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8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聯合報社論/接線生宋楚瑜,能為蔡習接通兩岸斷線?
.聯合報黑白集/旅遊的便利與務實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經濟日報社論/川普中國行 貿易角力戰開打


2017-11-08 02:53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的亞洲行中,中國大陸是極重要的一站,各方預期朝鮮和貿易兩大問題會是川普中國行的重點。然而,就在川普動身前夕,中國商務部副部長王炳南表示,將會在明年舉辦首屆進口博覽會來擴大進口,另外也將降低部分日用消費品關稅來增加消費品進口,並藉以優化進口結構。這項宣布,顯然企圖在川普動身前夕營造一個友善氣氛,讓川普帶著愉快心情上路,降低訪中期間可能對中國帶來的壓力。這些措施對減少美中貿易逆差的效果,以及未來可能的發展,都值得利害相關的台灣關注。
中國大陸以人均經濟生產而言,無論是名目值或購買力平價值,都只是接近全球平均值而已,但因量體巨大,加上政策鼓勵出口,竟能在2016年創造出5,000億美元的貨品貿易盈餘,累積全球最高的3兆美元外匯存底。對美國的貨品貿易盈餘就高達3,500億美元,引發川普總統極度不滿,多次放話要對中國輸美產品課徵高額關稅。今年4月習近平訪美後,雙方訂出了「百日計畫」,但對消弭失衡仍未提出亮眼的作為。因此,川普中國行可以達成何種成效,各方都高度矚目。
中國商務部企圖以調降關稅的方式來刺激進口、減少貿易盈餘,自有其道理。身為全球最大的出口貿易體,中國大陸迄今關稅率卻仍偏高:所有貨品平均關稅率7.6%,高於全球平均6.8%,更遠高於美國的2.8%、日本的2.4%和歐盟的2.1%。若深入觀察,身為勞動成本相對較低的農業大國,中國的農業保護還是頗高,稻米、玉米、小麥關稅率都高達65%,菸草57%、蔗糖50%、發酵飲料40%、棉花40%、花生30%…,這不僅讓大陸的糧價偏高、農業生產效率降低,也剝奪了美國農產品的出口機會。
在製造業方面,商務部所說「日用消費品」的確有不少關稅率偏高的貨品,如摩托車45%、熱水器35%、咖啡機32%、刮鬍刀30%、彩色電視30%、冰箱30%…,其效果類似農業保護,讓中國大陸效能不佳的企業可以存活,但阻礙了國外優質產品的進口機會,排除中國人享有更優質生活的機會,一出國就大肆採購、令人嘆為觀止。以轎車為例,中國進口關稅率25%,歐盟為10%,美國2.5%,日本更是零關稅。若加上消費稅(5~25%)、增值稅(17%),以及偏高的利潤後,消費者要付出美國兩倍(如賓士S350)到三倍(如凱迪拉克雷德6.0)價格,這當然產生了抑制進口、創造貿易盈餘的效果。
其實,以汽車為例,中國大陸在2016年生產量已高達2,800萬輛,為全球首位,進口量僅100萬輛,出口已達80萬輛,並不需要如此高度保護。不過,就算降低關稅讓進口增加,以美國僅占中國進口總額8.5%或1,158億美元的情況來看,如果因此而倍增,也難以扭轉3,500億美元的逆差。要解決兩國貿易失衡,最重要的是要調整目前的生產模式,讓在中國加工再出口美國的產銷型態,在工業4.0的發展下逐漸轉為移回美國和他國生產。而在這過程中,中國大陸除降低關稅外,可以借助「策略性採購」,包括針對美國能源、農產品、飛機、電影音樂等優勢產品大量進口,加上讓阿里巴巴在美國協助美國消費品透過電子商務進軍中國,來加速扭轉逆差。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共19大的講話中,強調要讓中國從小康轉為富強,那麼,大幅開放進口的時機已然成熟;但如何在進口大增下,仍能維持令人滿意的經濟成長,還是充滿著挑戰。而近在咫尺的台灣,則應該全神貫注這種變化趨勢,以順勢掌握「搭便車」的商機,特別是在「服貿」和「貨貿」卡關之下。


聯合報黑白集/旅遊的便利與務實


2017-11-08 00:40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台灣男子跟團旅遊回來「變中國人」事件,陸委會近日將召開跨部會會議,針對類似情況,研商周延的法規進行規範。 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人跟團旅遊回來「變中國人」事件,有人覺得陸委會小題大作,有人覺得當事人咎由自取。單一個案或不必無限上綱,但驚人的是旅遊業透露了不能公開的秘密:為了操作便利或簽證省錢,前往某些特定地區,持這種一次性進出的中國護照早已是業界慣例。
這就演變出一個結構性問題:錯綜複雜的兩岸關係下,民眾海外旅遊的「便利性」底線在哪裡?
出門旅遊,有人想省錢,有人圖方便,有人首要考量安全。大部分情況下,台灣民眾持有的中華民國護照太好用了,旅遊免簽或電子簽、落地簽達一百多國。但其他少數「不友好國家」也確實不友好,簽證耗時費錢,甚至幾乎不發。無怪乎誕生出這種「一次性進出的中國護照」現象。
以民進黨標榜的台灣自主性而言,事涉國格,豈有進退餘地。但別忘了,曾有綠營立委宣稱死也不拿台胞證進入大陸,卻也有民進黨縣市長大方率團赴陸賣水果。政治人物「能伸能屈」,則一般民眾海外旅遊時追求便利,也不是全然不能理解吧?
曾有民眾海外落難時抱怨,向本國的外館尋求協助不夠力,最後還是轉向中國使館才得以脫困,但這只是少數「不友好國家」情境下不得不變通處理。此事無關乎「亞細亞孤兒」的悲情,台灣人應可十足自信、自豪於「全球好用護照排名」遙遙領先於中國,這是前朝「務實外交」的政績。政府應以照顧國人福祉為先,努力爭取擴大「友好國家」名單才是正事。


聯合報社論/接線生宋楚瑜,能為蔡習接通兩岸斷線?


