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7日 星期一

經濟/半導體業未來:台灣隊如何打進國際盃?

.聯合報社論..廿年民主熱量,盼能化為經濟活水
.聯合報黑白集.老師是無限責任制?
.聯合報黑白集.半導體業未來:台灣隊如何打進國際盃?



經濟/半導體業未來:台灣隊如何打進國際盃?


2016-03-07 02:01 經濟日報 經濟日報社論

準總統蔡英文上周到竹科與半導體產業座談時表示,半導體產業是國家級產業,可說是台灣經濟的支柱,希望將來整合業者,組成「台灣隊」打國際盃。蔡英文談話顯示,520上任後將用國家力量來整合半導體產業,組成國家隊,共同面對紅色供應鏈挑戰。蔡英文勇於任事風格,未來如能領導新政府妥善運用國家資源,為業者注入強心劑,必然有利於半導體產業未來發展,但組「台灣隊」挑戰重重,並隱含和對岸所組「中國隊」相互抗衡意味,這和很多業者想借參與紅色供應鏈來突圍的強烈意向,明顯背道而馳;未來政府和業者如何同心協力,採取一致方向和行動,備受考驗。
無論是「台灣隊」或「中國隊」,都是以國家力量介入產業發展,但產業興衰基本上是受市場力量支配,政府介入要獲致成功,還須視客觀條件能否配合。
大陸半導體國家隊的產生,其背景是因為大陸是全球最大半導體市場,但自給率僅二成不到,半導體進口金額一年逾2,300億美元,已超過以往居首位的石油進口,因此,在發展「進口替代」產業的思維下,國務院於2014年6月批准半導體產業扶持政策,投入龐大資源組成「中國隊」;近來積極購併台灣半導體產業、「中國隊」核心成員的清華紫光集團,就是此一背景下的產物。
相對而言,台灣半導體產業基本上是代工出口型態,大陸又是最重要的出口市場;紅色供應鏈崛起,取代大陸進口半導體產品,台灣自然首當其衝,現在若要組成「台灣隊」和「中國隊」抗衡,在市場主導權受大陸控制情況下,除非全面開發新的市場,否則必然事倍功半。所以,多數台灣業者的算盤,是希望能夠和大陸業者合作,成為紅色供應鏈的一環,如半導體設計業龍頭聯發科董事長蔡明介就向蔡英文直言,盼新政府能開放陸資投資國內半導體設計業,目的就是希望透過兩岸業者相互投資,確保大陸市場不致流失。所以,市場考量勢必成為組「台灣隊」的首要挑戰。
其次,在政策工具方面,大陸是集權政治體制,國有企業又是經濟骨幹,北京為發展半導體產業,一擲千金,不須任何民主監督,在2014年9月成立「國家集成電路發展產業投資基金」,預計五年投入至少人民幣1,200億元(約新台幣6,000億元)發展晶圓及晶片製造、設計、關鍵材料與設備等「一條龍產業」,並以打造龍頭企業為目標。
而紫光集團在政府支持下,以小併大,先吞下大陸展訊、銳迪科兩大設計業,又在國有銀行幾乎無限制的銀彈支持下,在全球大手筆投資及併購半導體相關產業;近來又準備豪擲近900億新台幣入股力成、南茂、矽品三大台灣封測業,且點名要入股手機晶片龍頭聯發科,企圖整合聯發科和旗下展訊及銳迪科,成為全球手機晶片霸主。此等土豪式的作為,亦是大陸國家資本主義才有可能辦到。
相對上,台灣是自由市場經濟,業者彼此競爭激烈,誰也不服誰,金融海嘯後,政府大力推動產業合併卻無功而返;最近日月光敵意併購矽品,更是鬧得滿城風雨;要求業者聯手組成國家隊,談何容易。蔡英文和半導體業者座談時曾提及擬成立國家級投資公司及投資銀行,近日團隊成員又提出成立「類主權基金」構想,先不談政府財政困窘、資金籌措的難題,上述這些政策構想在過去曾經被反覆討論,如何克服其中的種種難題,無疑是未來新政府另一艱鉅挑戰。
坦白講,半導體業要組「台灣隊」打國際盃,若是和對岸「中國隊」相互抗衡,勝算極低;較可行的策略是用聰明手段,和對岸業者合縱連橫,形成不失台灣主體性的「中華隊」,在全球市場競爭,但要如何落實推動,就要看未來新政府的能耐了!

