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30日 星期一

經濟日報社論/美對陸301調查 影響深遠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860/web/ 

◆  聯合報社論/從大法官到柯文哲案,執政黨把司法當鷹犬
◆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割草不成反自傷
◆  經濟日報社論/美對陸301調查 影響深遠







經濟日報社論/美對陸301調查 影響深遠


2024-12-30 03:00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拜登總統宣布對中國大陸的成熟製程晶片展開數個月的301調查,等調查結果出來已經是川普執政,再由川普作出政策決定。(路透)


美國於近期宣布,將對中國大陸的成熟製程半導體發起「301調查」,包括用於半導體製造的碳化矽基板和晶圓,也列為調查目標。根據「301條款」的授權,美國貿易代表署可對中國大陸發起調查,決定是否因差別待遇等不合理作法導致美國商業受損。若調查結果成立,美國政府將可據此對中國大陸實施報復性關稅、限制進口或其他行動。 

拜登政府在其任期內已經對中國大陸採取一系列的貿易管制措施,除了以實體清單對特定中國大陸企業採取出口管制之外,更聯合友好國家,對出口至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先進製程材料、設備、EDA 軟體等,採取嚴格管制作法,同時也對人工智慧用的高階運算晶片進行出口管制。 

在美國一系列的管制措施下,中國大陸亟思突破封鎖,一方面強化自主研發,另一方面以繞道等方式欲取得相關製程的材料、技術與設備。惟因半導體先進製程過於複雜、精密,中國大陸自主研發雖有局部成果,但整體速度與成效仍屬有限。而透過繞道第三方等方式,對於取得材料、設備等挹注僅為杯水車薪,仍難解決美國全面封鎖的困境。 

對於中國大陸而言,不可能放棄其先進半導體技術之研發與產業推動,更不可能任由已興建的半導體產能陷入空轉。因此,中國大陸政府與企業除了繼續研發先進製程技術與所需之設備與材料外,自然地於中短期內將原本用於生產先進製程的產能轉往成熟製程。

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半導體成熟製程因供應鏈混亂、終端客戶重複下單等問題,一度出現供不應求,部分成熟製程晶片接單交貨期甚至超過50周。下游業者的生產與銷售因此受到嚴重衝擊,尤其是汽車產業供應鏈。不過自民國一一二年(2023年)起供應鏈秩序逐漸恢復,上下游業者開始進行庫存去化等調整後,成熟製程半導體的市場榮景不再。

在美國加強對中國大陸半導體先進製程的管制壓力下,中國大陸業者卻逆勢大幅增加成熟製程。民國一一三年(2024年)中國大陸占全球成熟製程產能之比重雖僅約三成五,但同年全球成熟製程產能增加幅度約150萬片(約當8吋月產能),其中卻有七成以上來自中國大陸業者的擴產貢獻。 

換句話說,雖然成熟製程市場榮景不再,中國大陸卻因美國對先進製程的管制,轉而大幅擴充成熟製程,自然對市場秩序形成壓力。雖說晶圓代工產品有客製化的特性,再加上國際客戶對中國大陸的技術與營運能力仍有疑慮,中國大陸業者不易有效地在成熟製程市場攻城掠地。但其挾政府補貼資源而來的成本優勢,卻仍具擾亂市場價格的能力,如近期中國大陸記憶體業者即帶來破壞市場價格的亂象。而這正是美國政府在301調查中所謂的「不合理」方法。

目前產業界對於美國政府對中國大陸成熟製程發起的「301調 查」,多持正面看法,認為有助產業回歸正常軌道。不過長期而言,中國大陸半導體轉往成熟製程發展,正是美國政府對高階製程管制下的必然。因此除了關稅之 外,美國政府對中國所採取的其他配套管制措施實為關鍵。因晶片產品多數出口至終端或模組產品組裝地,非直接出口至美國等終端消費市場。因此,美國政府若直接對中國大陸成熟製程半導體產品課徵進口關稅,其實質影響恐相對有限。未來需視美國政府的調查結果,評估更有效的配套措施,例如針對使用中國大陸成熟製程晶片的終端產品,加徵其關稅或管制,才能有效減緩中國大陸成熟製程擴充所帶來的衝擊。












聯合報黑白集/民進黨割草不成反自傷


2024-12-30 00:54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被訴京華城及政治獻金等四大案,移審後獲三千萬元交保,檢方抗告,高院發回更裁,台北地院昨裁定七千萬元交保。記者胡經周/攝影


