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美晶片法爭議 爭取台廠權益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231/web/ 

◆  聯合報社論/政府運用個資與無差別監控必須畫出紅線
◆  聯合報黑白集/強國等距與大黨等距
◆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美晶片法爭議 爭取台廠權益





經濟日報社論/化解美晶片法爭議 爭取台廠權益


2023-04-11 02:47  經濟日報/ 社論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生效後,陸續公布相關細節,其中對包含台積電在內的台廠有不少感覺為難的要求,是下階段台美諮商政府要力挺產業、尋求有效解決的重點。

美國《晶片與科學法》編列390億美元經費用於補貼晶片生產活動,著重在先進製造但也包含成熟製程封裝測試。相對於台積電預計超過400億美元的投資,美國晶片法的補助金額其實不算大,但若能拿到補助金,一方面可深化台廠成為美國半導體產業發展夥伴關係,另方面也取得參與美國半導體研發及分享成果機會,還是有重要意義

事實上,不論是台積電還是三星等赴美設廠,並非全然是看上晶片法的補助誘因,而是在美中戰略競爭地緣政治變局下,配合主要客戶分散生產據點供應鏈安全布局考量。特別是美國、日本及歐盟紛紛透過研發生產投資擴大出口管制二手策略,以維持在高科技領先地位,並降低對中國依賴程度的政策架構下,增加赴美日歐投資、淡化中國的占比,已成為高科技供應鏈必須因應的趨勢

固然美國的補助只是錦上添花,但近期美國陸續公布取得補貼的條件,卻使得響應美國政策的台灣企業,陷入天人交戰的為難。例如凡是申請補助之企業,未來十年內幾乎不得在中國擴大任何與先進製程有關的投資,而即便是成熟製程也必須承諾只能內銷中國本地市場,更不得與中國進行涉及敏感技術或產品聯合研究或技術許可工作。同時,除了需要與美國政府分享特定比率獲利分潤外,更面對須提供詳細晶片產能預期收益率客戶資料敏感資訊要求

台積電劉德音董事長已直言以上有些條件無法接受,而經濟部則表示若業者有需要,願意協助業者溝通。對此,建議政府應展現更明確立場,善用現有各項機制及平台,替台廠爭取權益。畢竟美國晶片法的爭議,不僅是美國政府與個別企業的契約條款問題,更涉及其投資法制環境對外國企業潛在不公平及欠缺正當性爭議去年美國《降低通膨法》通過後,對於可享有租稅抵減利益的電動車,限定必須在北美地區組裝,而關鍵零組件電池也不能使用來自無自由貿易協定的歐盟,使得南韓、歐盟政府不斷向美國表達嚴重關切,要求協商改善,且已見成效。例如美國在本月初公布的電動車抵減細節指引,南韓政府表示其關切問題已獲得改善。

晶片法的爭議雖與降低通膨法不盡相同,但受到影響的都是來自重要盟邦企業,也都是配合美國重建本土製造產能積極配合投入重要供應鏈夥伴。日前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指出,美國官員一直說「台灣是世界上危險的地方」,已經讓人感覺美國不把台灣當作是半導體「友岸外包」(friend-shoring)的成員。若晶片法爭議不解決,不但欠缺關鍵盟友應有合理對待與尊重,也會增加讓台灣企業及人民對美國質疑

台美近年關係不斷升溫,新設的政府對話管道迅速增加。除了目前正在進行的「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U.S.-Taiwan Initiative on 21st-Century Trade)外,民國一O九年(2020年)成立的「台美經濟繁榮夥伴對話」(EPPD)以及隔年啟動的「科技貿易暨投資合作架構」(TTIC),都有包含半導體及供應鏈韌性議題管道暢通。重點是如何爭取設定議題,以及如何有效降低對我國企業的影響。我們相信政府已經在徵詢產業意見,下一步必須具體歸納、凸顯晶片法諸多條件的不合理性,更重要的是要提高我國關切的層級及密度,不能只限於技術問題研商,才能發揮有效解決目標












聯合報黑白集/強國等距與大黨等距


2023-04-11 02:51  聯合報/ 黑白集
國民黨立委主張,應該要用「非綠聯盟」整合鴻海集團創辦人郭台銘(右)與民眾黨主席柯文哲(左)。本報資料照片


國民黨號召「下架民進黨」、「非綠聯盟」,柯文哲公開反對,另提出「聯合政府團結台灣」口號。雖陳義甚高,但考量政治現實,柯文哲不是自信太過,就是好傻好天真。

柯文哲所想,應該不是分幾席內閣位子,於願足矣;而是如贏得總統大選,在民眾黨國會席次不可能過半下,保留合作空間,藍綠誰能合作,就與其組成「聯合政府」。反對下架民進黨與非綠聯盟,並非為了「團結台灣」,只是希望藉由「大黨等距」,完成總統之路。

然而,下架民進黨的主張,是因為七年來民進黨完全執政,卻漠視民意,不顧法治,恣意濫權,幾無有效節制力量。早在民進黨第一次執政時,儘管是立院少數,仍堅持「總統贏者全拿」,從而導致少數執政亂象。民進黨思考的,始終是權力極大化,怎可能分享權力

本於小黨立場,為防被畫歸「小綠」、「小藍」而邊緣化,不站邊是合理選擇;然而「反對下架民進黨」,也是站邊:站「不反對民進黨繼續執政」,或視民進黨為「潛在執政聯盟」的邊。有意無意間,已成小綠。

柯文哲曾提出「強國等距」,在訪美前收回此一主張,說「造成太多誤會」、「避免外界混亂」。柯文哲要選總統,卻反對下架民進黨,難道就不怕造成誤會、混亂?抑或這就是柯文哲要的政治效果?












