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1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角力下一波:數位貨幣戰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207/web/

◆  聯合報社論/台鐵標案暴露政府重表不重裡的治理問題
◆  聯合報黑白集/蔡總統也不酥胡?
◆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角力下一波:數位貨幣戰






經濟日報社論/美中角力下一波:數位貨幣戰


2020-08-21 00:45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7年(2018年)以來美中經歷了以關稅為主要籌碼的貿易戰,民國108年(2019年)美國更啟動了多項針對陸企的出口禁令,提升成科技戰。時序來到民國109年(2020),美國先後宣布限制陸企在美國掛牌上市、取消香港特殊地位,聚焦金融戰的態勢愈發明顯。而數位貨幣象徵未來金融科技的主要交易代幣,無可避免地成為了美中角力的第三輪戰場。

美元從二次大戰以來,就成為國際間最重要的交易貨幣。根據 IMF 民國108年(2019年)統計,美元占全球主要儲備貨幣交易比重60%,歐元21%,而人民幣僅2%。然而,隨著各國研擬發行自己的數位貨幣,當未來國際間的交易能跳過美元,擁有更快速便利的結算方式,美元的霸權地位將可能被撼動。

對此,美國展開數位美元的推行動作。民國109年(2020年)4月,針對新冠肺炎疫情所推出的紓困方案,將數位美元納入草案的研議範圍。而由數位美元基金會正式啟動的數位美元計畫,則在5月發布了第一份「數位美元白皮書」,說明未來將以分散式帳本技術雙層架構為基礎,打造全球適用與穩定的數位美元系統。此一計畫顯示美國對於數位貨幣的重視,一方面可遏阻洗錢、貪汙等不法金錢流向,另方面更是為了鞏固美元在世界金融體系的地位,必須在實體與數位貨幣都取得主導性,面對跨境交易、清算、貿易政策才握有更多的控制權。

反觀中國,根據世界銀行資訊,若以購買力平價計算,中國自民國106年(2017年)起已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人民幣作為儲備貨幣的交易比重卻僅2%,促使其投注更多心力加速人民幣國際化。首先,人民銀行4月下旬宣布在深圳、蘇州、雄安新區、成都及未來的民國111年(2022年)北京冬奧場地,對官方的數位貨幣電子支付系統進行內部封閉試點測試。目前已公布的實體合作名單共有19家企業,其中包含麥當勞、星巴克等國際企業;同時與華為、滴滴出行等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促進金融創新。

而目前試驗發行的數位人民幣也採用了雙層架構與分散式帳本技術,但交易資料並不對民眾公開,帳本的透明性僅屬於政府,可滿足即時性以及監管效能。另外,除了人們已熟知的掃碼支付、線上轉帳之外,數位人民幣具備「雙離線交易」的功能,即便兩人都處於無網路狀態,只要在同一個空間將手機進行近距離感應,便能進行交易,使用體驗上與現金更為接近。

現今跨境交易所仰賴的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SWIFT系統受美國控制,而中國大陸則期待透過數位貨幣的快速發展,與美國的敵對國,如俄羅斯、北韓、伊朗等聯手,串聯一帶一路以及大東亞地區與中國貿易頻繁的國家,打造一個新形態的亞洲金融系統,脫離美國動輒祭出的經濟制裁與威脅。

中長期而言,數位貨幣已是國際趨勢,未來政府與民眾在貨幣上的互動關係將產生改變。首先是政府掌控權增加,在實施貨幣政策時,央行有管道能直接面對民眾,對貨幣的管控也能更即時與精確;再者,金流追蹤力增強,每一筆交易都被立即記錄且不得竄改,有效遏止洗錢、假帳等情事;其三,便利性提升,民眾無須持有實體現金,意即省去前往銀行、ATM的時間,提高金融普惠性。

但仍須注意的是,數位貨幣所衍生的龐大資料庫勢必需要面對資訊安全與個人隱私的難題,政府能介入的範圍與可公開共享的領域都需要權衡。而即使政府加強了對央行數位貨幣的追蹤力,面對既有的加密貨幣黑市等具匿名性的地下交易,仍將難以杜絕。另外,數位貨幣的發展可能擠壓實體貨幣的使用場域,對於沒有行動裝置、難以進行身分驗證的民眾而言,數位化並不能帶來預期的便利性,數位平權也是數位貨幣推行上的值得關注的議題。











聯合報黑白集/蔡總統也不酥胡?