2017-11-08 00:34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宋楚瑜(中)昨抵越南峴港市,將出席亞太經濟合作會議(APEC)領袖峰會。右為宋的女兒宋鎮邁。 中央社

漫畫



宋楚瑜昨天啟程,代表蔡英文出席越南APEC峰會。蔡英文上月宣布由宋楚瑜再度擔任領袖代表時,曾說「願意在APEC架構之下與中國大陸進行善意的互動與合作」,外界解讀這是她為「兩岸互動新模式」抛出氣球。但兩岸斷線,音訊不通,自比為「接線生」的宋楚瑜,能夠藉著與習近平用「自然的方式」交換意見,為蔡英文接通兩岸互動的熱線嗎?
蔡英文其實很清楚兩岸斷線的原因,也知道斷掉的線頭在哪裡,更明白如何才能重新接通兩岸互動的線路。宋楚瑜透露,蔡英文請宋楚瑜代表出席APEC,綠營有雜音,但綠營就是去不了,蔡英文已向民進黨內清楚說明。蔡英文當然知道,原因不完全在宋楚瑜擁有的兩岸人脈,更重要的是他所持的「兩岸一中、反對台獨、一中屋頂」等主張。
蔡英文也很清楚,在國際政治現實下,台灣的國際活動空間,很多地方不是美國說了算,還得看北京的態度。問題是,她仍苦無兩岸直接溝通的管道。蔡英文早在五月就決定請宋楚瑜再任領袖代表,但卻是由宋楚瑜透過自己的兩岸管道去探詢北京態度,獲知對岸「沒有反對」後,蔡英文才對外發布特使名單。過程如此周折,蔡英文對其癥結了然於胸。
蔡英文特別交代宋楚瑜,用「自然的方式」與習近平好好交換意見。去年APEC利馬年會,宋習的「自然互動」,曾有「至少十分鐘」、「不到一分鐘」和「至少對話八小時」的爭議,蔡英文應該看過那段宋習互動實況的網路瘋傳影片。這次蔡英文的交代,一個用意或許是要宋楚瑜別再陷入令人尷尬的窘境;另一個可能,是她認為兩岸領導互釋善意,氛圍改變,宋習有機會建立互動新模式。
但兩岸斷線,問題不在接線生,而在線路兩端持話筒的人。這次,宋習之間會不會又是遙隔會議桌、遠眺一整天的「自然互動」呢?
習近平在中共十九大報告提到「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許多人認為,這已經比較接近蔡英文所提的「九二會談的歷史事實」,這是預留兩岸互動之窗的善意展現;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處長包道格也不排除是習近平向蔡英文釋出的訊號,綠營更不乏如此解讀者。蔡英文國慶演說和兩岸交流卅年紀念活動講話,都大談兩岸親情,同樣有不少人認為,這也逐漸接近習近平的「兩岸一家親」。因此,兩岸如能把握契機,就有機會打破僵局。
兩岸倘能互釋善意,相向而行,人民額手稱慶。不過,習近平並不是第一次說「九二共識的歷史事實」,至少在二○一五年「馬習會」期間,習近平就這麼說過;隔年三月大陸「兩會」期間,習近平也有相同論述。習近平並沒有突如其來改辭,甚至過去對「九二共識」,只相對模糊地要求「認同其核心意涵」,現在則是明確堅持「認同兩岸同屬一個中國」。換言之,馬英九的「各表」空間已遭限縮,蔡英文面對「九二共識」其實更缺乏迴旋餘地。
宋楚瑜說,兩岸未來要怎麼談,必須由執政的雙方去談。這畢竟不是接線生所能越俎代庖的。即使請接線生搭接起線路,還得對方願意拿起話筒,否則只聞話機響,不見人應答,終究是白搭。可以讓習近平接起熱線的,只有蔡英文,而不是接線生宋楚瑜。
今年APEC峰會,川普「印太戰略」和習近平「一帶一路」的抗衡,將如何改變亞洲政經面貌,備受關注。台灣是APEC最活躍的會員經濟體之一,宋楚瑜被賦予的重大任務,包括蔡英文念茲在茲的新南向政策;如何把握領袖對話及任何可能的雙邊或多邊會談,拓展與各國的經濟關係,如宋楚瑜出發時所說「讓世界看見台灣的努力與誠意」,這可能比枯立鵠候多時,終於搶到與習近平「自然簡短的寒暄」機會,更具實質意義。

【重磅快評】不重減災 何不更名為《災害善後條例》?

.【即時短評】2025非核家園 把能源政策逼近死胡同
.【重磅快評】不重減災 何不更名為《災害善後條例》?

