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表達教育 比成績更重要
◆ 面對少子化 也要堅持良心辦學
◆ 缺少同理心 台灣教育警鐘
◆ 綠認知作戰 害慘台灣民主
◆ 綠委打臉總統 黨政危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應該重視貧富不均問題
◆ 資源爭奪 豈能解決家屬照護困境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應該重視貧富不均問題
2024-12-30 01:02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一一一年前二十%的家庭平均財富是五,一三三萬元,可是後二十%的家庭平均財富只有七十七萬元。也就是說,前二十%的人的財富是後二十%的人的六十六倍之多。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邀請勞動部長就「如何有效提升國內薪資水準,落實保障政府機關單位內勞工之權益」進行專題報告,勞動部長說,低薪是月薪少於三萬一千元。根據估計,有一二○萬人是低薪族。
我國其實並不太重視貧富不均問題,各個政黨也沒有將這個問題列入競選的重要議題。偶然有人提到,大多數人也都認為貧富不均問題與賦稅不公平有關。我們當然應該使富人多交一點稅,但是這最多可以增加社會福利,不可能使得低收入戶增加他們的收入。
貧富不均問題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很冷靜地思考,為何我國的貧富差距如此之大?
我們先撇開在投資上的所得,只討論薪資所得。有高競爭力的公司,員工也就有高所得,目前半導體工業的員工薪資相當好,因此當務之急乃是提高所有科技公司的競爭力。我現在和各位談談如何全面地提高所有科技公司的競爭力。
一、政府不應該獨尊半導體工業,機械、化工等工業絕對是重要的,政府不能不重視這些工業。遺憾的是,政府只談半導體工業,這使得大學也迎合上意,忽略了其他工業。政府應該使年輕一代知道機械、化工等工業的難度,讓很多有野心的年輕人肯從事這些工業的研發工作。
二、大的科技公司也必須購買很多設備和零組件,到目前為止,很多重要的設備和零組件都必須向外國購買。我國的大科技公司因此應該設法培植國內的設備和零組件,韓國的大公司顯然是朝這個方向在做的。
三、政府應該鼓勵大學教授盡量和工業界接觸,使大學教授的教學不僅有學術的成分,也有技術的成分,如此可以使得我國工學院的畢業生早一點和工業界接軌。
四、政府應該鼓勵大學和法人研究先進國家為何能夠製造出如此高規格的工業產品。舉例來說,瑞士在精密工具機上往往是最高級的,究竟為何瑞士有這種高級的工具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五、政府應該全面地提高人民的競爭力,很多偏鄉孩子因為家境無法請家教、進補習班和接受父母的指導,在學業上因此非常落後。政府應該糾正這種情形。
在我看來,我國非常依賴工業。好的工業絕對可以帶動服務業,工業一發達,運輸業一定跟著發達,卡車司機的薪水也會改善。大的科技公司為了和外國企業來往,一定很重視門面,這也可以帶動盆栽業和鮮花業。所以我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全面提高工業的競爭力,也同時提高偏鄉孩子的學業程度。
表達教育 比成績更重要
2024-12-30 01:00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麥當勞發生工讀生疑遭主管性侵後輕生事件,引發輿論譁然,然而有建中生揪團買麥當勞還PO網並寫「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等。中央社
閱讀近日媒體報導有關「表達」的新聞,包含四所高中的數名學生表達對麥當勞事件的看法、知名高中畢業校友三十重聚宴會菜單名稱,以及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以高中樂隊學生身材延伸話題等,感慨油然而生。