聯合/老師是無限責任制?


2016-03-07 02:01 聯合報 聯合報黑白集

教師有沒有義務站導護,幫忙維持學生上下學交通?台中市教師工會為此向勞工局提出仲裁,引發家長團體飆罵,要求拒站導護的人「站出來」;親師關係瞬間變得很僵。台大教授葉丙成為教師辯護,認為老師的天職是把孩子教好,政府不要把教師當成OK繃。
說實在,把老師「當OK繃」,恐怕還是輕描淡寫的形容。在某些強勢家長和校長的眼裡,中小學教師的角色,大概已淪為「安親班」和「外勞」的綜合體,什麼事都能往他們身上推。包括陪學生吃午餐,跳健康操,追蹤蹺課學生,處理家庭問題,無所不包。從家長團體大罵「領公家薪水,竟不站導護」,即可知他們眼裡的老師是什麼地位。
必須釐清,領公家薪水,並不表示老師對學生具有「無限責任」。教育部說,老師應秉持「學生在,老師就在」的原則,把教育當作「志業」而不是「職業」。從倫理的角度看似理當如此,但當各色各樣的勞資關係都在法制化,而教師不斷被家長和校方賦與教學外的「看護」工作,卻又得不到相對的尊重,這合理嗎?
導護制度實施多年,一直相安無事,可見拒絕額外付出的教師只是少數。但問題不在人數多寡,而在這種將教師當成無酬義工的作法,到底合不合理。這次台中教師工會站出來,透過法定程序提請仲裁,其實也是社會重新檢視教師工作權的好機會;家長該負的責任,就別再推給老師了。

聯合/廿年民主熱量,盼能化為經濟活水


2016-03-07 02:01 聯合報 聯合報社論


一九九六年三月,我國實施了首次總統直選,至今正好廿年。轉眼間,台灣已歷經三次政黨輪替,產生首位女總統,民主道路越走越堅實。但隨著價值的日益多元,台灣的藍綠對峙、社會分歧也日趨嚴重,更讓人憂心的是經濟發展陷入了停滯。本報系願景工作室為此製作了「廿年民主路,台灣向前行」專題報導,希望從不同面向探索原因並尋求解方,今天推出的首部曲是「尋找經濟活路」。
將經濟放在首篇,主要是它關係每個人的生活與工作,也關係國家的發展及生存競爭。經過廿年的民主震盪,許多台灣民眾應該都已了解:我們要追求的不再是「建設至上」的模式,不再一味追求數字翻倍的成長,而是要求取更多元、更健康、更均衡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不應以犧牲環境、犧牲弱勢勞動者、乃至透支下一代的未來為代價,不論從事生產或消費活動,都必須具有永續、共榮、互利的概念。
但不可忽略的是,在民主轉型過程中,台灣整體經濟的經脈受到了重大衝擊。其間,或因決策者及經營者的腳步跟不上思潮變化,或因為政治力的霸凌、干預和反覆,台灣經濟出現了停滯甚至倒退的現象。去年經濟成長連「保一」都失守,出口連拉出十三根長黑,這都還只是短期現象。若看看平均國民所得不進反退、青年薪資多年凍漲,以及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可見台灣經濟在「均」、「富」兩線皆告失守,病情嚴重。這些,都有待蔡英文上台之後,能為台灣找到新的活路。
根據本報系對百大公協會的調查,四成的產業領袖對蔡英文領導拚經濟具有信心;若再加上抱「持平」態度者,超過八成的產業領袖對蔡英文執政懷抱期待。然而,這只是企業界「主觀層面」的想法。若進一步檢視業者對台灣「客觀形勢」的看法,則可發現他們充滿了憂心;其憂心的問題有三:一是台灣經濟表現深受國際景氣衰退拖累,二是台灣加入區域經貿整合進度太慢,三是兩岸貨貿談判今年無法完成。這些客觀面的問題,恐非一味天真樂觀即可解決。
簡言之,企業界對於蔡英文執政的信心,在主觀期待和客觀判斷上具有相當落差。而影響此一落差的因素有二:一是國內的政治整合,二是兩岸關係的良莠。就前者而言,蔡英文已取得「完全執政」的優勢,以她的智慧和手腕,其實不難創造出新的政治風格。就後者而言,蔡英文雖祭出「中華民國憲政體制」及「維持現狀」兩大法寶,但對中共催逼甚緊的「九二共識」她拒絕鬆口;在這種情況下,兩岸談判及區域經貿整合的進程必難免受到影響。
不可諱言,兩岸關係的跌宕起伏,每次政黨輪替都會重演一次,這也是影響台灣安定的一大因素。不僅如此,每次政黨輪替,都會附帶演出政治清算和鬥爭,乃至不必要的政策翻盤;輕則造成建設延宕,重則導致國家重大計畫夭折或半途而廢,政府財政或民間投資之損失難以計數。試想,近年來台灣已經少見重大建設,但政府財政依然入不敷出,多少公帑因政策反覆而虛擲,多少民間投資因而卻步或出走,這些看不見的折損又要向誰追討?
廿年民主路,台灣走出了悲情與威權統治,進入一個更懂得多元和尊重的社會,這是可喜現象。但如果不自滿或自欺的話,大家也不能假裝沒看到台灣經濟正卡在一個前所未見的瓶頸,逐漸失去其動能;政府提出的美好口號多如牛毛,卻無法化為現實。這點,不僅已影響到台灣的整體國力,也消磨了國民的自信。如果民主化廿年是以經濟的減損為代價,那麼,今天也到了政治反哺經濟的時候了。五二○之後,蔡英文如何推動「新政治」,把民主的動能化為經濟發展的活水,深受關注與期待。

