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7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AI智慧島 要超前部署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904/web/ 

◆  聯合報社論/郭智輝錯了!請你先解除台電的政治任務
◆  聯合報黑白集/毀憲與護憲的角色倒錯
◆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AI智慧島 要超前部署







經濟日報社論/打造 AI 智慧島 要超前部署


2024-06-07 01:22  經濟日報/ 社論
人工智慧(AI)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一一三年(2024台)北國際電腦展在眾多國際 IT 領導廠商參與下熱鬧開展,總統賴清德也出席開幕典禮並致詞。他表示要把台灣變成 AI 智慧島,提出三項具體措施,包括政府會持續穩定供電,並且建立屬於台灣的資料中心;其二是建置超級電腦,賴總統表示感謝黃仁勳捐贈一台超級電腦給台灣,也謝謝台積電支付後續的營運費用,更期待未來建置更多超級電腦,讓台灣全力發展 AI 人工智慧。最後是政府會持續培養與投資人才,包含晶圓、半導體、人工智慧。

賴總統所提的發展方向,充分顯現台灣在 AI 時代的雄心壯志,也表明政府致力於推動相關基礎設施建設及人才培養的決心。然而,面對全球快速變遷的技術和市場環境,台灣還是有許多需要強化之處,以確保能夠迎接 AI 時代的挑戰。

首先是供電及用水。眾所皆知,資料中心進行大量運算需要耗費不少的電和水。根據 The New Yorker 雜誌報導,OpenAI 的 ChatGPT 為回覆用戶每天2億個詢問,需耗費50萬千瓦時的電力,此一電量可供1.7萬個美國家庭使用。而其文生圖的功能,亦即每個使用者用 ChatGPT 畫一張圖所耗用的電,可以將手機充滿。

另根據統計,總計 OpenAI 訓練其 GPT-3 模型大概消耗了1,300兆瓦時的電力,如果用這些電來播放串流媒體,可以看185年。BCG 顧問公司的報告也指出,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資料中心用電量約占美國總用電量的2.5%、預估到民國一一九年(2030年)將升至7.5%,幾乎將近三分之一美國家庭的用電量。

已同意向 Microsoft 資料中心供應核電的 Constellation Energy 公司預估,美國境內 AI 用電量未來可能是電動車充電量的五至六倍。因此荷蘭國家銀行的一份研究就指出,生成式 AI 帶來的創新,都是以處理性能和功耗方面高昂成本為代價,預測未來兩年內產業將由「缺矽」變為「缺電」,而這可能阻礙人工智慧的發展。

除了電之外,訓練和運行 AI 大型語言模型通常需要數以萬計伺服器,其運作時會產生熱能,這需要大量的水資源進行冷卻。以 Google 為例,其資料中心和辦公室用掉了約212億公升水,相當於8,500個奧運會規格的游泳池。根據預測,到民國一一六年(2027年),AI 可能會耗掉66億立方公尺的水,幾乎相當於美國華盛頓州全年的用水。而未來台灣會有更多的資料中心,水電的需求亟需未雨綢繆。

其次,超級電腦具有廣泛的應用範圍,從科學、氣候模擬與預測、天文、材料科學、醫療與生物科技、藥物研發、智慧交通、能源管理、製造流程優化等領域,我們是都要投入?還是選擇與聚焦?而 AI 產業化與產業 AI 化也是如此,AI 有多個領域可以深耕,產業也有上百種需要提升,是集中焦點?還是雨露均霑策略重點是專注於開拓新的市場?還是讓傳統產業轉型升級?資源有限下,策略需要有創新的想法,才能讓效益極大化。

最後是人才,除了專注於晶圓、半導體和人工智慧專業人才,還應該重視跨領域人才培養,推動 AI 與其他學科的交叉學習,尤其是要推動產業 AI 化,更需要跨域人才。例如 AI 與醫學、工程、環境、經濟學等,創造更多創新應用場景,培養具備多元技能複合型人才。針對產業界人士,推動在職進修,建立 AI 及相關技術領域的認證體系,提升現有勞動力 AI 素養,也需要全面展開。

賴總統提出的三項措施顯示台灣在 AI 發展上的雄心,但隨著資料中心和 AI 應用普及,電力和水資源需求將顯著增加,政府必須提前規劃並建置相關基礎設施,避免因供應不足而阻礙產業發展;對於 AI 產業化及產業 AI 化的投資也需有明確的策略與重點;尤其人才的培養需應更加多元化,讓 AI 人才與專業領域能夠融合創新,全面提升產業從業人員的 AI 素養與能力。











聯合報黑白集/毀憲與護憲的角色倒錯


2024-06-07 01:41  聯合報/ 黑白集
立法院完成國會改革法案三讀後,廢除監察院聲浪再起。記者胡經周/攝影


金庸小說《笑傲江湖》,華山劍派「劍宗」與「氣宗」相爭。氣宗弟子令狐冲意外習得精妙的獨孤九劍,卻因傷全無內力。他與上門奪位的劍宗師叔相鬥,觀戰群雄看傻了眼:怎會「氣宗徒兒劍術高,劍宗師叔內力強」?