柯文哲四個月前遭檢廉大舉搜查,如今再遭北檢求處重刑,民進黨趁機召喚「回頭草」。不過,即使柯文哲人設大翻車,但外界也同時看到黨檢媒一體的真面目,恐怕不僅小草更加堅定反綠,更加深中間選民「政治介入司法」的印記,民進黨當初撥弄這盤棋,大概沒料到這一著。

北檢起訴書洋洋灑灑十萬字,但針對最關鍵柯文哲遭控收受一千五百萬賄款,卻只用了某時地,根本沒直接證據。有人以 AI 計算起訴書全文,發現共出現十一次「疑似」、六十八次「可能」、五次「推測」,顯示當中充滿臆測之詞

國家機器精銳盡出辦了四個月,卻交出這樣的起訴書,再次印證外界所批評的政治辦案。尤其「鏡檢」與「泣股」這兩個最搶戲的配角,不僅同步接收辦案內容,甚至還能引領辦案方向,難怪網路輿情顯示,近一個月與柯文哲有關的聲量每天都破萬則,卻有近四成質疑司法公正性,大家縱使不相信柯文哲,但也對北檢抱持懷疑。

北檢被批看顏色辦案非始自柯案,但這回卻是赤裸到令人難以入目,民進黨以為柯文哲垮台,就能順勢「割草」,但這一百多天來,黨檢媒三位一體在全民面前搬演的這齣司法醜劇,別說小草反感,就連綠營民代都要面對選民的狐疑,更嚇跑不少中間選民,民進黨用力過猛反自傷了。













聯合報社論/從大法官到柯文哲案,執政黨把司法當鷹犬


2024-12-30 00:48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被民進黨立委集體封殺。本報資料照片


短短一周內,民進黨立法院黨團以祭出黨紀的強度,否決「一路罵民進黨」的大法官被提名人劉靜怡,台北地檢署則是按照黨檢媒一體的劇本起訴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前者赤裸裸展現大法官只能乖乖遵從黨的旨意,後者凸顯在野黨要面對國家機器的嚴苛檢視,從憲法法庭到檢調廉,都成執政黨打擊政敵的工具。

當民進黨把「不可批評民進黨」當作決定大法官人選的標準,正好坐實執政黨要的就是聽話的大法官,黨意高於民意,更高於憲法,把大法官視為黨國鷹犬,自毀社會對憲法法庭的信任;當無法掌控大法官的判決時,就癱瘓憲法法庭。透過這一戰,民進黨把青鳥變成笑話、把大法官當黨奴的心態,讓其他大法官被提名人、現任大法官同受羞辱,難道這些人是因為不敢批評民進黨、法令違憲也不敢指正,才獲得肯定?

「大法官須超出黨派以外,獨立行使職權,不受干涉」,司法院組織法訂有明文。但英系大法官過去八年在每個高度政治爭議的釋憲案中,百分之百配合執政黨,對行政機關違憲濫權作為罕見指正;卸任前又作出讓民意沸騰的實質廢死判決,還終結最新民意通過、許多民進黨人都曾主張的國會改革法案。大法官成為執政黨對抗多數民意的工具,更讓大法官公信力墜落谷底。

如今對國會新修正通過的財劃法、憲訴法、選罷法,賴政府有意由行政院送立法院覆議後再聲請釋憲,完全是循國會改革法案模式。對於國會通過,但賴政府不願遵守的法律,藉由大法官之手以暫停處分凍結,進而以違憲判決讓執政黨不滿意的法律無法上路。只要執政黨不願接受的法律,透過大法官就沒有見天日的機會。

除大法官為執政黨護航外,代表國家追訴犯罪的檢察官,也可選擇性對在野政治人物發動攻擊。北檢羈押柯文哲四個月後提出洋洋灑灑逾十萬字的起訴書;檢方企圖從柯文哲前後不一的論述、民眾黨對政治獻金管理的粗糙,塑造出柯文哲貪財酷吏、違法亂紀的角色,求刑廿八年半之外,還留下柯的來源不明財產案,以及民眾黨內多人藉販售競選小物謀私利等,都還在另案偵辦中,等於持續掐住在野黨咽喉,威嚇執法大刀隨時可能再出鞘。

