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12月9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濟同樣面臨難解困境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深綠告白」,在自剖白皮綠骨?
◆  聯合報黑白集/比你想的還「缺」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濟同樣面臨難解困境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濟同樣面臨難解困境


2023-12-09 01:0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兩岸關係示意圖。路透


蔡英文總統日前接受《紐約時報》專訪,被問到如何看待中國尋求統一台灣問題時表示,目前中國領導階層面臨來自內部的極大挑戰,現在也許不是中國考慮大規模犯台的時機。何謂「內部極大挑戰」?蔡總統未明說,應是指目前大陸經濟情勢低迷,政府費盡心力卻無以提振

大陸經濟近期確實百病齊發,但拿經濟數據相比,台灣未必好過大陸,所面臨的危機同樣棘手難決。台灣當下經濟近乎淒慘:經濟部發表的10月工業生產指數年減2.23%連續17個月負成長;按照官方預估,要到明年1月才有機會轉正,連19黑前所未見。台灣經濟命根子的出口也很慘,財政部公布的10月出口數字,年減4.5%連續第13黑10月外銷接單更是連14黑國發會公布景氣燈號也再出現「藍燈」,已是第11藍

至於經濟成長率,根據台經院於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11月公布最新預測,今年只有1.43%,預估明年GDP成長率為3.15%國發會所編製的景氣領先指標連續七個月看壞,跌幅非但沒有收斂,還持續擴大。這些衰退的指標令人觸目心驚,尤其是製造和出口貿易持續衰退,更是引人深憂。

蔡政府還在自吹自擂,誇耀人均GDP超過日韓、股票指數創新高,且笑看中國大陸陷入停滯困境。政府自我感覺良好,企業主和上班族可苦了,初估今年各行各業年終獎金平均僅1.08個月,創十年新低中下階級更是飽受通膨肆虐之苦,生活備感艱辛。

中國大陸今年第2季以來的經濟數據也很難看,第3季略有好轉,國內生產毛額交出4.9%的成長成績,預料可實現全年成長5%的目標,國際貨幣基金(IMF)甚至將中國今年經濟成長預測從先前的5%上修至5.4%。10月份進口雖然出現反彈,製造業跟台灣一樣,持續萎縮消費者物價再次下跌通縮之虞尚未解除

大陸政府為了緩解困局,今年兩度下調關鍵利率,最近又推出一系列刺激措施。消費略有上揚,消費品零售總額10月年增幅7.6%,但消費者對汽車、家具、電器等大件商品的需求仍下降。

全球經濟疲軟同時抑制對中國大陸和台灣的商品需求,但大陸出口連續七個月低於去年同期之後,10月降幅從7月的14.5%收斂為6.4%,情況稍有改善。受高關稅及產業鏈外移影響,對美國的出口降幅十分可觀,對亞洲其他國家的出口則已出現復甦跡象,來自亞洲市場的訂單一直在增加,部分原因是許多中國公司現在透過越南等地向美國出口,以規避關稅。大陸經濟的另一新難題是外國公司設法把獲利匯回母國,而不是在中國再投資,外資也因其他市場利率上升撤離中國。第3季外國直接投資(FDI)自民國八十七年(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值。不同於台灣仍然高度依賴外貿,大陸對外資外貿依存度持續下降

國內消費不足、投資意願低落、出口衰退、地方財政惡化,房市不振、資金大量外移、青年失業嚴重,在在顯示大陸經濟面臨的問題是結構性的,也是深層性的,其肇因有國內外經濟因素的制約,但近來政府過度干預經濟挫損民營經濟與外商信心最是關鍵。近幾個月「政左經不右」的路線已有調整,但傷害已深,須待時日復原。

台灣經濟問題則與政府作為不足相關,不但欠缺短期提振措施,也沒有因應經濟長期趨緩政策國內外熟知台灣產業兩極化成長,以半導體為主的資通訊產業一枝獨秀傳統產業普遍面臨困境,政府並無有效調整對策。又由於兩岸關係緊張,台灣國際經貿組織參與備受干擾,蔡政府無能為力,出口因欠缺 FTA 而受害,政府對於遏止區域經濟整合頹勢有心無力。總統大選方酣,三組候選人除了猛噴政治口水之外,實應就經濟深重問題拿出解方來。











聯合報黑白集/比你想的還「


2023-12-09 02:22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嚴重缺新生兒,去年僅13.9萬人,今年還會更少。情境示意圖。圖/ingimage