.【重磅快評】現實的川普與處處迎合的安倍
.【重磅快評】赴俄旅遊被除戶 政府用大砲打小鳥!
.【重磅快評】台灣送氣候峰會的禮物是張減碳芭樂票
.【即時短評】顏寬恒不再是「靠爸族」
.【重磅快評】賴清德與蔡英文的矛盾 與日俱增
.【重磅快評】小英有難 花媽豈能袖手?
.【即時短評】醒醒吧!外勞與千歲團才是農村勞動主力
.【重磅快評】慶富案將令國艦國造胎死腹中
.【重磅快評】誰讓成功嶺成了「霧都」?
.【重磅快評】獵雷艦烏賊戰 鬥馬之樂無窮
.【重磅快評】有需要的大官們該好好收斂收斂!
.【即時短評】比小清新 國民黨玩真的還是東施效颦?
.【重磅快評】我們的警政署長要很會做公關嗎?
.【重磅快評】北市府兩個局長吵架
.【即時短評】從芬普尼蛋到戴奧辛大閘蟹 食安辦在幹嘛?
.【重磅快評】原來,民主、自決不是獨立建國保護傘!






【重磅快評】不重減災 何不更名為《災害善後條例》?


2017-11-08 08:14 聯合報  主筆室

立法院三讀修正通過「災害防救法」部分條文,新增懸浮微粒物質、火山災害為「災害」的一種,納入災防法範圍。圖/本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昨天三讀通過「災害防救法」修正,是該法施行十餘年的第六度修正;每次修正都「擴大營業」,昨天新增兩個項目火山災害及懸浮微粒,分由內政部、環保署擔任災害應變單位。兩部會分工載入災防法後大家都很好奇,這兩個新興生命財產威脅,主管機關要怎麼防災、減災?
以這兩天西南沿海空氣品質亮橘燈、甚至紅燈糟透了的局面,風向由東北風轉吹東風,過中央山脈後沉降,空汙被鎖死在西南沿海是主因,請問環保署如何、何時成立應變中心?又如何預防、應變、災後重建?1/3的境外汙染物要怎麼防阻?再說,立委認為懸浮微粒是天然災害,豈不是推給無辜的老天爺?
立委們突然覺得火山災害迫在眉睫,有危機意識當然可取;倡言火山熔岩、火山灰、噴發氣體極具危害性,應不是杞人憂天;但發言立委都不是學地質、防災,卻全未引經據典,憑印象、臆測,如何防災?再說,內政部接下這燙手山芋,那個單位管?消防署或警政署?總不會有個「地」字的地政司吧?
修正後的災防法羅列的災害項目包山包海,行政院所有部會幾乎都分任一個或數個災害的應變主管,但其間分工疏漏無所不在。舉例說,土石流農委會管,若是堵塞溪流形成堰塞湖則為水災,改由經濟部管,怎麼協調?轉換?寒害歸農委會,但該會只管動植物等農產品,凍死人他不管。
新興災害怎麼辦?例如微信、支付寶、刷臉消費日益風行,若駭客入侵置入電腦病毒,資安大當機形成災難歸誰管?電腦病毒若拆成電腦、病毒兩塊,難道前者科技部、經濟部、資安辦、交通部NCC管,病毒部分交給衛福部?食安問題一年爆好幾次,對民眾的威脅可能大於火山災害,是否下次修法納入?
包山包海列舉那麼多災害,列名主管的部會不清楚應對很正常。撇開專業名詞,災防可簡述為災前平時致力防災教育、減災設計及演練,災害發生後則是救災、復原、重建;糟糕的是,現況災前應做部分少得可憐,災害發生後的搶救、善後、復原才是主體。不重減災,只做搶救,讓災害愈救愈大。
或許法令改名為《災害善後條例》更貼切。

【即時短評】2025非核家園 把能源政策逼近死胡同


2017-11-08 11:51 聯合報  記者陳熙文╱即時報導

明年此時台灣就要面臨核一廠除役,正式迎接非核家園的挑戰。圖為一次圍阻體,內安裝一號核能反應機組。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陳柏亨攝影


行政院今舉辦缺電記者會,欲為產業穩定供電提供對策,時機點說巧不巧,因爲明年此時台灣就要面臨核一廠除役,正式迎接非核家園的挑戰。一個馬政府時代預估2050年才能達成的目標,蔡政府很「阿莎力」的提早25年,然而能源政策也因此被綁架,逼近了死胡同。
不可否認,今明兩年國內能源供應進入最吃緊的過渡期,蔡政府能不能貫徹其能源政策,接下來是關鍵時間點。時程很短,目標很大,蔡政府必須步步為營,完全沒有可以出錯的空間。正如規劃供應大潭電廠天然氣的「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如今環評卡關,極可能打亂既有的供電時間表。
而撇開環評關卡不談,台電工程進度遲緩早已不是新聞,像是林口、大林和通霄電廠的更新擴建計畫,原預計今年8月可增加756萬瓩發電量,最後僅增加312萬瓩,達成率不到5成,未來要是再發生同樣的狀況,2025年非核家園逼不得已,可能變成2030、2040,甚至無限期延期。
對此,行政院長賴清德特別與經濟部建立穩定供電協調會報,要嚴格控管電廠開發進度,但也形同走在鋼索上,最怕的不是2025年不能達標,而是要是中途電力銜接不上,出現供電斷層,難保不會再出現猶如815大停電的危機。
而停電危機可以輕易轉變為政治危局。
不過困難的還不只有2025年的期限,而是當局的能源政策百般討好,形成多頭馬車,既要非核,還要綠電;拚命減碳,還要不漲電價,讓政策方向綁手綁腳、左右為難,儘管看似進步但絕對不夠務實,不但人民有疑慮,更讓產業霧裡看花。聰明如賴清德不可能不知道,才會說出重啟核能是「最後手段」,不肯排除所有的籌碼。
其實,產業發展盼的不只是台灣從5缺變5足,他們也盼一個穩定的政策和規劃,企業才能精準判斷損益,更有效率的運用資金,也才能更大膽的投資。然而,當政府編織了一個夢,充滿不可預期的風險,隨時可能驚醒,企業投資自然裹足不前,因為他們懼怕夢醒時分的現實