2020-08-21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外交部臉書「贅字」掀波,蔡總統表示,「中華民國絕對不會是贅字」。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外交部臉書的「贅字」風波,似乎讓蔡英文總統有點「不酥胡」。在蔡總統出面鄭重強調「中華民國絕對不會是贅字」後,外交部一改先前對「贅字」曖昧、卻對「酥胡」尊重與肯定的態度,拗稱所謂「贅字」是指駐索馬利蘭代表處省略「經貿文化」頭銜,直接名為「台灣代表處」。

索馬利蘭自索馬利亞分離而出,至今苦於未獲任何國際承認。北京須顧及與索馬利亞和其他非洲國家關係,我方則無此種掛慮。因此我與索馬利蘭建立關係,中共想阻撓也相對難有著力之處。而從索馬利蘭給我方的設館待遇,以及蔡政府「大內宣」的強度,儼然不下於正式建交。

但在中共相對管不著的情況下,我外交部在索馬利蘭設館,卻寧用「台灣代表處」,而不使用「中華民國」的正式國號。相對於「索馬利蘭共和國」的名稱,我方明顯自我矮化國格,外交部還很自嗨大喊「酥胡」,難怪國人都很「不酥胡」。

事實上,不只我方與索馬利蘭簽訂合作協定文本和設館,「中華民國」被消失了;外交部近日更改官方臉書顯示照片,也將「中華民國」的中英文字全部拿掉。顯然外交部小編說「沒有贅字酥胡」,發言人力稱尊重與肯定小編「創意」,都是同一套思維下的系列動作。

最該對外捍衛中華民國的外交部,如今卻鼓勵發揮「創意」來抹殺中華民國,實在是莫大的悲哀與諷刺。如果連蔡總統也「不酥胡」,則該想想,外交部孰令為之?













聯合報社論/台鐵標案暴露政府重表不重裡的治理問題


2020-08-21 00:18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鐵標案風波,暴露只重表面不重實質的治理風格。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本報調查發現,台鐵半年花了一千五百多萬,請來一四五○始祖的春露公司負責網路行銷,兩次標案都出現特定評委團成員;連台鐵內部評委也疑配合廠商而缺席延會,引來「護航春露」的質疑。台鐵美學小組成員似也出現球員兼裁判的情形,甚至發生美學小組成員擔任評委、春露得標再下包其他小組成員的疑雲,讓工程會主委吳澤成直言「這很不應該」。

春露為台鐵行銷,美學小組則為台鐵美妝,卻演變成頻吃台鐵標案,除涉及利益衝突外,如果拿政府對台鐵「美容美妝」的積極,對比改革台鐵的蹣跚,更顯出只重表面不重實質的治理風格。

前年十月普悠瑪列車翻車後,蔡政府信誓旦旦說要改革台鐵,不只蔡總統說了重話,更大張旗鼓分由兩位政委吳澤成及張景森組成事件調查小組及台鐵總體檢專案小組。副總統賴清德時任閣揆,一度為此哽咽,並把子弟兵原準備接任交通部長的政次張政源降調台鐵局長,宣示對台鐵改革的決心

沒想到政府言行很快便有落差,原應在九合一選舉前公布的調查報告硬是拖到選後,而邀集專家學者多次召開的台鐵總體檢會議,雖在事件後三個月的去年一月就已完成書面報告並向行政院長報告,但行政院居然未公布就封存,總體檢小組也就此解散直到去年九月遭到媒體披露,交通部才悄悄上網公布完整報告。可以想見,若非有人爆料,政府根本打算將體檢報告「存查」。今天盛大公祭、明天努力忘記,看看高官當時的眼淚和承諾,顯得多麼空泛

百年台鐵問題叢生,政府不願真誠面對台鐵困境,大刀闊斧改革,而是花大錢強調包裝。政府面對人民確實需要良好溝通,政策也需要包裝行銷,但在行政院帶頭下,各部會與機關都砸大錢把粉專委外,跟風各種時事哏、網路迷因,熱中製作各種圖卡。遠如海巡署粉專拿藝人「小豬」劈腿事件置入防堵非洲豬瘟的宣傳圖卡,近如外交部臉書「沒有贅字酥胡」風波,都引來負評。政府粉專想要包裝政策,卻流於媚俗與低俗,已是現在進行式。

