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1月2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提升競爭力 低薪問題才有解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聯合報社論/幫民進黨算算核四這筆帳
.聯合報黑白集/危機處理的錯誤示範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提升競爭力 低薪問題才有解






經濟日報社論/務實提升競爭力 低薪問題才有解


2018-01-02 03:2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迄今未能完成,勞資關係持續緊繃,近日蔡英文總統與行政院長賴清德等府院高層先後對外宣示,期盼企業能為員工加薪。蔡總統指基本工資3萬元是她的夢想;賴清德說,希望上市櫃公司員工的起薪都能有3萬元;行政院副院長施俊吉更開出藥方,若上市櫃公司少發股利,就可以讓上市櫃公司員工的平均起薪逾3萬元。
蔡總統與閣揆等人的談話,顯露出政府期待藉拋出加薪議題,緩解勞工與青年族群對勞基法一例一休修法的不滿,但這些談話不但未能平息勞團與青年的怒火,反而是火上澆油,街頭持續可見勞團抗爭,蔡、賴兩人的民調支持度不增反降,也讓我們擔心蔡政府為了勞基法修法,亂了施政方寸。
我國的低薪問題已存在多年,從2000年起,實質薪資水準即陷入停滯甚至衰退,近20年來,歷任政府都想解決低薪問題卻未能畢其功,代表低薪與薪資成長停滯背後有錯綜複雜的經濟因素,絕非採取單帖藥方,在短時間內就可以見效。蔡總統說,基本工資3萬元是她的夢想,這是由衷之言,若是今日努力,明日就可達成的目標,豈能算是遠大的夢想?
蔡總統前年能順利當上總統,關鍵在於她取得年輕與勞工族群的支持,蔡總統顯然意識到這股力量既能助她登上大位,在下一次的大選前,若未能兌現選戰支票,這些支持力量將轉為她的連任挑戰。蔡總統在去年520就職演說中,花了不少篇幅陳述她對解決年輕人低薪困境的夢想,當時蔡總統說,「沒有辦法立刻幫所有的年輕人加薪」,但她「要一步一步,從根本的結構來解決這個國家的問題。」
蔡總統就任時體認到解決低薪問題不可能一步到位,但近日官員的談話,卻讓人憂心,政府想抄捷徑,塑造可在短時間解決低薪問題的形象。施俊吉日前在行政院年終記者會上說,上市櫃公司若少發5%的股利,就可以拿出600億元用來幫員工加薪,達到平均起薪3萬元的目標。
施俊吉的加薪計畫要能落實,至少必須克服兩個難題。首先,上市櫃公司的現金股利由股東會決定,削減5%的現金股利改善薪資結構,股東未必願意接受。其次,以目前我國上市櫃與興櫃逾百萬的員工人數,600億元用於百餘萬員工調薪,每月平均加薪約三、四千元,能否達成施俊吉所言,起薪逾3萬元的目標,是另一個難題。即便上市櫃公司真的能藉少發股利為員工加薪,其他中小企業未必有能力跟進實施。
更令人困惑的是,蔡政府的官員去年數度呼籲年輕人要多買台股,藉由理財增加收入,若減少股利用於為年輕人加薪,另一方面年輕人買股能取得的股利卻因此縮水,這樣的政策豈非矛盾?
解決低薪不可能一蹴可幾,當下勞團與青年團體不滿的源頭,除了低薪問題外,另一個關鍵在於政府未能落實勞基法執法,讓侵害勞權的案例時有所聞,在勞基法此次修法塵埃落定後,既然修法已賦予企業更多的經營彈性,另一方面,政府就必須落實勞檢以保護勞工權益,這才能讓日後勞基法修法完成上路後,修補近年陷於低盪的勞資關係。
對於台灣的低薪問題,我們呼籲蔡政府不應為了勞基法一例一休的修法爭議而亂了施政腳步,更不能因為今年即將到來的地方選舉,倉促推出欠缺評估的財經政策用於提振執政黨的選情。
解決低薪問題必須有短、中、長期的計畫,蔡總統在就職演說中其實已經講出這三階段的施政方向,包括短期內可以實現的保障勞工權益,中期要達成的提升勞工生產力,以及長期要實現產業升級塑造台灣的全球競爭力,這三步驟既務實,按步就班的落實,才是政府施政時應著重的方針。


聯合報黑白集/危機處理的錯誤示範


2018-01-02 00:29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針對新版晶片護照烏龍,外交部表示,將在錯誤頁貼上防偽貼紙。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交部的護照烏龍事件,從耶誕燒到新年,還沒止血。在這個過程,外交部完美示範了決策者在危機處理中可能犯下的所有錯誤,堪稱經典。
外交部的危機處理很糟,「話術」卻很厲害。例如,被質疑印好的新護照不只二十萬本,而是七十五萬本;外交部回應總共「採購」五十五萬本,沒有「印製」七十五萬本。如此巧妙迴避已經印製五十五萬本的事實,外交辭令,堪稱一絕。
但光憑話術,並救不了危機。危機處理不外主動、及時、誠實、負責、善後等原則,但外交部在這次事件中始終被動回應,且說法一再修正。亦即,主動、及時、誠實皆破功。前後兩任領務局長被調職,貌似負責,但從一開始說「絕對沒錯」到最後推給中央印製廠美工,只是拖延及推卸戰術。
就在二○一七年最後一天,外交部忽然決定烏龍護照不銷毀,而是在錯誤頁貼上防偽貼紙,理由是可省下二億元。政府有成本概念是好事,但在護照上貼貼紙的想法,大概只有經歷過「台灣國護照貼紙」的外交部才想得出來。雖省下兩億,丟臉丟到世界,這樣的善後只會讓戰場延續。
這次護照事件的經典之處,一是不該犯的錯竟然錯了,二是原本技術面的錯誤竟然演變成「外交部危機」,三是應迅速解決的危機竟然反反覆覆拖了一周,善後方案卻越改越糟。外交部的危機處理能力,碰到烏龍護照都如此不堪,若是遇上外交危機呢?


