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日 星期三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調漲 節能與補貼須取得平衡

 udn 論壇電子報.歷史報份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04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246/web/ 

◆  聯合報社論/一部動員法,要把多少人捲入戰爭恐懼?
◆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是辜寬敏的遺憾
◆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調漲 節能與補貼須取得平衡





經濟日報社論/電價調漲 節能與補貼須取得平衡


2023-03-01 01:21  經濟日報/ 社論
經濟部3月下旬將開會決定今年4月至9月電價是否調漲。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政府本月將決定是否調漲電價,由於台電與中油因凍漲電價虧損嚴重,調漲電價已是跨部會共識,待確認的是漲多少以及哪些族群要漲。目前各界評估,產業用電與用電大戶調漲電價機會最大,要不要擴及民生用電,意見仍分歧,由於今年景氣不若去年,此時調漲電價對一般民眾及產業界的衝擊均大,政府必須妥善規劃且不能重蹈過去倉促調整電價的覆轍。

今年冬天若有去歐洲旅遊的國人會發現,因為俄烏戰爭導致大漲且力推節能措施,從旅館到一般家庭都降低暖氣使用頻率甚至停用,以德國為例,去年天然氣發電比重從前年的18%降至12%,降幅顯著。德國人在面臨寒冷冬天的同時力行節電,雖然生活舒適度不若往年,但確實在節省用電與節省用氣上發揮效果。

德國嚴厲推動節能方案,除了要擺脫俄羅斯天然氣供應的地緣政治考量,另一個關鍵是德國近年能源價格飛漲,去年漲幅高達六成,企業到庶民都承受極大的能源負擔壓力,想要降低支出,就必須積極參與節能。在節能的同時,德國政府也預期今、明兩年能源價格仍承壓,預計動用2,000億歐元,相當於新台幣6兆元的超高額補貼,寄望在節能與補貼雙管齊下,度過十多年來最嚴峻的能源供應考驗。

回過頭來看台灣,因應能源價格高漲的方式,也只有節能和補貼兩種,但這兩件事在台灣都面臨執行上的困境。首先,近年國內電價頻頻凍漲,即便去年好不容易調漲,也排除掉多數民生用電戶;國內電價與其他國家電價波動幅度差異大,在電價相對偏低的情況下,國人普遍缺乏投資節能設備的誘因。另一方面,政府對補貼電價一事猶豫不決,除了財源問題,也擔心外界質疑政府補貼用電大戶,缺乏公平性。

目前政府規劃的電價補貼方案,預計從超額徵收的稅收中編列預算補貼台電或中油,規模最多就是500億元,相較德國的6兆元規模,這樣的補貼規模偏小,且以台電和中油4,500億元的鉅額虧損來看,若今年4月僅小幅調漲電價,要靠500億元補貼撐過能源上漲考驗,恐怕是太過樂觀。

上半年電價調高的機率高,除了台電與中油的虧損已大到無法不處理,還有一個關鍵因素是明年1月要總統大選,下半年電價調整的機率不高,如果上半年不調,等於要再等一年才能處理,台電與中油將為此各虧損數千億元,這個財務黑洞已超乎兩家公司可以處理的規模。然而,上半年調漲電價有另一個難以忽視的缺點,就是夏月電價分別在5月與6月上路,如果4月確定調漲電價,緊接著實施的夏月電價會讓產業與一般用電戶有連漲兩次電價的壓力,政府必須有彈性因應作法。

綜合來看,政府今年調漲電價不能以「撐過今年」為假設前提,必須有至少兩年的中期規劃,不論是電價調漲幅度與補貼金額,都應從最悲觀的角度來計劃,並明確讓國人與產業界知道未來兩年國內電價的預估走勢,讓各界提早因應,不論是投資節能設備或預作財務規劃,都可以讓各界有更充裕的時間做準備。

更深層的問題是,蔡政府是否還要堅持現有的能源配比不做調整?以民國一OO年(2011年)福島核災後兩個反核最積極的國家德國與日本為例,前者讓僅存的核電廠有條件延役,日本則是放寬核電廠除役標準,允許核電廠運轉超過60年。德、日的政策調整代表他們務實的面對俄烏戰爭與淨零碳排的需要,重新執行包括核能在內的多元能源使用計畫,這不只是有助能源安全,也能降低電價上漲壓力,值得我國借鏡。










聯合報黑白集/賴清德是辜寬敏的遺憾


2023-03-01 01:15  聯合報/ 黑白集
副總統賴清德(右)被外界視為「台獨金孫」,長期獲台灣制憲基金董事長辜寬敏(左)等獨派大老關愛支持。圖/聯合報系資料照片


台獨大老辜寬敏逝世,民進黨主席賴清德率先致哀,願辜老安息,「台灣交給我們」。「台獨金孫」賴清德是辜寬敏最肯定的總統人選,甚至曾逼宮蔡英文放棄連任讓位;豈料,金孫如今絕口不提台獨阿公的遺志—正名制憲。

民進黨悼念辜老,不約而同消音「正名制憲」。蔡英文、陳建仁肯定辜老一生捍衛台灣主體性,算是給深綠群眾有個交代;但賴清德僅稱頌辜寬敏在故鄉捐地濟貧。此地無銀三百兩,即是如此這般。

蔡英文執政,辜寬敏成立制憲基金會,推動國家正常化,總算等到民進黨修憲。未料,竟只推個「十八歲公民權」,氣得老先生大罵受騙。辜寬敏若身後有知,民進黨從沒少拿他捐款,卻對他台獨志業吝於致敬哀榮,恐怕要涕泗千古。

賴清德為爭取美國支持選總統,言必稱蔡英文「四項堅持」,不再高談台灣前途。賴系人馬澄清美國沒有「疑賴」,但賴神致哀辜寬敏,卻露了餡。愈是迴避對台獨表態,愈凸顯他對美國的忌憚。賴清德能糊弄逝去的恩人,一旦坐上大位,強權壓頂還會以誠待民?