政府拿人民納稅錢委託公關公司進行網路操作,除演變成小編治國的荒謬現象,更已形成危害民主的地下政網關係這些公關公司不只負責宣傳政策,更常遭質疑養網軍帶風向,轉移政府失政焦點,甚至群起圍攻異議者,形成網路一言堂數位集權

台鐵不是不能行銷,也不是不能翻轉美學。但對於百病叢生的台鐵,政府最主要的改革卻是粉專和美妝,而不見根本性的改革。台鐵最被詬病的安全與準點,這一年多來幾乎原地踏步。台鐵誤點就被基隆市長林右昌拿來為台鐵讓路輕軌、火車不進基隆站辯護;而火車還有邊開邊噴飛零件的奇聞,更讓台鐵的安全性備受質疑。砸錢創造出的「美肌」無法掩飾體質的虛弱,網宣和外貌的美好與台鐵實況的問題宛如平行時空。因此在春露接管台鐵粉專被揭發後,台鐵粉專貼文底下留言充斥噓文,已成了負面行銷。

尤其諷剌的是,台鐵還積欠員工加班費,多次遭員工抗議,台鐵解釋是因增加員額致加班費被刪、加上一例一休後又增加加班費支出等原因所致;但這些都是事先就可預見的,台鐵及交通部卻未及早因應,把預算花在做形象,沒把員工權益列入考慮。難怪員工的相對剝奪感加深,原來台鐵不是沒錢,而是錢被拿去買「化妝品」了。

交通部在春露頻吃台鐵標案事件爆發後,採取了切割的態度,但普悠瑪事件後,交通部對台鐵改革又做了什麼努力?而台鐵不知顧好本業,如何挽回民眾的信心?如今台鐵這張以美容標案改造出來的高顏值被卸妝後,露出的是政府只重行銷大內宣、怯於改革做實工的真面目。

聯合筆記/藕斷絲連 絕不脫鉤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6207/web/

◆  吸毒弒母判無罪/安置無法源 國民法官也沒用
◆  吸毒弒母判無罪/刑法監護處分修正 遲遲沒下文
◆  聯合筆記/藕斷絲連 絕不脫鉤
◆  地方「超前檢測」 中央應協助
◆  漫畫/背著「贅字」說酥胡
◆  畫中有話/疫情口水戰 媽媽難心安
◆  留不住人才 柯市長警訊
◆  小編風波…「贅字說」能化干戈?
◆  下周開學 中央地方防疫不同調
◆  彰化逆時中 「有功無賞 打破要賠」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藕斷絲連 絕不脫鉤


2020-08-21 00:26  聯合報 /   李春
美國與中國關係日復一日趨於緊張,有人開始論及「新冷戰」。 (美聯社)


北京有兩位學者,廿日誤入歧途。一位是首提「新冷戰」的人氣經濟學家,他這天在社交媒體上問,「新冷戰還有人否定嗎?」一位是資深國際問題專家,這天朋友圈中還在熱烈討論,那「炮聲一響,黃金萬兩」有沒有道理。

兩位學者皆非浪得虛名之輩,可惜這天只看了小報環球,沒看大報人民。中共中央機關報人民日報這天有篇重頭文章,講的話特別簡單明瞭又有意思,叫「中美迫切需要開啟新的對話」。

說到人民日報這篇文章,應觀三個背景,首先是非常惹眼的「北戴河會議」,開沒開外界都爭得熱烈,但這會沒開不等於沒開會,比如京西就是四季開會都極好的地方,這類會都討論最重要的事,這回重要的就兩個字,叫「脫鉤」。

順理成章,第二個背景,就是人民日報自八月十七日開始,連續展開正確看待和妥善處理中美關系的系列討論首篇大題脫鉤是誤判大勢的逆動」,那既是說給美國佬聽的,也是拿來教訓不聽話的戰狼、不服氣的粉紅。討論幾天後,北京有位學者用北京話俏皮了一下,叫「想脫鉤,沒門」。第三個背景就是人民日報廿日文章,叫署名文章。人民日報的署名文章,除領導人必署,就是某領域權威者署。這回署名的是陶文釗,頭銜是中國社科院榮譽學部委員美國研究所研究員。但說到陶文釗,必須再交待三點:一是他是中美關係史權威,特別是二戰中美關係史;二是今天,他是京城知美派和鴿派;三是知美知到今天諸多問題,至少八年前與他淺談那回,已有受教。