聯合報社論/政府運用個資無差別監必須畫出紅線


2023-04-11 02:53  聯合報/ 社論
台南市警六分局指出,警方透過科技執法、速度管理執行測照,並不是以取締件數為目的,主要是在避免駕駛人因超速而發生交通事故。記者邵心杰/翻攝


近年來政府為降低交通事故,從中央到地方都積極強化「速度管理」,警方更將「區間測速」視為超速剋星。三年前卻爆發瑕疵爭議,警方被迫撤銷三千多張烏龍罰單,在各縣市將產品送驗後,去年二月再度恢復執法。但此事爭議核心不在產品是否經審驗合格,而是政府竟在無法源依據下,以無差別監控的方式記錄特定路段所有用路人的車牌跟行跡,不僅將道安責任甩鍋給民眾,更有恣意侵犯隱私之虞法治國家豈可如此便宜行事?

區間測速是利用在特定路段的頭尾兩點架設自動車牌辨識攝影機,取代單點式的固定照相,由後台比對通過車輛的平均速率是否超過最高速限,警方再據此開罰。由於實施後大幅降低超速事件,五年前開始成為交通部推動「科技執法」的新寵,各縣市警方爭相在車禍熱點路段設置。

區間測速上路後爭議不斷,除早期硬體出包外,測速路段速限的合理性常受質疑,民眾規避開罰,在測速終點前方停留或放慢速度造成壅塞,甚至增加他人行車風險等亂象也隨時上演。交通及執法單位將區間測速視為防制交通事故的萬靈丹,然而一條道路肇事率高,超速可能只是原因之一,更多肇因來自道路設計不當或規則不合理。交通單位不思檢討自身責任,卻統統歸咎駕駛超速,再以設置區間測速降低車速作為解方,不僅怠惰卸責,更因可能開錯處方,想要降低交通事故死傷率卻始終難以對症下藥。

而政府「無差別監控」也引發侵犯隱私及違憲爭議,更有民主危機。法界就質疑,實施區間測速,實務上已涉及憲法中所規定的「限制人民自由權利」事項,須有法律規定,不得以行政命令等行之,但翻遍相關法規,卻無明文入法,已有違憲之虞。學者也擔心,一旦未違規民眾紀錄未刪除,經拼湊串接,將成交通版的「水門案」。更何況,政府有何權力在民眾尚未違規下即擷取車牌及行跡?

科技執法最大的爭議即在無差別監控,不論有無違規均一網打盡。警方堅稱採取區間測速路段車禍下降一成六,顯示可有效遏止駕駛投機心態。這說法正暴露警察國家的心態,按此邏輯,國家是否可以恣意運用科技監控所有人民,以遏止可能發生的犯罪行為?事實上,如今滿街都是監視器,相關影像及個資的運用,幾乎變成政府「愛怎麼用就怎麼用」。就是在這種心態下,屢傳政府濫用民眾個資的侵權事件。

政府以公共安全為名而毫無節制的擴權現象,在疫情期間尤其普遍。兩年前即有法官具名吹哨,在警方送交法院搜索票聲請書中,發現警方利用嫌犯簡訊實聯制足跡鎖定行蹤,根本已違反指揮中心一再向國人保證的「簡訊僅限於疫調使用」。又如衛福部要求台灣血液基金會配合執行新冠病毒血清抗體監測,隨機抽樣檢測捐血者血液留樣檢體。但即使涉及敏感個資的血液樣本,該計畫不僅未送倫理審查,也未事前善盡告知義務,不同意的捐血者更要限期報備留下個資才能退出。雖然這些侵權作為,過去在「防疫第一」大纛下都遭漠視甚至容忍,但不代表政府就可為所欲為,更不能將公共利益無限上綱而恣意侵犯人權。

台灣自詡為民主國家,而民主與極權的差異,就是國家權力介入個人生活領域界線範圍。國家如何運用這些影像及個資,必須畫出一條紅線,立法明訂,並在符合比例原則下節制運用,不該讓政府無差別監控成為常態,更不能讓全民籠罩在警察國家的幽靈下。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6:給別人一點溫暖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80:拉開造物主的窗簾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9:哈佛是誰?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8:算術高手?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7:速食世紀
◆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6:給別人一點溫暖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6:給別人一點溫暖

2023-04-11 15:3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我用一百塊錢買了四個彩色石頭,三個送陪我去的朋友,一個自己留作紀念。 示意圖(ingimage)


去金門演講,朋友帶我參觀馬山觀測站,用望遠鏡可以清楚的看到對岸的廈門。觀測站外面有三個小攤位,賣飲料及一些小紀念品。中午遊客少,二個攤位已收攤,只剩下一個小攤子,由一位年約七十多歲的老太太在看守。

買四個彩色石頭
我們問她吃飯了沒有?她說還沒有,她兒子會送便當來。她問我要不要買飲料,渴望的眼神,多麼的期盼我能照顧她一點生意。

我用一百塊錢買了四個彩色石頭,三個送陪我去的朋友,一個自己留作紀念。老太太高興的不得了,一再稱謝,並說在電視上看過我,是好人。

看到老太太的高興,我滿心歡喜,因為她的高興我也有份。我想她一定會告訴兒子,她做到一筆生意。我們一點點的付出會為別人帶來許多歡笑這是多麼有意義的事呀

400元買四本書
當天在晚上另一場演講前,有點空檔,就在金門街上走走,進入一家書店,許多書已很舊,真像個舊書攤,我問老闆書為什麼這麼舊還在賣。她說,生意不好,書又不能退,只好擺在這裡碰碰運氣。她說,現在一天有時做不到幾百塊錢生意。