聯合筆記/一個台灣,兩種天空

.中美博弈 試煉亞太自貿區
.聯合筆記/一個台灣,兩種天空
.「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 為《台灣通史序》抱屈
.賴揆射3箭 產業缺地能解?
.過度教養 「養」出成年人的困境
.房貸風險權數鬆綁 金管會添柴炒房

udn 論壇電子報:http://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19775/web/




聯合筆記/一個台灣,兩種天空


2017-11-08 00:45 聯合報  鄭朝陽

台中發電廠外,天空時常陰霾。 本報資料照片



昨天立冬,北部飆高溫,對中南部人則是個難忘的「霾害日」,當網友把台北的藍天白雲和中部灰濛濛的照片放在一起,映照一個台灣、兩種天空的怪現象,令人擔心這難道是台灣秋冬的日常?
昨天從桃園以南空氣品質一路惡化,一早就有人在臉書求解「這是霧還是霾?」教人想起中國大陸紀錄片「穹頂之下」導演柴靜最初的疑惑;十幾年前北京機場因能見度太差、飛機無法起降,人們原以為是霧,其實是霾。
小時候的記憶,嘉南平原冬季的清晨常有一陣霧,太陽出來後就逐漸散去,這陣霧像是迎接朝陽普照大地的儀式,印象中是浪漫的。
昨天清晨,高雄小港騎機車上班的民眾眼前也是一片霧茫茫,大家戴上口罩,連汽機車都開亮頭燈,有人甚至打開雙黃燈警示防追撞。太陽出來後,「霧」沒散去,很多人知道這是空汙的霾,而且是近幾年最嚴重的一次,心中充滿無奈。
網友的搞笑讓人啼笑皆非。哥哥收到住小港的弟弟傳來的霾害照片,形容猶如被困在霾裡,問網友「要怎麼救我弟?」監測數據顯示,這兩天台北空品AQI數字頂多二、三十,高雄各測站則飆破一百五十,南北相差五倍以上,一個國家、兩個世界,網友狠酸「人體空氣清淨機登場,吸好吸滿囉」。
這是不爭的事實,台灣越往南走,PM 2.5平均濃度離國家標準就越遠;對照內政部統計二○一六年國人平均壽命,從台北八十三點三六歲、台中八十點一一歲到高雄的七十八點九歲一路走低。影響壽命長短原因複雜,但空品惡化不改善,只會雪上加霜。
專家預言,未來五、六年內台灣空品還會繼續惡化,主因是為了實現「非核家園」,要增加燃煤發電取代核電和還沒跟上的綠能;其次是產業結構調整速度太慢,眾多工廠的燃煤及燒重油鍋爐還無法改燒天然氣。
根本問題難解,面對空汙陰霾不散,政府能做的就是治標不治本的表面工夫,例如要求火力電廠降載減汙,但未來更多的火力發電要如何面對?即使是修空汙法迎戰,也被批評未觸及問題核心。依此看來,台灣人面臨用電安全和空汙總量管制的嚴重衝突,無疑要續當空汙的環境難民。

中美博弈 試煉亞太自貿區
周子欽∕台經院APEC研究中心副執行/聯合報
亞太地區的區域經濟整合情勢,隨著APEC年會的召開,再度成為各界關注的焦點。當前除了沒有美國的TPP-11、以東協的五個FTAs為基礎的RCEP之外,在APEC架構下尚有亞太自由貿易區(FTAAP)正被各經濟體討論當中。

二○一四年中國大陸藉著擔任APEC主辦經濟體之便,將FTAAP再度端上APEC的議程,當時TPP談判正如火如荼進行中,美國認為中國大陸係藉一個更大型的跨太平洋整合倡議,來分散各方對TPP的注意力以拖延TPP進程,雙方角力於焉展開。

如今形勢丕變,川普上任後美國退出TPP,擬以雙邊談判結合單邊制裁推動「公平貿易」,對多邊與區域性的安排日漸冷淡。以去年APEC領袖們通過的「FTAAP利馬宣言」為基礎,今年在APEC由紐西蘭領銜提出的一項促進FTAAP實現的多年期行動計畫,便在美國的杯葛之下難以形成共識。顯示美國雖對多邊與區域性安排的熱情消退,卻也不願意將FTAAP乃至APEC「區域經濟整合」(REI)議題的舞台,拱手讓給中國大陸。畢竟,在前途充滿不確定性的TPP-11之外,FTAAP是本區域唯一橫跨太平洋兩岸的區域整合倡議。誰能主宰FTAAP的發展,便能在TPP-11前景未定的情況下,占據REI議題的發言權與制高點。

