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迎向不確定未來的無悔策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261/web/ 

◆  聯合報社論/在遠見中壯大的台積電,不容因短視而削弱
◆  聯合報黑白集/黨變大了,寇卻少了
◆  經濟日報社論/迎向不確定未來的無悔策略






經濟日報社論/迎向不確定未來的無悔策略


2022-12-06 00:18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全球經濟景氣不明、通膨壓力仍在、俄烏戰事持續、中國大陸清零影響供應鏈、美中對峙及兩岸情勢嚴峻等等不利因素下,2023年的產業前景似乎沒有樂觀的理由。 (聯合報系資料庫)



又到了歲末回顧與前瞻的時刻,但展望未來,在全球經濟景氣不明、通膨壓力仍在、俄烏戰事持續、中國大陸清零影響供應鏈、美中對峙及兩岸情勢嚴峻等等不利因素的籠罩下,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的產業前景似乎沒有樂觀的理由。

OECD 11月下旬公布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預測,預估全球經濟成長率將由今年的3.1%,減緩至2.2%;國際貨幣基金(IMF)在10月時的預測則是2.7%。而國際金融協會(IIF)在11月底發表的報告更為悲觀,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為1.2%,原因在於俄烏戰事延燒,可能演變成一場打不完的戰爭,拖累全球經濟。

一家人力銀行也發表企業問卷調查結果,82%的企業認為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景氣有中度或高度衰退的機會,而企業心態所以保守,最擔心的未來因素前三項,包括通貨膨脹、烏俄戰爭持續,以及各國央行加速升息貨幣緊縮;而庫存增加、需求降溫,中共二十大重申絕不放棄對台動武也擠進前十大擔憂項目。

面對這可能即將來臨的景氣寒冬與變數,許多廠商已開始以減少資本支出、降低庫存、保留現金水位,甚至無薪假、減薪等方式來因應。而也有思考如何尋求新的事業範疇或者改變商業模式來積極應變。究竟如何進行風險控管,並進行系統性策略思考,以突破困境,相信是大家現在最關心的課題。

平心而論,經營企業本來就是一個不斷與風險對抗過程,所謂高風險,高利潤,沒有風險哪來超額利潤。因此如何思考降低、轉移,甚至避免或隔絕企業可能的營運風險,是企業領導人每天必作的功課。但在此一前景渾沌的時點,應如何看待未來可能的風險,的確需要更深刻的思索,無悔策略No Regret)提供了一個思考的架構。

所謂無悔,是指不論在何種情境下,決策者對其所採取的企業經營戰略都不會後悔。就實務上而言,這是非常困難的。因此其意義並不是真的不會後悔,而是最小化後悔Minimize regret)。一般而言,過去我們經營企業講究的是以小博大,亦即以最少的資源與投資,獲得最大的成果與效益。因此我們試圖尋找關鍵成功因素,追求企業最大的成長可能,並希望能夠進一步確保推動的成果。

無悔策略的思維重點是「讓企業活得久比短暫活得好更重要;不求絕對成功,但求免於悔恨」。因此無悔策略提醒領導者應分析影響企業發展的關鍵致敗因素,降低失敗可能造成的衝擊,亦即找出最壞的情境,避免走到那裡,也由於未雨綢繆,也可避免因為沒有選擇而被迫行動。

簡單而言,此刻企業應投入一定資源作情境模擬,這包括關鍵風險議題為何?並進行風險的分類、評量與盤點,尤其是未來可能情境的描繪與推演更是重要,此一分析應將最壞的情境納入,才不會掛一漏萬。其次是對策的發展,這包括致敗因子分析,找出影響企業的所有可能驅動因素以及其中會讓企業崩潰的關鍵,設定觀測指標進行掃瞄,一旦指標訊號超過警戒線,就應立即採取必要的行動。最後是方案的執行,這包括指標監控與分析系統建置,教育、溝通與情境演練,這才算是完善風險管理安全防範機制

舉例而言,兩岸關係一直是產業界最關心的議題,也是各界認為影響產業發展最重要的變數,若不幸發生最嚴重的情境,企業是否已做好應該做的準備,什麼樣的訊號,就要啟動相關的計畫,恐怕也需要模擬一番。就像民國八十五年(1996年)台海危機時,李登輝總統表示已做好18套劇本

從某個程度來說,存在本身就是意義活著就有希望,企業必須根據所處的總體環境產業環境,以及自身企業的特質作進一步的分析,將可能影響企業生存的最壞情境找出,並進行應對策略與方案的研擬,採取必要的措施,才不會在最壞情境來臨時坐以待斃。











聯合報黑白集/黨變大了,寇卻少了


2022-12-06 00:1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進黨立法委員高嘉瑜。記者葉信菉/攝影



民進黨在縣市長選舉慘敗,黨內除高嘉瑜、林淑芬和何志偉等立委提出檢討,僅北市議員王世堅、退輔會副主委李文忠開砲,檢討聲稀稀落落,均非大咖。黨內主流聲音仍在為敗選找藉口

這令人想起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扁家弊案爆發,民進黨林濁水、洪奇昌等十一人因對陳水扁提出批判,被其他同志打成「十一寇」,後又增為「十三寇」。這十三人,有黨內大老,有派系要角,更不乏阿扁子弟兵。兩相比較,黨內的正氣早已隨風而逝

阿扁時代是朝小野大,民進黨實力遠不如今天之一黨獨大。但黨變大了,敢於批判的「」卻變少了。究其原因,多數批評者已被逐出綠營,剩下的就留在蔡政府吃香喝辣成為共犯結構。大家都已西裝革履,怎捨得再大放厥詞

再則,蔡英文黨政大權在握,縱使辭去黨主席,仍找自己人代理主席,不願交出權力。正因黨內情勢詭譎,而蔡英文仍政權在握,也就沒人敢攖其鋒,只能觀望。畢竟這仗打完,立委提名在即,誰也難保初選是否又會被「沒收」。

不變的是,無論是十一寇、十三寇或五小寇,誰批評了黨,不是黨反省,反使自己淪為側翼攻擊目標當年側翼是地下電台如今側翼,則是網軍。當年的「」,只能在收編和放逐間二選一,恐也是「寇漸凋零」的原因吧。











聯合報社論/在遠見中壯大的台積電,不容因短視而削弱


2022-12-06 00:09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今天將舉行首批裝機典禮。路透



台積電美國亞利桑那廠今天將舉行首批裝機典禮,美國總統拜登及蘋果執行長庫克皆將出席。該廠投資額達一二○億美元,台積電近期有上千工程師攜家帶眷前往,引發國人對護國神山「去台化」的憂慮。對此,經濟部長王美花稱,台積電赴美投資沒有人才、技術流失的問題;如此簡化的說法,說服力很低。連綠委陳明文都說,中下游業者因擔心台海安全未來擴廠將移往海外

台積電是全球半導體業龍頭,市值占台股比重廿八%,被譽為護國神山,其重要性毋庸多言。近幾年,台積電屢在美中科技戰中被蔡政府推上火線,並與日、德洽談設廠,甚至在兩岸緊張中被喻為戰爭必爭之焦點。這些發展,在在令人不安:蔡政府對經濟缺乏長期發展策略,卻不斷將台積電當成外交及戰略籌碼,又無心滿足它必要水電和人力等需求,這豈非在刨台灣經濟的根?