聯合筆記/繁簡何辜

.解讀陸兩會/民共過招 拉開序幕
.聯合筆記/繁簡何辜
.國防創新基石 恢復軍法官資格考
.騎蹟列考核/柯P說笑 公僕身心折磨
.拆北車招牌 天龍國的傲慢
.孩子進議場感染暴力?
.進出國門最遠的距離?
.愛情怎麼消失了
.燈會閉幕/璀璨永留…成立花燈博物館





聯合筆記/繁簡何辜


2016-03-07 02:10 聯合報 謝邦振

去年底止,陸客來台一千八百萬。馬總統說,沒有一個人抱怨看不懂正體字,要求觀光局文宣不用簡體,「使用正體字最多的台灣,讓陸客仔細看,有什麼壞處」?
音樂人許常德打臉,要不要印簡體跟有沒有人抱怨有什麼關係,沒人抱怨是標準嗎?
馬英九喜談正(繁)簡,八年前,他的名言「識正書簡」,還算中肯;八年後卻又說,「使用正體字最多的台灣,讓陸客仔細看」,語氣像要教育陸客識繁體。陸客會聽你的,來台一次看個夠讀繁體?服務陸客的商家早就用簡體,那是方便陸客、尊重他們文字使用習慣。
最近,香港的公眾諮詢文件則提到,「學生在掌握繁體字後,亦應具備認讀簡化字的能力」,引起家長不滿,無線電視黃金時段普通話節目,改用簡體字幕,也令港人疑惑,是簡體字普遍化的徵兆。
香港想讓簡體字普及,台灣馬總統則要陸客看繁體仔細些,都在強人所難。大陸愛簡體字,香港及海外華人鍾情繁體,台灣兩可。最固執所愛的是港民—殖民、一國兩制,請便,但不要管我用繁體字。
英國人很聰明,把英文在香港弄得高檔又實用,深造、做生意搵錢都靠它,港人自願學習;至於繁體,一百五十年統治,任港人優遊其中,港人也發展出一套港式中文。
香港使用繁體字很特別。九七前第一次到香港,地鐵站到處「恆生咭」,電視字幕幾分鐘就出現「點解」,這些字都認得,但不知何意,問朋友,才明白是粵語化中文,傳承百多年,巳是港文化基底了。
有些香港名人無法忍受簡體字,「無心怎愛」、「不見能親」?其實,草書的愛字,怎麼看都不像愛。查于右任的標準草書部首就發現,簡體字很多採用草書的部首與筆畫,或直移草書,如釁/衅,並非無中生有。
不屑簡體論者說,認繁體字才好讀經典與古書。這恐怕是兩回事,從小學繁體,但看得懂閱微草堂筆記或子不語嗎?更遑論尚書、詩經、楚辭。而大陸有多少學者專家是深通經典的。使用簡體字者,當他研究經典時,自然拾級而上;識繁體但無意於經典,也難窺堂奧。文字只是載具,要不要鑽研,憑個人志趣;否則,只用於表達、溝通而已,符合正確達意的標準就行了。所謂由繁入簡易、由簡入繁難,不過是優越感作祟。
文字、語言傳承文化,文化都可交流何況文字。台灣人接受了土豪、猴腮雷,大陸、港人也愛用讚、吐槽,這些都是彼此接受影響的結果,繁簡就不必爭論了。
大陸有十三億人用簡體,我簡故我在。海外華人及台灣、香港就愛繁體,我繁故我在。千萬不要以中文繁簡說教,或當政治符碼,這只會讓人不安、厭煩。

