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24日 星期五

經濟/盯連環漲價 政府上緊發條

.聯合報社論..柯文哲橫豎都能賺到民意嗎?
.聯合報黑白集.「官」字兩個口
.經濟日報社論.盯連環漲價 政府上緊發條









經濟/盯連環漲價 政府上緊發條


2017-02-24 02:45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因「一例一休」成本增加,緩漲多時的國道客運票價,下月起將陸續調漲。 記者胡經周/攝影




八家長途客運業者分別宣布,將從下月起調高票價,漲幅從3%到68%不等,另外,食衣住行娛樂各行各業的許多產品及勞務,近幾個月來價格都已經調漲不少,國內物價可說是蠢蠢欲動,對於絕大多數薪資停滯的國人而言,任何形式的通貨膨脹可能都難以接受,因此政府部門一定要謹慎因應這波連環漲價可能出現的通膨問題。
去年底,民進黨政府強力通過勞基法一例一休立法之後,許多企業為因應人力成本的增加,開始調漲商品價格。依工業總會及許多業者估計,全體企業的平均勞動成本可能會增加約7到8個百分點。再依主計總處估計,由於成本上升,可能會導致企業提高價格,最終可能會推升物價約0.3個百分點。但是,這只是依據經濟模型估計出來的結果,其中還不包括有些企業趁機調整價格,而且調幅也不一定會依成本比例增加
經過二個月之後,我們看到各行各業的產品價格都有調漲的現象,近來媒體報導,包括麥當勞、肯德基、鬍鬚張、八方雲集、星巴克、怡客、85度C、朱記餡餅粥、福義軒、阜杭豆漿和COCO壹番屋等,都調漲了價格。在娛樂業方面,幾乎全台影城的票價都要往上調整,包括威秀影城、秀泰影城和誠品電影院等
在醫療方面,衛福部宣布從4月15日起,未經轉診到醫學中心看病,部分負擔將會提高60元;部分急診的部分負擔要提高100元。同時,台灣許多診所將會調整部分負擔費用,依診所協會估計,將有三成到五成的診所會調高部分負擔費用在教育部分,芝麻街美語每天的收費也調高25元,學生家長一個月大約要多付500元
至於在交通方面,目前已知包括統聯、日統、亞聯、基隆客運、葛瑪蘭及首都客運都將在3月1日調高票價國光將在3月中調整,而和欣尚未定案。最後,在製造業產品方面,聲寶及東元都宣布,將會調漲部分家電產品售價。
事實上,有許多學者和業者認為,一例一休會使企業成本增加;同時因減少加班,導致工人的實際薪資減少;最終又會發生物價上漲,於是造成三輸的情況。現在我們已經看到,各行各業的商品都在漲價,這對於許多薪資長期沒有調整的受薪階級來說,是很難接受的。政府部門當然應該要謹慎的來處理可能發生的問題,應以同理心去體會大多數受薪階級的感受,因為現在馬上看到的就是通貨膨脹,所有國人都要共同承擔一例一休所帶來的後果
其實,當生產成本上升時,企業必然會調漲價格,企圖把成本轉嫁給消費者但是,不同的產業對於勞動投入的比例是不同的比方說,傳統的勞力密集型產業,一例一休帶來的成本上漲就比較多反之,資本密集或是技術密集產業的成本上漲衝擊就會比較小。因此,當這許多廠商企圖利用一例一休的機會,來調整價格時,政府應該要仔細的去追蹤這些價格的調整是否合理,包括去計算一例一休帶來成本上升的比例,及價格調整的比例是否適當?或是,有些價格的調整根本就是趁火打劫?
更重要的是,雖然台灣是自由經濟體系,廠商可以決定如何調整價格,但是維持市場競爭仍然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們絕對不希望看到有一些產業出現集體又同時調漲價格的情況。
比方說,幾家國道業者決定同時調整價格,這是否是一種聯合行為?政府應該去分析其成本及調價的幅度,以及他們是如何決定同時漲價的?經濟部和公平會應該要有一些作為,來審慎因應可能出現的通貨膨脹問題

聯合/「官」字兩個口


2017-02-24 02:43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H5N6禽流感疫情趨緩,農委會昨宣布解除家禽禁宰禁運的七天禁令。 記者蘇健忠/攝影