相關的發展還包括:當前APEC積極為其「茂物目標」在二○二○年到期之後,尋找新的區域願景。中國大陸主張以FTAAP取代茂物目標的地位,美國則傾向於延續「茂物目標」尚未完成的工作,並結合新議題如「數位貿易」等。由此脈絡觀之,中國大陸積極提升FTAAP在APEC議程的地位,以及美國「退而不讓」的立場,皆不難理解。

川普上任後第一次亞洲行,其中一站就是出席APEC經濟領袖會議。外界普遍認為:川普將在APEC峰會期間,以促進「自由而開放的印度洋—太平洋區域」為其亞太政策重新定調。在此一新政策之下,美國如何看待FTAAP此一倡議,勢將牽動美中在亞太的戰略平衡,甚至遙指APEC區域主流的REI議題之未來走向。

FTAAP及APEC的REI議程,正面臨歷史性試煉。川普領導下的美國將堅持杯葛到底,使FTAAP議題就此停滯;或在FTAAP的特定子題上,與中國大陸達成妥協,為FTAAP留下生機,正是今年APEC年會值得各界關注的觀察重點之一。


 
房貸風險權數鬆綁 金管會添柴炒房
林左裕∕政大地政系特聘教授(台北/聯合報
金管會日前宣布調降銀行放款房貸之風險權數,自今年底開始,自用住宅放款從目前適用四十五%的風險權數,降到卅五%,非自用住宅(第二戶及以上)則從一百%降到七十五%。此鬆綁除間接鼓勵銀行增加放款給炒房、囤房族外,從國際經驗來看,將對未來的金融市場埋下風暴的導火線,也無異打臉當前政府積極主張的「居住正義」政策。

日本在一九九○年代初不動產泡沫時期,銀行對不動產放款有恃無恐,資本適足率僅約百分之四,泡沫破滅後經濟歷經二十多年蕭條期,慘痛經驗值得警惕。

金管會宣布放寬房貸權數的時機頗值玩味,因恰在央行總裁宣稱「國內房地產已軟著陸」一周內。原因可能有二:其一為寬鬆貨幣政策及低利率環境下爛頭寸太多,需為資金找出路;其次則是為暴漲虛胖後低迷的房市提供柴火,鼓勵銀行擴增房貸放款,同時為不動產業者提供喘息空間。然不論其背後原因或目的為何,鬆綁融資給超過第二戶及以上的投資客,與目前政府於選前及執政後主張的「居住正義」方向背道而馳,實不足為取。

國際間因金融管制規範改變,而引導金融機構或個人行為改變所致的金融風暴層出不窮。美國在兩千年初小布希主政時期,以「美國夢」為訴求,期藉房地產為火車頭工業拉抬經濟,要求「二房」(房利美及房地美)等官方代理機構對次級房貸提供保證,原會對房貸品質審慎查核的銀行因而鬆綁;且因經「二房」保證後再證券化發行的「房貸擔保證券」之風險權數僅需計提兩成,遠低於放款後持有房貸的權數,因此銀行樂得放款給次級房貸,既可收取手續費及利差,又可在帳面上降低風險,提高資本適足率,但之後即因泡沫破滅後房貸違約潮引發全球金融海嘯。

日本在泡沫破滅初期,銀行業者設立「住宅專門公司」隱藏其逾放之房貸以規避大藏省(類似財政部)的金融檢查,而大藏省也因「住專」非銀行本業而鴕鳥心態地放水,之後仍因長期不景氣而紙包不住火。我國在民國八十年初後因股市及房市暴漲後面臨長期不景氣,又歷經亞洲金融風暴,當時國內銀行業者亦仿「住專」,競相成立「資產管理公司」以隱藏其房貸逾放,經筆者論文揭露後政府方予以導正。

台灣銀行業目前資本適足率雖符合國際標準,但相較於美、英、日、德、加及新加坡等國仍敬陪末座,只與大陸「共患難」。在國際上兩岸的高房價所得比及低租金收益率早被封為「炒房天堂」,且欲藉房地產為火車頭工業拚經濟,也有美、日及西等國失敗的前車之鑑下,藉資金面粉飾金融或產業數據的做法應適可而止,政府政策方向亦應整合一致,讓百姓安居後才能解決消費及經濟動能不足與少子化問題。


 
「清朝的劍斬明朝的官」 為《台灣通史序》抱屈
鄭自隆∕政治大學傳播學院教授(台/聯合報
教育部課程審議大會刪了連橫的「台灣通史序」,代以洪繻(洪棄生)的「鹿港乘桴記」,這是上個月的「舊聞」,但也因熱潮已過,或可平心靜氣來討論。

主張刪除者的看法是台灣通史序提到「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是漢人侵奪原住民的土地,而稱原住民為「番」,有「有歧視原住民之虞」,也違反原住民教育法精神。不過用現在的觀點與法律,臧否一百年前的文章,套句周星馳電影的話,是不是拿清朝的劍,回過頭要來斬百年前明朝的官?