民進黨在陳水扁執政後期,歷經檢調大規模查辦高官親信貪瀆的慘痛經驗,深知司法對政治可能的影響有多大;蔡政府上任不久就裁撤特偵組,八年任內再多弊案傳聞,幾無在朝官員重大貪瀆弊案被法辦,行政院前副院長鄭文燦在桃園市長任內涉嫌收賄案件,檢調可以壓案七年、兩度簽結,就是明顯例子。

比起鄭文燦被控在桃園市長任內貪汙案,五百萬的行賄收賄過程,從金流、行蹤、雙方交換條件,有行賄者認罪詳述的內容,起訴書交代得一清二楚,既有人證、金流,也有監聽譯文、跟蒐照片等有力證據。柯案起訴書犯罪證據卻相對顯得薄弱無力,檢方既未查到一千五百萬金流,更沒有直接證人,連行賄收賄者間具體合意證據都沒有,就透過其他情境證據推演劇本,看似合理,卻缺乏具有殺傷力的犯罪證據。

大法官負有守護人權與法治的重責大任,民進黨常指控威權時期的大法官是執政者破壞法治的共犯,如今卻親自示範如何讓大法官成為執政者破壞法治的幫凶。至於負有摘奸發伏責任、代表國家執法的司法機關,只查在野黨,對執政黨的違法亂紀視而不見,民主法治國家中原該扮演中立穩定角色的司法,如今卻是最佳的政治鬥爭工具。


波波漫畫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應該重視貧富不均問題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9860/web/ 

◆  表達教育 比成績更重要
◆  面對少子化 也要堅持良心辦學
◆  缺少同理心 台灣教育警鐘
◆  綠認知作戰 害慘台灣民主
◆  綠委打臉總統 黨政危機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應該重視貧富不均問題
◆  資源爭奪 豈能解決家屬照護困境
◆  用腳投票!是誰綁住外送員的雙腳?
◆  保障勞工權益與併購競爭審查:雙軌權責,一個共同目標
◆  支持政府之政策下金融整併的利多發酵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政府應該重視貧富不均問題


2024-12-30 01:02  聯合報/ 李家同(作者為清華大學榮譽教授、博幼社會福利基金會榮譽董事長)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一一一年前二十%的家庭平均財富是五,一三三萬元,可是後二十%的家庭平均財富只有七十七萬元。也就是說,前二十%的人的財富是後二十%的人的六十六倍之多。立法院社福及衛環委員會邀請勞動部長就「如何有效提升國內薪資水準,落實保障政府機關單位內勞工之權益」進行專題報告,勞動部長說,低薪是月薪少於三萬一千元。根據估計,有一二○萬人是低薪族

我國其實並不太重視貧富不均問題,各個政黨也沒有將這個問題列入競選的重要議題偶然有人提到,大多數人也都認為貧富不均問題與賦稅不公平有關。我們當然應該使富人多交一點稅,但是這最多可以增加社會福利,不可能使得低收入戶增加他們的收入。

貧富不均問題不是容易解決的問題,我們必須很冷靜地思考,為何我國的貧富差距如此之大?

我們先撇開在投資上的所得,只討論薪資所得。有高競爭力的公司,員工也就有高所得,目前半導體工業的員工薪資相當好,因此當務之急乃是提高所有科技公司的競爭力。我現在和各位談談如何全面地提高所有科技公司的競爭力。

一、政府不應該獨尊半導體工業,機械、化工等工業絕對是重要的,政府不能不重視這些工業。遺憾的是,政府只談半導體工業,這使得大學也迎合上意,忽略了其他工業。政府應該使年輕一代知道機械、化工等工業的難度,讓很多有野心的年輕人肯從事這些工業的研發工作

二、大的科技公司也必須購買很多設備和零組件,到目前為止,很多重要的設備和零組件都必須向外國購買。我國的大科技公司因此應該設法培植國內的設備和零組件,韓國的大公司顯然是朝這個方向在做的。

三、政府應該鼓勵大學教授盡量和工業界接觸,使大學教授的教學不僅有學術的成分,也有技術的成分,如此可以使得我國工學院的畢業生早一點和工業界接軌

四、政府應該鼓勵大學和法人研究先進國家為何能夠製造出如此高規格的工業產品。舉例來說,瑞士在精密工具機上往往是最高級的,究竟為何瑞士有這種高級的工具機,是非常值得研究的。