身為資深的高中教師,深感高中教育除了升學準備外,教導學生如何分辨有所為有所不為,如何適切表達想法,比學業成績更重要,尤其更應強調對事件當事人的同理心。我們不缺同情,缺的是同理;我們不缺法律,缺的是自律。面對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蓬勃發展,教導高中學生同理和自律,應是高中教育更應重視的一環。
筆者不禁想起數年前,高中生校慶變裝扮「納粹」,穿上納粹軍裝、揮舞納粹旗幟,透過網路傳播引起軒然大波。網友指出這些學生是否不知道歷史典故,是否不知道納粹標誌代表的意義是蔑視人權與壓迫;也有人質疑該班導師是否不知道學生裝扮納粹可能引發爭議等。也許學生認為不過是創意變裝遊行而已,活動僅是團體同樂,即尊重學生創意發想,讓學生上場發揮。卻沒想到遊行照片被貼上臉書後,網路無遠弗屆,引發網友抨擊,以色列和德國在台協會關切,學校必須出面道歉。
教導高中生如何表達想法,重不重要?幾年前,台南一家簡餐店老闆表示不確定四名男學生身分,原先拒絕免費加飯,後來學生出示學生證遂成功加飯,沒想到這群學生在離去後竟又折返,並將菜單揉成一團丟進湯碗裡頭,明顯挑釁的行為被監視器清楚留下,老闆憤而取消加飯優惠。四名學生表示因為店家二度找麻煩,才會把碗反蓋以表不滿,而菜單丟進碗內,學生辯稱是不小心,該校校長希望外界能給學生反省機會。
十餘年前,市議員質詢提及台北一所高中的畢業紀念冊以女校校服出現不雅不適宜的畫面,強調應加強學生的性別平等與尊重的教育。
學校的責任即是教導學生,和平、尊重與多元的價值得來不易,自由的思想要建立在正義與尊重之上。如何教導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同理,恰當的言行舉止,表達教育刻不容緩,學校確實要檢視教育目標。
人與人相處需要表達與溝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說明給人鼓勵的話,比珠寶玉石更有價值;而用言語傷害別人,造成的傷害比用劍戟傷人更嚴重。基於同理與尊重的表達,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避免造成隔閡和傷害。高中教育更應教導學生如何表達情緒和意見,導師應是最重要的經師與人師的角色。
面對少子化 也要堅持良心辦學
2024-12-30 01:01 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教育部公布一一三學年度大專新生註冊率,有九所大專院校低於六成的「淹水線」。這項數據雖遠低於去年的十九所,榜上有名的學校也未必會與「財務狀況欠佳」、「專輔」、「退場機制」等敏感話題畫上等號,但危機意識的壓力下,想必仍令這些學校的教職員工「挫咧等」。如何挺住少子化衝擊,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思索讓學校永續經營的方針,也成為各公私立院校定期會議中腦力激盪的議題。
站在學生的立場,挑選學校的考量,最好是沒有嚴格的畢業門檻,在學四年可以輕鬆、多采多姿度過,順利取得文憑且能習得一技之長,在就業市場又能擁有一爭長短的競爭力。只是天下豈有不勞而獲的白吃午餐?
通常取消「操退」、「學退」的限制,美其名是讓學生自主,實則也是各校留住學生的方法之一。有部分學者認為,只要能夠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管你來不來上課,或是反正人在心不在。其次,目前全台約有卅所大學廢除「二一」、「三二」的退學制度;即使仍有一百多所學校以「學退」作為督促學生學習的最後防線,不過以筆者所任職的私立科大為例,還是有發覺危險時將修習學分退至九學分以下,不受「三二」限制的解套方法。
教育團體認為,大學已設有修業年限,沒必要再將成績表現作為另一道門檻。但是如此一來也造就許多「不務正業」或另有意圖(如逃避兵役、熱中打工、社團活動…)而遊走於各校間,讀了 N 年仍畢不了業的高齡學生。擔心年輕人虛度光陰的老派思維,恐怕會被學生以未免管太寬、「我的未來我自己負責」打臉。
