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4日 星期五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衝突升高 及早應對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348/web/ 

◆  聯合報社論/馬克宏爭議言論背後,是戰略自主的堅持
◆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戰高手
◆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衝突升高 及早應對






經濟日報社論/兩岸經貿衝突升高 及早應對


2023-04-14 00:44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兩岸關係示意圖。(路透)


中國大陸商務部宣布對台灣禁止大陸進口的 2,455 項產品,發起貿易壁壘調查;伴隨大陸民航局宣布將在台灣北方劃設禁航區。此二事件時機敏感動機複雜兩岸緊張關係再次升溫。

中國大陸調查包括台灣對中國大陸所有禁止進口產品,範圍不但為歷年最廣,更觸及兩岸經貿的「深水區」。因為中國大陸一直把此部分視為兩岸經貿最大的「絆腳石」,主張台灣必須先全面解除歧視性措施,兩岸經貿關係才能深化

台灣回應則是基於國家安全理由,有必要禁止中國大陸部分產品進口,而基於情勢歷年來已有逐步放寬;迄今則禁止大陸 1,066 項農產品,1,394 項工業產品,合計共 2,455 項產品進口,約占所有進口項目五分之一

兩岸完成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後,進入貨品貿易談判,中國大陸多次主張台灣必須先解除對大陸的片面限制措施,雙方才能展開全面自由化談判;而台灣則以國家安全,以及對國內產業影響為理由,無意處理此問題。而後兩岸關係降溫,貨貿談判停止,此問題也一直延宕至今。

此次中國大陸再次觸及此敏感神經,對兩岸經貿再添變數。台灣對中國大陸的禁止進口措施行之有年,過去陸方是透過官方管道要求台灣改善;而此次則是透過產業界發聲,要求政府進行調查,並不排除採取後續的行動。

然而目前兩岸思維還是停留在兩條平行線上。台灣官方回應已經大幅放寬限制,准許其他約占總產品五分之四,約 9,800 項產品進口,中方不宜將貿易議題複雜化及政治化,並呼籲應透過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平台解決。與中國大陸只訴求五分之一被禁止進口的產品,以及不透過 WTO 多邊機制處理兩岸問題,雙方立場可說是毫無交集

未來大陸可能會直接宣布調查結果,認為台灣的措施影響到中國大陸的經濟效益。台灣則會質疑中方程序草率欠缺透明性;而在台灣不進行調整的情況下,中國大陸可能會增加對台灣貿易限制。事實上,近年來在兩岸關係緊張下,中國大陸對台灣的經貿限制措施接踵而來,主要是集中在農產品,不過中方幾乎未觸及到兩岸關係的基石 ECFA 項目,大陸官方也多次聲明不會廢除 ECFA。

但在習近平確定續任後,大陸官方迄今沒有對 ECFA 表示支持意見,未來中方對台灣的貿易限制措施,不排除波及 ECFA 產品,使得兩岸經貿摩擦再次升高。

此次大規模調查,也顯示大陸經貿部門盤點過去中方所謂的「讓利措施是否合理。近年兩岸貿易更加失衡,已經連續兩年台灣對大陸貿易順差突破 1,000 億美元雖然順差主要來自零關稅資通訊產品。但中國大陸內部對此仍有意見;認為中國大陸對台灣的龐大貿易逆差,台灣片面禁止進口措施是一主因,所以必須從源頭矯正,未來發展值得關注。

另外由於兩岸目前均申請加入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在申請新入會五個成員中,我方一直認為台灣是最符合 CPTPP 之高標準,也認為中國大陸目前距 CPTPP 門檻太遠。中方則多次反對台灣加入 CPTPP,今年7月 CPTPP 執委會,雙方均將爭取成立工作小組,取得加入的入場卷,預期會有激烈交鋒

中國大陸此時對台灣展開調查,除了涉及兩岸交鋒外,也可能藉機顯示台灣仍對中國大陸存有諸多歧視待遇;若未來雙方均有機會加入 CPTPP,台灣對中國大陸限制措施與 CPTPP 並不相容,形成台灣加入 CPTPP 另一變數。

總體而言,這次事件對未來兩岸緊張關係,不確定性增加,台灣如何降低中國大陸制裁衝擊鞏固產業競爭力,以及強化多元市場布局,是一大挑戰。











聯合報黑白集/認知戰高手


2023-04-14 00: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蔡政府動輒對不利訊息套上「中共認知戰」,實則自己就是認知戰高手。 聯合報系資料照