俗話說,「官」字兩個口。官員說話,挾著權威,就是比人民大聲,老百姓怎麼說得過官?
對於這句話,人們最近的體會恐怕更加深刻。上周,因為禽流感疫情來勢洶洶,農委會臨時宣布雞鴨鵝「禁宰禁運」七天;養禽場無法出貨、攤商無肉可賣,叫苦連天。但是,對政府的全面禁令,業者就算不滿,誰理你啊?
七天的禁宰令,廿四日零時即已到期;問題是,禽流感的疫情並未如預期地完全撲滅,某些地區反有擴大跡象於是,農委會原本計畫再延長禁令但究竟要不要執行,直至昨天上午的行政院會仍無法拍板,最後才由農委會決定不延長。這樣的演變,其實不出業者之所料。
官員取捨難決,可想而知:一禁再禁,勢必惹出更多民怨。當初政府作出全台七天禁宰的決定,必然是認為有把握在七天內可以控制情勢。誰料,禁令匆匆宣布,各單位卻沒有足夠的人力物力來達成目標,都動員了國軍協助撲殺,卻偏偏缺了獸醫。如果延長禁令後仍無法徹底根絕疫情,還要不要再延?
倒楣的不止禽農。最近蝶戀花賞櫻團出事,賀陳旦下令吊銷友力公司營業執照,立即波及其他靠行的一百多部遊覽車。這種「通殺」的連坐法,難道是政府處理事情的合理態度?至於石門水庫水情吃緊,桃園究竟要不要實施休耕,因政府決策未定,農民的心還懸在那裡
官字有兩個口,官字更沒耳朵,對民怨都裝作聽不見

聯合/柯文哲橫豎都能賺到民意嗎?


2017-02-24 02:4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台北市長柯文哲回應大巨蛋復工問題。 記者莊琇閔/攝影


在台北市副市長陳景峻和柯辦主任蔡壁如的協商下,停工近兩年的大巨蛋傳出可能復工的消息。儘管市府內的鷹派仍有雜音,柯文哲也依然話中帶刺,但陳景峻則說出對趙藤雄完成國家大建設的決心表示「敬佩」的話。歹戲峰迴路轉,說穿了只有一個機關:柯文哲想要拚連任
回看柯文哲這場「玩蛋」攻略,從頭到尾,都是一個遊戲,看不出他的智勇何在。兩年前他勒令遠雄停工,甚至揚言拆蛋,目的是在展現自己「打老虎」的威風,以賺取社會的掌聲。兩年之後,他發現硬拗的代價太大,便急著迂迴轉彎,讓大巨蛋復工;其目的不過是為了挽回民意,以便明年的選舉能順利連任。大巨蛋重新復工到完工的時間表,設定在明年地方選舉前後,原因在此。
有些民眾或許會認為,柯文哲既然知道轉彎進退,表示他尚能自我反省,顯示他仍然值得支持。這樣的想法,恐怕太過天真。試想,當初柯文哲不問青紅皂白勒令遠雄停工,如果你曾大聲叫好,讚許他的魄力;而如今,他說不清楚原由即放行遠雄復工,你依然只會鼓掌,支持其反覆。如此一來,你不僅在支持一個狡猾的政客,也形同放棄了自己的是非黑白原則
不要以為「政治素人」就不狡猾,他們只是用了一套新的話術作為包裝,讓民眾以為其內容物多麼新鮮有料。事實上,一旦其話術不足支撐表面的新意時,他們就會開始硬拗,甚至不惜轉彎繞路回到原點,卻仍堅稱自己多麼英勇。兩年多來,看穿柯文哲澆薄的幕僚皆已離他而去,而他卻仍不改自己的傲慢,以為首都市民還會再挺他一次。請問:這個人值得嗎?
以大巨蛋為例,遠雄過度的商業盤算,確實將整個巨蛋園區的容積繃到極致,讓市民感受到莫大的壓力。就這點而言,柯文哲原可透過談判或安檢的手段,要求遠雄削減若干建物,爭取雙方和市民的三贏。然而,柯文哲卻仗恃著他當時的高民氣頤指氣使,甚至不顧法律和合約精神,僅憑某日商的單一軟體推估和誇大的安全問題,即逕自下令遠雄停工。而如今,在民意支持度一蹶不振之後,又面臨未來莫大的毀約賠償風險,柯文哲於是想藉著允許大巨蛋復工來脫身並挽回民意;這除了自打嘴巴,難道不是狡猾之至?
從民主政治的角度觀察,柯文哲最可議之處,其實不在阻擋大巨蛋的興建又出爾反爾,而是他摧毀了民眾對「新政治」的期待。台灣在長期藍綠對峙的政治下,民眾疲憊已極;柯文哲以政治素人之姿投身政治,原本帶給人們不少期待,認為他若能撐開政治的中間地帶,台灣民主有可能走出一條超乎藍綠的新路。遺憾的是,柯文哲表現出來的傲慢、獨斷、不專業和自我中心,將這個「超越藍綠」的想像摧毀殆盡
事實上,執政兩年多的體驗,柯文哲究竟是否明白了何謂「民主政治」,恐怕仍是個疑問。更嚴重的是,在民調低迷、幕僚紛紛求去後,他一貫言詞尖刻、諉責別人、自以為是的作風,仍然絲毫不改。在這種情況下,柯文哲僅憑對大巨蛋的大轉彎,就以為能重新挽回失落的民意,他未免太小看首都市民。
去年此際,柯文哲正以單車挑戰一日「南北雙塔」,以廿八小時騎完五百廿公里的路程,展現出驚人的體力和毅力。那次大膽的演出,其實是柯文哲為了二○二○年總統大選的熱身,意圖向全台民眾展現他的肌肉。從事後的評價看,許多民眾確實深為如此華麗的民粹作秀所迷惑,對他讚佩有加。但一年後的此時,柯文哲已經降低他的目標,轉而僅以追求台北市長的連任為已足。如此說來,恐怕還得感謝大巨蛋兩年停工的「犧牲」,讓民眾看破柯文哲的手腳。試想,他若當選總統,表現應不輸川普吧