盛治仁/創意不是天生的

.盛治仁/創意不是天生的
.方祖涵/演藝圈的藥物世代
.廖玉蕙/為公務員選書
.李清志/銅像世代的覺醒
.高朗/卡麥隆走在政治鋼索上
.葉銀華/東風無力百花殘?
.劉維公/葫蘆猴是城市治理問題的縮影




盛治仁/創意不是天生的


2016-03-07 02:11 聯合報 盛治仁

每個人都希望自己有創意,或是能夠在充滿創意的環境下工作。我過去一直以為創意是天生的。有創意的人就會源源不絕像是被雷打到一樣靈光乍現,而沒有創意的人即使腸枯思竭,也不會產生有趣的想法。
一直到兩年多前參加課程學習才發現,原來有這麼多系統性的思考方式,可以幫助我們去發想,並整理自己的思緒,例如強迫聯想法、6-3-5腦力激盪法、反轉思考法、設計思考、SCAMPER檢查表、曼陀羅思考法和矩陣排列法等等,可以分別運用在不同性質的時空環境和議題上。那是不是只要好好學習這些方法,每個人都可以產生創意?好像也不盡然。
後來慢慢發現,這些創意工具雖然能夠協助引導思考的流程,提供記錄思緒的方法,但並非萬能。真要提出好創意,還需要內外環境的搭配。內在環境指的是個人,腦袋裡的資料庫必須要有基本的存量,而且對於多方面的訊息吸收,越多越好。在運用這些創意工具時,才容易觸類旁通,產生好的聯想。否則空有工具但缺乏實質內容,還是不能產生好的創意。
另外一個重點,則是學習了方法之後,要認真實踐練習。年假逛書局時,受到標題吸引,買了一本「為什麼聰明人都用方格筆記本?」我的讀後感,重點不在是不是用方格筆記本,而是不要把筆記本單純地只用來抄寫筆記,最後只留下雜亂的紀錄,卻未化為有用的資訊。書中的建議要把筆記本分成三等分:事實、解釋、結論(或行動),為不同的功能留下適當的區塊。自己過去只做了第一階段的紀錄,比較不能發揮事後消化思考,並留下重點的筆記。學到了新方法之後,知道該如何記錄,但還是要願意花時間精神進行後兩階段的深入思考,才能讓新方法看到成效。
外在環境則是指工作環境對創意發揮的引導或限制。一個鼓勵創意的環境,在制度上必須有讓員工能夠提出創意的作法,在氛圍上必須有能夠容錯、甚至鼓勵犯錯的空間,只要這些過錯不是出於惡意或輕忽。面對同等資歷與能力的兩位應徵者,我會選擇過去因為創新而犯錯的人,因為他已經學習了寶貴的實戰經驗。賈伯斯曾說:「我是我所知唯一在一年裡損失二.五億美元的人…這對我的成長很有幫助。」
我常跟同仁聊到,不要因為自己的創意沒有被採納而感到灰心。實務上,十個創意有一個被成功實踐,已經是很好的結果了。尤其在創意發想的初期,更需要被鼓勵,設法提出各種發散式的想法而不受限制。往往會議中,主管發現問問題或請同仁提創意時都沒人反應,這時必須檢討過去自己用什麼態度去面對同仁提出的創意。鼓勵的態度,不一定就會得到積極的回答;但否定的態度,肯定會換得後續的沉默。
最後提醒,在評估一個創意的效果時,除了本身的吸引力之外,也要在實務上能夠執行,並且帶來正面效益,否則就會變成天馬行空的空談。創意不是天生的,但是需要在開放的態度和鼓勵的環境中,運用有效的思考方法去誘導產生。美國廣告大師李奧貝納認為創意給人生命和樂趣,但願我們在工作中都能有這樣的感受。
(作者為雲品國際董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