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14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乾淨網路 法規要周延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010/web/

◆  聯合報社論/立法院的無能與無所不能
◆  聯合報黑白集/暴衝的央視主持人
◆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乾淨網路 法規要周延






經濟日報社論/推動乾淨網路 法規要周延


2020-09-14 02:00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近半年來,從印度、美國到台灣,民主國家也流行起效法專制國家的作法開始規劃甚至已經動手封鎖網路美國做得明目張膽卻也目標清楚我國 OTT 專法草案半掩半遮的作法,反而可能製造更多爭議
美國自 5 月開始推動一系列「乾淨網路」(Clean Network封鎖計畫,明言是針對外國對抗者」(foreign adversaries為考量毫無疑問是指中國)。目前「乾淨網路分成至少三層
在電信網路層級,美國主要目標是全面封鎖華為設備進入傳輸網路的空間。第二層行動是排除「外國對抗者」進入美國資通訊科技服務供應鏈。美國公布的「確保資通訊科技及服務供應鏈安全命令,就是為了避免外國對抗者利用美國 ICT 科技與服務的弱點及漏洞,對美國及產業進行間諜活動等惡意行為,甚至威脅國家與經濟安全、影響外交政策利益,因而凡是屬於外國敵手對美國 ICT 科技及服務的收購、進口、安裝、處理或使用等行為,經美國認定對關鍵基礎建設數位經濟毀滅性影響,而對國家或個人之安全有不可接受之風險時,美國政府得禁止該交易。
最後一層的「乾淨網路」管制,則是針對抖音及微信等 App的禁令。這二個禁令直接挑明是因為抖音及微信背後來自「中國政府與中國共產黨擁有美國公民個人隱私細部資訊之威脅」、「針對政治敏感的內容如香港抗爭、新疆集中營進行審查,以及宣傳讚美中國共產黨言論三個原因
美國的「乾淨網路」措施,多數是依據美國「國際緊急經濟權力法等授權,由川普先宣布美國在這些議題上進入緊急狀態,再據此頒布禁令。固然作法有不少爭議,但至少目的、對象明確,管制原因也講得明白。反觀我國 NCC 7月公布的「網際網路視聽服務管理法草案簡稱 OTT 專法草案),就顯得有些混亂。
OTT 專法草案自始產業反彈不斷,甚至認為是為封鎖愛奇藝而設的專法。果真如此,就可視為台灣版的「乾淨網路」立法;然而從 OTT 專法草案的說明中,其實很難理解核心立法目的
該草案涉及乾淨網路的條款只有第12條,其中規定未取得投資或落地許可的陸資網路電視服務,電信業者不得提供任何服務,等同於台灣版的封網。這個封網條款的目的雖未明講,但大家都清楚跟美國「乾淨網路」的思維相同,就是要避免敵手搜集資訊、破壞網路、進行宣傳及威脅安全」。姑且不論其擔憂成立與否,至少就管制目的而言本條是整部草案中最清楚的一條。
本草案其他條款重點,一在於大型網路電視平台強制登記、強制向 NCC 提供使用者數量、營業額、點擊數、流量及使用情況等營業資料,以及保障提升我國內容製播能量的空間。NCC 在立法說明中指出針對網際網路視聽服務,「世界主要國家莫不積極研議如何適度納管」。正確的說法,是因為產業還在發展,納管影響重大,因此各國都在研議」,尚不敢輕易走到立法
NCC 勇於任事固然是好事,但目前正反評估顯不充分。首先,把「乾淨網路」跟其他 OTT 管制放在同一部法律,很容易出現乾淨網路管不乾淨、OTT服務受到抑制雙重質疑例如美國乾淨網路管制三層,我國只封鎖網路電視是否足夠?翻牆觀賞要如何禁止?此外,除抑制發展的衝擊外,未來須強制登記、揭露的業者若以美外資占多數(例如 Netflix、LINE TV及YouTube Premium),外國業者拒不登記不揭露,又能如何更關鍵的是可能繼美豬美牛後,又弄出美日等國質疑實質歧視、扶植本地關切事項
總之,「乾淨網路若很重要,應交由陸委會經濟部全面盤點,訂得更周延。至於OTT管制是否有過早入場,可能引起國際經貿糾紛的問題,更需要好好想想。













聯合報黑白集/暴衝的央視主持人


2020-09-14 00:25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國共海峽論壇將登場,央視主持人李紅拋王金平(右)率團「求和說」,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左)要求陸方道歉。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共海峽論壇本周將在廈門登場,過程一波三折。國民黨好不容易擺脫蔡政府的阻撓,將由王金平率團前往不料央視主持人李紅卻在個人視頻放冷箭,說這個人是來求和」。為此,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大怒,要求她必須道歉。
老實說,以目前兩岸的氛圍,蔡政府一味阻擋兩岸交流,中共則是頻頻軍事威嚇,要說海峽論壇能有什麼突破性進展,恐是奢想。尤其,王金平上月與蔡總統會晤後,他是否會幫蔡英文居間傳話,不少國民黨人都心存疑慮。在這種情況下,此次海峽論壇最大的意義,應該只是在兩岸惡風吹襲之際,保持一絲交流的善意於不滅罷了。
正因如此,央視主持人李紅那句「求和說」,才會顯得如此不智,如此刺耳。不智的是,國民黨好不容易排除萬難決定赴會,大陸官媒主持人卻迎頭潑來一盆冰水,這不是在製造交流障礙嗎?刺耳的是,「求和」一詞帶有嚴重貶義,作出一副上國對下國的傲慢姿態,當然令人難耐。李紅若不道歉,就算王金平嚥得下去,國民黨難道能唾面自乾?
李紅並不是隨便一名網紅,她是央視資深的新聞人,又長期主持海峽兩岸節目,理當對台灣政治和兩岸的敏感關係有更多理解。她難道不知道,搞僵兩岸關係的是台灣執政的民進黨,國民黨則試圖維繫兩岸的和平?她把「求和」的帽子戴到王金平頭上,這恐怕連政黨政治的執政和在野都分不清,才會有暴衝演出。














