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22日 星期六

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應進行總體檢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立法院為何老搬不了家?
◆  聯合報黑白集/吸毒殺人無罪的訊息
◆  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應進行總體檢






經濟日報社論/新南向政策應進行總體檢


2020-08-22 02:34  經濟日報 /   經濟日報社論


民國105年(2016年)蔡總統上任時,首度提出「新南向政策」,希望利用新南向18個國家的市場來擴大台灣的進出口,並開拓南向國家市場,以避免過度依賴大陸市場,同時希望與新南向國家人民有更多往來,包括觀光客和學生。如今新南向政策推動超過四年,應該是好好檢視這項政策的時候,加上美中關係惡化、兩岸關係急凍,新南向國家可能成為重要的代替市場,更值得我們關注這項政策的成效。

首先,在台灣和新南向18個國家人員往來方面,新南向政策辦公室投入一部分觀光補助,過去四年之間新南向國家來台觀光人數增加了近100萬人次,新南向國家來台觀光人數占比也由民國105年(2016年)的16.7%,提高到去年的23.4%。但兩岸關係惡化,導致陸客來台人數大減,特別是陸客在台支出遠超過新南向國家觀光客的支出,結果是過去四年來台觀光人數上升觀光收入卻減少

至於新南向國家學生來台就學方面,政府推出許多獎學金和建教合作方案,以吸引東南亞國家學生來台就學,新南向國家來台學生人數由民國105年(2106年)的3.2萬人,增加到去年的5.3萬人,占台灣外籍生比率則由27.4%增加到40.7%。但同樣的,因為兩岸關係不佳,導致大陸來台學生人數驟減,尤其是今年初時中國大陸宣布未來不會再開放大陸學生來台,這意味了包括陸生在內的外籍生人數勢將大幅減少,抵銷新南向國家學生來台所增加的人數。

其實,新南向政策更重要的目的應該是增加雙邊貿易與投資關係,才有助提升台灣的國內生產毛額(GDP)。值得注意的是,新南向18個國家成立的「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已在去年11月完成協商,今年底之前將完成簽署。在RCEP大幅降稅的情況下,未來這些國家之間的多邊貿易量將大幅成長;反之,協定以外國家的貿易就會被排擠,因為必須支付更高的關稅。面臨此一關鍵時刻,新南向政策能否順利推動台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貿易和投資,就變得非常重要。

民國102年(2013年)台灣對東協十國的出口達到最高峰,當年台灣對東協國家出口占總出口的19.4%,之後占比就逐年下降。民國105年(2016年)新南向政策推動時,東協十國仍占台灣出口的18.4%,但到民國108年(2019年)時已下降到16.4%,今年上半年更是下降到15.7%。也就是說,在新南向政策推動之後,台灣對新南向國家的出口占比不增反減至於台灣自東協十國的進口比率則一直維持在12%左右,變動不大。凡此都顯示,並未看到新南向政策在推動雙邊貿易上的成效。

同樣的,新南向政策在推動台灣與東協國家之間的雙向投資成效也極為有限。民國105年(2016年)新南向國家對台投資只占總僑外投資的2.1%,過去四年的平均也只有4.7%,遠低於民國100-103年(2011到2014年)之間平均的16.7%。

同樣的,過去四年之間,台灣對新南向國家投資平均占台灣對外投資的27.2%,也遠低於民國100-103年(2011到2014年)之間的48.9%。這些統計顯示,雖然政府努力想要推動台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投資與貿易,但是四年以來,台灣與新南向國家之間的經貿關係卻呈下降。

最後,為了協助台商赴新南向國家投資,政府也鼓勵銀行赴新南向國家投資,就是要打所謂的亞洲盃。但受到疫情影響,依據金管會的統計今年上半年我國在新南向國家布局的銀行,獲利大幅減少67%相反的,西進的國銀獲利則成長25%,顯示新南向政策中,在擴大國銀赴新南向國家投資的成果也是不理想的

現今受到美中貿易戰及新冠疫情影響,全球的產業鏈出現重組與結構調整,包括台商在內的許多外商,多考慮要從中國大陸撤出部分生產鏈,轉移到其他地區,東協國家則是重要的選項。遺憾的是,推動多年的新南向政策,成效並不顯著,此刻政府確實應該要好好重新檢討這項政策了。












聯合報黑白集/吸毒殺人無罪的訊息


2020-08-22 00:32  聯合報 /   聯合報黑白集
桃園中壢梁姓男子(右)弒母案被高院判無罪。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凶殘弒母的梁姓男子一審被判無期徒刑,二審逆轉被改判無罪,社會譁然。外界議論焦點有二:其一,梁姓男子並無精神病史,是吸毒導致喪失神志而殺人,這是否符合《刑法》的減刑免罪條件?其二,法官將男子責付桃園衛生局,還說如果次日就失蹤也沒辦法,這豈非形同把問題丟給社會?