一般人只見台積電的光鮮成就,卻不知它創設與茁壯的艱難。許多人以為,台積電是台灣政治民主化社會現代化象徵,是自由經濟下民營企業的傑出代表;但事實並非如此,台積電是一家不折不扣由公部門籌畫成立的企業。其源頭,可追溯至民國六十三年(一九七四年)行政院秘書長費驊經濟部長孫運璿邀請 RCA 微波研究室主任潘文淵等人在「小欣欣豆漿店早餐會,正式拍板台灣要從「加工出口區」的勞力密集模式轉進成科學園區」的技術密集模式,並選定積體電路與電子工業為發展目標,播下了第一顆種子。

台灣在日據結束時仍是依賴出口米糖殖民經濟,其後得以成功走上工業化,主要是政府不斷改善投資環境、穩定經濟秩序,並推動前瞻性的產業政策奏功。例如民國三十九年(一九五○年)代扶植棉紡工業,民國四十九年(六○年)代實施外匯改革並發展出口導向政策;至民國四十九年(六○年)代後期,民生輕工業及出口業已蓬勃發展,重化工業也已啟動,完成初級工業化。

於是,先後任經濟部長李國鼎孫運璿開始思考台灣下一個新興產業。在小欣欣豆漿店早餐會的前一年,孫運璿已先成立工研院,開始推動科技產業的發展,並開始對外延攬人才。民國七十四年(一九八五年),已做到美國德州儀器副總裁的張忠謀來台接任工研院長,李國鼎同時交付他規畫設立一家積體電路公司的任務;兩年後,因而有了台積電的誕生。

台積電雖是政府推動的企業,但為了避免新公司受到國營事業的過多束縛,決定官股占比低於一半,政府日後對其經營也未有太多干預。一手擘畫的張忠謀認為,當時台灣的優勢在於「製造」,因而提出「晶圓代工」構想;此一模式為台積電奠定了致勝基礎,日後更帶動全球包括台灣的 IC 設計公司的興起。台積電的成功,領導者張忠謀居功厥偉,但他自謙只是專業經理人;他說「沒有李國鼎,就沒有台積電」,原因在此。

台積電成立時,只是工研院電子所底下的一個衍生公司,但當時政府已擘畫台灣半導體產業的長程發展長達十多年。簡言之,眼光遠大且胸懷無私的政務官員積極打造台灣的發展環境,不少留美專家學人基於民族感情提供關鍵協助,再加上決策及執行的準確,我們才能享受台積電今天的果實。從民國三十九-五十九年(一九五○到一九七○年),台灣高教共培育出三萬多名工程師,為我國科技發展備足了人力資源。

半導體業成為台灣經濟支柱,台積電成為護國神山,都是前人在遠見中一步步經營的成果。若問今天的政府為廿年後的台灣做了什麼籌謀,蔡政府將何詞以對



【專家之眼】兵役延長採拖字訣 民進黨有保台誠意嗎?

◆  【專家之眼】2024國民黨重回執政的5個挑戰
◆  【專家之眼】兵役延長採拖字訣 民進黨有保台誠意嗎?

◆  【專家之眼】歐盟領導人訪中的意義
◆  【專家之眼】孫曉雅對台政策丕變?







【專家之眼】兵役延長採拖字訣 民進黨有保台誠意嗎?


2022-12-06 08:03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民進黨九合一選舉大敗,延長兵役一案再度引起關注。本報資料照片



民進黨在九合一選舉大敗,部分原因是讓人看破蔡政府只想到一黨之私手腳。最明顯的證據,是前新竹市長論文抄襲事件曝光後,蔡英文總統居然毫不尊重台大亡羊補牢的撤銷決議,反而傾全黨之力硬挺到底以私害公莫此為甚。然而,最近討論兵役是否延長的風向,又再度出現一黨之私考量令人擔憂

台灣正面臨兵凶戰危壓力,眾所皆知。一旦有事,若想守住,重要前提不在盟友放狠話或敵方衰弱,而是台人能在事前展現多少堅決備戰行動。特別強調事前,是因為這些動作不僅能讓盟國相信到時來幫忙是有意義的,更重要的是,讓國人能說服自己,執政黨講保台認真為公共利益考量不是只在計算黨派存續之私,因此一旦事到臨頭需上戰場時,不會把心思放在觀察黨政高官是否出逃,而是自動往後備部隊報到集中。宣布延長義務役役期,並不討喜,卻是展現執政黨保台決心的基本行動。

只是民進黨對此的考慮,目前所見,全是選舉思維。選後執政菁英談起兵役延長問題,多是牽拖「票投民進黨青年上戰場」說法,甚至開始帶風向,說現代戰爭的軍人要接受複雜、專精、較長時間的訓練才能發揮戰力,龐大、低技術的義務役士兵已不符作戰需求云云。外界也已經看到某些綠媒朝此風向配合演出。

而政府部門則似乎開始使出行政手段拖延跡象。國防部長邱國正在立院備詢時表示,役期是否延長,政府已經達到共識。但對於公告時間,語焉不詳。只看到傳聞中軍方規劃在選後兩個時間點提出,如果民進黨選情失利,就會提前到12月1日公告,有利加快後續人事布局,選得好的話,則預計12月中旬公布緩和選後激盪氛圍。然國防部發言人選才否認說,「我沒有聽到12月1日的期程」,解釋整個作業仍有行政程序需要完成,待完成再作細部說明。這個未完成,就是兵役法第34條中的相關規定,「須由內政部會同國防部定之」。

兵役制度關乎執政黨選情,不可能單憑兩部會會商就能決定。就算是,行政院已證實,內政部長徐國勇因個人健康因素向蘇貞昌院長提出辭呈。在新部長未上台前,等於表明這個案子不會過。那新部長何時產生呢?蔡總統給的模糊答案是,針對府院與各部會下一個階段的布局,將在立法院會期結束後,進行檢討。由於執政黨黨團總召柯建銘曾提議,盼各黨團同意延會至明年1月13日。也就是說,該案至少要等到明年再處理。

由於邱部長10月時曾表示,兵役延長必須要趕在年底公告,原因是「公告以後它有規定要一年,那一年它又會有一個條件,要從元旦開始,所以元旦的原因是年齡的問題。」現在看來,政策上路時間將要再推一年,本來可以打鐵趁熱,最快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元旦一年役期將恢復實施,現在恐怕要等到民國一一四年(2025年)了。而重點是宣布時間改在民國一一三年(2023年),這一整年時間又是總統大選熱季,夜長夢多,兵役是否會延長恐怕又是一個懸念。

執政黨過去狂打抗中保台牌獲取不少選舉勝利。然而,細察其政策操作,中是抗了,但真正重要的保台呢?在實質國防事務上,除了花大錢買武器外,最重要的,操作武器者數量質量卻未能顯著提升。甚盼政府高層拿出誠意才是。











【專家之眼】2024國民黨重回執政的5個挑戰


2022-12-06 08:18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這次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勝,國民黨陣營從上到下一片歡呼聲。圖為國民黨桃園市長候選人張善政宣布當選,向民眾揮手致意。記者陳正興/攝影



這次國民黨在九合一地方選舉中大勝,國民黨陣營從上到下一片歡呼聲,似乎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勝券在握。但是,從過去的經驗來看,地方選舉大勝,不代表中央選舉就一定勝選,民國一O九年(2020年)國民黨的大敗就是一個最明顯的例子。那麼,如果國民黨想在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勝選,依照時序先後,必須跨過哪五道坎呢?