聯合報社論/幫民進黨算算核四這筆帳


2018-01-02 00:35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核四封存至去年底已屆滿三年。 記者王敏旭/攝影


台灣在最嚴重的霾害中迎接二○一八。儘管這波汙染源主要來自中國大陸,但平日國內的境內空汙也很嚴重,與蔡政府不當的能源政策有莫大關係。事實上,核四封存至去年底已屆滿三年,行政院發言人徐國勇強調核四絕對不會重啟,但蔡政府除了繼續膜拜「非核家園」的神主牌外,對於核四何去何從並沒有提出合理答案。這筆三千多億元的帳,誰來認賠殺出?蔡英文如果要全民為核四埋單,大家應該幫民進黨算一算這筆帳!
先談非核家園。民進黨的反核論述常以德國為師,蔡英文更說,德國總理梅克爾和她一樣是教授出身,能理性面對問題;梅克爾要走向非核家園,有決心要完成。但是,時常向德國供輸核能電力的法國,又怎麼看待梅克爾的廢核政策呢?
法國總統馬克宏近日說,他不會學德國驟然淘汰核電的作法,因為他的優先要務是「降低排碳」,以及關掉高汙染的燃煤電廠。馬克宏質疑,「當一口氣關掉全部核能後,德國人做了什麼?他們發展一堆再生能源,但卻也大量重啟熱能與燃煤發電,惡化自己的碳足跡。這對地球不是好事,我不會那樣做。」
德國廢核之路,付出了鉅大的代價;但蔡政府卻不願真誠面對非核必然衍生的後果:例如電價大幅提高,再生能源緩不濟急,燃煤發電大幅增加碳排放。德國蒙著頭減核,法國、歐洲及國際社會卻對碳排放及全球暖化憂心忡忡。法國在政治上希望與德國建立堅實的關係,但馬克宏仍直言批評梅克爾的廢核政策;蔡英文能裝作看不到嗎?
如果把馬克宏所批評的德國,置換成民進黨政府,其實也完全適用。所不同的是,梅克爾尚且逐步廢核,蔡英文卻大搞非核急行軍。梅克爾努力發展再生能源,電力短缺時還可向法國購買核電應急;蔡英文的綠電卻未必通得過環評,天然氣接收站也已延宕,產業則對缺電心急如焚。梅克爾大量重啟熱能與燃煤發電,惡化碳足跡;蔡英文則在「用愛發電」不成後,只好「火力全開」,強迫人民「用肺換電」。
此外,堅持財政紀律、捍衛撙節政策的梅克爾,倘若看到蔡政府虛擲核四廠三千億卻面不改色的作法,恐怕也要瞠目結舌。儘管明年開春後供電形勢空前嚴峻,但蔡政府堅決推動非核,核四重啟的機會渺茫。眼前的問題是,核四要怎麼走下去,是每年繼續花大錢封存,或轉型為燃氣或綜合型電廠,還是整廠或分拆出售,蔡政府並無頭緒,後果只會轉嫁給人民。
對於核四「轉型」,經濟部的想法仍很天真。廢掉核四,若轉做核電文化園區,或轉成綜合能源電廠,都等於把新汽車拆掉改裝成腳踏車,三千億就泡湯了。而且,根據《土地法》,以「核能電廠」名義徵收的四八○公頃土地,若要改變用途,得先還給民眾。貢寮居民已宣稱,除非改成醫院,要改成火力電廠,他們絕不答應。
事實上,台電正計畫把核四燃料棒拆解,賣回美國;但此舉已遭專家質疑,規格不同,並不可行。尤其,當年以近百億買來,如今賣掉,只剩不到卅億,人民會接受嗎?最近台電更釋出核四將「整廠輸出」的消息,並稱有英國業者來台檢視反應爐等設備,認為「保存得不錯」。事實上,廿年前核四簽訂的進步型沸水式反應器當時廣被推崇,但歷經停建、復建波折,機組已增加許多變數。如果英商有意買核四,並認為保養得不錯;我們為何只能賤賣,卻不能用?
馬克宏說:「我一點都不崇拜核能,但我覺得魚與熊掌不可兼得。」民進黨選擇非核,卻把理想建築在脫離現實的沙堆上。核四的命運多舛,從扁政府停建復建,馬政府封存,到蔡政府荒置,納稅人的三千億血汗錢轉眼成流水。這本糊塗帳,民進黨別想賴掉!