五、政府應該全面地提高人民的競爭力,很多偏鄉孩子因為家境無法請家教、進補習班和接受父母的指導,在學業上因此非常落後。政府應該糾正這種情形

在我看來,我國非常依賴工業。好的工業絕對可以帶動服務業,工業一發達,運輸業一定跟著發達,卡車司機的薪水也會改善。大的科技公司為了和外國企業來往,一定很重視門面,這也可以帶動盆栽業和鮮花業。所以我還是希望政府能夠全面提高工業的競爭力,也同時提高偏鄉孩子的學業程度。













表達教育 比成績更重要


2024-12-30 01:00  聯合報/ 簡麗賢/高中物理教師(台北市)
麥當勞發生工讀生疑遭主管性侵後輕生事件,引發輿論譁然,然而有建中生揪團買麥當勞還PO網並寫「沒有女權的世界真好」等。中央社


閱讀近日媒體報導有關「表達」的新聞,包含四所高中的數名學生表達對麥當勞事件的看法、知名高中畢業校友三十重聚宴會菜單名稱,以及知名電視節目主持人以高中樂隊學生身材延伸話題等,感慨油然而生。

身為資深的高中教師,深感高中教育除了升學準備外,教導學生如何分辨有所為有所不為,如何適切表達想法,比學業成績更重要,尤其更應強調對事件當事人的同理心我們不缺同情,缺的是同理我們不缺法律,缺的是自律。面對社群媒體和數位科技蓬勃發展,教導高中學生同理和自律,應是高中教育更應重視的一環。

筆者不禁想起數年前,高中生校慶變裝扮「納粹」,穿上納粹軍裝、揮舞納粹旗幟,透過網路傳播引起軒然大波。網友指出這些學生是否不知道歷史典故,是否不知道納粹標誌代表的意義是蔑視人權與壓迫;也有人質疑該班導師是否不知道學生裝扮納粹可能引發爭議等。也許學生認為不過是創意變裝遊行而已,活動僅是團體同樂,即尊重學生創意發想,讓學生上場發揮。卻沒想到遊行照片被貼上臉書後,網路無遠弗屆,引發網友抨擊,以色列和德國在台協會關切,學校必須出面道歉

教導高中生如何表達想法,重不重要?幾年前,台南一家簡餐店老闆表示不確定四名男學生身分,原先拒絕免費加飯,後來學生出示學生證遂成功加飯,沒想到這群學生在離去後竟又折返,並將菜單揉成一團丟進湯碗裡頭,明顯挑釁的行為被監視器清楚留下,老闆憤而取消加飯優惠。四名學生表示因為店家二度找麻煩,才會把碗反蓋以表不滿,而菜單丟進碗內,學生辯稱是不小心,該校校長希望外界能給學生反省機會

十餘年前,市議員質詢提及台北一所高中的畢業紀念冊以女校校服出現不雅不適宜的畫面,強調應加強學生的性別平等與尊重的教育。

學校的責任即是教導學生,和平、尊重與多元的價值得來不易,自由的思想要建立在正義與尊重之上如何教導學生理解人與人之間的尊重與同理,恰當的言行舉止,表達教育刻不容緩,學校確實要檢視教育目標

人與人相處需要表達與溝通,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贈人以言,重於珠玉;傷人以言,甚於劍戟」,說明給人鼓勵的話,比珠寶玉石更有價值;而用言語傷害別人,造成的傷害比用劍戟傷人更嚴重。基於同理與尊重的表達,能促進人與人之間的溝通和理解,避免造成隔閡和傷害高中教育更應教導學生如何表達情緒和意見,導師應是最重要的經師與人師的角色













面對少子化 也要堅持良心辦學


2024-12-30 01:01  聯合報/ 李政達/科大講師(台南市)


教育部公布一一三學年度大專新生註冊率,有九所大專院校低於六成的「淹水線」。這項數據雖遠低於去年的十九所,榜上有名的學校也未必會與「財務狀況欠佳」、「專輔」、「退場機制」等敏感話題畫上等號,但危機意識的壓力下,想必仍令這些學校的教職員工「挫咧等」。如何挺住少子化衝擊,想方設法、絞盡腦汁思索讓學校永續經營的方針,也成為各公私立院校定期會議中腦力激盪的議題。

站在學生的立場,挑選學校的考量,最好是沒有嚴格的畢業門檻,在學四年可以輕鬆、多采多姿度過,順利取得文憑且能習得一技之長,在就業市場又能擁有一爭長短的競爭力。只是天下豈有不勞而獲的白吃午餐?