聯合筆記/長相疑 不相知

.不動產契約公證制 快上路
.若說真話是抗拒司改 把我搬走吧
.聯合筆記/長相疑 不相知
.休耕補助 不該走回頭路
.血汗檢察官該向誰申訴
.發現第二地球 人類懂謙卑了嗎
.毒品藏在…通報失靈的大專裡
.防詐廣告惹議…「當心遣送大陸」政府自曝無能
.「八百壯士」謀定而後動









聯合筆記/長相疑 不相知


2017-02-24 03:07 聯合報  李春

香港前特首曾蔭權(前)。 美聯社


漢樂府「長相知」,以直白與曲筆想說清相疑相知後來北京戲劇家曹禺作了段「長相知,才能不相疑;不相疑,才能長相知」的詮釋,但他自己卻在文革相知相疑的不勝困擾中,投湖自盡。
誰料今天香港,卻陷入新一輪相知相疑的困境之中,「長相疑、不相知」成了真實寫照。
最近與五十萬人大遊行、與持續數月的雨傘革命更撼動香港的,是兩大奇案的重判:一個是「七警案」,七名警察在暗角毆打占中示威者,被判刑二年;一個是前特首「涉貪案」,香港歷史上首位最高行政長官,因行為「失當」鋃鐺下獄。
這兩起案件,都涉及權力的運用與規範,但影響卻極為深遠,因其撼動被稱為香港最後防線的司法。「七警案」判決後,警察組織發起數萬人示威,挑戰香港司法制度,還只是造勢,北京左派發出「奪回香港司法權」的呼喊,則令不少香港人一身冷汗。
前特首「涉貪案」,看上去只是曾蔭權的個人榮辱,聽上去只有一片對曾蔭權的同情,沒有法治損傷那麼嚴重,但卻觸及到更深層的政治相知相疑難題。
不能不憶起香港回歸之際的「大戰」,那是一九九七年十月,香港剛回歸就陷入亞洲金融風暴,大股災跟著有金融大鱷狙擊港元。當時香港如完蛋,中國不僅臉上無光還將跟著慘敗。
時任財政司長曾蔭權、財經事務局長許仕仁、金融管理局總裁任志剛,組成了鐵三角,以財政儲備入市挾倉、改變交收股票時限等多種舉措,夾擊股匯兩市炒家,最後香港贏了,特區政府這才站住腳,香港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才屹立至今,要不然現在已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廣東省香港市
到今天,香港的「鐵三角」中,許仕仁、曾蔭權先後被控涉貪下獄,任志剛退休得保全身,現是下任特首參選人林鄭月娥的幕僚後來接手財政司長的唐英年,在參選特首角逐中,只差一步登基,卻敗得灰頭鼠臉。當年與唐英年對陣的現任特首梁振英,又因被指控收澳洲錢,連任在即時被要求退陣
憶及當年往事,不是想說觀那些堂前翻飛之燕,而是想說香港這個地方太複雜了,人的相知已經很難,涉及到政治上的相知就更難。如聽到更深奧傳說,就會相信「長相疑,不相知」才是諸事因果,也是未來鐵律。