四月底,鐵路殺警案凶嫌因罹患「思覺失調症」被判無罪,也引發社會不平;但是,當時法官至少要求嫌犯需「強制就醫五年」。弒母案凶嫌從無精神病就醫紀錄,法官僅憑他因吸毒「喪失辨識能力」,即當庭無罪開釋,並不作強制醫療處分,還說他無再犯之虞」。這樣的認定和處理,除了草率,更顯矛盾,法官如何保證他不會再犯

從精神病患的思覺失調」,到吸毒者的無辨識能力」,當事者的行為因果有很大的差異。遺憾的是,此案法官竟將兩者隨便畫上等號,這是嚴重的謬誤;也難怪,法務部蔡清祥擔憂這項判決會釋放「錯誤的訊息」。不少民眾即留言評論:喝酒、吸毒之後再去殺人,是否都能換得無罪判決?

同是今年四月,小燈泡命案凶手王景玉最後被判無期徒刑,逃過一死,也曾引發輿論大譁。王景玉長期罹患精神疾病,並常出現幻覺,法官卻以他犯案時辨識能力無顯著降低為由,未依刑法規定給他減刑對照之下,吸毒後凶殘弒母的梁嫌卻獲免刑判決標準如此混亂,司法如何服人












聯合報社論/立法院為何老搬不了家?


2020-08-22 00:29  聯合報 /   聯合報社論
立法院長游錫堃再拋立法院遷建議題。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立法院游錫堃上任後,念茲在茲立院遷建,彷彿成了他畢生參與政治的最後志業。不過,立法院議事效率不佳,淪為橡皮圖章,加上對跨黨派立委集體收賄案的惡劣印象,民眾恐不樂見納稅錢被拿去蓋立法院的政治秀場和格鬥場

游錫堃說,立法院作為台灣國會,日治時代的台北第二女子高中的校舍,占地僅五,八八四坪,比宜蘭縣議會還小,還有幾十年延續下來的違章建築與占用道路用地問題。他不勝羨慕地說,先進國家像是美國的國會「足好」,美國總統就任要去國會山莊;英國國會則是除了把男變女、女變男做不到以外,無所不能,「人家外國對國會是足尊重」。

游錫堃似乎認為,國會的尊嚴奠立在國會的建築上。但「人家外國對國會是足尊重」,難道是因為人家的國會建築宏偉嗎?而在台灣,連本國人都鄙夷國會,難道是因為立法院「比宜蘭縣議會還小」嗎?

現在的立法院本來是當年政府遷台的暫棲之地,國會全面改選後,沒有一屆立法院長不想改建國會,都想在台灣國會奠基上留名。最早劉松藩推動華山遷建案,兩百多億特別預算連新國會設計圖都畫好了,一百多坪的立法院長室夠氣派,但外界抨擊立院自肥,國民黨內也政爭激烈,終讓華山案胎死腹中。王金平連任院長後,轉進空軍總部案,仍有跨黨派立委質疑,又逢九二一大地震全國重建,空總用地轉移不順,保留的特別預算動不了,全案再度觸礁。

其後遷建議題重啟,則是因當年林佳龍提出首都減壓,國會遷台中,成為中部選戰熱議題,蘇嘉全擔任立法院長後也呼應此議。現在立法院已有六個遷建提案,四個都在台中,一個主張彰化比較特別的是林昶佐建議遷到中正紀念堂,不過,這個提案其實是為了解決中正紀念堂存廢,不是為國會

游錫堃說得對,立法院確實比縣議會還小。不過,打開台灣地方自治史,往往越不能發揮議事功能的地方,議事廳就越堂皇富麗,「代表會主席的桌子都比立法院長大」,許多地方議員初進國會都大嘆不可思議。問題是,地方議員有贏得較多的尊重嗎

民進黨能重返執政,關鍵在太陽花運動而太陽花運動的本質就是占領國會、否定國會蘇嘉全當院長時,除了國會直播外,對重建國會承諾毫無作為,反而屢創一事不二議惡例曲解議事規則,塑造包裹表決環境,也讓立院更成為橡皮圖章院,毀壞國會的功勳絕對會載入史冊

