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6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偏弱的四個理由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63458/web/  

◆  聯合報社論/如果大內宣的錢拿來建置台鐵預警系統
◆  聯合報黑白集/吳宏謀的「典範」
◆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偏弱的四個理由







經濟日報社論/台幣偏弱的四個理由


2021-04-06 01:08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本報資料照片


去年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持續走升,不僅自第3季後28字頭成為常態化,去年9月30日至今年3月2日新台幣對美元又升值4.12%,令各界擔心27字頭恐不遠。3月31日的彭博共識預測顯示,2021年各季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分別為28.0、28.2、28.1、28.0,呈現平坦化走勢。從經濟預測的觀點來看,匯率走勢的數值預測難度,遠高於方向預測,觀察近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合理研判前述市場預測方向正確,惟數值略顯高估,亦即新台幣對美元匯率可能還會偏弱一些。

為何新台幣對美元匯率不復去年一路走強的樣貌?主因有四:一是與新台幣匯率走勢息息相關的美元指數,其弱勢力道不如去年;二是利差因素亦不再拖累美元持續走弱;三是今年台灣經濟基本面表現雖仍優異,卻不如去年在國際間有一枝獨秀的絕佳態勢,連帶影響新台幣表現;四是央行的態度。前兩項是國際環境因素,後兩項是國內因素,惟最重要者仍是經濟基本面

先就美元指數來看,從彭博共識預測可知,今年美元指數各季底預測值分別為90.5、90.6、89.7、89.65,顯示美元雖仍偏弱,卻未延續2020年的走貶格局。有別於去年全球深受COVID-19疫情衝擊,美國去年下半年經濟成長率為-2.64%,全年經濟成長率在全球已公布數據的85個國家中排名第46,今年則呈現反轉態勢。不只聯準會預測今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將高達6.5%,國際貨幣基金(IMF)更預估2021年美國經濟成長率在主要經濟體中位列第八,為拉抬全球經濟的主引擎之一。

其次,就各國相對利差而言,去年疫情爆發初期,美國聯準會率先降息,其餘國家央行相繼跟隨,使全球利率皆處於低檔,各國相對利差對匯率的影響相當微弱。反觀今年以來各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變化,今年初到3月31日,美國公債殖利率上升78個基點,加拿大、英國、挪威公債殖利率分別上揚88.1、64.8、58.2個基點,對美元匯率分別升值1.23%、0.94%、0.58%,顯見相對利差影響一國匯率變化的因素。

若從國內因素來看,一般咸認經常帳順差擴大有利於支撐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但更重要的解釋因素仍是台灣經濟基本面在全球相對位置的變化。去年下半年美國經濟受創嚴重,在國際美元重貶之際,台灣經濟表現卻較其他國家強勁,去年下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高達4.44%,以全年來看則排名全球第三,帶動新台幣對美元強勁升值。然而,今年許多國家經濟成長腳步加快,台灣經濟表現遠優於其他國家的情境不再,IMF預估今年台灣經濟成長率為3.2%,在主要經濟體中排名第18位,不若去年般名列前茅,使得新台幣對美元匯率揚升的空間受限。

至於央行態度方面,即使目前新台幣名目有效匯率略高於中線,且出口商阻升聲浪不減,但鑑於今年以來新台幣走強力道不如去年,以及美國匯率操縱國報告公布在即,使央行陷入進場調整與否的兩難局面。畢竟,台灣已名列匯率操縱國觀察名單,在美方佐以全球匯率評估框架方法GERAF),評估匯率操縱國方式愈見精密的情況下,若央行積極進場調節,台灣被指為匯率操縱國的風險將大增,使央行不得不謹慎應對。

綜上所述,欲觀察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首要因素是兩國經濟基本面的相對位置,央行的態度次之,再來才是利差因素對匯率走勢的影響。在美國的經濟強勁反彈、10年期公債殖利率拉升,利差因素已不再拖累美元下,未來美元指數走弱空間不大。再加上台灣經濟基本面推升新台幣匯率的力道減輕,且央行態度將更謹慎等各項因素互相影響下,今年新台幣對美元匯率走勢將以28字頭為常態。








聯合報黑白集/吳宏謀的「典範」


2021-04-06 01:27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吳宏謀因普悠瑪事故請辭交通部長,但半年多後接任中華郵政董事長。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太魯閣號釀成重大傷亡,交長林佳龍「口頭請辭」,府院同調稱「現在不是時機點」。這不奇怪,兩年多前,前交長吳宏謀即已示範過「不是時機點的請辭」。不論准不准辭,所謂「扛起政治責任」,都只是演戲罷了。

當年吳宏謀請辭,是為了普悠瑪出軌事件。當時的閣揆賴清德加以「慰留」,理由是「還在救災,很多事要他處理」,和這次的台詞如出一轍。拗了一個多月,吳宏謀終於請辭獲准,只是多了兩個「畢業同學」—農委會主委林聰賢和環保署長李應元一起謝幕。