不動產契約公證制 快上路


2017-02-24 03:13 聯合報  謝哲勝/中正大學法律學系教授(台北市

司法院推動司法改革,要讓未來不動產交易契約先經公證人公證,減少房屋買賣等糾紛進入法院訴訟。 本報資料照片


司法院為配合總統司法改革國是會議,提出七項司改措施,包括協調法務部訂立民法第一六六條之一的施行日期,減少房市爭議,以健全不動產市場法制
首先須說明者,司法院欲推動的是已制定的民法第一六六條之一規定,依據該條第二項,如果雙方合意完成不動產物權登記,他們之間的契約仍為有效。因此,移轉不動產的契約是否經過公證,當事人還是有選擇權,並非強制公證。
其次,有人以不動產契約公證是圖利公證人,增加交易成本反對施行,並無說服力。任何新制施行,必定有其成本,也會有人受益或受損。但成本存在或誰受益,並不是支持或反對新制的正當理由;只要制度的效益大於成本,而符合公共利益,就值得推行。
交易成本,包括協商契約、履行契約及糾紛解決成本等完成交易可能產生的成本,即使當事人選擇經公證,如減少將來糾紛解決的成本大於公證的成本,則並未增加交易成本。
在現行制度下,協助不動產交易進行的主要專業人員,是地政士與不動產經紀人,明確當事人間的權利義務,並預防糾紛發生的撰擬不動產契約事項,主要是地政士的工作;但依現行法律地政士所要負擔的責任,並無法滿足民眾預防糾紛發生的需求,這可由法院判決加以印證。
如台北地方法院九十九年度重訴字第八八七號判決,是針對當事人買受占用國有山坡地的違建,後遭到竊佔罪等刑事處罰,當事人訴稱承辦地政士未告知此一法律風險,法院認為購買占用國有地是否構成竊佔等罪,並不在地政士業務評估範圍之內;其他有關地政士專業責任的案件,也常將責任限縮至與登記相關事項。
地政士形式上固然只是土地登記專業代理人,實質上卻是扮演不動產專業律師的工作;然而在現行地政士制度下,地政士因資格不等於不動產專業律師,因而不動產契約所產生的各種糾紛,數量一直難以降低,衍生各種訴訟,產生鉅額的糾紛解決成本。
公證人的平均素質,與法官和律師相當,經公證的不動產契約,幾無糾紛產生,即使有糾紛,因法院通常都依照公證書內容判決與強制執行,因而解決成本也極低。
公證制度自民國九十年實施民間公證人制度以來,業務量逐年增加,公證人的人數也穩定增長,已無八十八年民法修訂時公證制度準備不及之疑慮。
基於以上理由,支持司法院推行不動產契約公證制度,儘速訂定民法第一六六條之一的施行日期

若說真話是抗拒司改 把我搬走吧


2017-02-24 03:13 聯合報  林臻嫺/地院法官(台南市)