游錫堃則是蘇規游隨」,沒能力再造國會典章制度,老百姓也不會願意花大錢蓋個橡皮圖章樓,讓立委當成貪贓枉法的秀場。立法院無力監督行政院,人民有怨難伸,拜託立委開個公聽會還要兩百萬元,新國會是不是喬事價格也水漲船高?何況朝野惡鬥成習,與其蓋新樓讓立委打架,不如留在舊競技場省事。

尤其蔡總統許下修憲大願,立法院長不思籌謀修憲大計,卻想著如何大興土木。游錫堃也不想想,過去七次修憲,每每砍立院權限主張,諸如取消閣揆同意權、國會減半等,民間就一片叫好,但凡有人要為國會爭權,舉國皆曰不可,為什麼?外國人尊重國會,因為他們珍惜民主權利我們國會卻以自廢武功洋洋自得,這樣的立法院,誰會尊重

越不民主的國會,議事堂越大,游錫堃可羨慕對岸人民大會堂的山河氣派英國國會議事廳小到不行,無損國會議員職權與民主運作美國行政官員如在國會聽證調查中說謊得吃官司,不像我們立委連調閱權都被行政部門推三阻四。現在大家吵要廢監院,卻沒人放心把調查權移轉立院。立法院長不重整國會紀律、改善效率、重振聲威,光想著自肥蓋樓留虛名,人民怎麼看得起立法院?這才是台灣民主的悲哀

名家縱論/不過同他一樣\星期透視/基本工資連漲 被疫情耽誤的勞動力大計呢?

◆  星期透視/基本工資連漲 被疫情耽誤的勞動力大計呢?
◆  名家縱論/不過同他一樣
◆  大屋頂下/中共回到馬克思 美國回到雷根 習近平應當還給鄧小平
◆  防疫糾結「多事」 怎建立信任?
◆  漫畫/拚防疫也要被查…
◆  中美龍象爭 鄰居最倒楣
◆  畫中有話/基本薪3萬…天邊彩虹
◆  止敗重生一點訣 就看藍營敢不敢?
◆  台灣的不安全 源自蔡政府太相信美國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不過同他一樣


2020-08-22 22:42  聯合報 /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NCC強調,禁止項目生效後,愛奇藝會員將變成跨境消費,不會下架、封網,更不用翻牆。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川普鋪天蓋地絞殺陸企中興、華為的狠勁,才讓大家快要脫眶,最近又對 TikTok、微信揮刀,不論法律上能否站得住腳,對很多人來說,這和美國崇尚公平競爭、言論自由的立國精神,實在偏離太遠,忍不住要問:美國怎麼了?

李開復說,中國一直對外國互聯網公司進入中國設下嚴苛條件,不愛來的請便,谷歌就是這樣進去又退出。但現在美國處理 TikTok 既沒有揭露繼續經營的條件,也沒有提出任何控訴證據,四十五天完成收購還要加收中間費,這已經不是他認識的美國

但也有研究網路社會言論自由的吳修銘發文,認為對 TikTok 和微信的禁令威脅,只是遲來的回應。「在一場關於互聯網靈魂之爭的持久戰中,這只是在以牙還牙」。他並進一步說明對立的兩種靈魂是互聯網中立主義和網路民族主義;和最近高調發表討檄中國的國務卿龐培歐非常神似的一個觀點是:西方民主國家一直在徒勞地期望中國屈服於不可阻擋的世界歷史力量,「會變得更像我們」。結果是中國占盡便宜,美國全輸。

很多人說這根本已經是新冷戰的前夕,不僅讓我想起真正可說兩種靈魂對立的冷戰時期,盂蘭將至也讓我想起袁枚子不語第九卷說的治鬼二妙」,頗富哲理:婁真人勸人遇鬼勿懼,總以氣吹之,以無形敵無形。鬼最畏氣,轉勝刀棍也。張豈石先生云:「見鬼勿懼,但與之鬥,鬥勝固佳,鬥敗,我不過同他一樣。」

用人鬼殊途來形容二戰以後的世界,也許太過唐突,但確實有那麼長的時間國際秩序因意識形態鴻溝之深而一分為二,幾至老死不相往來,結局是蘇聯解體,美國領導的西方陣營完勝。所仗者不是軍備,而真的就是不斷放送的自由之音,美國在五○年代雖曾經歷短暫的麥卡錫主義,但很快就發現這是對共產主義示弱的刀棍;西德在七○年代初期也從「德賊不兩立」轉向「接近造成改變」,都符合「以無形敵無形」。深信自由主義的西方,真做到了心無罣礙,因為鬥敗又如何,最壞也不可能壞於階級鬥爭計畫經濟