類似的角色顛倒,近日也在立院上演。國民黨團總召傅崐萁疾呼廢監察院,民進黨團與監察院長陳菊則痛斥,藍白陣營修法是「毀憲」。

賴總統不顧憲法增修條文與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從憲法本文斷章取義,得出「兩岸互不隸屬」的結論;就連親綠的法學家,也不敢為這樣的釋憲角度背書。對中華民國缺乏感情、千方百計將之「空殼化」的執政黨,如今面對國會少數,竟突然義正辭嚴地變成中華民國憲法捍衛者,令人啼笑皆非。

反之,不少藍委以近年監委甘為執政黨打手、「辦藍不辦綠」為由,便主張監院必須廢。近年監委行事偏頗的事例確實繁多,但一些人不適格,能否當成廢監察院的理由,也猶待商榷。再說,蔡政府八年肆無忌憚安插人事,理當獨立行使職權的機構都淪為執政黨側翼打手,豈在少數?難道檢調、大法官、NCC 等都該一併廢掉?

孫中山先生獨見創獲監察權,百年後應該如何存在、如何轉型,值得深入探討。遺憾的是,朝野雙方除了互噴口水,都未拿出及格的論述。













聯合報社論/郭智輝錯了!請你先解除台電的政治任務


2024-06-07 01:39  聯合報/ 社論
經濟部長郭智輝昨日前表態,不支持補貼台電。記者曾原信/攝影


新任經濟部長郭智輝在立院表示,他不支持政府用預算「補貼台電」;他認為電價一定要「反映成本」,台電得靠自己的努力賺錢。不愧是出身企業界的經濟部長,郭智輝講究成本效益,反對政府補貼企業,見解正確。問題是,台電並不是普通的民營企業,它是背負著政府不合理能源政策的國營事業;除非郭智輝能幫台電解除「非核」等政策任務,否則要求它「反映成本」不僅是強人所難,更是嫁禍全民。

如果以為治理台電就像管理一家民營企業那麼簡單,郭智輝就大錯特錯!如果以為台電「反映成本」,就是照著既有電價公式公事公辦,那也是想得太美。台電若是一家有自主意志民營公司,它絕對不會把自己「成本低廉」又「零碳排」的核電廠一座座關掉,也不會花核電三倍的價格去購買綠電,然後用虧本低價賣給民眾和產業用戶。台電也不會無緣無故把好好的核燃料棒送回美國,卻必須在全球到處搶購高價的天然氣,同時還得擔心國內的天然氣接收站因民眾抗爭而無法及時完成。

台電這些年許多不合理經營策略,明知會造成財務虧損卻仍一頭往火坑裡鑽,明知是自殘行為卻仍執意以赴;原因無他,台電是被逼的,它被迫執行蔡總統交付的「非核家園」能源轉型政策,毫無抗拒的能力。民進黨當然知道自己對台電的虧損難辭其咎,因此提出各種對台電的補貼、現金增資之議,以稍示彌補。現在,郭智輝這個「局外人」來了,覺得政府補貼不能再繼續下去;但除非他能立刻解除台電所背負的各種政策任務,否則,他憑什麼要求已被政治壓力壓彎脊梁的台電要靠自己努力賺錢?

民進黨的「非核」神主牌,如今是處於「幽明之間」。蔡政府如火如荼推動了八年的非核家園,先在俄烏戰爭期間因天然氣價格暴漲受到了挑戰,後又因西方國家為「減碳」重新肯定核電的「綠能」地位再受衝擊。一年多來,「重啟核能」及「既有核電廠延役」的呼聲不斷,民進黨仍故意裝聾作啞,不願正面調整政策。賴總統組建政府期間,他曾有意延攬為閣揆的童子賢曾公開表態挺核,多位內閣成員也都聲稱認同或不排斥核能,一度讓外界以為新政府立場將有所轉變。誰料,在綠營的政治壓力下,這些閣員隨即收斂或改變了說法。

郭智輝自己的立場也一變再變。就任前,他稱核能是「乾淨能源」,並說上任後會盡速盤點政策解決問題;但王美花的經濟部立馬一刀掃來,稱核能「不是綠能」。上任十天時,他改口稱供電無虞,非核不變,核三除役勢在必行。但上任十五天時,他的說法又變,改口稱核二核三可以延役二、三十年,但要先通過修法。可見,他內心也十分掙扎吧!此際,他把刀口轉向台電,認為台電不應再接受補貼,要自力賺錢,未免強人所難。身為部長,郭智輝知道自己必須在政治刀鋒中游走,以策安全,他難道不知被政策綁架的台電連掙扎的能力都沒有?

台電董事長近年皆由經濟部次長兼任或轉任,其原因,就是為了確保台電聽命行事,不得有自己的盈虧意志。而今,台電董座確定由代理了兩年多的前經濟部次長曾文生接任,這項安排,不也在確保曾文生執行多年的非核政策不會「人走茶涼」嗎?

經濟部可以要求台電自力更生,但是,必須先把政府加給它的枷鎖鬆開。否則,郭智輝一味要求台電反映成本,就會變相由民眾承擔政府錯誤能源政策的代價,那根本是行不通的!





【專家之眼】反俄聯盟黔驢技窮?瑞士峰會黯淡無光?

◆  【專家之眼】反俄聯盟黔驢技窮?瑞士峰會黯淡無光?
◆  【專家之眼】賴清德式團結風格發展 值得注意

◆  【專家之眼】學童奶唯一選擇國產鮮乳 還能有這效果
◆  【專家之眼】賴清德的內外困境







【專家之眼】反俄聯盟黔驢技窮?瑞士峰會黯淡無光?