下台絕非終點,吳宏謀後來出任「中華郵政董事長」,林聰賢成了「畜產會董事長」,李應元則成了「駐泰國代表」,每個待遇都不下部長先用請辭擋批評,「准辭設停損,最後用「酬庸」回報他們擋子彈只要以政府的大局為重,一切都好說

不同的是,兩年前還可以用「馬維拉」當神救援;如今蔡政府已執政五年,難以甩鍋,只好用「救災為先」擋子彈。連蔡總統也說,「別過度揣測」,好像外界檢討會干擾救災似的。

林佳龍宣稱要扛責,下台或成定局;但有吳宏謀等人的典範在前,他其實不必太憂心。連市長落選,蔡英文都能指責台中人「選錯人」;等風頭過了,自可徐圖再起,別怕被虧待。










聯合報社論/如果大內宣的錢拿來建置台鐵預警系統


2021-04-06 01:30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台鐵太魯閣號撞上逸溜入軌道的工程車,外界質疑若台鐵事發當地設有相關邊坡告警系統,應可及早通知工程車有異物入侵。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根據失事太魯閣號行車記錄器的影像,肇事工程車早已掉落在軌道上;但太魯閣號剛出前一個隧道,即使司機立刻踩下煞車也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無法完全煞停。此事引起外界一個莫大的疑問:這麼險峻的路段,台鐵為何沒有設置任何的預警系統?台灣號稱科技大國,難道連這麼簡單的預警機制都無法設計?

答案是並非技術上有什麼難以克服的問題,而是政府沒有把心力放在這個地方。同樣是軌道營運,台灣高鐵就在沿線建置了嚴密的「天然災害預警系統」,可針對地震、氣象和闖入三類問題發出警告。亦即,不論地震、強風、豪雨、落石、邊坡滑動、異物掉落等災害,都可透過列車自動控制系統即時傳送至列車和行控中心,以便列車司機和組員迅速反應。那麼,高鐵能,台鐵為何不能?

答案是:並不是台鐵不想提升行車安全,而是政府始終沒有給它足夠的資源和支援,它只能在舊有的困境中苦苦掙扎。民國 107 年(二○一八年)底發生普悠瑪出軌事件後,蔡政府提出「台鐵總體檢報告」,其中即包括了「邊坡智慧化監測系統」的建置,要對脆弱邊坡、易致災路段或異物入侵加強監控。依政府的宣傳,這套監測系統理應在去年底完成;若政府真的做到了,太魯閣號司機就不會只有七秒鐘的反應時間,這場災難或許可以避免。但試問,蘇內閣夸夸其談的「超前部署」和「邊坡智慧化監測系統」,如今在哪裡?

是監控系統的建置成本高昂,遠超過政府所能負擔嗎?答案顯非如此。根據台鐵的評估,須設置邊坡預警系統的地點有廿五處,總經費僅二・五億元,平均一處僅一千萬元但迄今一處也沒完成其中十處,要今年底才能完成另十五處要明年底才能完成,較原訂目標整整落後兩年政府計畫宣示的目標,永遠是官樣文章,實際執行總是遠遠落後

為什麼說二・五億元的預警系統建置成本其實低到可笑?蔡政府為了大陸暫停進口鳳梨,一夕就撥出了十億元經費,做為價格和運費的各種補貼。出手如此闊綽的政府,會把二・五億元看在眼裡嗎?為了開放萊豬進口,政府一口氣便提撥了一百億元做為安定基金。難道民眾的安全不如鳳梨和萊豬,否則政府掏兩億多來設置鐵路預警系統,卻如此儉約而東挑西揀?兩相對比,政府的施政優先順序,重視宣傳而輕忽安全,簡直倒錯得令人發毛

近幾年如火如荼的政府大內宣,如果是用來提高民眾的資訊和權利意識,例如防疫宣傳,倒還可以理解。但這兩年越來越多的各部門文宣經費,卻是用來粉飾太平,或者養網軍對在野黨和異議民眾發動攻擊。網軍一四五○的始祖春露公司,去年又以一,五四九萬元豪吞台鐵行銷案,這次也備受批評。這一筆筆文宣經費,每一案,都吞掉一處鐵路預警系統設置的機會。政府將國庫如此揮霍,卻不把用路人的安全放在心上,老百姓會心服嗎?

在高鐵的競爭下,台鐵因為效率差、事故多、士氣低而備受批評,因而時不時就出現台鐵「民營化」或「公司化」的改組聲音。台鐵或許需要一次全盤大改革,但別忘了:台鐵每年要運送兩億多人次的乘客,而高鐵僅服務六千多萬人次;而政府對高鐵擴建投入的資源和人力,卻遠遠超過對台鐵的投入。台鐵和高鐵的落差越來越大,政府重高鐵、輕台鐵的偏心」,當然是重要因素交通部長林佳龍讓台鐵局長懸缺三個月不補,即可看出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