文學與藝術作品一定要有時代性,呈現當代的價值與觀點,拿放大鏡甚或顯微鏡審視,豈非莎翁的哈姆雷特也不能教,因為內容就是鬼魂迷信、背叛、復仇、亂倫,統統違反當今的價值。

一百年前的連橫看三百年前的先祖渡黑水溝來台灣求安身立命找一口飯吃,稱之「篳路藍縷,以啟山林」有何不當?一百年前的官方文書均以「番」稱原住民,當然是不尊重,不過批評者若活在一百年前,請問又會如何稱呼?這些漢人觀點及掠奪原住民的史實,為什麼不能在教到這篇文章時討論,這樣是不是更有教育與反省意義?也可培養學生批判能力。

文章就是當時的影像,只有無病呻吟風花雪月之作,才不會有立場與觀點,月來的討論有的涉及國族認同,有的甚至是對作者本人甚或子孫好惡的月旦,論者為什麼不比較二文的文采與視野?

文采討論當然主觀,我不敢置喙,不過「鹿港乘桴記」,所謂「乘桴」應典出論語「道不行,乘桴浮於海」,指的是亂邦不居,但鹿文中只是描述作者搭小船「游於海濱」,看到「新鹽田未興築、舊鹽田猶未竣工」,而引發對鹿港興廢的抒情,與亂邦不居的意涵有一些差距,也缺乏美學所謂抽象的想像。

就視野而言,鹿文談鹿港,談的是個人經驗所及之當時現象,而鹿港興廢是因淤積所產生的地理變遷,是自然的演化,無關政治或政權;對當時社會狀況的批判,僅有「版圖既易,海關之吏猛於虎豹」該段不及百字,以及乙未割台,次年因戰爭「街尾一隅而至安平鎮…數百家燬於丙申兵火者,今猶瓦礫成邱,荒涼慘目」,與市區改正「破裂闤闠、驅逐人家以為通衢」(為了開路拆市場拆民宅)。全篇如同出遊心得日記,對殖民者的批判,著墨不多。

較之鹿文對鹿港「一時一地」的觀照,「台灣通史序」縱深三百年,從「荷人啟之,鄭氏作之,清代營之」破題,再以百餘字概論台灣重要史實,接著論史的重要「史者,民族之精神,人群之龜鑑也」,以及修史之困難;最後略述著作成果「起自隋代,終於割讓」,並以大器的「婆娑之洋,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實式憑之」收尾;以文論文,是篇結構完整,條理分明,文筆流暢的好文章。

評論文章,就應以文論文,否則東坡先生「赤壁賦」可能也是不及格之作,今人考證,蘇子的赤壁,可不是曹孟德「舳艫千里,橫槊賦詩」但最後敗於周郎的赤壁。但地點有誤又如何,只要文采無損,更可增加教者與學生討論的樂趣,論者與選文諸君以為然否?


 
賴揆射3箭 產業缺地能解?
顏惠結∕公(雲縣斗南)/聯合報
行政院長賴清德召開記者會,為解決產業缺地問題提政策解方。賴揆強調,將透過三大策略、十二項具體做法,釋出一四四二公頃產業用地,滿足到民國一一一年廠商仍有一二六六公頃的土地需求。

三大策略分別是公有土地優惠釋出、民間閒置土地輔導釋出、產業用地開發與更新。對此,我們可看到,並不是沒有產業用地可以提供,而是既有土地能否符合業者的需求。例如科技部所擁有的土地幾乎都是科學園區,但進駐園區需符合園區的引進產業類別;經濟部所擁有的土地高達一百廿一公頃,此部分土地閒置原因何在?如能針對問題找出原因再提具體對策,恐怕會比現在提供帳面上的土地數量更具意義。

此外,目前的產業發展注重群聚效應,如果釋出的土地沒有與相關產業群聚,恐怕也很難吸引業者投資設廠。就筆者實際接觸觀察,有土地需求的業者,往往不知可以從何處得到較為全面的土地供給資訊,建議除了設置單一窗口外,或可仿效房仲業提供潛在客戶資料,甚至還能上網看屋一般,積極提供業者更詳細的土地資訊,如周邊產業類型、交通情形、周邊生活機能、土地價格及土地現況等,相信更能加速業者的投資速度。

產業缺地和工業區土地閒置的問題均由來已久,很高興看到賴院長展現高度的執行力,上任短短兩個月內就針對產業問題提出對策。

衷心期盼除了政策規劃之外,後續能輔以落實執行,並確實做好相關列管追蹤,如此將可望讓台灣的經濟再次起飛。


 
過度教養 「養」出成年人的困境
鄭志隆∕國小校長(屏縣東港)/聯合報
從十月二十一日的第一場英聽開始,一年一度的大學入學篩選之幕即正式開啟。父母在這場升學競賽中的參與程度,可從各考場車水馬龍和陪考服侍得知一二。台灣家長從中小學上下學的溫馨接送、即時的學用品遞送、課後才藝班的安排、補習班的選擇、志工活動規劃,一直到大專校院的入學申請、大學生活的介入等,無役不與,呈現《如何養出一個成年人》書中所說的「過度教養」(overparenting)現象。

該書作者茱莉.李斯寇特—漢姆斯曾為名校史丹佛大學新生主任,她提到,當教養方式是保護孩子安然無恙、安排提供機會、如直升機般盤旋陪伴、屈服於扭曲的升學競賽時,孩子已被剝奪了智力與情感的自由;被廢除了自力更生的演化能力,導致孩子心理傷害,失去學習成為一個人的機會。

由於我們不自覺的從錯愛、虛榮與恐懼出發的偏執堅持,致使此一現象未因教改而緩解,中學生的憂鬱自傷、大學生的情感互害,均讓人深自痛惜,再痛惜!