老闆娘一定在想:「這位從台灣來的王先生,不知道會不會買她的書,如果會買,那該多好。」她心中的期盼,我似乎能清楚地感受到。

最後我用四百塊錢買了四本書,老闆娘喜笑顏開,謝謝又謝。她快樂我高興因為她的快樂我有份

習慣性講價
人到一些落後的地區買東西,總怕買貴了,習慣性地會講價。有次在東南亞一觀光小城,一個女孩兜售複製的小版畫,大約新台幣十塊錢一張,十分便宜,但我仍習慣性的還價說:「十塊錢兩張!」並擺出否則不買的樣子。

女孩說:「賣給你罷!」說話的聲音很是無奈,最後並祈求地說:「先生,生意不好做,你能多給一點嗎?」「聽到她祈求的聲音,我好難過,十塊錢對我小之又小,對她就可能很重要,我有什麼理由跟她計較這點錢呢?付錢時,我給她二十元,買兩張。

她謝個不停,看她高興的樣子,我心中的自責少了許多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7:速食世紀


2023-04-12 15:1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速食世紀。 示意圖(ingimage)


我很喜歡吃漢堡、薯條、披薩、炸雞一類的速食,有人說這表示你還年輕,因為這些都是年輕孩子們喜歡吃的。其實我喜歡這些食物,除了口味香外,主要是快。

便當部長
付完帳就可以拿到食物,用餐很快就解決了。中國餐廳,我喜歡廣東飲茶,也是因為快,食物車子推到餐桌旁,用手指一指,就可以開始吃,真乾脆。一般餐廳我喜歡點快餐,因為快。

平時我喜歡便當,原因之一也是快。我擔任財政部長時經常請吃便當,有人戲稱我是「便當部長。」

做事有效率固然是好習慣,但吃東西講求快,對身體則未必健康,有些速食熱量特高,更是增肥劑,因此有人稱它們是垃圾食物。

要減肥運動最有效
肥胖是百病之源,醫療機構的調查報告顯示,人們認為運動可以減肥的人佔百分之四十,但是運動要持之以恆,可是太慢。所以實際上減肥的人百分之三十是吃藥,大家相信吃藥比較快,這是減肥藥可以大賣的原因。

其實減肥沒有特效藥只要持之以恆的運動減食,讓每天吃進去的熱量,低於用掉的熱量,就能減肥。醫學上的實證研究,都認為這種減肥法,是最有效的,最持久的。可惜大家為求速效,反而忘了這種人人皆懂的可靠方法。

肉體需要的食物簡便快捷已經流行,想不到精神需要的糧食,現在也流行快,所謂精神快餐就是這樣需求下的產品,許多神棍斂財詐色,一下子就信徒眾多,賺進好幾億元,都是因為人們心靈空虛渴望精神糧食,但又不耐慢慢探索修行,神棍可以提供靈糧快餐,因此大家趨之若驚,神棍們乃有機可乘。

相親的方法
男女相識戀愛,認識的方法很多,其中之一是相親。但相親很花時間,遇到不中意的對象要應付一、二小時也是很痛苦的。因此從前有的社會團體,採用了一種所謂的「七分鐘快速相親法」(7-minutedating)讓男女雙方可以快速相親。這種方法是女孩子一人一桌,並置號碼牌,男孩子每桌坐七分鐘,時間一到,主持人就吹哨子,男孩子必須換桌,中意的就繼續交往。

這種相親法由於快速,短時間可認識好多位可交往的對象,對於不喜歡的,也最多浪費了七分鐘而已,因此大受歡迎。

真想不透在這種講求速效的時代裡,連終身大事的相親,也希望能在七分鐘內完成。二十一世紀是什麼世紀呀?速食世紀吧!

但速食可以解決肚子餓的問題,而追求精神的慰藉或心靈的歸宿有時是「欲速則不達」的。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8:算術高手


2023-04-14 15:02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算術高手? 示意圖(ingimage)


「明天到老張家吃飯,要帶點東西去吧!」
「上次他來我們家帶的是什麼?」
「記不清楚了,好像是隻咖啡壺。」
「一隻咖啡壺要多少錢?五百塊夠了吧!」
「那我們就帶五百塊錢水果給他們好了。」
「現在水果不好買,像樣一點的,一盒就要七、八百元。」

禮尚往來
「那怎麼辦?買什麼呢?」

禮尚往來是人之常情,許多人煩惱的是送少了不好意思,送多了怕吃虧。其實,人在交友往來時,有時吃點虧,在金錢上手頭放鬆一點,人際關係會大為改善。

有些人在金錢上會斤斤計較,由於太精,人人都怕跟他交住。真是機關算盡太聰明,反誤了自己的人際關係

我住的地方,樓梯間電燈費接在我家電錶上,電費全由我們負責,大家非但沒有爭吵,而且對我們一再表示感謝。有人為了表示公平,主動清洗樓梯間,有的每年出錢出力粉刷一次樓梯間牆壁,大家和樂融融,真是近鄰勝於遠親。

不要機關算盡
這比其他公寓,為了樓梯間的電燈費要算那家的而爭吵,或者忘記關燈也會惹人怒目相向的氣氛大大不同。要知道鄰里和睦生活,才能笑口常開啊,吃些小虧又何妨呢?

我家住在四樓,我由樓頂接了條水管通到地面,供大家洗車澆花之用,許多人洗車碰到我時,都會笑嘻嘻的對我說:「王先生,不好意思,又在用你們家的水。」

每個人見面就謝我,難道我做了什麼了不起的事嗎?只不過負擔了一點水電費而已,幾十年來我也沒有因為多付了點水電費而變窮了,反而在人際關係上富有了很多。

如果老是不肯吃點虧,老愛佔人家便宜,結果沒把事情算好,反而使人生算術不合格,如果能做到「路徑窄處留一步與人行滋味濃處留一分與人嚐!」凡事有人有己、與人方便,不但自己人緣好,到處受歡迎,那才是真正的人生高手啊!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79:哈佛是誰?