從這個角度來看今天美國,龐培歐在尼克森紀念中心祭告這位大膽打破僵局的前輩,中國共產黨是壞胚子,爾後唯有回到冷戰一途。我猜老尼英靈有知,也許會笑說:「丟掉階級鬥爭和計畫經濟,他們已經八成像我們了,你對自由主義咋這麼沒信心?當年站隊我們這邊的,不少也只是半民主、法治國家,包括你現在突然熱烈擁抱的台灣!」如果雷根英靈也在串門子,或許會聳聳肩:「這孩子咋這麼討厭自由競爭和全球化呢?沒有這些,我憑什麼站在柏林布蘭登堡門前說:戈巴契夫先生,拆掉這道牆!」

我倒覺得客觀情勢清楚,美國大選後,冷戰大戲應該就可以收攤了。不管誰選上總統,無意放棄領導世界的美國真的要重新認識他想領導的世界。過去幾年近於失心瘋的總統級推特演出,美國付出的最大代價是,讓自知不民主、半法治發展中國家的中共政權,確認美國領導人竟和他們一樣害怕顏色革命中共大外宣很多東西明顯經不起深究,但建立在市場經濟基礎上的社會主義,難道沒有任何可以通過羅爾斯正義檢驗而值得肯定的東西,包括基礎建設、高速防疫,也包括在面對百年洪峰時,讓沒一滴雨的重慶準備承受大水,以保全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安全?想想面對大火的加州、澳洲,面對醫療設施不足的義大利、印度,是如何無助?我仍確信,後冷戰的制度競爭,最後勝出的必然還是自由主義,但為什麼今天不能客觀看待問題的更多是自由主義的陣營,更願意研究分析對方成功原因的是社會主義陣營?

最後我還是忍不住要用袁枚的鬼論來看兩岸,在最壞不能壞於人權不受保障的前提下,還是只能鬥而不破。讓我不解的,我們選出的政府不僅不惜鬥破,且不是以「不過同他一樣」作為心理建設,而根本在方法上就先已「同他一樣」。

只要想想我們現在比共產黨少了什麼五毛黨1450齊唱式的官媒我們有綠媒政論合唱—這兩天把一位拚命的衛生局長修理成什麼樣子!沒有抖音可禁,行政院長還是命獨立機關 NCC 禁止明知禁不了的 OTT我們還有小明事件反滲透法。台灣怎麼了?













星期透視/基本工資連漲 被疫情耽誤的勞動力大計呢?


2020-08-22 22:43  聯合報 /   王如玄/雍展社會福利慈善基金會董事長
勞動部決議基本工資月薪將從現行新台幣2萬3800元調至2萬4000元,時薪則由158元調至160元,已是連5年調漲基本工資,但漲幅不高。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今年基本工資審議委員會決議,將月薪由二萬三千八百元調增兩百元為二萬四千元,調幅○.八四%,史上最低,時薪由一五八元調增兩元,但離蔡總統夢想數字工資三萬元,何其遙遠!

每年基本工資審議,必經一番社會角力。基本工資調整雖是照顧邊際勞工的政策,但是保障弱勢勞工,必須從勞動參與率、就業率、性別、年齡、特定族群及婚育與就業的關係、各項所得收支調查統計觀察,甚至是非勞動力不能參與勞動的原因分析對策。

基本工資調漲後,建構友善勞動環境,消除職場內歧視及暴力,政府的責任與角色和基本工資調漲同等重要,也更加迫切。

新冠疫情未歇,台灣要面對的不僅是持續防疫,在全球經濟成長率不斷下修下,我們很難倖免於經濟風暴之外;當我們只顧及擴編財政預算紓困時,人口負成長的寧靜危機,伴隨著新冠肺炎衝擊,已悄然到來。

新冠肺炎衝擊產業發展及勞動市場,國際勞工組織自今年三月起,連續出版相關報告示警,新冠對事業單位及勞工的影響,尤其對弱勢勞工,例如非典型、婦女及中高齡就業機會、家庭所得收入的不利影響,勞動政策應提前回應。

主計總處八月發布今年第二季GDP較上年同期負成長○.五八%,預估全年經濟成長率下修為一.五六%。除失業率起伏令人不安外,在就業周工時部分,仍受疫情影響減少,因經濟因素致工時未達卅五小時者近卅九萬人,顯現台灣經濟及就業情勢嚴峻。疫情影響勞動力,但也是整備的時機,可惜的是,政府仍將心力及資源放在紓困補貼上,一旦補貼方案結束,流失的勞動力該如何彌補?

