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896/web/◆ 聯合報社論/卓揆否決蘇揆,混亂的軌道政策誰是贏家?
◆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還韓國瑜公道
◆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打炒房」別變成「打房」
經濟日報社論/政府「打炒房」別變成「打房」
2024-12-31 02:40 經濟日報/ 社論
央行總裁最近回應「打炒房」政策可能造成「金龍海嘯」的問題時,說心中是「五味雜陳」。記者杜建重/攝影
央行總裁最近回應「打炒房」政策可能造成「金龍海嘯」的問題時,說心中是「五味雜陳」;雖然央行達成扭轉社會預期房價上漲心理目的,但對房仲與建築業的影響,由於「從業人員滿多的,總覺得 sorry」。 總裁一席話反映央行「有一好,無兩好」的政策特質;央行縱使扭轉房市預期心理,卻不免傷及房地產業者,而房價高到民眾無法負擔則依然照舊。
央行四年七次的「打炒房」,使得社會感受也如同總裁一樣「五味雜陳」。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第2季全國房價所得比10.65倍,其中新北市的13.71倍與台北市的16.36倍皆高不可攀。如果與民國一○九年(2020年)第4季對比,這段時間全國房價上升35%,房價所得比亦增加16%。政府「打炒房」顯然無法抑制房價,民眾薪資增幅根本趕不上房價上漲。今天台灣家庭四成六的可支配所得用於支付房貸,政府縱使「打炒房」成功,對於有購屋需求的家庭不過就是「安慰劑」罷了。
面對央行愈益嚴苛的房地產市場信用管制,社會反而誤認壓抑所有房地產活動皆具正當性。政府原本抑制房地產投機性需求,竟變質成要求限制房屋供給。租賃公司貸款給風險高而求助無門的中小型建商,直接被立委指控是暴利,金管會與財政部則隨之管控銀行資金流向。政府對房地產資金供與需不分的限制,不僅傷害房市健全性,其牽動金融業授信風險,也隱然形成「雙輸」局面。
房價負擔不起一直是縈繞台灣的社會與經濟問題。區域平衡發展、薪資成長且分配平均,合理化房地產稅制,以及家庭不以房地產作為管理財富手段,才是化解台灣房市供需失衡的正辦。可是政府未能改善影響房地產市場的基本因素,只能以「打炒房」來回應社會對房價的抱怨,然而政策執行卻可能過了頭。最近民調顯示,民眾「購買房地產時機」信心轉為悲觀,房仲業也傳出將爆發「倒閉潮」,如此看來「打炒房」確實已到「大象轉身」的時刻了。
政府規劃未來房地產政策,應該要讓社會瞭解台灣房市供需的現實條件,以及哪些政策能做與不能做。首先,台灣正面臨快速地老齡化,國發會預估民國一三八年(2049年)總人口數將不足2,000萬,到了民國一五九年(2070年)更將低於1,500萬。在此前提下,台灣房市問題不在於房屋總量多寡,而是民眾傾向居住指定區域的分配問題。政府因此可考慮房地租稅負擔差異化,藉此降低民眾對特定地區房屋需求,舒緩區域房價上漲壓力。
其次,政府千萬別把「打炒房」執行成「打房」;急速限縮建商融資,造成中小型建商倒閉,並不會壓低多少房價,卻足以傷害傳統產業,不利台灣經濟平衡發展。新建房屋價格愈來愈高,導致社會誤認建商融資興建房舍是在「炒房」。其實新建案屋價上漲原因不一而足,土地供給有限、建材與人力成本高漲,與建商以「期貨價格」預售房屋都是可能原因。政府因此可對各項因素採取應對措施,其中值得注意新建房屋若以「現貨價格」交易或許有助於穩定房價預期心理。
第三、政府可以創新方式協助民眾面對房價的高不可攀。從過去成功案例觀察,政府將持有的都會區土地,以只租不售方式,配合地租優惠措施,交付建商興建使用權住宅,可以大幅降低房價,有利於不以「有土斯有財」購屋者的住屋需要。另外,金融創新也可幫助暫無負擔能力的家庭購置房舍。例如,政府可鼓勵合格建商與金融機構合作,推動附有承購權的長期租賃合約,如果還能搭配儲蓄優利措施,應可降低年輕家庭負擔,加速其擁有住屋的理想。
央行「打炒房」無法解決台灣房價過高問題,過度信用管制則猶如走鋼索,稍稍不慎就成為衝擊經濟的「打房」,而總裁在記者會冒出的「sorry」,正好說出他的憂心。政府顯然已不宜再有新的「打炒房」管制,現在的正辦是推出不具投機性質的住者有其屋政策。
聯合報黑白集/卓榮泰還韓國瑜公道
2024-12-31 03:05 聯合報/ 黑白集
因鐵路地下化改建多年的高雄車站28日啟用,行政院長卓榮泰拍板高鐵南延屏東改採「高雄案」,讓車站周邊居民憂心交通黑暗期將重演。 記者劉學聖/攝影
高鐵南延屏東政策大轉彎,從「左營案」,變成「高雄案」。長達五年的評估,等於砍掉重練。不過「高雄案」並不新鮮,五年前,時任高雄市長的韓國瑜,就曾呼籲民進黨政府,「高鐵南延應經過高雄市區」。
當時正值總統大選,韓國瑜又是國民黨總統候選人,其建議非但未被民進黨政府採納,蘇貞昌與當時的副閣揆陳其邁、交通部長林佳龍還輪番圍剿韓國瑜。當時的屏東縣長、如今的總統府祕書長潘孟安,更說韓國瑜是「總統大選的政治操作」。如今看來,到底誰在政治操作?
