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25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拜登上任百日的施政藍圖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蘇內閣豈能對太魯閣號事件敷衍了事?
◆  聯合報黑白集/「腳」落誰家?
◆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拜登上任百日的施政藍圖






經濟日報社論/透視拜登上任百日的施政藍圖


2021-04-25 00:59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拜登。 美聯社


美國拜登總統上任即將屆滿百日,相較於川普總統就任百日時人事任用混亂,政策反覆,以及與國會社論;拜登新政府算是上軌道,除了重要人事早已底定,施政方向也相當明確,政策在民主黨掌控參眾兩院下,也可以全力推動。

拜登所接手的美國,是一個經濟嚴重衰退,分裂對立的社會,因此拜登施政聚焦在國內問題。除了短期1.9兆美元的紓困方案外,拜登重點是推動為期八年、規模2.25兆美元的美國就業計畫」。該計畫將大力推動基礎建設,包括改善交通、住房、寬頻網路、電網、潔淨能源技術等領域,為民國 49 年(1960年)代太空計畫以來,美國政府最大的投資。

拜登政府也透過政策鼓勵購買美國貨,加強研發創新;特別是拜登大幅翻轉川普不重視綠能的立場,擴大對再生能源相關產業,主要是對電動車的支持,積極因應氣候變遷問題。另外為確保經濟安全,拜登政府也將分兩階段檢討關鍵產業供應鏈。目的不侷限在排除中國,而以扶植美國產業,並落實在美國本土就近生產,以確保經濟安全。

雖然拜登的短期紓困方案被批評為撒鈔票救經濟,不脫川普時期新瓶裝舊酒的範圍;不過各界大多肯定對拜登的基礎建設計畫,以及供應鏈盤點方案,認為有助於美國長期競爭力的提升。

美國經濟在拜登政府強力控制疫情,大手筆紓困方案下,經濟已開始復甦。在今年第1季 GDP 已經回復到疫情前的水準,預估今年經濟成長率至少會有6%,創70年來新高,通貨膨脹也預期在可控制範圍內失業率預估會降到4%,已經接近疫情前3.5%的水準

在對外政策方面,拜登主張加強國際參與,重修與盟邦關係,強調與盟友合作;所以上任後立即宣布重返巴黎氣候協定,以及停止美國退出世界衛生組織(WHO)的程序。

在對中國政策上,今年3月發布的《國家安全戰略臨時指南》,美國將中國視為唯一具有綜合實力、挑戰美國的競爭對手。未來美中關係是美國最大的挑戰之一,而技術則是美中競爭的核心,此與川普政府思維相似。

但是拜登主張必須以全方位戰略因應中國挑戰,全盤修正川普單邊主義對抗中國的作法,轉而積極與盟友合作。除了與日本、澳大利亞及印度展開「四方安全對話」,拜登也準備與韓國及歐盟合作,共同應對中國威脅。特別是最近美日領袖高峰會所發表的聯合聲明,直接反對中國在南海的活動,以及對新疆及香港的立場;並建立經濟合作聯盟的夥伴關係,展現美國的企圖心。

在對中國經貿政策方面,美國對中國懲罰性的關稅短期不會退場,也會持續納入更多中國企業為拒絕商業往來的「實體清單」,還會提供誘因措施,協助美國企業降低對中國依賴。與川普大不同的是,拜登主張有系統的與中國供應鏈脫鉤,所以將分階段對重要產業進行供應鏈盤點,並結合盟國建構去中國化,具有韌性的美國供應鏈。

美中未來將呈現對抗及競爭為主的格局,但在某些特定議題上,如氣候變遷、全球防疫、核能議題等亦不排除與中國大陸進行合作,或讓其有條件的參與。

綜合而言,拜登新政府政策大致符合其競選主張。不過值得注意的是,雖然拜登傾向自由主義,但仍必須顧及到民主黨內較保守的意見,以及不可忽視支持川普反全球化的力量,在貿易政策上採取較為保護的立場。基於此,台灣除了積極參與美國主導供應鏈重組外,也應注意美國擴大貿易保護手段,例如反傾銷措施對台灣產業的影響;以及因應美國對於節節上升台美貿易順差的關切。












聯合報黑白集/「腳」落誰家?


