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偏弱的四個理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458/web/  

◆  聯合報社論/如果大內宣的錢拿來建置台鐵預警系統
◆  聯合報黑白集/吳宏謀的「典範」
◆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偏弱的四個理由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偏弱的四個理由


2021-04-06 01:0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升,不僅自第3季後28字頭成為常態化,去年9月30日至今年3月2日新台幣對美元又升值4.12%,令各界擔心27字頭恐不遠。3月31日的彭博共識預測顯示,2021年各季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分別為28.0、28.2、28.1、28.0,呈現平坦化走勢。從經濟預測的觀點來看,匯率走勢的數值預測難度,遠高於方向預測,觀察近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合理研判前述市場預測方向正確,惟數值略顯高估,亦即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可能還會偏弱一些。

為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不復去年一路走強的樣貌?主因有四:一是與新台幣匯率走勢息息相關的美元指數,其弱勢力道不如去年;二是利差因素亦不再拖累美元持續走弱;三是今年台灣經濟基本面表現雖仍優異,卻不如去年在國際間有一枝獨秀的絕佳態勢,連帶影響新台幣表現;四是央行的態度。前兩項是國際環境因素,後兩項是國內因素,惟最重要者仍是經濟基本面

先就美元指數來看,從彭博共識預測可知,今年美元指數各季底預測值分別為90.5、90.6、89.7、89.65,顯示美元雖仍偏弱,卻未延續2020年的走貶格局。有別於去年全球深受COVID-19疫情衝擊,美國去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為-2.64%,全年經濟成長率在全球已公布數據的85個國家中排名第46,今年則呈現反轉態勢。不只聯準會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將高達6.5%,國際貨幣基金(IMF)更預估2021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列第八,為拉抬全球經濟的主引擎之一。

其次,就各國相對利差而言,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美國聯準會率先降息,其餘國家央行相繼跟隨,使全球利率皆處於低檔,各國相對利差對匯率的影響相當微弱。反觀今年以來各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今年初到3月31日,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78個基點,加拿大、英國、挪威公債殖利率分別上揚88.1、64.8、58.2個基點,對美元匯率分別升值1.23%、0.94%、0.58%,顯見相對利差影響一國匯率變化的因素。

若從國內因素來看,一般咸認經常帳順差擴大有利於支撐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但更重要的解釋因素仍是台灣經濟基本面在全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去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受創嚴重,在國際美元重貶之際,台灣經濟表現卻較其他國家強勁,去年下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4.44%,以全年來看則排名全球第三,帶動新台幣對美元強勁升值。然而,今年許多國家經濟成長腳步加快,台灣經濟表現遠優於其他國家的情境不再,IMF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2%,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18位,不若去年般名列前茅,使得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揚升的空間受限。

至於央行態度方面,即使目前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略高於中線,且出口商阻升聲浪不減,但鑑於今年以來新台幣走強力道不如去年,以及美國匯率操縱國報告公布在即,使央行陷入進場調整與否的兩難局面。畢竟,台灣已名列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在美方佐以全球匯率評估框架方法GERAF),評估匯率操縱國方式愈見精密的情況下,若央行積極進場調節,台灣被指為匯率操縱國的風險將大增,使央行不得不謹慎應對。

綜上所述,欲觀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首要因素是兩國經濟基本面的相對位置,央行的態度次之,再來才是利差因素對匯率走勢的影響。在美國的經濟強勁反彈、10年期公債殖利率拉升,利差因素已不再拖累美元下,未來美元指數走弱空間不大。再加上台灣經濟基本面推升新台幣匯率的力道減輕,且央行態度將更謹慎等各項因素互相影響下,今年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將以28字頭為常態。








聯合報黑白集/吳宏謀的「典範」


2021-04-06 01:2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吳宏謀因普悠瑪事故請辭交通部長,但半年多後接任中華郵政董事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魯閣號釀成重大傷亡,交長林佳龍「口頭請辭」,府院同調稱「現在不是時機點」。這不奇怪,兩年多前,前交長吳宏謀即已示範過「不是時機點的請辭」。不論准不准辭,所謂「扛起政治責任」,都只是演戲罷了。

當年吳宏謀請辭,是為了普悠瑪出軌事件。當時的閣揆賴清德加以「慰留」,理由是「還在救災,很多事要他處理」,和這次的台詞如出一轍。拗了一個多月,吳宏謀終於請辭獲准,只是多了兩個「畢業同學」—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和環保署長李應元一起謝幕。

下台絕非終點,吳宏謀後來出任「中華郵政董事長」,林聰賢成了「畜產會董事長」,李應元則成了「駐泰國代表」,每個待遇都不下部長先用請辭擋批評,「准辭設停損,最後用「酬庸」回報他們擋子彈只要以政府的大局為重,一切都好說

不同的是,兩年前還可以用「馬維拉」當神救援;如今蔡政府已執政五年,難以甩鍋,只好用「救災為先」擋子彈。連蔡總統也說,「別過度揣測」,好像外界檢討會干擾救災似的。

林佳龍宣稱要扛責,下台或成定局;但有吳宏謀等人的典範在前,他其實不必太憂心。連市長落選,蔡英文都能指責台中人「選錯人」;等風頭過了,自可徐圖再起,別怕被虧待。










聯合報社論/如果大內宣的錢拿來建置台鐵預警系統


2021-04-06 01:3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鐵太魯閣號撞上逸溜入軌道的工程車,外界質疑若台鐵事發當地設有相關邊坡告警系統,應可及早通知工程車有異物入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失事太魯閣號行車記錄器的影像,肇事工程車早已掉落在軌道上;但太魯閣號剛出前一個隧道,即使司機立刻踩下煞車也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無法完全煞停。此事引起外界一個莫大的疑問:這麼險峻的路段,台鐵為何沒有設置任何的預警系統?台灣號稱科技大國,難道連這麼簡單的預警機制都無法設計?