今年人口開始呈負成長,出生數減少,證明近年政府以大量經費投入托育準公共化、加碼育兒津貼少子化對策,提升生育率效果有限。民國114年(二○二五年)進入超高齡社會,民國117年(二八年)人口紅利結束,民國123年(三四年)全國人口有一半是五十歲以上中高齡族群。那麼,被疫情耽誤的中高齡及高齡者就業促進專法,是否應該上路了呢

民國108年(二○一九年)家庭所得收支調查結果,最高及最低所得組差距六.一倍。在最低所得組六十五歲以上經濟戶長比率逐年增加,近六成;最低所得組女性經濟戶長比重增加達四十七%,反映高齡貧窮警訊及女性經濟所得,不能只依賴社會救助來改善;必須從就業對策及友善職場著手,改善勞動力結構,女性續留職場的政策也待突破。女性勞參率雖突破五成,但卅歲以後及六十五歲以上呈斷崖式陡降,一旦因婚育離開職場後,幾乎難以重返縱然進入就業市場,部分時間工作近六成是女性

今年六月勞參率五十九.○七%、女性勞參率五十一.三三%,其受疫情影響程度仍待全年觀察。不過,在非勞動力未參與勞動部分,女性增加到五○四萬人,從歷年婚育與女性就業關係,不願就業原因,以料理家務照顧子女居多

從勞動部性別平等申訴統計發現,從受理、評議,到成立件數比例極低以去年為例,受理四百件,僅成立九十九件,大部分應是和解掉了,但和解條件是否公平性別、年齡等交叉歧視是讓女性勞動力消失的原因之一,性別工作平等法的申訴機制及因應超高齡社會照顧不離職的友善家庭照顧政策,該檢討了

新冠疫情、人口負成長、歲入歲出短差一,一六五億元、貧富差距拉大、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防疫紓困措施隱然造成種族及階級歧視,這些多重經濟與社會危機,皆深遠影響國家競爭力。若我們的目光只著眼於眼前政治近利,如何改變台灣的未來?












大屋頂下/中共回到馬克思 美國回到雷根 習近平應當還給鄧小平


2020-08-22 22:41  聯合報 /   黃年
圖為鄧小平1984年10月1日乘坐敞篷車檢閱中國人民解放軍部隊。(新華社資料照)


十九大後,中共宣示回到馬克思主義,並與鄧小平剝離這是造成今日中國內外局勢丕變深層原因

一、鄧小平倡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突然變成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白馬非馬,天地變色。

鄧的政治理論雖仍維持馬克思、毛澤東的名分,但主要就在卸去馬列斯毛的包袱。主張「姓社姓資不爭論」、「貓論」、「摸著石頭過河」、「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等。也就是想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跳脫馬列斯毛教條的捆綁但到了十九大,「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卻自稱為廿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這是畫蛇添足?還是狗尾續貂?

二、鄧小平曾有政治改革的思考,卻終未深化。唯他引領廢除了黨國領導人終身制、創造了「七上八下」的代謝機制,明文禁止個人崇拜,並對毛澤東「功過七三開」,稱文革為「十年浩劫」,皆成改變與節制中共性質的重大事功。但均遭十九大推翻

三、鄧在政治改革上雖未深化,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始終維持多元與開放價值體系,例如主張「富強/民主/文明」三位一體等,後繼者又發展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三個代表」、「科學發展觀」等,皆是欲附麗增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可謂都是在作脫馬去毛的努力,旨在建立中國共產黨自己的主體論述如今,中共四十餘年來脫馬去毛自我救贖,可能毀於一旦

四、馬克思主義有兩大塊。一塊是經濟部門,已經證明完全失敗。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即是否定了馬克思的經濟思想與方法。另一塊則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政治思想與策略,主體為階級專政,更在舉世範圍內已被證實在道德及實踐上皆為邪惡不義。十九大後的中共,在經濟上顯然不能回到馬列斯毛,卻在政治上有返回馬列斯毛的傾向,等於向內外宣示,中共永為馬克思主義政治體制的繼承者如此,竟將馬克思主義去經留政」,反馬克思經濟,留馬克思政治,蔚為奇觀