陶先生說話有紹興口音,文章也寫得慢條斯理,如找不到人民日報或是沒時間細讀,記住他文中有這麼句話就好,叫「爭吵不要緊,要緊的是雙方要有誠意談」。而就在文章上街這天,中美終於又有誠意要談了

前兩天,川普說是他推遲了八月十五日中美審查會談,那時就應想到北京在搖什麼枝了,果然白宮幕僚長就出來說,美中之間仍在就實施第一階段協議保持接觸,然後就是廿日這天華盛頓傳出評估會議要開,接著中國商務部出來確認將於近日通話。

簡言之,脫鉤得有五個環節、三大標誌、兩個影響鉤都不脫,哪有戰爭,是以近期妖言惑戰者,不是蠢就是壞。











吸毒弒母判無罪/安置無法源 國民法官也沒用


2020-08-21 00:44  聯合報 /   高源流/資深媒體人
梁姓男子(左二)前年吸毒後持菜刀砍死母親還將頭顱從十二樓往下扔,高院昨判無罪,責付桃園市衛生局。 記者邱德祥/攝影


台灣高等法院昨天認定一名砍下母親頭顱從十二樓住處拋下的梁姓男子,是因吸毒誘發急性精神病症,喪失辨識能力,諭知他無罪,責付衛生局人員帶走安置。法院這樣的判決,無情地撤除了維謢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令社會不安。
法院以吸毒誘發急性精神病症的理由,做成這樣的無罪判決,讓我們不得不痛苦想起,法院也曾以酒喝得太多致酒醉至精神耗弱,而給酒醉後開車肇禍者減輕其刑的不堪回首往事。

我們社會經歷了酒後駕車肇禍,致重大人員死傷,肇禍者卻無法重判,以實現社會正義的慘痛經驗,修訂了刑法,在公共危險罪章中,訂立了酒後駕車的罰則,也加重了酒後駕車肇禍,致人員死傷的刑罰,使得我們的刑律、司法判決,能更貼近人民的情感,實現人民期待的社會正義。

歷經今年五月,嘉義地方法院法官以鄭姓男子在殺害鐵路警察李承翰的時候,是因「思覺失調症」發病,行兇時無辨識行為能力,處於心神喪失狀態,而判鄭姓男子無罪的衝擊,我們的司法、法院,依乎還關在司法象牙塔裡,渾然不覺社會已經對他們的審判失去信賴,到今日還以心神喪失理由,對一個殘害直系血親尊親屬的被告,做出無罪判決。

這時候,我們再來提「法院是社會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已經沒有意義,也很諷刺。但我還是得提,我們的法院應自我警覺,他們存在的唯一價值,就是要能為社會排難解紛,預防及維護社會安全秩序。

高等法院昨天諭知梁姓男子無罪的理由,是他因吸毒誘發急性精神病症而心神喪失下行凶。這和喝醉酒後犯罪是一樣的。如果吸毒後的心神喪失能判無罪,那麼喝醉酒後的心神喪失呢?是不是也不管他開車撞死多少人,也不管犯的是強擄性侵,都能判無罪嗎?當然不能。

無論是喝酒或吸毒,都是一個人養成的惡習。他可以不喝酒,也能不吸毒。這樣的狀況,和一般精神病患的心神喪失成因及態樣,都完全不同。我們可以寬容生理及精神病變等的這種非起因於惡習的心神喪失,但我們的法律不應給喝酒及吸毒者,開這種刑法第十九條心神喪失的無罪小門。

或許有人認為,如果能讓選自民間的國民法官,參與這種案件的審判,整個判決可能比較能反映社會期待,但是我們的法律不修改,精神病者犯罪後的安置法源不確立,國民法官的參審,也改變不了這個困境。

這時候,我特別懷念已經不被採行的舊刑法第卅二條這一法條有不得因酗酒而免除刑事責任之規定。我認為,東西不在新或舊,而在好用與不好用。我們刑法應該重修,把自醉或者自毒的行為,排除刑法第十九條的適用,才能根本紓解社會的不安。讓自醉或自毒者,判應得之刑,讓真正精神病患判入適當的安置場所,排除社會可能的危害。