在這波 AI 浪潮下,許多科系都與之有了熱門連結;誠然人工智慧的發展,今後將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但若沒有扎實的基礎仍解決不了問題。例如中華隊勇奪世界棒球十二強冠軍,幕後結合情蒐及運動科技,幫了大忙。其中多功能發球機發揮效用,讓打者更無懈可擊。這是一種能發出各種不同軌道、角度、速度等球路的新型發球機;AI 大數據能判讀對戰投手在兩好三壞的情況下,會投出什麼球種與打者對決。全台唯二的機器,一台為國家隊使用中,一台就在筆者學校。用於身經百戰的國手們,能適時擊出安打、全壘打;用於學生球隊的選手,則或許因基本的擊球能力尚待磨練,命中球心的機率仍舊有限。
現實與理想間還是有差距,各校不能為吸引學生前來就讀、提升新生報到率,而放棄了應有的堅持,畢竟秉持良心辦學,方為永續經營之道。
缺少同理心 台灣教育警鐘
2024-12-30 01:01 聯合報/ 游龍吟/教師(新北市)
麥當勞被揭發前任主管涉嫌性侵女工讀生,引發國人抵制消費。數所明星高中學生卻揪團吃麥當勞,引燃外界怒火,大罵這群學生沒有同理心,也批評教育人員與學生家長失職。筆者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每一個社會表象底下,其實都蘊含深層意義。為何這群建中生不顧輿論,逆風而行,偏要發文「建中中午揪團騎腳踏車去吃麥當勞」?他們不怕輿論公審?台中一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新竹高中等明星高中生,為何紛紛響應轉發?
Z 世代學生缺乏同理心,只關注自己權益。麥當勞女工讀生遇害,與他何干?他們不能去吃麥當勞,才是「切身之痛」!
其次,這群 Z 世代的高中生針對麥當勞性侵案,真實的感想又是如何?恐怕是無感!試問,烏克蘭飽受戰火之苦,人民死傷,台灣的學生有感嗎?
其三,學校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權益,以學生角度看世界。教育改革從九年義務教育變成十二年國教,從「十項基本能力」變成「核心素養」;還提倡終身學習與素養課程,結果教育現場到底改變了什麼?
學校校事會議永遠開不完,親師生關係變成法律關係;家長透過密錄器保存證據,控訴老師管教不當,告同學霸凌子女。
顧憲成〈題東林書院〉曾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部分家長認為這是「古代讀書人」的求學態度,現代學生只需讀好書,未來賺大錢即可。
其四,當前的教育內涵,偏重邏輯思考的理性思維,忽視將心比心的感性體驗,才會培育出一群缺乏同理心的學生,值得教育單位省思。
最後,建中生揪團吃麥當勞,多所名校生竟紛紛響應,這是台灣教育的警鐘!台灣教育應該教導這群Z世代學生,學習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台灣社會如果充斥冷血與冷漠,絕非國家之幸!
綠認知作戰 害慘台灣民主
2024-12-30 01:04 聯合報/ 潘兆民/大台中市政發展協會執行長(台中市)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被玩弄話術的執政黨所欺騙。不斷地放送煽動話術,早已成為賴清德執政下控制民意的主軸。近期,只會挾持民意的執政黨,又再操弄認知戰,聲聲捍衛民主的民進黨,竟然公開挺十二月三日深夜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令。在社群平台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竟公開發文「南韓國會被親北韓勢力操控,南韓總統尹錫悅為守護自由憲政體制,緊急宣布全國戒嚴」,並且居然將尹錫悅口中的「從北勢力」,意圖與台灣立法院民主制衡執政黨的藍白立委相提並論,此項反民主的惡行,正是大搞典型認知作戰的結果。
更甚者,當立法院廿日通過在台灣社會早就有修法共識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選舉罷免法與憲法訴訟法,其中特別是財劃法,早在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即公開呼籲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要盡快修法,如今順應民意需求,好不容易在藍白主導下修法,總算順利通過,卻被執政民進黨又扯上「亡國滅台、引狼入室」,又再操弄修法的背後是中共操控。民進黨一再以「煽動的話術」和「抗中保台」為選舉花招,長期只想著算計的老套,結果踼到鐵板,迴力鏢射向自已,急於下架挺戒嚴,卻早已出醜,被韓國媒體傳播國際,丟臉到國際上。