第一,選對的人且沒有分裂。國民黨要是分裂,就一定敗,就像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的連宋分裂。面對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提名人選得當與否,不只影響國民黨的總統得票數,也會影響立委的席次,兩者關係密不可分。那麼,這個人選該如何產生才能幫助國民黨勝選?這人的出線,必須是基於公平的遊戲規則,如此,才不會分裂。而且,最好是以全民調方式產生,如此才可能得出最強的國民黨候選人。為什麼應該是全民調?理由也很簡單,因為是選總統,而不是選黨主席。

第二,保台的立場堅定。保中華民國就是保台,而保台不是民進黨的專利。回顧民國一O九年(2020年)大選,蔡英文總統的政績並不好,只不過口口聲聲堅定保台,就拿了817萬票;相反的,韓國瑜的保台立場不夠鮮明,因此,只得了552萬張票。由此可見,兩岸政策是國民黨選對人之後的第二道坎。如果國民黨候選人在這個問題上稍有猶豫,就會前功盡棄

第三,突發事變應對能力:根據歷史,在總統大選之前,經常有突發事件,進而改變了原先的軌道。民國八十九年(2000年)的總統大選,中共總理朱鎔基在全國人大上威脅台灣人民,產生了反效果,使得原本會當選的宋楚瑜僅以33萬票輸給了陳水扁;民國九十三年(2004年)的總統大選敗在當事人對2顆子彈的應變能力不足;民郭一O八年(2019年)發生於香港的反送中事件扭轉了整個戰局,使得原本會贏的韓國瑜反而輸了,韓國瑜的應變失當顯然要負起最大的責任。由上可見,即使是選前相對有把握的局面,都可能在瞬間逆轉。那麼,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的總統大選有沒有可能出現突發事變?當然是非常可能。

第四,時序來到了第四道坎,這時已經到了選舉日當天了。就算國民黨沒有分裂,就算國民黨的兩岸政策沒有失分,仍然要面對第四道坎,第四道坎完全可以讓國民黨之前的所有努力付之一炬,那就是作票,作票的方式很多,停電、假身分證、蓋好的選票、光唱票不亮票、人造廢票等等,但只要是改成電子計票,那麼,就可以斷言,是在為作票做準備。

第五道坎,司法不公。憲法規定,總統有提名司法院院長的權利,這就是台灣司法永遠無法獨立法源既然司法無法獨立,當選舉票數的認定有爭議,這時,在野黨想要獲得公正的判決幾乎是不可能的。例如這次屏東縣縣長的選票爭議,國民黨候選人蘇清泉想要獲得公正司法判決恐怕是不可得了。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1:爸爸 我錯了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5:平坦與起伏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4:有骨氣的人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3:這樣死不值得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2:毛蟲過河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1:爸爸 我錯了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1:爸爸 我錯了


2022-12-07 14:27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最後結婚了,五年後離婚,男女雙方都說:「我錯了!」 示意圖(ingimage)



女兒獨排眾議,一定要與男友結婚。父親列出男孩許多缺陷,苦苦相勸,要她慎真重考慮。但女兒卻已鐵了心,就是要嫁他。

向父親認錯
結婚有了孩子,丈夫卻在外地包二奶,並且有了孩子,她要丈夫與外地女人斷絕關係,丈夫不肯,只好離婚。女兒回到父親面前,淚流滿面的對父親說:「我錯了!」

有個學生大學畢業,帶了男朋友來看老師,問問老師的意見。老師列出許多理由,認為很不相配,要她多注意。後來他們還是結婚了,三年後因先生有外遇而離婚。學生來看老師,泣成不聲的對老師說:「我錯了!」

台灣早年辦中國小姐選拔,選出來的中國小姐多數嫁給了大官的兒子,被譏為是在為大官找媳婦,曾一度因而停辦。其中有位中國小姐,父親一定要她嫁給某大官的兒子,女兒以其人品不好不願意,但父親多方施壓,女兒只好嫁了。婚後生活極其不順,丈夫公子哥兒的大少爺脾氣,她當然受不了,從新婚之夜就開始吵架,其後的日子當然痛苦不堪。

女兒,我錯了
父親看到女兒痛苦的婚姻都是他一手造成的,心中自是悲傷,難過的對女兒說:「我錯了!」

女的比男的大八歲,論及婚嫁,雙方父母都說有問題,要慎重。但男的說,女友從小失怙,缺少親情,他要給她補償,一定要娶她。最後結婚了,五年後離婚,男女雙方都說:「我錯了!」

忠言逆耳
現在年輕人,常以代溝或標榜先進,對父母或長輩們的良言,視若無睹,不屑一顧,後來都發現未聽忠言真是大錯,可是錯了又能怎樣呢 ? 尤其像婚姻大事,錯了常常是難以彌補的。
古語說:「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父母及前輩所言常是經驗的結晶,能欣賞的人是有福的人。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2:毛蟲過河


2022-12-08 15:1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毛蟲過河。 示意圖(ingimage)



有隻毛蟲想要渡河,別人都笑他絕無可能,如果一定要過河,也會淹死在河裡。毛蟲說:「現在過不去沒關係,等我變成蝴蝶後,就可以飛過去了。」

鍥而不捨
許多有大志的人,常常被人譏笑,因為當時的條件,確實像毛蟲要過河一樣,看來全無可能。但是只要鍥而不捨努力再努力,變成了蝴蝶就可以飛過去。

牛頓,一六四二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生,是個早產兒,當時早產兒存活率很低,但他活了下來。牛頓出生三個月父親過世,三歲時母親再嫁,他靠下課後替人看管牛馬勉強生活。

這樣環境下成長的牛頓,如果說將來要成為世界名科學家,大家一定認為是毛蟲過河絕無可能。可是牛頓變成蝴蝶飛過了河,成為劃時代的大科學家。

毛毛蟲變蝴蝶
埃爾米特Hermite)是十九世紀最偉大的「代數幾何學家」,1870年他四十九歲時,巴黎大學請他擔任教授,此後二十五年內法國的大數學家,多出於他的門下。可是埃爾米特在學校唸書時,數學奇差,他大學考了五次,而且每次失敗都是因為數學考不好。

這樣的一個人,如果當時他說,他將來要成為世界級的數學家,大家一定會笑他是毛蟲過河絕無可能。可是他變成了蝴蝶,飛了過去。

大發明家愛迪生一八四七年生於美國,小時被老師認定是笨蛋,醫生檢查愛迪生後,說愛迪生頭形怪異腦漿不好。愛迪生的母親在不得已之下,只好在家裡教愛迪生讀書。這樣的愛迪生如果說將來要成為世界最著名的大發明家,一定也會被譏為是毛蟲想過河。可是這隻毛蟲也變成蝴蝶,飛了過去。