民年(二○二三年)度代表字,選出的是「」字。其後,依序為蛋、詐、困、盪、亂、轉、茫、變、盼。除了第十名的「」,其餘幾乎都是負面字意,說出了台灣民眾普遍不好過的心情。

」字能勾動人們的認同,不是沒原因的。大家立馬能說出缺蛋、缺藥、缺錢、缺水、缺安全感等各種生活上的不足。企業界擔心的缺水、缺電、缺工、缺地、缺人才等「五缺」已喊了多年,目前都還在缺;只是政府不解決,大家也都喊累了。

上面所說的,都只是物質層面。但是,台灣在精神層次的缺,恐怕更嚴重。例如,我們的政府施政愈來愈缺公平與正義,我們的官員行事愈來愈缺廉恥與品德,我們的政治愈來愈缺民主與誠信,我們的社會愈來愈缺共識與和諧,我們的國家前景愈來愈缺安定和繁榮。這些「」,已非一個「年度字」所能道盡,它們都隨著國家共同體分化日漸硬化了。

此外,台灣還有一些「缺」更令人擔心。例如,台灣嚴重缺新生兒,去年僅十三.九萬人今年還會更少台灣年輕人缺乏結婚的意願,廿到四十四歲的年輕人超過五成未婚,其中男性更高達六成。這種缺,絕不是政府發放補貼或津貼所能解決。

缺蛋可以從巴西進口,缺工可以從印尼印度進口。但如果缺的是下一代,我們要從哪裡進口?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的「深綠告白」,在自剖白皮綠骨


2023-12-09 02:10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民眾黨總統參選人柯文哲接受媒體專訪自稱「深綠」,被認為要搶綠營票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選戰倒數卅多天,民調節節落後的柯文哲又開始口出狂言。他接受綠媒訪問,宣稱自己的內心「本質還是深綠」;還說自己如果當選,國防和外交會維持「小英路線」。前一天受訪時,他更稱「柯文哲就是超級巨星」,但不必把歷史寄託在一個明星上,他正試圖把黃國昌、黃珊珊培養成「另一個太陽」。靠這些奇言異語,柯文哲要挽回頹勢,恐怕很難。

根據多項民調,「柯盈配」近期的支持度落後第二名的「侯康配」,幅度已在十個百分點以上,他顯然想奮力追回。但他採取的手段相當奇怪,不惜賠上民眾黨的核心價值。十天前,柯文哲才背叛六成選民希望下架民進黨」的期待公然撕毀藍白合」的契機;現在,他又開始強調自己的「深綠本質,宣稱要追隨「小英路線」。如此,是要塗銷民眾黨的「色標記嗎?

這種作法,除顯示柯文哲自己任意變色」的表裡不一,也讓忠誠追隨他的年輕人感到十分崩潰,搞不清楚他究竟是「」是「」。綠營便毫不留情地訕笑,柯文哲既然這麼肯定「小英路線」,那麼大家選擇「賴蕭配」的正牌貨就好,何必選一個「冒牌貨」和「變色龍」?由此可見,柯文哲這些向綠示好的表態,不論是否由衷之詞,都在自取其辱

不可否認,柯文哲有他獨特的個人魅力,是藍綠陣營罕見的類型。他思路敏捷脫口成章葷素不忌也漫無邊際,因此深深吸引年輕人。然而,這次選舉柯文哲卻不斷暴露自己的「軟肋」,說話及行事反反覆覆;若深究其核心價值,則是飄浮游移,找不到一貫信念。他的民調一落千丈,正是因為他簽下「藍白合六項共識又不信守,使得中間選民不斷散失所致。如今,面對僅剩的死忠年輕柯粉」,他卻端出「深綠告白」以對,這要教那些一路堅信白色阿北」的年輕人如何下嚥?

戰略上看,柯文哲在此刻自白「本質仍是深綠」,可能的用意有二:一是希望留住那些原本支持他、且對民進黨不滿的親綠選民;二是向民進黨示好,希望以「關鍵第三黨」的角色預留來日與綠營合作的空間。但無論是何者,其盤算都難以如願原因是,他忽白忽綠的作風,都是在自毀政黨招牌政治認同,無法增加招徠此外,他在「」和「」之間往復游移,其實是在踐踏自己政治人格和誠信。就算選後能利用「第三黨」的地位左右逢源,但將難擺脫「投機主義」之名,也終將使相信「白色理想」的選民失望而去。

更令人不解的是,即使在此刻,柯文哲竟還自命為「超級巨星」,並暗示正在培養另一顆太陽。一個以政治和改革為志業的人,要多麼自信都無所謂,但像柯文哲這樣「自我中心」又「自我迷戀」的人,則未免令人害怕。一個自覺萬能毫無謙卑的人,若來領導國家,不會變成大災難嗎?