與此同時,馬英九基金會邀大陸青年訪台,復旦陸生宋思瑤受訪一句「中國台北」,遭民進黨獵巫,在綠媒不斷操弄,意圖轉移其丟盡顏面「挺戒嚴」的反民主惡行,陸委會更配合認知戰的演出,研議要禁止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籍人士來訪,最高禁令長達五年。台灣的民主自由就這麼容易被一句話擊潰嗎?執政的民進黨對台灣民主也太沒自信。如此嚴厲的制裁,陸委會又配合操作「抗中保台」,意圖扼殺兩岸交流,證實一切都是政治算計。
民進黨擅長抹紅、扣紅帽等政治算計,最近在地方亦甚囂塵上,特別針對近期聲勢大漲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批評盧市長任用紅媒。殊不知,用人唯才,考量的是工作表現,與之前任職何家媒體有何關係?只因盧市長身段柔軟、政績領先,又被視為藍白陣營皆可接受的最合適人選,相較於賴清德當選後,不知用心於福國利民之事,卻一再以鬥性的執政風格,意圖改變立法院代表最高民意機關的政治生態,處處製造罷免對立,浪費民脂民膏。執政的民進黨一再操弄政治算計,漠視台灣自由民主的道德基礎,只會用意識形態檢視任何可能對賴清德有威脅的對象,踐踏台灣民主,這才是台灣民主悲哀。不要低估台灣民意的智慧,老套的招式,民眾當睜亮眼睛唾棄。
綠委打臉總統 黨政危機
2024-12-30 01:04 聯合報/ 林岱緯/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決議封殺賴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儘管柯建銘總召一句黨團自主輕輕帶過,但從黨政關係的角度來看,溝通不良的府院黨聯手為劉靜怡泡了一杯走味的咖啡。
這並非執政黨立法院黨團首次否決黨籍總統提出的重要人事案或重大法案。民國八十九年(二○○○年)陳水扁總統帶領民進黨實現首次政黨輪替,儘管未能同步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在黨內的威望已無人能及,但同年六月勞基法有關每周工時修正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卻棄守府院版本,甚至默許面對勞團壓力的部分黨籍立委轉向支持在野的國民黨版。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馬英九總統不僅為國民黨贏回政權,還一舉贏得立法院七成席次,卻沒想到提出的監察院人事案,竟然在國民黨立委反對下,包括副院長在內的四位提名人被封殺。
若單從歷史回顧來解讀這次大法官人事案被執政黨立委否決的結果,表面上看似稀鬆平常,但深入分析就可發現,執政黨立委群起反對總統意志,應可說是賴總統執政的重大挫敗;因為前述綠藍兩位前總統被同黨立委否決的歷史,都發生於堅持不兼任黨主席的情境下,同黨立委藉此釋放出不滿情緒,迫使兩位總統最終選擇兼任黨主席,以確保黨及立法院黨團對於執政團隊的支持。可是此番賴總統卻是在兼任民進黨主席的情況下,還被黨籍立委否決大法官人事案,意味著我國黨政關係出現新的挑戰課題。
學者 Blondel 和 Cotta 針對「黨政關係」的定義及分類,以政黨、黨籍行政或立法部門公職人員在重要人事案與法案的行動立場做為觀察指標。若兩者各自自主,是為黨政分離;若兩者一致行動,則是黨政合一。在黨政合一的結構下,若政黨領導黨籍公職人員(即政府依賴政黨),就是以黨領政;反之,若黨籍公職人員領導政黨(即政黨依賴政府),就是以政領黨。依此標準,陳水扁與馬英九任內都是從黨政分離轉向以政領黨,後繼的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位總統,則是就任總統時即兼任黨主席,以政領黨的黨政合一模式似乎已成共識,縱使不以政黨為首要決策核心,亦需政黨來支持執政穩定。