2024-06-07 11:05  聯合報/ 高永光/政大國發所兼任教授
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6月2日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舉行的第21屆香格里拉對話會後的新聞發布會上發表談話。(美聯社)


5月31日到6月2日28個國家參加在新加坡舉行的「香格里拉對話會」(簡稱「香會」),討論國防安全、合作安全、人道主義等國際和平及區域穩定的問題。

原先大家把焦點放在中國大陸國防部長董軍和美國國防部長奧斯丁的會談,因為這是中斷了一年半兩國軍事對話以來,雙方軍事首長首次面對面交換意見。結果似乎對緩和中美緊張關係沒有明顯改善,反而董軍在主題演講中,發表嚴厲批判台獨是「自我毀滅」、大陸軍演圍台是準備「甕中捉鱉」等言論,引起注意。主持人還一度打斷董軍的講話,要他不要再談台灣問題,而要他談談俄烏戰爭和以哈戰爭。

除了董軍「激情式」的類「討伐台獨檄文」外,菲律賓總統小馬可仕的演講,對於現下中菲兩國在南海的衝突,表示「寸土不讓」,也展現了菲律賓強烈維護南海主權,準備與中共「開幹」的決心。以上這些「演出」都是「香會」的熱點,媒體報導很多。

但「香會」出乎各方意料之外的是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現身在6月2日中午之後第七次全體會議,而且成為三個引言人之一,這個並不在原先印好的議程文件中,所以外界反應多少有些訝異。

而澤倫斯基出席峰會最大的目的,應該是在行銷6月15日到16日瑞士中部比爾根山Bürgenstock)的琉森市Lucerne)的「烏克蘭和平峰會」。比爾根山是瑞士中部的一座山峰,位於琉森湖中的比爾根山半島。「比爾根山」也是山上一個著名的觀光小鎮鎮名,海拔有874米。從山頂的觀景台可以看到琉森湖及周圍群山的絕美風光。許多著名的演員、作家及政治人物都以此為活動或渡假地點,例如一代喜劇演員卓別林,著名女明星奧黛麗赫本選在此地結婚,美國政治人物季辛吉也常來此渡假。

筆者特別描述比爾根山琉森湖,是想突顯瑞士政府的用心,在如此風光明媚的城市舉行和平峰會,也許可以緩解俄烏戰爭的「肅殺之氣」,正如主辦單位所稱,大家都可以表示意見為烏克蘭尋求一個公正的(just)和持久的(lasting)和平(peace)。

瑞士宣稱已發出160個邀請國家及國際組織的邀請函,但距峰會還有約10天,回覆要參加的國家元首或代表團只有70個(澤倫斯基宣稱超過100個),還不到一半。看起來這個峰會還讓人擔心會開的「離離落落」,難怪澤倫斯基會突然出現在「香會」,希望各國能重視琉森峰會

何以瑞士的烏克蘭和平峰會到目前國際社會反應似乎不熱烈?第一,主辦國的瑞士不邀請俄羅斯參加,俄烏戰爭的兩個主角缺一,這場和平討論或間接談判的「大戲」,怎麼談得起來呢?

第二,在俄烏戰爭中,扮演要角的美國總統拜登已經表示不會參加,而且峰會期間,拜登選擇是參加影后茱莉亞·羅勃滋的募款活動,雖然拜登派了副總統賀錦麗及國家安全會議顧問蘇利文與會,但似乎暗示了拜登不覺得這個峰會會有什麼具體結果。少了拜登,這個峰會可能也只是「大拜拜」走形式而已。俄羅斯當然借此大肆批評這個峰會,是個沒有用的會。

第三,同樣居於俄烏戰爭要角的中國大陸也不參加。澤倫斯基在「香會」的講話暗批中國大陸暗助俄羅斯,較之以往他對中共的態度似有改變,從「不得罪」到「暗批」,中國大陸不會聽不出來大陸外長就瑞士的和平峰會已經表示,中國早在俄烏戰爭兩週年時就提出和平解決俄烏衝突的方案;而且最近中國和巴西更提出「6點共識」,對俄烏戰爭結束衝突有所主張,但各界都「不予重視」。可能是在中共表態下,巴西也不參加琉森和平峰會,包括巴西在內的「金磗五國」確定不參加

第四,根據外國媒體報導,到目前為止拿得到的資料顯示琉森峰會議程上要討論的和平方案,是澤倫斯基提出的「十點方案」。該方案的核心就是俄羅斯要完全退出烏東四州以及克里米亞半島,而且要成立法庭追究俄方戰爭罪。這對於在俄烏戰爭不「選邊站」,刻意保持「中立」的國家如巴基斯坦,參加琉森會議,不就等於是選邊站,靠向烏克蘭、美國?

根據媒體估計,瑞士要開這個和平峰會,大概要花費1,000-1,500萬瑞士法郎,然而從上述的種種跡象來看,這個峰會應該不可能為俄烏之間達成「公平、持久的和平」,但澤倫斯基與瑞士為何還如此熱衷,莫非「反俄聯盟」已經「黔驢技窮」了?忘記了俄羅斯現在能在戰線上節節進逼的原因是什麼嗎?「笨蛋,問題在經費、武器及彈藥!」拿可能高達1,500萬瑞士法郎召集一個似乎是沒用的「反俄聯盟」,不如直接給烏克蘭。











【專家之眼】賴清德式團結風格發展 值得注意


2024-06-07 07:21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在多次演說中提及團結。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賴清德當選總統以來,在多次演說中提及團結。只是他對在野陣營喊團結,相關輿論多不買單。例如趙少康早早表示,團結是能不能感動別人來合作、甚至配合自己的事,從賴一路以來的行事風格,要做到團結,大概是緣木求魚,只不過對在野黨喊喊漂亮話給外人看罷了;也有媒體人指出,賴講的是虛無的團結。

然而,賴的說法,真的沒有影響力嗎?其實他作為執政者,有很多工具可以操作成他想要的團結形式。而仔細觀察賴的講話,似乎已經勾勒出他的團結論述,也形成了某些共同行動了。