答案是並非技術上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問題,而是政府沒有把心力放在這個地方。同樣是軌道營運,台灣高鐵就在沿線建置了嚴密的「天然災害預警系統」,可針對地震、氣象和闖入三類問題發出警告。亦即,不論地震、強風、豪雨、落石、邊坡滑動、異物掉落等災害,都可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即時傳送至列車和行控中心,以便列車司機和組員迅速反應。那麼,高鐵能,台鐵為何不能?

答案是:並不是台鐵不想提升行車安全,而是政府始終沒有給它足夠的資源和支援,它只能在舊有的困境中苦苦掙扎。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底發生普悠瑪出軌事件後,蔡政府提出「台鐵總體檢報告」,其中即包括了「邊坡智慧化監測系統」的建置,要對脆弱邊坡、易致災路段或異物入侵加強監控。依政府的宣傳,這套監測系統理應在去年底完成;若政府真的做到了,太魯閣號司機就不會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這場災難或許可以避免。但試問,蘇內閣夸夸其談的「超前部署」和「邊坡智慧化監測系統」,如今在哪裡?

是監控系統的建置成本高昂,遠超過政府所能負擔嗎?答案顯非如此。根據台鐵的評估,須設置邊坡預警系統的地點有廿五處,總經費僅二・五億元,平均一處僅一千萬元但迄今一處也沒完成其中十處,要今年底才能完成另十五處要明年底才能完成,較原訂目標整整落後兩年政府計畫宣示的目標,永遠是官樣文章,實際執行總是遠遠落後

為什麼說二・五億元的預警系統建置成本其實低到可笑?蔡政府為了大陸暫停進口鳳梨,一夕就撥出了十億元經費,做為價格和運費的各種補貼。出手如此闊綽的政府,會把二・五億元看在眼裡嗎?為了開放萊豬進口,政府一口氣便提撥了一百億元做為安定基金。難道民眾的安全不如鳳梨和萊豬,否則政府掏兩億多來設置鐵路預警系統,卻如此儉約而東挑西揀?兩相對比,政府的施政優先順序,重視宣傳而輕忽安全,簡直倒錯得令人發毛

近幾年如火如荼的政府大內宣,如果是用來提高民眾的資訊和權利意識,例如防疫宣傳,倒還可以理解。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各部門文宣經費,卻是用來粉飾太平,或者養網軍對在野黨和異議民眾發動攻擊。網軍一四五○的始祖春露公司,去年又以一,五四九萬元豪吞台鐵行銷案,這次也備受批評。這一筆筆文宣經費,每一案,都吞掉一處鐵路預警系統設置的機會。政府將國庫如此揮霍,卻不把用路人的安全放在心上,老百姓會心服嗎?

在高鐵的競爭下,台鐵因為效率差、事故多、士氣低而備受批評,因而時不時就出現台鐵「民營化」或「公司化」的改組聲音。台鐵或許需要一次全盤大改革,但別忘了:台鐵每年要運送兩億多人次的乘客,而高鐵僅服務六千多萬人次;而政府對高鐵擴建投入的資源和人力,卻遠遠超過對台鐵的投入。台鐵和高鐵的落差越來越大,政府重高鐵、輕台鐵的偏心」,當然是重要因素交通部長林佳龍讓台鐵局長懸缺三個月不補,即可看出端倪


【專家之眼】台鐵事故捐款係綠營的政治指標

◆  【專家之眼】台鐵事故捐款係綠營的政治指標
◆  【專家之眼】拜登挺台勝川普 卜睿哲忠言逆耳?







【專家之眼】台鐵事故捐款係綠營的政治指標


2021-04-06 12:16  聯合報 /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研究員
太魯閣出軌意外,總統蔡英文、副總統賴清德及行政院長蘇貞昌分別捐出一個月所得至衛福部賑災專戶。圖為蔡總統到醫院探視傷患。記者者潘俊宏/攝影


台鐵事故發生至今,執政黨處理應變過程中,最讓社會錯愕之決策,莫過於責成衛福部出面設立捐款帳號,不論就該部會法定業務職掌,會是從政府施政最基本義理來看,衛福部出面負責收取社會各界捐款,怎麼說起來都不對勁,但政府就是對輿論置之不理毫不回應。

在社會各界對此紛紛置疑時,網路空間出現自稱係由前交通部長葉匡時對此所提批評,結果讓葉匡時社交媒體帳號受到 1450網軍瘋狂出征,讓其本人不得不另發聲明,否認與該項聲明有關,但更讓社會大眾不能理解,為何此事嚴重到綠營必須發動資訊攻勢進行反擊,其中真正原因何在?