聯合報社論/立法院的無能與無所不能


2020-09-14 00:21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前總統馬英九(中)與國民黨主席江啟臣(右)穿上「萊豬不要來」T-shirt,並丟掉象徵美豬的綠色小豬布偶。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游錫堃今天要召開朝野協商,決定立法院本會期的開議日期。對於是否提前開議,民進黨能拖則拖,主要原因當然是為了閃避美牛美豬進口的政治效應。民進黨完全執政後,自誇立法效率提升,實際上卻把立法院當成黨機器使用。對民進黨執政有利者,就無所不能;對不利其執政者,即展現無能
除了美豬美牛開放進口外,此會期還有行政院施政總質詢明年度總預算審議紓困預算修憲等重大政策需要處理,每一件都可能曠日廢時因此,早在八月下旬,游錫堃就表示希望提前開議,以解決眾多問題。朝野政黨對此也有默契,基於防疫紓困預算已經用罄,所以將在九月十一日提前開議
然而,蔡總統八月二十八日宣布開放瘦肉精美豬進口後,立法院情勢丕變。時代力量黨團於九月三日發文立法院,要求游錫堃盡速召開朝野協商,未獲回應;國民黨也直陳應提早開議,民進黨則回以九月底開議是慣例」。因為如此,原本應在九月初進行的朝野協商,竟拖到今天才舉行
民進黨立委說「九月底開議是慣例」的說法,其實完全不符事實。過去八年間,立法院的偶數會期共有六次是在九月中召開;其中,民國103年(二○一四年)更在九月十二日即開議。在九月下旬開議的,只有兩次,最晚的也未超過九月二十二日所以所謂月底召開是慣例」,完全是拖延藉口
近日來,民進黨立場似乎略有鬆動,願改在十八日或二十一日開議。然而,這並不意味民進黨願意讓美豬爭議回到立院討論,而是一則已達到的效果二則是經過多日運作,確定多數社運及公民團體對於美豬政策配合採取放水或默不作聲態度,民進黨認為立院攻防掀起的波瀾有限,因此願意面對開議問題
英國國會有句名言:「國會除了不能變男為女,或變女為男外,無所不能」。民進黨完全執政後的立法院,確實做到了「無所不能」;唯其無所不能」,卻是為自己量身打造。最具體的例子,就是民進黨鑒於民國107年(二○一八年)公投綁大選對自己的不利影響,唯恐同樣的情況發生在總統及立委選舉,便於次年五月強修《公投法》,把公投和大選脫鉤而且,在短短一個月就完成修法,可謂展現最高效率,把國會無所不能發揮到極致
其他類似的例子,包括通過多項與「轉型正義」相關的法案,以及國安五法、反滲透法、軍公教年金改革這些展現超高效率的立法作為,無一不是對民進黨擴張權力有利,或者有助於它們整肅在野黨或其支持者
問題是,一碰到可能與民進黨利益扞格時,「無所不能」的立法院就馬上變回「無能」。此次民進黨團觀風望向刻意拖延,以閃避美豬風暴,是具體的例子。其他,如《礦業法》延宕三年,民進黨也是能拖則拖;與軍公教年改性質相仿、更有時間迫切性的勞保年金改革,則一拖多年文風不動。其他如人事同意權的行使總統府、行政院提出的人選,就算爭議再大都照單全收,在在展現立法院無能的一面
之所以如此,原因有三:一是民進黨「效忠政黨」的認知,遠遠大過它對國家的忠誠;二是它已站穩一黨獨大地位,而處於劣勢的在野黨又無法齊心監督;三則是「覺醒世代意見領袖公民團體雙標縱容。從民進黨的立法院自甘淪為行政院立法局,民主政治的沉淪,也就一覽無遺了。
不難想像,立法院開議後,民進黨挾著立院的優勢席次,對於充滿爭議且危害民眾健康的美豬開放政策,必然護航到底;總預算紓困預算也將予取予求,修憲則將成為其操作下一次選舉的題材由此看,無論立法院是否提早開議,民進黨都不會在乎民意