通常取消「操退」、「學退」的限制,美其名是讓學生自主,實則也是各校留住學生的方法之一。有部分學者認為,只要能夠達到既定的教學目標,管你來不來上課,或是反正人在心不在。其次,目前全台約有卅所大學廢除「二一」、「三二」的退學制度;即使仍有一百多所學校以「學退」作為督促學生學習的最後防線,不過以筆者所任職的私立科大為例,還是有發覺危險時將修習學分退至九學分以下,不受「三二」限制的解套方法。

教育團體認為,大學已設有修業年限,沒必要再將成績表現作為另一道門檻。但是如此一來也造就許多「不務正業」或另有意圖(如逃避兵役、熱中打工、社團活動…)而遊走於各校間,讀了 N 年仍畢不了業的高齡學生。擔心年輕人虛度光陰的老派思維,恐怕會被學生以未免管太寬、「我的未來我自己負責」打臉。

在這波 AI 浪潮下,許多科系都與之有了熱門連結;誠然人工智慧的發展,今後將對人類的生活產生巨大的影響,但若沒有扎實的基礎仍解決不了問題。例如中華隊勇奪世界棒球十二強冠軍,幕後結合情蒐及運動科技,幫了大忙其中多功能發球機發揮效用,讓打者更無懈可擊這是一種能發出各種不同軌道、角度、速度等球路的新型發球機AI 大數據能判讀對戰投手在兩好三壞的情況下,會投出什麼球種與打者對決。全台唯二的機器,一台為國家隊使用中,一台就在筆者學校用於身經百戰的國手們,能適時擊出安打、全壘打;用於學生球隊的選手,則或許因基本的擊球能力尚待磨練,命中球心的機率仍舊有限。

現實與理想間還是有差距,各校不能為吸引學生前來就讀、提升新生報到率,而放棄了應有的堅持,畢竟秉持良心辦學,方為永續經營之道












缺少同理心 台灣教育警鐘


2024-12-30 01:01  聯合報/ 游龍吟/教師(新北市)


麥當勞被揭發前任主管涉嫌性侵女工讀生,引發國人抵制消費。數所明星高中學生卻揪團吃麥當勞,引燃外界怒火,大罵這群學生沒有同理心,也批評教育人員與學生家長失職。筆者提出幾點看法。

首先,每一個社會表象底下,其實都蘊含深層意義。為何這群建中生不顧輿論,逆風而行,偏要發文「建中中午揪團騎腳踏車去吃麥當勞」?他們不怕輿論公審?台中一中、台南一中、高雄中學、新竹高中等明星高中生,為何紛紛響應轉發?

世代學生缺乏同理心,只關注自己權益。麥當勞女工讀生遇害,與他何干?他們不能去吃麥當勞,才是「切身之痛」!

其次,這群 Z 世代的高中生針對麥當勞性侵案,真實的感想又是如何?恐怕是無感!試問,烏克蘭飽受戰火之苦,人民死傷,台灣的學生有感嗎?

其三,學校教育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重視學生的權益,以學生角度看世界。教育改革從九年義務教育變成十二年國教,從「十項基本能力」變成「核心素養」;還提倡終身學習與素養課程,結果教育現場到底改變了什麼?

學校校事會議永遠開不完,親師生關係變成法律關係家長透過密錄器保存證據,控訴老師管教不當,告同學霸凌子女

顧憲成〈題東林書院〉曾言:「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部分家長認為這是「古代讀書人」的求學態度,現代學生只需讀好書,未來賺大錢即可。

其四,當前的教育內涵,偏重邏輯思考的理性思維,忽視將心比心的感性體驗,才會培育出一群缺乏同理心的學生,值得教育單位省思。

最後,建中生揪團吃麥當勞,多所名校生竟紛紛響應,這是台灣教育的警鐘!台灣教育應該教導這群Z世代學生,學習設身處地替他人著想。台灣社會如果充斥冷血與冷漠,絕非國家之幸!