【即時短評】裸賣蛋糕錯了嗎? 歐美正風行

.【即時短評】裸賣蛋糕錯了嗎? 歐美正風行
.【重磅快評】金正恩兩張面具下的不正常溫情攻勢
.【重磅快評】李應元非孔明 草船借箭也射不了空汙

.【重磅快評】共機繞台拖累小英? 民調如霧霾讓人「茫」







【即時短評】裸賣蛋糕錯了嗎? 歐美正風行


2018-01-02 20:33 聯合報  記者董俞佳╱即時報導

德國柏林專賣食材與雜貨的無包裝商店Original Unverpackt。圖/擷取自Original Unverpackt網站

嘉義「蓁古早味蛋糕」裸賣蛋糕,向消費者收取一元塑膠袋費用,不過,卻被消費者抱怨。圖/資料照片



擴大限塑政策上路不到兩天,一間嘉義「蓁古早味蛋糕」因裸賣蛋糕,擔心被罰,向消費者收取一元塑膠袋費用,不過,卻被消費者抱怨竟將蛋糕「全裸」給客人,還要求客人須花1元買塑膠袋或花10元買紙盒,不滿的消費者上網抱怨,擴大限塑政策是「圖利店家」,店家則對外道歉。環保署、地方環保局稍早緊急發新聞稿對外澄清,已經有袋還給的塑膠袋才需要收費,裸賣的不需要收費。先不論業者心態是否可議,只是裸賣蛋糕錯了嗎?不只沒有錯,這股環保意識,還正在歐美風行中。
近來環保意識抬頭,減塑風在歐洲、北美洲盛行多年,「裸賣」、「無包裝」店家早已不奇怪,這些商家都是崇尚環保、減少廢棄物的理念。走進店中,沒有個別包裝的商品,客人得自己帶容器來盛裝。像是德國柏林專賣食材與雜貨的Original Unverpackt,以及提倡零浪費的美國德州in.gredients都因裸賣、無包裝而聞名國際。
這些商店有感於過度包裝所造成的大量垃圾,因此提倡消費者帶著既有的瓶瓶罐罐或者布袋至店中購買,不僅減少垃圾量,也能購買適合自己需求的量。而且這股環保風潮近年來也在台灣興起,各地出現不少裸賣、無包裝商店,鼓勵客人帶著家中的容器前往購買。
反觀台灣,雖然推出擴大限塑政策值得鼓勵,只不過上路版本,一再翻修,即使管制對象增加七大類,擴大為十四類,但是不但最初要加入的早餐店被排除,也是塑膠袋創造大宗的小吃店、菜市場、攤商等也被環保署以「等待社會共識」為由排除在外,此外,不能提供塑膠袋,卻能夠提供紙袋,也無法落實真正「零浪費」的環保理念。


【重磅快評】金正恩兩張面具下的不正常溫情攻勢


2018-01-02 11:39 聯合報  主筆室

北韓電視新聞1日播放北韓領導人金正恩的元旦致詞。 美聯社



大家都喜歡看川劇變臉,其最神奇之處就是能在短時間之內變出多種面譜,而如今有如川劇變臉般的戲碼,卻活生生的在北韓出現,而金正恩無疑是這場變臉大戲的最佳男主角。
之前對於韓國總統文在寅上台後,所提出重啟開城工業區以及兩韓和平對話的提議,根本不理不睬,甚至還以發射導彈加倍奉還的金正恩,最近突然變了,而且還變得如此理所當然,如此善解人意。
他在今年元旦的談話中,突然宣布北韓同意派代表團參加南韓平昌冬季奧運,他除了誠摯希望這場屬於兩韓人民的共同盛會能夠成功主辦之外,還「暗示」自己由可能親自出席這場盛會。這種曉以民族大義的說法,不但讓鎮日為北韓導彈忐忑不安的韓國人民嚇了一跳,也真讓韓國政府難以招架,因為萬一金正恩真的出席,還真不知道要如何接待?
其實,金正恩暴戾的本性沒變,北韓恐怖的本質也沒變,這是北韓從過去以來一貫以來的外交伎倆,當它處於戰略優勢時,它會極盡的進行文攻武嚇,而一旦處於劣勢,它便會使出渾身解數來拉攏韓國,並訴諸兩韓一家親,來分化美韓同盟關係。
我們看到1990年代末期,北韓發生大饑荒時,當時的北韓領導人金正日,便出乎意外地同意與南韓共同開展「陽光政策」,以取得來自南韓的經濟援助;而如今北韓在聯合國實施最嚴厲的經濟制裁,以及中俄兩國積極配合石油禁運下,讓北韓內部的民生物資出現嚴重的短缺,也讓北韓人民及軍心出現浮動,這從最近北韓軍人不斷越過三十八度線投誠到南\韓來便可以看出。
而金正恩的主要目的除了希望從南韓取得經濟援助之外,最重要的當是要突破美日韓圍堵北韓的軍事同盟防線,畢竟人不親土親,而選擇在南韓即將辦喜事時,送上大禮自是最令人感動的,只是要看早已飽受北韓核武威脅的南韓,到底買不買帳?
猶記得,文在寅曾經說過:北韓是個不正常國家,而金正恩也一樣。只是,面對來自一個不正常領導人的溫情攻勢,文在寅要如何接招?
0102 【新聞】一手核彈一手橄欖枝?金正恩發表新年賀詞









