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月17日 星期日

經濟日報社論/日歐自貿協定生效 台灣原地踏步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

◆  聯合報社論/「國防自主」畫布上那幾道陰影
◆  聯合報黑白集/誰「剝削」國民黨?
◆  經濟日報社論/日歐自貿協定生效 台灣原地踏步








經濟日報社論/日歐自貿協定生效 台灣原地踏步


2019-02-17 00:37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日本-歐盟經濟夥伴協定(EPA)已經在2月1日生效,這是繼去年12月30日生效的跨太平洋全面進步夥伴協定(CPTPP),全球所形成另一個大型自由貿易協定(FTA)。
在美國貿易政策走向保護,美中貿易戰峰火未息下,日本及歐盟在美中貿易圈外,建構雙邊自由貿易網絡,涵蓋全球40%的貿易及近30%的GDP全球前四大經濟體中,兩個互相對抗,兩個緊密結盟,形成強烈的對比
日本-歐盟協定下,雙方均大幅開放市場,日本甚至超過其在CPTPP開放的幅度,歐盟自由化程度也高於民國100年(2011年)生效的歐盟-韓國FTA。
不過日本-歐盟EPA最大的特色是雙方藉由各項合作機制,建立戰略聯盟的關係,形成策略夥伴,真正達到互惠雙贏的結果。此與美國純然以「美國優先」為出發點,以平衡貿易逆差為目的,動輒以報復做威脅,要求對手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的動機,截然不同。
美國已與墨西哥及加拿大完成新版貿易協定,目前除了施壓中國大陸外,另外一主要重點則是準備分別與日本及歐盟完成新的貿易協定。日本-歐盟EPA的到位,不但直接衝擊美國對日本及歐盟的出口,美國國內目前已有要求加速與日本及歐盟談判的聲音,此會增加日本與歐盟未來與美國談判的籌碼。
特別是日本及歐盟未來會以日本-歐盟EPA為範本,持續對外擴展FTA經貿連結,不但會對美國形成壓力;在WTO功能式微,美國貿易政策轉向,未來影響也會非常深遠。
相對於全球區域經濟整合的快速,台灣的前景卻令人堪憂。雖然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的口號喊得震天,但蔡政府上任以來,台灣建構FTA不但毫無進展,甚至還處於更不利的環境。台灣不但無法在新的FTA有所突破,原有FTA也受到影響。例如與巴拿馬及薩爾瓦多的斷交,雖然不會立即中斷台灣與此兩國的FTA;但目前除了繼續履行關稅自由化及市埸開放外;FTA的其他部分,例如產業合作已經全面停擺,進一步減損原本效益就不大FTA的功能。
台灣也一直期待可以加入CPTPP,但是去年核食公投結果引起日本不滿,甚至直接挑明台灣將因此無法加入CPTPP,更遑論台日FTA,但政府迄今束手無策。另外新會員加入CPTPP是必須得到所有原始會員的支持,未來如何推動,政府也拿不出具體的策略
在與美國的雙邊經貿關係方面,台灣更是一籌莫展。在美國實施貿易保護措施下,台灣一直以為只要能迎合美國需求,例如增加對中國大陸進口的限制,降低台灣對美出口產品的「中國含量」,就有機會降低美國對台灣課徵的額外關稅;進而可以促進台美雙邊關係,甚至在台美FTA有所進展,但迄今台灣卻完全得不到美國的關稅豁免
反觀各國為了維護貿易權益,紛紛在WTO爭端解決機制下,對美國貿易保護措施提告,台灣卻是唯一噤聲的主要國家台灣配合美國的結果卻一無所獲,甚至連維繫台美經貿關係最基本的台美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會議,也已經停開二年,台美經貿關係如何升級
政府目前推動區域經濟整合最大的盲點是忽略關鍵議題,只想從其他方面來彌補,捨本逐末的結果是兩頭皆空由日本及美國經驗顯示,政府對於禁止日本核食進口,及限制美豬美牛進口問題,並沒有正面回應,也欠缺積極處理的態度只想由其他層面去討好美日,不但被看破手腳,更得不到美日的支持
在加入CPTPP方面,政府無視中國大陸的干擾因素,在兩岸關係持續惡化下,以為靠單方遊說就可得到其他會員的支持,取得進入CPTPP的門票,從結果來看,根本是天方夜譚。









聯合報黑白集/誰「剝削」國民黨?