飛過河,成就大志
別人小看我們沒關係,重點是自己有沒有變成蝴蝶的努力及毅力。蝴蝶由卵到幼蟲,再到蛹,然後羽化成蝶過程十分艱辛的。尤其是幼蟲時期,身體肥胖,行動緩慢,容易變成別人的食物。

毛蟲變蝴蝶,並非想變就變,說變就變的。人光有大志,沒有恆久努力,永遠也變不了蝴蝶,當然也過不了河。希望大家都有恆心及毅力都能飛過河成就大志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3:這樣死不值得


2022-12-12 15:08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他終於想通了,為這些人去坐牢、去死是很不值得的。 示意圖(ingimage)



漢武帝時匈奴經常來犯,有次大將軍李陵率兵五千,抵抗匈奴,被匈奴八萬大軍圍困,打了十幾天,彈盡援絕,李陵被俘投降。漢武帝大怒,將李陵母親、妻兒全家問斬。

漢武帝大怒
司馬遷認為李陵曾有功朝廷,功足抵過,況且五千人對抗八萬人,能堅持十餘日已屬不易,而且投降不一定是真降,可能是在等待機會再報國。

盛怒中的武帝聽不進這些話,更加怒火攻心,即下諭處司馬遷宮刑宮刑是割除男性生殖器的一種刑罰,是極其屈辱又痛苦的處罰。司馬遷本想一死了之。但是他想起,他如這樣死去,太不值得了,與牛身上拔去一根毛,或一隻螞蟻死了又有甚麼兩樣。司馬遷乃勇敢的活下來,最後完成了曠世鉅著《史記》而留名千古

死,值得嗎?
死有重如泰山,輕如鴻毛。人生自古誰無死,但死要死得其時,死得有價值。司馬遷顯然把握住了生死的關鍵,他明白為了宮刑的屈辱而死不值得。

有個女孩的男友移情別戀,她到男友家,上吊自盡,值得嗎?這樣不負責的人離開了是福不是禍,畢竟現在離開總比結了婚再移情別戀,拋棄妳好多了吧,況且為這樣的男人失去生命,值得嗎?

爲誰坐牢?
有位官員被民意代表指責涉嫌貪污,一氣之下自殺了,遺書中說要自殺以明志,表示自己是清白的。但是這樣的自殺真的可以表示清白嗎?會不會有人猜想是畏罪自殺哩 ! 人已死,再也沒有機會為自己辯白了,這樣的死根本不值得。

有個年輕人參加幫派販毒被捕,為了表示自己夠義氣,一肩扛下所有責任,結果被判了十幾年徒刑。假釋出獄後,發現道上的弟兄們仍在搞販毒及走私的勾當,而且入獄的這幾年,道上的弟兄們對其家人沒有一絲照顧,他終於想通了,為這些人去坐牢、去死是很不值得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4:有骨氣的人


2022-12-12 15:16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蘇武是位有骨氣的人。記者李青霖/攝影 (資料照片)



有位男士來看中醫,問醫生有沒有甚麼中藥,可以補一補,增加一點骨氣,因為他太太一直嫌他缺少骨氣。

誰有骨氣?
公元前一百年,漢武帝天漢元年,蘇武率使節團抵匈奴,匈奴發生政變,蘇武被無端牽連。匈奴欲勸降蘇武以羞辱漢朝,蘇武正色反駁勸降者,並拔刀刺進胸膛以明志。救活後被流放北海放羊,而給他的全是公羊,言明等公羊可產奶才放其歸。

蘇武在北海牧羊十九年,最後被釋放歸國,受到盛大歡迎。有首歌叫「蘇武牧羊」,我每次唱這首歌,就隱然看到蘇武在北海孤獨牧羊,不屈不撓的樣子,感佩萬分。

蘇武是位有骨氣的人。

留取丹心
南宋文天祥,二十一歲中狀元,公元一二七六年元軍打到南京,官員皆逃,文天祥毅然負起保衛國家重任,一二七八年兵敗被俘,吞藥自殺獲救。元軍多次逼迫,軟硬兼施,皆不肯降。元軍在他身上加滿刑具,關在陰冷牢房內四年,被斬時才四十七歲。他的名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以及「時窮節乃見,一一垂丹青。」長期以來不知激勵了多少忠臣烈士的心。

文天祥是位有骨氣的人。

無求品自高
蘇武及文天祥在被勸降過程中,勸降者均極盡威脅利誘之能事。元軍滅南宋後,仍繼續勸降文天祥,並應允他只要投降可續當宰相,但被嚴詞拒絕。這些人為甚麼這麼有骨氣?因為他們懂得生命的意義,並且看輕個人的名利

有個國家政治腐化,執政黨在提名國會議員時,因擺不平眾人意見,引起內部爭吵。黨負責人說:「沒關係,要錢給錢,要位子給位子,很快就擺平了。」這些人生命中只見名和利有名有利就不再吵鬧,主事者也深諳其理,所以很快大家就都就範,一切擺平了。

所以當骨頭裡多了名利,就少了骨氣人到無求品自高品高骨氣乃生品低骨氣就不見了。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05:平坦與起伏


2022-12-13 15:19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起伏才有豐富人生,平坦不是最佳道路。 示意圖(ingimage)



起伏才有豐富人生平坦不是最佳道路。」這是一則隆乳廣告詞,形容女人的胸部如果像飛機場一樣平坦,多少會有點遺憾,必須有些起伏才好看。

平坦並非最佳道路
這則隆乳廣告,大家是否認同可能見仁見智。但是用在人生旅途上卻是十分恰當而富含哲理

平坦不是人生最佳的道路,因為人生的路不可能永遠平坦,走過太多順境,過了太多舒服日子,遇到挫折艱辛時,容易手足無措,甚至歸於滅亡。

有人說:「靜海出不了好水手。」一個水手如果都是在平靜的海上行船,他可能深自慶幸,認為自己命好。但是一遇大風大浪,因為沒有處理經驗,就可能沉船葬身海底。他所認為的好命,反而讓他喪了命。

無力回天,死得其所
清光緒皇帝百日維新失敗六君子被殺,譚嗣同為其中之一。臨行前,譚嗣同說:「有心殺賊,無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慷慨就義。

譚嗣同家境富裕,本可過著悠哉的日子,但是他飽讀中外書籍,充實自己,欲救中國。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慘敗,更加深他救國之心,處處倡議變法維新。後得機會與康有為及梁啟超等,共同參與光緒皇帝的戊戌變法,最後雖然失敗,但對後來的國父革命等都有著深遠影響。他死時雖只有三十三歲,但比庸碌一生,過著富家子弟的日子要有意義多了。

胸有大志
班超年輕時家境貧困,靠替官府抄錄文書維生,但這與他的救國大志顯相違背,終有投筆從戎的故事產生。

班超在東漢三通西域上扮演了重要角色,他在西域工作了三十幾年,與五十多國建立關係。他首次參與出征西域任務時,已年屆四十一歲,但只要胸有大志年齡根本不是問題。

好逸惡勞是人的天性,但是好逸惡勞的日子看似好過,其實乏味;起伏的人生,看似顛沛,卻能開創豐功偉業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澳洲黑色夏天燒出臭氧洞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1261/web/ 