【重磅快評】李應元非孔明 草船借箭也射不了空汙


2018-01-02 10:01 聯合報  主筆室

台北101大樓變身火樹銀花,搭配獨樹一格的光雕秀,氣勢磅礡,但也難免帶來空汙。記者鄭清元/攝影



跨年連假碰上空前嚴重空汙,民眾冒著吸細懸浮微粒〈pm2.5〉危害參加跨年活動,心理高度忐忑。管空汙的環保署長李應元神回應,「祈求東風吹跑空汙,把空汙往日本吹…」。署長公衛出身,不懂氣象、風場、地形可以理解,但說台灣冬天東風可以吹到日本,就未免離譜,東南西北分不清了。
今天東北季風稍稍減弱,迎來冬天以來難得的東風,花蓮、台東是受風面,風場翻過中央山脈的下沈作用,汙染物沈陷,讓西半部成汙染物重災區;尤其白天吹海風,把汙染物鎖死在內陸;一直要到黃昏後向海吹的陸風才會將汙染物稀釋,讓空汙稍微改善,這是台灣的海島特色,尤其境內百岳高山,更讓風場變化極巨。
萬一台灣冬天吹東風,那還真不是好消息。大陸入冬後西風盛行,將華北重工業的汙染送進東海、太平洋,之後強勁的東北季風直送台灣,再加上台灣本土汙染源,空氣品質陷入紅害。
為了應付上月底的反空汙大遊行,行政院端出《空汙法修正案》、接著院會通過《空汙防制行動方案》,幾乎是照環保署草案原樣端出;糟糕的是院長賴清德也是公衛出身,對空汙的理解不會比李應元多;雖然部會首長、政務委員具備其他領域專長,但開會總不好掠美主管部會,因此空汙整治始終跳不出環保思維。李應元只能「少放煙火別烤肉」老調重彈,說明他對空汙防制黔驢技窮。
空汙整治必須跨部會推動,才不至遺漏汙染源。過去對空汙防制除了固定汙染源、移動汙染源建立了制度,對不從排放管排出的逸散型汙染源,始終沒有有效對策;為人所知的對策似乎只有廟宇封爐減香。
這些是環保署主管業務,不歸環保署管的製造更多汙染;例如放天燈、燒王船、神明遶境、鹽水蜂炮…,分散在內政部、交通部、地方政府,非但沒有減少汙染,甚至還辦成地方特色節慶。
問題的根本出在中華文化裡的「熱鬧」因素,除非讓民眾理解熱鬧得付出健康受損的巨大代價,必須做出選擇,否則空汙整治將成效緩慢。

聯合筆記/執法者也要與時俱進

.減緩空汙 從「拈花惹草」做起
.台灣減碳別輸對岸 速修溫管法!
.聯合筆記/執法者也要與時俱進
.周子瑜登紅白唱夢想 台灣跨年能否「合家歡」?
.蔡總統新年縫了嘴 就怕被KUSO
.轉型正義有價 真相無價
.誠實的醫師 善解的病人
.稻米過剩 政府只會「倒來倒去」







聯合筆記/執法者也要與時俱進


2018-01-01 23:43 聯合報  蕭白雪


新黨青年軍王炳忠遭檢調搜索,引起輿論撻伐,指責程序失當並侵害人權。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檢調大動作搜索新黨青年軍,在王炳忠直播調查官上門要求搜索聲中引發各界質疑;警方對夜間影響交通的陳抗民眾,載往郊外野放,陳抗者指責警方執法過當的照片在網路上瘋傳。身處科技快速發展時代,執法手段與人權保障標準是否與時俱進,恐怕才是政府更應正視的問題。
檢警調辦案行動被曝光,從過去因媒體長期守候便時有所見;如今社群軟體風行,人人隨時都可直播,自太陽花運動占領立法院、行政院,到王炳忠面對辦案人員上門,都透過直播讓社會大眾掌握訊息,更不用說國外警方也曾在圍捕恐怖分子時,被目擊民眾直播。
執法單位可以放話指責王炳忠對搜索行動直播的行為違法,但卻擋不住未來這種情況再度發生的可能性;不管是搜索或圍捕重大要犯,涉案當事人或好奇的路人甲,都可能將現場隨時透過社群發送而廣為人知,光會喊「違法」,非但難以服眾,也無法解決問題。
透過社群擴散的陳抗新模式,也同樣不是警方目前把總統官邸周圍拒馬越架越高、管制範圍越訂越廣就能解決。
不管是反年改、勞團、環團、獨派團體、其他社運或原住民團體,過去一年的街頭陳抗行動不斷,有人長期駐紮埋鍋造飯,如今更出現小群人馬採游擊式策略,兵分多路,伺機集結突破封鎖線等情況。
警方架再高、再多的鐵拒馬或圍牆,甚至當起人肉盾牌,仍擋不住陳抗者從四面八方隨時伺機突破、潑漆等被視為脫序的作為。
街頭運動起家的民進黨,當年為各種議題在街頭上突破警方封鎖線、與警方衝突被捕、被控妨害公務的案例比比皆是,有人甚至因此成為英雄而在政治上取得一席之地。
警方如今對待新的街頭運動策略與模式,能否有新的執法措施因應,是一大挑戰。
至於過去享有盛名的公法大師接掌內政部長、多名號稱「人權律師」陸續入閣、被提名出任監委後,執法單位的手段與作為,究竟讓台灣民主與人權往前進還是倒退走,網路社群將會持續紀錄著執政者的所作所為。