2019-02-17 00:38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國民黨主席吳敦義。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國民黨形勢難得看好,大老的算盤也撥得飛快,口水戰一波波。光是總統初選制度,即在「全民調」和「全黨員」之間爭論不休,果然內鬥內行。吳敦義還說,全民調是「剝削」繳費黨員。這麼大的「罪名」,不知是怎麼算出來的?
依國民黨相關規章和上屆總統提名辦法,初選原則採「三成黨員、七成民調」。但若過半參選人同意,也可改採全民調或改變權重。這顯示,藍營提名機制有其彈性,並非鐵板一塊。不同初選機制各有利弊,端視黨能否作出睿智選擇。
上屆大選,如果國民黨能照章辦事並形成慣例,這次提名只要按規矩來就行,用不著大打出手。然而,當年吳敦義、朱立倫王金平等A咖都臨陣退縮;而洪秀柱雖通過「防磚條款」檢驗,卻又遭到黨內「換柱」偷襲。嚴格而論,這回有意出征的吳、朱、王和黨內多位要員,都是使黨受挫、讓提名機制淪為笑柄的「共犯」要論「剝削」,這些人才是剝削黨的共犯,今天豈能在這裡充英雄爭搶打鬧
再說,只要提名機制公平無私,就能產生帶領藍軍再次奪回政權的領頭羊。如此,黨員高興都來不及,怎麼能說剝削?真正剝削黨員的是,意圖操控遊戲規則讓自己得利的不公行徑黨主席若意圖把中央黨部當成自己的大轎,那就太自私了如果這些A咖看不透這一層,整個黨將因初選殺到流血見骨、醜態畢露,最後就只剩肝腦塗地了








聯合報社論/「國防自主」畫布上那幾道陰影


2019-02-17 00:32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海軍獵雷艦採購案,監委通過對海軍前司令陳永康等4人的彈劾案。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蔡總統標榜發展「自主國防」,在年度預算審查中,強力動員民進黨立委對潛艦經費一毛不減照列通過。空軍教練機預計九月出廠,明年就要試飛政府更打算將軍備局各兵工廠,撥給已轉型「行政法人」的中科院就在諸多國防計畫緊鑼密鼓之際,監察院則通過彈劾海軍前正副司令陳永康、蒲澤春,理由是他們主導獵雷艦國造,最後廠商卻倒閉問題不斷的「雲豹」裝甲車,此時也再傳包商進度拖延。種種問題,都在「國防自主」的畫布上塗出了一道道陰影。
政府「國防自主」的概念是:既然投下龐大軍費,肥水不能全落入外人田,必須帶動國內相關產業,兼促進經濟發展。願景固然美好,但以目前國內政情,要能落實,仍有許多問題要克服。「國防自主」的目標有二,一是滿足我國的國防需求,二是在有限的預算下,對資源作最有效的運用與分配。兩者權衡,「能打」當然比「自製」重要。
進一步看,國防是否「自主」,要看「量」的差異,而非「有」、「無」之別從經國號戰機到天弓、雄風飛彈等知名國造武器,都有零件仰賴進口。要讓各種軟硬體都出自本土,連美國都不可能做到,遑論台灣。換言之,發展國防產業,目標是要打入全球供應鏈,而非死抱「自製」的神主牌
目前我國軍力結構,除了槍械等輕兵器,多數武器的需求量均未達經濟規模。除非如潛艦等無法購得的裝備,必須不惜血本自製;否則,引進國外成熟產品或參加國際合作計畫,才是兼顧戰備需求與產業發展的正途。過度追求自製,不僅須承受研發的高成本及高風險,還有市場規模不足的高單價不利因素,乃至如獵雷艦這樣廠商輕率承諾終而棄約的失敗
馬政府時代為減少中科院所受法令束縛,將它改制為行政法人對蔡政府而言,這可謂大開方便之門。如今只要提到「自製」,幾乎都與中科院相關。過去半世紀,中科院確實貢獻卓著;但近年它卻宛如八爪魚,即使民間有類似現貨的非高科技裝備也生產,則值得商榷。
更重要的是,國防科技是高投資、高風險的產業即使如美國之科技進步與制度成熟,許多新武器的研發最後幾皆被迫追加預算與延宕時程,甚至失敗認賠但從慶富承造獵雷艦的風波,卻顯示我國主政者缺乏認識:以為有了「國防自主」的光環,就可全力支持,無須謹慎評估其附帶風險
監察院對慶富案的彈劾,充分反映了這種「怎可失敗」的書生之見。監委批評陳永康等人讓慶富參與競標,最後造艦案失敗,雖無圖利之嫌,仍應彈劾以示責任但揆諸實際案情,慶富因其他投資失利虧空,所以假造獵雷艦工程進度向銀行詐領貸款獵雷艦失敗,癥結在監督機制不完善,監委卻僅回頭追究最初決策者。如此,形同鼓勵主事官員不要作任何決策,「不做不錯」才符合自保之道。
慶富案暴露的更嚴重問題,是政府人物和軍方遇到問題並不積極解決,而是忙著撇清,甚至趁機鬥爭清算。慶富初爆發財務危機時,綠委立刻緊咬「馬英九弊案」,隨後案情證實高雄市府和總統府皆曾協助慶富紓困,綠營立刻轉為「斷尾」,把慶富連同造艦案都封死在水密門彼端。此時海軍也配合宣稱「可以不要獵雷艦」,替政府解約廢案的決定背書至於少了六艘獵雷艦,戰力缺口如何補足,一年多來,政府從未公開交代
平心而論,國內的確存在龐大的軍備投資需求,產業界科技實力也有一定水準,有發展的機會但既是國防產業,就需以產業發展思維看待,執政者更要有「十年樹木」心理,勿一心只想追求個人的短期政治利益台灣並不乏發展國防產業的土壤,主事者的心態,才是亟待克服的挑戰