2021-04-25 02:36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屏東是養豬大縣,萬巒豬腳更是聞名中外的美食。記者陳弘逸/攝影


國民黨立委李德維質疑「難道萬巒街上賣的豬腳,都沒有被魚目混珠嗎?都是台灣豬嗎?」被綠營屏東四立委痛批造謠傷害萬巒豬腳美食品牌,屏東縣長和民進黨中央也群起圍攻。李被抓語病怨不得人,但政府真能說得清台灣進口了多少豬腳?這些豬腳落於誰家?

李德維顯然知道台灣自產豬腳不敷供應才會有此提問,因此該問的是「難道街上賣的豬腳都是台灣豬嗎?」但他犯了「針對性」的錯誤,引來一場豬腳口水大戰,連在地藍營議員都罵豬隊友。

然而,綠委批李,不等於能無視問題的核心:台灣進口多少豬肉豬腳、這些豬肉豬腳流向何處?業者說,台灣每日宰豬兩萬頭,有四萬隻前腿肉,萬巒豬腳街每日總進貨量約五千隻,根本不用買其他國家豬腳。即便如此,也不能證明台灣各地賣的各種風味豬腳都使用台灣豬。

網上有人翻出一項「萬巒豬腳」網頁上寫明產地是加拿大,雖然那未必來自「萬巒街上」,但台灣的確進口不少豬腳。按農委會統計,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進口一萬九千公噸豬腳及橫膈膜等,估算約有一千七百萬隻豬腳,其中美國豬腳即占三百餘萬隻。今年也已自美國進口了一,○八七公噸豬肉和七六一公噸豬腳等其他部位。

綠委要求國民黨道歉,人民更應要求立委查明,進口豬腳流向何方?













聯合報社論/蘇內閣豈能對太魯閣號事件敷衍了事?


2021-04-25 02:37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行政院長蘇貞昌。本報資料照片


「歡送」了前交通部長林佳龍,行政院院會也通過對重大過失致死罪加重其刑,雖然無法溯及既往適用在太魯閣號事件的包商李義祥身上,但至少能稍撫人民「情重法輕」的不平情緒。行政院急著想對太魯閣號事件打上句點,但罹難者家屬不平地直問:「台鐵的責任在哪裡?」「台鐵、政府必須要給我們一個交代」。蘇內閣別想敷衍卸責。

果然,昨天台鐵再度發生工程延宕的包商違規進場偷施工,工人遭太魯閣號撞上的意外行政院長蘇貞昌立即要求對廠商從速從嚴處置台鐵也馬上決定以最重卅萬元開罰,研議解約。但交通學者認為,不能只怪廠商,台鐵的風險管理機制也有問題,若未能加強,「未爆彈還是存在」。蘇內閣別想落跑了事。

太魯閣號事件賠上交長,怒火還燒向蘇貞昌,行政院急著斷尾結案,蘇內閣的處理模式似乎想要把責任全推給包商。昨天太魯閣號再度撞上工人,蘇貞昌也是厲責違規包商,卻不問問台鐵是否也有管理不周的責任?

事實上,太魯閣號事件後,輿論對台鐵改革討論甚多,但政院從未有確實的反省,連形式的檢討會都沒開,彷彿擋箭的林佳龍下台交代後,政府也就結案了;辦完公祭,把向人民募來的善款發給罹難者家屬後,四十九條冤靈就如同船過水無痕般,台鐵的乘客則繼續在軌道上賭命。

讓林佳龍擔起政治責任去職,反而拔擢實際主導業務的王國材、胡湘麟、杜微等人,難怪連民進黨立委陳明文質疑不符邏輯。其實,這任命邏輯十分單純,就是能夠順了蘇貞昌全攬交通部人事的意志;蘇貞昌任人唯親,全然不顧社會譏評的蠻橫作風,也在此人事案中表露無遺。

正因為蘇內閣毫無反省之心,在交通部長交接典禮上,林佳龍如釋重負地對王國材唱起「你是我的兄弟」;幾度錯過而終於當上部長的王國材也笑說自己每天要唱「囚鳥」,這場歡愉的交接典禮對照著還在舉辦的聯合公祭場面,教家屬情何以堪?在民進黨的大內宣裡,林佳龍像是為保衛政權而犠牲的「英雄」,王國材則成為交通部無可或缺的專才部長,這些高官心中只有權位,哪有人民安危?