吸毒弒母判無罪/刑法監護處分修正 遲遲沒下文


2020-08-21 00:48  聯合報 /   趙萃文/法律所博士候選人(台北市)
桃園梁姓男子(前左)涉砍下母親頭顱從12樓住處拋下,一審認定他因吸毒致精神障礙減刑,判無期徒刑。二審認定當下因吸毒而無辨識能力,20日改判無罪,並責付桃園市衛生局。可上訴。 (中央社)


桃園有吸毒前科梁男拿刀砍死母親案,一審法院參考醫院精神鑑定意見,認為他在行為時有受精神障礙影響,致辨識違法行為能力減低,判處無期徒刑;昨天二審認定他吸毒誘發急性精神病,改判無罪,並責付桃園巿衛生局。

我國刑法於民國九十四年參照德國學說,修正增訂第十九條三項原因自由行為:「行為時因精神障礙或其他心智缺陷,致不能辨識其行為違法或欠缺依其辨識而行為之能力者(可不罰或減輕其刑),於因故意或過失自行招致者,不適用之。」本案梁男對殺害母親應沒有預見,所以不能適用本條處罰。

事實上,民初暫行新刑律第十二條,就已規定長期酗酒或精神病間斷時,不能適用精神病人不罰之規定。針對國人痛恨的酒駕行為,現行刑法第一八五之三條亦規定處罰服用毒品、麻醉藥品或其他相類之物,致不能安全駕駛之行為。這二者犯人都不能抗辯說因為喝酒或吸毒後神智不清、不知道自己在犯罪,以為可獲減免刑責。

我國刑法長期繼受德國,該國不僅對精神病犯保安處分有詳盡規定,可無限期監禁治療。針對原因自由行為極端案例,為免有漏洞德國刑法亦增訂第三二三a條第一項自陷完全麻醉罪規定「行為人因故意或過失飲酒或使用藥品,導致自陷於麻醉狀態而為不法行為者,如因麻醉狀態致無責任能力或有可能無責任能力,有不受處罰之後果者,處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罰金」。

今年五月,鐵路殺警案無罪宣判,法務部才答應要修正刑法監護處分,卻遲遲沒有下文;昨日又發生弒母無罪事件,司法滿意度低落,良有以也。隨著民國一一二年刑事訴訟國民參審制即將上路,希望司法當局能盡速完備刑事法制,方為人民之幸













地方「超前檢測」 中央應協助


2020-08-21 00:34  聯合報 /   沈政男/醫師
彰化衛生局篩檢出無症狀確診者,引發民眾討論,秀傳醫院在戶外成立微負壓貨櫃屋檢疫門診,一早有醫護人員忙進忙出。 記者黃仲裕/攝影


幾個月前某社區保全感染新冠病毒,結果社區大樓住戶無一被採檢,但最近幾個「境內移出」病例卻採檢上百人次(全都是無症狀),而彰化衛生局採檢無症狀檢疫個案,卻又被指揮中心啟動政風調查,到底台灣新冠病毒的檢測門檻何在?是不是「我認為風險高就必須檢測病毒,你認為就是多慮」?

南韓最新研究顯示,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排出病毒的中位天數是十七天,而有症狀是十九天,然而無症狀感染者的下呼吸道病毒廓清速度,明顯比有症狀緩慢(《美國醫學會內科期刊八月號)。也就是說,如果無症狀感染者在台灣接受檢疫隔離,十四天期滿後進入社區,至少有一半人都還會排放病毒。

有人說,「陽性病例隔離十天後就幾乎沒有傳染力,因此沒必要普篩」,既然如此,何以高雄台商那例被隔離八十多天,差點釀成心理創傷?又為何台灣解隔離必須採行全世界最嚴格的三採陰?指揮中心自相矛盾的作法,正是民眾對表面平靜的疫情感到不安的最重要因素。

紐西蘭學台灣防疫,採取境外移入隔離十四天,另外加上了境外移入普篩,以及大規模封城,果然創下百日本土無新增的紀錄;然而這幾天依然被病毒攻破防線,一次爆出七十多個新增病例。關於病毒如何再起,至今仍是謎團,但目前最可信的管道是境外移入。難道有人隔離期間趴趴走?還是有偷渡客?一個難以排除的可能是:目前採用的十四天隔離,無法百分百攔下有傳染力的病例。彰化衛生局超前檢測」,或許就反映了民眾對病毒傳染力的恐懼