減緩空汙 從「拈花惹草」做起
黃大洲 ∕ 台北市前市長、台大名譽教授 / 聯合報
近日所產生的嚴重霧霾再度引起民間及中央相關部會之間的關切與討論;昨天更以三年來最嚴重的一波霾害迎接二○一八,環保署長甚至只能祈求東風吹跑空汙。

一○四年七月一日,立法院正式通過,並且經總統府頒布施行的溫室氣體減量及管理法,簡稱溫管法,迄今已有兩年半之久,卻未見有具體落實的執行績效。而近日來在霧霾議題上,雖然對火力、風力、太陽能板、核電等問題都有熱烈的討論,但似乎尚無一致的共識與結論,何時能對都市熱導效應、碳排放、霧霾微粒等空汙公害,產生具體的減緩效果,似乎遙遙無期。

日本、中國大陸、南韓、新加坡都設有國家級氣候治理相關單位主其事,反觀台灣還停留在部會間來往復去的討論階段。究竟是太陽能板、風力、燃煤、天然氣,乃至核能等等,眾說紛紜,莫衷一是,距實際具體落實執行,不知尚待何時?

在上述四個國家之中,新加坡的作法值得我國參考。新加坡所採取的是名副其實「綠能」方法。除在平地上廣植樹木花草之外,特別加強建築硬體的綠美化工作。除屋頂的綠化工作之外,舉凡陽台、牆面莫不種植適當蔬果花木以增加全國的綠被面積,藉以降低都市熱島效應以及其他因都市化、工業化所產生的負面生態影響。

在台灣其實也可以效仿新加坡以都市綠被面積極大化的概念,先依法規定中央以下各級行政機關的屋頂、女兒牆、陽台植栽槽、鐵欄杆、窗口等空間,栽植適宜蔬果花先作示範,進而要求公司行號及民間大樓的屋頂也依法推行綠美化工作。果真如此,對都市熱島效應、霧霾廢氣、噪音降低、紫外線直射對建築體的危害等等,皆能產生和緩的效果。

據聯合國資料顯示,一個都市的屋頂綠被面積達到七十%,不但可消除都市熱島效應,亦可減少八十%的二氧化碳及有害人體健康的其他廢氣,對噪音降低、紫外線直射屋頂致牆壁冷縮熱脹所產生的空隙滲水現象,皆可避免或降低。至於在屋頂陽台栽植蔬果花木所收到的可口食安、悅目賞心的園藝療癒,更不在話下。

一個重大且嚴肅的生態改善政策,若能從簡易可行之處先著手做起,才是可行易行之道。本人在屋頂「拈花惹草」多年,體會到施作技術上不難,所費也不多,如果不「懶」的話,特別是屋頂綠美化,剛好提供年長退休的國人一個有益身心健康的活動空間。


 
台灣減碳別輸對岸 速修溫管法!
楊之遠 ∕ 中國文化大學土地資源系主 / 聯合報
中國大陸日前已公布《全國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建設方案》,將正式啟動全國碳排放交易制度。在美國退出巴黎協議,全球對抗暖化氣氛低迷之際,此舉無疑注入了強心針,使得國際媒體、環保團體、歐盟等大為鼓舞。

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全球第一,推動碳排放交易有助於發展低碳經濟,早於二○一一年即選定天津、重慶、杭州、廈門、深圳、貴陽、南昌、保定等八個城市做為低碳試點。希望各試點在建立低碳排放為特徵的產業體系及溫室氣體排放資料管理體系時,能找出運作的礙難點,於二○一五至一六年期間完成了碳市場基礎建設工作,並不斷優化交易制度,自一八年將正式實施全國碳排放權交易。

在納管行業方面,為求慎重,將原訂包括鋼鐵、水泥等八個重工業行業,修正為初期僅以電力業為交易對象。主因是納管之一千七百多家發電業均屬國營企業,擁有相對完整的排放數據,且其二氧化碳排放量超過卅億噸,占全國總排放量百分之四十。未來運作穩定後,將進一步擴大全國碳市場的行業覆蓋範圍。

中國碳排放交易制度係由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拍板定案,近幾年的肅貪行動,或可嚇阻未來執行各項監管、認證程序時之人為弊端。但是要贏得國內與國際社會之信心,中國政府勢必需要保持碳交易之透明度。

國際實施碳交易制度,須先經過試行階段,如歐盟、中國等,均從試行經驗中尋找出可能的錯誤或弊端,亦是符合氣候公約之在執行中學習的精神。但檢視我國頒布之溫管法卻缺乏可實施「試驗」或「試行」之授權,貿然上路,主政機關勢必承擔較高之風險。

與國際相比,我國排放交易市場太小,恐無法產生有效的碳價格,發揮驅動減量誘因,其效果未必優於徵收碳稅;例如我國發電廠約廿家,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占總量百分之六十,其中台電公司占多,交易對象實在有限。