2023-04-17 15:04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哈佛是誰? 示意圖(ingimage)


到美哈佛大學參觀的人,都會在導遊的帶領下,到校園裡哈佛塑像面前去照張相,表示對偉人的敬仰,順便摸摸塑像的鞋子,期望帶來聰明智慧

其實這尊哈佛塑像並非哈佛本人,因為當時雕塑的人並不知道未留照片的哈佛長成什麼樣子,就照英國的英俊男子模樣塑造了一尊,反正沒有人認識哈佛,因為大家說他是哈佛他就是哈佛了。

到此一遊
大家與哈佛塑像拍照留念,是因為哈佛了不起,以捐款興辦哈佛大學其實哈佛大學居民集資興建的,並非哈佛獨資

但是後人並不計較這些,遊客當然不重視這些史實是否正確,拍照表示到此一遊也就心滿意足了。世界上很多事經常事不關己,很少人真正關心那是不是哈佛捐款建校?塑像是不是哈佛先生?這與世人到底有什麼關係呢?還真的沒有人去追根究底!

我參觀過中國大陸很多名勝古蹟,例如岳飛、成吉思汗、王昭君及唐伯虎的墳墓等等。千古名人,我對著一坏黃土,憑弔許久,然而裡面埋的真的是他們嗎?大家說是,就是吧!是不是又何妨,一點紀念而已。對著他們的墳墓憑弔,與對著他們的畫像作懷古之幽思,其實也沒什麼兩樣。

女王是私生女
英國泰晤士報報導,著名傳記作家威爾森,將在其新著中宣稱,已故英國維多利亞女王是個私生女,假如此說成立,現在英國王室的合法性就可能會受到質疑,連她的玄孫女女王伊麗沙白二世的地位也將受到挑戰。

這件事看似十分嚴重,但能證明嗎?證明了又如何?大概只有專家學者最感興趣了吧!

在中國的歷史上,這種事也多有傳聞,最有名的要數秦始皇究竟是皇家血脈,還是宰相呂不韋兒子,這也是不可能弄清楚的,但問題重點,不是秦始皇是誰的兒子,重點應該放在秦始皇對中國人的影響和功過方面研究分析,大家可以學習,亦可引為借鑑。

世界有大有小,每人應關心的事更有輕重之別,在有限的人生及精力下,做點有意義的事吧!實在不用為無法證實的傳說大傷腦筋!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王建煊/王老先生講故事之280:拉開造物主窗簾


2023-04-17 15:11  聯合新聞網/ 王建煊(前監察院院長、天使居創辦人)
拉開造物主的窗簾。 示意圖(ingimage)


科技發達後,有的人說人類越來越偉大,因為人現在已發現基因,可以複製牛、羊,進一步可以造人了。但另外有些人卻越來越感覺人的渺小及造物主的偉大。因為基因及複製動物的道原理,造物主老早就擺在那裡,只是因為人類不夠聰明,直到今日才被發現。

科學家的讚歎
造物主的奧秘不是人容易瞭解的,但科學家比起一般人,更容易瞭解造物主的奧秘。科學家經過長期研究,將造物主奧秘的窗簾拉開了一點,世人才多知一些。幾千年來,科學家就不停地在拉開這個窗簾,所以科學家只是替造物主拉窗簾的人。

英國牛頓曾說:「我哪有發明什麼?不過就是發現一些造物神奇吧!」天上的星星,肉眼可以看見的約有6,974顆,因為白天夜晚的緣故,一般人只能看到半數。用小型望眼鏡可以看到十五萬顆,最大的望眼鏡則可以看到十億顆。

至於還不能盡見的星星,更是千億倍於此,有些星星比地球還大,散佈在宇宙中,都按一定的軌道運行,能不奇妙嗎?

大自然的代言人
天文學家開普勒Kepler)說:「我們天文學家造物主大自然方面代言人大自然提供我們研究機會,不是讓我們自命不凡,而是要榮耀造物主。」

大發明家愛迪生說:「我看天體行星運行在一定的軌道上,千年如一日,使我相信必有一位全智全能上帝存在。」

民國十六年(一九二七年)諾貝爾物理獎得主康普頓Compton)說:「科學研究增強一個人的宗教信仰科學不外是上帝對自然界作為一瞥而已,各種世界的奇異,在在指出造物主周詳設計。」

科學家的謙卑
偉大的科學家在造物主面前,經常顯得特別謙卑,因為他們研究都是造物主創造宇宙規則,他們越研究就越發現造物主的偉大奇妙及自己的渺小,不得不以更謙卑態度面對偉大造物主,因為他們都是替造物主拉窗簾的人。只有狂妄自大的人才認為自己有能力統御別人,可以主宰一切

本文與台灣醒報同步刊登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運用ChatGPT 永續發展教育好幫手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4231/web/ 

◆  馬英九訪陸 掀起「民國情懷」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運用ChatGPT 永續發展教育好幫手
◆  補貼進口蛋 愈補愈大洞
◆  蛋雞減產過度 才是缺蛋主因
◆  國際寵物日 實現毛小孩友善城市
◆  CIA竊聽風暴 尹錫悅難挽民心
◆  台灣有事 日本有事?
◆  我喪失內線作戰優勢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運用 ChatGPT 永續發展教育好幫手


2023-04-11 04:17  聯合報/ 方元沂(作者為中國文化大學永續創新學院院長)


前幾天受邀參加一場碳治理共識營,跟全國六十多位中小學校長分享全球面對氣候變遷永續發展教育趨勢,清楚感受到這兩個課題已受到校長們高度重視,也更關心要怎麼融合到課程中,培養學生永續素養和能力

另外,關於AI 生成技術 ChatGPT 會對教育及永續帶來哪些影響,教學上如何運用,或對研究及學術倫理有哪些影響,教育圈高度重視。回到永續發展教育,老師在教學上要怎麼善用 ChatGPT,或引導學生使用,激發更多學習成效,是值得期待新方向