網路成為大眾重要資訊來源,「帶風向」變得很重要。當然牛皮太離譜,可能當場翻車,例如馬英九在大陸搭高鐵,台灣智庫策略長王義川稱「中國高鐵沒有靠背」,反而貽笑大方。

但風向帶得高明,就不易一眼看穿。例如日媒報導,美國將派退將率廿五家軍火大廠來台商談合製武器,引發熱議。然而國防部解釋,此非兩國政府對話,而是民間國防產業論壇同一活動描述角度不同渲染力就大異其趣

又如中共軍演剛結束,又要在台灣外海設禁航區,乍聽令人反感,後來才知道並非解放軍又武嚇,而是對岸要發射衛星。其實陸方通知就提到航太活動,但消息傳出只說畫設禁航區,讓人神經緊繃;即使事情釐清,閱聽人對訊息已先入為主。

其實最成功的認知戰,莫過於蔡總統把九二共識和一國兩制畫等號,並塞進習近平嘴裡,無論中共如何澄清都沒效果。另一個著名例子,則是當年三一九槍擊案,邱義仁宣布子彈在總統身上」,不知激出多少悲憤的支持者;如果當時說「總統肚皮被子彈擦傷」,哪還有催票效果

蔡政府動輒對不利訊息套上「中共認知戰」,則自己就是認知戰高手。問題是,中共對台灣民眾進行認知戰,蔡政府也對台灣民眾打認知戰,鋪天蓋地話術,混淆不了對岸視聽,只糊弄了自己百姓。










聯合報社論/馬克宏爭議言論背後,是戰略自主堅持


2023-04-14 00:26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法國總統馬克宏。路透


法國總統馬克宏九日在從中國大陸返回巴黎的專機上接受媒體訪問,他表示不應該做美國的附庸與追隨者,強調歐洲的戰略自主,並且避免被捲入美中因台灣而起的衝突中。

馬克宏過去的發言多次引發爭議,民國一○八年(二○一九年)他曾說北約正在「腦死」;去年也表示,在烏戰和談時,需要提供俄羅斯安全保證。但沒有一次比這次談話所引發的砲火更猛烈,他同時激怒了支持台灣的國家,以及擔心美國會因此不援助烏克蘭的歐洲國家,批評他的聲浪至今未歇

馬克宏訪陸時,陸方的接待超乎規格,而馬克宏也對他與習近平的談話很滿意,他認為已經影響了中國對俄羅斯的政策,塑造了對烏克蘭戰爭的共同立場。也許因為如此,他覺得也要對習在台灣的立場上體諒包容;更重要的是,他覺得歐洲不應該介入台海事務,這對歐洲是個陷阱妨礙了歐洲建立戰略自主,「歐洲人面臨的問題在於加速台灣危機對我們有利嗎沒有更糟的是歐洲人自認應該在這個議題上成為追隨者根據美國的節奏和中國的過度反應做調整」。

這當然招致了猛烈的反擊,中東歐國家質疑馬克宏不能代表歐洲,而歐洲應該團結與美國站在一起抗衡俄羅斯與中國;西歐國家批評馬克宏這次訪問是場公關災難,時機點也非常不好。尤其他的專機才剛剛離開中國大陸領空,東部戰區就宣布對台軍演三天;訪問內容發表時,正好配上軍演的新聞,只讓人覺得法國總統對北京妥協;他口口聲聲戰略自主,在烏戰爆發前還有點道理,但是現在歐洲完全依賴美國主導的北約對抗俄羅斯,還強調戰略自主就不合時宜了。

但馬克宏其實就是擔心戰爭的進展將會讓歐洲國家進退失據,所以他提醒歐洲人,戰略自主比以前更重要,而歐洲主要領導人都心知肚明,只是沒有人敢公開講出來。不能否認的現實是,烏克蘭的戰爭消耗太大,即使美國都沒有辦法支應,最新的機密文件顯示,烏克蘭的防空飛彈五月就會打光,雖然現在美國兩黨一致支持支援烏克蘭,可是到了夏天,美國躲不過舉債上限老問題如何裁減支出,勢必成為兩黨對決的焦點。由於烏克蘭並不是美國人民關心的問題,而援助的金額又非常龐大,很可能是優先被砍目標

馬克宏的話雖然不中聽,卻是事實,美國的好意與援助,終有減少和結束的一天,屆時歐洲有能力補上美國的缺口嗎?或者如果烏克蘭被逼上談判桌,歐洲的立場是什麼?更何況未來一年美國政局詭譎,川普雖然被起訴,反倒增長聲勢,看起來會取得共和黨提名,川普如果勝選,歐洲怎麼辦?