◆  執政自私貪婪 抗中保台淪遮羞布
◆  法律論文誠信原則 警鐘長鳴
◆  學位市場好大 論文案連爆
◆  防範住宅火災 應從小教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澳洲黑色夏天燒出臭氧洞
◆  反族群歧視 台灣有法可管
◆  AI勿美化 應以產業為基礎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澳洲黑色夏天燒出臭氧洞


2022-12-06 00:00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逢甲大學創能學院講座教授)
2019年底,澳洲南方叢林大火。 法新社檔案照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原本小規模的野火發展成叢林大火,吞噬人命,燒焦樹林裡的億萬生靈,火雲沖天,在高處形成積雨雲,降雨雖然撲滅了鄰近的野火,卻在更遠處閃下雷電,點燃渴雨的乾燥野林,如跳島般燒出另一塊原野大火,這一塊與那一塊終於燒成一整片,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年底,澳洲南方的叢林大火就是如此一發不可收拾。

紀錄片顯示地面紅色火焰跳躍席捲,火龍捲風旋捲扶搖而上,滾滾黑煙遮蔽天際,飄落的煙塵讓人無法呼吸;樹林燒化後的水蒸氣翻滾上騰,在更高處凝結成雨珠與冰粒,雨雲如大軍移動,造成一場又一場暴雷雨。

野火一直燒到民國一○九年(二○二○年)三月史稱澳洲黑色夏天」,原以為那只是澳洲一時一地的災難—這場延綿三個多月的森林火災奪走了卅三條人命四百一十七人因呼吸困難而住院,十億森林裡的動物罹難

遙測衛星影像顯示火積雨雲頂部直衝卅五公里臭氧層,甚至侵犯到更高處的平流層氣旋所產生環流系統直徑達到一千公里。這場的森林大火基本改變南太平洋氣候

十一月底最新出刊的「科學」週刊報導,那年冬天的森林大火更留下了後遺症,嚴重衝擊地球上空的臭氧層,對流層的臭氧濃度本來偏低,上衝的火積雲造成直徑一千公里的上升漩渦,將對流層的空氣攜帶到平流層,從而沖淡了臭氧濃度;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冬季五月到八月南半球中緯度臭氧層中的含氧氯化物濃度飆高,一方面是因火積雨雲帶來的化學物質所致,也與其帶來的熱量與水氣所導致的風向變化和強度有關

這些帶入平流層化學物質因光化學作用消耗掉臭氧,種種因素使得臭氧減少了約百分之六十,大氣層臭氧的厚度減少了一百個杜布森單位Dobson units)。臭氧厚度降低意味著紫外線能更容易穿過大氣層,直射到地球表面,雖有消毒作用,卻也增加人類罹患皮膚癌機率,聰明的澳洲人這兩年減少做日光浴了。

森林野火與全球暖化並無明確的統計相關,阿拉斯加的森林火災通常與夏天的雷擊有關,加州的火災常是人為引發;澳洲的乾燥則是草原與灌木林大火的主因。無論如何,近十年來全球森林大火越來越多卻是不爭的事實。在全球暖化陰影中,十二月初的今天,台灣終於迎來一絲冬天的涼意,而處於南半球的澳洲也漸漸步入盛夏。今年夏天南澳的命運如何呢?因為今年是「反聖嬰年」,估計會為澳洲帶來較多的水氣,但願今年澳洲能避開火災肆虐










執政自私貪婪 抗中保台淪遮羞布


2022-12-06 00:06  聯合報/ 吳榮鎮/大學副教授(新北市)
民進黨這次選舉操作「抗中保台」失靈,圖為蔡英文總統(左)為陳時中站台時強調抗中保台,指出她登上國外雜誌封面照,請選民持續支持民進黨。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抗中保台」一直是民進黨應付各種選戰的策略,往昔無往不利。但是,民進黨卻在本次九合一選舉敗選。為此,若干評論者及媒體紛紛解讀,這四個字在地方性的選舉沒有市場。

筆者認為,此次民進黨敗選,並不能證明「抗中保台」在地方性選舉沒市場。實際上,民進黨敗選主因是施政背離「抗中保台」,從來只是把這四個字當口號,用來綁架選民的仇中意識,施政卻如同瞎眼領路、缺乏公義、背離誠信,嚴重偏離主流民意。

第一,是蔡總統瞎眼領路。此次地方選舉,蔡總統高舉「台灣隊」火炬「抗中保台」,對抗「中華民國隊」。她算計:「台灣」這個本土圖騰是人民的軟肋,人民會包容袒護其施政的任何話術、施政缺失或貪官醜聞。結果,蔡總統誤導了全國三分之一人民對中華民國不認同。對於批評政府施政者,動輒動用網軍及側翼扣人紅帽子。導致人民內部分裂相互猜疑成為敵我關係。如此,人民的國家認同歧異無法萬眾一心如何抗中保台」?

第二,是施政缺乏公義。表面上,民進黨政府宣稱:一切依法行政。實際上,就像洗淨杯盤的外面,裡面卻盛滿了汙穢,以及對人民的情緒勒索。不但違反社會公義對人民更缺乏憐憫。例如,阻擋民間購捐疫苗、高價出售口罩、快篩劑、偏袒高端等等施政,導致民怨排山倒海。人民質疑:特定政黨官商勾結,發國難財,罔顧人命。

第三,是為政者背離誠信。例如,選前民進黨籍新竹市長林智堅碩士論文被台大認定抄襲,蔡總統及民進黨仍然執意背離誠信對幹學術倫理汙衊學術殿堂。又如,選後桃園市長鄭文燦的碩士論文,以及立委蔡適應的博士論文,也先後被台大及台北大學認定抄襲取消學位。民進黨中央面對這些黨籍公職人員的抄襲論文迄今仍然保持沉默未向社會道歉

最近,媒體人彭文正提告蔡總統「確認博士論文不存在」,台北地院更一審十一月卅日開庭,勘驗蔡總統論文原本,其委任律師連元龍交出的竟然只是一疊散裝成一頁一頁的泛黃紙張。如此,人民更加質疑蔡總統,根本沒有正式提出博士論文。

可以說,蔡總統執政六年多以來,如同瞎眼人領路,帶領人民走入台獨死胡同;施政又缺乏公義,官商勾結;論文抄襲、學位作假,反道德、反教育,品格備受質疑。殊不知,無論是「抗中」或「保台」,蔡總統及民進黨都必須認同中華民國,施行公義、品格誠信,不作假,才能獲得全民的信任。否則,「抗中保台」只是一張美麗自私又貪婪遮羞布

筆者質疑:未來一年半,蔡總統的施政,如果繼續如同粉飾的墳墓,外表亮麗,裡面卻裝滿了偽善、不公、不義和不法,將如何「抗中保台」?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年)大選繼續炒作「抗中保台」,人民會埋單嗎?