五、鄧小平的對外戰略韜光養晦但十九大後的中共卻是「厲害了,我的國」,「一帶一路」、「民國114年(二○二五)中國製造」、「中國方案」與「四個自信/兩個維護」。引發世界疑懼

綜上所論,中共回到了馬克思,剝離了鄧小平在內外呈現的印象是:中共是一個回到了個人專制、重新標舉馬克思主義,並毫不掩藏其世界野心且將永遠一黨專政的政權。此即造成今日中國內外局勢丕變的深層原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欲使中共統治理論中國化主體化靈動化的救命發明中國化,馬克思的「」與中華文化的「」形同水火。主體化,自立門戶,不再作馬克思的附庸。靈動化,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隻口袋中,要放進什麼,掏去什麼,操作靈活;自主性、成長性大,生命力強詎料,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竟遭篡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且自稱為廿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因此,又回到非中國失主體僵化自囚狀態

我認為,鄧小平不會同意這個篡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鄧小平一代的集體智慧遺產不能加一個人名再加一個新時代就變成另一不相干者的政治資財,而且還要說它是廿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鄧小平會同意嗎?

誰加了那個名字?誰陷此人此黨於不義?誰就是政治凶手。
馬克思主義唯一仍有永恆價值的就是其人道主張。但正如前述,其經濟手段(消滅私有經濟)及政治手段(階級專政),皆是邪惡不義的極端經濟思想來說,中共若要標榜社會主義人道精神」,從中國特色的民本思想禮運大同篇就能找到根源,這也是中共近年的主張,何必攀附馬克思?即使以中共想要建立其專政正當性來說,若能深化「富強/民主/文明」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也可益壽延年,豈能以馬克思主義飲鴆續命?

大屋頂下曾說,中共若不能自我救贖,就絕無可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下,鄧小平的政治改革主軸就是淡出馬克思、脫鉤毛澤東,此為中共自我救贖之路。但如今中共如果反而要回到馬克思、回到毛澤東,自詡為「廿一世紀的馬克思主義」,那就是鄧小平改革路線的斷裂,及馬毛反動路線的再生,終將再嚐左傾冒進主義苦果

如今,「中共非中國的概念流傳日盛中共曾在馬毛路線上跌倒,萬萬不可將中國再帶回到馬克思毛澤東中共應當漸進有序地從鄧小平一代闢創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中自我救贖,救自己,才能救中國

如今中共的內外困局,原因紛雜,但主因就在中共宣示回到「馬克思主義」,而美國則回到「雷根主義」。雷根最後導致「馬克思列寧主義(蘇聯邪惡帝國)化作歷史灰燼」,川普則視中共政權為馬克思的幽靈從灰燼裡再生,他因此以雷根第二自詡。且聽:「中共政權是馬克思列寧主義政權」、「習近平是斯大林的繼承者」。歷史不但正在重演,而且連台詞都未改。

馬克思主義是別人的灰燼,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則是鄧小平一代鑽木取火為中共留下的火種

說自己的話,吐掉馬克思的牙慧不必拾人唾餘,畫地自限,形同自囚

中共強大到今日地步,外力不易傷它因此,中共走向失敗的最大可能因素就是自囚自毀走出「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是廿一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歧路,回歸鄧小平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脫馬去毛)」,應是中共自我救贖的不二法門

鄧小平的改革開放就是逢佛殺佛,當然也是逢馬克思殺馬克思

誰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冠上了習近平的名字?誰又說這就是「廿一世紀馬克思主義」?那是佞臣,以比肩馬克思來諂媚鴆毒習近平也是凶手,僭越鄧小平,並毀損了鄧的功業如今事態已經明朗顯現,中共不能裝睡叫不醒

你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家會覺得你尚有其他可能。但你又自囚在馬克思,那就是絕望。

美國把中共架在火上烤,明說原因就在馬克思西方阻擋華為只是表相,深層目標在阻擋馬克思,至少是一冠冕堂皇的藉口中共自救,不丟馬克思,不能釜底抽薪

本文言詞或許尖銳,但心思良善因為,中共如果走錯路,中國就會走錯路













防疫糾結「多事」 怎建立信任?