永續發展教育強調培養學生真實世界中,具備解決社會和環境行動能力。但如何在課程及教學方法進行創新並融入實踐,對老師是重大挑戰

基於永續知識跨域性,利用 ChatGPT 有助於老師在教學上的發想,節省蒐集資訊備課時間歐盟制定發布永續發展能力框架GreenComp」中,系統化思考和批判性思維力是理解永續發展複雜性關鍵能力,以下是透過 ChatGPT 設計課程用英文提問再轉為中文並調整後教學案例,分享給大家。

建立永續發展問題基礎性理解」:首先要熟悉永續發展挑戰背後的科學、經濟和社會現況,例如循環經濟社會公平和氣候變化。在了解更多相關資訊時,不要害怕提出問題、挑戰假設,有助於建立批判性思考意識到潛在偏見或知識差距

練習系統化思維」:永續發展面對的挑戰是多元且相互關聯的,系統化思維有助了解其中的動態關係。可嘗試練習繪製迴路圖和系統表,從多元觀點來思考問題;並與不同背景和領域的人交流,從他們的反饋中學習。此外,也要磨鍊創造性的解決問題能力,練習腦力激盪和創意思維技巧,跳出框架尋找創新方案。

採取行動」:解決永續發展問題需要行動力。尋找參與在地計畫的機會,為環境組織義工,一起倡導政策變革。開始行動能幫助自己更深入了解永續發展的實際問題樣貌

而進一步運用 ChatGPT 來初步擬定廢棄物減量永續發展教學設計時,其可提供相關的課程設計模式和建議,不過,當涉及更深入專業知識探討時,ChatGPT 則容易出錯,而需要調整內容。可見 ChatGPT 確可用於協助永續教學,但操作者必須有能力正確的設定問題,了解相關專業,避免被 AI 生成資訊誤導

科技趨勢無從迴避,大學必須正視如何教導學生正確運用 ChatGPT,提升數位科技運用,也避免因過度依賴 AI阻礙了培養批判反思問題解決能力等重要的訓練。同時,也應讓學生認識 AI 依賴的大數據收集和分析及資訊標記,可能帶來的隱私侵犯勞動爭議等副作用和相關法律問題

這是教育界新契機,透過科技的協助,整理跨領域永續主題;老師教學將更靈活,也能縮短準備教材時間帶學生走入社區進行場域學習,並可藉此培養學生永續時代數位素養,很值得邊試邊修正體驗數位時代教學帶來的驅動力











馬英九訪陸 掀起「民國情懷


2023-04-11 04:17  聯合報/ 吳建國/國立高雄科技大學前校長(台北市)


這次馬英九前總統十二天的大陸訪問,行程可說是經過精心設計,除了到湖南長沙(湘潭),是為了返鄉掃墓祭祖以慎終追遠外,其他往訪的四個城市,都是與民國時期有密切關連重鎮。例如:南京民國憲法規定國家首都武漢締造民國成立首義之都重慶則是民國領導抗戰陪都,而上海更是中國近代以來經濟中心

馬前總統刻意安排這四個與民國命運息息相關的地方,不禁激發兩岸共同的懷舊記憶,尤其對大陸同胞而言,更產生濃厚的「民國情懷」,掀起一股「懷念民國風潮

事實上,大陸自四十餘年前改革開放以來,為了鼓舞各層級幹部與人民有新的思維與作風,「解放思想」就成為教育群眾最重要的工作,「發展才是硬道理」的標語隨處可見,那時就有民國時期自由開明思想為師」的建議。甚至廿年前,上海市政府還曾提出「恢復民國十九年(一九三○年)代上海輝煌繁榮」的建設目標;那時大陸社會的「民國情懷」已是蠢蠢欲動逐漸深入人心了。

中國近代自從鴉片戰爭以後,歐美與日本等列強侵略占領中國領土,殺害強姦中國人民很平常,因此激發中國歷史上,自兩千餘年前的春秋戰國以來,第二次諸子百家思想學說興起。只是這次的「諸子百家」乃是圍繞著國家民族救亡圖存富國強兵,以反封建與現代化為核心腦力激盪。滿清的覆滅與民國的建立,就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

民國時期自由思潮能「海納百川」,一直為大陸知識界所認同;覺得要走改革開放新路線,就要借鏡民國時期包容不同思想做法,才能徹底解放思想」,收到改革開放成果

馬前總統這次在中共廿大召開與政府換屆完成之後到大陸訪問,一方面在兩岸關係陷入七年僵局之際,因他的來訪,能有所突破之外,另一方面也因他精心設計懷舊行程安排造成大陸人民普遍懷念民國時期自由風氣,掀起了「民國情懷」的風潮,相信這是馬前總統事前可能都沒有想到的意外收穫

馬前總統的到訪,之所以能得到大陸人民普遍支持,就是將中華民族的復興大業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不要再做美國霸權行徑、無理打壓中國崛起的馬前卒。在兩岸憲法均共遵「一個中國」的基礎上,平等協商共議統一,才是正道與大道;使民國時期風貌重現,才是兩岸人民共同願望










補貼進口蛋 愈補愈大洞


2023-04-11 04:17  聯合報/ 鐘重發空大講師(彰化北斗)
缺蛋問題持續延燒,儘管都有限購規定,但是賣場雞蛋一上架就搶光,晚來民眾只能望著空蕩貨架興嘆。記者林俊良/攝影


市面缺蛋沒因進口蛋而緩解,反而在蛋農、蛋商的抵制下,雞蛋價格與市場供應來到暗黑叢林。

政府為平抑市面缺蛋與高蛋價的民怨,近期主導進口雞蛋,以每盒十顆供應市場約六十五至六十八元販售,並以「進口平價蛋」稱呼之。三月已進口約六百萬顆,四月將進口三千五百萬顆,據傳至六月共有近一億六千萬顆雞蛋進口。進口平價蛋到底是解決台灣蛋荒的好方法,或是會讓高蛋價與缺蛋的現象愈補愈大洞的壞政策?