其實本次由衛福部出面設立捐款帳戶,整個理則思維確實可議;再加上高雄氣爆案後社會提供大量捐款,卻被不當運用受到監察院調查,更讓社會大眾對於政府收受捐款後如何運用充滿疑慮,所以對此提出評論,並不是沒有道理。

但是綠營高層為何執意要找衛福部出面設立捐款帳戶,恐怕是基於測試國內民眾對於繼續接受其統治之順從指標,此誠如趙高與胡亥要對決政治實力,特別用手指向一隻鹿,但卻故意稱其為馬,迫使當朝官員表態選邊站,用來測試所有旁觀臣子之忠誠度,具有相同思維邏輯

所以在如此不合理行政安排設計下,假若仍然能夠獲得大量社會捐款,就足以證明執政綠營聲望仍然相當夠,講話亦有足夠份量,就算如此作法違背常情與基本政治及行政理則,仍然能夠進行社會動員,運用臺灣社會民眾同情心,以捐款金額作為證明其支持度之政治指標。

但是如此作法,其實亦證明目前綠營執政自信心顯然已產生動搖跡象,所以才應運用此種硬幹方式來測試社會認可與支持度。此種指鹿為馬之支持度與信任感測試,雖然存在風險,但綠營亦有其解套方案,因此才會祭出此種手法來進行社會動員。

假若招募捐款成效相當理想,綠營就可當作國內宣傳重要素材,但若是捐款狀況不良,未獲得社會大眾積極回應時,就刻意隱而不談,讓社會大眾淡忘此項捐款活動。此種狀況就會向蔡英文競選連任時,三隻小豬銷售狀況在其家庭背景極度優渥真相被媒體揭露後,立即嚴重惡化,從此綠營對此事就絕口不提,亦是相同道理。

假若此時另有單位或機構出面與綠營所安排帳戶打對臺,讓社會愛心與捐款找到另外出口時,綠營必然會運用各種手段加以抹黑,千萬不能讓“anyone is ok but DPP” 情緒發酵,所以必然會讓台鐵事故捐款活動,變成僅此一家別無分號,讓社會愛心與捐款,若不是向其歸順,就別無其他選擇,也找不到其他管道。

只要能夠理解前述道理,就亦可同時明白為何綠營執政必須將在野黨趕盡殺絕,更要封鎖對其提出負面評議之媒體,當所有反對聲浪消逝後,其他在野黨無力挑戰其統治地位後,爾後假民主之名,卻行專政之實,必將是康莊坦途;這也是綠營對於以往說反對什麼,現在本身就在幹什麼,臉皮厚到打臉都不痛也不在乎原因所在。











【專家之眼】拜登挺台勝川普 卜睿哲忠言逆耳?


2021-04-06 08:40  聯合報 /   陳一新/淡江大學外交與國際關係學系榮譽教授
卜睿哲警告美國不要對台灣「開綠燈」,導致台灣採取不符合美國目標甚至引發戰爭的政策。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總統拜登一月二十日上任以來,不僅沒有變更前總統川普的對台政策,以致大家都認為是「川規拜隨」,反而加碼以不同形式大打「台灣牌」。此一情勢發展讓座落在華府杜邦圓環的布魯金斯研究院東亞研究中心客座資深研究員的卜睿哲引以為憂,而警告美國不要對台灣「開綠燈」,導致台灣採取不符合美國目標甚至引發戰爭的政策。

的確,拜登政府近兩個多月一系列的友台政策,包括公開譴責大陸以軍事力量脅迫台灣民主、暗示將以威懾力量保衛盟友、國務卿布林肯在眾院外委會聽證會承諾協助台灣參加「民主峰會」(Summit of Democracy)與簽署美台「雙邊貿易協議」(BTA)、透過國務院發布「對台交往準則」鬆綁美台官員往來限制、舉行美台外交官員視訊會議商討如何助我重返「世衛大會」(WHA)「國際民航組織」(ICAO)年會等國際機構,以及美駐帛琉大大使倪約翰隨同帛琉總統惠恕仁訪問我國等,在在顯示拜登的友台政策比川普還更為實惠與到位。

拜登更為友好的對台政策也讓綠營人士忘了民國 109 年(二○二○年)九月二十日外交部長吳釗燮接受美國「公共廣電台」(PBR)訪問時的答覆。當時,吳部長承認「外交部目前沒有朝台美建交的規劃,也不認為美國會在大陸武力犯台派軍馳援。」

卜睿哲並不認為在正常情況下兩岸會兵戎相見。但是,他指出美國不應告訴台灣領導人「你可為自己的未來採取任何行動,即使這將會導致戰爭,我們也會不計代價保護你們。」

在他新書「困難的選擇」(Difficult Choices)中,卜睿哲進一步指出,美國在宣示對台政策時,應將該政策對大陸可能的挑戰、北京的可能反應以及是否可能採取軍事行動列入考量。

雖然他並不認為拜登政府迄至目前為止的對台政策逾越了紅線,而是未雨稠繆,擔心美中之間的衝突會讓情勢失控。他雖建議美國不要對台灣領導人誤「開綠燈」,但其實也勸告台灣謹言慎行,不要踩到兩岸紅線,只是不知道綠營政治人物是否覺得忠言逆耳?

事實上,美中台三方對某些外交行動有時可能存有嚴重的分歧與盲點。例如,川普政府後期,國務院宣布美駐聯合國大使克拉夫特女士訪台,陸媒《環球時報社評警告說,如克拉夫特訪台,解放軍戰機將飛到台北上空。一開始,華府與台北均不以為意,直到北京連續透過多重管道向華府示警,國務院才取消該項訪問,危機始告解除。

有意思的是,曾擔任「美國在台協會」(AIT)理事主席、對台灣政壇藍綠政學界人士都非常熟稔的卜睿哲,顯然並不看好兩岸關係會在近期好轉。他說,陸委會主委邱太三提出「創造性模糊」,偏偏中國共產黨最不喜歡「模糊」這兩個字。

的確,中國共產黨連國民黨都要堅持「九二共識」,才勉強接受或不反對「一中各表」,因為相信國民黨最多只會將「各表」表成「中華民國」。但是,對於民進黨的「創造性模糊」,中國共產黨可不敢輕易相信,就像他們擔心民進黨會把「一中各表」亂表一通一樣!