因為辜寬敏,人們看見台獨金孫的矯情,連尊重逝者的人情義理都忸怩作戲。辜老高呼的台獨理想,賴清德竟避諱不言。所謂「務實」的台獨工作者,就是碰到美國爸爸,便將阿公神主牌藏到案桌下。











聯合報社論/一部動員法,要把多少人捲入戰爭恐懼?


2023-03-01 01:18  聯合報/ 社論
國防部近期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在野批評。圖/本報資料照


國防部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法草案,必要時將對媒體、網路納編納管,引發外界質疑政府假防衛之名管制言論。更嚴重的是,教育部近日召集地方教育主管機關,要求對十六歲以上學生進行「動員造冊」,組織學生「保鄉」與參與救護。這些舉措,一夕喚起民眾對戰爭的不安和恐懼,彷彿肅殺的戰爭已近在國門。

這次修法,國防部將現行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更名為《全民防衛動員法》,並利用「動員準備階段大肆擴權。現行法律將動員準備分為精神動員、人力動員等八大類,但修正草案將「精神動員」改為「教育動員」,並新增訊息傳播、金融外匯和資通動員三項;其中與網路、媒體相關者即占了一半以上。此外,現行法律的動員整備是以「物資」為主,新法卻大幅增加對「人力」的納管,強調為「因應新聞及不實訊息處理」,可對廣播、傳媒人員納編及徵用,在在顯示此次修法高度偏重言論管控。

更可議的是,《全動法》草案出現兩個「空白授權」,使政府管控言論的力道更強。其一,是對所謂「動員準備階段」並無明確定義,任何時候只要政府認為有必要,皆可視為「準備階段」,要求新聞媒體、網路平台和資通產業提供所有必要人事資料供其納編。其二,是對「主管機關的空白授權」,現行法令對各動員準備方案的主管機關皆有明確規定,如「精神動員」由教育部主管,「人力動員」由內政部主管等;但在新法中,則變成「由行政院指定所屬機關或單位為主管機關」,這也讓政府對資通、新聞、網路、名嘴等人力的納編納管,變得更為恣意。

儘管國防部表示,這些都是因應戰爭時期的必要措施,且現行法令對傳媒的管控,也已有「動員實施階段大眾傳播事業及從業人員管制辦法」規範。但綜觀上述辦法,並無「動員準備階段人員納編、納管」的相關條文;國防部的說法顯然避重就輕,模糊問題焦點。

同樣受到嚴重關注的,則是戰爭一旦發生,「未役青年」是否須上戰場的問題。國防部解釋,現行《民防法》已規定高中以上學生須編組防護團,負責協助救護、消防等任務,這與讓未役青年「參戰」有別。但事實是,教育部近日已積極要求各地教育機關,將十六歲以上學生不分男女進行動員造冊,施予訓練,以建立「戰時保鄉保校及自保能力」。儘管保鄉衛國是人人應盡的責任,但在台灣民主化卅多年後,《動員戡亂時期臨時條款》也早已退場;蔡政府如今卻再召喚出戰爭的鬼魅,讓下一代年輕人被迫面對兩岸衝突,連十六歲的青少年都要開始造冊動員護鄉,這難道不是時光倒流了卅多年?

諷刺的是,蔡政府曾欲推動「十八歲公民權」的修憲,又向十八到廿一歲的青年發送每人一千二百元的「成年禮金」,似對年輕世代備顯關愛。但與此同時,卻在美國壓力下將十八歲男子的兵役延長為一年,而今,更要將十六歲的學生動員造冊編組護鄉。這些作法,是要青少年加速長大認清現實還是在把年輕的一代推上戰場,幫民進黨打一場他們無法收拾的戰禍

國防部修改《全動法》,標示的風向是:戰爭近了。因此,台灣必須為「全民皆兵」作準備,媒體必須為動員應變交出言論權,年輕學子必須為保鄉衛土提早組織起來。這部法令,也是蔡政府未竟全功的《保防工作法》和《數位中介法》之借屍還魂;但寶劍直指戰爭,這是全民想要的嗎?


【專家之眼】為何福利國家比資本國家更具制度優越性?

◆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
◆  【專家之眼】全動法爭議 是人民不信任政府
◆  【專家之眼】為何福利國家比資本國家更具制度優越性?

◆  【專家之眼】領了6,000元 存下來還給子孫吧!







【專家之眼】為何福利國家資本國家更具制度優越性?


2023-03-01 07:38  聯合報/ 劉明德/德國柏林自由大學政治學博士
主計總處預估在高通膨和全球經濟情勢疲弱,上班族薪資漲幅追不上通膨。本報資料照


鑑於國人對於福利國家有著嚴重誤解,這篇文章就來討論福利國家與資本國家的差別。這世界上的福利國家有好幾個,例如丹麥、荷蘭、芬蘭、瑞典,但因為作者在德國讀書,對德國有一點熟,所以,福利國家就以德國為例。至於不怎麼贊成社會福利,強調「天下沒有白吃的午餐」的資本主義國家,就以夙負盛名的美國為例。那麼,哪一種制度對國家發展比較有利呢?徘徊不前的台灣該以誰為師呢?本文就從幾個角度來觀察和比較。

第一,誰較能促進社會流動?不看其他的社會福利,單看教育支出,德國學費從小學到大學都是免費外國人也是免費),而且品質不輸給美國名校。因此,只要有能力,每個人都可以讀大學,藉此向上流動;而美國學費卻是高得嚇人,不包含食宿、交通等,耶魯大學光是一年學雜費就要6萬2,250美元,公立大學也要2萬7,330美元。試問,有多少人讀得起?上不了大學,又如何向上流動?據統計,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全美有4,350萬大學生申請助學貸款,平均每人負債3萬7,574美元,其中很多人一輩子都還不清,又哪裡來的翻身呢!因此得出,社會福利促進了社會流動,資本國家則有礙社會流動

第二,福利國家會拖垮財政嗎?兩者沒有必然關係。財政問題取決於稅制良莠以及預算的使用分配是否得當,而無關本身是否是福利國家德國作為全世界第一個福利國家,從1883年開始算,實施一百多年了,再講一次,實施一百多年了,福利越來越好,不但沒被吃垮,甚至還有財政盈餘。