國際蛋價都在高檔,但在政府補貼的介入下,貿易商只要能訂到蛋交付就有利潤,其他的價差和海空運費與運送耗損全由政府補貼埋單。因此我們可以吃到單價比台灣高,再加上高額空運費用和運送耗損的日本、新加坡進口平價雞蛋。

蛋農和蛋商認為政府寧把錢往外撒,卻不願向台灣雞蛋市場以高價買蛋以刺激增養蛋雞、增加產量;寧願以全民的錢補貼價差以壓低市場蛋價,卻製造出蛋農和蛋商高價賣蛋的貪婪圖像。因此,蛋農和蛋商才有揚言不報價和不通報產能讓蛋品市場失控失能的抗爭手段。

錯誤的方法可能製造更多更複雜的枷鎖。不過我們都很難承自己的方法會不對,通常認為介入的方法再加把勁就可以解決問題;雞蛋進口六百萬顆,再增三千萬顆,再增六千萬顆,不然一億六千萬顆,總會夠了吧!但,真的嗎?

價格是市場看不見的手,如今政府以「進口平價雞蛋」伸入雞蛋市場,到底是解決台灣蛋荒和高蛋價的好方法,或是愈補愈大洞?就看農委會主委陳吉仲所說「四月起買蛋不用排隊」和「五月上旬可以恢復」的承諾,能否兌現了!













蛋雞減產過度 才是缺蛋主因


2023-04-11 04:17  聯合報/ 蕭清仁/台大農經系名譽教授
這波蛋荒與天氣異常關係不大,純粹因禽流感疫情惡化,蛋雞產蛋量減少所致。圖為屏東縣里港鄉1處蛋雞確認感染H5N1亞型高病原性禽流感。圖/屏東縣府提供


一顆大好蘋果一○三元,相當十三顆雞蛋;一隻烤雞,美國超市二七○元,台灣二四八元。雞飼料換肉率最好,價廉物美,人人吃得起,為國人動物蛋白主要來源。

從前一盒蛋價六十五到一百元,現在七十八到一三○元,漲幅百分之廿,以糧食危機標準來看相當溫和;在國際糧食危機期,小麥、稻米漲幅為二到三倍。

台灣雞蛋市場,買、賣雙方均多,都有良好組織;供方養雞協會,買方蛋商公會、全聯與家樂福兩大超市。價格由產銷雙方議價決定,類似雙邊獨占,所形成價格接近長期均衡價格,即一般所說的合理或正常價位。產者可得體面生活的收入,不高,缺乏增產意願,產銷穩定,即可處於長期均衡狀態。價格決定時會考慮參與者成本、利潤、市場正常需求,排除投機需求;與自由市場不同,由現貨市場供需決定,含投機需求,價格波動很大。

任何產品只要可儲存,均會發生投機活動、出現假需求,大家一窩蜂追求達到自己願望、野心的心理,只要風吹草動,就會引起物價上漲或缺貨信息,立即引發囤積居奇心理的集體行為,且都是一致舉動,很快使得供需失去基本面,整個情況便難以控制。

以一家夫妻每五天上市場購一盒雞蛋一次為例,為保持每天消費一顆雞蛋,不需每天上市場,平均每人每天需存二顆雞蛋,叫「購運存貨」。第二種為「跨期有貨」,目前蛋價雖平穩,但缺貨,為避免撲空多買一盒,平均存貨增加五顆。再乘以人口,社會總需求一億一千五百萬顆,這部分為假性或囤積居奇的需求。這是假設購買量增一倍,一般更多,假需求更大。政府與民間關於缺蛋的估計,分別為二百萬及四百萬;前者未含此需求,後者雖有,偏低甚多。可知過去自由經濟體下,糧價不漲則已,一漲飛天。

為缺貨,政府增產、大量進口,若數量太多,等情況回穩、假需求消失,接著又要處理過剩問題。反之,太少,又會發生。

蛋雞飼養隻數,九十年代三千五到六百萬,其後緩慢增加,一○二年三千七百萬隻,到一一○年增為四千四百萬隻。其間每公斤蛋價,除一○六年偏低外,保持在四十四到四十九元間波動。

每百隻農家賺款維持一萬四千到一萬五千元間,最後一年或因過剩降到一萬,其後大幅減產,現只剩三千一百萬隻。

目前短缺及加工調撥約缺四百萬顆蛋,相當五百五十萬隻產能,加目前產能,供需平衡產能為三千六百萬隻,為九十年代產能。多年來,蛋類自給率一直保持在九十九點八至一百點三之間,進出口很少。

這些信息顯示,政府實施畜牧法管理供給期,穩定產銷活動,消除循環波動;生產者及各級連銷商得合理利潤;提供廉價並充裕供給、自給自足等目標大致達成,績效不差。惟一○二年後供應量漸增,卻未能「超前部署」及時發現;其後調整過度,產能遠低於合理水平,供應不足引發投機,使場面難以控制才是主因。氣候、禽流感只是配角而已。











國際寵物日 實現毛小孩友善城市


2023-04-11 04:17  聯合報/ 蘇緯政/大學講師(新北市)
北捷與北市動保處響應國際寵物日,首度推出一日限定寵物專屬列車。圖/北捷提供


四月十一日是「國際寵物日」,由美國動物福利倡議人士佩姬Colleen Paige)於民國九十五年(二○○六年)創立,藉此節日希望提醒人們寵物更為關注與愛護感謝寵物為我們的生活帶來快樂與幸福感,呼籲「以領養代替購買」,期待浪浪們早日找到溫暖的家。

據統計,目前台灣寵物貓狗數量已超過二百萬,飼養戶數約一百萬戶。我們身邊養寵物的人愈來愈多,路上也常看到毛爸毛媽帶毛小孩散步。可惜的是,隨著城市快速發展,綠地空間愈來愈少,可以讓毛小孩活動的場域非常有限;要打造友善的城市,請先善待毛小孩!