法國自認可以主導歐洲,不能不從整個歐洲的立場來考慮,而不是被美國牽著鼻子走。尤其美國現在實力不比從前,在歐洲要靠北約盟國,在亞洲也要靠日本、澳洲;而且就像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一樣,在中國大陸進犯台灣時,美國甚至希望能邀歐洲國家助拳。可是法國對「美國盟邦」這件事,是謹慎敏感的,而且點滴在心頭。民國一一【批評他的聲浪至今未歇】 拜登也玩弄認知戰、與論戰 須意外嗎?年(二○二一年),美英澳突然宣布 AUKUS 核潛艦合作,把法國傳統動力潛艦合約撕毀法國憤而召回駐美英澳三國大使;所以馬克宏說,法國是美國盟友,但不是奴隸附庸

馬克宏的談話,台灣聽起來當然刺耳,但這是他從國家利益戰略自主角度所得到的判斷,台灣可以反對,但是馬克宏所強調「戰略自主」的精神,是值得效法的,任何國家都不能仰賴美國的好意,法國如此,台灣亦然。


為官沒信用 民如何信服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348/web/ 

◆  為官沒信用 民如何信服
◆  點亮台灣卻備戰 綠糖衣毒藥口號 能信嗎?
◆  檢驗新冠抗體 不如監測帶原者
◆  首腦仍逍遙 難怪詐騙抓不完
◆  低薪、窮忙 上班族幸福嗎
◆  社福不全 長壽變懲罰
◆  好好活下去 才是人民最大利益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為官沒信用 民如何信服


2023-04-14 01:19  聯合報/ 王振昌/飯店業(高雄市)
農委會主委陳吉仲。聯合報系資料照


小時候讀過商鞅立木為信課文,為建立威信商鞅貼出公告,只要有誰將南門外一根木頭搬到北門,就發給重金。一開始老百姓以為是騙人的,後來有勇者做到了,也的確得到重金,大家就開始相信政府了。

現代社會百姓質疑政府,其實不是沒道理的。即就農委會主委,從今年以來每次對雞蛋供應問題發言,都推翻他上次發言。一下說三月可以解決,又說四月可解決,近日說「實際缺蛋的情況比官方統計還要嚴重,雞蛋供應的問題一兩年才能解決。

重點是,主委講話時信口開河,比購物台專家還會賣,完全沒有任何虧欠感或愧對感。只有在農委會升格農業部時,才看到他用哽咽的淚水感謝同黨立委們,唉。

官員「坐高堂、騎大馬、醉醇醴而飫肥鮮者,孰不巍巍乎可畏」,政府限制老百姓發表「疑美論」前,先想想自家官員吧!










點亮台灣卻備戰 綠糖衣毒藥口號 能信嗎?


2023-04-14 01:16  聯合報/ 黃映溓/文史工作者(屏東市)
賴清德代表民進黨角逐二○二四總統大位。 聯合報系資料照/記者黃義書攝影


沉潛四年,賴清德終於代表民進黨角逐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總統大位,「Team Taiwan 挺台灣」記者會上慷慨激昂,通篇論述仍跳脫不出民進黨歷來「口號治國」窠臼。

猶記得四年前,民進黨總統初選競爭激烈,賴清德出馬挑戰蔡英文,兩人在競爭過程中火花四射,讓蔡賴不合的傳聞檯面化。當時,挺英網軍砲火猛烈攻擊;賴清德呼籲民進黨需要一場君子之爭道盡委曲與不公平待遇,何等的豪情悲壯

豈料,獲得民進黨正式提名角逐大位,賴清德竟不忘恭維「在蔡英文的領導下,世界已經看見台灣、肯定台灣,自己將在相同的民主道路上,持續壯大民主台灣,讓世界看見台灣價值」;賴清德強調延續總統蔡英文路線,刻意推崇蔡英文的貢獻,頗有整合英系意味