王國材自喻為囚鳥」,意味他自知權力受制於人,雖然力稱台鐵改革,卻沒有確切的改革方案與理念;雖然揚言三年內將台鐵企業化,他自己部長做不做得到三年還大有疑問。台鐵準局長杜微表示要將凍漲廿五年的台鐵票價合理調整,馬上遭到王國材打臉,因為王深明票價調整的政治敏感性。也因為他深諳為官之道,難怪能在責任未釐清前就升官,還能在交接典禮上燦笑難抑;但這種事事仰體蘇意的部長,也意味著台鐵改革只會是個口號,不會在行政院的興革事項裡被當回事。

而蘇貞昌「唯我獨尊」的作風,正是蔡總統縱容妥協的結果,民進黨內對蘇的霸道敢怒不敢言,因而蘇貞昌不但繼續重用下台的親信丁怡銘,也縱容丁向國會議長辦公室嗆聲,如果不是立法院長游錫堃以「憲政機關相互尊重」反制,誰敢挑戰蘇貞昌的威權?但民進黨坐視蘇內閣的霸道作風,正是民進黨政府在為自己的執政挖墓,讓人民更看清眼裡只有政權、沒有人民的蔡政府真面目。

民進黨政府最好禱告台鐵軌道上別再出現異物,飛速的火車不要又有螺絲鬆脫,這個政府禁不起再發生任何一場意外。不過,漠視台鐵改革之急與安全之要,蘇貞昌仍帶著政府往下一站悲劇衝衝衝,只是為什麼要用人民血淚作陪?

名家縱論/讓台灣新創引領全球數位浪潮

◆  大屋頂下/修憲,不可毀憲! 有比「18歲公民權」更重要的憲法問題
◆  名家縱論/讓台灣新創引領全球數位浪潮
◆  星期透視/民進黨莫忘初衷
◆  職災保險法三讀 送大禮不如提高最低薪資
◆  憑感覺的臨檢合法?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名家縱論/讓台灣新創引領全球數位浪潮


2021-04-25 03:08  聯合報 /   馬大康(Google台灣董事總經理)


AI 新創公司沛星互動科技Appier),三月底在東京證交所掛牌,跨過獨角獸十億美元市值門檻,成為台灣第一家新創獨角獸。事實上,台灣還有一批新創公司逐漸在國際嶄露頭角,整體新創生態排名也不斷上衝。

根據 Startup Genome 統計,台灣民國 109 年(二○二○年)新創生態系估值為三十八億美元,其中AI、大數據分析、先進製造與機器人領域領先全球;另在 StartupBlink 民國 109 年(二○二○年)創業生態系排名,台灣首次入榜便取得第卅名佳績。

台灣許多具潛力新創已浮出檯面,包括行動貝果(MoBagel)、聯齊科技(NextDrive)、iKala等,分別打入美國、日本及東南亞等海外市場,得到投資人與客戶的讚賞及認可,展現台灣新創的爆發力與影響力。

近兩年全球情勢動盪,受新冠疫情影響加上中美貿易戰,帶給新創不同的機會與挑戰。5G、AI、雲端、電動車與自駕車持續演進,疫情改變了生活方式,也促成智慧與遠距醫療興起,帶動無接觸經濟、電子支付快速發展;台灣新創若能掌握這些數位趨勢,並把握產業既有優勢,從硬體創新邁向軟硬整合,不失為展開全球布局新契機。

舉例來說,自駕車所需智慧鏡頭、感測器、感知系統、晶片、面板,就適合新創團隊切入,並可結合 AI 及軟硬整合服務;也可憑藉5G、AI、半導體產業鏈、雲端基礎建設等在地優勢,在智慧製造領域發展機器人、智慧監控、環境感測器等軟硬體整合設備或元件,並透過人工智慧物聯網(AIoT)技術,瞄準製造業服務化商機。

儘管充滿機會,仍須跨越不少瓶頸。首先,部分創業者選題時,格局僅著眼台灣市場,如要突破市場大小障礙,可在創業初期就將夢想放大,放眼東南亞、華人圈等市場,勇於邁開國際化步伐,加速全球區域化布局,充分把握東南亞市場快速成長帶來的機遇。