首先,在論述部分,是他在520演說裡,提到「中華民國憲法」六字。外界評論多集中在賴如何藉此對中共展開他的新兩國論,但他其實是在對內呼籲團結時所說,位於第六項:「團結力量大,繼續壯大國家」部分。賴說:根據中華民國憲法,中華民國主權屬於國民全體;有中華民國國籍者,為中華民國國民;由此可見,中華民國與中華人民共和國互不隸屬。

賴以中華民國憲法聯繫到兩國互不隸屬說法是很特別的。因為:一、前總統蔡英文談到憲法,大多用於對中共喊話,稱她的政府會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兩岸人民關係條例及其他相關法律,處理兩岸事務。這是用於對外,而非對內。如此用法道理很簡單,因為綠營對於中華民國憲法,始終覺得那是在中國大陸制定,並不適用於台灣,就算真要應用,那也是策略性的。

二、蔡在對內試圖表達團結台灣意思時,對稱呼國家用語,後來逐漸使用「中華民國台灣」,兼採台灣、間或穿插中華民國等說法,賴雖在演說裡也交錯使用類似詞彙,但在此卻是用了中華民國來表達。

賴採取了與蔡不太相同的論述,但卻奇妙的與藍營有類似之處。過去慣常使用中華民國來團結國人者,其實是藍營,甚至更進一步,使用中華民國或中華民國憲法,也是藍營用以表達與中共形成共識基礎的用語,此即所謂「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甚至是「憲法九二」等。

當然賴在使用相關詞彙時,許多用意與藍營不同,也沒全採蔡的說法,甚至使用了「希望中國正視中華民國存在的事實」這種在過去重要官方典禮裡,幾乎未曾用過的奇妙語法。但賴把相關概念連結新兩國論的使用,卻出現兩種意涵:一、混淆視聽:藍營過去多數以違憲批評綠營的兩岸立場,綠營則顧左右而言他,回以中共鴨霸與當前民意云云,但賴此次卻引憲法支持其兩國互不隸屬說法。了解憲法與綠營論述脈絡者雖然明白其中蹊蹺,但一般人民恐怕不容易分清,再加上能釋憲的大法官全為綠營總統所提名任命,未來藍營再批違憲恐怕也失去著力點。

二、把橋梁變成分離基礎:過去藍營以「一中各表」、「憲法一中」等說法,表達與中共形成的共識基礎,近幾年九二共識在台灣民意的反應不佳,甚至出現「憲法九二」等新詞力圖挽救之。但賴說法一出,似乎突破過去憲法在兩岸中,多用於當作與中共展開對話的橋梁模式,而是轉身變成連結兩國論的引子。這是某種「一個憲法,各自表述」情況,繼續下去,甚至可能有奪取近幾年藍營表述制高點的效果,也讓人有種既視感,情勢發展值得注意。

其次,在賴論述之後,台北政壇也能觀察到出現某些行動配合團結之勢。儘管國會改革議題看來熱鬧滾滾,朝野鬥得不亦樂乎,但520後大陸軍演與外交戰議題,也使在野黨必須表態。雖然過去面對外部壓力的表態方向,在野黨一向與執政黨站在一起,但部分細節間還是有異,而現在如果注意到若干外交戰場上的處理手法,某些台灣不同政黨立場者表述的細節,確實看起來有更趨近現象。

之所以形成如此現象,其實也有其他力量配合結果:中共方面持續壓縮中華民國空間,而支持兩岸和平發展力量,缺乏有胸襟遠見的領導人。否則賴才剛上台,就算有論述,許多工具還沒來得及拿出來,他目前所言,更偏重於期待部分。

綜合言之,目前呈現出的賴式團結風格,是要讓在野黨往他想的方向轉。本文以兩岸關係為例,看到賴對中華民國憲法的運用,把原本與中共展開對話的橋梁功能,一變為連結新兩國論的起點。未來以中華民國憲法談兩岸的聲音,要讓外界辨認其真實立場,恐怕要花一番功夫,對中共來說,恐怕有更多的挑戰,至於未來兩岸和平發展的道路,就更崎嶇了。





AI時代 光電能補足電力缺口?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94904/web/ 

◆  AI時代 光電能補足電力缺口?
◆  黃仁勳AI盛宴 誰來埋單
◆  美國承諾、擁高科技 台灣安了?
◆  高薪不減壓 難解護理荒
◆  校史納台北高校 台師大主體性何在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AI 時代 光電能補足電力缺口?


2024-06-07 01:33  聯合報/ 黃其君/永續教育公益講師(高雄市)


面對 AI 發展所帶來的用電需求年增三%的挑戰,經濟部部長提出「電不夠就用光電補」的解決方案。然而,這種說法是否經得起考驗?根據經濟部能源署的能源統計月報,呈現出幾個值得關注的事實:

首先,全球強調的是低碳電力,不僅是再生能源,絕大多數工業國也開始將低碳核能復興作為因應淨零的重要行動。然而,我國的核能發電量在「非核家園」意識形態作祟下明顯下降。與核一、核二、核三全運轉時相比,減少了二五五億度低碳穩定電力,這些電力正是 AI 運算與電子產業最需要的。本世紀以來,我國核能發電最高占比達十八點一%,約為當前總體再生能源發電量占比的兩倍,如今已大幅縮減,再生能源發展迄今並沒有取代這些發電量。

其次,部長強調的光電,發電量的增幅並不如預期。與能源轉型前的光電年發電量相比僅增加了一一八億度,也僅增加四點三二%,如何應對不斷增長的電力需求?此外,燃煤和燃氣發電量都顯著增加。這與民進黨政府所承諾減碳目標背道而馳

面對這些問題,民進黨的賴政府接續的能源轉型目的是否奏效?似乎不樂觀。當電力短缺時,政權宣稱會以光電補足,然而大部分的光電都已賣給了電子等產業。以台積電為例,其用電需求八%遠超光電所能提供的四點三二%的增幅。

更令人擔憂的是,光電不當發展持續對兼具生態服務與碳匯功能的生態環境和傳統農、林、漁、牧領域產生負面影響。光電不僅未能解決電力問題,反而製造了更多環境生態衝突與社會衝突。

值得一提的是,太陽光電是否存在重複計算問題?