【重磅快評】陳菊甩鍋賴神 蔡英文恐怕也躲不掉

◆  【重磅快評】陳菊甩鍋賴神 蔡英文恐怕也躲不掉
◆  【重磅快評】菅義偉跨越三座大山 才能擺脫過渡首相形象

◆  【重磅快評】雙標黨撕不掉 總統府該叫王定宇克制一下
◆  【重磅快評】台灣的新冠疫苗「我們有本錢等」?
◆  【重磅快評】口罩國家隊接連出包 蘇揆進化的責任檢討
◆  【即時短評】新團隊第一場壓力測試 應變表現大家都在看
◆  【即時短評】我揭共軍造次挑釁 舉措不在美方劇本裡?
◆  【重磅快評】川普坦承刻意淡化疫情 小英的臉疼嗎?
◆  【即時短評】共軍海空聯訓壓境台灣 挺台的美軍在哪裡?
◆  【重磅快評】當三國被消失 民進黨人還能有什麼話術?
◆  【重磅快評】蘇揆輕嘆可惜 只因「恭」在黨國?
◆  【即時短評】前瞻2.0大砍軌道建設 說好的願景呢?
◆  【重磅快評】蘇貞昌說不要亂了套 莫非又暗指陳時中?
◆  【重磅快評】故宮文物誰的?蘇貞昌與黨產會互打耳光








【重磅快評】陳菊甩鍋賴神 蔡英文恐怕也躲不掉


2020-09-14 18:41  聯合報 /   主筆室
丁允恭(右)捲入性醜聞,監委申請調查傳出監察院長陳菊不滿遭質疑護短,幾乎動怒稱丁到行政院任職是賴清德看中他的才華,不是她提拔。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總統府前發言人丁允恭捲入性醜聞,監委申請調查竟傳出監察院長陳菊不滿遭質疑護短並一路提拔丁允恭,幾乎動怒並稱丁擔任行政院副發言人是賴清德看中他的才華,不是她提拔;陳菊擔心火燒自己,即使親如姊弟也要甩鍋,只是丁平步青雲,不乏「貴人」們提拔,如果大家都學陳菊,掉地鍋子真是撿不完。

丁允恭涉性醜聞,監委紀惠容、王美玉申請自動調查,由於丁被指涉情節是在高市府新聞局長任內,監委認為丁的行為損及公務員官箴及政府形象,將釐清有無利用權勢交往有辱官箴。陳菊表示該怎麼辦就怎麼辦,絕無意見,更不會干預。如果這就是陳菊的態度,那也還算得宜。 

未料,陳菊不耐監委進一步質疑媒體報導Y女和前男友曾寫信向陳菊陳情及一路把丁從高雄帶到行政院,再帶進總統府,陳菊難抑怒氣,不管幕僚勸阻,脫口而出說丁到台北是賴清德擔任閣揆時看中丁的才華,才由她引薦;陳菊甩鍋之言想必刺痛了賴清德,賴至目前沒回應,但兩人多年的姊弟之情竟毀在丁允恭醜聞上,不禁要令支持者喟歎了。

陳菊、賴清德長年在南二都經營,賴清德在台南市長達232天不進議會,但在登革熱疫情壓力下還是低頭踏進議會備詢,前一天陳菊特別去台南探望,賴清德有事總找陳菊商量,這份長期的情感在促成蔡賴配發揮了關鍵作用蔡英文南下與賴清德見面,就是陳菊細心安排,陳菊當時一句賴院長永遠是我的兄弟」,道盡兩人政治情感深厚

賴清德對陳菊的支持也毫無保留,蔡英文提名陳菊出任監察院長,儘管爭議極大,賴清德還是力挺陳菊,說他相信陳菊真金不怕火煉,絕對禁得起考驗,如果大家有疑問,她一定可以說得非常清楚;但賴清德可能沒想到,為了丁允恭,她三兩下就把賴清德推到前面,昔日的姊弟情好像也比不上監委約詢這把火。

其實,陳菊沒有搞清楚,丁允恭在高雄市新聞局長任內爆發醜聞,怎好意思牽拖把丁找到行政院的賴清德,早年丁還當過前立委羅文嘉的幕僚,丁在行政院副發言人任內因白冰冰事件辭職,民進黨主席卓榮泰上任後,秘書長羅文嘉邀丁出任民進黨新聞輿情部主任,依陳菊的邏輯,卓榮泰、羅文嘉是不是躺著也中槍? 

再者,丁允恭去年五月又從民進黨中央黨部新聞輿情部主任高升總統府發言人,這可是進了權力中樞,繞了一圈,丁還是到了老長官陳菊的麾下,如果不是陳菊,那可能就是蔡英文提拔,再依陳菊的邏輯,這恐怕也不關她的事,蔡英文只好也加入被甩鍋一族了。    











【重磅快評】菅義偉跨越三座大山 才能擺脫過渡首相形象


2020-09-14 14:53  聯合報 /   主筆室
菅義偉獲選自民黨黨魁,預定16日接日本首相,橫在他前面的,將會是政治、經濟及外交三座大山。路透


正如外界所預期,在安倍的暗助及自民黨派閥的大力支持下,菅義偉以將近七成的票數當選自民黨總裁,在總裁任期只剩下一年的情況下,再加上他過去長期擔任幕僚的角色,讓外界對菅義偉充滿著「過渡首相」的意象,因此,在菅義偉在當選首相之後,橫在他前面的,將會是政治、經濟及外交三座大山,也唯有跨越這三座大山,才能完全擺脫過渡首相的形象