根據德國聯邦統計局的數據顯示,德國從民國一O一年(2012年)起,連續8年財政盈餘(若非疫情,應該還將盈餘下去),民國一O七年(2018年)甚至盈餘624億歐元(約2.184兆台幣),儘管德國的社會福利包山包海;相反的,福利不多的美國已經連續20年財政赤字了。就以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來比較,美國財政赤字率為5.4%,而德國才2.6%。很明顯的,社會福利不會拖垮財政。

第三,社會福利是在養懶漢?為了鞏固階層,反對社會福利的人汙名化社會福利是在養懶漢,是在給國家扯後腿。那麼,我們就來看事實,讓數據說話。根據全球經濟指標Trading Economics)的資料顯示,就勞動參與率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Rate)來講,台灣的勞動參與率才59.17%(Jan/23),美國62.4%(Jan/23),而德國高達79.8%(Sep/22),福利最好的德國的勞動參與率反而遠遠高過非福利國家。

可見,社會福利不只不是在養懶漢,反而是促進就業。這當中是箇什麼道理呢?相信很多人一時都想不通。其實也不難,沒有錢,連出門都有困難,怎麼找工作?而政府給了失業者錢,失業者就能接受訓練,出門找工作,難道這不是促進就業,促進經濟發展嗎?

第四,只有窮人才享受到福利嗎?對福利國家有疑慮的人都以為,福利只是在救濟窮人,而自己有工作,待遇很好,有車有房,根本不會用到,有這種想法就是被洗腦了。試想,有錢人就一定不會破產嗎?當然沒有這回事,雷曼兄弟不就破產了嗎?請了保鏢的有錢人就一定安全嗎?當然不是。事實上是每一個國民都能受益於社會福利,而濟貧也不過是整體社會安全網的一小部分而已。正因為德國的社會福利做得很好,所以,德國的治安優良在世界來算名列前茅;發生在德國的槍聲、罷工、示威遊行,在全世界來看,也算少的。

第五,沒福利的國家的稅負就比較輕嗎?台灣不是福利國家,稅負就比較輕嗎?要比較才知道。儘管台灣政府自稱「簡政輕稅」,要騙誰呢?就以個人綜合所得稅來說,德國福利包山包海,稅率最高也就是45%;而美國37%,台灣卻高達40%,難道台灣的福利會比美國好嗎?其實,稅的高低沒有絕對意義,只要國民有被照顧到,稅高一點都沒有關係。然而,台灣的稅負並不輕,福利卻微乎其微,這不正說明了台灣政府的無恥嗎

第六,有錢才能辦社會福利嗎?台灣沒有錢,所以台灣辦不起社會福利,這又是藉口。要不要辦社會福利,不取決於口袋深淺,而取決於政府要不要做,何況,現在的台灣也不窮。美國比德國有錢多了,就是不辦;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立陶宛的人均 GDP 只有2萬4,032美元(台灣則是3萬2,811美元),但其人民一年有28天帶薪假;12年免費義務教育;婦女自懷孕第三個月起有連續465天的假期;每個小孩從出生到18歲每個月有73.5歐元(約2,425元台幣)津貼、失業給付9個月,並得延長2個月…。

福利國家要能可持續有一個前提要件,那就是有一個誠實守法不被收買文化土壤,否則,再好的制度都要崩潰,就像希臘一樣。












【專家之眼】全動法爭議 是人民不信任政府


2023-03-01 08:05  聯合報/ 楊穎超/銘傳大學副教授
國防部近期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發動員學生上戰場的聯想。本報資料照片


國防部預告修正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引起的爭議,表面上看,是對政府於平時可能干預新聞、言論自由,乃至於戰時把十六歲青少年捲入戰爭的疑慮,深層的看,是對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因此當務之急,應該是先重建人民對政府的信任為宜。

對於平時可能干預新聞、言論自由原因,在於草案第二條與十五條,規定在平時的動員準備階段,政府即可要求主管機關「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台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劃」,第二項還提及,新聞機構須配合辦理前項調查及提供相關動員能量資料。

至於把青少年捲入戰爭的疑慮,是在第十六條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事宜或身心障礙的安置規畫。再加上教育部2月13日召集地方教育主管人員開會,討論如何動員十六歲以上在學學生,參加戰時工作,要將學生名冊確實填入國防部全民防衛動員署系統列管運用。因此引發動員學生上戰場的聯想。

國防與教育兩部假日加班發新聞稿澄清,但其實沒有回答疑慮。國防部的解釋簡單說來,是指全動法早就有了,各國也有類似法規,只是做更完備修訂,而一些被批評的必要管制措施,僅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不會影響或損及人民平時的自由與權益;教育部則說,現行民防法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也有相關規定,「因此,高中以上學校學生參與服勤計畫,並無參戰的疑慮」。

必要管制措施適用於實施動員時期,那平時的動員準備階段調查,算什麼呢?兩部看來主要在回答動員青年學生參加戰時工作問題。但戰事一起,台灣那麼小,恐怕沒有真正安全的後方。由俄烏戰爭飛彈無人機飛來飛去的情況可知,連民間住宅都可能被擊中,遑論軍事要地或後勤目標,只要學生在戰時被動員服勤,就有受傷甚至致死可能,外界更應批評草案在此淡化風險。

由於相關法條國外都有,國防部也是在舊基礎上修正,大家反應這麼大,主要是對於民進黨政府的不信任,而這是民進黨咎由自取。華人一向有信任政府領導傳統,陳水扁就算貪汙纏身,民國一O五年(2016年)時還是有民調指出接近一半的人認為他沒得到司法公平審判;要直到馬英九執政後期,才被民進黨狂帶風向,幾乎做什麼事都被嘲笑扭曲。現在蔡總統也進入後期階段,就算反對黨帶風向功力遠遜,人民經過 BNT、高端等多事洗禮,此次更多的是自發性懷疑政府,看家長與青年們怎麼評論此事就可略知一二。