政黨在民主政治中之角色極為重要,提名候選人並提出政見政綱,爭取選民認同;當選後落實於國家政策,並在下一次選舉中接受選民檢驗,才能確保責任政治的實現,尤以歐洲國家多依賴政黨為政治權力的協調場域。台灣可以發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黨政關係運作模式,尤其受到威權黨國的歷史記憶影響,「黨」或「黨意」的語詞在台灣已被汙名化,以至於部分政治人物不願跟「黨」沾上邊。
然而,路徑依賴也告訴我們,體制外的任務編組皆難以取代政黨在現代民主政治中的功能與角色,需善用總統及黨主席的雙重身分,讓黨政關係運作更加順暢。至於所謂的黨團自主,從陳水扁總統兼任黨主席開始,就已是選擇性的存在,而非至高無上的傳統。
在柯文哲官司與財劃法爭議下,民進黨立委打臉總統的新聞熱度被有效分散。但賴總統即使已兼任黨主席,卻未能有效推動政府機器運作,已顯露危機,尤其民眾對於賴總統的政治印象,除了台獨工作者之外,應該就是堅持(不進議會)。未來連任之路,若只剩個人魅力卻無實績,將是下一次政權輪替的開始。
資源爭奪 豈能解決家屬照護困境
2024-12-30 01:01 聯合報/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衛福部推中度以上認知症(失智症)患者轉出社區據點新制,民間團體意見分歧,但均未探討台灣在認知症照護上是否建制化、以個人量身裁製化、專業照護知識與技能如何提升。
政府關心的是資源分配與數字化,家屬關心的是誰來照護及經濟上負荷,如何將議題回歸到能提升認知症患者照護品質以減緩退化,才能解決家屬困境。
根據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也就是社會上所通稱認知症,有七、八十種以上,並非每一位認知症患者所罹患的類型是一樣;再加上每一位患者生命史、教育程度、個性、退化狀況、現存能力等也有所不同,所以歐美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重視個人化量身裁製的照護計畫。
也就是根據每位認知症患者疾病類型、認知功能缺損狀況、病程、共病、生命史、教育程度、現存能力等,規畫適合的照護計畫,家屬或是專業照護者要擔負起照護經理人角色來執行照護計畫,以規律化生活方式提供具有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等功能的活動,協助認知功能逐漸缺損的患者能在一安全的環境中,重建自信心、生活的尊嚴,達到減緩退化的目的。
衛福部長照司明年起調整認知症據點補助對象,將中度以上認知症患者轉至日照等長照服務,著重於資源分配及數字化計畫目標考量,並未在長照2.0計畫中完整規畫出認知症照護全程內容,無論社區據點、日照中心或是共照中心等均是在「民間」需求之下,體認到認知症患者數量不斷成長,醫療無法治癒下,才開始「被動」提供生活照護資源。
今天在長照2.0計畫的大框架中,看不到誰提供「以人為本」,為認知症患者量身裁製照護計畫,更不見誰能協助家屬培養照護計畫經理人的功能,社區據點、日照中心、共照中心各自為政,各自追求 KPI(關鍵績效指標)及生存模式,衛福部配合總統選舉再提出長照3.0的版本,仍不見以患者及家屬為中心的全程照護計畫。
長照2.0架構下有關認知症照護的資源早該整合與建制化,是應以患者為中心為考量,建立提供家屬的照護資源。日本去年通過「認知症基本法」,在推動認知症患者能有尊嚴和希望的安心生活,依該法在今年,日本總理大臣成立認知症施策推進本部,聽取認知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意見,制定推進計畫,並有效運用「介護保險法」所提供的照護資源。
反觀台灣,還在照護資源分配下爭議,忽略認知症「以人為本」量身裁製的照護計畫,不見如何將照護資源有效建制化,不知如何培養專業認知症照護人才,政府應該思考如何為認知症患者提供個人化的優質和適當的保健醫療和福祉服務的前提下,整合長照2.0架構下照護資源,加速培養照護人才,以協助家屬避免長期陷入孤立無助的照護困境,才能遠離長照悲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