更諷刺的是,翻案原因之一,是指左營案會「限制環島高鐵延伸可行性」。但今年五月,韓國瑜曾領銜提出《環島高鐵特別條例》,結果卻被民進黨抨擊是「錢坑法案」。昔日罵「錢坑」,如今卻成卓揆翻案的理由,真是政權在手,什麼鬼話都敢說。
無論當年的「左營案」或如今的「高雄案」,民進黨的決策考量都充滿疑點。蘇貞昌決策強渡關山,曾遭質疑是否為炒地皮;如今卓揆政策轉彎,是真要「兼顧南北平衡」、「為環島高鐵做準備」,或只是「換人炒地皮」?
高雄車站一蓋廿年,完工之際又殺出高鐵案,衝擊可想而知。政策轉彎,不只是「卓榮泰還韓國瑜公道」,更印證民進黨政府決策粗糙。但虛擲的公帑和時間由誰埋單?
聯合報社論/卓揆否決蘇揆,混亂的軌道政策誰是贏家?
2024-12-31 02:40 聯合報/ 社論
高鐵南延屏東採「高雄方案」,高雄車站將成為高雄第2座高鐵站。 記者劉學聖/攝影
閣揆卓榮泰推翻蘇貞昌拍板的方案,將高鐵南延計畫由「左營案」改為「高雄案」,過去五年的規劃一夕歸零,全部重來。這次大翻盤,恰恰反映了民進黨政府的一貫作風:高層決策者不聽取專家及社會的意見,為了一黨一己之私一意孤行;俟發現計畫行不通時,人力和時間都已白費,還要用加倍經費收拾殘局,人民只能徒呼負負。
卓榮泰的拍板,其實並未解答五年前外界的共同疑問:為節省區區十八分鐘,每天服務不到四千名旅客,政府砸六百多億元將高鐵南延屏東,是明智的決策嗎?當年蘇貞昌拍板「左營案」,必然也知道這樣的計畫難謂理直氣壯,但他基於身為屏東人的私心,非要將高鐵送進自己的家鄉;因此選擇了路線較短、經費較少的「左營案」,目的是為平息外界議論。
如今卓揆推翻蘇揆決策,經費卻已暴增為一,二七五億元;當卓榮泰笑呵呵宣布新方案時,他覺得自己在造福誰?原本的「左營案」路線較短,沿線人口稀疏,土地較易徵收;卻經過敏感的石化工業廠區,連日本專家顧問都覺得棘手。如今的「高雄案」,高鐵路線根本與台鐵並排行駛,卻要花費一千多億元,僅節省十三分鐘,只為運送三、四千名旅客,究竟意義何在?五年前的民調,許多屏東居民就表示他們需要的是台鐵加開班次,而不是每小時才一兩班的高鐵。這些基層意見,從未被政府聽見過。
高鐵南延,是林佳龍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在交通部長任內提出來的主張。當時他提出「西部高鐵、東部快鐵」的大藍圖,將台灣串聯成六小時的生活圈,民眾可在六小時完成環島。林佳龍早就不在其位,但他留下的偉大「夢想」,卻還讓後人苦苦追求。然而,政府的建設規劃若充滿「紙上夢想」,卻缺乏執行能力,又不聽專業意見,高鐵南延五年期待只換得一場空,那麼「六小時鐵路環島」的大夢,又要到何年何月才能成真?
在「西部高鐵」撞牆之際,民進黨可曾想到它信誓旦旦的「東部快鐵」願景,如今實現了幾分?近年東部鐵路多災多難,除普悠瑪、太魯閣號出軌,火車時因地震、落石中斷,後山居民經常有家歸不得。最讓人難以釋懷的是,東部鐵路的「雙軌化」進度牛步,從花蓮到知本的一六二公里路程,迄今仍有高達七成只能「單軌」通車;每逢兩列火車相會,就有一列必須停車等待。根據賴政府的計畫,花東的「雙軌化」要等到民國一二三年(二○三四年)才會完成。拜託,那已是十年以後的事了!
換言之,高鐵南延的五年等待迄今一場空,而東部台鐵的「雙軌化」十年後能否完成,仍然變數甚多。賴政府為了抓住屏東選票,汲汲於高鐵南延大計,一砸上千億元毫不眨眼;但面對花東的數十萬民眾,卻任由他們活在單軌時代而無動於衷,這不是雙標是什麼?
高鐵左營站南延案五年白忙,至於雀屏中選的高雄火車站,則因地下化漫長的施工黑暗期而商圈變得慘淡,這都是民進黨執行能力荏弱所致。空有燦爛的建設夢想,卻不知如何務實推進,最後只是夢想成泡影,民眾再次失望。試想,高雄站商圈又要再次面對高鐵施工黑暗期,商家如何承受?誰有另一個廿年可以等待?
當年蘇揆拍板左營案,主要是為了民國一○九年(二○二○年)的大選造勢,兼收打擊韓國瑜之功。如今卓榮泰打出「高雄案」牌,也只是在為兩年後的地方選舉創造聲勢,確保南台灣仍是綠色執政。問題是,這種充滿私心又短視傲慢的決策手法,究竟誰能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