還該指出的是,不知道台灣這兩年做了什麼,搞到安全環境急遽惡化?會這樣說是因為,民國一一O年(2021年)國慶蔡總統還僅把保家衛國責任限縮在國軍身上,那時應是認為外在威脅壓力不大,把備戰責任交給國軍就好,民國一一一年(2022年)風向丕變,國慶演講首次把保家衛國概念從國軍擴大到每個國民,稱「守土衛國」從來都不只是軍人的事,每位國民,都是國家的守護者。然後就開始延長役期、把本來是具文的動員規定變為必須實際執行,搞到家長憂慮有天小孩要上戰場。

目前想來,就是俄烏戰爭、美國對中共的競爭,把台灣變成是抗中第一線,蔡政府也欣然配合,而裴洛西訪台則是最靠近國慶演說的大事。未來有可能挑動兩岸烽火的,包括美國議長訪台,乃至於務實台獨工作者賴清德主席可能選上總統等事。強國有何動作我們管不了,而人民如果懷疑政府,真正戰爭時不會團結抵抗外侮的,怎麼恢復人民信任,實在是蔡政府第一要務。至少請領導人以身作則,想主張台獨的,先把自家人請回台灣,一起準備接受教召動員吧!











【專家之眼】解讀中共二十屆二中全會


2023-03-01 12:18  聯合報/ 張競/中華戰略學會資深研究員
中共20屆二中全會28日在北京閉幕。(新華社)


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亦就是被各界慣稱之中共二十屆二中,已於2月26日至28日於北京召開;會後立即對外發表公報,成為各方解讀未來中國大陸政治發展重要資訊來源。

依據中國共產黨第二十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公報,本次會議重要議程包括三項,首先就是聽取與討論習近平受中央政治局委託所作工作報告,其次就是完成人事安排程序,也就是審議預備向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一次會議主席團,所推薦之國家機構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以及向第十四屆全國政協一次會議主席團推薦之全國政協領導人員人選建議名單。最後第三項就是涉及中國大陸政治體制改革,受到各方關注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

針對前述三項議程,首先觀察習近平提出工作報告,顯然該項報告是在去年二十屆一中全會選出該屆中央政治局成員後初試啼聲成果。依據中共黨章,該項報告必須經過中央政治局先行審議通過,才能委託中央委員會總書記習近平向中央委員全體會議提報,因此當2月21日中央政治局集會決定在2月26日至28日召開二十屆二中全會時,必然亦審議通過該項工作報告,完成必要程序。

其次就人事安排來說,此項議程並不令人意外,透過中國共產黨先召開全權代表大會完成黨內高層人事安排後,隨後在新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與政協第一次全體會議時,完成黨政高層以及中央軍委人事安排同步程序,這是逐漸形成慣例之政治過程,算是顯現出中國大陸以黨領政與黨政運作之可預期性與穩定性。相關人事名單大體上外界都可以推估判定,只是尚未對外公開,等到兩會完成選舉與任命程序,自然就會正式浮出檯面。

最後就要談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吾人必須注意到公報中用辭用語其實相當謹慎;從公報強調以“習近平就《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草案)》向全會作了說明。全會同意把《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的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來看,中國共產黨在組織改革與體系安排上,顯然是透過綜合考量黨與政不同體系共同運作需求,並且重視中共中央與國務院所轄組織體系如何分工與協調作業。

但從只有將《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部分內容,按照法定程序提交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審議之用語觀察,吾人可以確信,二十屆二中全會已經完成該草案審議程序,所以才會在提交全國人大時將(草案)兩字拿掉。同時僅將部分內容按法定程序提交全國人大,顯然是在強調遵從黨政分際,有關中共中央所轄之黨內組織體系係由其完成審議定案,但若是要牽動到國務院所轄之政府組織體系,就必須透過立法審議程序,交由全國人大審議。由此足以證明,儘管中共政治文化是以黨領政,但是尊重人大職權謹守黨政權責分際,確實是可從此等用辭用語加以確認。

政治運作本來就是一場戲,但在舞臺上照著劇本走位,依據劇本表述臺辭,在政治程序上維持其章法,這是在鞏固政治運作之可預期性與穩定性。不過由於二十屆二中全會公報,並未對外公布將提交全國人大審議之《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具體內容,而全球許多政治觀察家早就認定中共有意改革其國家安全政策與業務單位之組織體系,因此未來必然要在兩會召開期間內,繼續追蹤掌握全國人大審議《黨和國家機構改革方案》詳細資訊,這就相對上會增加很快就要登場之第十四屆全國人大議程與會議決議可看性。

至於習近平在二十屆二中全會所提工作報告,其中具體內容為何?其實假若細讀公報曾經提到「全會充分肯定黨的二十屆一中全會以來中央政治局的工作」,然後再詳細闡述當前中國大陸所強調之各項重大施政重點,大體上也就會掌握到八九不離十程度。

但是從字裡行間中,確實是可以看出中共中央對於當前世局,明顯是以極度嚴肅看待,並且將重大經濟挑戰視為當務之急,賡續深入解讀公報內容,亦可理解到北京高層在全球亂局中力求穩步發展之企圖心。隔著海峽觀察大陸政治發展情勢,嚴肅解讀中共政治文件,才能避免陷入自我編織之認知陷阱!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地震、戰火、酷寒 人間至悲

udn 論壇報https://paper.udn.com/udnpaper/PID0004/383246/web/ 

◆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地震、戰火、酷寒 人間至悲
◆  校外教學有SOP 絕非草率行事
◆  玩太滿趕行程 失去旅遊意義
◆  人工連假 全民陷痛苦輪迴
◆  不顧真相只會清算 離和解共生更遠了
◆  解決缺藥 又靠大撒幣?
◆  藥價調整應分級 勿圖利大型醫院
◆  撥補醫療支出 減緩藥價調降壓力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上)/我兩度赴倫敦政經學院借閱 2019-09-18 18:2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中)/外殼燙金 內頁像傳真紙 2019-09-18 18:32
◆  蔡英文總統論文讀後感(下)/兩種編排有異 畢業35年收到 2019-09-18 18:32







科技.人文聯合講座/地震、戰火、酷寒 人間至悲


2023-03-01 05:34  聯合報/ 魏國彥(作者為台灣社會責任公益減害協會執行長)
土耳其強震震出當地建築問題。法新社


看到二月六日發生在土耳其南部及接壤的敘利亞邊境強烈地震及其後續新聞,我想起了香港作家倪匡小說追龍」中的兩句對話:
「明知會發生,而又無可改變的事,叫什麼?」
「氣數。」是嗎?