從四年前黨內初選被蔡霸凌後屈就副手,到這次獲黨提名、輸誠尊蔡,賴清德前倨後恭,讓人看到了屈服於權力投機妥協狡詐與虛偽

賴清德說,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大選並非所謂「戰爭與和平」,而是「民主與專制」選擇,這是歷來民進黨選舉慣用的「二分法操作伎倆。擺在眼前的事實是,和平或戰爭有其主客觀複雜因素,豈是你民進黨在頻頻操弄抗中保台」、坐收漁利之後,得了便宜還賣乖一廂情願

賴清德強調民國一一三年(二○二四)決定台灣方向,推動「民主和平繁榮」。試問,在民進黨主政下,台灣已千瘡百孔,要如何繁榮?眼下台灣淪為美中爭霸彈藥庫,兩岸兵凶戰危,怎麼和平?在美麗民主外衣之下,台灣已被「民主」反噬到動搖國本。

和平避戰顛撲不破普世價值,戰爭的始作俑者,勝敗皆輸,而人民更是最大輸家!

蔡英文競選總統時曾喊出「點亮台灣口號,七年過去了,台灣這塊美麗的島嶼「天猶未光」,反而變得更加黯淡了。政客編織美麗的謊言、糖衣毒藥的口號,還能相信嗎?











檢驗新冠抗體 不如監測帶原者


2023-04-14 01:34  聯合報/ 劉培柏前台灣省家畜衛生試驗所所長(新北市)
衛福部要求台灣血液基金會配合執行新冠病毒血清抗體監測,引發學者與捐血者不滿爭議。(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記者許正宏/攝影


日前疫情指揮中心要用捐血中心提供七千份血樣作新冠抗體檢驗,引發學者與捐血者不滿爭議。疫情已近尾聲,現在才檢驗抗體,對防疫有什麼實質用處呢?

據知以捐血者血樣將作兩種新冠抗體的檢驗,一為針對病毒表面抗原蛋白,一為病毒結構蛋白。這兩種抗體,可區分出捐血者是自然感染恢復,或打過疫苗;主要查明青壯捐血族群有多少人沒被感染,或/及有多少人沒打過疫苗。其實,疫情後抗體檢驗已非急迫,徒增檢驗單位業務量而已。

目前,指揮中心仍宣導,籲請國人施打次世代莫德納雙價疫苗;到底新冠疫苗需不需要隔段時間固定施打?該中心尚未給國人答案。今年三月,瑞士根據該國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血清陽性率達九十八%,認為打疫苗或是感染過的天然免疫人數已足夠,不再推薦接種疫苗;英國和丹麥也不再作加强劑建議。同時,世衛也公告,由於新冠疫情近尾聲,建議兒童與青少年及中低風險族群不需再打加强劑。指揮中心建議,已不符國際防疫潮流,且還要搞捐血者抗體測定,對防疫又有何助益?

全球雖已逐步回復疫前生活,不過疫情並未完全消失。近日日本、新加坡及印度確診病例有增加趨勢,印度更出現傳播速度更快的新種變異株 XBB.1.16.1。至本月初,美國每天仍有兩萬左右病例,九成以上為 XBB.1.5 病毒;目前台灣確診病例以 BA.2.75 為主流株。在國際間疫情仍在,多國又不建議接種加強劑時,抗體調查其數據對未來新冠防疫並沒有積極用處,還不監測本土帶原者及其傳播模式,將有助於清除社區內病原,並及早根絕國內疫情

國外研究資料指出,有近八成感染者,只呈現輕微呼吸道症狀或無症狀不需藥物治療,但這種感染者也有傳播病毒的風險。一般染疫恢復者,病毒在體内會持續存在一段時間,而能和低力價抗體人體內共存,此正是新冠病毒的特性之一,也可能是長新冠兒童多系統發炎症候群兒童感染發展遲緩的主要病因。

防疫工作,就猶如兩軍對抗,我方應掃蕩清除流竄病毒,除惡務盡,不譲其有機會集結再肆虐

因此,建議速建立疫情後清除社區帶原者監測計畫,比檢驗抗體有用多了,不是嗎?