首先是要面對的是要不要解散國會進行改選?菅義偉這次能夠擊敗石破茂及岸田當選首相,主要是因為安倍在背後的運軸帷幄,這註定在往後的一年中,菅義偉都要在安倍強人的陰影下度過,然而,如果菅義偉能在當選後,能夠勇敢的解散國會,並讓自民黨再次取得過半優勢,這便能擺脫安倍勢力的箝制,讓自己成為名副其實的首相,而如今原本一盤散沙的在野黨,在立憲民主黨國民民主黨合併之後,一時之間士氣大增,在團結的在野黨下,菅義偉如何帶領自民黨在國會改選中再次取得過半優勢,將成為菅義偉上任後的第一道難題。

其次是安倍經濟學要如何延續?安倍下台前念茲在茲的便是他所一手創造的「安倍經濟學」,而菅義偉過去長期在安倍的內閣官房長官,也是「安倍經濟學」的主要執行者,只是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下,讓「安倍經濟學」的三支利箭頓時受挫,不論是大企業所依賴的出口,亦或是中小企業所倚靠的內需市場,都受到相當大的影響,而在外來觀光客幾乎絕跡的狀況下,也讓安倍觀光立國的口號大為失色,如何在提振經濟與擴大出口下延續「安倍經濟學」,似乎已成為菅義偉的第二道難題。

最後是要不要繼續邀請中共領導人習近平訪日?在安倍任期的後半段,以自民黨幹事長二階俊博及首相輔佐官今井尚哉等親中派勢力逐漸抬頭,他們所合作組成的「二階、今井派」極力說服安倍與美國脫鉤,對中國大陸採取溫和的態度,同時至今還力推邀請習近平訪日,雖然菅義偉在自民黨總裁選舉期間表示,目前應該以防疫優先於習近平訪日,然而,這次菅義偉也在「二階派」的全力支持下當選自民黨總裁,在日本政界強調人情義理的慣例下,如何處理習近平訪日的事宜,勢必將成為菅義偉外交的一大難題。

過去長期幕後協調的菅義偉,如今終於不再琵琶半遮面的走到台前來,但擺在他眼前的,便是要如何跨越國會、經濟及外交這三座大山,否則,他將還只是安倍的手中所操作的那隻布偶

聯合筆記/中共是敵人或朋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57010/web/

◆  教育部,請尊重大學自治
◆  聯合筆記/中共是敵人或朋友
◆  美大選影響…科技半球化 美中更對抗
◆  社會實踐、跨領域學習…給大學生的祝福期許
◆  俄陸駭美大選 影響不如內政議題
◆  近悅遠來,北京與王道的距離
◆  漫畫/過河拆橋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聯合筆記/中共是敵人或朋友


2020-09-14 00:32  聯合報 /   陳言喬
2015年11月,馬習會在新加坡舉行。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中共是我們的敵人或朋友,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從歷史教科書上可以得到答案;在不同階段或戰略戰術的不同層面,則可能有不同做法。但現在與未來要如何與這個敵人/朋友相處,仍是個大哉問!

明年中共建黨一百周年,從民國10年(一九二一年)陳獨秀在蘇俄協助下成立中國共產黨後,即在各地展開工農起義奪權運動,目的是推翻中華民國取而代之。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國民政府敗退來台直到上世紀八十年代,中共的統一方針仍是武力解放台灣

四十年來兩岸從對立走向交流,且在近十餘年間走入一段快速融合期。但馬政府八年與對岸經濟的融合、民間的大交流,是雙方暫時擱置爭議政治歧義得來的,兩岸的上層結構政治核心議題,始終沒變也不敢碰觸。兩岸一旦回到原點,過往交流的成果就會付諸東流。

兩岸間最重要的政治核心問題就是,我們要視中共為什麼?本質確定,才能決定我們要如何與中共/大陸人民交流。

就目前陷入困境國民黨來說黨內老一輩與青壯派為兩岸路線爭執不下,青壯派選票現實考量,認為不能因為馬政府八年與中共和平發展取得的兩岸紅利,就以為可與中共一勞永逸相處。老一輩則有使命感,認為若要拿香跟著民進黨拜,不僅贏不了選舉還可能斷了兩岸剩下的橋梁,讓兩岸更加兵凶戰危。

國民黨要論述好兩岸關係,就應回到初心,先搞清楚自己的定位與中共的關係。是朋友或是敵人?或是否有第三種選擇?這都是國民黨最感困惑與尷尬的地方。如何拿捏與中共的關係,恐怕得從歷史教訓、現實環境來定位,並以靈活做法,包括能做不能說、能說不能做等手段因應在與中共交往時要有智慧,在與一般大陸人民交往時要秉持善意與仁義

而中共視我們為什麼?是半個世紀前非得消滅的敵人、還是絕對不可兵戎相向的骨肉同胞也攸關全台民眾的因應之道最近央視主持人李紅的求和說」,代表大陸相當一批人的心態,這種以戰勝者姿態看待台灣,對兩岸的和平交往沒有任何幫助,只會逼使台灣更加敵視大陸,製造更多對立。