【重磅快評】趁夜點火 真是蔡政府的藻礁公投對案?

◆  【重磅快評】趁夜點火 真是蔡政府的藻礁公投對案?

◆  【重磅快評】改善不了台鐵 蘇貞昌何來怒氣批人帶風向
◆  【重磅快評】假改革、真要命 蘇貞昌還要欺神騙人嗎
◆  【重磅快評】生還者照片 揭發太魯閣號慘案的巨大黑幕








【重磅快評】趁夜點火 真是蔡政府的藻礁公投對案?


2021-04-06 18:18  聯合報 /   主筆室
台中市政府環保局副局長商文麟率隊前往現場稽查,發現中火燃煤3號機組鍋爐已用柴油燃燒點火預熱、爐溫超過攝氏280度。圖/台中市環保局提供


對台中人來說,今天應能體會什麼叫「水火無情」了!今天是台中地區「供五停二」分區供水首日,台中人開始感受到限水的不便,而更讓台中人吃驚的是,儘管台中市府一再摃上中火,但中火還是悄悄點燃三號機組,準備要開始燒煤發電;看來,經濟部長王美花果真是說到做到,中火則是使命必達。

藻礁公投連署高高飛過門檻,可能影響第三天然氣接收站及大潭電廠商轉期程,經濟部長王美花上月表示如果大潭電廠八、九號機商轉不順利,可能的替代方案是減少中火在空污季的降載量。講白話,就是三接若蓋不成,中火就要多燒煤,外界認為語帶恫嚇,輿論一時譁然。

在農委會主委陳吉仲勤邀環團喝咖啡之際,中火悄然出招,環保局人員昨晚發現中火煙道自動監測系統雖標示暫停運轉,但部分空氣污染物測值卻持續攀升,懷疑中火重啟燃煤3號機組,趕往稽查果然發現3號機組已點火,爐溫超過攝氏280度;中火表示明天要並聯發電,台中市環保局則稱如果中火違法發電,將依空汙法開罰。

台中市環保局及中火各有堅持,台中市環保局指中火燃煤3號機組前年因生煤超量使用,去年被環保局廢止操作許可,已停機超過1年3個月;台電則表示,台電已「提醒」市府,廢止3號機許可證的處分已被最高行政法院駁回,環保署去年2月也撤銷市府裁罰,而且現在已進入非空汙季,3號機加入供電行列是完全合法。

台中市府為了空氣品質而摃上中火,並非吃飽沒事幹,而是背後有廣大民意的支持,中火心知肚明,否則也不會在3號機被廢止許可證後持續停機1年3個月,而且環保署撤銷市府的裁罰,仍有違反地方制度法、行政院環境保護署組織條例的疑義;最高行政法院駁回廢止3號機許可證處分,3號機組是否應依法重新申請許可,也有討論空間,但台電不循此圖,趁夜黑逕自點火未必得住腳,難道是仗著有中央撐腰?

立法院副院長蔡其昌想為中火解套,提出燃煤機組除役時間表,現有燃煤機組日後「除役不拆除」,保留以因應緊急危機,但必須在非空污季、AQI小於100及備轉容量率低於8%的情況下才能使用;中火好不容易等到三月空汙季一過就急於點火,也不看看每日公布的備轉容量率,即使今天連假結束仍然有10.74%(供電充裕),而以其他電廠機組「集中」歲修為由,要讓中火燃煤機組重出江湖,說服力很薄弱,難道這就是蔡政府對於藻礁公投的對案?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電機系減少電子學授課時數談起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458/web/  

◆  不該發生的慘案 怎麼發生的
◆  假面哽咽、虛情慰問…人民吶喊拋腦後
◆  恨「鐵」不成鋼 民營化要靠高層決心
◆  民營非神話 專業才是重要考量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電機系減少電子學授課時數談起
◆  張金鶚:讓房價公設資訊透明化
◆  台中今起限水 何不善用地下水庫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 (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從電機系減少電子學授課時數談起


2021-04-06 01:31  聯合報 /   李家同/清華大學榮譽教授


近年來,我發現很多大學的電機系在減少電子學的授課時數,在過去,多數大學的電機系必修的電子學要上三學期,每一學期三小時。可是有些大學的電機系必修電子學只有一學期,據說這是因為教育部一再強調必修課要減少。不論電機系學生將來從事何種工作,電子學總是非常重要的,減少必修電子學的授課時數是值得大家注意的。

我們政府非常重視半導體工業,如果電機工程師對電子學了解的不夠,可能對新的電晶體都很難接受,更不要說能夠在半導體工業上有創新的想法。電子學是和物理有關的,如果我們要有非常拔尖的電機工業,工程師應該對物理有相當好的了解

政府也常常提到5G,5G 是通訊的一種技術,很多通訊教授在埋怨學生的數學不夠好。通訊技術之所以能夠有飛躍的進步,數學扮了重要的角色。就以載波來說,當然載波與電機是有關的,可是為什麼要有載波,卻又和數學有很大的關係。我們現在用到的數位通訊,裡面用到了相當多的數學,數學根底不好的人是不可能對通訊有重大貢獻的。