首腦仍逍遙 難怪詐騙抓不完


2023-04-14 01:26  聯合報/ 魏世昌/工程師(宜蘭市)
圖/波波漫畫


警政署統計,詐欺案件連續三年增加,尤其假投資詐騙增幅最多;數量雖排名第二,但總財損卻是居冠。

台灣可說是電話詐騙原產地。以前幾乎家家都可能接到電話詐騙,不是家人被綁架,就是健保卡被盜用、法院通知等等;現在台灣人還跑到大陸進行詐騙,把兩岸當據點,而今轉移到東南亞各國,甚至非洲的肯亞,都有台灣人涉及電信詐騙。

電話詐欺犯罪,已猖獗十多年,期間也有不少歹徒被送進監獄,甚至政府近年也陸續提高詐欺案件刑責,何以年年還發生這麼多的詐騙案件?主因乃係幕後主嫌難以緝獲。其中原因或許錯綜複雜,但諷刺的是,有一點可能與台灣護照相對於中國大陸來說較容易使用有關。

電信詐騙因是使用經過多個不同國家服務器撥打語音電話、或以發送文字簡訊的方式進行詐騙,因此常會在多國間移動,降低被查到發送地點。此時,台灣護照的簽證待遇就成了很重要的「便利」因素,因為首腦很可能覺得風聲一緊,就轉移陣地。詐騙集團利用這種方式進行詐騙犯罪,就算車手都被抓光,首腦們仍然在各地過著逍遙生活,除非機房所在地的警方發動圍捕,將嫌犯一網打盡。

但首腦通常隱身幕後,因此往往也是最難抓到的詐騙集團成員。如果不斬斷這條路,就算抓到了打電話、發簡訊的一批人,詐騙集團還是會繼續猖獗下去,真是「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要徹底消滅這種犯罪,談何容易!












社福不全 長壽變懲罰


2023-04-14 01:11  聯合報/ 釋常俱/自由作家(新北市)
台灣長照制度改革,遠不及現實變化,不健全的社會福利政策,讓長壽變成一種懲罰,還連坐下一代。 (示意圖) 聯合報系資料照 記者黃仲裕/攝影


在路上巧遇一位老朋友,問他最近怎麼都沒和我聯絡?朋友回答:「因為這陣子過得很慘!」聽到朋友赤裸吐露心聲,一方面擔憂、一方面鬆了口氣。大抵會把內心深處攤在陽光下,表示還沒走到絕路;最怕那種什麼都不說,忽然人間蒸發。

年近五十的朋友,這幾年陸續送走幾位親人。單身的他,兩年前被待了十多年的公司逼退。禍不單行,那段人生最黑暗時期,偏偏他父親罹癌且已末期;因諸事煩心,不慎騎車自摔,又被送到我當志工的急診室。

醫生預言朋友父親生命不會太久,為讓父親剩下不多的日子過得安寧舒適,朋友四處奔波、申請巴式量表、尋找看護…為省錢,連礦泉水都捨不得買,三餐盡量自己煮;車禍後腳不方便,仍住在廉價的五樓加蓋,讓父親住費用較貴、有電梯的新社宅。悉心照護下,讓醫生預言失準!朋友父親活過一年又一年,如此結果卻讓朋友陷入矛盾;他希望父親可以存活,但財務黑洞卻快速擴張。

朋友的遭遇,彷彿許多人寫照,我似乎可以理解那些「長照悲劇」為何一再發生。為讓上一代善終,許多中年人正快速掏空自己的健康和退休金。戰勝病魔原本是件值得欣慰的事,卻因不健全的社會福利政策,讓長壽變成一種懲罰,還連坐下一代。最近,很多人到日本旅行,發現疫後日本出現很多高齡服務員,六十歲運將居然算「小鮮肉」;活到老、做到老的報導看似勵志,其實背後充滿悲哀。

台灣長照制度改革,遠不及現實變化,而那些掌握資源的政治人物,依然迷戀大型硬體建設,台積電能否依約赴高雄還是未知數,卻已讓房地產漲翻天,小民未蒙其利先受害。很多地方首長花費無數經費,蓋了一堆剛啟用便需要「長照」的公共建設,華而不實拖垮政府財政。這些只顧硬體不顧軟體,只要面子不要裡子的政治人物,間接壓縮長照經費,成為長照殺人的推手。

很多人不願結婚生子,除了薪水低、通膨高、房價貴、對未來工作沒有前景外,還有雙親照護問題。人的財力和體力有限,很多人決定將資源預留給老後的父母,不願再製造一個家庭,讓自己心力交瘁。這一代中年人進退不得,孤軍奮鬥、用青黃不接的彈藥和通膨打長照游擊戰,常被制度遺棄。