名家縱論/為大法庭改革加油\星期透視/公投式民主挑戰與自由民主危機

◆  星期透視/公投式民主挑戰與自由民主危機
◆  大屋頂下/借殼台獨是最壞方案 借箸代籌民進黨新決議文
◆  綠酸九二共識 藍太陽別裝傻
◆  拒九二共識 到底在怕啥?
◆  名家縱論/為大法庭改革加油
◆  改善農產外銷結構 讓農民有感
◆  大官大談主權 小民只盼吃飽
◆  漫畫/總統初選 藍營內戰
◆  畫中有話/重拾讀書心
◆  想一想「大屋頂中國兩制」






名家縱論/為大法庭改革加油


2019-02-17 00:22 聯合報  蘇永欽(作者為政治大學講座教授)
總統蔡英文公布憲法訴訟法、大法庭相關法制(法院組織法、行政法院組織法),是司法改革的3項重要法案,其中大法庭新制今年7月4日就會施行。 圖/司法院提供

民國一○二年為推動大法庭改革,邀請德國最高法院院長Klaus Tolksdorf到司法院演講,他一開口就說「司法被罵慘了是不是?我們也一樣」,但大家不同意的很多東西都還可忍受,知道司法可能有苦衷,只有一件事是民眾絕對不能忍受的,就是案件都到了最終審,還會有法庭間的見解分歧,民眾當然要問,這個國家是精神分裂了嗎?上法院和買樂透有什麼不同?
人民把那麼多案件送到終審法院,使得終審法院不得不分幾個庭來辦,那就不能再以審判獨立為由對相類的案件做不同判決,唯一辦法就是另組大法庭來統一見解,司法院在上屆立法院沒能議決的法案,調整內容後再送立法院,這次總算順利通過,可浮一大白。
新制是以德國為師,使作為裁判基礎的法律見解想要不同於先前他庭裁判的,在確定他庭仍堅持原見解後,可送請大法庭就歧見做統一的中間裁定,再由原法庭據此做裁判另外就具有原則重要性法律見解也可啟動大法庭程序,其實質意義,是對無可避免的分歧見解做預防性排除「歧異案件」是應送,「原則案件」則是得送,擔心法官怠於提案,另定當事人也可在先前裁判有歧異時促請受理法庭提案對於司法始終不能給明確說法,應該堵得比較嚴實了
多數法官基於憲法保障審判獨立,還是比較喜歡過去由全體法官開會做成無拘束力決議作法,但一則沒有制度化提案義務,二則沒有形式拘束力卻實質拘束,反有以司法行政干預審判問題,所以大法庭改革也算是進一步司法化,基於落實人民訴訟權保障而以法律分配審判權,應該還不致違反審判獨立原則
但日本是把全案移轉,而不是抽出爭點讓大法庭定奪,再回到承審本案法庭做終局決定,在多數法官看會是更好選擇。這模式之爭,見仁見智,司法院這次轉向,相信有其合理考量,或許實施一段時間再評估,應該只是技術問題。
我倒覺得,大法庭庭員採定額,超出法庭總數,而且除審判長與提案庭指定庭員外,九位庭員都採票選產生,僅各庭有一保障名額,已偏離德國模式的「小庭代表制」精神,有點仿職務法庭組成方式,比較值得商榷。須知後者是基於法官自治理念,完全沒有「庭」的考量,前者則是由原來五人合議小法庭為統一歧見而共組大法庭,從確認見解一律以法庭為對象,甚至不問成員是否已調動,就知道大法庭還是要各庭等額代表才有意義,不等額已經扭曲這個組成原則,限制兼任庭長人數也沒太大道理,票選更是讓庭員變成「全院」代表,實質顛覆德國模式精神。這樣的全院代表制不但不利統一見解運作,而且把單純法庭間歧見統一制度,異化為優質法官統領制,可能在法官間造成某種差異化,對司法行政也會有負面作用。這是我對新制最擔心的地方
至於大法庭容許公開不同意見,雖也是德國的創新,我卻以為頗有可取處大陸法系國家一般不會公開法官不同意見,和其體系取向的法律文化有關,法官不會把裁判定位為個人法律見解表述,而毋寧是全民法律意志的追求,自己法律見解可在法律雜誌上發表,沒必要敲鑼打鼓讓天下人都知道。唯一例外就是憲法法院裁判,涉及的是本質有根本不同的特殊司法程序。大法庭為統一終審法院見解歧異而設,本來就已公告周知國家的法律意志有待統一,不同意見公開比較不會有什麼副作用,但千萬不要再任意延伸到其他地方。
德國法官一百多年前就出現大庭恐懼症說法,終審法院很有默契的能不提案就不提案,結果反而有不小的抑制歧異效果,也較有利於推動專業分庭,在審判獨立和見解統一的價值矛盾上,做到相當好的調和。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事改革一定要先充分了解背後文化。無論如何,比起那些還莫名所以的沉迷於所謂金字塔化的改革者而言,許院長的大法庭還是真正搔到癢處的改革。