法律論文誠信原則 警鐘長鳴


2022-12-06 00:07  聯合報/ 劉宗榮/台大法律系退休教授(台北市)



最近期間連續發生因博士論文、碩士論文被學倫會判定抄襲,而撤銷學位事件。根本原因,就是社會誠信觀念淡薄。誠信既失,價值動搖,法律的訂定不論如何縝密,法律的執行不論如何嚴格,都必然事倍功半,甚至徒勞無功

這使我想起半個世紀以前,台灣大學法律學系蔡章麟教授,在徐州路法學院第十六教室講授民法債編各論的情節,蓄著短短的白色鬍鬚,操著不流暢的國語,鏗鏘有力地發出「誠信原則帝王條款君臨法域警鐘長鳴」的金句

當時台大法律研究所入學考試,民事訴訟法是必考科目,由蔡章麟教授一人命題,他也不怕考生猜題,每年照例必考誠實信用原則,所不同的,只是題目內容稍微調整而已。今年考「試申論誠實信用原則在民法債編的適用」,明年考「請說明誠實信用原則在民事訴訟法的作用」,後年考「誠實信用原則在行政法上的適用」…幾乎所有考生都猜到,一定會考誠信原則,只是不知道要考的究竟是那個領域的誠信原則

不少學生內心不免糾結,為什麽老是考誠信原則?我也有所不解,但是長年的教學研究,對法律累積的經驗及心得,深刻體認到立法執法存乎一心,唯有誠信而已,也逐漸能夠體會蔡章麟教授要把誠實信用原則列為必考,希望將誠信原則打入法律人心靈的深意。

蔡章麟教授,在日據時期,是極少數例外可以到日本攻讀法律,而且在日本本土擔任法官、庭長的台灣人,面目嚴肅而心地仁慈,在當時台灣法學界,享有最崇高的地位,是政府遷台之後補提第一任司法院大法官

最近社會有一種似是而非論調-學歷不等於能力-目的在為論文抄襲、被撤銷學位的人尋求開脫。但是,一個不守誠信而很有能力的人,面善實惡,其可能帶給的危害,有時超過一個平凡人。同樣一個人,同樣一顆腦袋,在論文的莊嚴課題上,若可以抄襲造假,當他(她)擔任公職,可能成為負責盡職信守承諾政治人物嗎?現在社會上受過蔡教授教導的人不多了,但是他的金句法律人要謹記於心:「誠信原則帝王條款君臨法域警鐘長鳴」!











學位市場好大 論文案連爆


2022-12-06 00:07  聯合報/ 姚振黎/大學退休教授(台北市)



「論文」、「學歷」,成為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九合一選舉的關鍵詞、主旋律,真是始料未及

選舉結束,政治菁英論文抄襲案仍在連環爆,令人目不暇給。從媒體報導到新聞評論,或認為高教是幫凶、大學教育腐敗。或歸因於推廣教育、廣設在職專班,為開拓生源,不僅挹注經費,且有政治人物光環加持,賓主何樂不為。

實則在學術圈,因論文抄襲,或退出江湖,若某西洋文學教授,或遭教部撤回資格,若某中文系主任,均因違反學術倫理遭到懲處。

茲以一論文書寫者、發表人兼審查近半世紀未嘗中輟之旁觀者,一言以蔽之:論文抄襲是市場供需」。

「上有好者,下必甚焉。」學歷是昔日社會,能吃飽穿暖、有錢方才能讀書,富貴子弟、白領菁英予人之印象。在教育不普及年代知識被人尊崇。迨教改、廣設大學,教育普及、少子化下,猶有不變者:論文書寫,是需要靜心澄慮、平靜安穩的心思,不慕榮利、青燈黃卷,俯首几案,投入時間、精力的「笨功夫」。

反觀今天,社會競相研讀學位:國中小學教師,有碩士學位畢業者與大學畢業,不同敘薪,每月多數千元,博士更多。廿年前,私立科大即實質獎勵教師進修博士學位,為擦亮學校師資學歷,增添評鑑及招生光環;校長、行政主管在萬忙的學校行政中,帶職修讀學位,學分班、在職專班,絡繹於途。社會對學位的尊崇與競逐上行下效,以致論文撰作、學術倫理、對教育的崇信,遇到考驗。

然而,學歷不等於學力。從擘畫校務教育行政主管,到管理眾人之事的民代或候選人,在在需要時間、精力、心神專注投入公務。卻遇上社會加持碩士、博士的「尊榮」,即令「學歷通膨學位貶值」,學位依舊被尊崇,以至於圈內流行的說法:「沒有被找過當 Ghost Writer(鬼影子作者、藏鏡捉刀手),就不要說自己多厲害」。只因社會需求市場好大

撤銷論文追回學位」,只是治標辦法高教學術誠信,面對選舉、民代,若能有為有守、不行險僥倖,不偏不倚、俯仰無愧,不靠山吃山、不羊毛出在羊身上;能做事、會做事、肯做事,尊高年、慈孤弱,令人有感、有些熱誠,就是好民代!

至於讀書,只要願意坐在桌前,為者常成、行者常至,就能日起有功。相較於「管理眾人之事」的政治事務千頭萬緒,真是簡單多矣。鄭板橋〈寄弟墨書〉說「我想天地間第一等人只有農夫而士為四民之末。」讀書人是士商四民最後一等。國中國文課本已清楚教導,誠不我欺!










防範住宅火災 應從小教起


2022-12-06 00:00  聯合報/ 李佩芸/美國消防工程師學會台灣分會專案研究員(桃園市)
3日下午,苗栗一透天厝大火,分別就讀國小及國中的三姊弟送醫不治。圖/讀者提供



三日下午,苗栗一透天厝發生大火,分別就讀國小及國中的三姊弟送醫不治。四小時後,雲林西螺一平房也發生火警,一名五歲女童獨留在家,不幸罹難。同一日下午即因住宅火災造成四名來不及長大的生命殞落,在哀嘆生命的脆弱之時,更應該反思下一代如何能安全茁壯?

當各國公部門努力打造安全回家的路、安心的公共空間、安定的社會時,屬私人空間的家,卻極易成為例外。住宅陪伴家庭成長,卻不可避免的年復一年更為老舊衰敗,亟待修繕也存在更多風險。

同日兩起火災悲劇,共通點均是老舊建物火災及孩童遇難。第二例事件獨留五歲孩童在家遇火劫,可能牽涉無行為能力者無法應變導致逃生不及;然第一起事件卻是火災發生時大人與孩童同時在屋內,卻仍舊無法挽回孩童生命。

此事件的警訊是:火災的猛烈度隨著時間的平方成正比,火災發生至被察覺火勢一發不可收拾僅在頃刻間,縱使有成人在場也極易來不及自救或救人。

即使強壯健康反應敏捷者,如在起火空間中無任何防災設備、個人無任何裝備、訓練,火災當前往往是無能為力。更遑論獨留家中的高齡者及幼童,或是熟睡中難以即時反應的家人。

兩起事件中,致命的共通原因包含封閉的對外窗、僅一個出入口、內部隔間多為易燃的木材夾板、屋內堆放大量易燃物,以及未裝住宅火警警報器。然而,這也是台灣大多數非都市地區住宅寫照。

根據消防署一一○年全國火災統計,五層以下建築物火災占所有火災事件七十八點九%,而獨立住宅造成六十四人死亡最多,占卅九點八%。除凸顯現行防災意識的不足,未能理解火災當前全無準備的人類有多麼無能為力,以及住宅警報器完設率嚴重低落,尤其非都市地區老舊建築完設率更為低下。

透天厝及平房考量經濟狀況、可行性與便利性,改善住宅安全除了培養火災風險辨識與意識,空間安全的改善也是保護生命安全及減少財產損失的有效方法,如使用防火建材、可開關式防盜鐵窗(開關方式及鑰匙位置務必告知空間使用者)、減少雜物堆積與妥善收納、購置消防署認可滅火器等等。

如經濟考量下前幾項改善不易達成,至少裝置多顆住警器(單顆五百元不到)並定期更換電池,透過小小支出及簡便的裝設,換取火災時能及時收到警報避難,何樂不為?