其次,缺乏資金來源也是部分台灣新創面臨的難題。根據民國 109 年(二○二○)台灣產業新創投資白皮書,超過七成受訪台灣企業,沒有與國內外新創圈有更多形式的互動,疫情衝擊下,海外業務擴展較難掌控,也提高新創募資難度;好消息是,不少台商因應疫情回流,同時加大對台灣新創投資力道。

在這樣環境之下,該如何協助台灣新創發展?許多中、大型企業在數位轉型時,常面臨內部缺乏動能、數位轉型資源或知識不足等問題,其實可借重新創業者運用 AI 與大數據的數位轉型方案,或透過產學合作成立加速器、企業創投等方式扶持新創成長,也可加速企業數位轉型腳步,創造正向循環的雙贏局面。政府可與新創公司加強雙向溝通,幫助釐清法規風險,同時適度鬆綁相關政策、優化投資環境,打造更適合新創上市籌資的資本市場。

整體言,國際經濟情勢變化讓台灣產業處在絕佳競爭位置,不管是5G、AI演進,或者台商回流、企業積極推動數位轉型,新創都能扮演帶動創新動能的引擎。期許台灣在「半導體之島」後,能在軟硬整合的數位轉型浪潮中,孕育出 Uber、Airbnb 這類改變產業樣貌的新創獨角獸,展現更豐富多元的科技島國樣貌。











星期透視/民進黨莫忘初衷


2021-04-25 03:08  聯合報 /   戴遐齡(台北市立大學校長)
環團代表4月22日與蔡英文總統會晤後,心情沉重,質疑蔡總統是局外人,雙方並無交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環境安全與健康生活息息相關,早已成為台灣人民關心的議題。日前,台灣不少地方正面臨大區域嚴重缺水的危機,生活的不便再度加深人民對環境惡質化的感受,以及對環保的重視。

近年來,台灣大大小小爭議不斷的環保問題,因與生活便利和生命安全密切相關,也導致環境政策發展常受到民主機制的影響,成為政治角力的舞台。

日前,蔡英文總統接見十四位環團代表時強調,台灣不能走回頭路,重啟核四「不可能,也不可行」;但對於環團要求三接案立即停工訴求,卻不予正面回應,甚至要環保團體與政府部門相互做出調整,尋求最大的共識。在高呼「修復地球世界地球日當天,面對著為保護藻礁努力奔走的環團代表們,那般「義正嚴詞」的言論,從環保形象相對強勢的蔡總統口中說出,顯得格外諷刺!

當日會議無結論、無共識,蔡總統會前顯然已有定見,並不打算讓步。那麼何必打著溝通對話的旗子,結果只是浪費大家時間而已。更甚者是,該決策和作法,與執政黨一向標榜支持環保和尊重民主的理念,顯有相當大的差距。無怪乎!藻礁公投領銜人失望地表示,若未來珍愛藻礁公投過關,那「政府的誠信將不再被人民信任」!

台灣地狹人稠,先天環境壓力大,何況環境資源並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為了美好環境的永續發展,保護環境刻不容緩。事實上,保護生態環境不僅攸關人民生存空間、健康生活的資源條件等居住安全,也涉及文化或文明的保存、經濟發展的政策、政權的維繫與穩固,和國家利益等重要建設工作。因此,唯有保護生態安全,盡可能減少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生態環境,受到破壞或威脅,國家社會才能永續經營。

民進黨向來高唱本土核心,和保衛台灣的思維自居,強調以做好保育工作,維護生態環境多樣性,與保護瀕危物種,為其施政重要方針。然對照往昔在野時,他們藉由強勢領導,全力反核四,儼然是環保尖兵的模樣;再看看今日在藻礁等環保議題上,前後言行不一,將他們引以為傲的政見束之高閣,不禁讓人質疑,他們真正的信念是甚麼呢?

在選民記憶中,現在的執政黨,除了環保信念與行動表現之外,過去一直努力追求的目標是民主、言論自由等核心價值。蔡總統政府中央執政已逾六年,過去幾個月,面對一波波負面事件,從黨籍政務官、立委、縣市長,到議員的發言,幾乎都是一言堂,絕少不同的聲音,似悖離核心價值,逐漸顯露罔顧民意的疲態窘態!此極不健康的執政黨文化,絕非民主政治發展的正面力量。

在此呼籲民進黨,務必捨棄令人失望的老大風氣,回歸初衷!接納人民團體的雅言,重新調整執政心態,才能解決由在野黨過渡到執政黨,在決策和立場的種種矛盾!