星期透視/公投式民主挑戰與自由民主危機


2019-02-17 00:10 聯合報  周陽山/金門大學教授
喜樂島聯盟推動獨立公投,美國在台協會前理事主席卜睿哲日前就此事致函喜樂島聯盟總召郭倍宏,表達擔憂。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美國在台協會前主席卜睿哲以公開信方式,警告喜樂島聯盟提的台獨公投案,如通過,不但危及兩岸關係,逼中共啟動《反國家分裂法》,美方不會接受此一公投在台協會發言人也公開支持此說法這無異再次為台美中三角關係發展,設定清楚紅線,藉此警告綠營人士不要越紅線
簡單一句話,美國絕不會為台灣獨立打仗
其實這也是陳水扁時代推動公投的教訓,不但造成台美關係惡化和緊張,美方還將陳家在美私藏巨款的貪腐證據交我方司法機關,導致扁下台後獲判重刑、身陷囹圄,至今蔡政府仍不敢輕言縱放,更不想違逆美國的警告。
這不但凸顯台獨公投的嚴重性,也反映美國國家利益與地緣政治的高度敏感性。但這警示一直被綠營所低估,總以為透過公投和直接民主手段,尋求獨立一定會得到美、日和其他「先進國家」支持。但現在看來,美國第一、日本第二、台灣卻只能放在第三以後!這是美國設定好的優先順序,台獨是不可能實現的。李登輝做不到、阿扁做不到,至於蔡政府,連想都不用想!基此,卜睿哲的警告,其實也是幫民進黨政府清除內部激進勢力障礙
但是以上分析只看到美、中外在情勢變動,卻忽略台灣內部民主運作的細微發展。那就是:公投式民主在台灣已不靈了!其中關鍵是,民進黨政府去年底公投案大敗後,決定堅持己見、一意孤行,對公投結果合法性置之不理。這在核能政策上,尤明顯。
蔡政府態度是,轉型正義與去中化價值解構是民進黨基本理念,必須堅持推動,但由於民意發展遠落後於政府理念,因此代表直接民主的公投必須放一旁,能拖過去就好;只要繼續掌握代議政治主體的立法權和行政權,依然可以繞過制衡機制,堅持民主極權(totalitarian democracy)和「民選獨裁」(electoral autocracy),也就是以民主為名,不理會公投結果,巧行名目、威行專制!這正是馬政府和蔡執政間,在政治品格和民主認知上,最大分野所在。
但是,民主本身威信卻受到根本斲傷公投與直接民主既不能有效約束執政,也不能限制代議民主胡作非為,那「代表國民總意志」的直接民主,還有什麼作用呢如政府可選擇性參考決定,或不理會其他公投結果,一部辛苦通過的公投法,和一連串審核程序,究竟還剩下什麼實質效力
試想:英國政府如決定對脫歐公投結果置之不理,如何面對英國民眾,這難道不是自由民主的危機?這種拒絕公投約束力作法,是不是「極權式民主」的再現?這也正是台灣民主倒退現況
這是公投式民主困境,也是台獨公投不能成功的內在關鍵因素