AI 更是紅透半邊天的學問,我們可以問一句話,所謂深度學習是由哪一種人發展出來的?內行人都會告訴你,深度學習是與數學有密切關係的

在大學裡減少很多必修課已經是錯誤的做法,最嚴重的是,在高中也要減少必修課。我實在不知道教育部有什麼權利可以做這種決定。我相信教育部的官員們認為科技千變萬化,不停地有新的科技出現,因此學生們最好早日對新科技有所了解,所以新課綱重視選修課。以中學為例,中學生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半導體工業或 5G 技術的,理由是要了解這些新科技,先要在物理和數學等打下基礎

我認識好幾位半導體專家,他們都不知道如何能教高中生半導體科學,他們都認為這種學問不妨留到大學來學。我也認識一些通訊系的教授,很多附近高中會請他們授課,講解通訊的原理。多數教授都會婉拒這種邀請,理由是高中生應該先好好將數學學好。

我們也常聽到政府強調創新,在科技方面,如果一個人在基本學問上相當膚淺,是不可能創新的牛頓說,他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所以可以看得遠我們還可以用白話來說,那就是他很有學問,所以他能夠創新政府如果真的希望我們的科技有很好的進步,鼓勵學生爬上巨人的肩膀














張金鶚:讓房價公設資訊透明化


2021-04-06 00:48  聯合報 /   張金鶚/清華大學科技管理學院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建案「公設比」過高問題不斷受關注,買方嘆房子愈住愈小。示意圖/聯合報系資料照


最近公設比過高議題再度受到關注,內政部表示,的確有些瑕疵需要檢討,像車道、車位的公設,「不可以計入樓上的公設一起來算」,可能在立院下會期提出相關修法。另外,近年新建案公設比動輒超過三成以上,在房價高漲當下,是否公設不應列入計價,建議採用「實坪制」,也成為能否透過公設不計價,進而促使房價下跌的爭議。

關於「車道」的產權登記,因涉及停車場均列為「防空避難室」,同時還多設置社區大樓的機電相關設備或垃圾儲藏空間等,因此過去多列為大公。然而由於停車位占了絕大空間與使用頻率,因此車道列為大公並不合理,但若列為小公,似乎也會造成「產權」與「使用權」的爭議。

較合理的車道產權登記方式,個人建議是依據停車場公設空間使用的面積按比例持分登記產權,如此車道雖列為大公,但未買車位的住戶其車道產權持分的比例很小,卻仍可保有使用權,以減少未來爭議,亦符合使用者付費的原則。

關於產權面積登記與計價的作法,民間業者最早是將停車位併入一般公設登記,合併計價,如此降低單價,以吸引消費者購屋。後來購屋者消費意識提升,發現業者計價方式不合理,在市場機制調整下,業者目前已多採用房屋與停車位分離登記與分開計價方式。

民國 100 年(二○一一年)政府在「預售屋買賣定型化契約」中規定,主建物、附屬建物及公設採取分離登記與計價,惟業者並未真正落實。即便是民國 101 年(二○一二年)政府在實價登錄的資訊,也未真正落實上述規定,甚至就連停車位的分離登錄與計價仍混亂不一。

後來消費者認為雨遮、屋簷等附屬建物面積登記並計價非常不合理,因此政府規定在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以後新建案,雨遮等不得登記也不得計價。到民國 108 年(二○一九年),政府為減少實坪制的爭議,在實價登錄網站加入「淨坪價」及「淨坪比」等試算機制。

從上述公設面積產權登記到使用與計價爭議過程,可以了解台灣高房價所產生高公設比不合理的困境。如今再試圖透過車位與車道的公設計算修法,以保障購屋消費者權益,應予肯定政府的努力。惟政府介入房屋市場的交易行為,仍應注意買賣雙方公平合理原則,尊重市場機制,以避免產生更大的爭議,甚至造成房價或社區品質與使用的扭曲。

我過去曾帶領研究生長期實證研究専有及共有產權的計價、社區公設必要與非必要設施的面積分擔、以及公設項目與計價比例的相關市場分析。我們的結論是房屋的主建物、附屬建物、公共設施及停車位其面積效用所產生的價值都大不相同,因此房屋銷售應比照停車位方式,採取分離計價較為公平合理,也能尊重市場機制

然而當前房屋銷售資訊並不完全透明,消費者購屋並不淸楚大、小公設項目、位置、範圍、面積分攤及其價格。建議政府應規範賣方未來銷售房屋必須提供大小公設平面圖、面積分攤計算方式及其價格,讓購屋者淸楚掌握公設資訊,以為是否購屋之決策依據。

房屋公設面積比例引發爭議的最主要根源是高房價所引起,再加上複雜的產權面積登記,以及國人習慣以每坪單價乘上產權登記面積來計算房屋總價所產生。而產權又涉及與使用權的一致習慣,特別是社區大樓都必須要有的公共設施,如何淸楚規範,以避免不合理加重購屋者的負擔,並減少居住使用的社區爭議,政府有責任介入修訂相關法規。












台中今起限水 何不善用地下水庫


2021-04-06 00:44  聯合報 /   賈儀平/台大退休教授(台中市)
台中、苗栗、北彰化6日起實施「供五停二」分區供水,台中5800間公廁將減壓供水,沒水塔的公廁會設大水桶供沖洗、洗手。圖/台中市建設局提供


去年颱風沒有為台灣山區帶來足夠雨量,導致各地水庫逐漸枯竭,台中市從四月六日開始分區供水,但是我們有機會改變停水的宿命嗎?