一天內兩起孩童遇難火災事件,或許也意味著現行台灣防災教育扎根孩童的不足及重要性。教育部與消防署合作,或可教導國小國中學生,建構尊重本土火災災例而導引的「情境式的住宅火災風險辨識與減災作為」,並思索在普遍的老舊住宅中有老人與小孩,該如何落實推動有效減災作為?而非如目前多數的建議總在新建大樓內,以健康成年人般的緊急應變,如此才能符合台灣人文社會安全的需求。












反族群歧視 台灣有法可管


2022-12-06 00:04  聯合報/ 尤英夫/律師(台北市)
大學社群平台近年多少可見族群歧視言論。圖為外籍學生入境,非新聞當事人。記者黃仲明/攝影



聯合報四日報導「歧視外籍生爭議不斷 大學無法管」一文,重視歧視外籍生的問題,值得肯定。

本國學生稱非裔學生為 Nigger(黑鬼),或稱外籍生是「猴子」等行為,明顯是對外籍生族群歧視言論。不過學校只加以了解並保持關心,教練也只告誡學生絕對不容許歧視行為,似乎不知道我國有反族群歧視法律規定

我國入出境及移民法第六十二條「(第一項)任何人不得以國籍、種族、膚色、階級、出生地等因素,對居住於台灣地區之人民為歧視之行為。(第二項)因前項歧視致權利受不法侵害者,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得依其受侵害情況,向主管機關申訴。(第三項)前項申訴之要件、程序及審議小組之組成等事項,由主管機關定之。」及第八十一條「主管機關受理第六十二條之申訴,認定具有違反該條規定情事時,除其他法律另有規定者外,立即通知違規行為人限期改善;屆期未改善者,處新台幣五千元以上三萬元以下罰鍰。」規定足見我國人士歧視外籍生族群事件確可由主管機關處理

事實上,內政部也根據上述第六十二條第三項規定「居住台灣地區之人民受歧視申訴辦法」。另為順利處理申訴事件,也設有「居住台灣地區之人民受歧視申訴審議小組設置要點」,筆者就曾受聘擔任申訴審議小組委員,也實際參與至少兩個申訴案件的處理。












AI勿美化 應以產業為基礎


2022-12-06 00:00  聯合報/ 徐作聖/陽明交通大學退休教授(新竹市)
AI技術恐被過度美化。圖為亞洲工業4.0暨智慧製造系列展現場照片。 記者曾吉松/攝影



這兩年以來,高科技最大的話題當屬人工智慧或 AI。不過,AI是一個被過度美化的技術,不但創造了不合比例原則的期待,真正的受益者卻大都是具有規模經濟優勢及市場腹地的大型跨國企業。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底,臉書 Meta 股市崩盤、加密貨幣 FTX 破產,讓世人重新檢視虛擬世界對實體市場經濟的衝襲。

「AI」台灣一般翻譯為「人工智慧」,大陸翻譯成「人工智能」似乎更為貼切,更是說明 AI 的「致能」功效:必須在依附在實體應用而共生,卻不能獨立而生存,也就是技術專業化、產品/服務客製化的體現。

事實上,AI 技術的運作更接近知識仲介及服務的範疇,其基本經營模式有三大類型:以資料槓桿及規模優勢,利用平台經營從事 AI 加值的商業模式:如矽谷巨擘 Google、AMS 等;智能運算專業化,向市場端垂直整合:Google Health、IBM Watson Health 等;全方位客製化智能系統解決方案提供者:醫材業者  Medtronic、智能駕駛系統業者等。

在實務運作上,「螞蟻雄兵變大象」是 AI 形成規模經濟優勢的主要手段,業者必須透過「供應端」演算法及技術專業化、產品/服務客製化、產業鏈垂直整合等模式來克服碎片化、語義詮釋、共同認知、跨領域應用可操作性等不利條件,而「供應端」的操作及其致勝關鍵,必須依託在堅實的產業基礎及虛擬/實體的緊密的系統結合上。

在台灣,五年前科技部獨尊」AI 技術以來,雖然廠商前仆後繼的加入 AI 的行列,大學、科技部,各種學會、協會也以不同名義進入了 AI 領域,但綜合成效不如預期。事實上,前述三大 AI 經營模式並不適用於中小企業為主的台灣,但台灣的路在那裡?

台灣產業結構強項工程設計與製造,製造業中小企業冒然進入知識服務業肯定水土不服。就如同民國七十九年(一九九○年)代科技部大力推動微機電技術一樣,必須依靠在產品本體及致能技術互相依託彰顯其功能。世上沒有任何一家是專業經營微機電或 AI  技術企業,但利用微機電技術提升、改善產品 C/P 值卻有不少,如微機電的德州儀器的 DLP 光學處理器,或 AI 產業的 Google 等,後者靠著精準演算法強大知識體系、規模整合平台等策略獨步全球智能產業

在萬頭竄動的 AI 行業,台灣最有效的策略似乎是把 AI 技術深耕、依託在具有優勢的製造業/產業基礎上,如半導體及資通訊產品代工及其產業鏈的實力,把 AI 當成提升品質、致能、產業鏈精進、專業化、客製化的工具,確保模經濟優勢。在主要國家因為軟體當道而製造業式微的時刻,台商透過 AI/製造業相互依託、緊密結合更是創造台灣獨樹一幟的產業發展,是一個舉多得的策略。

台灣正面臨產業轉型的壓力,但不宜病急亂投醫。AI 應用面的條件在於背後的產業基礎及技術系統,其中需求應用面的專業知識更為關鍵。Google、IBM 試圖利用 AI 導入智能醫療卻鍛羽而歸就是明證。

現今美國、英國製造業式微/人才流失、軟體當道/硬體靠邊,僅靠花俏的「算力」及軟實力而喪失先製造業工業基礎能力,正是 AI 所呈現的負面效應。台灣地狹人稠禁不起這樣的波折,故不得不慎而行之!