說穿了,底層生命連一顆鳳梨、一隻蛋雞都不如;農產品能得到補助、許多違建屹立在那好好的,那些家有長照的人,卻只能自求多福。











低薪、窮忙 上班族幸福嗎


2023-04-14 01:25  聯合報/ 李月治/服務業(台北市)
最近公布的2023上班族幸福感調查,超過六成五上班族不滿意當前薪水;通膨更讓低薪雪上加霜。 (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記者許正宏/攝影


最近公布的二○二三上班族幸福感調查,上班族僅自評五十七分「不及格」分數,超過六成五不滿意當前薪水;通膨更讓低薪雪上加霜。

上班族的你幸福嗎?每個上班的早晨,行色匆匆的上班族,像趕赴戰場,隨時面對主管、客戶的挑戰,待夜幕降臨回家疲憊不堪,回家又是另一戰場。周而復始忙碌,卻只能維持生活所需。

住家對面公寓,有中年男子每周六、日接近中午時分,都會聽到他在高聲歌唱,女兒說改天我們站在陽台聽歌時,要不要順便給他拍拍手鼓勵一下。同為上班族,想也知道,經過緊繃一周後,只能在周末睡到自然醒;每個周末他的歌唱準時登場,像一種儀式,周遭未受干擾,因而沒人反對。然而最近有好幾個禮拜,沒聽到歌聲,不禁好奇詢問鄰居,才知他因工作壓力太大住院了,健康換來的不錯薪水,又完封不動給了醫生。

最近想幫年輕朋友介紹對象,徵詢三位屆適婚年齡女孩,令我詫異的是竟不約而同說,抱定不婚主義,因為結婚買不起房,也不敢生孩子。女孩說工作太累了,有人還要上兩個班,才能補貼家用,根本沒時間沒精力談場戀愛。工作占據大半人生,春天如此美好,青春卻如此蒼白,忙碌上班族,你幸福嗎?

前不久,有老太太向我感嘆,她兒子近五十歲,但緣分始終不來,兒子總是忙碌到連相親時間都沒有,老太太感嘆難道要伺候兒子一輩子?

筆者大女兒任職科技業,在低薪環境下,薪水尚可;小女兒當行政人員,月薪僅三萬,後來我們鼓勵她去學她有興趣的指甲彩繪,課程結束想要去找美甲師工作,才知除非自己創業,受僱於人,只能領基本工資,無奈她又回到行政工作,希望先存一點錢,日後有機會再創業。

曾在旅途中遇到位年輕女孩,讀飯店餐飲管理的她,在台北竟找不到理想工作,只能跑到花蓮上班,趁休假出來走走,在飯店工作的她自嘲住不起飯店,只能入住相對便宜的背包客棧。

通膨、低薪、窮忙,上班族你幸福嗎?或許也只能苦中作樂,並祈禱身體安康,戰爭不要來。














好好活下去 才是人民最大利益


2023-04-14 01:02  聯合報/ 洪秋心/文字工作者(台北市)
蔡政府將台海問題簡化,單一路線的購買武器,堅信「備戰才能避戰」、才能「和平保台」,其實是不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認真面對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等接踵而至的考驗。 路透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陸後,提出歐洲國家要「戰略自主」,避免自認為是美國追隨者,需減少對美依賴。他在出訪前,就提出法國須在經濟上「去風險」,故其言論邏輯是一致的,即使各國撻伐不斷,訪荷蘭時他仍進一步說明,與美同盟之外,仍有權利為自己著想。

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在出訪陸前也說,與陸關係不是非黑即白,是「去風險」而非脫鉤。一樣都以自身利益為優先考量,與台灣僅一再強調「民主夥伴」的價值取向,卻未能守護台積電,讓其只能被動往海外發展。顯然,政府與訪陸國家們在決策上形成強烈對比。

明年大選之際,人民需要回答:「全面與陸敵對、過度親美,符合台灣利益嗎?」答案若是否定,那就不得不重新檢視馬英九所談「九二共識」的可行性。國民黨未來的參選人,則要思考如何將蔡總統以輕蔑之語稱為過時的「九二共識」重新包裝,說服民眾購買。