綠認知作戰 害慘台灣民主


2024-12-30 01:04  聯合報/ 潘兆民/大台中市政發展協會執行長(台中市)


人民的眼睛是雪亮的,不會被玩弄話術的執政黨所欺騙。不斷地放送煽動話術,早已成為賴清德執政下控制民意的主軸。近期,只會挾持民意的執政黨,又再操弄認知戰,聲聲捍衛民主的民進黨,竟然公開挺十二月三日深夜南韓總統尹錫悅宣布戒嚴令。在社群平台上,民進黨立法院黨團竟公開發文「南韓國會被親北韓勢力操控,南韓總統尹錫悅為守護自由憲政體制,緊急宣布全國戒嚴」,並且居然將尹錫悅口中的「從北勢力」,意圖與台灣立法院民主制衡執政黨的藍白立委相提並論,此項反民主的惡行,正是大搞典型認知作戰的結果。

更甚者,當立法院廿日通過在台灣社會早就有修法共識的財政收支劃分法、選舉罷免法與憲法訴訟法,其中特別是財劃法,早在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賴清德擔任台南市長時,即公開呼籲當時執政的國民黨要盡快修法,如今順應民意需求,好不容易在藍白主導下修法,總算順利通過,卻被執政民進黨又扯上「亡國滅台、引狼入室」,又再操弄修法的背後是中共操控。民進黨一再以「煽動的話術」和「抗中保台」為選舉花招,長期只想著算計的老套,結果踼到鐵板,迴力鏢射向自已,急於下架挺戒嚴,卻早已出醜,被韓國媒體傳播國際,丟臉到國際上

與此同時,馬英九基金會邀大陸青年訪台,復旦陸生宋思瑤受訪一句「中國台北」,遭民進黨獵巫,在綠媒不斷操弄,意圖轉移其丟盡顏面「挺戒嚴」的反民主惡行,陸委會更配合認知戰的演出,研議要禁止馬英九基金會邀請陸籍人士來訪,最高禁令長達五年。台灣的民主自由就這麼容易被一句話擊潰嗎?執政的民進黨對台灣民主也太沒自信。如此嚴厲的制裁,陸委會又配合操作「抗中保台」,意圖扼殺兩岸交流,證實一切都是政治算計。

民進黨擅長抹紅、扣紅帽等政治算計,最近在地方亦甚囂塵上,特別針對近期聲勢大漲的台中市長盧秀燕,批評盧市長任用紅媒。殊不知,用人唯才,考量的是工作表現,與之前任職何家媒體有何關係?只因盧市長身段柔軟、政績領先,又被視為藍白陣營皆可接受的最合適人選,相較於賴清德當選後,不知用心於福國利民之事,卻一再以鬥性的執政風格,意圖改變立法院代表最高民意機關的政治生態,處處製造罷免對立,浪費民脂民膏。執政的民進黨一再操弄政治算計,漠視台灣自由民主的道德基礎,只會用意識形態檢視任何可能對賴清德有威脅的對象,踐踏台灣民主,這才是台灣民主悲哀。不要低估台灣民意的智慧,老套的招式,民眾當睜亮眼睛唾棄。













綠委打臉總統 黨政危機


2024-12-30 01:04  聯合報/ 林岱緯/大學助理教授(台北市)


民進黨立法院黨團決議封殺賴總統提名的大法官人選,儘管柯建銘總召一句黨團自主輕輕帶過,但從黨政關係的角度來看,溝通不良的府院黨聯手為劉靜怡泡了一杯走味的咖啡。

這並非執政黨立法院黨團首次否決黨籍總統提出的重要人事案或重大法案。民國八十九年(二○○○年)陳水扁總統帶領民進黨實現首次政黨輪替,儘管未能同步贏得國會多數席次,在黨內的威望已無人能及,但同年六月勞基法有關每周工時修正案,民進黨立法院黨團卻棄守府院版本,甚至默許面對勞團壓力的部分黨籍立委轉向支持在野的國民黨版。民國九十七年(二○○八年)馬英九總統不僅為國民黨贏回政權,還一舉贏得立法院七成席次,卻沒想到提出的監察院人事案,竟然在國民黨立委反對下,包括副院長在內的四位提名人被封殺。

若單從歷史回顧來解讀這次大法官人事案被執政黨立委否決的結果,表面上看似稀鬆平常,但深入分析就可發現,執政黨立委群起反對總統意志,應可說是賴總統執政的重大挫敗;因為前述綠藍兩位前總統被同黨立委否決的歷史,都發生於堅持不兼任黨主席的情境下,同黨立委藉此釋放出不滿情緒,迫使兩位總統最終選擇兼任黨主席,以確保黨及立法院黨團對於執政團隊的支持。可是此番賴總統卻是在兼任民進黨主席的情況下,還被黨籍立委否決大法官人事案,意味著我國黨政關係出現新的挑戰課題。