就像最近啟用的台北大巨蛋大受歡迎,它在柯文哲手中卡了六年,在民進黨手中又卡了近兩年。柯文哲辯稱,他是在幫國民黨「善後」大巨蛋的安全;但只為了安全把關,需要耗上六年的時間嗎?柯文哲在藍白合談判期間拖拖拉拉,他真的把選民對政黨輪替的期待放在心上嗎?他在乎人們的等待和自己的目標嗎?

在選戰最後關頭,柯文哲作出「深綠告白」,是想澄清自己的「不白」之冤,或是在申明自己的「白皮綠骨」?這是一場令人不解政治告白。更令人好奇的是,那些一路追隨「阿北」的年輕人,將作何感想?




別為政治利益拉學子陪葬

udn 論壇報垃圾 udn ,欠缺 

◆  別為政治利益拉學子陪葬
◆  請重新檢視教育現況
◆  台「缺」什麼?就是倫理道德教育
◆  從「無恥」看缺德政府
◆  氣候績效倒數…落實比大內宣重要
◆  年度代表字 執政者警鐘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別為政治利益拉學子陪葬


2023-12-09 02:14  聯合報/ 伍豪/文史工作者(高雄市)
季青漫畫


最近北一女國文老師在演講時說出一句「所以一○八課綱就是個無恥的課綱」,引發許多人的共鳴。對此,筆者想到前陣子發行的「大學的脊梁」一書,兩者看似無關,卻有兩個重要的共同點:其一,都是政治介入學術。其二,當權者為了自己的政治利益,讓文化、教育與社會一起沉淪,實在令人感到悲哀。

課綱不只影響教育與文化素養,恐怕政治紅利才是最重要的考量因素。最近,大選進入最後關頭,從民調趨勢觀察,民進黨雖然執政弊案百出,惟因國民黨失去年輕選票的支持,加上藍白分手,導致民進黨很可能打破「八年魔咒」,最終贏得選舉,持續執政。為何國民黨會失去年輕人的支持,讓綠營在大選中輕鬆穩住江山呢?背後原因當然很多,然不少評論認為,最根本的原因是「去中化的課綱」。

回顧陳水扁執政時期,啟用杜正勝擔任教育部長,其採用「文化台獨」史觀編擬課綱,將台灣史自中國史獨立出來,大幅下修中國史的比例,對國民黨當局治台初期的政績給予負評,並特別詳述二二八事件、實行戒嚴、白色恐怖等事件,藉以把討厭國民黨及台獨的意識,植入這些小孩的心田。若干年後,這批孩子擁有的投票權,多成了民進黨的支持者。

後來,食髓知味的民進黨,在蔡英文執政後,課綱更加速去中化,不僅把中國史併入東亞史,又進一步壓縮中國史授課比例,更以黨國遺毒為理由,持續下修文言文的教學比重,如此讓中國歷史碎片化、中國文學淺碟化,所謂百年樹人、文學素養等,全部毀在政治的意識形態中。

當「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故無冥冥之志者,無昭昭之明;無惛惛之事者,無赫赫之功」、「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這些我們這一輩琅琅上口且常用的句子,卻因課綱改革,讓多數年輕人不再認識它們,而漸漸地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消失,實在可惜。

南韓三星的創辦人李秉喆曾說,他最喜歡的一本書,並從中得到智慧與企業經營靈感的是「論語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也曾鼓勵後學多學「孟子」與「唐詩,對比我們的教育部卻朝完全相反的道路大步前行。籲請教育當權者應懸崖勒馬,不要為了政治利益,揚棄寶貴的古典深沉之思,讓學生的美學、邏輯與品德修養教育,也一起陪葬。










請重新檢視教育現況


2023-12-09 02:17  聯合報/ 陳吳煜/高中教師(新北市)
108課綱因北一女中的老師批評是無恥課綱,引起熱議。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本報資料照片


北一女國文教師批判一○八課綱是「無恥課綱」影片,除了提到國文課程大量刪減文言文,致使學生失去應有的文化傳承與品德教育,明顯與世界潮流不符,更提及新課綱施行至今的一些怪異現象,例如基礎學科時數減少,同時加開眼花撩亂的多元彈性課程,反倒讓學生為應付這些新課程報告而缺乏基礎學識涵養

教育是立國之本」應是社會大眾的共識。但從民國八十三年(一九九四年)教改至今已近卅年,有多少民眾能夠接受教改結果?為何至今補習文化仍舊盛行?這樣的「立國之本」要如何造就百年樹人?沒有「教育力」,未來怎有「國力」?