大屋頂下/修憲,不可毀憲! 有比「18歲公民權」更重要的憲法問題


2021-04-25 03:12  聯合報 /   黃年
蔡政府在第二任期主動拋出修憲構想,學者觀察憲改內容,認為未觸及核心問題,過程也無凝聚民眾共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又要修憲了。此次修憲以「十八歲公民權」為敲門磚。但即使有了十八歲公民權的裝飾,卻仍必須面對這還是一部創傷深重的憲法。

中央政府權責體制的錯亂、國家認同未能穩固,尤其是憲法條文與實際政治操作的剝離,此皆憲法及憲政的重病沉痾,卻未知能否在此次修憲獲得療癒。

不必諱言,憲法及憲政的根本問題是在台獨作祟。此次係民進黨首次真正主導修憲,且又有獨派代表人物姚嘉文參與主持,希望民進黨在此次修憲過程中,除了十八歲公民權以外,能就國家認同及中央政府體制對全民作出更清楚明白的交代。這才是憲法與憲政的核心議題。

有比十八歲公民權更重大的憲法及憲政問題。本文僅簡論三項:

一、基本國策:憲法頒行時尚無兩岸關係,增修條文「為因應國家統一前的需要」,是意圖將兩岸關係憲法化。增修條文第十一條並將兩岸關係定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的關係。此係《兩岸人民關係條例》之依據,更是「一中各表」的基礎。

民進黨既主導此次修憲,即應對兩岸關係提出主張。不可躲在中華民國憲法後面玩弄台獨。這種實際政治與憲法剝離的狀態,使台灣陷於台獨的騙局中始終不能自拔。

尤其,台獨代表人物姚嘉文已是民進黨憲改小組的召集人,若主張正名制憲或欲將增修條文序文改為「為因應國家發展的需要」,至少應當提案修憲,以表達台獨的誠實及願意面對修憲體制的檢驗。若連提案也不敢,沒有面對體制的誠實,有什麼顏面自視以台獨代表擔任民進黨憲改小組召集人?

民進黨已完全執政,但此次修憲倘最後竟然未見台獨提案或宣示,那麼此後就應誠實遵行這部中華民國憲法,不可再陽奉陰違地玩弄憲法,玩弄國家,玩弄台灣,玩弄台灣人。並希望能聽到姚嘉文如陳水扁說:「台獨不要自欺欺人,辦不到就是辦不到。」或如邱義仁說:「除非瘋了,才搞台獨。」

亦即,本次修憲民進黨若不作台獨表態,應視為民進黨經此次主導修憲表達了奉行「為因應國家統一前的需要」的中華民國憲法。於是,甚至可以考慮將憲法增修條文第十一條「再增修」為:「…自由地區與大陸地區若進行體制整合,應舉行公民投票。」此即「統一公投」。亦符合民進黨《台灣前途決議文》所稱:「任何有關(中華民國)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以公民投票決定。」

「統一公投」入憲,兩岸關係亦告定位。

二、中央政府體制:憲法本文設定的中央政府體制,被稱為「傾向內閣制的總統制」。此制規定,由選舉(國民大會)產生的總統,任命非選舉產生的行政院長為「最高行政首長」(經立院同意任命),於是出現了「選舉出線的總統,將實權交給自己任命的行政院長,並使之成為最高」的權力異態。此制有違逆人情人性及政治實務的可能。昔因威權政治,始能遮蔽矛盾。因此,自然應向總統制或內閣制修正。

近年倡議改成內閣制的分貝頗高。第一個碰到的問題是,還要不要保留直選的總統,若要,則總統與總理的權責如何劃分?尤其,台灣陷於國家認同及統獨的爭議,若無直選總統,而以立法委員出線的總理(選票可能尚不如縣市長)為實際元首,如何反映國家認同的共識?再者,若內閣總理必須出自立法委員,則未來將不再有李登輝、馬英九、陳水扁、蔡英文的政治傳奇,他們皆非現任立委。何況,當政治實務與國會綁在一起,小國眾民,派系化、地方化、內捲化,政風必受汙染,而腐敗更難防治。