2020-08-23 00:36  聯合報 /   汪志堅/台北大學特聘教授(新北市)
彰化縣府與台大公衛學院啟動萬人新冠肺炎血清抗體調查,引發專家社會不同意見。圖為北捷乘客。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新冠疫情未見趨緩,台灣各界皆珍惜當前防疫成果,是否該擴大篩檢範圍,成為近日焦點。在成本效益與擴大防疫間,各有專業論述;但除公共衛生考量,還需考慮社會心理與群體行為,建立全民對政府防疫的信任,讓人民相信政府會盡力建立嚴密防疫措施。

新冠肺炎防堵,對各國言都無前例可循,防疫措施的滾動性調整,本屬合理。以前沒採取入出境擴大篩檢,不代表未來就不能做。這次彰縣衛生局未依中央「有症狀才採檢」指令,超前部署驗出確診,程序或有值得商榷處,但驗出無症狀確診才是重點,各界爭辯模糊焦點。

防疫除了考慮專業,更要考慮群眾心理學。論述焦點若放在「多事」,更耗費預算全民埋單,給大眾印象是政府為了省錢,對比各種紓困振興補貼,為何要省這一點錢?焦點若放在,無症狀者入境不需要檢疫,社會大眾將會更加懷疑,身邊剛回國親友。爭論重點如果放在地方必須遵守中央指令,大眾可能懷疑政府的措施,只是為了降低確診數字。

這些逐漸動搖民眾防疫信心,口罩銷售又重新暢旺起來。疫情對消費活動的影響,存有時間延遲落差,目前仍屬暑假報復性消費,但若不加以處理,勢將影響秋冬的民生消費。

要建立民眾信心,政府心態應該更寬容,允許各種超前部署,不再糾結於預算,也不要糾結於地方政府為何要「多事」。對於各界要求增加邊境篩檢範圍的聲音,也不要充耳不聞,而是依據實際情況,適時調整,例如對菲律賓入境旅客進行集中檢疫與全面篩檢,就是正確的調整方向。適當針對各國疫情,區分風險等級,調整入境篩檢措施,或許是廣篩與不廣篩之間的折衷方案。要求高風險國家旅客在入境前檢具檢驗報告,也並非全無價值。篩檢雖所費不貲,但就像機場稅一樣,可要求旅客自費負擔。

防疫必須考慮到社會心理與群體行為,建立全民信任;若真的再次出現本土個案,將嚴重衝擊全民信心。民眾信心沒了,產業經濟動輒千億以上的經濟衝擊,絕非省下篩檢預算可以解決。












中美龍象爭 鄰居最倒楣


2020-08-23 00:41  聯合報 /   柯朝祥/台北市進出口公會理事長(台北市)
中美對抗,周邊國家最恐懼。(路透)


現任美國總統川普為選情,近日升高美中兩強間對立氣氛,並在南海、東海空軍連番進出,冀望能激出危機火花;中共為向人民交代,也在台灣的南、北兩端演習;軍火工業說客、掮客頻敲邊鼓

兩隻大象在台灣周邊區域耀武揚威之際,萬一擦槍走火,倒楣的又是誰?飛彈、導彈落在沒有反擊能力的周邊國家機率極高。豈可不慎。













畫中有話/基本薪3萬…天邊彩虹


2020-08-23 00:40  聯合報 /   記者陳柏亨
基本工資審議決定明年調漲兩百,時薪只漲兩元,上百萬領基本工資的勞工一覺醒來,「三萬元」仍是天邊彩虹。記者陳柏亨/攝影


農曆七月鬼門開,許多人會小心不要犯忌新北一處工地準備祭品祭拜,祈求施工順利,好兄弟不要搗蛋。

記得蔡英文總統曾說,「勞工永遠是民進黨心裡最軟的一塊」,更說最低工資三萬元是她的「夢想數字」;然近日基本工資審議決定明年調漲兩百,時薪只漲兩元,上百萬領基本工資的勞工一覺醒來,「三萬元」仍是天邊彩虹。











止敗重生一點訣 就看藍營敢不敢?


2020-08-23 00:39  聯合報 /   陳賀煦/大學生(桃園市)
國民黨中央黨部日前舉行閉門會議檢討高雄市長補選敗選,未來黨路線該如何調整成為矚目焦點。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高雄市長補選,是國民黨今年第三場敗仗,黨運可謂一瀉千里。此刻該如何挽回社會的信賴?筆者以為,挽回社會信任第一步,是制定黨公職赴陸交流準則。若不訂準則,讓涉私益黨公職涉入其中,國民黨任何試圖和緩兩岸關係的好意,永遠會被斥為「特洛伊木馬」。

當年太陽花運動時,批判服貿論述,分成不同層次,從最高層次的「反中」,到風險管理的「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再到經濟紅利分配的「兩岸買辦說」。其實,最後一個才是最具體、傷害最大的。許多國民黨人士藉由與對岸關係來經營事業,這些權貴在各種會場觥籌交錯的照片、故事,彷彿權錢交換,自然點燃青年怒火。對此,國民黨顯得辯護無力的原因為何?恐是因國民黨比外界更清楚「買辦」的確存在!