教育須順應時代潮流,但除了改變課程內容,教育政策與法令也應及時體察現況及校園現實。而且,在改變同時,制定政策的官員及專家們更應耐心聆聽基層教師與家長們的心聲,而不是盲目跟從甚至抄襲其他國家正在檢討或淘汰的制度,更不該一味討好孩子、甚至被某些團體牽著鼻子走!

筆者另提供幾項亟需正視與改變的問題。例如校園內3C產品的使用規範,現今許多孩子已被電腦、手機或平板綁架。學生在課堂上擅自使用3C產品時,根本沒有任何措施可以讓孩子回到正常的教育軌道,師長們管太多就被指責是侵犯孩子權利,只能無奈地看著他們3C成癮,還得背負「放任」罵名。

又如獎懲規定與輔導管教辦法,在「正向管教」的前提下,學生在校犯錯受到記過處分,不僅對升學沒影響,更沒任何機制或約束力能讓他們感覺受到教訓,導致現在學生一再挑戰師長、衝撞體制。

有政治人物說「窮不能窮教育」,除了挹注經費改善校園軟硬體,也希望執政者能對教育環境及制度做出妥適安排。更希望參選人們若是真心愛台灣,就請用心提出有智慧且有遠見的政見,給下一代更好的教育環境!













台「缺」什麼?就是倫理道德教育


2023-12-09 02:15  聯合報/ 張有恆/成功大學名譽教授(台南市)
中國信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馮寄台(左二)、聯合報總編輯范凌嘉(右二)、台灣最速男楊俊瀚(右一)在律師鄧傑(左一)見證下,揭曉「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結果「缺」。記者曾吉松/攝影


民國一一二年(二○二三年)代表字是「」,反映當前台灣社會缺蛋、缺水、缺電、缺工、缺藥、缺錢、缺安全感…等現象。「缺」字依「說文解字」曰:「器破也」,「康熙辭典」曰:「少也。」因此,「缺」有缺少、毀壞的意思。

「缺」這個代表字,其實也在提醒我們思考「缺」的根本原因,是否缺少良好的政策規畫與執行能力。首先,主事者是否預見民眾所需之公共財有所欠缺,而能事先未雨綢繆;其次,能否落實執行「找對的人,做對的事」,避免政策的執行所託非人,造成採購之公共財品質不良或不足,導致民眾不信任,使得所需物資實質上仍有欠「缺」的現象。

探討國內種種欠「缺」的現象導致民怨,讓我們聯想到印度聖雄甘地所說人類自毀的七大欠「缺」,包括:一、欠「缺」勞動的財富:有些人含著金湯匙出世,承襲家族企業的財富,輕視勞動是神聖的,坐吃山空,不願取之於社會,用之於社會;二、欠「缺」原則的政治:有些政治人物為了權力,放棄為民眾謀福利的原則,忘記從政的初衷;三、欠「缺」品格的知識:如果沒有誠信正直的品格,不能善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將會危害社會,成為社會的害群之馬;四、欠「缺」人文的科技:由於科技始終來自人性,如果沒有兼顧人文思想,科技將會造成人類的災難;五、欠「缺」良知的享樂:有些人的享樂,不知適可而止,放縱自己過度享樂,導致樂極生悲,後悔莫及;六、欠「缺」道德的商業:有些企業為了獲利,不擇手段,不顧商業道德,製造假藥、假酒、假商品等,欺騙顧客;七、欠「缺」犧牲的信仰:各種正信的信仰都要具有犧牲小我,成就大我的精神,如果沒有犧牲的信仰,就很難使大眾深信不疑。