至於立法委員總額應否增加,增加就表示當選票數降低,即可能使立委人物品類更趨極端化、破碎化、平庸化。如此這般,若再行內閣制,由立法委員任部會首長,政局可告沉淪。

另一條思路則是向權責相副的總統制移動。七次修憲後的中央政府體制,可謂是「無權無責的超級總統制」。病在總統非但「無責」,而且也是「無權」。甚至連所謂的「國防/外交/兩岸」的「總統三權」,也是寄託在《國家安全會議組織法》中,其實是「以法代憲/以法逾憲」。但是,在政治實務上,直選的總統卻可能集權又極權,這些權力皆是得自政治鬥爭,而非來自憲法,總統猶如一名權力盜匪背個包袱在其他憲政機構打家劫舍,遂成「有權無責的超級總統」。

直選的總統應當有更大的明文權力,有更大權力的總統就應受更大的明文制衡與監督,例如應有向國會咨文及備質詢的義務(也是權力)。且在國家認同分歧下的大權大責總統,就應當由「絕對多數制」產生。

因此,此次修憲可將總統選舉改為絕對多數制,為重建中央政府體制奠基,再論其他。

至於監察院,其實對端正政風有用。只因監委任命如陳師孟、陳菊,才使之東廠化。監院廢後,調查權移至立法院,政爭必將更加醜惡。因此,不能只為了解構「五權憲法」,而不計後果。再者,若不廢國家考試,還是要有主事機構吧,又何必一定要廢考試院。

考監兩院的存廢應有更深廣的思考,不必視為拋棄「五權憲法」的台獨表態,其實是風馬牛不相干,廢了也不能台獨。

三、修憲門檻:現行修憲門檻這麼高,其實是民進黨與李登輝聯手達成。主要原因是怕雙方聯手修憲的成果後來又被低門檻的修憲推翻。

尤其,民進黨在台獨操作上始終是兩手策略。一方面狂熱叫囂台獨,另一方面又不敢以台獨攤牌。比如公投,一方面鼓吹公投,另一方面又封殺台獨公投入法,甚至連「東奧公投」也大力阻擋。同理,一方面狂喊正名制憲,但又怕修憲門檻降低使正名制憲弄假成真。大家且看姚嘉文此次參加修憲的首鼠兩端即知。

所以,眾人皆認為民進黨主張降低修憲門檻,以便做為下階段「正名制憲」的「待轉區」。但修憲門檻高,其實是民進黨為防止台獨弄假成真的防火牆。民進黨若是真想潑汽油自焚,那就下修門檻走著瞧吧。

李登輝與民進黨合謀修憲七次,聯合報曾以〈修憲/不可毀憲〉系列社論五十八篇力陳利害。這些暮鼓晨鐘當時被視為政治異端,但如今台灣幾無一人不認為這部憲法已因七次修憲而嚴重毀壞。

又要修憲了,而且是首次真正由民進黨主導,又公然有台獨代表人物參與主持。希望此次修憲在國家認同、政府體制及國民福祉上均有進益。修憲,不可毀憲!













職災保險法三讀 送大禮不如提高最低薪資


2021-04-25 03:06  聯合報 /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勞動節前夕,立法院三讀勞工職災保險法,是政府以具體行動向全體勞工致敬。然而勞團不買帳,堅稱五一仍將大遊行,訴求提高工資,保障年金領得到。 近日,勞動局對勞動基金弊案展開追償動作,勞動基金虧損,從代操投信自肥,到官員收賄炒股,折損的不只是勞工的血汗權益,更是全民的信任。 記者陳柏亨/攝影


立法院三讀通過職災保險法,政府稱是送給勞工的勞動節大禮;老實說,受惠勞工僅卅幾萬,多數本地勞工仍然無感。

首先,擴大納保對象,看似政府美意,但多數勞工早納保,倒是外籍看護工受惠較多。投保薪資樓地板與天花板提高,如勞工投保薪資是最低下限,退休後,所得給付少得可憐;至於薪資上限七萬多,以台灣低薪環境,看得到吃不到。

勞工月薪不到三萬的將近三百萬人,數字驚人且可恥;甚至有台大生月薪不到三萬。低薪困擾著年輕人,許多大學畢業年輕世代,起薪竟然和外籍移工一樣,低薪讓他們只能尋求生活小確幸,(例如改名鮭魚事件),成為厭世代,失去狼性。