蔡英文總統將司法改革列為競選及就職演說時之重要政見,其兌現的壓力可想而知。美國總統川普要兌現選舉支票的壓力,也不亞於蔡總統,他挾著剛上任熱騰騰的高人氣,發出穆斯林禁令,而聯邦法官不是美國民眾選舉產生的,欠缺民意的聯邦法官,何以大膽到敢去捻虎鬚?
司法檢視(judicial review)是美國法治傳統,原因無他,只因極端權力會帶來極端的腐化,是沒有例外的人性,司法審查義務是憲法賦予司法權的重要職責
如果今天法官畏懼川普的高民意,無法依其專業與良心做判斷,在司法審查上給予川普方便,以體現民意,實現人民的司法,則美國或許難以稱為真正法治之國;而美國民眾縱使在意識形態或政治立場上支持川普,也不致率爾將挑戰川普高民意的法官冠上恐龍之名,容許以權力制衡權力
這是法治的可貴,美國聯邦法官能制衡川普的,憑藉的不是民主,而是法治
此刻蔡總統挾著高人氣,欲兌現選舉政見,銳意司改,基層法官其實非常高興,尤其是為人民的司改,不管參審陪審,職業法官多希望在眾多浩繁案件中,可以有人民堅強的肩膀來依靠,讓我們不用孤單苦思判決理由,透過人民參與審判共享審判權力,那種斷人生死、取人自由、奪人財產的權力,以現在的案量及制度,如同把法官丟在海上自生自滅,對已在谷底的事,再怎麼改,一定會比現況好。
如果嫌法官代表在司改會議中,縱使說出真話,都要被貼上「抗拒改革」的標籤,就移除我們這些改革路上的石頭吧,別浪費時間聽我們的心聲。
但縱使我們熱切地想擁抱人民,期待被改革,對大多數只會埋首案牘、不懂政治算計操弄、努力保持距離的法官們而言,仍會基於對憲法權力分立價值之確信,專注清明且冷靜地看著,看著這場司改會議,是否有以司改為名,暗地行剷除異己,利益交換,或透過憲法上沒有實際司法職掌權責的特定人(如國安諮詢委員)公然以籌備司改為名,將黑手伸入司法,讓有權無責的人遂行黑箱濫權、毀憲亂政紊亂體系的事,不僅會名留歷史,將來也可能面對司法檢視。
對這場司改,我只想說,審判的事就放心地交給人民,金字塔不塔、特任行不行,大家高興就好。但是,憲法賦予我們權力分立制衡的職責,法官是一步也不會退讓的

休耕補助 不該走回頭路


2017-02-24 03:09 聯合報  李登庸/自然農法農場負責人(東縣長濱)


由於石門水庫缺水,農委會已發文通知地方政府變更休耕活化政策,為可連續補助休耕兩期作,農民一片譁然。這個政策改變對一般民眾可能無足輕重,可是影響卻深遠。本人投入農業多年,休耕政策讓我感觸良多。
基本上,耕作的農民不等於地主,休耕補助卻只補助地主據聞過去兩期休耕補助的年代,補貼金額每年高達百億在陳保基主委任內的休耕活化政策,改為一期耕作農田,得申請一期休耕補貼,解決政策財政漏洞,然而休耕補貼的變革,仍然沒有改變地主想要多領補貼的事實。
其次,休耕活化確實讓有志於農業者可租到農地,然而一期休耕的補貼金額提高了農地承租的費用。如果改回兩期休耕補貼,會造成地主只想申請補助,農民有地卻租不到的現象。農地被荒廢、無人從事生產,我們並不想要這樣的景況重現。
農委會提出的缺水問題,現有的轉作補貼,已有針對雜糧、地方特產的生產進行補貼,而這些農產品需水量不如水稻,其實已經實現了透過補貼鼓勵農民減量用水的訴求,政府要做的是,加強宣導與輔導農民轉作需水量少的作物
老農派反對者提出,取消休耕政策犧牲老農權益。其實他們沒有把老農與非老農區分開,老農資格可以透過地方政府(農會)調查列冊,給予社會福利性質的補償,可剔除許多非農民的農地持有者領取補助。
小地主大佃農政策,著重在鼓勵農企業經營者,有單一農產項大面積種植的門檻,並非適合所有農業從業人員,它不能真正解決農地未被活化的問題,政策中的「離農補貼」也因為申請門檻高,不能有效彌補老農權益被犧牲的遺憾。
納稅人需瞭解,我們所繳納的稅被拿來鼓勵地主「不耕作」,讓他們坐領政府補貼,這是不公不義的政策回過頭來想想,這樣政策的合理性,當初政府為了將農用水移作工業用途,而制定休耕補助政策;開始執行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因為有錢可領,誰還要耕作呢?卅年來造成了糧食安全問題,農業用地被棄置汙染也日益嚴重,而政府卻一直拿納稅人的錢做不正確、不合理的投資。即使政策被改為一期耕作一期補貼,仍舊是不合理的政策。
那政府的農業投資應該做什麼呢?要知道不論經濟如何發展,地小人稠的台灣可使用的資源少之又少,環境與生態是永續經營關鍵。政府應鼓勵有機農業,鼓勵地主租給有機農業耕作者,讓原本補貼休耕的錢,轉投資在有機農業技術研發與相關產業,以及補貼有志於從事有機農業的相關人士,這才是正向的補貼政策。