指揮官陳時中說,半年來彰化衛生局私自檢測病毒,但彰化衛生局卻說都曾上報,顯然中央與地方在防疫溝通上出了問題,而癥結就在於雙方對疫情的評估差別甚大,又欠缺整合機制,才會釀成「偷跑」。彰化是全國最早傳出疫情與家庭感染的地區,地方政府與民眾的擔心並非杞人憂天,中央應抱持同理心給予協助,而非想要抓小辮子。

有人說,「彰化衛生局檢測千餘人次,才抓到一個陽性病例,不划算!」試問,幾個月來台灣居家檢疫人數達十餘萬,換算約有一百例無症狀病例未篩檢出來,就進入社區,如果不是台灣人在先前幾個月勤於戴口罩,疫情會怎麼延燒還很難說。

病毒檢測固然必須慎用,但入境普篩也絕非大逆不道。當前最大誤解是普篩偽陽性率一到三%」,若果如此,彰化衛生局早就驗出數十例,而非只有一例。也有人說「偽陰性將造成縱放」,其實擺在隔離十四天後檢測就無此副作用。綜合國內外防疫經驗可知,境外隔離十四天+隔離後病毒普篩+全民戴口罩= 防疫的銅牆鐵壁,台灣應趕緊補強病毒檢測一項,才能因應秋冬新一波疫情。












畫中有話/疫情口水戰 媽媽難心安


2020-08-21 00:53  聯合報 /   季相儒
圖/季相儒


面對新冠肺炎疫情的可能再起,一位母親身著防護衣緊緊護著懷中強褓幼兒,坐在松山機場內候機…

近日台灣境外移入或疑似本土案例突增,國人緊張升高。近日有自美返台少年居家檢疫期間無症狀卻被彰化衛生局驗出確診;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政風介入調查,大動作引發學者專家正反議論。

中央地方防疫不同調,面對世紀病毒威脅,除了防堵病毒於境外之外,各國均等待疫苗來臨,只是疫苗聲聲慢;此時中央和地方口水戰,讓口罩下媽媽的小小心願—「安心」的生養天空,更顯遙遠。












留不住人才 柯市長警訊


2020-08-21 00:51  聯合報 /   林軺/教(台北市)
台北畜產董事長葉文忠(圖)和總經理姚量議雙雙請辭。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報載台北畜產公司董事會,董事長和總經理雙雙請辭,拋人事震撼彈。這對柯市長而言,無疑是值得擔憂的現象。

話說劉邦稱帝不久,對於自己可以取天下而項羽卻失天下的緣由,有了一段自我剖析:「夫運籌策帷帳之中,決勝於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我擒也。」(史記.高祖本紀劉邦知人善任、且有用人雅量;項羽則「妒賢嫉能,有功者害之,賢者疑之」。以此觀之,這得失結果似有脈可循。

這段「楚漢相爭」的歷史,相信對於所有圖謀上位的政治人物而言,都值得好好思考借鏡。












小編風波…「贅字說」能化干戈?


2020-08-21 00:49  聯合報 /   任潔/鄉土作家(屏縣恆春)
外交部小編在臉書寫「這塊牌子就寫台灣沒有多餘贅字(酥胡~」引發爭議,民進黨主席蔡英文日昨表示,中華民國絕對不會是贅字。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以「台灣」之名與索馬利蘭互設代表處,外交部小編心中非常「酥胡」;偏偏蔡總統指正「中華民國」四字不會是贅字,顯然這四字還活靈活現,迄今與「台灣」猶共存共榮。
記得過去國中國文課本中,曾有「活的死人」與「死的活人」,何者「烈士」的爭議;各方均著眼「死、活」兩字,攪亂一池春水。其實抽離「生的、死的」兩形容詞,死人即烈士,「活人」行屍走肉,應無疑義。

同理,有人問「汝住叨位(那裡)」,答曰「恆春」;若不明所指,則應加「屏東」兩字;等而上可累加「台灣」猶嫌不足,則擺出「中華民國」框架,或可「鎮邪」。顯然恆春狹隘,懂的人不多,必須「累贅」以壯其大。

蔡英文總統的「贅字說」,係以國家元首高度,不得已有「中華民國台灣」的說詞;但是支持者堅持中華民國「已死」,只好硬以「活的」擺上檯面,信者無不大呼「酥胡」,豈不妙哉。

「花非花,霧非霧,夜半來,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如朝雲無覓處。」寫盡兩千三百萬「島民」心聲,既無奈,又惶恐。

只是要問的是,當「福爾摩沙」面對「化干戈」或「執掃把抗敵」,對民眾言,是不是兩難的抉擇?