「九二共識」曾被人民下架,但馬英九將兩岸的歷史、文化連結為根基並放大,帶出兩岸和平的可能,這才是人民想要的。

台灣必須以「海綿」擋在兵戎相見之前,即文化歷史的基礎,與對岸進行交流,「吸附」大陸「文攻武嚇」甚至「武統」的戾氣,去除戰爭風險。

俄烏戰爭迫使末日時鐘在今年一月撥快十秒,當時聯合國秘書長古特瑞斯說:「我擔心的不是世界無意識走向一個更大的戰爭,我擔心的是大家有意識的升級戰爭」。

如同蔡政府與代表民進黨參選總統的賴清德副總統,有意識地升級兵凶戰危的趨勢,或將台海問題簡化,單一路線的購買武器,堅信「備戰才能避戰」、才能「和平保台」,其實是不顧人民生命財產安全,不認真面對陸對台貿易壁壘調查等接踵而至的考驗;也難怪美國軍火商願意來台,甚至與總統會面,立委還荒謬地稱是「外交突破」,這樣的突破建立在兵凶戰危的前提,試問台灣如何避免成為「烏克蘭」?

不論是與美、中或他國的交往、同盟,我們必須思考、衡量自身的權利該如何擁有並維護。

當政治人物不斷喊著「民主」是社會共識及「挺台灣」,但面對兩岸恐一觸即發的戰爭,如何維護民主、尋求和平卻未被正面看待與解答;荒謬的缺雞蛋、缺電及缺水,與居高不下的豬肉價格等民生問題,讓人民如熱鍋上的螞蟻;政治黑金、幫派化與社會安全網破洞,每一項都與人民生計與生命緊緊相連。對百姓而言,期待政治人物「好好做事情」,也希望能讓人民「好好活下去」,這才符合人民的最大利益。


周行一/小弟、事主、公親,台灣的選擇?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周行一/小弟、事主、公親,台灣的選擇?
◆  馬凱/全球化的奇幻旅程
◆  洪蘭/幼教打基礎 影響孩子一輩子
◆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  林中斌/華府調降反中強勢






周行一/小弟、事主、公親,台灣的選擇?


2023-04-14 00:52  聯合報/ 周行一(政大財管系名譽教授)
中美關係示意圖。美聯社


中國對抗美國的策略,正從「打小弟」轉到「打事主」,台灣民眾對這個轉變必須嚴肅面對,嚴加警惕。

川普於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發動美中貿易戰,拜登接力將打擊層面大幅擴張與深化,迄今對中國影響最大的是停止輸出中國發展所需要的尖端科技,有的美國專家樂觀估計,幾年後中國經濟將因此無法成長。美國打擊中國的步調進展順利,最近與荷蘭及日本達成內容隱晦協議,將更嚴格限制出口給中國高科技的設備、原料、及軟體,這個協議讓中國寢食難安,荷蘭與日本似乎隨時將配合美國擴大及深化打擊面。

中美貿易戰迄今,中國反擊策略是對美國隱忍,但針對美國盟友打擊,這是一種打小弟不打事主策略,希望嚇阻小弟不要跟事主沆瀣一氣,可是這個策略不但沒有奏效,反而讓美國凝聚小弟們反中情緒,變本加厲打擊中國,因此中國必須改變策略,從打小弟轉為打事主,同時爭取小弟友誼。

自從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十一月開始,中國明顯將反擊對象從打美國朋友(本文稱為小弟),轉到打事主美國本身,頻頻對小弟釋出橄欖枝,包括傷害中國極深的荷蘭及日本,中國都沒像以前一樣,疾言厲色地威脅與展開報復手段,不像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對澳洲的手法,貿易面嚴厲制裁澳洲,反而邀請日本首相訪問中國,和顏悅色希望荷蘭不要加入美國打擊中國的陣營,並陸續接待德國總理、法國總統及歐盟主席等,且不僅取消對澳洲貿易制裁,今年秋天將邀請澳洲總理訪中。

但是對美國態度開始有明顯轉變,以往多為動口不動手,但從今年初,中國已陸續展開報復手段,例如制裁出售武器給台灣的軍火商高額罰款美國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對美光產品展開國家安全方面調查等,同時中國軍方警告美國在南海與台灣海峽不要侵犯中國領土的頻率與聲調都增加,國防部長迄今未接美國防長電話,並新聘任已在民國一○七年(二○一八年)被美國懲戒的李尚福為新任國防部長,習近平也尚未同意與拜登通話。