國民黨兩岸路線的爭論、大陸「求和說」的摻上一腳,讓國民黨疲於應付,民進黨正好整以暇看國民黨的倉惶與困窘。

民進黨政府的思維很清楚,中共就是敵人,大陸人民也是不懷好意的群體,所以反中仇中成為民進黨的指導原則,改課綱、改護照、改名稱等一連串去中國化手段,至於能不能獨立以後再說,現在先借殼上市。

只是民進黨如此反中,卻又死抱著 ECFA 不放。一方面鄙視敵人、一方面有求於敵人,這樣的敵我不分、彈性手段教人開了眼界,萬一哪天台灣被兵臨城下,如此沒有原則的政黨要如何因應,才要令人擔心













教育部,請尊重大學自治


2020-09-14 00:41  聯合報 /   
管中閔/國立台灣大學校長、
吳正己/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
廖慶榮/國立台灣科技大學校長
教育部7月預告制定「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修正草案,對各校教師升等審查辦法設下各項繁瑣規定,有侵犯大學自治之虞。圖為教育部長潘文忠。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際的頂尖大學為了確保師資品質與國際競爭力,無不各自訂定教師升等辦法,然而,教育部於今年七月廿一日預告制定專科以上學校教師資格審定辦法修正草案以下簡稱本草案),草案內容對於各校教師升等審查辦法設下了各項繁瑣規定,不僅當中有諸多爭議,更有侵犯大學自治之虞,將對大學提升國際競爭力產生嚴重後遺症。

大學追求學術卓越教師是最關鍵的因素大學教師的責任同時注重研究」、「教學服務」,三者缺一不可長久以來,學校教評會都是以這三項成績綜合判斷投票審定教師升等資格這份草案卻規定學校教評會應尊重外審委員之判斷,不得僅以投票方式推翻外審結果」,但外審委員審查僅係針對教師研究成果中的送審著作,其結果自不能做為教師研究項目甚至整體表現的代表

這次草案所訂的審查原則,不僅錯誤地將外審結果視同教師研究項目的最終評分,更忽視教評會在做決定時必須兼顧「教學」及「服務」兩項的成績,顯然不當局限學校教評會的審查權限更嚴重的是,這項草案也忽視各校基於發展目的所聘任的專案教師,將來專案教師如一體適用本草案規定,勢將對學校及教師工作權均造成嚴重影響。

大學最重要也是最珍貴的核心價值就是大學自治大法官釋字第三八○號理由書亦明載:「大學內部組織、教師聘任及資格評量,亦為大學之自治權限,尤應杜絕外來之不當干涉。」確認這些事項屬於憲法層次保障的範疇。但在這部草案中卻存在許多侵犯大學自治之嫌的條文,茲列舉一二。

草案要求,學校應建立教師資格審查作業自我評核機制,若學校未依規定辦理,教育部得視情節輕重,追究相關人員責任、扣減學校獎勵補助或招生名額等處罰。但教育部如何認定學校未確實辦理審查?又將依何標準處罰?草案均無說明,未來若據此處罰學校,難免有流於恣意之嫌,並可能對學校教師資格審定機制產生不當干預。

不僅如此,草案還規定「教育部得要求學校另組教評會續行審議,於必要時並得由本部指定之代審機構辦理。」此舉已違反釋字三八○號的精神何況,教育部以何標準要求學校另組教評會?另組的教評會成員是否須取得教育部事前同意?教育部指定的代審機構又何以具有較原學校更高的專業審查能力?諸多疑義均未見草案說明,未來在執行上勢將引發爭議。

台灣的高教不僅要與國內競爭,同時也須立足國際。放眼國際,頂尖大學為追求學術卓越,無不各自訂定適當的升等辦法,作為教師的鑑別標準。教師升等屬大學自治的範疇,切盼教育部予以尊重,重新檢視修正這部嚴重侵害大學自治的草案,以確保大學的學術自由與國際競爭力











美大選影響…科技半球化 美中更對抗


2020-09-14 00:57  聯合報 /   楊永明/國安會前副秘書長(台北市)
如果川普在美國大選勝出,美中關係可能持續螺旋惡化。 (路透)


美國政府十五日將啟動針對華為的最新制裁,使得華為手機產線可能「斷供」,川普政府不斷封殺華為,是基於哪些原因呢?十一月三日美國總統大選對於中美貿易戰與科技戰會有怎樣的影響呢?

貿易戰科技戰都有中美權力鬥爭結構因素,而且兩黨現在都是對中鷹派,因此不會因為大選結果不同而出現急遽逆轉,這也是為何許多分析都認為拜登的中國政策與川普相去不遠;但在政策層面,兩人選後實際政策上仍會有差異與影響。

先就貿易戰而言,川普針對中國的貿易政策,目標是削減貿易赤字、奪回被中國搶走的就業外,主要以高關稅,迫使中國大陸接受貿易協議談判採購承諾拜登對於就業議題,主張提高工資勞工權益;至於對於高關稅制裁的作法,拜登數次談到中美貿易問題時,指出不願看到高關稅成本最終轉嫁到美國企業與人民。