依據法律規定,台電購電、發電和售電所有相關數據都需經會計簽證,並經由經濟部能源署核實後統整成政府公開資料,每月定期發表。難道政府認為,能源議題專家或工商業巨頭不會察覺到再生能源發電量的有限性,根本無法重複支援多種額外增加電力需求?

例如,美國台灣商會昨天即已表達對台灣綠能進度落後的擔憂,全國工業總會等機構也多次提醒或質疑民進黨政權再生能源發展的成效未達預期,反映社會各界對於能源政策及再生能源推動進度的嚴重憂慮。

更令人費解的是,國際上一四○國認同潔淨與低碳的核能,紛紛提出復興策略,包括延役、重啟、興建。見賢思齊與時俱進,環境部長本該向立法院提出修法,將環境基本法中不合時宜的「非核家園」移除,方能積極履行推動淨零戰略,部長卻拿非核家園當淨零碳排做不到的藉口,無視蔡賴政權能源轉型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帶頭漂綠。

再生能源的發展需要真實、透明的數據支持,而非虛假的繁榮景象。政府應加強數據的透明度和準確性,確保能源政策的實施,能夠真正推動台灣走向永續發展的未來。











黃仁勳 AI 盛宴 誰來埋單


2024-06-07 01:33  聯合報/ 楊穎超/大學教師(台北市)


最近身價三點三兆台幣的輝達執行長黃仁勳在台趴趴走,態度親民,又勾勒出不少投資合作前景,民眾對他頗有好感。但有點遺憾的是,對黃的報導,多停留在娛樂絮聞與 AI 浪潮,忽略了他所提投資合作案背後的政經意涵及影響。

首先,國際大廠願在兩岸緊張時出面投資,這本身就有豐富意涵。但如果將此解讀成台灣安了,卻是過度推論。因為最近台積電新任董事長魏哲家坦言,曾討論過兩岸地緣政治風險,讓台積電想移出產能,只是完全移出不可能。魏的結論是,相關領導人都很有聰明才智,他們不會讓這件事發生,但他同時也強調,這只是個人意見。

其次,黃仁勳也是非常聰明的生意人。他曾謂輝達投資台灣,主要是台積電太棒了,台灣同時還有完整上下游供應鏈。但他的說法切頭去尾,所獲利益來源遠不止於此,還包括我政府政策與社會力支持。

政府一直有發展型國家思維。簡單的理論陳述是政府強調經濟成長、推動「正確」產業政策、重視私有財產誘因,以及國家在操縱和調控市場上的角色。過去政府推動塑化電子等產業政策,使我們受益至今。

現在政府看好輝達,因此雖然該公司很有錢,經濟部還是藉由領航企業研發深耕計畫,補助該公司六十七億元,超過輝達自籌資金的三分之一,這還不包括國營單位的可能幫忙;而輝達之前想在台成立物流中心,透過談判,把當時物流稅務原本稅率百分之二,壓低到以最低稅率百分之○點○六來處理;此外,在黃提到要成立設計中心後,除了許多地方政府表態願提供土地外,例如北市府還加碼說「也會盡可能傾全力給予最佳的條件跟優惠」。

至於社會力支持方面,就是黃在台大演講的背板和影片,那五十多家企業、十七所公私立大學。這些高水準人力與合作廠商,能提供廉價有效率服務。台灣工程師的耐操文化,世界知名。而在學界,例如去年輝達與台大宣布合作,新聘千人研發團隊,以及後來成立雙方聯合研究中心;至於廠商,輝達位於亞灣高軟的研發中心,設於區內鴻海大樓。這些利益加在一起,輝達最後真正會投入多少成本,令人好奇。

為了爭取輝達,政府社會的支持無可厚非,但在互相需要前提下,到底該給多少?而發展型國家大力扶植本土產業,外國資本卻拿我這麼多資源,好壞如何?應該注意他國經驗。期盼政府是從經濟,而非政治來打外資算盤。

最後,提醒政府至少應就相關投資案,做好避免加速惡化貧富差距的配套。台灣過度偏愛電子產業已久,但在面對無法加入國際區域貿易組織,傳統產業處境愈趨艱難景況下,卻輕描淡寫地表示對台灣整體影響不大;而對無法追上 AI 浪潮的勞動力而言,就業前景堪憂。隨著輝達加入及後續效應,恐會進一步惡化台灣不同產業者的所得分配。如何透過徵稅等財富重分配手段走向久違的均富,是政府應盡的責任。












美國承諾、擁高科技 台灣安了?