學者 BlondelCotta 針對「黨政關係」的定義及分類,以政黨、黨籍行政或立法部門公職人員在重要人事案與法案的行動立場做為觀察指標。若兩者各自自主,是為黨政分離;若兩者一致行動,則是黨政合一。在黨政合一的結構下,若政黨領導黨籍公職人員(即政府依賴政黨),就是以黨領政;反之,若黨籍公職人員領導政黨(即政黨依賴政府),就是以政領黨。依此標準,陳水扁與馬英九任內都是從黨政分離轉向以政領黨,後繼的蔡英文與賴清德兩位總統,則是就任總統時即兼任黨主席,以政領黨的黨政合一模式似乎已成共識,縱使不以政黨為首要決策核心,亦需政黨來支持執政穩定

政黨在民主政治中之角色極為重要,提名候選人並提出政見政綱,爭取選民認同;當選後落實於國家政策,並在下一次選舉中接受選民檢驗,才能確保責任政治的實現,尤以歐洲國家多依賴政黨為政治權力的協調場域。台灣可以發展出具有本土特色的黨政關係運作模式,尤其受到威權黨國歷史記憶影響「黨」或「黨意」的語詞在台灣已被汙名化,以至於部分政治人物不願跟「黨」沾上邊。

然而,路徑依賴也告訴我們,體制外的任務編組皆難以取代政黨在現代民主政治中的功能與角色,需善用總統及黨主席的雙重身分,讓黨政關係運作更加順暢。至於所謂的黨團自主,從陳水扁總統兼任黨主席開始,就已是選擇性的存在,而非至高無上的傳統

在柯文哲官司與財劃法爭議下,民進黨立委打臉總統的新聞熱度被有效分散。但賴總統即使已兼任黨主席,卻未能有效推動政府機器運作,已顯露危機,尤其民眾對於賴總統的政治印象,除了台獨工作者之外,應該就是堅持(不進議會)。未來連任之路,若只剩個人魅力卻無實績,將是下一次政權輪替的開始。












資源爭奪 豈能解決家屬照護困境


2024-12-30 01:01  聯合報/ 伊佳奇/認知症整合照護專家、長照政策研究者(台北市)


衛福部推中度以上認知症(失智症)患者轉出社區據點新制,民間團體意見分歧,但均未探討台灣在認知症照護上是否建制化、以個人量身裁製化、專業照護知識與技能如何提升。

政府關心的是資源分配與數字化,家屬關心的是誰來照護及經濟上負荷,如何將議題回歸到能提升認知症患者照護品質以減緩退化,才能解決家屬困境。

根據民國一○二年(二○一三年)美國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5),「主要神經認知障礙症」,也就是社會上所通稱認知症,有七、八十種以上,並非每一位認知症患者所罹患的類型是一樣;再加上每一位患者生命史、教育程度、個性、退化狀況、現存能力等也有所不同,所以歐美在精準醫學的概念下,重視個人化量身裁製的照護計畫。

也就是根據每位認知症患者疾病類型、認知功能缺損狀況、病程、共病、生命史、教育程度、現存能力等,規畫適合的照護計畫,家屬或是專業照護者要擔負起照護經理人角色來執行照護計畫,以規律化生活方式提供具有職能治療、物理治療等功能的活動,協助認知功能逐漸缺損的患者能在一安全的環境中,重建自信心、生活的尊嚴,達到減緩退化的目的。

衛福部長照司明年起調整認知症據點補助對象,將中度以上認知症患者轉至日照等長照服務,著重於資源分配及數字化計畫目標考量,並未在長照2.0計畫中完整規畫出認知症照護全程內容,無論社區據點、日照中心或是共照中心等均是在「民間」需求之下,體認到認知症患者數量不斷成長,醫療無法治癒下,才開始「被動」提供生活照護資源。

今天在長照2.0計畫的大框架中,看不到誰提供「以人為本」,為認知症患者量身裁製照護計畫,更不見誰能協助家屬培養照護計畫經理人的功能,社區據點、日照中心、共照中心各自為政,各自追求 KPI(關鍵績效指標)及生存模式,衛福部配合總統選舉再提出長照3.0的版本,仍不見以患者及家屬為中心的全程照護計畫。