大屋頂下/借殼台獨是最壞方案 借箸代籌民進黨新決議文


2019-02-17 00:14 聯合報  黃年
民進黨面對2020總統大選,主席卓榮泰說不排除今年9月公布一個「新決議文」,以與當前台灣社會進行大對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民進黨發表《台灣前途決議文》,為次年陳水扁競選總統做了鋪墊。廿年後今年,民進黨會不會發表「新決議文」,為蔡英文明年競選連任預作鋪墊?
民國80年(一九九一年),民進黨發表《台獨黨綱》,主張「建立主權獨立自主的台灣共和國及制定新憲法」。此為「法理台獨」,本文稱為「法獨」。
至民國88年(一九九九年)《台灣前途決議文》,改稱「台灣是一主權獨立的國家…固然依目前憲法稱為中華民國」,並明文「揚棄『一個中國』的主張」。此為「借殼台獨」,本文稱為「殼獨」。
民國96年(二○○七年),民進黨發表《正常國家決議文》,主張「正名制憲」。推翻「殼獨」,又回到「法獨」。
民進黨當下若要發表新決議文,不必回到「法獨」,因為已有台獨黨綱及正常國家決議文;也不須回「殼獨」,因為已有台灣前途決議文。而可能會在「法獨」及「殼獨」外,建立新論述。
我認為,新決議文應當不會更靠向「法獨」,而可能思考如何從「殼獨」再挪一步。想像中方向,是由「殼獨」,挪向「華獨」。
「華獨」是綠營近年創製新詞彙
自民國103年(二○一四年)開始,民進黨內就曾出現「凍結台獨黨綱」、「中華民國決議文」及「維持現狀決議文」等倡議。這些都呈現出「由殼獨到華獨」的思維,順著這些脈絡,新決議文若要有所突破,至少必須進入兩條思考軸線:
一、由「台灣是一個主權獨立的國家」(賴清德仍這樣說),轉向「中華民國是主權獨立的國家」(蔡英文有時這樣說)。
二、《台灣前途決議文》主張:「任何有關(台灣)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台灣全體住民以公民投票的方式決定。」在「新決議文」,則可能引伸為:「任何有關(中華民國)獨立現狀的更動,都必須經由中華民國的公民投票決定。」
新決議文如果是朝這兩條軸線發展,也許就接近了「華獨」。但是,如果僅是如此而已,就仍與「華獨」大相逕庭,其實迥然而異。
因為,華獨是以「原真中華民國」為主體,主張「憲法一中」,支持「一中各表」,並接受「國家統一前」的狀態。之所以被稱為「華獨」,是指在兩岸未有終局整合方案前,「中華民國」是以「主權獨立的國家」存在。
因而,如果新決議文繼續反對「一個中國」,否定「憲法一中」及「一中各表」,這就仍是「兩國論」,仍是「殼獨」,而不是「華獨」。
民進黨如今思考發表「新決議文」,應當知道,「法獨/殼獨/華獨」三個類型中,其中最壞的方案就是「殼獨」。
先說「法獨」。如果真要推進法獨,那就應當公開宣示台獨為國策,讓「全體住民」有一凝聚共識的過程,並在法制上備有一個選擇的機制(喜樂島聯盟主張放寬公投法是合理的)。或者,如果不能台獨公投,也當在總統選舉時推出賴清德這類「務實的台獨工作者」為總統候選人(何況賴的人氣超過蔡),引領國人迎向台獨。但是,以台獨為國策說不出口,又不給人民「台獨公投」的權利(因此也剝奪了不贊同台獨者的權利),而連用賴清德作副總統搭檔都怕拖垮了蔡英文,這還能妄言什麼「法獨」?
再看「殼獨」。蔡英文看起來好像穩住了,主因是民進黨內主流認為她的「殼獨」操作得好。她在「依據中華民國憲法及兩岸人民關係條例,處理兩岸事務」(注意,並非據以定位兩岸關係)的掩飾下,全力進行「去中國化」、「去中華民國化」,這正是「殼獨」的SOP。但是,「殼獨」的「去中華民國化」,其實都是在為北京的「去中華民國化」做政治代工。亦即,「殼獨」根本就是北京「去中華民國化」的OEM代工者。
因此,如果真的搞「法獨」,真的舉行「正名制憲台獨公投」,台灣人民還有警覺及反對的機會(如東奧正名公投)。但是,蔡英文這種為北京作OEM代工者的「殼獨」,矇蔽了人民的警覺性,卻是使台灣內耗自殘以致自殺的最壞選項。
民進黨今日在憲法論述及兩岸政策上面臨的困境,就是「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因此走上「借殼台獨」這條路。但這條路必將使台灣國與中華民國兩頭皆告落空,深陷「恰是行船上高灘」噩運。
韓國瑜和柯文哲的問話對民進黨應有啟示。韓國瑜問:蔡英文總統現在也不敢獨立,又不接受九二共識、不愛中華民國。請問蔡總統,到底台灣兩千三百萬人要去哪裡?
柯文哲問:(九二共識)這個問題如果不存在,當然不用提,不然就應該有替代方案。應該反問蔡總統,不然妳覺得應該怎麼處理?
韓柯二人的問話,都是指向蔡英文的「台灣國無膽/中華民國無能」。
民進黨曾從「法獨」移向「殼獨」。若新決議文是從「殼獨」移向「華獨」,也算是順理成章。
蔡英文常說,她這一套國家論述及兩岸操作(其實就是「殼獨」),始能保護「台灣」的主權及主體性。但事實卻是,「這個國家」自民國38年(一九四九年)至今艱難維護的主權及主體性,始終均建立在「中華民國」及「中華民國憲法」之上。這在蔡英文主政後看得最清楚,此期間邦交國的喪失、國際空間的窄化、國家能量的萎縮及國家處境的危殆等等,皆源自蔡政府的「殼獨」操作對「主權及主體性」所造成的嚴重創傷與倒退
民進黨不應僅為民國109年(二○二○)選舉來製作新決議文,而是應當為民進黨的轉型自救及台灣的前途出路來思考新決議文。
法獨是作法自斃,殼獨是作繭自縛。新決議文不應倒退到法獨,但也不可從前一種「老殼獨」,轉向另一種「新殼獨」。
就民進黨的思考來說,進一步跨入「華獨」是合理取向。但華獨不是「殼獨」,也不是「兩國論」。而是回到「原真中華民國」,將兩岸未來的終局解決寄託在雙方的和平競合之上。
許多人討厭「華獨」這個容易以文害義的標籤稱號,本文也是為了顯示民進黨的可能演化邏輯而使用。不過,華獨實是在兩岸終局方案出現前的應然法理狀態;如果不能維持華獨,那就必會變質為殼獨。而且,就實際效應來說,華獨其實是為兩岸維持「現在進行式的一個中國」及「共同締造論」提供保障。
認真地說,就兩岸競合關係言,台灣當下最嚴峻問題,必須先將愈來愈惡化的「殼獨」導向「華獨」,以建構起藍綠紅三方的政治交集,再徐圖其他。
北京若能說真心話,相信也會承認,不是「兩國論」的「華獨」,比「殼獨」及「法獨」都更可接納,甚至應當珍惜。否則,北京即不會因見到高雄三山出現的中華民國國旗海而振奮
總之,對民進黨言,「借殼台獨」是自欺欺人、自殘自殺,是北京「去中華民國化」的OEM代工者,因此是為人作嫁的最壞方案。