日前台中市政府要求開挖地下室的工地,設置水資源再利用設施,每天回收一百多萬噸地下水(幾乎相當於台中自來水供水量),提供民眾自行取用,這是便民又環保的作法,也印證了台中地下水豐沛的事實。

台中市西部平原,也就是大甲溪、大安溪與大肚溪三條河流的沖積平原,正是一個渾然天成的地下水庫,豐沛的水源就儲存在沙礫之間的孔隙,其面積約六百平方公里,厚度超過二百公尺,這個台灣最大的地下水庫透水性良好,蓄水量龐大,鯉魚潭與石岡壩儲量的千倍以上

傳統的水資源開發思維著重於地面水體,只有在旱季或缺水地區,才會抽取地下水,大家都記得超抽地下水的夢魘,不就是台北盆地及西南沿海出現嚴重的地層下陷災害

然而從地質觀點來看,地層下陷主要發生在受壓含水層及其鄰接地層,而台中西部是富含礫石的自由含水層,地下水流動迅速,河流或雨水可以很快滲入補充,抽水不易造成明顯下陷,這正是成為地下水庫的先決條件。

舉例而言,假設每年從雲林深處受壓含水層增加抽水二億噸,可能造成地下水位平均下降八公尺及地層下陷四十公分;但是如果從台中地下水庫多抽二億噸,估計水位下降不到八公分,下陷則小於零點四公分,也就是不到雲林的百分之一。

除了旱季缺水外,颱風過後地面水質惡化,台中的公共給水也會面臨窘境。面對氣候變遷的衝擊與地面水源的困境,善加利用水源與水質穩定的地下水,取代一半地面水作為飲用水源,是較佳的策略,地下水與地面水聯合運用是先進國家相當普遍的作法,德國的公共用水將近七成都來自地下水。

要打破既有地面水為主的思維並不容易,冀望中央與台中市政府能協助台灣自來水公司,規畫設計分散式公共用水井位及淨水設施,再配合水庫、補注與需求來調整安全抽水量,相信必能逐步提升台中及部分苗栗與彰化地區公共用水的穩定性。

地下水並非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資源,而且地下水庫容易遭受汙染,環保機關必須嚴加管制地下水質。至於如何才能合理的調配地下水與地面水,則需仰仗水利專家們的智慧了。













民營非神話 專業才是重要考量


2021-04-06 01:38  聯合報 /   沈春其/非營利組織工作人員(新北市)
太魯閣號撞車事故釀50死。本報資料照片


台鐵太魯閣號在清明連假發生半世紀以來最大意外事故,舉國痛哀。然而不意外的,每當國營事業發生問題時,朝野就會掀起民營化的呼聲,彷彿國營事業民營化就是神奇的萬靈丹,將問題交付市場競爭即可解決公共事業管理上的一切問題。

正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發生於民國 94 年(二○○五年)日本JR福知山線出軌事故,發生事故的 JR 西日本公司早已完成國鐵分割民營化;事故後日本國內深刻檢討原因,與當時鐵道公司間惡性競爭、不人性的日勤教育制度等脫不了干係。由此可知,國營制度固然有其沉痾包袱,可是民營化絕非萬靈丹,專業的鐵道管理制度與觀念才是兼顧營運與安全的最重要考量

目前事故原因尚在調查中,雖不宜預先做太多臆測。但日後台鐵若決心改革,務必從專業著手,減少政治黑手干預。期望台鐵能早日脫胎換骨,繼續在鐵道上奔馳。












恨「鐵」不成鋼 民營化要靠高層決心


2021-04-06 01:34  聯合報 /   楊合進/文化大學政治系助理教授(新北市)
台鐵局5日下午舉行「臺鐵408次太魯閣號事故」記者會,交通部政次王國材(左三)、衛福部部長陳時中(右三)、交通部法規會執行秘書邱銘堂(左二)、法務部檢察司長林錦村(左一)、消防署災害管理組長冷家宇(右二)、台鐵局主任秘書顏文忠(右一)出席回應媒體提問。記者林伯東/攝影


談到機關的組織文化時,我常以台鐵局與中鋼公司相較,而有「恨鐵不成鋼」的比喻,恨台鐵不像中鋼的組織氣候和組織紀律。儘管公私營組織型態與目的分殊,但在管理技術與組織文化的培養應無二致。老態龍鍾的台鐵局因應環境變遷,非常遲鈍,而其關鍵因素就是公營的組織型態,為求台鐵的永續經營,民營化正是時候。

日本國鐵在民國 76 年(一九八七年)民營化,改制為 JR;同為百年老店的南韓鐵路也是效率不彰,經常誤點,民國 94 年(二○○五年)民營化,韓國鐵道公社經營,績效丕變,利潤增長,事故率降低,準點率提升。反觀台鐵民營化(或公司化)喊了廿多年,至今仍裹足不前,讓台鐵始終擺脫不了孱弱的體質。

台鐵民營化的絆腳石有二:一、台鐵工會。二、決策高層的決心不足。台鐵工會剽悍眾所周知,動輒以罷工要脅,工會掌握了罷工權的策略地位,一旦發動罷工,影響交通經濟層面廣泛,院部決策高層為顧及人民的權益,避免輿論撻伐,即便想要有所作為,也會投鼠忌器,只好委屈遷就。台鐵工會以三節期間罷工、夜班車停駛、選舉時集體休假、斷電等手段要脅以爭取更高的薪資福利,從一○二年至一○八年間就達十次,每次都得逞。儘管工會訴求不合理,管理階層只能安撫,各取所需,他們心知肚明,增加的費用是編列預算支付的,十足的吃大鍋飯心態。