二月六日兩個大地震相繼來到,一個規模七點八,另一個規模七點五,三天內餘震超過七百個,對於搖搖欲墜的房屋仍在摧枯拉朽。大地震在土耳其和敘利亞共造成五萬多人死亡、超過十二萬人受傷。兩國難道不知道旁邊有個「東安納托利亞斷層」通過?「阿拉伯板塊正沿著大斷層向北滑移,壓迫著西鄰的歐亞板塊向西移動」,他們的政府和科研機構難道不知道大地震隨時會發生,危在旦夕?

現代地震科技地質研究早已知道此地有大地震風險。強震,像原野裡橫衝直撞的灰犀牛,不是意料之外的黑天鵝,但是,人們仍然束手無策,鴕鳥似地、僥倖地、過一天算一天。西方諺語說:「災難不等人」,各國防救災機構都呼籲:「今天就做好計畫」。典型的言者諄諄,聽者藐藐!

事實上,位於土耳其首都安卡拉中東科技大學地質工程技術學系的一個團隊去年此時在一個知名國際學刊發表過一篇圖文並茂的論文,針對此次震央加濟安泰普Gaziantep)做出詳細評估。他們假想該地若發生規模六點五與六點六的地震,因為土壤性質建築形態的不同,在一百九十八個區域會造成什麼樣的危害,十八個圖,七個表格,不可謂不詳盡。問題是,土耳其當局做了什麼事呢?地質/地震工程學者只是屋頂呱呱亂叫的烏鴉嗎?

大地震也衝擊斷層東側的敘利亞西北地區,阿勒波一帶房屋倒塌更是嚴重。十多年來這是敘利亞內戰嚴重的一個地區,很多房子先前已在砲火中摧毀;戰火稍歇,居民從斷垣殘壁中找到任何可取得的材料重建,沒人管得到建築的規格,水泥的強度,遑論防震設計。果真,很多石砌房子masonry應聲而倒

更過分的是,大地震之後政府軍立即派空軍轟炸,攝氏零下七度的酷寒之中,更多房屋倒塌,更多災民凍死壓死;各國的救援車隊還要特別協商,才能打開通道,將人員與物資運到災區,到達的時候早過了救援黃金七十二小時。「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地震、戰火、酷寒,打造了這個人間煉獄!

明知會發生,而又無可改變的事,雖是天災,也是人禍,台灣千萬別墮入這樣人間至悲的境地。 











校外教學有SOP 絕非草率行事


2023-03-01 05:34  聯合報/ 簡麗賢/北一女物理教師(台北市)
北一女中高二學生即將舉辦畢業旅行。示意圖。本報資料照片


媒體報導北一女中高二校外教學行程與費用相關事宜,筆者正好是高二導師,今天就要帶學生校外教學。對於某位家長或學生在網路表達不滿意行程安排和費用,如鯁在喉,提出個人觀點供參酌。

筆者在北一女曾兼任七年行政工作,也擔任過十餘年導師,數次參與校外教學活動規畫,了解兼任行政同仁皆須未雨綢繆,提早規畫每一年俗稱畢業旅行的校外教學。循序漸進,包含必須符合教育局採購招標等規定程序;由各班班級學生代表參與民主開會,討論與投票決定日期行程內容;邀請導師代表、學生代表、家長代表等構思校外教學相關事宜及計畫;擬定招標方案,報請教育局核示等程序。這些意見徵詢討論和公開招標等,皆是依照法定程序,完整記錄。

行程規畫和招標底定,還要邀集行政同仁、家長代表和導師代表等,會同得標廠商實地探勘和溝通,了解路程安全和食住情況,掌握課程地點的交通路況和時間掌握,並商討雨天備案等;可謂鉅細靡遺、臨淵履薄,以衛生和安全為最大依歸。

至於費用高低,必須視食宿等級而定,絕不是同樣到台南、高屏,價錢就一樣。必須將各種條件攤開來逐一檢視比較,才能公允評論,否則易陷入理盲濫情的泥淖,對於討論事情或解決問題毫無助益。

校外教學計畫必須符合教育局的規定並核可,校外教學結束後還須開會討論驗收;通過驗收,得標旅行社才能取得款項。行程期間若出現意外,須在討論會議中解釋,若未能符合契約規定,廠商會被扣款,要求賡續處理。學校承辦處室同仁和得標廠商,心理承受的壓力往往非局外人所能體悟,如人飲水,淪肌浹髓。

學生與家長若對學校活動不解或抱怨,相信向校長老師詢問、表達和溝通後,應該可以了解原委,因理解而能互相體諒、合作,共創學生、家長和學校友善愉悅的三贏。










玩太滿趕行程 失去旅遊意義


2023-03-01 05:34  聯合報/ 黃如逵/機電管理(桃園市)
二二八連假最後一天,天氣大好,淡水老街爆出滿滿的出遊人潮。記者陳正興/攝影


二二八連假出遊,交通、食宿都有挑戰;國五雪隧前後,連續幾天都有紫爆難行路段,台一、台九與台十七匯合的枋山到枋寮也是走走停停;九族文化村曾在開園後半小時呼籲大家別再來了;九份金瓜石更啟動雙A級交通管制。這其中還穿插了北一女畢旅價格是不是「絕望行程」的討論等等,看來大家已知「玩」不是件簡單的事,可是出遊的人是否已為「去玩」做好功課了呢?