2024-06-07 01:33  聯合報/ 張鐸/大學兼任副教授(高雄市)


十九世紀軍事學家克勞塞維茲說的「戰場上的霧」,意指戰場永遠宛如迷霧瀰漫,指揮官無法完全看清戰場局勢。放到現在來看,講的就是我們的國安高層,已經戴上了「台灣科技可以左右世界」的眼鏡,樂觀地看不清楚兩岸局勢了。

近日,拜登第五度表態美國不排除動用武力保護台灣。對於是否派兵上台灣、是否從美軍在印太盟國的基地發動打擊?拜登耐人尋味地回答,不排除動用美國的軍事力量,但又說:「這和派陸海空部隊,有明顯區別。」別忘了,美國對烏克蘭出錢出武器、彈藥,也算是動用軍事力量,但就是不出兵參戰,而且還限制不准使用美軍提供的武器彈藥去攻擊俄羅斯國土。

美國很清楚自己的角色與利益在「協助防衛烏克蘭」與「防止自己直接與俄羅斯發生衝突」,有一道「明顯區別」的紅線,美國絕對不會讓自己跨越並捲入衝突。所以美國不排除動用武力保護台灣的紅線,應該比對烏克蘭的更謹慎。原因在於,烏克蘭與俄羅斯都是聯合國的會員國,兩個會員國交戰,美國都不敢跨越紅線出兵制止。在全世界的「一中政策」幾乎都承認台灣是中國的一部分,若兩岸啟戰端,那道「明顯區別」的紅線,絕不會與烏俄戰爭的相同。

讓迷霧更瀰漫的是,近幾年台積電及其供應鏈在全球半導體產業的重要性暴增,成為經濟與地緣政治熱門話題,美國前總統川普接受媒體訪問時表示,「如果中國占領台灣,會令全世界停擺」。《紐約時報》也專文指出,台積電堪稱世界上最重要的公司,它是歷史上唯一在停產後會導致全球經濟蕭條的企業。如果數百億美元無法將晶片移到美國生產,那就應該努力地遏制台海戰爭。《彭博社》科技版也報導「因為如果沒有這個島上製造的晶片,就不會有價值數兆美元的輝達或是蘋果。台積電不僅是美國最重要的公司,也是美國股市重要的組成成分。」所以顧部長可以據以倡言「複雜化對岸算計,讓中國可能的軍事冒進作為時間表不斷往後遞延」。

再加上台北國際電腦展開幕時,科技大咖紛紛大談以「AI 力即國力」,也樂觀地斷言「兩岸若發生衝突,受影響也不是只有台積電或半導體產業,而是所有產業都會受影響。」這是台灣高科技產業提供的一種兩岸及亞太地緣政治戰略的優勢嗎?是國安高層可以仰賴依靠的嗎?

國防部長已輕鬆地宣布,過去兩年各部隊正副主官因應共軍擾台,必須隨時維持一人留守,規定即日起取消,恢復常態,讓幹部兼顧家庭,有利人才長留。言下之意,若擾台的中共機艦,確實進行實彈科目,並出現大規模增加準備的異狀,並已「由訓轉戰」,國軍再下令不在營區的主官管回營備戰嗎?人才長留不是因為愛國,而是讓他回去顧家。

當年,美國人認為「在烏克蘭人心中,在全世界看來,俄羅斯的所作所為沒有什麼強大之處。」幾天後,普亭下令入侵克里米亞,隨後,烏克蘭東部爆發了一場漫長的消耗戰,直到現在。

美國人的口頭承諾,高科技的發展,就可以讓我們不用枕戈待旦了嗎?















高薪不減壓 難解護理荒


2024-06-07 01:31  聯合報/ 邊立中/護理師、副教授(台中市)


報導指出,臨床護理人力短缺問題已嚴重惡化,即使提供高達九萬元的月薪,也無法有效挽留護理人員留任。這是多年來錯誤的護理人力政策累積延宕未解決所致,如今終於爆發出嚴重的後果。

維持穩定充足的臨床護理人力,關鍵在於「開源」培育新血以及「節流」留住現有人員。開源方面,政府近年來採取增加護理相關科系招生名額、開設學士後護理學系等措施,期望培養更多護理人力。然而,對於這些政策實施的評估卻顯得不夠透徹。舉例來說,雖然新增學士後護理學系、增加護理科系招生名額,但實際上有多少畢業生真正投身臨床工作,相關的統計和評估付之闕如,也未根據這些數據去適時調整政策方向。目前僅統計畢業一年內的就業率,卻未深入調查眾多畢業生為何在臨床工作短暫後便離職,因此政策制定缺乏實證依據。

在節流方面,雖然政府補助夜班費用,意圖增加臨床工作的吸引力,但各班別工作負荷懸殊不均,導致醫院內部護理人員負擔分配不平衡。白班雖工作量最大,卻是最低薪資;相較之下大夜班薪資高於白班許多,因此反而出現護理人員搶著要上夜班的情況,進而加劇不同班別間的對立衝突。

部分病房雖有輔助人力協助護理人員處理雜務,但根據臨床護理師的實際反映,現有輔助人力無法徹底減輕他們的工作負擔。更重要的是,相較於僅補助加班費等津貼,許多臨床護理師更期望能獲得與工作強度相稱的合理薪酬水準。筆者接觸的臨床護理人員表示,儘管疫情期間月薪高達八、九萬元,但多數人仍希望能有合理的工作量,而非在被迫承擔過度勞累的狀況下,用高薪來掩飾這個問題,因為如此只會加速人員流失。

因此提出以下建議:適度落實分級醫療,減少不必要的住院病患,避免大醫院人滿為患的窘境,進而降低護理人員的工作負荷;應改變目前的臨床照護模式,設置專責小組分工處理特定醫療項目(如打靜脈留置針等),減少不必要的臨床雜務,縮減與彈性護理人員工時;護理人員的薪酬項目應當及時反映實際工作價值,護理項目給付應合理分配至護理人員身上,而非僅只補助夜班費用。