以上所說人類自毀前程的七種欠「缺」,歸納起來其實就是欠「缺」倫理道德的教育。因為如果沒有良好倫理道德的教育,個人正確的思想或價值觀就無從建立。然而,個人的「思想」或「價值觀」往往會引導我們的「行為」,「行為」久而久之會變成「習慣」,「習慣」會塑造「性格」,「性格」到最後決定「命運」。由此可知,決定每個人命運的關鍵,在於個人的價值觀,而正確價值觀的建立,則來自於家庭或學校所教導之「倫理道德」的教育。

總之,要改善當前種種「缺」的現象,除了政府要推出「民之所欲,長在我心」之政策外,也要靠正確的執行力,才能終結政策空轉,解決缺「蛋」以及「詐」騙橫行,使民眾「困」苦,社會動「盪」的危機與「亂」象;同時,要靠普羅大眾積極配合相關單位,扭「轉」當前欠缺倫理道德的教育,使民眾從迷「茫」中覺悟,進而改「變」社會風氣;深「盼」靠強大的執行力,來反敗為勝,讓社會重現生機!













從「無恥」看缺德政府


2023-12-09 02:15  聯合報/ 孫家瑞/金融業(新北市)


台灣走出疫情,但仍百「」待舉。前兩年缺口罩、缺疫苗、缺快篩,今年則缺電、缺蛋、缺工、缺錢。「缺」獲選年度代表字,代表政府很不用心,「缺德」就不說了,缺乏溫暖、缺乏有感,難怪政黨輪替成了六成選民共識。

想到「缺德」,就看到北一女老師批評一○八課綱是「無恥」課綱。教育部說沒有廢除禮義廉恥,但解釋是一回事,老師、家長的感受又是另一回事。

一○八課綱的目的是逐漸去中國化,民進黨雖在公開場合高喊中華民國,但不肯廢除台獨黨綱,並在許多地方高舉台灣文化及日本文化台灣文化不是不能高舉,但不能與中華文化切割。

現在年輕人的「天然獨」,並非天然,原來是民進黨不斷從教育洗滌成果民進黨逐步推翻中華文化,與毛澤東的「文化大革命」又有何不同?

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名言:「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執政當局能有這樣的體悟嗎?自然沒有,因為連這篇也刪掉了

缺德」與「無恥」是民進黨執政以來人民實際的感受,不該下架嗎












氣候績效倒數…落實比大內宣重要


2023-12-09 02:12  聯合報/ 謝英士、鄭佾展/環境品質文教基金會董事長、副秘書長(杜拜傳真)
波波漫畫


備受國內輿論重視的德國看守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八日公布結果。今年在評比的六十四個國家(含歐盟)裡,因前三名從缺,台灣名列第六十一名,排名倒數第七,穩坐氣候績效「非常差」的評價。政府深覺顏面掛不住,但這個國際間長期監測各國氣候績效的重要指標所透露的訊息,卻是值得認真面對的。

子云:益者三友,友直,友諒,友多聞,CCPI 從民國九十四年(二○○五年)起每年在聯合國氣候變遷大會上公布,評比範圍涵蓋全球超過九成碳排,可說是台灣氣候政策的諍友。CCPI 評比分為溫室氣體排放(四十%)、再生能源發展(廿%)、能源使用(廿%)與氣候政策(廿%)等四大項,前三項依據客觀量化數據,第四項則是專家意見。換言之,科學數據占比高達八十%,並無人為偏頗的疑慮。

環境部曾多次表達 CCPI 引用資料有誤、排名不具參考性,但十幾年評比下來台灣穩居後段班,令人無法忽視箇中原因所在。今年評比,分數最重的溫室氣體排放大項排名更創下第六十四名劣跡。這是因為在共同但有差別責任原則下,根據人均 GDP 與經濟發展等各項指標,將台灣視為需要承擔更高減量責任已開發先進國家,在巴黎協定控制世紀末增溫不超過攝氏兩度、最好低於一點五度目標下,為台灣設下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人均碳排二點七公噸的高標準。倘若台灣中期減量力度不夠,進步幅度較其他先進國家更慢,且以發展中國家寬鬆目標自視,全球排序將很難翻轉。

相較之下,由專家評比的氣候政策大項則名列第廿四名,是四類指標中表現最好,已充分反應政府通過氣候變遷因應法、提出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戰略等政策之企圖心可見 CCPI 評比提醒的是:做的比說的更重要,有氣候政策不夠,更重要的是落實