下周開學 中央地方防疫不同調


2020-08-21 00:40  聯合報 /   李嘉賢/國小教師(嘉義市)
彰化縣衛生局以公費採檢無症狀居家檢疫者案惹議,衛福部長陳時中要求政風單位介入調查;彰化縣長王惠美(前左二)到衛生局慰問第一線防疫人員,並送花給局長葉彥伯(前右二)打氣。 記者林敬家/攝影


彰化篩檢出自美返國少年為無症狀者確診事件,演變成中央與地方口水戰,以及網友相互圍剿、起底大混戰

平心而論,疫情指揮中心成立初衷,是為了防堵疫情的各種衝擊做超前部署。當初第一波疫情襲來時,指揮中心確實有板有眼,國人也都相當自制且配合;而今國際疫情仍然嚴峻,我們卻開始窩裡反,連最該被關注的防疫工作,是否會出現破口,似乎都不重要了。

倘若,這起事件證實防疫破口確實存在,那麼一周後國中小開學日,便是最該繃緊神經的時刻。但中央與地方卻在此時亂成一鍋粥、大演羅生門,哪來的防疫動能呢?

別忘了「防疫」才是重點,打贏了口水戰,或起底了誰的身分、趕誰下神壇,都不是防疫工作重點,如果民眾還想繼續過著不用處處都戴著口罩、能大口呼吸新鮮空氣,且自由趴趴走的生活,那麼就不該繼續口水戰,該合力請中央與地方政府攜手做好防疫工作。













彰化逆時中 「有功無賞 打破要賠」


2020-08-21 00:36  聯合報 /   張國輝/社會工作(台中市)
彰化縣衛生局採檢無症狀者,卻遭衛福部政風處介入調查,指揮官陳時中解釋,民眾怕無症狀感染者被吃案,為避免後續爭議,「我們決定以第三方相對公正的政風處處理。」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日前彰化衛生局超前部署,發現自美返台少年確診新冠肺炎不想卻遭疫情指揮中心要求政風處介入調查。這是官場「有功無賞,打破要賠」的典型範例。

在新冠肺炎嚴峻時刻,各縣市衛生局願意主動出擊,理當鼓勵;公共行政要進步就是要靠各部門努力,如果各部門都是一個命令一個動作,或找理由卸責,這樣的政府政策將停滯不前。

記得民國九十八年間,筆者在台中市政府社會處服務時,當時經濟景氣不佳,市長交代要研究開辦「食物銀行」可行性;由於全國沒有先例,僅知有民間慈善團體在做,同仁即主動拜訪該團體,引進其模式。當時的內政部長知道後,也主動派員了解,其後出任行政院長時,更進一步函請各縣市社會局開辦「食物銀行」。

行政工作要抱「功德不怕搶著做,最怕的是沒有人做」,做錯了可以檢討改進。


蘇蘅/操弄社媒故技 川普這次能贏嗎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蘇蘅/操弄社媒故技 川普這次能贏嗎
◆  王文華/人生沒有「演算法」
◆  黃介正/美大選中國辯論 掃到台灣?
◆  沈呂巡/中共駐外使節印象記
◆  葉銀華/金融業財富管理2.0方案 有效嗎?

◆  陳亮恭/被疫情耽誤的全球大計
◆  趙春山/中共軍演 96年台海危機2.0?
◆  嚴震生/女性獲投票權後 賀錦麗再創歷史
◆  王正方/拜託政客不要寫論文了
◆  周行一/低成長、高風險、機會多的時代
◆  林中斌/拜登制中 剛主柔輔 漸趨調適
◆  楊志良/假如我是年輕人

◆  王健壯/大學校長集體站出來
◆  洪蘭/高齡化的銀髮商機
◆  盛治仁/國旅競爭力 EP值比CP值重要
◆  馬凱/民主一定會敗壞?
◆  方祖涵/職業運動,救贖還是獎賞?
◆  黃介正/北京 安內必先穩外
◆  范疇/美國借名片論—Taiwan還是R.O.C.?