一般人咸認中國打擊美國選項不多,美國國力的確具全面優勢,但是如果打事主的確成為新的抗美策略,中國不是在做困獸猶鬥,就是已經有長遠抗爭策略歷史上,中共同時具有不計犧牲謀定而後動特徵,無論如何,大家可預期,中美鬥爭將白熱化,兩國衝突將不斷增加,甚至大增軍事衝突機會。

台灣在中美鬥爭的火線當中,充其量只是美國的小弟,最近大陸頻釋出和平統一,希望兩岸回復交流訊息,符合打事主不打小弟策略。台灣對中美而言都是小弟,必須審時度勢,千萬不要把自己變成事主了,站在火線上為美國擋子彈,甚至成為美國的武器。台灣雖然沒有能力居事主位,卻足以扮演公親角色,以自己的特殊地位,作為減緩中美衝突槓桿,同時保護自己的安全及經濟發展。全體台灣民眾必須認知,我們有足夠能力做公親,但是絕對沒有本錢變事主。 


劉大年/CPTPP英國最後一哩路 台灣始業式

◆  劉大年/CPTPP英國最後一哩路 台灣始業式
◆  彭金隆/投保第二健保 你願意嗎?





劉大年/CPTPP英國最後一哩路 台灣始業式


2023-04-14 01:19  聯合報/ 劉大年(中經院區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英國與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CPTPP)成員日前共同宣布完成談判,可望七月在輪值主席國紐西蘭召開的執委會通過。再經英國國會完成批准,將成為第一個新加入成員,屆時 CPTPP 共有十二個國家。

英國自從民國一一○年(二○二一年)脫離歐盟後,在全球廣簽自由貿易協定(FTA),為近年全球最有進展國家,加入 CPTPP 是英國脫歐後最大成果。

由於英國經貿制度成熟,CPTPP 成員全力支持英國加入,甚至去年執委會決議優先處理英國入會案,並將英國入會做為其他新申請國家範本。目前有中國大陸、台灣、厄瓜多、哥斯大黎加及烏拉圭等五國提出申請。

加入 CPTPP 必須在執委會共識決通過成立工作小組,才能進入後續談判流程。台灣在二○二一年九月正式申請加入,目前並無具體進展。在兩岸關係不佳,中國大陸多次反對台灣加入,CPTPP 成員忌憚大陸壓力下,迄今並沒有來自官方支持台灣加入的聲音;反而有些對於支持台灣表達困難,甚至保留態度。

今年執委會台灣申請案能否進展到成立工作小組,仍不明朗,但困難度不低。CPTPP 通常每年只開一次執委會,若是錯過今年就必須等到明年。台灣必須全力衝刺,期望在今年執委會有所突破。

CPTPP 是一高標準 FTA,新成員除概括遵守既有協定外,還須做更多承諾。即便是條件很好的英國,由正式申請到完成談判,也須大約兩年。台灣未來即使取得談判入埸券,也要經歷冗長談判,所以有必要先做好短期無法加入的影響因應。

然而台灣真正衝擊可能來自對岸,由於中國大陸也申入CPTPP;兩岸均加入 CPTPP 是一可能結果,台灣目前「對他國大開大放,對中國維持限制」模式可能行不通。不但須解除對大陸的歧視性經貿措施,還須給予中國大陸 CPTPP 優惠待遇。未來兩岸在 CPTPP 架構下,有如一全面版的海峽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FA),衝擊遠大於台灣對其他成員開放,台灣也必須預做因應規畫。

過去在美國支持下,兩岸在一九九一年同時加入亞太經合會(APEC),但台灣參與程度受限縮。

兩岸也在二○○一年及○二年先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WTO),但台灣也必須接受不能早於中國加入 WTO 的條件。台灣當然不滿受到政治因素干擾,但為了能與國際經貿制度接軌,也必須屈就現實。

由於美國宣示不推動以市場開放為主軸的 FTA,更多次重申無意願加入 CPTPP,未來對台灣申入 CPTPP 幫助有限。另外,中國大陸經貿規範與 CPTPP 差距不小,須進行大幅改革,加入可說是遙遙無期;但是中國大陸會繼續壓抑台灣空間。少了美國直接奧援,中國阻撓持續,台灣 CPTPP 之路會更具挑戰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