葉匡時在交通部長任內就曾言:「(台鐵公司化)這已不是交通部長可決定,關鍵仍在總統與行政院有決心改革」,可見決策高層的決心意志為改革成敗關鍵。交通部前部長葉菊蘭對於台汽客運公司的民營化,展現絕佳的改革魄力,至今仍為人樂道,這個民營化成功的案例,必有高層的決心與支持使然。

不幸事故接二連三,台鐵積弊必須痛下針砭,民營化就是改變台鐵體質和文化的強心針,民營化後的營運組織必須制定績效課責制度,裁汰冗員,建立務實創新的企業精神,徹底消除吃大鍋飯心態,如此才有可能起死回生。












假面哽咽、虛情慰問…人民吶喊拋腦後


2021-04-06 01:36  聯合報 /   薛慧綺/教(台東市)
漫畫/季青


清明時節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我們沒盼到解決旱象地雨水,卻遭逢撕心裂肺的斷魂事件。清明合當緬懷,卻不該是這樣的追思。

台鐵四○八次太魯閣號,是我身在台北的姊姊最常搭乘的班次,每到年節假日,多位家人守在電腦前,等待凌晨零時爭搶回家的車票。能手握得來不易的票券,搭載滿腔鄉愁於北迴花東線上奔馳,這種滋味又有多少人能體會?幸運的是家姊並未遇上此番事故,悲傷的是台東鄉親,為何總不能有條安全回家的路?

觀察這幾日各方對此次事件的討論,多數人均表達惋惜、哀悼,然而也看到許多不明就裡、刺傷人心的言論。「加開班次易造成虧損」、「開放站票有什麼不對」,認為台東人是不知感恩、怨天尤人。

事故不因站票而起,卻因站票而造成劇烈傷亡。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 農曆春節運輸,本地立委向台鐵爭取加開班次,獲得了太魯閣號配售二百張站票。多少專家學者強烈反對,認為有安全疑慮,台鐵不予採納,甚至大肆宣揚為對花東子民的德政、恩惠。

試問,搭過北迴花東線太魯閣、普悠瑪的官員有幾人?可曾看過車上販售員必須兩員搭配,才能避免東倒西歪?可曾體驗顫巍巍走去廁所、差點倒頭栽的窘境?可曾聽聞老人家在這兩種列車上摔傷骨折的慘劇?如沒有實際體會,又不聽專家建言,為何認為政策可行?花東人命微如螻蟻,但螻蟻尚且愛惜生命,不是嗎?

普悠瑪翻車事故、猴硐坍方意外、海端道班工人遭撞,到這次太魯閣重大災難,短時間內皆發生在同一條鐵路上。每次事故的發生,只看到台鐵冷血發布新聞稿、提賠償金額,卻始終不思內部改善的誠意;只看到政治人物的假面哽咽、虛情慰問,隨後將人民的吶喊拋諸腦後。

是的,事件的表面都是意外發生,但意外的發生,往往是長期人為的不用心,以及面對教訓的不重視,而日益累積,導致嚴重事故。可嘆的是,承受慘痛代價的,永遠是無法選擇的百姓,即使殞落了生命,也無法喚起執政當局的檢討,活著的人,還要遭受無理人士的抨擊、嘲諷。這,公平嗎?死傷者能向誰討公道?

這次事故中,看到令人動容的救難人員、熱心提供物資的民間力量,惻隱之心仍在,社會尚有溫情。事故不是弭平無痕就好,傷痛永遠刻在人心,我們企盼的是安全回家的路,保有生的權利。我們不要選舉的空頭支票,不想聽到慷慨虛假的政治口號,不願再見冷血卸責的言論。離鄉背井已萬般無奈,短暫卑微的祈求回鄉歸根,為何這麼難?










不該發生的慘案 怎麼發生的


2021-04-06 01:40  聯合報 /   夏延德/中原大學資訊工程系教授(新北市)
台鐵太魯閣號在花蓮縣清水隧道附近因邊坡上的工程車意外滑落,造成火車出軌,創史上死亡人數最高事故。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一個執行鐵路安全改善工程的承包商竟能輕易造成台鐵史上死亡人數最多(五十條命)的傷亡慘案!這是一件不可能發生、也根本不該發生的事!當一件不可能發生的事竟然發生時,背後必有一連串的不可能!讓我們來數一數到底有幾個不可能!

第一個不可能:怎麼可能一個負責執行鐵路安全改善工程的承包商,竟然完全沒有任何安全概念?導致事故的邊坡就緊鄰鐵路旁邊,又沒有任何護欄作基本防護(光是這一點就又是一個小小的不可能)!怎麼可能會有一個工程人員會直接就把恁大的一輛工程吊車停在那裡,而且還把車頭朝下?做這事的人顯然沒有任何安全防護的概念!而且這個人居然還是此安全改善工程的負責人!可能嗎?合理嗎?為什麼這種事情居然會發生?

既然事實是「負責執行鐵路安全改善工程的承包商,確實把造成事故的工程吊車停在緊鄰鐵路旁的邊坡上」,那我們就必須進一步探討他為何會這樣做!他顯然沒有任何安全防護的概念,但「公共安全」只能依賴相關人員的概念與良知嗎?不會吧?相關人員的概念與良知固然重要,但法律與制度的規範也必須要有!

這就帶領我們來到第二個與第三個不可能:怎麼可能施工合約之中竟未明訂類似「舉凡重大違反安全作為要大罰款(大意如此,措辭另訂)」的規範?又怎麼可能沒有任何監造單位來有效監督其施工方式?這兩個不可能是互相搭配的,二者缺一不可。就是因為合約既未嚴格規範、也無任何單位進行有效查核,承包商才會認為「只是暫停一下又有何妨」,從而導致大劫!