而在此一升學軍備競賽中的大學入學花招,更是推波上述現象的助瀾之力。上書作者也提到,頂尖大學迷信菁英主義,以莫須有的高錄取門檻和相對不合宜的排名機制來維持校譽,卻培育出威廉.德雷西維茲所稱低度自信、恐懼失敗之「優秀的綿羊」。

我很迷惘,一所學校對孩子的生命照護和自傷(殺)及互傷(殺)的防範,不是應該比會考成績、學測級分、進入各大學比率及國際排名更重要、更需成為辦學指標嗎?教育工作者及父母們對孩子身陷如此境地能繼續視而不見、心無罣礙嗎?

大學「庭院之深,深幾許」?年度升學之戰已啟,多少家庭將生活於準備考試、申請學校、參加甄試的算計、博弈、徬徨、恐懼的焦慮之中。

為了阻止升學軍備競賽向下延伸至小學及幼兒園,以致孩子的童年被無情、無知的借貸走了,祈盼國內知名大學及中學能有慈悲、勇氣與智慧,改革招生工程。

學校能真正評估申請者的真實能力和品格,並在降低標準測驗分數的錄取策略下,依然保持聲譽於不墜,這才稱得上頂尖;才是學子之福、父母之福、國家之福。而身為小學教育工作者的吾輩,也將偕同家長一起來推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建立自信的「自由放養」計畫。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葉銀華/專案融資 應避免來者不善
.周行一/從「計時工作者」變「專業工作者」

.王健壯/許宗力可以替總統上一堂課
.盛治仁/100%的堅持比98%容易
.方祖涵/數據派世界大賽
.劉維公/0.2美元的創新力
.范疇/兩端的無知—愚民、賤民?賤商、愚士?






薛承泰/時間銀行的帳,怎麼算


2017-11-08 00:45 聯合報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如果我們可以把健康時做照護義工的時間存在銀行,等生病再來領取,那不是一件利己又利他的事嗎? 本報資料照片



最近網路流傳「時間銀行」的概念,並以瑞士與日本為例,敘述推動「時間銀行」來發揮「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功能,以彌補短缺的家庭照顧人力,在這些人口老化程度高的國家中,「時間銀行」似乎是及時雨,頗令人心動!
簡單地說,其做法是我現在用時間去服務他人,將服務的時數存入銀行,將來需要即可提領出來,由別人來服務我,別人也因此累積其時數。換言之,雖稱之為「銀行」,卻不是透過金錢而是用「時間」來交換服務。
其實在十餘年前,這個議題在台灣就已經被拿出來討論了,且有民間團體積極在推動。可是政府至今仍未正式建構「時間銀行」,主要考量在於,台灣存在許多志工,基本上是奉獻其時間來服務他人或社會,並未求回報,多數的志工是發自內心來和他人分享時間,「利他」成分居多,而時間銀行是「利他也利己」或「為了利己而利他」的「交換」行為。
此外,建構時間銀行時常發生一個爭議,即如何計算存入與提領的時間單位?若不論服務的型態與困難度,任何人與任何服務在時間上都等值,郭台銘服務一小時相當於任何人的一小時,不論是在災難中冒生命危險進行搶救或是在幫鄰居遛狗,都是等時計算。如果大家都不計較,都有寬大胸懷,那麼成立時間銀行乃多此一舉,似乎沒有必要。說真的,若有一天「泛等值論」成為核心價值,社會的「不均」與「貧富落差」即會消失,成為沒有階級的社會,當然也不會出現身價不凡的CEO了!
反之,按服務的型態與困難度採用不同計算方式,亦即困難的工作加重計算,簡單容易的減少其權重,這麼一來,時間銀行除了不用錢,和貨幣市場的運作有何不同?遑論,要建立一套規則來認定千百種服務的時間價值,由誰來認定?怎麼認定?難免會吵翻天,為公益上街頭或陳抗能不能算時間,照顧自己的子女或父母呢?一旦凡事都能「時時計較」,時間銀行的意義也就蕩然無存!
話說回來,當一個社會變得更疏離,缺少家庭支持與鄰里的守望相助,時間銀行應可以激勵一些人出來服務;只要有足夠數量人參與,即可形構出一個新形態的「互助」或「共享」社會。試想在一個社區中,有人開車上班願意給鄰居搭便車,那是給人方便的助人行為。另一種狀況是協調付費共乘,也是給人方便,但算是交換行為;當然,也可排時間大家輪流開車進行共乘,雖互不收錢,仍是一種交換。當社區中已沒有人願意純給人搭便車,共乘機制即是推動的時機!
然而,一旦共乘付費需進一步精算時,包括車的等級、路途的距離及道路狀況,這個機制就差不多瓦解了!因為那不就是Uber的特色嗎?從「互助」又回到了「市場」。
無論如何,筆者仍樂見國家推動實驗性的「時間銀行」,當作養老的輔助措施,鼓勵人們未老時投入服務,透過時間銀行也等於是服務自己的未來,spend time, earn time.即便有人累積了許多服務時間,來不及用即離開人世,也可把戶頭中的時間留給家人,或捐出去幫助「時間」不夠用的人們。換言之,時間銀行也可以進行世代間與社會性的移轉。當然,這絕對是人性的一大考驗!
薛承泰(台灣大學教授)