因此,筆者認為制定交流準則,非但不是拋棄兩岸和平路線,反而是更堅定「和中」立場。或有認為這樣是在「拿香跟拜民進黨」;但更應認清,追求兩岸關係的和諧及尊重,絕對要以兩岸人民利益,而非買辦掮客利益為重。試問,那些接待台灣來客的台辦人員,看到台灣人的貪婪,會如何認識台灣?實際上,中共屢屢誤判台灣情勢,不正是由於往來兩岸的親共台人提供錯誤情報所致?總之,這些準則實際上是增加雙邊互信的,能促進兩岸交流更實事求是。

最後,黨內台商地位尷尬。昔日台商靠著才智與勤奮,在中國大陸經營商業、獲取利潤,不僅促進大陸的經濟發展,按照國際關係自由主義理論的觀點,也是增進兩岸的和平。

過去台商以競選黨職,作為在對岸做生意自保之法;然國民黨黨產遭凍結後,黨財務窘迫。以前台商捐助或是支持黨政策的自保策略;但現今黨在財務上持續、過度依賴,卻有反客為主的可能,綜合大陸的裙帶資本主義制度,令人憂心「以經領政」、「以經逼政」!

綜上,黨內「防紅條款」,雖可能傷害到部分人的利益與感情,但非常重要,且是為兩岸論述的再造作鋪墊。近日國民黨召開的改革委員會及相關黨職高層的講話中,都已經提到要訂定黨公職兩岸交流行為準則》,因此該是時候,讓陽光照進這些曾經的黑暗角落了














台灣的不安全 源自蔡政府太相信美國


2020-08-23 00:38  聯合報 /   孫揚明/資深媒體工作者
蔡英文總統。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前總統馬英九的「國家不安全研討會」還沒開完,國安會前秘書長蘇起的演講剛結束;民進黨政府與外交部就迫不及待回應,把馬英九和這些相關概念扣上紅帽子,只差沒直接說是「通匪有據」了。

其實,在民進黨政府上台後,兩岸間的緊張升高是有目共睹。再加上,美國本身自歐巴馬政府晚期以降的反中情緒,更是對民進黨的反中/台獨政策火上加油。真正問題在於,川普政府的相關兩岸政策並不穩定,而且並不是一個相對長期思考過後的政策;更多的是,一批川普激進且情緒化的謀士,以片面想法所做出的直覺反應。

例如,蔡英文總統表示,台灣可以面對北京第一擊、並且希望其它盟邦在其後能給予支持;美國相關人則早明確知會台北,一旦北京出現對台動武情況,台北必需要有能夠獨自對抗中共的武力至少一個月」,才有希望等到美國的支援

但這個數字在馬英九總統任內,則是一周」。另外,長期關注兩岸問題的美國友人,私下更明白表示,在川普政府下,「台灣應該要重行思考它的兩岸政策」。這些訊息都清清楚楚傳到台北,但顯然並沒有在民進黨政府的政策思維中,占重要地位。

最麻煩的是,民進黨政府完全片面相信美方單一單位訊息,沒有進一步解析能力美國國防部長艾思博表示,希望年內訪問北京並未得同意後,本月艾思博曾與中共國防部長魏鳳和通話;通話後,北京宣布在台海南北兩端進行實彈軍演。就在中共宣布此軍演後,美國原本停留的雷根號航母,隨即轉向離開東海了。

讓我們憂心的是,民進黨策士似無法分辨或者是刻意不分辨何者是美國真正所要採取的軍事行動,而何者只是美國要的軍事象徵主義」?兩者所採取的行動看似雷同,但背後所願付出的代價,完全不同。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在民國85年(一九九六年)三月台海危機時,美國內部爭議。當時美國防部長培里要把航母開進台海,遭到參謀首長聯席會議主席夏利卡席維利的反對,最終作罷

上個世紀的民國85年(九六年),美國政策就已是如此;如今大陸在持續發展十多年後,美國進入台海戰火的意願又是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