疫情過後,護理人力短缺危機日益顯現。當臨床護理人員的薪資水平與相對輕鬆的美容診所工作相去無幾時,多數人自然會選擇較為輕鬆單純的那一方。維持護理人力「開源節流」是一個錯綜複雜且艱困的課題,如果無法及時採取有效紓解,將會陷入惡性循環,最終犧牲的將是全體國民的健康福祉。















校史納台北高校 台師大主體性何在


2024-06-07 01:31  聯合報/ 段心儀/中華文化教育促進協會秘書長 (台北市)


前天六月五日台灣師大舉辦第一○二周年校慶慶祝大會,但同時也掀起各界對師大重編校史的關注。因為此非單一事件,而是重新定盤台灣歷史的一環。

台灣在二戰後因急切需要培養大量中學與高中師資,台灣省行政長官公署遂於民國卅五年六月五日成立具大學位階的「台灣省立師範學院」,負責中等教育師資的人才培育。民國四十四年(一九五五年)師範學院改制為「台灣省立師範大學」,國五十六年(一九六七年)升格為「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七十八年來,台師大作育英才無數,更間接培育出全台菁英。但七十八年的校史怎麼突增為一○二年呢?因為納入了創立於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的台北高校

師範大學原址為日治時期台北高校,這是地理上的事實但台北高校已經停辦,校舍移轉師大使用,這是歷史上的事實。台北高校與師範大學位階與性質完全不同,師大的歷史若推前到創立台北高校的民國十一年(一九二二年),不但自降位階,且因台北高校附屬台灣大學師大是否也應自認是台大的附屬學校?師大主體性何在?

師大自棄主體性事件與台南市熱烈慶祝「台南四○○」一樣荒謬。我就讀於台南市成功國小,我還清楚記得民國五十年台南各界熱烈慶祝鄭成功光復台灣三○○周年的盛況。慎重紀念鄭成功福建渡海,驅逐荷人,光復台灣的功勳,非常清楚是漢人史觀、中國史觀、台灣史觀。但是今年「台南四○○」慶祝荷蘭人四百年前在安平首建熱蘭遮城,這又是誰的史觀呢?既非漢人史觀、中國史觀,難道是台灣史觀、原住民史觀嗎?荷蘭人除了掠奪,帶給台灣什麼?原住民又該慶祝「一六二四」後被荷蘭人大肆屠殺的命運嗎?「台南四○○」只能是殖民者史觀,它置台灣主體性於何處

師大近年來政策積極向執政當道靠攏,此次校史事件斧鑿痕跡更重,但這並非特例政大改校歌,去前校長蔣中正銅像,也是同樣思維邏輯換句話說諂媚當道已成顯學,大學已失風骨沒有脊梁

但更可懼的是教育大校帶頭去歷史文化正統,影響人心極為深遠。清名臣劉墉說:「天地之間有桿秤,百姓是秤鉈。」如果說人心如秤,教育就是秤桿上那顆定盤星,定盤星決定秤錘與秤鉤能否平衡,教育決定一個時代如何面對歷史與文化教育人立場偏移,文化道統就會失衡文化道統失衡,證諸歷史,國家分裂與顛覆就在眼前





薛承泰/當蠟筆小新遇見佩佩豬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薛承泰/當蠟筆小新遇見佩佩豬
◆  洪蘭/彈性應變 有心比有技術更有效
◆  李清志/台北誕生新美術館
◆  陳立恆/首善台北與世界宜居的幾步之遙
◆  施振榮/發放「全民AI學習券」消除AI落差







薛承泰/當蠟筆小新遇見佩佩豬


2024-06-07 06:21  聯合報/ 薛承泰(作者為台大退休教授)


明年台灣就要進入「超高齡社會了」,在未來的二十年,許多校園將變成公園,少了年輕人,連群眾運動也將日薄西山!如果生育率不能止跌回升,台灣真的會走入「無後」的困境!或許這就是當前年輕人學習 AI 與生技的契機,努力成為活得最久的「最後世代」!

台灣現有四百萬老人,其中約半數仍可自力更生,許多在田園中工作,天未亮即巡田,日落後三五老友相聚,小酌人生況味。他們雖老卻仍是家庭的支柱,甚至還準備讓子女食啃存糧。他們雖不懂得城市中正流行「學老」,卻能把光陰刻在臉上,年年盼著好收成,更盼著能將作物賣個好價錢。

最可憐的是,另有近百萬老人需要被照顧,其中有些已臥床很難獨立生活,不論是在機構或是在家,老人失去了尊嚴,家人失去了自由。前面述及還在幹活的老人,最擔心的,就是有一天淪為了後者!

退休之後,不知餘生還多長?總想做些過去沒做過的事情,這不只是學習新事物,還可以開發潛能,就算是「學老」吧!於是,在過去的一年,我在鄉下當起園丁並改造廢棄的雞舍。園子並不大,應有四十坪吧,但是長滿了雜草並夾雜了不少的陳年廢棄物與垃圾;此外,還有一株波羅蜜,一株龍眼樹,以及一叢約二十枝的麻竹。過去是拿筆、打電腦,現在是拿鋤頭鐮刀、打牆砌磚。

當了三十幾年的老師,從未打過網球,更不用說是小白球,甚至未曾在台大校園慢跑過,主要的運動就是走路流點汗;當兵的兩年有過深層排汗的經驗,如今老了還能奔汗!然而,畢竟年紀不小了,園子中這些粗活只要做一個多小時就撐不住了,上下午各操一次,一周三到四天就是瓶頸了!