且溫管法第廿條規定:「中央主管機關於核配予公用事業之核配額,應扣除其提供排放能源消費所產生之間接排放二氧化碳當量之額度」。以台電公司為例,由於係屬「公用事業」,在實施排放交易後,該公司電廠被納管的溫室氣體減量責任僅包括廠區用電及輸配電損失之溫室氣體排放,而其餘大部分溫室氣體排放責任都將由消費者承擔,與國際間優先納管電力業之作法存有明顯差異,這也是我國未來實施排放交易制度亟待解決之處。

環保署為改善嚴重之空汙問題,已大幅修訂空汙法,展現了相當之積極作為。建議該署能再接再厲,儘速修訂溫管法,找出有更有效之執行工具,既能減緩氣候暖化,亦可改善空汙,二法相輔相成,將更能有效提升我國環境品質。





周子瑜登紅白唱夢想 台灣跨年能否「合家歡」?
李淑娟 ∕ 文字工作者、影評人 (台北/聯合報
新年開始、霧霾散去,你如何度過年末年始的一夜?

二○一七NHK「紅白歌合戰」最令人感動的一幕,不是九月將引退的安室奈美惠演唱,而是台灣甜心周子瑜站在紅組主持人有村架純後方,和所有歌手大合唱一九六二年吉永小百合、橋幸夫對唱曲「永遠懷抱夢想」,不但吻合本次節目企畫主題,也在一年的最後一刻,鼓舞所有疲憊心靈。

台灣的跨年晚會,幾乎都以地方政府與民同歡為活動核心,媒體焦點集中在特定歌手造型、唱酬、趕場,雖然年年都有許多民眾到廣場倒數,同賞煙火迎接新年,但和社會幾乎集體追求的「小確幸」一樣,短暫又瞬間隨著時光消散。

「紅白歌合戰」這次開場特製兩分鐘影片,三位主持人搭著雙層敞蓬觀光巴士從NHK所在的澀谷車站出發,演出歌手們利用合成特效現身街頭各場景,隨節目放送世界各地,拚收視率也拚觀光。

我們在通俗大眾娛樂中,很少溯源,NHK「紅白」這次請出道六十五年、八十四歲的資深藝人黑柳徹子登場,不但聊到廿五歲時主持「紅白」幕前幕後情景,更介紹中年帥哥福山雅治回到家鄉長崎的小學母校,鼓勵孩子們要活得像自己、自由做夢、追尋渴望人生的短片。

時光長河裡,生命總是一個階段又一個階段,銀幕上的面孔也是一代接著一代,年末年始,除了互祝「新年快樂」,跨年晚會也該呈現社會整體面向。

元旦三連休假期裡,為了付房租照常工作的修改衣服大姊、洗衣店老闆老闆娘,還有為發燒觀光客特地煮白粥的麵店阿姨,二○一八年的最後一天,我想他們也會想聽一首歌、看一小段電視放鬆;三六四天後,台灣會不會出現一個全家同歡的跨年節目?


 
蔡總統新年縫了嘴 就怕被KUSO
林軺 ∕ 教(台北市) / 聯合報
蔡英文總統不發表元旦文告,只在臉書留下「二○一八幸福共好」。

總統當省話一姊,也就看不到這個政府能為民眾帶來什麼願景。難怪有人模仿發表KUSO版文告,說「幸福共好」是「要讓大財團幸福,與大老闆們共好。」

蔡英文講過太多類似「領十八趴罵十八趴」這種自己打臉的話語,做了許多類似「勞工是心中最軟的一塊」這種只為討好卻難以實現的承諾,參與一些類似「國防布vs.當國軍的靠山」這種在野跟在朝就立顯矛盾的活動。因此,每次發表談話,幾乎都難逃民眾把它拿來跟她以前說的、做的加以比對和批評。結果,越來越沒信心,只能臉書短短文青幾句。慘的是,連幾句話都還要被KUSO。

據稱,politician來自polytêtien這個字,是希臘文poly(多)和法文tête(頭、臉)的組合,意為「兩張或多張臉」。新的選舉年開始,奉勸政治人物把自己言行銘記在心,否則難保變成「今天這張嘴說了話,明天另一張嘴卻打臉」的政客,到最後乾脆縫了嘴巴,什麼都不必說。




轉型正義有價 真相無價


2018-01-02 00:07 聯合報  陳揮文/電台主持人(新北市)

婦聯會主委雷倩(左)與內政部長葉俊榮(中)、黨產會主委林峯正(右)簽定行政契約,為政府與民間共同處理轉型正義議題樹立新的里程碑。 記者曾吉松/攝影


被質疑是國民黨附隨組織的婦聯會,去年最後一個上班日與內政部、黨產會簽訂三方備忘錄,這新聞被跨年煙火與元旦連假淹沒,沒有引起太多媒體重視。
談判有捨有得,三方各有讓步,細節不是重點,筆者只想知道,真相是什麼。
如果婦聯會「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內政部、黨產會怎麼可以選擇和解?怎麼可以留卅幾億給婦聯會?一塊錢都不應該留。
如果婦聯會「不是」國民黨附隨組織,婦聯會應該打官司,法院又不是民進黨開的,不信公理喚不回,一塊錢都不應該捐。
令人遺憾的是,三方決定和解,一下子捐八成,忽然變九成,多捐的一成,讓婦聯會從原本的三分之一董事,增加為三分之二,擁有主控權。
原來,轉型正義是可以喬的,可以打折的,轉型正義有了「價碼」,卻失去轉型正義的「價值」。唯一的關鍵在於,婦聯會「是不是」國民黨附隨組織,有這麼難認定嗎?
如今,這個謎題永遠沒有答案,被三百多億元買斷了,蔡英文政府敲鑼打鼓的轉型正義,變得金光閃閃。三百多億元固然是一大筆錢,可是,事實真相是無價的。