由於中美貿易戰已經進入貿易談判與協議,川普尚滿意中國執行第一階段貿易協議進度,可見無論川普或拜登,一定會緊盯著北京在這兩年的兩千億美元採購;同時會要求啟動第二階段貿易談判,這會進入到深水區,牽涉到北京政府的開放程度改革承諾

因此,如果拜登勝選,對於中美貿易第一階段協議,應該是「川規拜隨」,但對於高關稅制裁,拜登可能在貿易協議有進展前提下,逐步放寬制裁的產業範圍與關稅比例。至於第二階段貿易談判,無論是川普或拜登,皆是高度爭議過程,可能訴諸制裁手段,屆時中美貿易戰將可能再度爆發

科技戰其實是中美權力鬥爭的真正關鍵川普政府針對華為斷供封殺,是要中斷或延遲中國科技發展禁止 TikTok 在美國營運,則是要遏止中國新創產業搶奪美國的科技霸權

雖然近年中國大陸科技論文數目已超越美國,美國在許多半導體與高科技領域仍然領先,川普禁止美國核心技術、製造設備、設計軟體等輸中,雖重擊中國科技企業,但也迫使中國加快推動國產替代提早建構自主供應鏈,致使川普被戲稱為川建國」。

無論美國大選結果如何,中美科技戰將造成「科技半球化」,川普連任應會加速中美高科技產業與技術脫鉤,拜登勝選也會維持類似政策;但兩人後續都有可能調整繼續封殺中國企業的作法,因為超級供應鏈難以切斷、美國企業不願失去中國市場、半導體價格偏高不利科技發展與創新等因素,致使科技封殺的成本過高,應會有某種程度的修正。

最後,國內因素仍是影響選後政策現實考量,美國的新冠確診病患數全世界最高,種族緊張問題致使人心浮動,經濟就業問題仰賴政府紓困。如果拜登當選,由於他主張提高企業稅,並提出多項福利政策,在股市與經濟雙重壓力下,可能會緩和部分高關稅與科技封殺,以避免造成企業與人民的更多負擔,但會提出更全面的對中戰略,中美競爭對抗態勢更明確。

如果川普勝出,更加肯定貿易戰與科技戰的效益,以及反中政策在選舉策略上的助益,尤其主導反中策略國務卿龐培歐,大大墊高他競選下任總統的政治資本,中美關係可能持續螺旋惡化。然而,如果川普連任,美國的社會騷亂、政治動盪的風險或會升高,面臨更大治理危機的川普,喜歡交易的川普,高關稅、科技封殺,甚至台美關係或許反而成為中美關係交易的籌碼











社會實踐、跨領域學習…給大學生的祝福期許


2020-09-14 01:11  聯合報 /   陳復/東華大學通識教育中心主任(花縣壽豐)
台灣大學在6日舉行開學典禮。 (中央社)


又是新一學年度開學的日子。目前還有很多國家疫情嚴重,我們生活在台灣何其有幸,大家都能重新在校園裡相會,相信經歷過不能如常學習的焦慮甚至痛苦,各位同學更會珍惜自己來校園學習的機緣,不再浪擲青春與虛度光陰。

大家應該會發現:這些年來,大學已經逐漸破除專業知識的象牙塔,強調產學合作學用合一,更已逐漸跨出各科系的壁壘,強調學生本位適性教學鼓勵同學從事跨域整合的探索,在生活中汲取經驗知識,發展出自己的特色與專長。因此,不只需要認真學習自己科系的專業知識,更應該放棄過去常有人會把通識教育視作營養學分的錯誤想法,認真探索各學術領域的基礎知識,從中培養自己跨領域的素養

通識教育常有些中文與英文基礎要求,很容易被同學輕視,殊不知如果你只懂得專業知識,卻不知該如何寫一篇文章來表達觀點,導致報告或論文滿篇錯字甚至邏輯不通;或者,無法與來自各國的同學自由交流對自己社會的認識,這肯定會侷限人生發展。由於當前知識正在快速發展與變化,新知識很快就會過期成冷知識,如果能結合通識教育不同領域中的觀點與技能,將其碰撞出專屬於你的創意,更能奠立未來職場工作的利基。

現在的環境何其險峻,我們有幸來大學求知,更要懂得傾聽別人的聲音,需要有「歸零」的態度,意即「不要常覺得自己已經知道什麼,更要常反省自己尚未知道什麼」,如海綿般擴充知識含金量,從對話凝聚精確可落實觀點。這種「鍊金術」的養成,固然需要你跟老師與同學認真的探討問題,更需要你自己願意展開社會實踐,最終才能知道這些學習到底能發揮多少效益。

大學生應該主動積極將學會的知識與技能貢獻給社會大眾,你可常參與學校公布的各種服務學習,不論是到偏鄉向孩子展開補救教學或跟長者從事數位教學;再不然就到社會福利機構特殊教育學校跟各類有障礙無法全然自理者共同工作,都能讓你發現大學生已獲得社會相當豐富的資源,更應該對社會有著責任感,懂得如何付出,來回報社會對你的栽培,這是筆者對全台灣大學生開學期許













俄陸駭美大選 影響不如內政議題


2020-09-14 01:07  聯合報 /   黃金澤/美國南卡羅來納大學教授(美國南卡羅來納州)
微軟日前發表聲明,偵測到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駭客試圖對川普與拜登陣營發動網路攻擊。示意圖。 (路透)