長照2.0架構下有關認知症照護的資源早該整合與建制化,是應以患者為中心為考量,建立提供家屬的照護資源。日本去年通過「認知症基本法」,在推動認知症患者能有尊嚴和希望的安心生活,依該法在今年,日本總理大臣成立認知症施策推進本部,聽取認知症患者及其家庭的意見,制定推進計畫,並有效運用「介護保險法」所提供的照護資源

反觀台灣,還在照護資源分配下爭議,忽略認知症「以人為本」量身裁製的照護計畫,不見如何將照護資源有效建制化,不知如何培養專業認知症照護人才,政府應該思考如何為認知症患者提供個人化的優質和適當的保健醫療和福祉服務的前提下,整合長照2.0架構下照護資源,加速培養照護人才,以協助家屬避免長期陷入孤立無助的照護困境,才能遠離長照悲歌。







陳力俊/九旬史學巨擘談民主與科學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陳力俊/九旬史學巨擘談民主與科學








陳力俊/九旬史學巨擘談民主與科學


2024-12-30 00:59  聯合報/ 陳力俊(作者為中研院院士、清大特聘研究講座教授)


清朝末年,國事蜩螗,許多愛國志士師法先進國家,倡導以「民主」與「科學」來救亡圖存,一時被許多人奉為圭臬;但百多年來,經過各種嘗試,跌跌撞撞,很明顯無法僅靠先賢所理解的「德先生」(Democracy)與「賽先生」(Science)振興國家 。

本屆「唐獎」得主,中研院院士許倬雲年逾九旬,在近作《經緯華夏》中,對「民主」與「科學」做了精闢的反思;認為近兩百年來,中國人學習西方事務,幾乎從來不先從根本入手,從事起碼的研究。過去如此,近來又何嘗不然?將來希望有人能從根本上釐清西方思想的淵源、脈絡,找到中西如何互相調適的途徑

民主口號第一次被提出,是在法國大革命時,自由、平等、博愛是革命的三色旗幟。現在看來,法國大革命幾乎就像一場鬧劇,最終以拿破崙皇帝登基結束。這種結果也正證實了古希臘哲人柏拉圖的警告,一個民主的錯誤,會導致專制領導人的出現,使得本來可能維持的民主終於夭折

美國的民主制度,也是從自由、平等觀念步步演進而來。但實際運作是,美國開國時的元勛,只是幾十個高階層的工商業者、銀行家、保險商、大地主、運輸業老闆等,以他們自己的理念寫成了憲法經過兩三代的修整,將一些顧慮不周的漏洞逐漸修改,想以法律作為矯正憲法偏差或疏漏的機會。這一過程使得美國的政治運作,表面上是取得大家的協議,實質上不免有許多意見,在溝通之間主要考慮彼此的私人利益。

到今天,美國和英國的學者們也時時在問,我們的制度弊病何在?為何我們始終修不好,老是出錯?於是民主做為救星的目的,夢想居然破滅,使得「普世真理」這四個字很難落實。因此民主也經常在改變性格,並不像我們前輩所理解的,是可以隨手借來的一件衣服,穿在身上,搖身一變就成了新的人。

中文的「科學」兩個字,代表的乃是十九世紀末到二十世紀最初的科學觀念,但其實在二十世紀二、三十年代,科學已經有很大的轉變。十九世紀對知識的肯定性,是樂觀而有信念的;牛頓的世界是如此清晰的平衡,又如此可知的精確,但是在科學領域之中,發現了許多新的現象。牛頓所建構的機械式宇宙如同時鐘一樣精確,卻幾乎被相對論與量子力學完全顛覆,並且影響了生物學的理解。

在前輩講到科學時,充滿樂觀,覺得可依賴,但今天實際上已經換了天地。人們不再覺得科學一定能解決所有的問題,甚至誤用科學可能導致更多的災害例如使用的能量太多,就會導致地球過熱使用肥料過於頻繁,就可能一次次傷害土壤二十世紀中葉曾有農學家樂觀的認為,可以無限制地促進生產力,今天我們不敢再有如此樂觀的預測。

泛科學主義學派總認為,人類的社會正如生物一樣有一定的進化過程,是歷史的必然。如此理論所根據的歷史,只是西歐中古以下的數百年而已,並未充分考察人類全盤發展中各種不同的途徑及其後果,人類的進化實際上是演化。

作者的期許是:「國人似乎眼光只在學會西方長處。只是捨己從人,而忘了審查中西心態其實相當不同,未曾想到從中西不同之處自省其差異。若能再從他人之長處接合設計,當能另闢蹊徑,開拓新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