誠實的醫師 善解的病人
莊聰吉 ∕ 醫師(屏縣潮州) / 聯合報
好友林兄,七十餘歲,前年因頻尿、灼熱感到附近各診所就醫,千篇一律診斷為尿道炎,給予抗生素治療,時好時壞,困擾不已。最後輾轉到某教學醫院,經過兩個星期,症狀未見改善,做膀胱鏡檢查,赫然發現膀胱內布滿腫瘤,經病理切片證實為膀胱癌併局部轉移,林兄只能默默接受四個多月的誤診。

泌尿科主任緊急安排手術,歷經十小時始完成,之後並配合化療。怎知術後腹痛加劇,通知值班住院醫師,沒詳查,僅給予一般鎮痛劑,不但枉然,反而惡化,整個腹部如刀割一般,哀號不斷,生不如死。隔天清晨,主任查房驚覺不對,火速推進開刀房,從白天開到午夜,始送進加護病房。

術後,主刀醫師坦承因住院醫師最後縫合腸道傷口時疏忽,消化道出現裂口,導致腹膜炎,煎熬等待的家屬聽完,火冒三丈。隔天主任帶上刀的總醫師與住院醫師查房,在病床邊誠實詳細說明病情,並彎腰九十度向林兄鞠躬,深致歉意,其子氣憤難消,怒吼堅持提告,「醫師自己都坦承疏失,這場官司一定會贏!」但林兄適時勸阻,「對醫師要尊重,講話不要太大聲,醫師們為了我,沒吃沒睡,已盡心盡力,他們不是神,也可能犯錯,只希望這次的疏忽,不要再發生於下一個病人。」林兄忍著傷口的痛楚,擠出一絲笑容,寬容的語氣撫慰了忐忑的醫師,醫病握手言和。

之後的查房換藥,主任親力為之,甚至星期日上教堂做完禮拜,也會驅車趕回醫院,探視林兄,閒話家常,每次都不忘為林兄禱告,讓他由衷感動。

如今林兄恢復健康,開朗的個性常見他笑口常開,每次回診,皆不忘帶自家水果與蔬菜贈送主任,主任也視他為「模範」病人,每有病友會,必邀他一起參加,藉此鼓舞其他患者不要輕言放棄。醫病關係由緊張至和諧,醫師與病人進展為好友,誠實與善解導致雙贏,值得學習。





稻米過剩 政府只會「倒來倒去」


2018-01-02 00:04 聯合報  林如森/台大生物產業傳播暨發展學系助理教授(台北市)

國人食米量減少,為推廣吃白米,農委會將結合民間廠商,推出多元化米食。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國人食米人口越來越少,這個問題存在四十多年,年年生產過剩,已成結構問題,但農政部門保守有餘,創新不足,也不敢推動改革,每年花錢消災了事。政府保價收購稻米,因求售無門,轉撥售為飼料米,每年淨損約四十億餘元,年年如此,難道農產結構不需改變嗎?
台灣稻米每年栽種面積廿七萬公頃,超產三萬公頃,過剩約十五至廿萬公噸糙米。政府依保價收購稻穀每公斤廿三至廿六元,折算成糙米約卅餘元,但收購後求售無門,儲存三年後,只能比照進口飼料玉米價格,以每公斤七至八元撥售為飼料米。
農政單位雖然極力推廣米食,但仍不敵米食人口年年減少;而保價收購,無異就是鼓勵生產,過剩問題怎可能解決?休耕補助就是鼓勵不生產,轉種雜糧亦無競爭力。既然長期生產過剩,一腳踩油門,另一腳踩煞車,政策潛在互相矛盾,又耗政府預算每年二百餘億元,問題長期存在。
如今政府又新推出稻作直接給付制度,並維持稻穀保價收購雙軌並行,稻米產量仍然不減,過剩問題仍然未解,雖可增加稻農選擇出售機會,但稻穀仍在國內倒來倒去,問題有可能解決嗎?
所謂產業結構調整,涉及資源、生產、消費、交易及分配等五個構面,彼此互相牽連環環相扣,但農委會長期只重視技術及生產,花大筆經費補貼生產或不生產及收購,導致產銷失衡、產地價格及農民收入偏低等問題長期存在。
保守僵化的農政官僚體系,如今又面臨專業不足、人力斷層及政治掛帥等困境,只能頭痛醫頭,腳痛醫腳,救火都來不及,怎麼可能談如何推動改革及調整產業結構?
產業結構調整要有整合、創新及改革的思維及做法。經濟問題牽涉市場機制運作,影響因素錯綜複雜,要用經濟手段解決。政府需要智慧及魄力,不是每年砸大錢補貼、收購或做做行銷傳播廣告,辦辦活動就了事。台灣農民要自求多福!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盛治仁/2018,活得YOLO!