畫中有話/重拾讀書心


2019-02-17 00:06 聯合報  文/杜建重
圖/杜建重

台北書展又來了,今年主題是「讀書正好」,鼓勵大家在數位載具無所不在環境中,靜靜感受「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獨特魅力
網紅當道,就連公部門都鼓勵閣員上網賣萌、耍寶,只為衝出點閱率;故總統蔣經國曾說「告訴民眾,明瞭政府做些什麼」,但民眾不禁要問:這算哪門子的政績宣傳?
在人手一機當下,有越來越多人開始倡導「放下手機,找回自己」,希望大家重拾書本淨化心靈。執政當局或許想透過網路讓施政更清楚呈現,奈何官員衝過頭,模糊了焦點招致負評;不僅低估了民眾的智慧,恐怕更難以提升人氣與聲量。







綠酸九二共識 藍太陽別裝傻


2019-02-17 00:59 聯合報  桑品載/作家(桃園市)
吳敦義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八個字一字不能少」;王金平說「那不代表我」;朱立倫一直打馬虎眼。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九二共識一中各表」、「中華民國」,有鹹魚翻生之勢。國民黨不覺得羞愧嗎?這些說法,起源於國民黨,也因穩定兩岸關係,進而穩定國民黨政局。卻在民進黨執政不到三年裡,被酸、被否定,以致連自己人都羞於啟齒;好膽韓國瑜,登高一呼,使人品味出「鹹魚」雖不鮮,總比臭魚、爛魚對胃口。
柯文哲說:「不管黑貓白貓,能抓老鼠就是好貓。」這是鄧小平說過的話。「實踐是檢驗真理唯一標準」,鄧小平也曾如是說。柯P用鄧小平話來表示他對兩岸關係的態度,意味他接受馬英九路線;至於「中華民國是國,台灣是家」,馬英九老早就說過,更是鹹魚一條
蔡英文掌權後,為順應獨派理念,兩岸關係從否定九二共識下手,唯標準度總達不到獨派要求。她又想獲得更多人支持,便企圖創造自己的路線,卻眾裡尋它千百度,只有九二共識,閃耀在燈火闌珊處。否定九二共識的蔡英文,她自己受傷,台灣陪著受傷。
好笑的是,國民黨也有人跟著蔡的黑影前進。以意欲參選民國109年(二○二○)總統者為例,只有吳敦義說「九二共識,一中各表,八個字一字不能少」;王金平「那不代表我」;朱立倫一直打馬虎眼,這話向來不說。不贊成者和不說者又沒有自己主張,這狀況已不是「內鬥」可形容
韓國瑜說「台灣鬼混了廿多年」,其中一「混」便是兩岸關係韓國瑜指民進黨「心中只有權力」,國民黨難道不是雙方各從鬼混中找利基,可憐「九二共識」反倒成營養品
韓國瑜大罵後,民進黨說:「習近平根本不承認一中各表」。這是發酸的老哏。韓國瑜出生就叫韓國瑜,中華民國成立就叫中華民國,蔡英文也是,民進黨也是。別人不承認你的名字,這名字就消失了嗎?或者自己將它從戶籍中塗掉嗎?「九二共識」,我方的衷心是透過「各自表述」確立國家名字叫「中華民國」,難怪韓國瑜有此大哉問:不要中華民國,又不敢搞台獨,那我們是什麼?
民進黨的另一老哏,是酸主張「一中各表」者不敢在大陸提這四字。這是在鼓勵匹夫之勇,請問若大陸來台官員言必稱「一國兩制」,我們作何感想?柯文哲的「抓老鼠說」與韓的「抓癢說」有異曲同工之妙,馬現在受歡迎熱度上升,便是得惠於他「一中各表」中捍衛了中華民國的那個「現狀」。
民國109年(二○二○)總統選舉,兩岸關係是跑不掉的議題,韓國瑜將議題挑明後,想在選舉中得分的,非說分明不可。民進黨應理解,這個議題興起於民進黨「綠化」廿多年的高雄市,其他地方可想而知。蔡英文以「有好幾個陸委會主委」諷韓,但「韓流」不退,或許正因為人民認為兩岸關係不能只聽那一個陸委會
國民黨在兩岸議題上勾心鬥角,不啻是在散盡家財猶未自知。都說民進黨很會選舉,就得想到,為了選舉需要,不是不可能將九二共識、中華民國作變相戰術性使用,如蔡英文發明「中華民國台灣」新詞。至於中共,習近平前些時重彈「一國兩制」舊調,使蔡英文突然成為「辣台妹」;這是吃飽撐著嗎?






拒九二共識 到底在怕啥?