距離今年美國總統大選僅剩下五十天,川普和拜登雙方陣營已進入短兵相接的階段。日前微軟發布聲明,偵測到來自俄羅斯、中國和伊朗的駭客試圖對雙方陣營發動網路攻擊,雖然微軟表示這些攻擊並未成功,但印證了美國國家情報總監辦公室於上月發表的關於境外駭客可能影響選舉的推測;且民國105年(二○一六年)大選過後的民調顯示有超過半數的美國民眾相信俄羅斯曾干預大選,一時間對於境外駭客是否捲土重來的揣測又成為熱門話題。然而境外駭客對美國大選的干擾究竟會造成什麼影響要回答這個問題,必須從技術面訊息面來看

首先是技術面。駭客若成功駭進兩黨競選總部的伺服器或相關人員的電腦,能做的事大概可分三種:一是竊取私密訊息,但不公開而只作為己方日後參考的情報。二是竊取私密訊息後,藉由合適管道洩漏給能造成影響的單位(例如上次大選前對希拉蕊.柯林頓電郵門重啟調查的 FBI),或是透過媒體爆料公諸於世。三是仿造假訊息,並偽裝是由受駭者的電腦所發出。第一種的目標並非大選本身,第三種雖可能造成短暫的混亂和傷害,但不難澄清。真正會造成足以改變選舉結果影響的,主要仍然是第二種

所以就要看訊息面是否有足以造成部分選民改變投票意向的內容。這可以從兩個方向來看

第一是選民對候選人的印象。四年前的川普,雖然是商業界或娛樂界的名人,在政治界卻是新人。而希拉蕊.柯林頓曾貴為第一夫人,又長期在政壇擔任參議員國務卿等要職,背負電郵門的包袱,因而在新發現的電郵被洩漏出來之後,就成為壓垮其選情的最後一根稻草。這次輪到川普身背通俄指控防疫不力的沉重包袱,但今年以來大爆川普失職和敗德的新書已如過江之鯽,對川普的檢視堪稱廣泛緊密,卻未改變日前路透民調顯示仍有超過八成共和黨選民力挺他連任,駭客恐怕很難找到更有力更勁爆的料。而拜登雖有其子之前於烏克蘭經商涉入貪腐的傳聞,但由於拜登本人小心謹慎的性格,似乎也不至於被發現有什麼致命性的「黑材料」。

第二是選民對訊息來源的信心。由於有了四年前大選假新聞充斥的前車之鑑,今年的選民對訊息的信任度,不管是對於主流媒體的報導或是社群網路的傳播,都打了一個大大的問號。CNN上周民調顯示選民對於支持對象心意已決的比率高達八成五,也反映出對新訊息的不信任已經凍結了絕大多數選民的投票意向。

綜上所述,筆者認為境外駭客對美國大選確實正在試圖干預,也可能造成若干影響,但其程度應不足以和新冠疫情的發展、反種族歧視示威抗議通訊投票所引發的爭議等三大因素相提並論















近悅遠來,北京與王道的距離


2020-09-14 00:47  聯合報 /   陳長文/法學教授、律師(台北市)
「海峽論壇」20日在廈門登場,王金平將率團參加。未料《央視》指台灣被中共軍演嚇到了,還扯王金平此行是去「求和」,充當了民進黨的信使。 圖/取自央視


隨著美國大選時程的逼近,美中的對立越來越顯性化,台灣也必然涉入其中。美中不僅是經濟與科技的競爭,也是雙方「制度」的角力。北京當局是讓大陸人民平均生活水準,達到史上的新高點,但與王道,始終尚有一段距離

人民日報拒絕美國駐中大使的投書,是雙方制度差異的一個縮影。我們可以理解人民日報的苦衷,作為中共的官方媒體,無法刊登與政府立場不同的文章。但拒絕刊登,也有另一個角度的說不過去,畢竟任何人,包括中共駐美大使在內,都可以自由在美國發表文章,論述與美國政府不同的意見,那為什麼北京無法給予他國外交官同等的空間呢

言論自由是個表徵,這個表徵反映著許多本質上的差異。值得慶幸的是,今日的北京當局,並不僅以「大國」、「強國」為滿足,而希望成為一個近悅遠來的王道之國」,筆者期待在不久的將來,北京當局會將這個差異補足

但是另一方面,美國雖然是個民主國家,一旦牴觸國家利益,他的翻臉與無情,也有太多歷史的教訓。現在美國利用台灣作為反中的工具,乃至於川普作為競選的議題,已是公開的秘密,我們擔心的是,一旦台灣這個功能性消失了,或者中共忍無可忍,決定施壓台灣時,美國願意為台灣付出多少代價?