薛承泰/「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養兒妨老」的獨老危機
◆  施振榮/譯不準,行不精






薛承泰/「養兒」的獨老危機


2022-12-06 00:20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台灣在2018年步入高齡社會,如今老窮議題,已不只一個城市,而是全台普遍趨勢。此為示意圖。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本老人占了近三成人口,估計民國一二四年(二○三五年)每三人會有一人超過六十五歲,且多數為「老後單身族」。五年前松原惇子暢銷書獨老時代20個大齡生活提案迎接一個人的老後》,揭示民國九十九年(二○一○年)的日本已有四百八十七萬獨老戶」,幾占總家戶的十分之一,由於未婚率高,未來獨老現象更趨普遍,她呼籲人們盡早準備。最近她又出版了《獨居頤養天年》一書,進一步告訴人們如何正面因應,舉出獨居的許多好處,甚至可以為死亡做更好的準備,畢竟臨終時總是一個人走。

台灣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步入高齡社會,就在那年,地方選舉有人順勢打出「又老又窮」的口號,掀起了驚濤駭浪!如今老窮的議題,已不只是一個城市,而是全台普遍趨勢。當前台灣老人總數約有四百萬,占總人口十七.三九%,值得注意的是,老人獨居現象成長快速今年初已有五十一萬是單老戶,另有十五萬人為雙老戶;這兩者分別屬狹義與廣義的「獨老」,合計占總住戶八%,且老人戶的所得,有一半是處於最低的廿%

台灣獨老現象的走勢,值得警惕!乃因今後十年台灣高齡化將加速,老化程度將超過多數歐美國家,並可能在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超越日本。原因是台灣有廣大的二次戰後嬰兒潮,他們是在民國四十-五十五年(一九五一年到一九六六年)高生育年代出生的,人口眾多,未來的十年的老人就是他們,加上台灣的生育率世界墊底,也會加速提升老人占比

獨老正快速增加,可是「老人狀況調查」顯示,台灣九十七%的老人有子女,且平均子女數有三點四人;這說明著,老夫婦與子女共居現象在瓦解中。此外,因生育率低迷、越來越多適婚者未婚、結了婚也未必有生育;民國一○九年(二○二○年)普查顯示,全國八百萬住戶中一○七萬戶是夫婦戶,二○九萬單人戶,較前次普查成長許多,他們是未來潛在的「獨老」,情況可能比日本更糟!

然而成為獨老並非一定不好,就像松原惇子在書上說的,看每個人怎麼面對?筆者認為,關鍵在於「成為獨老」是否是不得已?有些人不論在人生哪個階段,都有選擇自己喜歡的居住方式,包括獨居;另有些人,在年輕時就選擇不婚或不育,這些人雖有自知之明,但不見得都能因應未來獨老狀況。至於其他的多數人,通常是沒得選擇,就算是結婚生育,辛苦扶養小孩成人,年邁後子女不願共居,或共居而啃老,遑論照顧或孝敬!

由於女性壽命較長,獨老時間通常比男性久;這也可能是,女性較能面對獨自生活而活得較久。此外,許多女性隨著歲月的增長而擴大交友圈,多數男性卻在退休後走向孤獨。君不見,只要公園裡傳來音樂聲,就可看見一群群婦女或做運動或翩翩起舞,若有男性,總是落單在旁觀看或跟著比手畫腳,另有些窩在公園角落捉對廝殺(下棋)。如果在百貨公司,更可看見三五成群有說有笑的婦女,她們逛什麼,就缺什麼,最受店家歡迎;男性總是一個人逛,缺什麼才逛什麼!

除了少子高齡化,台灣的勞參率偏低,乃因年輕人普遍就學,且許多人在五十來歲就離開勞動力市場,於是造成實際工作人口負擔加重,不僅傳統的「養兒」難以維持,甚至會因家庭關係的崩解轉變為「養兒」並帶來世代緊張。政府人口政策,不能只重花錢而忽視此現象。



彭金隆/綠色保險會是改變的契機嗎?

◆  彭金隆/綠色保險會是改變的契機嗎?






彭金隆/綠色保險會是改變的契機嗎?


2022-12-06 05:51  聯合報/ 彭金隆/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教授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洋洋灑灑列出近廿種綠色保險green insurance)的類型,坦白說許多綠色保單的成分,和漢堡的生菜差不多只是聊備一格。其中提到一項眼熟的產品,就是前一陣在台灣話題度頗高的「里程計價汽車保險」。其實這個號稱「開多少繳多少」的車險並不新穎,而且里程多寡是否真的能代表風險高低,在學術上也還有論辯,但自從國外十幾年前上市後就成長快速,已成為一般個人最容易買到的綠色保險商品。

你可曾想過你的保費是怎麼決定的嗎?許多人腦海閃過的,或許是一堆數字符號以及高深的精算。如果再問你,家裡的電費是怎麼算的?假設台電說他們聘一個厲害的精算師,可以根據過去全國用戶用電資料,精算出你家未來的電費,這種以「過去決定未來群體認定個人」的算法,你可以接受嗎?你是否覺得只要裝個電表,用多少就付多少這麼簡單的事,還要用到精算師嗎?其實保費基本上就是用這個方法估算的,而我們卻都習以為常。

用過去經驗決定未來保費看似合理,但也不見得完全站得住腳。以里程計價綠色車險為例,因為這種保險提供車主降低用車的誘因,讓想省保費的保戶減少非必要的開車,進而減少汽油消耗達到減碳效果。這意味著如果誘因設計得好,人們改變過去的習慣是可能的,所以單純只用過去經驗決定未來費率並不全然合理。如果科技進步到讓風險高低可以像用電一樣被輕易度量,保險就可以做到「現在決定現在,未來決定未來」,不一定要用過去猜測未來

此外,理論上最公平的保費應該是「一人一價」,風險不同保費就該不同。但基於成本風險分散技術考量,保險公司實務上不會逐一精確衡量保戶的風險,精算師只是把風險類似的一群人採「一群一價」的概念,根據經驗估計一個平均數向這群人收費。從保險公司來看,一群一價完全符合精算原理;但從客戶端來看,對群體中相對低風險的人就有點不公平,許多消費者或許也察覺到,這可從美國最近一項調查顯示,有百分之六十三的駕駛人願意接受里程或駕駛行為計費車險看出端倪。

相較之下,傳統車險計價方式,讓少開車的人感覺被懲罰,可能引起增加開車的動機,而原本多開車的人,反正保費有人補貼,更不會改變開車習慣減少用車,其實是有點不太符合永續概念的。

綠色車險雖然市占率還很低,但開始打破保險傳統的經營邏輯,讓消費者看見保險另外一個可能。保險市場未來會如何改變很難預測,但綠色永續風潮來勢洶洶,加上公平待客趨勢下,這種被市場稱為 the next big thing 險種,會不會顛覆保險遊戲規則誰又說得準呢,況且改變總是在不知不覺中發生。

讓我想起多年前的一場演講,講者提到曾訪問一家國際知名的線上保險公司,他好奇問公司規模這麼大產品又創新,應該需要許多精算師吧?公司卻說他們靠的是及時資料,而不是精算師

保險算是個古老的行業,許多運作的基本架構與原則,幾百年來改變不大,但科技進步與消費者認知已今非昔比,綠色車險開啟未來「電表保險」的想像空間,或許不久後保費的決定者不是精算師,而是我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