血汗檢察官該向誰申訴


2017-02-24 03:10 聯合報  戴斯蒙/檢察官(台中市)


新政府致力改善勞動條件,推行一例一休制度,保障勞工權益,但檢察官的工作環境,卻無人聞問。
日前筆者為偵辦案件,從早上九時卅分開偵查庭,直到晚上十一時蒞完羈押庭才結束這天的工作。耗時一年三個月的竭力蒐證清查共犯及被害人,終於瓦解這個近五十人受害的詐騙集團,向法院聲請羈押主嫌,而這僅是手中案件之一。
蒞完庭回到辦公室看著未結案清單,還有上百件案件需持續偵辦,而時間已近午夜,筆者輕輕嘆了口氣—檢察官終究是人,不是機器。
筆者服務的地檢署,實計參與分案的檢察官七十名,須處理二百七十六萬市民所發生的刑事案件一○五年度,筆者全年度偵辦的案件,總計六百一十七件,每月必須結案五十二件加上每月輪值內勤,處理現行犯移送案件到凌晨是家常便飯;外勤處理相驗案件,迅速判斷有無他殺嫌疑,一早出門到晚上六、七點回到地檢署,更是稀鬆平常。
若再包含查賄、解剖、勘驗、開會、指揮案件的執行等時間支出,唯有利用平日及假日不斷加班,才可能達成結案目標。若未達成,內部管考、外部監督等壓力,隨之而來。
克盡本分辦案,上級未優先考量改善檢察官的工作環境,反對外宣稱檢察官是引起民怨的主因之一,將以更嚴格的標準要求,嚴重打擊基層檢察官士氣。
試問,當檢察官辦案熱忱被各種規範消磨殆盡,棄守正義的最後一道防線,不願再深入追查真正犯罪者、清查有無犯罪被害人,選擇只追求冰冷的結案數字,及百分之百看似完美的定罪率,以符合上級要求,屆時民怨會減少,抑或更加沸騰?
論語堯曰篇,子張曰:「何謂四惡?」子曰:「不教而殺謂之虐不戒視成謂之暴慢令致期謂之賊猶之與人也,出納之吝謂之有司」,意指主管一味要求下屬盡力達成目標,卻從未考慮給予下屬的是何種工作條件及環境,並且吝嗇付出,這才是真正的惡行
勞工可以向縣市勞工局申訴雇主違法,而血汗檢察官該向何人申訴

發現第二地球 人類懂謙卑了嗎


2017-02-24 03:10 聯合報  鄧鴻源/大學教授(新北市)


研究人員宣布,發現了一個包含七個類似地球大小行星的行星系統七個行星中的三個位於母恆星附近的可居住區,其中一個岩石行星上可能含有液態水。這枚恆星名為「Trappist-1」,位於距離地球四十光年距離的Aquarius星座
一般天文學家相信,宇宙估計至少有一千億個以上星系,每個星系內至少有一千億個以上恆星,每個恆星周圍至少有一個以上行星,只要有水,就可能有生命存在。此外,太陽要有足夠久的生命發光放熱,提供地球數十億年前的「太古濃湯」漫長演化過程所需的能量。
除以上條件外,地球本身大小適中,產生適當的地心引力吸引住大氣,並製造臭氧,抵擋致命的紫外線其次,地球距離太陽也適中,地表不至於太冷或太熱,又有磁氣層保護地球免受太陽風與宇宙射線的攻擊。此外,月球穩定了地球的晃動,也產生影響潮汐現象而最大的行星—木星,吸收了太陽系中九十%以上小行星與彗星的撞擊。
以上這些因素都幫助地球生命在穩定中成長與演化。從統計學觀點看,宇宙既然有如此多的恆星、行星,可推論宇宙生命應該不只地球才有,那麼生命應該到處都是,只是生命型態可能不同而已。
由於演化時間不同,有些外星生命的科技文明可能比我們先進;擁有先進科技文明的外星生物,可能脫離原本星球到其它星球,開拓其生存空間。
仰望浩瀚宇宙,人類應該學習謙卑與警惕,共同探討太空,何必再爾虞我詐,勾心鬥角呢?未來一旦證實有外星生命的存在,人類應該要擔心,不僅我們安全可能受威脅,各種宗教觀也可能改寫