所有的談判,都需要黑臉跟白臉。現在既然民進黨已經完全選邊美國,國民黨責無旁貸,也必須對中共伸出橄欖枝,讓台灣還是有一個避免衝突的選項。

但當國民黨頂住台灣的內部壓力,決定出席海峽論壇的時候,大陸部分人士的調侃,就實在不夠漂亮了。中華文化的基石,是」,北京不能把國民黨的出席,當作小弟對大哥的討好。「小事大以智,大事小以仁」,如果海峽論壇不能以為本位,那就會完全地失去意義

將心比心,江啟臣主席現在的處境,的確難為,可以說是「三面不是人」。既然親美,又要「和共」,還必須適當的表達立場,不能被視作「親共」、「舔共」,這樣的處境,國民黨至今都還沒有找到太好的答案。

代表出席海峽論壇的人士,應該要完全服從台灣的利益、國民黨的立場,不能有個人私心的算計。團結的國民黨,都不見得能應付如此艱困的局面,更何況是號令不一,內部掣肘?

既然北京當局的目標是「和平統一」,那麼就必須與台灣作制度的競爭,才能讓台灣人民心悅誠服的選擇統一於「良制一國」。筆者可以感受到中共的努力,但大陸人民一天不能自由地批評政府,就表示連北京當局自己都還沒有底氣

周行一/迴旋空間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迴旋空間

◆  嚴震生/貶抑軍人的川普 還能發動戰爭嗎?
◆  薛承泰/道路上的無知之幕
◆  馬凱/30年前的預言與超級全球化
◆  洪蘭/讓孩子去做白日夢吧
◆  盛治仁/125個死刑冤獄
◆  劉維公/「靠北」之社會語意學考察
◆  方祖涵/捕手鈴木清的川普紅帽

◆  王健壯/大法官對憲法閉上了眼睛
◆  趙春山/巧婦難為,不要吝於給江主席按讚
◆  黃介正/美對兩岸「戰略模糊」的終結?
◆  葉銀華/康友之公司治理警訊
◆  沈呂巡/美國對台灣主權爭議轉折記
◆  羅智成/「真」的貶值








周行一/迴旋空間


2020-09-14 00:27  聯合報 /   周行一(作者為政大財管系教授)
蔡英文總統及AIT處長酈英傑等人,上月到金門參加「八二三戰役62周年」活動。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灣是個寶島,大家都這樣講,甚至大陸朋友初來乍到時覺得台灣的都市景觀令人失望,可是接觸了民眾之後就也跟台灣人一樣認為台灣是寶島了。台灣人民儘管政治立場不同,卻都有一個共同的願望—安居樂業,從政者當然也不例外。但是過去幾年國際地緣政治的走向可能會影響這個共同願望的穩定性。
台灣一直處在一個極端困難的國際關係環境裡,中共對台灣的打壓造成只有十五個小國承認中華民國,台灣甚至無法參加必須是一分子的世界衛生組織,儘管如此,在大家努力下,八二三砲戰後台海維持了六十二年的和平,台灣經濟有輝煌的成就,社會富足安康
但是自從美國發起中美貿易戰,台海周遭的地緣政治情勢產生了顛覆性的改變,中國從美國的競爭性商業夥伴,變成了美國的國家安全威脅,以前美國強調台海爭端應由兩岸協商以和平方式解決現在美國正積極將台灣納入打擊中國的夥伴圈中。台灣為了自保,迎合美國需求,購買各種新型武器、台積電決定赴美設廠、開放美豬進口積極爭取美台貿易協定等,台灣正走向越來越依賴美國維持自身安全的方向。
傳統上,美國攸關台灣的安全,但是台灣如果最後進入到無迴旋空間的情境,即使美國願意防衛台灣,台灣是否還能具有獨立自主的良性經濟發展,是個值得深思的問題。波多黎各的經濟發展可以做為我們的參考
波多黎各位於加勒比海,人口略高於三百萬,國民所得三萬兩千美元左右,自從一八九八年後就是美國的屬地,不是美國的一州,但波多黎各人出生時即是美國公民,可以自由往來美國本土,不過沒有選舉美國總統與國會議員的權利,有經美國國會批准的地方憲法及自治權,自己選政治領袖與民意代表。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六月九十七%的波多黎各民眾表示希望成為美國的一州,但是在隨後的公投中因為只有廿三%的民眾參與而未通過。
一四九三年及一八九八年間,波多黎各是西班牙的殖民地,現在的官方語言是西班牙文與英文,不過西班牙語最通行波多黎各支付美國聯邦稅,但不付聯邦個人所得稅,波多黎各沒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國防由美國提供,在美國政府同意下可與其他國家簽貿易協定,設貿易辦公室,自然資源缺乏,製造業為經濟支柱,高度仰賴進口原物料。
現在的波多黎各狀況很糟,貧富差距大、失業率高、政府已因高債務破產,政府預算有四分之一來自於美國政府的補助。美國政府的政策是讓波多黎各進入險境的重要原因,早期美國允許借款給波多黎各的債權人可以免繳利息所得稅,波多黎各政府可以舉債平衡預算赤字,美國企業在波多黎各經營可以免支付地方、州及聯邦稅,自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美國政策改變,這些在波多黎各的美國企業必須開始付稅後,波多黎各經濟就開始每況愈下
台灣當然還不是波多黎各,不過波多黎各的例子顯示,當一個國家需要受別的國家保護的時候,自主的空間就會受影響甚至於消失。自主迴旋空間對一個國家的經濟發展至為重要,而在世界上贏得別人尊敬的一個重要手段就是亮麗的經濟表現,台灣在新的地緣政治環境中不可不如臨深淵,如履薄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