蔡總統曾經設立勞工的最低薪資為三萬元,卻遙遙無期。而勞保年金面臨破產,讓勞工非常惶恐,即使勞保年金不破產,勞工退休給付偏低,不敢想像將來的退休生活;晚年淪為下流老人,拖累子女。

人民對施政感受,往往反映在經濟和薪資成長。蔡總統曾說,勞工是她心中最柔軟的一塊,可是勞工疾苦,高官們真能感同身受嗎?如政府要送給勞工五一大禮,就請提高薪資到蔡總統設的三萬元目標。

王清厚/公退(台中市)

報載五一勞工將大遊行,訴求政府正視勞工「勞保年金危機、解決低薪」問題。媒體一再示警勞保恐將破產,引起勞工驚慌,政府遲未提對策,一味靠補貼,不是可長可久之計。當局勿再打馬虎眼,得過且過;受害者是勞工,渠等上街頭抗爭,實非得已。尤其是勞保改革,政府切勿重蹈軍公教年改覆轍。

至於低薪問題,存在幾十年,上班族與年輕世代受薪階級最不幸,低薪永遠趕不上物價,奈何。

國家領導人允宜用政治智慧解決兩岸問題。解決低薪不難,難在於領導人的「意識形態」。














憑感覺的臨檢合法?


2021-04-25 03:03  聯合報 /   吳景欽/真理大學刑事法研究中心主任(新北市)
法界指出,最該加強的是警政高層的人權跟法治觀念。圖為警方臨檢夜店前進行勤前教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壢分局警察以陌生人、神情緊張理由,對某女老師臨檢,該師拒絕且回以很蠢,被以妨礙公務罪逮捕,拘束人身自由時間達九小時。雖分局堅稱合法,但內政部下令調查。更值關注的是,對警察僅憑個人感覺隨機式臨檢,真有合法性嗎?

大法官釋字第五三五號解釋,大法官強調,無論是臨檢、盤查、路檢、取締等名義,只要對人或物查驗,致侵害行動自由、財產或隱私,就必須遵守法律與比例原則。此號解釋完全否定隨機或任意的盤查或臨檢,也代表發動臨檢必須要有相當理由足認已構成危害性,且在臨檢前得出示證件與告知事由,事後也應告知救濟管道。又除非無法當場確認身分而有礙交通、安寧或涉及違法,否則就應任其離去,不可要求同行至警局。此號解釋,已將臨檢該有的程序、要件、救濟等,畫出清楚輪廓與架構。民國 92 年(二○○三年)立法院制訂警察職權行使法,讓臨檢有更具體的法律規定。

根據警察職權行使法,警察要對人查驗身分,必須要有事實足認有犯罪或危害生命、身體等之虞。若警察僅以臉孔陌生、神情緊張等為由盤查,既非客觀事證證明有危害公眾之虞,也違法。

退一步言,就算警察有事實足認有違害秩序之虞,根據警職法臨檢須出示證件或穿警察制服,更應告知事由。不具備此等要件,人民有權拒絕,若被以妨礙公務罪逮捕與拘束人身自由,執法警察反會涉及刑法私行拘禁、違法搜索等罪。

此次中壢分局事件暴露現行仍普遍存在的隨機性臨檢,行政調查不能只針對基層警察,而須查明是否為績效壓力。更重要的是,為防止警察僅憑個人感受任意臨檢,檢察官也須對警察是否濫權部分,開啟刑事究責之偵查。

潘岳揚/研究生(台北市)

一名女教師因員警臨檢遭拘留事件,網路鬧得沸沸揚揚。從秘錄器看出,警察不僅以「這邊管區沒看過妳」為盤查理由,在女教師拒絕臨檢後,員警竟將其拘留九小時,難道現在戒嚴了嗎?

