬埔寨、泰國、馬來西亞、越南、緬甸七國官方語言中之一種,再加上英文,勢必排擠國語文時數,其後果是鼯鼠五技而窮,樣樣通,樣樣鬆,所以已有補習班在補文言文了。孩子勢必要在學制之外,多花精力彌補刪減的教材,更加辛苦,勞「生」而傷財,所以錯誤的政策比貪汙還可怕
去年有八百多位高中畢業生選擇西進,今年倍數劇增,建中有七十多位到陸港澳名校,校長擔心優秀人才流失,使國力衰退。
為今之計,除校方能因材施教,對資質優異者另加補充教材之外,學生也要自我教育,發掘自我性向,全力以赴。
由於執政者意識形態作祟,兩岸與外交政策失敗,經濟凋敝,又內政不修,教育崩盤,人民看不到希望
這是一個黑暗的時代,但也是光明的時代,因為「危機就是轉機」,否極泰來。只要學子、年輕人能透過自我教育,完成自我,學習沈從文「從早上極靜中聞鳥聲,令人不敢墮落」的勤奮進取精神,培養良好語文及專業能力,懷抱工作熱忱,必能開創出一片朗朗開闊的天空。






捐助社福團體 不能一頭熱


2018-05-23 00:33 聯合報  陳嘉鴻/社區大學講師(台北市)
北農總經理吳音寧日前召記者會強調,購買殘貨贈社福團體,合情合理合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北農吳總經理立意良善,不希望農民辛苦栽種且可食的食材,遭到丟棄銷毀,因而捐給社福團體,卻引起軒然大波。是否有違法不當,就交給檢調單位調查。本文主要想提醒有意捐贈物資的民眾,稍安勿躁,先仔細思考以下議題。
第一、檢視有無整合及媒介物資的單位,像政府或民間單位的食物銀行,可以有效地送到需要的人手中。這樣的機制在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九二一大地震後逐步建置,當年全民加入救災,大批人力與物資湧入災區,造成某些地方人力與物資過剩、某些地區物資短缺;因此,經由盤點、整合資源,以及獲知需求品項,才得以有效率地媒合、傳遞,發揮最大效益。
如不想假政府或民間物資平台捐助,建議先對於受助單位有些瞭解,可以知道捐贈的物資會如何善用。此外,經過溝通,也能更理解受助單位個別需求,提供更符合需求的資源。
其次,想想捐的物資自己是否能接受、願意使用。有朋友透過經營物資中心之盈餘,聘請弱勢民眾擔任員工,除販售物資外,也接受其他社福單位轉介,免費提供弱勢民眾民生用品。有年冬天,民眾亟需棉被,但數量不足。某單位來電願意捐助棉被,等物資抵達,志工與員工一箱箱打開,發現都是用過的棉被,有霉味、雜味,甚至有的還有血漬,都已不堪使用,還要花錢請清潔公司處理,不僅窮忙,更是耗費人力與金錢,需要的民眾又再度失望。
最後,可以檢視捐助的立意,是否以良善、助人為基礎,讓弱勢者可獲得基本尊嚴與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