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4月11日 星期二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  林中斌/華府調降反中強勢





王文華/家裡的自己


2023-04-11 04:15  聯合報/ 王文華(作者為網路媒體《創新拿鐵》創辦人)
示意圖/報系資料照


能當「雙面人」,是福氣。

家長會,老師說孩子在學校很乖,自己吃飯、刷牙、上廁所。

「真的?」我訝異。家裡他都要爸媽服侍。

老師笑說很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都跟家裡不同。

大人,不也是這樣?

孩子雖還不懂人情世故,但已知道在團體之中,必須遵守規則、壓抑本性。

也許正因為在學校壓抑了一天,回家後就反彈了。外人面前溫柔善良,家人面前跋扈囂張。我跟孩子說:「如果爸爸把你現在這樣,告訴你最喜歡的女同學,她會有什麼反應?」

「爸爸不可以告訴她!」

「為什麼?」

「這是我的隱私!」

你看,他意識到「私」和「公」的區別。

這種意識,大人當然更強烈。

我回想自己從小到大,不也是外面客氣,家裡生氣。小時候,把老師的話當聖旨,爸媽的話當剩菜。結婚後,在外面是別人尊稱的王老師,在家裡是老婆嫌棄的木頭人。

哪個才是真我?都是!只不過外面的自己,懂得經營「人設」,也就是社會對我們的印象。但經營「人設」很累,回家後自然就「下凡」了,從「人設」還原成「」。甚至還把經營人設」的煩悶發洩在家人身上。

如果沒有家人同住,這個「還原過程就不明顯。我回想自己一個人住的日子,回家後沒有任性和擺爛對象,沒人可分享外面的驚喜和荒唐,就感覺這一天還沒結束。

或甚至沒有開始。

人在外面和家裡的落差,像一個開關。比安眠藥更清楚地告訴自己:今天休戰了,我過關了,這裡的人完全接受我,我很安全,明天再戰。

家裡的自己,未必一定比外面難搞。對家人的愛,會激發我們表現出在外面沒有的潛力。我從沒替自己或任何人煮過飯,直到太太懷孕。孩子從來不自己帶書包,卻記得幫爸爸拿車鑰匙。「人設」不一定比「」文明,只是多了一些社會認可價值

趕去上學,孩子前一秒鐘還在車內大叫,進校門後又變成乖寶寶。隨著他年紀變大,家內外的落差會更大。除了實體的學校,還要面對「線上」那個更險惡的環境。武裝自己,不只是必然,也是必須。

隨著年紀變大家內外落差變小了。中年人社會形象,不管是好是壞,已經定了。鎂光燈已經移開,所以可以安心地把家裡的自己放出來。外面的自己,「遛」著家裡的自己,像心不在焉的主人,帶著一隻短腿的紅貴賓。不至於形影不離,但已不會各奔東西。

我就這樣到學校接孩子下課。他一看到我就把書包丟在地上。我正要生氣,卻想到那小小的書包,裝了他一整天的戰戰兢兢。我不能代替承擔長大的壓力,但可以為他開情緒起重機

我撿起書包,露出微笑,讓他往前的步伐,變得輕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