難道就沒有任何人能預見「當這兩個不可能發生的事同時成真」可能會導致的後果嗎?難道就沒有任何人在看到鐵路旁居然有個(無防護欄的)邊坡時會「倒吸一口冷氣」嗎?這就是我們的台鐵嗎?交通部知道台鐵是這樣嗎?執政黨有打算針對以上這三個不可能做些什麼嗎?五十條人命耶!

事實上,我們的制度是有防護網的,而此工程在發包之前也有通過委員會的審查。這就帶領我們來到第四個不可能:如果審查委員會的委員們都有做好功課,怎麼可能居然沒有人發現鐵路旁有個(無防護欄的)邊坡、也沒有能預見潛在危險性?就是因為沒有任一委員預見此邊坡的潛在危險性、才會同意這個工程就如此進行,不是嗎?假設這些委員都是合格的委員,那麼「有做好功課、卻未能見其(尤指鐵道旁的邊坡)潛在之危險性」就是一件不可能的事!而若「委員們見到邊坡潛在危險性卻選擇不出聲」,我們的國家社會就危險了!政府應好好思考!

有人拿高鐵的安全性與台鐵的安全性相比,這對台鐵是不公平的。高鐵從建造一開始就對安全性有完整的規畫,而台鐵則是從歷史中走來,走一步算一步。不過,即便如此,政府顯然未對台鐵提供合理應有的幫助!舉例而言:台鐵的軌道容易「被入侵」,這個先天弱勢不易改變,政府是不是應該協助建立一個有效的「入侵偵測系統」?這應該也可以算是一種「前瞻」吧?


林中斌/拜登:制中強勢 反射內憂 不無契機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林中斌/拜登:制中強勢 反射內憂 不無契機
◆  方祖涵/真的會有東京奧運嗎?








林中斌/拜登:制中強勢 反射內憂 不無契機


2021-04-06 00:42  聯合報 /   林中斌(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

美國總統拜登(美聯社)


拜登去年競選美國總統時,曾在三/四月外交事務期刊表示一旦當選,將「拆除傷害美國人民利益的貿易障礙指對中國貿易戰)」因為這種「保護主義在上世紀一次大戰後使美國深陷大蕭條,甚至引發二次世界大戰。」

為何今日他就任後已兩月餘,對中國貿易戰仍未調降?

今年二月七日,拜登對媒體說他預期與中國關係是「極度競爭,但非衝突」(extreme competition not conflict)。意思是他對中國政策更有層次和拿捏,不同於川普粗糙猛鈍的作法。

三月十六日,中美代表在阿拉斯加會談。去年四月被北京驅逐出境,理應反中的美國記者 Ian Johnson 在三月廿二日紐約時報評論:美國國務卿布林肯「超過時間的開場白」直率的指出中國種種「威脅規範世界穩定的行為」,隨後中國首級外交官楊潔篪不甘示弱的回擊。這些強硬的對罵使世界兩大國緊張關係更惡化。此外,會前美方還點名制裁廿四位「損害香港自治」的中港官員。Ian Johnson 於是問:「拜登對中政策與川普又有何不同?」

看來,中美兩國不只「極度競爭」,而且滑向衝突。

至三月十六,拜登對中強勢,並不遜於川普。那可能是他國內政治弱勢的反射。他必須對外強硬,才能避免對內失分。

蓋洛普民調顯示:拜登支持度從一月廿一日就任至二月二日為五十七趴,與過去七十年來首次當選總統頭三個月支持度比較,拜登只高於川普的四十趴和柯林頓的五十三趴。

拜登就任後兩個月,美國疫情明顯下降,而且美國歷史上最大的紓困款項一點九兆美元於三月十二日已簽署發放。但這些德政卻未轉化為他國內政治資本。蓋洛普民調顯示:拜登在三月十五日的支持度還下降為五十四趴!

紓困法案在眾議院的兩黨壁壘鮮明對立下以兩百廿對兩百一十一低空驚險通過。展望未來,拜登尚須通過許多法案,如改善基礎建設等。成敗未知,情勢嚴峻。

只要拜登國內政治地位未明顯趨穩,他對中強勢不會改變,中美衝突趨勢很難減緩,兩岸緊張無法改善。反之亦然,卻不無可能。

利於拜登改善國內地位因素有三

●紓困款項效益將隨時間發酵,有助於拉高拜登民調支持度。

●疫情隨疫苗注射普及將有助經濟復甦,亦有助拜登聲勢。

●三月底拜登提名官員在參議院通過已有廿九位,依總統就任後時間比較,近卅年以來,拜登表現已超過柯林頓、小布希和川普。拜登四十載參議院歷練的人脈開始發揮作用。

從三一六美中會談至三月底,拜登國內政情已露契機。

民間共和黨員不無支持拜登的紓困法案,有別於國會共和黨議員全體反對。三月十七日 Politico 民調顯示四十四趴共和黨人民支持。三月十九日 FiveThirtyEight 民調顯示過半共和黨人民支持。

在此背景下,三月廿五日拜登順利舉行的首次記者會。眾所擔心的他之前的口誤與忘詞都未發生。

三月廿八日美國國務卿布林肯首度對中表示善意。有別於川普時期的前任國務卿龐培歐,布林肯暗示拜登政府不會因疫情傳播對中國採取懲罰行動。

(作者為前華府喬治城大學外交學院講座教授,曾任國防部副部長,新書《偶爾言中II》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