◆  薛承泰/抄襲與造假
◆  李清志/走出天龍國







蘇蘅/操弄社媒故技 川普這次能贏嗎


2020-08-21 00:23  聯合報 /   蘇蘅(作者為政治大學兼任教授)
民調落後的川普在推特洩露了真心話,他最在乎的是民調數字和選舉輸贏。圖為川普總統的支持者。 (美聯社資料照片)


語言學家杭士基曾諷刺地說:「宣傳之於民主社會,就如同棒子之於極權國家。」要掌握權力,就要掌握媒體;而當代媒體重中之重,就在社群媒體;社群媒體是否公平,也涉及權力如何移轉更迭。

這兩天民主黨全國大會為拜登成為候選人風光加冕,但川普民調反而追近。很多新聞標題都說,拜登想打敗川普,得先打敗自己。因為拜登面臨的,是有史以來最會操弄媒體的川普。

四年前,川普利用實境秀經驗,主導議題設定,把媒體搞得團團轉。前CBS總裁穆維斯回顧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川普當選總統說,「明知這樣對美國不好,但對電視台真是好到不行收視率創新高,廣告大進帳,觀眾目光分秒不離螢幕

川普深知媒體喜歡爭議的脾胃,不斷炒作政治化的衝突議題,成功分化媒體,讓支持者對自由派媒體嗤之以鼻,卻對保守派媒體如 Breitbart 和福斯電視台深信不疑。

這次卻有點詭譎。川普在主流媒體版面和社群媒體聲量目前遠勝拜登,有趣的是,社群媒體正反評價聲量,拜登已後來居上。為何如此?主要歸功今年社群媒體改變部分遊戲規則,讓川普有點施展不開

從數量看,拜登在社群媒體處於劣勢。

美聯社統計,川普平均每天向二千八百萬臉書粉絲,至少發送十四條推文。反觀拜登臉書粉絲只有兩百萬,不到川普十分之一,發送推文數也只有一半。拜登推特有六百四十萬追隨者,遠不及川普的八千二百萬。

拜登沒有川普執政優勢。川普豢養網軍多年,數位行銷、拍攝視頻和汙名化對手,無所不用其極。反之,拜登的社群媒體表現十分傳統:推文極少,且多透過驗證過的帳戶如歐巴馬和知名媒體轉文。不過,拜登六月急起直追,臉書廣告花費首次超過川普一倍。還招募 IG 支持者舉行網路募款,並在 Tik Tok 上招兵買馬。

三分之二美國人從社群媒體看新聞,但社媒的演算法很可能造成選民向同溫層取暖的思想孤島」,對選舉影響很大

歐美各界認為不能再讓科技巨擘作選舉仇恨言論或分離主義的幫凶,應起而防止虛假訊息流竄。這次民主黨更邀請四大社群媒體,提出打假政策,提升平台透明度和社會責任。

推特率先擴大仇恨言論監管適用範圍,如果愛用推特的川普出現仇恨言論,將貼上標籤,嚴重則可能下架。

谷歌旗下YouTube,去年六月宣布將刪掉新納粹和白人至上的影片和錯誤訊息。臉書民國106年(二○一七年)引入自動監測仇恨言論系統,最近迫於廣告商和員工壓力,進一步表示會在川普不當言論加上註記。社群媒體 Reddit 不但關閉兩千個論壇,並禁止川普(The_Donald)的 Reddit 論壇,因為它鼓吹暴力,破壞規則。亞馬遜的 Twitch 也因為最近川普帳號貼出民國104年(二○一五年)他在奧克拉荷馬州競選時,說墨西哥會送強暴犯和罪犯到美國的言論,暫停這個帳戶。

僅僅三年,許多研究發現各路人馬把社群媒體變成分裂社會的武器,凸顯社媒失職漠視社會公義的問題。記取教訓,也因社會強力呼籲,社群媒體認應以自律網路仇恨文化改頭換面。

美國究竟往何處去?社媒仗著言論自由保護傘,會持續變成政客霸凌種族和國家的利器嗎?美國社群媒體學著不要正中下懷,讓無良政客從民主倒退爭議中得到選票。社媒這次表現,會不會成為改善世界的力量,十一月就揭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