10月
.嚴震生/宗教改革五百年的政治意涵
.趙春山/以突破僵局維護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李清志/魅力市集的年代
.陳立恆/永遠BEING,所以英國
.施振榮/慶富再造—從王道談企業重整
.黃介正/習近平的二○三五
.葉銀華/金融科技創新實驗的定位
.蘇蘅/當媒體不重視採訪「真新聞」
.王文華/如果小學校園變成跳蚤市場…

.王健壯/習近平的弦外之音
.朱宗慶/夢想不滅、初衷不變、育成不斷
.盛治仁/人生要追求多少顆星星?
.趙春山/十九大後的兩岸關係:一場「定力」與「耐力」的較量
.方祖涵/按讚惹出的天大麻煩
.薛承泰/「博愛」與「愛博」之間
.羅智成/尋找部落

.王正方/小程和他的廖老師
.嚴震生/美國人露出肩膀的權利
.林中斌/王岐山十九大應會留任
.葉銀華/什麼是金融政策?
.馬凱/海峽風雲日亟 台灣能不自強?
.黃介正/中華民國106歲生日快樂
.洪蘭/2年學會說話 卻要用一生學不說話

.王健壯/蔡英文的兩岸政策似乎要變
.周行一/老人化社會與人文社會科學
.施振榮/從王道談「官不聊生」與「民不聊生」
.盛治仁/人生5個思考題
.方祖涵/企業與地方的共生
.范疇/再度建議國民黨改黨徽
.劉維公/當代病態民主的神救援話語術

.嚴震生/南比亞、尚比亞、甘比亞


9月
.葉銀華/家族企業之傳承機制
.李清志/美感的喚醒
.薛承泰/Seafood 什麼是文白比?
.廖玉蕙/不是放棄,是珍愛和疼惜
.黃介正/國防安全智庫的「十誡」
.葉丙成/體改打假球,教育部何以默然?

.王健壯/最困難的事 蔡英文還沒做
.朱宗慶/優勢與重視
.蘇蘅/民粹政治與社群媒體造神
.林中斌/太陽磁爆、大地震並無關聯?
.陳立恆/缺電?我們缺的是「自知之明」!
.盛治仁/第三次政黨輪替 民主扎根了嗎?
.洪蘭/閱讀是習慣不是本能 須從小培養

.方祖涵/天災行銷學
.王正方/我是王正中的弟弟
.施振榮/「物聯世界、智源台灣」
.賴英照/看見內線交易
.王文華/英雄所「睡」略同
.馬凱/當心啊!走在懸崖邊的世人
.葉銀華/公司治理最後防線失守

.王健壯/蔡英文強勢領導面臨考驗
.周行一/雇人不再靠學歷
.嚴震生/司法獨立,肯亞優於台灣
.薛承泰/世大運與日全食
.林中斌/拉古薩:自由繁榮和平的小國
.黃介正/美亞太政策鐵三角到位
.方祖涵/槍口下,不滅的記者魂

.劉維公/台灣文創產業政策的唐吉訶德症
.范疇/爭論文言文比例?沒開竅吧?
.馬凱/天賜良機讓台灣再領風騷


8月
.盛治仁/謝謝你的競爭
.廖玉蕙/別拿過去的錯誤恐嚇未來的可能
.洪蘭/簡單就是美 文言文很潮的!
.葉銀華/應避免傷害台灣的抗爭活動

.王健壯/逢課綱必鬥不累不煩嗎?
.余光中/免繳遺產稅的現金
.嚴震生/川普眾叛親未離,執政聯盟解構中
.林祖嘉/前瞻計畫絕不可以包裹表決
.葉丙成/政府,勿再把學校當業績提款機!
.蘇蘅/政治道歉的傲慢與偏見

.黃界正/沒有巴農的白宮與亞洲
.李清志/鳥不生蛋的魅力
.朱宗慶/「察言觀色」的正向思考
.陳立恆/天人合一也需要知行合一
.盛治仁/務虛的政治,務實的生活
.張俊彥/創造價值才是創新:談教育和科技的創新
.薛承泰/社會責任是「偽君子」嗎?

.方祖涵/被識破的是投球動作,還是假消息?
.王健壯/蔡英文的問題在哪裡?
.王正方/君子和而不同
.施振榮/企業家族 傳承無形信念、價值更重要
.馬凱/謀大位者要除三大害
.周行一/大學的進步需要永續的基金
.嚴震生/美國參議院的「核子選擇」

.黃介正/美中兩岸關係時間表
.高朗/朝鮮半島危機,不能心存僥倖
.葉銀華/公司為誰而治?
.洪蘭/看見誠品 成就閱讀
.薛承泰/公教樓地板32160 年改的5個魔咒
.盛治仁/看透生命迷霧 走不一樣的路
.方祖涵/老派的英雄對決



7月
.劉維公/講清楚說明白,假新聞一樣來
.王健壯/NCC應該做鋪路的人
.蘇蘅/挺媒體的蓋茲 台灣有沒有?
.葉銀華/高調做公益 好嗎?
.朱宗慶/時間.心境
.李清志/星巴克女神vs.日本藝伎
.陳立恆/氣與眼,台灣前瞻的活棋之路

.施振榮/突破價值與平衡盲點 邁向矽文明
.葉丙成/請問政府,體育改革做不做?
.黃介正/人民解放軍的歷史挑戰
.林中斌/無神論大國 宗教興起
.薛承泰/加碼20億,保20萬生育?
.盛治仁/陸客不來「爆買」的衝擊與機會
.嚴震生/原是最幸福一代的提前結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