范疇/指紋、聲紋、臉紋、思紋


2018-01-01 23:38 聯合報  范疇

英國廣播公司(BBC)介紹大陸「天網工程」,記者在貴州監控中心實地測試,臉部被掃描登錄為嫌疑犯後,從市區走到車站僅七分鐘就被攔獲。 圖/擷自BBC


切下敵人的拇指,以便通過指紋辨識器,入侵他的辦公密室——這是十年前的電影橋段了;今天,指紋早已不是辨識個體的唯一方式。人聲辨識法也已不稀奇,現在,臉紋的辨識已成熟商業化。
英國廣播公司(BBC)最近採訪了中國貴州省貴陽市的公安廳人臉辨識中心,並以《中國的人臉識別監控系統有多厲害》為題,發布了記者的親身經歷。貴陽市約八千平方公里,人口四百六十萬,該市公安廳人士在鏡頭前說,這四百六十萬張臉,連同所有的車牌號碼都已經錄入大數據庫。BBC記者為了考驗這套系統的效率,讓公安人員用手機拍了他的臉部,喀嚓一聲後,記者開始「逃亡」。七分鐘之後,在一個公共場所,幾個不知情的警察圍了上來,人臉系統找到他了。
報導中說,中國全境內現在裝有一.七億台公共攝像頭,而未來三年內,還要增加四億台,這樣算來,二○二○年時的「人均攝像頭」就是○.三個。BBC還採訪了中國最大的人臉辨識硬軟件公司,該公司說:我們的設備可以隨時隨地知道你在哪裡、和誰在一起。試想,這套系統和實名制的手機、電腦和其他數位產品再整合到一起,甚至和電子商務系統、物聯網(IoT)直通,那將是怎樣的一種場景?
技術都已經在那裡,差的只是布置和整合的速度;若有心,三至五年內,一套比封神榜更為神奇的「天羅地網」就可實施,孫悟空一個筋斗雲十萬八千里依舊落在如來佛的手指根上不再是幻想。當然,世界各大國都有這種布局能力,任何讀過阿桑奇的維基解密文件、斯諾登文件的人,大概都不會懷疑這點。國與國之間,差的只是政府倫理、公民意識的程度罷了。
加州柏克萊大學的人工智能(AI)教授史都華羅素(Stuart Russell),製作了一段小影片,「機器屠夫」(SlaughterBots)放在YouTube上。別誤會了,那可不是星際大戰電影中的龐然巨物,而是只有巴掌一半大小的無人機,通過人臉、體姿的快速辨識,可在雜亂的奔跑人群中鎖定特定的一部份人,發彈擊穿腦顱,一個不多也一個不少。羅素教授製作此短片的用意在於警世,因為「這部屠人機的所有功能,不過就是現有技術的整合」。
一個由數台、數十台無人機組成的機陣,今天所能展現的靈活度,只要上網觀看二○一六年在深圳舉辦的「無人機亞洲盃大賽」中的無人機陣光影秀,就能明白了。只要與人臉辨識系統連線,加上爆裂物發射器,羅素教授影片中的場景就實現了。
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已於二○一七年十月啟動全新的低空防禦雷達系統,能偵測廿公里內的飛行物,若飛行物距離核電站不到四公里,系統會發出訊號干擾或攔截。而蔡英文總統也於近日指示空軍「防範低空不明目標突襲」,道理也相同。
或許,指紋、聲紋、臉紋,都還不是將來最可怕的武器基礎,最恐怖的是當「思紋」系統問世之時。「思紋」可定義為: 對每一個人的價值傾向、慾望傾向、行為模式、認知結構的獨特性辨識。思紋辨識其實離我們也並不遠,所有的社交媒體公司都在進行對你的思紋辨識,目前只是為你訂製廣告,但在大數據及AI技術的急速發展之下,哪一天哪個政府用它來進行非商業用途,事情才真正的大條了。
(作者為跨界思考者)



12月
.王健壯/蔡英文該停一停想一想了
.黃介正/沒有熄燈號的二○一七
.葉銀華/什麼是併購綜效?
.羅智成 /香港最美的風景
.葉丙成╱年輕人,需要的是舞台!
.李清志/城中區咖啡文化的復興
.林中斌/北京仍孤立於東亞?

.朱宗慶/與計程車司機對話而來的提醒
.嚴震生/川普點名,七個小矮人回應
.陳立恆/有了GCP,小島也可以變大國
.薛承泰/廿萬嬰兒的警示
.蘇蘅/仇恨政治和語言不會有贏家
.施振榮/與AI「分身」共創價值
.盛治仁/聽障能打電話…美國怎麼辦到的?

.王健壯/這個政府像一路狂飆的火戰車
.方祖涵/影響無遠弗屆的美國稅改
.嚴震生/短命的美國優先委員會
.羅智成/三代同行
.林祖嘉/脫歐談判對全球化有影響嗎?
.王正方/超級ATM取款機
.黃介正/川普版國家安全戰略來了

.葉銀華/如何建立金融業吹哨者保護制度?
.周行一/科技無法解決科技帶來的問題
.洪蘭/當孩子不識「文以載道」四字
.馬凱/請為台灣與年輕人打開一條生路
.薛承泰/益者三友與三有
.王文華/「剛好」,比「最好」,更好
.盛治仁/在工作中找到新的意義和熱情

.王健壯/總統那則獨白式錄影談話
.嚴震生/你也是,我也是
.方祖涵/作弊的痛苦代價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0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0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0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