2019-02-17 01:05 聯合報  劉燦/家管(高雄市)
執政黨為什麼總要解讀陸客來台是大陸統戰手法?圖為蔡英文總統。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大清早,如往常在客廳啜飲著黑咖啡,等待另一半一同出門時,滑開手機臉書App,映入眼中的,是高雄市長韓國瑜及總統蔡英文兩人的新聞;我點進去一探究竟,再看網友留言論戰,在網友爭辯九二共識或獨不獨的留言中,不禁思考兩個問題:我們到底在害怕什麼?是誰該害怕?
台灣寶島很美,不僅有著秀麗的風景,更蘊含著濃厚人情味。我們能夠擁有這股溫暖且接地氣的土味,不正是因為擁有民主與自由,並在這自由民主國度裡,塑造出與人不同的奔放性格及熱情?台灣如此美麗,甚至可說是「棒極了」,我們在害怕什麼?
韓市長所堅持的九二共識,是期盼憑著湧入更多陸客刺激觀光及其他周邊經濟效益,有何不可?為什麼總要解讀陸客來台是大陸統戰手法?我們到底在怕什麼?我們是不是應該抱持更有自信的胸襟來看待九二共識,歡迎陸客來台,讓他們感受台灣的美、台灣的好、台灣的自由及民主,讓他們愛上台灣,讓他們在生活型態上,有新的選擇,在政治制度上,有新的選項,何嘗不也是一種反統手段?
換個角度想,這該誰害怕呢?






改善農產外銷結構 讓農民有感


2019-02-17 01:11 聯合報  楊明憲/逢甲大學國貿系教授(台中市)
蔡總統出席「做伙來呷飯」時強調,農委會的數字顯示外銷成果好,代表農產品受到國際肯定。 記者林俊良/攝影

近日媒體報導去年我農產品外銷五十四.七億美元,創廿年來新高,這應是值得高興的,但卻引來一些不同看法,包括廿年前的外銷金額更高和農民收入並未受惠等,這些看法似引據有理,但並不能駁斥外銷成長事實
我國農產品外銷的確在民國八十四年創下歷史紀錄五十六.四億美元,主要是當年豬肉出口達時五.七億美元,但在八十六年發生口蹄疫之後,從此豬肉不能外銷,故多年來出口值均在三、四十億美元徘徊如今出口是在沒有豬肉的情形下,仍創下佳績實屬難能可貴如非洲豬瘟有效防堵入境,今年中向世界動物衛生組織申請從疫區除名獲認可後,更可望恢復豬肉外銷榮景,屆時農產外銷金額呈跳躍成長,更可期
農產外銷持續成長,似乎與希望提高農民收入及解決生產過剩仍有段差距,原因在於並非所有農產品都有外銷佳績,也不是每個農產品都適合外銷。目前十大外銷農產品都非一般關心的蔬菜或水果前五十大外銷農產品中,也僅有毛豆、鳳梨、釋迦、芒果、蓮霧,所以沒辦法讓農民普遍有感但對於種植這些外銷主力水果農民而言,近年外銷金額及單價不斷提高,收入增加是毋庸置疑的
有趣的是,媒體尚以釋迦外銷成長八十五點五%為顯著佳績,殊不知釋迦是因一○五年尼伯特颱風橫掃使一○六年出口量銳減;一○七年釋迦外銷成長只是恢復過去外銷情形。若論外銷成長最快的,可能以甘藍的八一六%為代表,只是其金額四百一十六萬美元,仍難以形成外銷主力,但至少顯示改善生產過剩的部分效果。
不過,在我國農產品外銷成長佳績背後,仍有結構問題值得關注,包括出口至中國大陸比率仍持續增加,達廿三點五%,前三大外銷市場的集中度愈來愈高,以及產品集中度仍以漁產及畜禽加工為主,無法使更多的農民受惠。
隨著東協國家發展,近三年來對東協出口,從十億美元增加至十三億美元,及漁產品外銷中東地區成長五十%等,可看出政府在開拓新市場的努力。而如何使外銷作物品項多元,協助生產過剩作物外銷,或是改變外銷產品形式,如以契作原料結合食品加工再外銷的方式,均有待政府與農民來共同努力







大官大談主權 小民只盼吃飽


2019-02-17 01:08 聯合報  洪太/資深教育工作者(南投市)
立法院開議,行政院長蘇貞昌(左)、陸委會主委陳明通(右)針對兩岸問題進行答詢。 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行政院蘇院長呼籲大家,「不要想錢就忘了主權」,老朋友聚會喝春酒,提到蘇院長說的話,老許無限感慨地說,「重點是錢雖不是萬能,但沒錢萬萬不能呀!」,他提起,有從事搭棚架的友人,苦哈哈地說以往一些中小企業尾牙會搭棚辦桌,他年底總忙得不可開交,但今年農曆除夕前,他總共才接到五張單子;詢問一些廠家,獲得答案都是景氣不佳,改送小東西,不吃飯了。老許感嘆說:他們不吃飯,我們就沒飯吃了;讓他聽了感到好淒涼!氣著說:「維護主權是大人物的事,小老百姓在乎能否溫飽,拜佛祖也要顧巴肚,不是嗎?」。
「其實蘇院長應該要告訴總統:不要為了權,阻止韓市長為高雄市民賺錢」,阿良退休後因緣際會幫助朋友競選鎮長,選上後擔任鎮長的機要秘書,他對所住的鄉鎮特有感情,說起為鄉鎮規劃藍圖眼睛發亮,「我一定努力讓沒落的鄉鎮發展起來,也絕對不能有重南輕北或重北輕南。」阿良說「鎮長是地方父母官,任一鎮民都需照顧,哪能區分黨派或投票支持率高低。」
他這一說我們都感慨總統的高度竟不如鎮長的機要,中華民國總統理應照顧所有子民,怎會是民進黨的都行,其他的就不行?阿明說起他當初很關注總統就職的宣誓文稿,那時蔡英文說:「總統團結的不只是支持者,總統該團結的是整個國家,「昔日的慷慨激昂帶給大家無盡希望,但美麗卻浮濫的詞彙,敵不過時間驗證,她不但團結不了,還帶頭分裂。」阿明輕蔑的說:「一個總統竟還鬥高雄市長,阿太你說可笑不?!」
我才說「長官重要的是做好決策,並營造一個安定的溫暖的環境,讓部屬可以依其能力,努力發揮,不是嗎?」大家竟紛紛回我「太為難蔡總統了!怎麼可能!」
「我還是希望蔡總統能撥開迷霧看清楚,不要『我執』?」阿良舉起飲料說「唉!算了,祝大家都能把巴肚顧好!」我們一飲而盡,不再做無謂期許。