我常提問二個旅遊基本觀念:一是去高美濕地,要注意什麼?二是夏天上合歡山,要注意什麼?前者你必須先查一下梧棲的漲退潮時間,因為高美濕地滿潮前後一小時是不開放的;後者則是要記得帶厚衣服上山,因為氣溫每升高一千公尺降六度,合歡群山高度都超過三千公尺。這二個基本問題關係到旅遊行程玩不玩得到與玩不玩得好,可是我的提問卻難倒不少人,大家對於「玩」還是只停留在「出門」而已。

然而看看北一女的畢旅,一個經過仔細斟酌做足功課研議出來的行程,就價格來說,吃好、住好確實是優惠,可是行程表「玩太滿」,沒有空檔、喘息,最後很可能只是按表操課的「趕行程」,容易失去旅遊休閒的意義。

今年政府機關在連假管理與疏運,已有調整思維、前後疏導的觀念。而人們雖知道「玩!要做功課」,但還是繼續塞在路上,熱門景點人滿到園外,同學的畢旅仍停留在趕市集;這一方面是觀光部門提供的旅遊資訊太破碎,再方面則是民眾「玩夠本」的觀念還沒改。玩,其實並不簡單!












人工連假 全民陷痛苦輪迴


2023-03-01 05:34  聯合報/ 趙哲聖/開南大學資訊傳播學系助理教授(桃園市)
二二八連假最後一天,雪山隧道宜蘭端一度回堵3.5公里。記者邱德祥/攝影


人塞、車塞,加上風景區的商家錢塞滿口袋,二二八的四天連假幾乎讓台灣各地塞滿塞爆,才開學兩周的學生,又掉入放假的氛圍。連假放得是很爽快,但回神後的補班、補課、補神,卻是另一個痛苦的輪迴。

這些年,政府「做莊」的揣摩民意,想盡辦法討好大家,「人工化」的把一些假期連在一起。但這樣操作多年後,卻浮現出許多問題,值得大家思考。

首先,交通更加惡化。多天連假會揚起出遊的動能,農曆年出遊的人潮配合車潮,一一複製到這些三到四天的假期中。因為是全國八成以上的遊客一起旅遊,於是慣常的交通管制,也沒什麼大幫助,間接讓塞車成為連假的反射基因,沒轍又無奈。

其次,人工化的連假,讓國旅中的民宿和旅館需求大增,價格扶搖直上;連一些原本二軍、品質普普的飯店,也都水漲船高。旅宿價格回不去,加上蛋價引起的物價飛漲;大家一起漲,仍舊一堆人埋單的結果,一是台灣旅遊住宿的成本過高,有辦法的人乾脆飛到鄰國旅遊還划算;二是高價格內化成在台灣旅遊的「生活基因」,旅遊費用在生活費用的占比愈來愈高。

新冠疫情的舒緩讓旅遊業需求大增,國旅好轉。而受近期通貨膨脹影響,機票、運費還在高點,出國人潮的比重還沒回來。但只為把假連起來,而製造出來的過多連假,雖說刺激了觀光消費,卻如「溫水煮青蛙」般的養高了台灣失衡的旅宿價格,且這種旅遊基因的培養,是年輕一代的「顯學」。很多人工作存錢,必須高比重分配到旅遊成本上,造成有辦法的人繼續花錢旅遊,沒辦法的人卻也跟著一起消費,存不了錢。

當一些連假的原始目的精神(如二二八)早就被忘記,早早的搶訂房成為連假前的起手式。而連假人看人、車開不動的低品質,讓台灣的旅遊更加擁擠。當北一女畢旅六四五○元讓學生憤怒是「絕望行程」時,這其實早就是台灣旅遊物價的真實縮影。旅遊原是自在選擇的人格意志,但在人造化連假的加持下,或許是品質更加惡化的幫凶吧?












不顧真相只會清算 離和解共生更遠了


2023-03-01 05:34  聯合報/ 孔令信/大學教師(台北市)
蔡英文總統參加228事件76周年中樞紀念儀式。記者劉學聖/攝影


紀念二二八,蔡英文總統與民進黨主席賴清德都發表臉書感言。小英強調,「只有共同面對曾經的錯誤,我們才有機會和解、共生,並且走向團結的未來」。賴清德則表示:「轉型正義是政府責無旁貸的工作,…只有釐清真相與責任,台灣才能建立真正的和解。」

對於轉型正義,賴清德講到了重點,要先釐清歷史真相與責任才能建立真正和解。小英卻是表示,「轉型正義,是和時間賽跑的工作,也是深化台灣民主的必經之路。」她的邏輯就是搶時間立了《黨產條例》、《促轉條例》等法案,以此來「清算」國民黨,這就是她所說的加速完成轉型正義,深化台灣的民主。

然而,對於歷史的真相呢?小英上台之後,單單一個「九二共識」就被她說成「只有九二年歷史事實」,結果兩岸關係就一步步走向「已讀不回」的緊張氛圍。這就是政治操作,而不是立基在過往兩岸交流的歷程與共識。馬英九時代的兩岸交流被小英政府說成「賣台」,兩岸直航與小大三通帶來的雙方交流與理解,還有 ECFA 經濟互惠同樣也被抹紅。如今農漁產被對岸驗出有問題而暫緩進口,小英團隊找不到解決方案,就全都推給對岸「蠻橫」, 還是政治操作而不顧事實真相。

在蔣萬安台北市紀念二二八的談話上遭到陳抗,指他是「殺人凶手」要他道歉!蔣市長真的道歉了,可是這些陳抗者,卻說光道歉而沒有公布事實真相沒有用。問題是小英上台已七年了,《政治檔案條例》也完成立法了!最近監委也推出「林宅血案結案調查報告」,不正是最該將民進黨口中威權統治的兩蔣時代歷史解密,還原事實真相的最好時機嗎?有了真相不正可以給轉型正義名副其實的歷史根據嗎?問題是小英團隊,為何不給這些陳抗者一個交代呢?蔣萬安連是不是蔣家後代都被你們質疑,如今也只是台北市長,又怎麼有權力去公布歷史真相呢?