正在杜拜召開的聯合國 COP28 氣候變遷大會,我國由環境部長薛富盛率團參加,但面對國際訴求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再生能源提高三倍、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核能提高三倍與去化石燃料倡議,薛部長聲稱,台灣再生能源「成長率」有廿二%,民國一三九年(二○五○年)可達卅%,以台灣低再生能源現況得出高成長假象,且速度仍然落後國際廿年,顯然還沒有認真面對問題。此外,薛部長甚至斷言核能是假議題,無視多國與再生能源投資提升,並加大核能投資發展核融合新技術倡議,將非核枷鎖牢牢套在本應具有韌性氣候政策之上,自縛手腳去化石燃料則是禁忌中的禁忌,避而不談。這樣的心態,無助於迎向國際挑戰,並作出減碳實績。

CCPI 可視為國際「高標準」之民國一三九年(二○五○)淨零路徑稽核,從評比開始至今,前三名國家從缺,四大指標均沒有取得「非常佳」評價的國家出現即可觀之。台灣不需要因為 CCPI 超差排名而自暴自棄,但必須深刻體認高碳產業轉型的艱巨性、必要性以及迫切性。不能坐等「科技」救贖,愈晚減碳壓力就愈大,時間並不站在台灣這邊,政府不應將精力放在氣候大內宣上,既不誠實,也有漂綠之嫌,結果是減碳績效不善,愧對後代子孫。













年度代表字 執政者警鐘


2023-12-09 02:19  聯合報/ 黃聰哲/自由業(雲縣西螺)
「台灣最速男」楊俊瀚揮毫揭曉「台灣2023代表字大選」結果,「缺」在58個候選字中以8565票拿到第一高票,獲選為今年的年度代表字。 記者曾吉松/攝影


「一言而喪邦,有諸?」(論語.子路),諒足深誡。若一字亂國,有諸?是否值得為政者誡?一字能撼動人心,何以使然?揆諸其因,有太多的社會環境或外在條件而導致,並非自主或單一意識使然。由於這種社會氛圍,未見在上位者改善,在社會心理上就不斷暈染,進而深植人心,造成人心不安,甚而可能形成動亂,一字亂國豈是危言聳聽。

中信文教基金會與聯合報合辦的年度代表字票選前十名依序為:缺、蛋、詐、困、盪、亂、轉、茫、變、盼。表面是十字,其實環環相扣、互為因果,強烈反映當今國家的亂象,層面包含政治、經濟、治安、國安、兩岸問題。因執政無力解決,蔡、賴挾黨、政、媒大力喧嚷「全世界都要上架台灣」,這種盲人騎瞎馬式的「國泰民安」,人民如何不驚、不茫、不亂?如何不思變下架執政黨,翹首盼望河清海晏?

桃園市長張善政推薦「缺」字,不僅一字中的,而且十分接地氣,因缺故常見購物排隊長龍,印象最深刻的是缺口罩,甚至有推輪椅排隊買口罩,兒童開學在即沒口罩可買,家長心頭的焦慮,豈是言語能形容。「口罩國家隊」妄稱超前部署,不僅違逆實況,反讓民心焦慮浮動,蔡政府動輒以「國家隊」誇稱其施政能力,反將一個正向褒詞操作成貶義。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則不能無求。求而無度量分界,則不能不爭;爭則亂,亂則窮。先王惡其亂也,故制禮義以分之,以養人之欲,給人之求。」(荀子.禮論)缺的結果,就是欲而不得,故政府存在的價值就是要滿足人民需求。人民無蔽身之所,就是缺乏居住正義;人民身處動輒斷電,就是電力匱乏不足;物價節節攀升,薪資不升,貧富差距大,讓人民產生相對剝奪感。最嚴重者,是執政「缺王道之儀」(漢書.司馬相如傳下),也就是執政團隊集體「缺德」,不能道之以中德,人民缺什麼,反而成就其黑金與貪瀆交織而成共犯結構,「愛權,愛錢,更愛粉味」成執政團隊標籤,人民問天又何奈?

「詐」,是年度的惡夢,今年接到的詐騙電話不下十次,已是生活的日常。分享幾則詐騙集團的金句:「明知我是詐騙,騙一下有那麼嚴重嗎?」、「你的身分證字號、地址、家庭成員資料我都知道啦」。有次報警午夜反接到莫名電話「阿伯,夜半了該起來尿尿」,那夜我失眠、我無言。蔡英文總統曾說「政府沒聽見可以拍桌」,但她任內曾七百多天不開記者會、不接受媒體聯訪,小民拍桌子誰聽啊?