毒品藏在…通報失靈的大專裡


2017-02-24 03:10 聯合報  陳宏煇/大學教官(新北市)

每天翻開報紙、打開電視新聞,幾乎都會看到毒品案件,只是似乎較少人關注。
個人服務過國、高中及大專院校,認為大專是一個死角;大專生則因年滿十八歲,在自主意識較強情況下,較難察覺學生吸毒。
雖然近幾年在教育部及各校努力下,通報人數明顯下降許多,但大專學生吸毒的比率卻明顯比國、高中生還少,不合常理。
部分大專生在夜店或聲色場所打工,或出入這些場所,很容易染毒,只是因已成年,難以約束與輔導,家長大多數時間看不到小孩情況下,睜一隻眼閉一隻眼,等到孩子因誤食毒品成癮,甚至死亡時,多已來不及。

防詐廣告惹議…「當心遣送大陸」政府自曝無能


2017-02-24 03:10 聯合報  鈕則勳/文化大學廣告系教授兼系主任(台北市)


陸委會一則預防跨境電信詐騙廣告雖立意良善,但收尾時「甚至可能被遣送至中國大陸」一句話,遭網友嘲笑。坦白說,這廣告出現負評,脈絡頗為清楚。
首先,國人到海外從事不法詐騙被捕,我政府常會和大陸政府在當地較勁,希望能將人引渡回台接受制裁;但多敗北,多少凸顯我政府的能力不足;而廣告中陳述「可能會遣送至陸」的論述,放大了我政府在引渡方面的無作為,或相關機制法令的不周延,無異自曝其短。
其次,將政府無能之處作為廣告中的恐懼訴求,期待嚇阻潛在的有心人從事海外詐騙,不僅引喻失義,也令人啼笑皆非;畢竟政府應檢討制度面、外交或兩岸關係的盲點來進行補強,而非兩手一攤,一副事不關己狀。若讓人認為政府對詐騙束手無策,只能靠「遣送大陸」來達到嚇阻犯罪的目標,或許相關單位的存廢就值得討論了。
最後,廣告前段既然點出相關訊息,呼籲民眾小心可能的詐騙手法,後段順勢祭出可能的負面影響雖合邏輯,但捨相關犯行對個人、家庭或社會的面向不談,獨獨凸顯可能被遣送至大陸,反造成爭議;也因為模糊焦點,本想達到的廣告效果也大打折扣。

「八百壯士」謀定而後動


2017-02-24 03:12 聯合報  吳一忠/榮民(嘉縣水上)


拜讀「八百壯士,發聲權利都沒?」一文,心有所感。為抗議年金改革不公,退將發起「八百壯士」抗議,忝為榮民,認為時機不對,徒惹爭議。
為了國家財政,年金改革沒錯,方向絕對正確,立意是良善的。若是依法論法,應可取得共識,相信軍人願意守法。但是政府在「轉型正義」下,讓軍公教被輿論當箭靶,尊嚴被踐踏,讓人難以接受。
問題是,目前審核的是公教人員年金制度,軍人根本還沒談到,此時「埋鍋造飯,日日圍城」,不嫌太早嗎?孫子兵法:「謀定而後動,知止而有得」,謀劃精準而後行動,知道目的才能有所收穫。
如今還沒談到軍人年金議題,搭帳篷抗議師出無名,找不到訴求點,再堂皇的理由,只會引來負面聲浪。
《左傳》:「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埋鍋造飯一個月後兵疲馬乏,如何作戰?何不先養精蓄銳,等到政府亮底牌,到時再計謀對策,八百壯士盡出,一鼓作氣,不是很好嗎?

「八百壯士」 發聲權利都沒?