沒想到一年下來,困擾我超過半個世紀類風濕關節炎,居然能大幅紓解,換來的是因使用過度造成了板機指,這就是在鄉下「學老」一年的收穫!至於園子,我的汗水始終擋不住雜草與竹子在雨露中成長的速度,只能做到「相看兩不厭」!

鄉下生活我只是個初學者,怎麼砍麻竹、砌磚牆、判斷波羅蜜是否成熟?都還在嘗試錯誤,至於其它生活技能,還差得遠!幸好有外孫女陪著,看著她長大才體會到弄孫之樂。記得她十個月時會叫爺爺,現在兩歲三個月可以背誦唐詩,看到白鷺鷥飛過,居然冒出一句「一行白鷺上青天」,看到鵝也會說「白毛浮綠水」。

當爸爸時,因為工作忙較沒時間去觀察子女的成長,也沒細想「如何當爸爸」,記憶中只有陪孩子看卡通,蠟筆小新、神奇寶貝、櫻桃小丸子、美少女戰士、哆啦A夢等,通常就是陪個十來分鐘。現在不同了,從孫女十五個月起全程陪著看「佩佩豬」(Peppa Pig),才發現她有許多對話是從動畫中學習來的。

幸好英國人很用心製作影集,不只是呈現生活中親子與同儕間的互動,還處處藏著知識,劇情平實而幽默。

子女當年看的卡通,有些是超現實與幻想,有些是詼諧搞笑;這和我第一次接觸的卡通,是屢在逆境中戰勝強敵的大力水手,已大不同!如今孫女的衣服玩具都印著佩佩豬,和她的父母在社會化的起步上,差異也很大。我常想:蠟筆小新與佩佩豬這兩個世代,如果沒有大力水手,會如何呢?





陳國樑/菸稅菸捐的矛盾與幻覺

◆  陳國樑/菸稅菸捐的矛盾與幻覺
◆  徐遵慈/APEC再推自貿區,我應積極參與







陳國樑/菸稅菸捐矛盾與幻覺


2024-06-07 01:35  聯合報/ 陳國樑(作者為政大財政系教授兼系主任、政大財稅研究中心主任)


論課稅正當性,不論是導正外部成本,或減少對於個人身心健康與社會風氣的負面影響,菸品稅捐為「罪惡稅」(sin tax),是對個人沉湎於「壞財貨」消費的一種懲罰;論稅捐之用途,由於有將近八成收入指定用於公共健康,菸品稅捐是貢獻社會的一種「美德稅」(virtue tax)。這種「罪惡」與「美德」的結合,使菸品稅捐奠基於根本性的矛盾

為增進國民健康與福祉,政府必須取得足夠的菸品稅捐收入,以因應各項公共健康支出所需,但這意味著國人必須維持或增加菸品消費,悖離菸品稅捐以價制量的正當性。於是,衍生出「抽菸救健保」、「吸菸支持長照」的荒謬現象

台灣對於菸品課稅,起步甚晚。過往菸品採「專賣制」,政府透過公權力取得菸品市場獨占權,除了對於社會與經濟的控制外,主要目的在以菸品利潤挹注政府支出,是財源籌措的方式之一。為因應加入世界貿易組織,民國九十一年(二○○二年)起,菸品改採「課稅制」。從公賣到課稅的轉換,顯示菸品稅捐,還有「財政功能」。

在制度的設計上,對於菸品課稅,我國稅法有「菸酒稅」與「菸品健康福利捐」兩種形式。其中「菸稅」為國稅,大部分稅收撥入「長照服務發展基金」,其餘稅收按《財政收支劃分法》規定,由中央與地方共分;而「菸捐」則全數指定用途,主要用於健保安全準備、菸害防制、癌症防治與社會福利等。

雖然有不少亞洲國家(例如韓國、菲律賓與泰國等)也都指定菸品稅捐收入之用途,但放諸全球,指定菸品稅捐收入用途的作法,實為少數。文章一開始所揭的根本矛盾,凸顯菸品稅捐收入並非公共健康支出的「良善」財源;就收入規模來看,也難以因應一國公共健康支出所需。

此外,有國外研究指出,將菸品稅捐收入指定用於特定支出,雖然在帳面收入上,該項支出看似有源源不絕、來自稅捐的資金流入,但這些財源,很可能只不過是取代了原本就應該編制的一般公務預算,因此,指定用途不過是假象,容易產生幻覺。更有甚者,若因有了特別財源而失去一般公務預算,一旦菸品稅捐收入減少,指定用途支出甚至會減少。

我國菸品稅捐收入從三年前起開始下滑,諸多公共健康預算都受到影響。今年開始施行、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到期的「第五期國家癌症防治計畫」,今年原編列經費為六十六點七億元,但由於二十四點九億元之公務預算未獲核准,最後經費僅剩下來自菸捐的四十一點七億元,尚不及原金額之三分之二

如果台灣癌症防治經費已經陷入指定用途稅幻覺的陷阱,賴清德總統「健康台灣」的政見,要在民國一一九年(二○三○年)降低癌症死亡人數三分之一的目標,只怕是海市蜃樓。

最後,醫界與公衛學者常有呼籲,以菸品稅捐來反應菸品所造成的疾病醫療成本,以免菸害拖垮醫療資源。按此邏輯,更應該倡議的是-廣泛開徵健康福利捐,例如,脂肪、酒品、含糖飲料,以及紅肉、醃漬食品等。目前在健康福利捐的祭檯上,只有癮君子孤獨的存在,還一味重課,有正當性疑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