政府存在的最大目的及價值,就是保障人民的安全、和平。然民進黨意識形態作祟,堅守台獨黨綱,蔡英文動輒操弄反中、仇中,販賣「芒果乾」,賴清德自稱「務實的台獨工作者」,蕭美琴則是裴洛西訪台的主要推動者,被對岸視為台獨頑固分子。如此團隊,兩岸如何促談?奢談兩岸和平已如天邊彩虹,將國家推向兵凶戰危,讓局勢轉向盪與亂,人民何能不心茫。

「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禮記.檀弓下)在上位者能推誠行善,民心說而天意得矣。民心不思變,是所至盼。




闕志克/社群媒體在青春畫下的陰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闕志克/社群媒體在青春畫下的陰影
◆  盛治仁/美好人生 關鍵在良好人際關係
◆  葉匡時/我們該怎麼選總統?
◆  趙春山/處理兩岸關係,豈能只有政治正確
◆  施振榮/王道與民主
◆  方祖涵/二十一世紀工業革命






闕志克/社群媒體青春畫下的陰影


2023-12-09 02:32  聯合報/ 闕志克(作者為清華大學合聘教授)
美國數十個州正在對Meta Platforms與旗下Instagram提起訴訟,指控他們讓社群媒體平台容易讓人上癮,加劇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危機。 圖/pixabay


今年五月美國國家衛生局長在一份正式建議報告中宣布:「有足夠的證據顯示,社群媒體可能對兒童和青少年用戶心理健康和福祉造成深遠傷害。」在此之前,已有多份研究得出類似結論:雖然社群媒體有許多正面功能,但也很容易對未成年用戶造成心理健康戕害因為青春期正是大腦人格快速演進時期

今年三月,美國猶他州發起頭響炮,州長簽署一個旨在降低未成年用戶心理健康受社群媒體傷害的法律;該法規定所有社群媒體必須取得十八歲以下帳戶申請人之父母或監護人的明確同意才能成為用戶,而且父母或監護人可以存取孩子帳戶裡的所有社群媒體內容

今年十月,美國哥倫比亞特區四十一個州對 Meta 提起聯合訴訟控告該公司的 Facebook 和 Instagram 以不公平手段誘捕未成年用戶注意力,並在平台安全問題上欺騙用戶違反消費者保護法這些訴訟的潛台詞是美國司法機關認定,這些社群媒體就像以前菸草和電子煙公司,以犧牲公共健康為代價實現利潤最大化,所以必須用法律規範限制

中國也注意到兒童與青少年沉迷社群媒體與手機使用問題今年八月中國國家互聯網信息辦公室發布移動互聯網未成年人模式建設指南」的徵求意見稿建議移動裝置開發商在產品中設置「未成年模式」,禁止十八歲以下用戶在晚間十點至早上六點連網,並根據用戶年齡層限制每天使用時間:八歲以下用戶四十分鐘、八到十六歲一小時、十六到十八歲兩小時。但「未成年模式」啟用與否的決定交給家長,家長可以選擇為未成年子女開啟或解除「未成年模式」。

中國兩年前推出史上最嚴網路遊戲禁令,嚴格規定未成年人玩網遊的時間;兩年過去,未成年人在網遊的時長、流量總占比,較三年前同期大幅下降九十六%和九十%

研究顯示,社群媒體內容對未成年用戶的可能傷害,包括極度憂鬱與焦慮、失眠、網路霸凌以及被陌生人誘拐。另一方面,社群媒體運用強大的演算法和介面設計技術來吸引、劫持用戶的注意力,增加對平台的黏著度,進一步擴大未成年用戶受傷的風險。與民國一○○年(二○一一年)之前十年平均相比,美國十五到十九歲的少女因憂鬱和自殘而住院的人數,到民國一○○年(二○一一年)之後增加了六十二%,十至十四歲的少女更增多到一八九%;以自殺率來說,十五到十九歲的少女增加了七十%,十至十四歲則增加了一五一%。過早與過度使用社群媒體,被認為是造成憂鬱和自殘急劇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實上,有些社群媒體公司的內部研究早就知道他們的平台帶來的風險。華爾街日報調查,Meta 的研究顯示 Instagram 因強調完美形象助長了「同儕比較」,造成三分之一少女用戶對自己的身體形象感覺自卑,產生焦慮和憂鬱。最嚴重的是,在有自殺想法的少女用戶中,十三%的英國用戶和六%的美國用戶歸咎於 Instagram。