警察違規臨檢罪證確鑿,然而分局長卻睜眼說瞎話,強調若教師願配合,整個程序相當便捷,完全忽視該警察的誇張行徑,更強調是教師單方面不配合,警察才會「依法行政」。筆者父親生前是名警員,一再告誡千萬不要從事警政工作,理由正是因為缸裡的水太黑,好的人活不長。

當政府一再強調,甚至在社群上自吹自擂,卻對應該要守護的民眾「迫害」,要人民怎麼信任?沒錯,應該尊重警察,但前提應是「值得尊重」。


陳亮恭/齊曼的自嘲與長壽社會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亮恭/齊曼的自嘲與長壽社會
◆  陳立恆/同悲,更要共省
◆  蘇蘅/5G的美麗與創新的哀愁
◆  朱宗慶/換張身分證就叫組織改造嗎?
◆  盛治仁/一起唱出新人生
◆  薛承泰/瘋股市會影響生育嗎
◆  方祖涵/全民疫苗運動的挑戰







陳亮恭/齊曼的自嘲與長壽社會


2021-04-25 02:48  聯合報 /   陳亮恭(台北市立關渡醫院院長)
捷克總統齊曼。(路透資料照)


現任捷克總統米洛什.齊曼是個老菸槍,曾公開自嘲,作為老菸槍,他對於捷克政府具有重大貢獻,因為他的消費使得捷克政府收取更多菸稅;他更進一步嘲諷自己,因吸菸者壽命較短,所以國家用在他身上的醫療、長照與年金費用也會大幅降低,他是以所謂「死亡利益」來報效國家。

一位老菸槍嘲弄自己的黑色幽默,全球最大菸商菲利浦.莫里斯當真了,他委託公關公司做調查,以經濟學成本效益分析得出令人震驚的結論:民國 88 年(一九九九年)菸草對於捷克的國家整體財務具有正面影響,其效益折合台幣約為七十六億元,也就是將齊曼自嘲的「死亡利益」實際計算出來,從而做菸商銷售的策略依據。此報告在民國 90 年(二○○一年)披露後,引來全球撻伐,指責菸商踩在人命與健康之上侈言公眾利益。就經濟學計算基礎言,菸商的成本效益分析,或許無誤,但分析主題與「死亡利益概念背離社會正義,難為社會接受

面對人口快速高齡化的長壽現象,我在部分場合偶爾會聽聞有人主張,「發展高齡照護將持續擴大健保財務缺口,而高齡醫學與長照制度反而造成政府財務負擔」。這樣說法每年都會聽個幾次,彷彿莫里斯觀點上身,也令人想起《楢山節考》情節。每次回應這樣的問題時,我總不由自主地提高音量,以捷克與菸商故事說明。

人類壽命,從工業革命後四十歲倍增至今日的八十歲,這是無可逆轉的社會進步,而社會正義醫學倫理珍視生命,更不允許加工死亡,表示人類社會對於生命的尊重普世價值,並非以單純的成本效益分析成果論斷,因為生命與健康的價值無法納入公式定價。無可諱言,人類社會演變帶來永續發展議題,全球高齡化現象與環境資源耗損、氣候變遷等等,都是全球永續發展的挑戰,但因應挑戰仍應有人類智慧的價值與公義支持。

面對此一永續挑戰該如何因應?聯合國與世界衛生組織主張活躍老化」與「健康長壽」,闡明立場與方向,關鍵在扭轉高齡者的形象與認知,讓高齡者不分年齡持續活躍參與社會,以各種不同形式貢獻社會,而非僅聚焦於高齡者使用的健保與長照費用。英國財政部曾計算,若考量年長者從事志工、照顧家人、個人消費及其他活動,政府由高齡者所獲得的利益明顯高於健保與長照支出,「死亡利益計算邏輯,顯然過於簡化

人類長壽現象將持續發展,關鍵在壽命延長之際,要壓縮不健康壽命,以擴大健康餘命為目標;但近年來,台灣民眾不健康餘命持續增加,這持續擴大的不健康餘命,才是造成健保、長照經費負擔來源。一位健康高齡者的醫療與照顧支出,並不高於其他人,醫界與政府應共同發展有效策略,縮短不健康餘命,醫療照護模式要由疾病思維延伸結合身心功能的全人觀點,以世衛組織倡議的整合照護,實現壓縮失能的目標。

高齡政策,除「有感」外,更需要「有效」,如果不能有效達成壓縮失能目標,政策與經費投入都經不起人口高齡化浪潮,當高齡照護淪為長者口中的「打發時間」,熱鬧活動相片中長者落寞眼神將持續複製貼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