洪蘭/人生的大智慧 該如何教呢?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洪蘭/人生的大智慧 該如何教呢?
◆  王正方/吃耳光的人
◆  方祖涵/指定打擊與勞資攻防
◆  馬凱/準總統 救救勞保火坑中的年輕人
◆  周行一/中美貿易戰與股市
◆  葉銀華/華航工會再次無預警罷工的啟示
◆  盛治仁/找到自己的核心價值

◆  黃介正/黑天鵝 灰犀牛 聰慧豬
◆  楊志良/奪回政權,然後呢?(人才篇)
◆  嚴震生/新年看書架上的幾套古文集
◆  方祖涵/城市專屬的回憶資產
◆  謝哲青/適時的休息 也是種重要技能









洪蘭/人生的大智慧 該如何教呢?


2019-02-17 00:50 聯合報  洪蘭(作者為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講座教授)
長輩教我們人生的大智慧。 (網路圖片)

父親晚年交代我們,即使母親百年之後,房子也不要賣,因為「父死路遠,母死路斷」,房子在,我們隨時有家可以回,不會走投無路
現代人大概沒有聽過這句話了,以前這是很殘酷的事實:父親死了,長兄當家,嫂嫂不歡迎小姑回來,回家的路就遠了;母親死了,回家的路就斷了,因為有後母就會有後父,但是只要有住的地方,日子再苦都可以過下去。
父親交代的事我們一向照做,直到最近小妹來信說母親過世十年了,一個房子長期沒有人住容易壞,要不要約個時間,大家一起去把房子處理一下?的確,大家都忙,一年難得回去住幾天,不如趁過年有假,把裡面的東西收一收。
因為家中一直保持著父母當年在時的情況,所以進門常會忘記父母已走,這種安全感支持著我們度過大風大浪。人會恐懼主要是不知道該怎麼辦,如果知道方法,兵來將擋,水來土掩,心中自然就不怕了。
人到齊後,我們就開始分工,每人負責一個房間,父親生活規律,做事井井有條,所以收拾起來不吃力,很快就收完,大家坐下來泡茶時,小妹突然問:爸爸每天寫日記,為何沒有看到任何一本日記?大家聽了都跳起來,到自己負責的房間再去巡一遍。但是真的沒有,這時我想起來了,每年過年給祖先燒金紙時,父親都會多燒一些其他東西,因為在後院,我們沒有去注意,現在想起來應該就是日記。
為什麼要燒掉?這是父親的遠見,不要留下任何不要給別人看的東西,父親是念法律的,知道大部分的預謀殺人是勒索未遂,勒索是個無底洞,填不滿時,只好同歸於盡
父親知道人心不可以測試,即使親兄弟也會因錢而反目,因此凡事都要未雨綢繆。至於錢,不該你的錢,就算放進口袋了,還會磨個洞漏出去。他很欣賞林則徐的「子孫不如我,留錢作什麼,賢而多財則損其志」,如果子孫不成材,那更不能留錢,「愚而多財,益增其過」人只有花自己勞力賺來的錢才心安理得
他告誡我們遭到挫折時,不要隨便抱怨,話一出口,就失去了主控權。朋友再好,一旦反目成仇,就被他挾持了。有事要回家跟父母講,因為父母不會出賣你。若父母不在了,可把心中之事寫下來,書寫可以整理思緒,自己斟酌處理。一年終了,拿出來檢討一下,受人的恩惠記在下一年的日記上,有機會要報答,受委屈的事隨著日記燒掉,「風來疏竹,風過而竹不留聲,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不要讓不愉快的事繼續腐蝕你的心心胸寬大才會有福報。因為父親是過完民國91年(二○○二年)走的,所以沒有日記留下來。
在回程的路上,我在想,我念了四十年的心理學沒有搞清楚人性,常常吃虧上當,父親憑著他的斷案經驗洞悉了人生,給自己減少了許多煩惱,真是大智慧,只是這種智慧要怎麼教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