在台灣,從民國一○二年到一一一年(二○一三到二○二二年),十四歲以下國民的自殺率成長至少三點五倍,十五到廿四歲國民的自殺率成長了兩倍,是否必然跟手機的興起與社群媒體的風行有關,還需要進一步研究。但政府有必要正視社群媒體傷害兒童與青少年的可能,訂定適當的法律規範業者,以確保未成年國民國際強勢社群媒體大軍壓境時,仍能健康地快樂成長



★珍惜生命,若您或身邊的人有心理困擾,可撥打
安心專線:1925|生命線協談專線:1995|張老師專線:1980




徐遵慈/爭取加入美歐關鍵礦物供應鏈

◆  徐遵慈/爭取加入美歐關鍵礦物供應鏈
◆  劉大年/台灣的CPTPP之路
◆  黃齊元/台灣的一千零一夜生存策略







徐遵慈/爭取加入美歐關鍵礦物供應鏈


2023-12-09 02:33  聯合報/ 徐遵慈(作者為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東協研究中心主任)


歐美國家與中國的「戰略競爭」正從半導體、電動車電池擴延至關鍵礦物。在中國於今年八月宣布禁止稀土出口後,美國總統拜登九月至越南訪問期間與越南簽署稀土協議,雙方將合力開採越南擁有僅次於中國的全球第二大稀土礦藏。在此之前,今年五月在日本召開的七大工業國(G7)高峰會中,宣示 G7國家將與「理念相同國家攜手推動關鍵礦物供應鏈,以減少對中國大陸的依賴,降低未來遭受中國脅迫「斷鏈」的風險。

美國拜登總統在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一月就任後,指示行政團隊完成一份「關鍵供應鏈報告」,發現美國所需之稀土元素、鈷、鋰等關鍵礦物竟然高度依賴來自中國之進口。這些關鍵礦物為美國發展半導體、電動車、風電與國防工業之重要原料,預估未來需求數量將快速增加,如對鋰礦、石墨需求將增加四十倍

歐盟對關鍵原物料及礦物的關注更早於美國,近年來已發布數份關鍵原物料」(CRM清單,盤點歐盟是否對單一或數個來源的礦物倚賴過高,希望藉此加強歐洲單一市場的韌性、改善歐洲戰略依存性及加速新冠疫情後推動數位與綠色雙重轉型的速度。歐盟的近期 CRM 清單主要為太空/國防、運輸/汽車、再生能源、健康、數位、電子產品等,其中多項產品高度倚賴中國進口,如主要用於電動車、發電機的永磁體、電池、催化劑等,高達九十八%係由中國供應。

為避免對中國的倚賴成為歐美國家發展上述產業的風險,近來歐美繼推動半導體產業自主化後,正將供應鏈合作延伸至關鍵礦物並陸續推動成立各項小多邊」或「迷你多邊機制」(Mini-laterals)。除G7國家及其與「理念相同」國家之合作機制外,美國亦與越南、美洲國家等建立合作機制, 歐盟亦推動成立「關鍵原物料俱樂部」(CRM Club),預計至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將推動超過二百億歐元相關投資歐盟另與加拿大、烏克蘭、哈薩克等主要礦產生產國簽署雙邊戰略協定,以掌控對於鋰、鎳、鈷、鈦等之穩定來源今年三月,歐盟與美國宣布開啟「美歐關鍵礦產協議談判

針對美歐再次聯手,中國則宣布自八月起禁止鎵、鍺等卅餘種稀有金屬出口。鎵與鍺主要用於製造高階 AI 晶片,中國為全球最大生產國,禁令實施後立即衝擊主要進口國日本、德國和荷蘭

民國一○五年(二○一六年)我國環境部前身環保署曾經盤點我國對於國外關鍵礦物之倚賴,發現對於稀土元素、鎂、銻、鍺、銦等礦物均高度依賴自單一國家之進口。針對當前國際間對於戰略產品與物資重視延伸至更上游關鍵原料與礦物,我國更需高度警惕,政府應積極爭取美國或歐盟將我國納入關鍵原料與礦物合作機制如聯盟、俱樂部等,同時基於我與美、日、德等正建立半導體供應鏈合作關係,更應爭取這些國家支持與我國建立迷你多邊合作關係及推動洽簽雙邊關鍵礦物夥伴協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