賴清德提到《悲情城市》影片中的一句話「你們要尊嚴地活著,父親無罪」,這是劇中受難者留給家屬的遺書,這一幕讓許多觀眾揪心。說出二二八的悲情,卻不提台灣在小蔣時代堅定地走向真正的民主,讓台灣經濟起飛的也是從小蔣開始。兩蔣威權時代,沒有老蔣,台灣早就淪陷於共產黨之手,沒有小蔣也不可能有李登輝的出頭,成為中華民國總統。歷史的功過是非不能真正的還原與釐清的話,小英和賴清德所說的都會成了空談。

從悲情城市初映至今已卅三年,問題是卅三年來,特別是兩次政黨輪替,阿扁的八年與小英的七年來,只有把台灣史愈說愈大,中國史愈說愈小,根本不能還原台灣與中國間的歷史真實情況。沒有真實歷史,只有愈來愈多的政治操作,因此儘管小英喊深化台灣民主,賴清德強調「走出陰暗、促進團結,不讓悲劇重演,讓社會和解向前,讓台灣更加勇敢堅韌」,不敢面對完整歷史真相來釐清責任,就是不敢承擔政治責任的政府。轉型正義沒有歷史真相,只會淪於政治清算,而不是走向和解共生啊!











解決缺藥 又靠大撒幣?


2023-03-01 05:18  聯合報/ 張裕昇/藥師(高雄市)


民國八十四年(一九九五年)台灣每人每年平均門診次數為十點五次,民國八十八年(一九九九年)增加為十二點三次,民國九十三年(二○○四年)時飆升到十五點五次,十年間門診費用暴漲四十六%。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衛福部公布「民國一六年(二○一七年)群體衛生福利品質指標報告」,OECD(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國家每人一年平均看病不到五次,台灣人每年看診次數為 OECD 國家的三倍以上。

民國一○○年(二○一一年)藥師公會全聯會根據社區藥局廢棄藥物調查推估,國人一年丟棄的藥品數量至少一百卅六噸,將這些藥物堆疊起來,相當於五棟台北一○一大樓。

民國一○九年(二○二○年)就醫次數王,一年內就診八三九次,等於每天至少就醫二次以上;三點三萬人就醫次數超過九十次。健保署曾在民國一一○年表示,民眾只要有需求就醫,就會依照健保法規定給付醫療費用,且健保並無限制民眾就醫次數,超過就不會支付健保費用給醫院」這項規定。

健保無限制吃到飽政策,和國人恣意浪費醫療資源有無關係?我想答案很明顯,吃到飽餐廳的廚餘量肯定多過單點餐廳,民眾到吃到飽餐廳不會在意拿多少食物、吃不吃得完。但是在單點餐廳,吃不完的菜還要打包外帶,一點都不浪費。

這波全國缺藥潮,醫界和健保署探究問題的癥結,把主要原因歸咎於藥價砍太深。健保署長石崇良為解決缺藥問題,提出保障必要的「指示用藥」,應比照處方藥訂定「地板價」,以保障藥品的基礎利潤,避免衝擊市場供給。

容我提醒石署長,全民健康保險法第卅九條規定,指示用藥不在全民健保給付範圍。但於全民健康保險開辦初期,為考量醫師及保險對象之醫療習慣,並為減少衝擊,經當時衛生署核准,原公、勞保同意給付之指示用藥品項,仍暫予支付,但不得再收載新增之指示用藥品項,並應逐步檢討並縮小指示用藥之給付範圍,以回歸健保法規定。

民國一○一年(二○一二年)總統大選時,親民黨副總統候選人林瑞雄曾提出,健保制度缺乏抑制醫療浪費機制,惜未受重視。衛福部、健保署、食藥署和醫界在集思解決缺藥問題時,是否有對症下藥?還是只想以農委會的大撒幣模式解決,卻不想面對問題,真正從制度面改善健保體質?











藥價調整應分級 勿圖利大型醫院


2023-03-01 05:18  聯合報/ 謝武吉/第一至三屆健保會委員(高雄市)


自健保開始,就有所謂的藥價調查,但其中奧妙很大:小型地區醫院、診所、藥局的議價空間小,這些醫療院所的錢,被分配給使用多、議價空間大的大型私人醫院。

藥價調查是全國大約四百多家醫院,每年經衛福部指示要調查幾種藥品的價格,由健保署的藥品管理單位做全面性的月採購量調查及價格調整。在六、七年前,我就認為這種方式不對,提議改進,衛福部卻無動於衷。大型醫院採購量大,議價空間就大,但衛福部是以平均值計算藥價調降多少。大型私人醫院不怕藥價調整,反正調整後最吃虧的是基層的小型醫院和診所,所以藥價調查只是形式,是名正言順的圖利私立醫院。

部立醫院有部聯標管理,軍醫院有軍聯標管理,市立醫院有市聯標管理,退輔會醫院也有退輔會聯標管理,所以這些單位的藥價差固定,有時幾乎無利可圖。政府要做到公平、公正、合情合理,應仿效目前醫療單位分為醫學中心、區域醫院、地區醫院、基層診所等四層級,將藥價調查也分四層級,訂出各層級合理的藥價差。藥價調整要合理化就應分層級給付,且盡快落實分級醫療轉診制度及使用者付費。

藥價調整應合理化,不應在四個層級的醫療院所之間平均分配,導致嚴重圖利大型私立醫院。小型醫院用軍備競賽無法比,造成地區醫院剩三百七十八家左右。請政府勿再圖利大型醫院,社區醫療是醫療體系的中堅分子,請政府三思。











撥補醫療支出 減緩藥價調降壓力


2023-03-01 05:18  聯合報/ 朱益宏/台灣社區醫院協會理事長、全民健康保險會委員(高雄市)


近日缺藥風波吵得沸沸揚揚,驚動政府高層,並且將缺藥的原因與四月一日即將實施的年度藥價調整掛鉤。本人代表台灣社區醫院協會長期參與全民健保政策,在此表達本人對於藥價調整的看法。