2017-02-23 02:37聯合報 黃立明/陸軍備役上校(台北市)

為抗議政府年金改革違反信賴保護原則,退伍軍人團體展開「八百壯士圍城」抗議。 記者曾吉松/攝影

年金改革似乎已經成為全民參與的「轉型正義」系列之一,由退伍軍人發起的「八百壯士」抗議行動,無論是路人甲或是路人乙,只要高舉「世代正義」、「掃除既得利益」、再扣上「投共」等大帽子,似乎就被貼上沉重的「黑標籤」!
事實果真如此嗎?戰爭往往只是解決問題的手段之一,平心而論,我們的國家,承受得起戰爭嗎?不要說軍人沒打過仗,要挑起戰爭事端其實不難,難就難在要有一定的克制能力;就「預防戰爭」觀點看,退伍軍人過去的服務,套句國防部長講的,不就是「一百分的國防」嗎?
過去奉獻青春,貢獻人生最精壯的歲月,提供「一百分服務」的軍人,退伍後還要被菜市場喊價一般,「秤斤論兩」把退休俸打折,請問我們可以容許國家安全打折嗎?
這次「八百壯士」的抗議行動,只是退伍軍人在法律保障下,表達自己的憤怒,為自己被威脅剝奪的權益發聲。如果連這些憲法保障的基本權利,都不被尊重,還要被立委調侃,我真為我們的民主感到悲哀啊!

王文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王文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嚴震生/Antidisestablishmentarianism
.蘇蘅/不能沒你 銀髮族的社媒新人生
.陳立恆/那些年,我們欠他們的鯰魚和砥石
.施振榮/民間主導籌組「虛擬夢幻國家隊」
.盛治仁/新創獨角獸DNA:狼性加韌性
.方祖涵/不能便宜行事的法治文化







王文華/第一天和最後一天


2017-02-24 03:00 聯合報  王文華


最近很多意外傷亡的事件,讓我想起我們在世上還有幾天。
沒人知道答案。這是生命美好,和狡猾的一點。
正當我在想這件事時,在舊金山街頭看到金門大學的一個廣告,上面寫著:「把你的一天(one day),當作『第一天』(Day One)來活。」
「第一天」這三個字,有著天生的浪漫氣息。開學第一天、上班第一天、結婚第一天……充滿無限的理想、可能、希望。
甚至在不浪漫的商業上,「第一天」也代表著衝勁和創新
亞馬遜成立於一九九四年。一九九七年上市時,已有一五○萬名顧客,當年度的營收成長是百分之八三八。雖然成長快速,創辦人貝佐斯在寫給股東的信中仍說這是網際網路、和亞馬遜的「第一天」
二○一四年,亞馬遜已經廿歲。貝佐斯的股東信中仍說,這是亞馬遜的第一天。
去年十一月,亞馬遜的新大樓開幕,大樓的名字也叫「第一天」。
他為什麼這麼強調這一點?
因為不管在工作、家庭、人際關係上,對於新的狀態,我們都會努力去調適、謀合、習慣,希望能盡快擺脫「第一天」的手忙腳亂,進入例行公事的穩定狀態這是人性基本需求,沒什麼不好
只不過在穩定後,我們很容易變得世故、油條、懶散,視為理所當然金門大學和亞馬遜的意思都是自覺到人性這個弱點,想辦法突破它
但真正能突破的人很少。如果在心態和實質上都能享受老鳥的舒適,誰想去當菜鳥呢?
必須當菜鳥的原因之一,是我們在世上的天數是有限的。
也就是每一天,都可能是最後一天。
如果今天是最後一天,你還會不會上這個班?跟老婆這樣講話?氣別人搶了你的停車位?
答案通常是不。但我們依然去上這個班、這樣跟老婆說話、氣對方搶了停車位,因為我們知道,今天不是最後一天,而現實生活有太多瑣碎的壓力要應付。
我們都懂「人生無常」,但通常是用來感嘆別人的悲劇,不覺得會發生在自己身上。
我們總是要等到有人病了、意外了,甚至走了,才突然覺悟,身邊有好多掛念的人,要趕快聯絡。
但過一陣子,覺悟又淡了。一切恢復原狀。我們又回到那些「停車位等級」的瑣事,允許自己困在其中。
直到下一次悲劇……
直到有一天,悲劇的主角是自己……
我們當下的覺悟,總是比未來的悔恨,短了一些。
這些都是人性。我們都沒有辦法在當下,看清一切。縱使看清了,也無法持續地身體力行。
但我們可以提醒自己。
我在金門大學的廣告前停下,拍了照我把貝佐斯的股東信貼在桌前,並跟同事分享。我把台灣這些意外的新聞剪下來,放進抽屜。
今天是第一天,也是最後一天。自己好好過,也對別人好一點。
(作者是夢想學校創辦人,新書《空著的王位》剛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