首先,政府可多增設寵物友善公園或就現有公園規畫寵物活動區採用安全圍籬以防其衝突或走失,亦可與從事休憩的民眾有所區隔;且定期維護環境衛生,讓毛小孩能自在安心地奔跑或玩耍。並配合舉辦各類毛小孩相關活動,促進親子與寵物間的互動關係,落實生活教育。

此外,政府應提出更多鼓勵方案,例如:提供寵物友善公車、捷運專屬車廂或計程車接送服務;鼓勵加入寵物友善餐廳、咖啡店、旅宿、公共空間等;結合寵物友善標章認證、發行友善寵物卡,增加商機以提高業者參與意願;提升動物之家的環境、設備品質,建立完善的醫療及緊急救援機制;強化領養宣傳策略,提高民眾可親近性;增加寵物登記、晶片、結紮與疫苗的相關補助;增設公立動物醫院提供更平價醫療與健康諮詢並發展寵物照護體系與保險;舉辦親子共學或校園推廣活動等,持續深耕尊重生命與護育理念降低棄養或虐待等情事發生

寵物就像我們的家人,無論喜怒哀樂都陪伴者我們。營造更友善、更和諧的環境,我們責無旁貸。除了政府應積極推動之外,也需要全民共同努力,不論是擔任動物保護義工、捐贈物資或捐款、救援受虐動物、照顧或陪伴、領養代替購買等,相信有心就有力,我們一起來實現毛小孩友善城市!













CIA竊聽風暴 尹錫悅難挽民心


2023-04-11 04:14  聯合報/ 劉順達/教(台北市)
美國機密文件外洩,烏克蘭是焦點之一。圖為美國準備援助烏克蘭艾布蘭重型坦克。(美聯社)


美國國防部大批機密文件外洩,其中包括美國對南韓、以色列及英國等重要盟邦的監控竊聽資料,已在相關各國引起震盪。日昨韓國《東亞日報》等媒體就報導,美國 CIA 竊聽尹錫悅辦公室會議,震驚全韓人民。韓國政府立即要求美國查證事實,給個清楚交代。

尹錫悅夫婦應美國總統拜登之邀,將於二十六日赴美國是訪問。不料,訪問前夕就發生美韓間的如此重大「意外」事件。目前看來,若華盛頓不盡速澄清,可能打擊尹錫悅的民調直直下滑。

訪美事一波一波接連「折騰」。令人不解的是,前些日子主要外交安保幕僚金聖翰突然辭去,有說與尹錫悅不和,也有說金聖翰與同事有糾葛,至今當事人安安靜靜閉口不談。

尤其,尹錫悅「禍不單行」。訪日回首爾後,遭受民主黨國會議員炮轟。甚至,國會議員四人親訪東京,受到日方的冷落。無論如何,尹錫悅的訪日「成績」受到影響,韓國蓋樂普民調顯示支持率為百分之三十

日前舉行的地方選舉補選結果,國民力量黨慘敗明年四月十日國會議員選舉,若以目前情勢發展,不要說執政黨過半不妙,尹錫悅更將成「植物總統」。

目前,政治改革聲浪不斷升高。訪美回來後,總統辦公室和內閣將會人士刷新以便迎接明年選舉。











台灣有事 日本有事?


2023-04-11 04:14  聯合報/ 顏廷棟/銘傳大學財金法律系教授(台北市)
美國眾議院外交委員會主席麥考爾(圖左)8日與總統蔡英文會面。圖/歐新社


蔡總統與美國眾院議長麥卡錫會面,引來中共解放軍環台軍事演習,國際媒體持續緊盯最新局勢發展。弔詭的是,在此台海局勢緊張時刻,美國聯邦眾議院外委會主席麥考爾Michael McCaul率團來訪,表示渠已批准對台軍售案,並且承諾將「盡速交貨」。麥考爾特別強調:如果中國侵略台灣,美國「可能」派兵保台。

讓人懷疑的是,站在美國利益的立場,等到售台軍火銀貨兩訖後,他們會因護台而與中共兵戎相見嗎?以美國長期部署亞太軍事策略觀點,最大的可能性,就是以「危及區域和平」為由,促使日本自衛隊出兵協防島鏈安全;如此說法,印證於日本前首相安倍晉三疾呼:「台灣有事,即日本有事」的名言,應有相當可信度。

事實上,日本現任首相岸田文雄日前在眾議院回答質詢時宣稱:「因應台灣有事的議題,將依循憲法、國際法及國內法,個別具體決定行動方案;原則上倘若發生『存立危機事態』,不排除有行使集體自衛權可能性」。

存立危機事態」為日本於民國一○四年(二○一五年)制訂的「和平安全法制」所區分之危機等級,僅次於「武力攻擊事態」;在「關係密切的美國等他國」受武裝攻擊,並威脅日本存亡危機、侵犯國民生命或追求自由及幸福權利時,可認定為「存立危機事態」,符合發動「集體自衛權」條件。

不過,岸田語帶保留表示:「台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對於日本國家安全保障及全體國際社會的安定,極具重要性;相關問題,希望能以對話方式和平解決」。

在現實的國際環境情勢下,我們切莫淪為美中角力戰的馬前卒,更不能期待外國出兵護台。是以,連日本首相都期待以和平方式解決問題,避免引來「日本有事」,難道蔡總統希望「台灣有事」嗎?