年度藥價調整的政策,始於一○二年全民健保開始實施的藥品支出目標制DET)。政府訂定年度藥品支出目標,當年度如果藥費支出超過目標,由醫療服務提供者的一般診療勞務費用墊付,此乃健保給付對於醫界要一塊給八毛的肇因之一。第二年則調整藥費,以防止藥費支出失控。藥品支出目標自一○二年開始實施,每年均在年初調整藥價約卅至五十億,一一○與一一一年雖然藥品支出依然超標,但因受疫情影響,政府暫停藥價調整。今年疫情趨緩,因此健保署依法調整藥價,回歸疫後常態,本人表示支持。

全民健保自民國八十四年開辦後雖然沒有藥品支出目標的設計,但是健保署仍然二至三年會依照市場交易價格調整藥價,將藥品支出占健保總額支出控制在廿五%。但因藥界反應,每次藥價調整的實施日期與金額都無法預期,造成困擾,因此健保署從善如流,於民國一○二年開始實施 DET,將藥價調整作業法制化,並滿足可預期性的要求。

民國一一一年(二○二二年)健保總額高達八千一百億,其中藥費約占廿九%,約二千三百億。參考世界各國,藥費占醫療費用支出為五至廿%,其中韓國民國一○九年(二○二○年)藥費占醫療費用支出約十七點一%。

細究台灣藥費占健保總額居高不下的原因,實乃分母(健保醫療費用)太低造成的假象,因此政府在年度調整藥費以控制藥品支出目標的同時,也應思考合理提高分母,讓 DET 合理呈現。特別是在去年政府稅收超徵,有三千八百億餘絀,是否能夠撥用部分金額來補足健保基金收入,也補充健保醫療費用支出;擴大分母,以緩減藥價調降的壓力。

當藥價超過 DET 目標,需要調整藥價時,應該考量調整的品項。須知,調整藥價乃是藥價支出重新分配的過程;重新分配時,會不會因為分配的不公平,造成部分藥廠重傷,部分藥廠未受影響甚至得利?在重新分配的過程中,如何配合政府整體製藥產業的發展,用每年二千三百億的藥費支出,合理的扶持本土製藥產業,又能兼顧民眾對於高價新藥的期盼?這雖然是個困難的抉擇,卻是政府展現施政能力的最好時機。



楊志良/相對剝奪感籠罩全民

 名人堂電子報http://paper.udn.com/papers.php?pname=PID0030&page=1#ph 

◆  楊志良/相對剝奪感籠罩全民
◆  葉匡時/企業聘任高階主管的組織配適問題
◆  廖元豪/救救孩子──青少年為什麼不快樂?







楊志良/相對剝奪感籠罩全民


2023-03-01 05:33  聯合報/ 楊志良(作者為退休教授、前衛生署長)


著名政治學者 Ted Robert Gurr,在民國五十九年(一九七○年)出版《人們為什麼叛變》(Why Men Rebel)一書,成為政治學與社會學的經典之作,為相關領域學子必讀,歷久不衰,用以理解、解釋及預測各種政治變動及社會運動的發生。

這本書的主要論點,其實源自莫頓的「相對剝奪感」。它是指個人根據自身條件所產生的期望,與他實際享有的生活條件與社會地位發生落差,而產生一種身心不安的狀態。相對剝奪感產生的原因有很多,首先是新資訊的獲得,例如電視及手機網路進入開發中國家,民眾得知歐美國家人民享受非常富裕的生活,羨慕之餘產生相對剝奪感。

若認為此落差是自己不夠努力(self blame),通常會增加努力的動力;若認為是社會制度的限制(social blame),則會傾向採取改變社會的行動。但如果期望過高,或能力差距過大,例如再怎麼努力也不能達到郭台銘和張忠謀那麼富有,也只好認了,繼續朝九晚五平安過日子,而不會發動任何行動以改造社會。

另外一種相對剝奪感的發生,是能力的突然下降,例如土耳其的大地震,一夜間房舍倒塌、妻離子散、生活無著,引起強烈的相對剝奪感。但只能怪天地不仁,無處申訴,就連總統都說,再有能耐也不能預知有如此重大的地震而預做準備,然後「扁維拉」、「馬維拉」一番,說豆腐渣的房子都是前朝蓋的。再加上比起敘利亞獨裁者阿塞德竟然阻止援助物資進入,土耳其至少外援不斷,大幅減少了相對剝奪感,只好怪天了。

最麻煩的就是自認「位不配德」,因而認為領導者「德不配位」,常是社會動亂甚至革命的源起。例如法國公務員及勞工努力了半輩子,原來六十二歲就可以退休領豐厚的養老金,現在因為國家財務困難,要延到六十五歲,當然上街頭抗議,馬克宏已是第二任期,否則下次選舉必有苦戰。

一次大戰後,希特勒帶領德國,自認日耳曼民族最為優秀,卻要無止境的對一次世界大戰戰勝國賠償,強烈的剝奪感促成二次大戰。二戰戰勝國為了避免重蹈覆轍,不得不實施馬歇爾計畫,蔣介石也放棄對日求償,受害者心中雖有不平,卻也避免了成為世仇,而獲得近百年的和平。

至於近來台灣貧富差距來到最大,各處遊民愈來愈多,大學畢業學有專長的高材生,只能在便利商店打工或擔任外送員,連百元便當都沒有滷蛋或只剩半個。而造成這些現象的綠委,只監督在野黨而從未監督腐敗、貪汙、濫權的政府,加上國家面臨兵凶戰危,造成全民高度的相對剝奪感,是外在結構的折磨,社會各界普遍譴責執政者,這可從最近的民調清楚看出。

結構性造成的相對剝奪感,籠罩整個台灣,想要爭奪總統大位的大咖,對於如何消除結構性的相對剝奪感,例如國債爆表、物價上漲導致收入倒退、治安敗壞、家暴年超過十五萬件、虐兒虐老都超過萬件、青少年憂鬱、自殺、自殘爆表且不斷上升、社會總體動盪不安、街頭運動及抗爭無日無之,至今都未提出任何良方,奢談執政,全是無聊空話。