我喪失內線作戰優勢


2023-04-11 04:14  聯合報/ 張延廷前空軍中將副司令清華大學榮譽講座教授(台北市)


此次中共圍台軍演,是以海空兵力為主體,對台實施「封打一體」的軍事行動;其動用龐大的空中兵力計有殲十、殲十一、殲十五、殲十六、Su-30戰機、轟六K轟炸機、運油二十空中加油機、運八和運九電子對抗機、空警五○○預警機,還包括不同型式的高空無人偵察機等。綜觀機型及功能都非常多元,而且擾台架次及頻率又高,在卅四小時內便累積一四一架次,又大量跨越中線進入我方傳統空域活動。

再者,抵近花東外海之「山東號」航艦上的殲十五戰機亦頻繁起降,甚至飛入台灣東部防空識別區,再搭配十一艘共艦在台海周邊活動,不難看出對台形成戰略合圍架勢

依演習規畫,共軍在福建平潭長江澳附近水域進行實彈射擊訓練,由於射擊區域馬祖列島南方僅廿三公里,隆隆砲聲依稀可聞,其抵近之火力射擊已具告警意涵。另者,此次火箭軍並未火力上陣,僅以常規飛彈部隊對台灣關鍵目標實施模擬攻擊,並輔以布陣之遠程多管火箭砲模擬聯合火力打擊。此舉不難看出,中共粗估火箭軍戰略打擊能力已駕輕就熟而不發實彈,其施展戰略打擊能力只是決定因素,而非關鍵因素了。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中共自製「山東號航母編隊作戰群首度穿越巴士海峽至台灣花東外海,並實施大批戰機起降之戰術操演,甚至演練突穿東部之防空識別區,模擬對台灣東部實施戰場阻絕。此舉是配合一貫在台海活動的共機,創造「東西夾擊」態勢,迫使台灣軍隊進入兩面作戰模式;在各自面對東、西兩方威脅下,軍事戰略上已無法相互應援,使台灣喪失原有的「內線作戰優勢

山東號航母作戰群是一個完整的戰力體系,可針對敵情威脅及任務需要,在海上快速移動,隨時調整至最佳戰略打擊位置,使共軍遠海體系戰力大幅提升。而且航母編隊及艦載機的海空管控半徑超過四百公里,若機動部署到台灣東部,不但可切斷海上補給線,亦可遲滯甚至阻絕盟軍馳援台海,不難看出「封打一體」的圍台戰略,已是其對台用兵主軸

最後,此次聯合巡航巡查專案行動,中共在軍艦維權海事局執法架構下,意圖進一步將台灣海峽「內海化」,以長期行使海上查緝權來彰顯主權。在軍事行動量變 vs. 質變不斷循環下,中共就是要不斷創造以政權凌駕台灣治權態勢。台灣究竟要如何因應,目前仍看不出頭緒。在台灣紛擾的政治氛圍下,意識形態絲毫無助抗拒兵臨城下威脅;釜底抽薪之計,是要如何激揚中國大陸廣大善良人民的覺醒,將台灣力量極大化,是另一條可思考的路徑。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  林中斌/華府調降反中強勢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2023-04-11 04:15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能當「雙面人」,是福氣。

家長會,老師說孩子在學校很乖,自己吃飯、刷牙、上廁所。

「真的?」我訝異。家裡他都要爸媽服侍。

老師笑說很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都跟家裡不同。

大人,不也是這樣?

孩子雖還不懂人情世故,但已知道在團體之中,必須遵守規則、壓抑本性。

也許正因為在學校壓抑了一天,回家後就反彈了。外人面前溫柔善良,家人面前跋扈囂張。我跟孩子說:「如果爸爸把你現在這樣,告訴你最喜歡的女同學,她會有什麼反應?」

「爸爸不可以告訴她!」

「為什麼?」

「這是我的隱私!」

你看,他意識到「私」和「公」的區別。

這種意識,大人當然更強烈。

我回想自己從小到大,不也是外面客氣,家裡生氣。小時候,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爸媽的話當剩菜。結婚後,在外面是別人尊稱的王老師,在家裡是老婆嫌棄的木頭人。

哪個才是真我?都是!只不過外面的自己,懂得經營「人設」,也就是社會對我們的印象。但經營「人設」很累,回家後自然就「下凡」了,從「人設」還原成「」。甚至還把經營人設」的煩悶發洩在家人身上。

如果沒有家人同住,這個「還原過程就不明顯。我回想自己一個人住的日子,回家後沒有任性和擺爛對象,沒人可分享外面的驚喜和荒唐,就感覺這一天還沒結束。

或甚至沒有開始。

人在外面和家裡的落差,像一個開關。比安眠藥更清楚地告訴自己:今天休戰了,我過關了,這裡的人完全接受我,我很安全,明天再戰。

家裡的自己,未必一定比外面難搞。對家人的愛,會激發我們表現出在外面沒有的潛力。我從沒替自己或任何人煮過飯,直到太太懷孕。孩子從來不自己帶書包,卻記得幫爸爸拿車鑰匙。「人設」不一定比「」文明,只是多了一些社會認可價值

趕去上學,孩子前一秒鐘還在車內大叫,進校門後又變成乖寶寶。隨著他年紀變大,家內外的落差會更大。除了實體的學校,還要面對「線上」那個更險惡的環境。武裝自己,不只是必然,也是必須。

隨著年紀變大家內外落差變小了。中年人社會形象,不管是好是壞,已經定了。鎂光燈已經移開,所以可以安心地把家裡的自己放出來。外面的自己,「遛」著家裡的自己,像心不在焉的主人,帶著一隻短腿的紅貴賓。不至於形影不離,但已不會各奔東西。

我就這樣到學校接孩子下課。他一看到我就把書包丟在地上。我正要生氣,卻想到那小小的書包,裝了他一整天的戰戰兢兢。我不能代替承擔長大的壓力,但可以為他開情緒起重機

我撿起書包,露出微笑,讓他往前的步伐,變得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